重庆中考卷走进文化作文
一、中考真题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让_______长久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青的,也是绿的。
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
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二、试题解读
历年来,重庆中考的作文题目已经基本形成自己的模式:二选一,其中一篇为命题或者半命题作文,另一篇一直是材料作文,今年也不例外。这与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只是深度、广度、厚度有差异。
【第一题】今年中考第一个作文题目是一个半命题,命题形式与重庆市2014年中考作文形式“为_____画上_____”如出一辙,也与2016年命题作文“我毕竟走过”一脉相承。从内容指向来看,都是成长文化。
①抓引导语。一般来说,作文试题的引导语可以启发我们选材的思路。引导语中有三个关键词,“童年”“亲人”“朋友”。这是成长文化,非常明显。如果我们花点心思,另辟蹊径,说不定会让阅卷老师的眼前一亮,给你一个高分。因为引导语中“童年”“亲人”“朋友”就是要求我们写“人”,写成长文化。如果我们突破这种局限,把想法转向“物”,无论是民俗文化、器物文化、建筑文化等,会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是文化的成长、民族的成长、国家的成长,如“小河让童年长久”、“羚羊木雕让友谊长久”、“节日让民族精神长久”、“四合院让方正的品质长久”、“梅花让战胜逆境的精神长久”等等题目新鲜,新颖,想不得高分也难。
②抓关键词。在题目的关键词上,“长久”一定不要忽略,所谓“长久”,就是时间长度较大,需要突出强调的是人物事件的影响深远,即文化价值观。可以集中写一件事来表达,也可以写几件事来表达。
③抓材料立意。我们不妨可以进行如下的立意:
1.节日文化:菖蒲让亲情长久。通过写端午节大门上挂着的菖蒲、微风中的菖蒲以及脑海中的菖蒲等几个方面写出了奶奶的爱,与节日融在一起,让记忆永恒。
2. 成长文化:真诚让友情长久。选择朋友之间情感的事情,中心应该确定为“真诚”,写自己和朋友间因为矛盾友情出现缝隙,但我们彼此的真诚交流最终化解了矛盾,使我们的友情经常处于“长久”的保鲜状态。
【第二题】①析材料。这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文字:枫叶开始与大家一样,随着秋天的来临,枫叶却变得与众不同。为什么枫叶会与众不同呢?除了秋天给了枫叶一个红的机会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枫叶本身,它自己要让自己红起来。这则富有哲理性的文字,借枫叶这个形象,阐释了人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否成长,能否成功,除了抓住外界的机会之外,关键是自己要有成长的欲望和成功的动力。
说穿了,这也是成长文化。历史上这类想自己红起来,追逐梦想的人,比比皆是。
三、满分作文
豆花儿饭让家乡的记忆长久
重庆一考生
瓷碗中豆花饭腾出的白气缭绕在空气中,又勾勒出了家乡的记忆……那时,家乡人的一天是从一碗豆花儿饭开始的。
不错的。
拐进一条老街,两旁零零落落地立着几家店,店外朽烂的木牌已攀上了苔藓,依稀看得出写着“豆花儿饭”,歪七八扭的。
随便走进一家店。零零落落地散着几个人。先是一股湿湿的霉味儿,再就是吱呀吱呀的木椅与吱呀吱呀的桌子,可就是这样一块儿地却能吃出别样的风味儿。
只见老板娘手掂一长勺,在盛有疸水的铁盆儿中一过,又斜着浸入白气腾腾装有豆浆的大锅中,舀了舀,从下翻到上,又旋转似的轻轻晃着,慢慢的,勺子后面竟“生”出了絮般的豆花儿,跟着长勺在锅中一起晃荡,最终凝成了一块儿,或是薄薄的一片在锅中飘着,又像鼓起似的,轻盈却又饱满。
拿一个矮矮的小瓷碗盛上那么一块,豆花儿也稳稳当当地飘着,鼓起的还硬是高出瓷碗不少!果真如花盛开在瓷碗中。于是,美其名曰“水上漂”。
再摆一碗米饭,一碟儿红油,早晨才总算开始了。
细细的筷子轻轻挑起那么小小的一块,送入口中,一抿,居然化开了!只留下满嘴的豆香。再是,往红油里一摊,翻一番,红油便渗入豆花儿的纹路中,然后将那白里透红的豆花儿送入嘴中,刚一碰到舌尖,辣味儿便按捺不住地散开了,带着缕缕豆香溢满整张嘴,到了最后“麻”也还是留恋地在舌尖上跳着,挑逗似的刺激着味蕾。然后刨一口米饭,再喝上些豆花汤,味儿便顺着食道浸到胃里,整个人都暖了!
就是这么一碗豆花儿饭也能吃到中午。就是冷了,老板娘也会毫不含糊地给你加一大勺热汤,还带着些豆花儿。就是冷清了,有时也会有个老头儿抬着吱呀吱呀的椅子,轻轻悄悄地坐过来,逗你说:“小伙儿陪我下盘象棋不,赢了请你吃糖。”一口饭一口笑便到了中午。
原来的家乡的老城早已被“三峡之水”漫过,沉在了江底。新的城镇倒是修好了,鳞次栉比的房屋,错落有致的街道,干净整洁的店面。只是不再有那么朴实的老板娘,不再有那么有趣的老头儿,不再有一碗可以吃到中午的豆花饭。
但我仍然寻找着,一次又一次,在豆花儿饭澄澈的倒影中回味着家乡的记忆。
端起瓷碗仰面一口气喝下热腾腾的豆汤,满足地叹了口气:唉!
我想,家乡就在这豆花饭中,就在我心中,永远。
素材剖析
本文在素材的运用上颇具文化作文特色,文章同时体现了用记叙的方式体现文化作文内涵,这是很多初中老师指导学生文化作文不容易指导的地方:
1、 地域文化素材的合理运用:三峡工程的修建促使旧城镇的变迁,那些带着浓浓地域特色的老街饭馆、吱吱呀呀带着霉味的木桌椅随着新城的修建一起没入历史的印记,对家乡的思念变得悠远而长久。
2、 美食文化素材的合理运用:瓷碗、铁盆、疸水、长勺、红油、大豆,经过老板娘的妙手轻点,一碗带着地域特色的美食“豆花儿饭”便呈现在我们眼前,麻辣鲜香挑逗着我们的味蕾。这是一个地域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特色。用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文化作文提倡的,用小说或细节或场面的方式来体现。即记叙文是伪文体,在用小说或散文等正规文体指导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系统,从而写出有文化的作文。
得分:52分
诗词让刹那长久
重庆一考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柔软的夏夜里天高云淡,丝绸样的流云遮不住银钩的雪白,十四岁的姑娘半倚于门口诵声清朗,那已经过去了的千万个日夜都化作唇齿中的桂子酒香。
那便是我。那便是诗词的力量。
每一分时光都匆匆,每一个刹那都短暂,不过是几笔橫撇竖捺,便让那眨眼便过的刹那百世流芳。花落的刹那有苏子瞻挥毫泼墨,月圆的瞬间有李太白举杯书狂。浩荡千年终成灰土,独有一个又一个的刹那好似不灭星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雾起,风来,香满,花开。李易安一阙《醉花阴》,便是大宋婉约词所有欲说还休的风流。那个挽袖抬手的瞬间,那个揽镜自照的刹那,几十个蝇头小楷切断时光凝固画面,让这绝美的刹那开在纸上如花般不败。掩卷看向窗外,似能看见她精致的侧脸,瑞脑的香被轻柔的雾抱起来,恍若敦煌壁画上最美艳的飞天。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有一声怒吼从大江的那一边如奔雷般响彻中华大地,白发的将军望着故国江山泪流不止。辛稼轩的笔下虎虎有血气,将抬眼望天涯断的刹那,拉长得宛如一匹绯红的云锦。从来平生未低头,天高云淡,塞北江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他将眼泪擦干,他将长刀举起,宽大的袖子运风挟雷,电光石火的刹那,点亮了一个中国的八百年。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月光细碎在纸上晕开,那人的眸底有星有光。王静安的沉默与淡泊与这夜色最是相得益彰。那一院的芬芳甜腻透过纸页直直逼到鼻尖,闭了眼,那月沉如水的刹那仿佛就在眼前。墨黑纸白,烛火忽然跳动,将他的身影剪下来贴在窗子上。这样的静谧神圣而不可侵犯,只好看着它被他挥毫泼墨无限拉长。
后来我醒了。我看见时光被狼毫摆弄成精巧的形状,我看见那些绝美的刹那因几个韵脚便闪烁成永恒的星光。花与风正好,千年前的刹那还是它们当年模样。而后生们应该为之肃立,且将我泱泱华夏的山高水长,再谱写成盛世华章。
素材解析
本文在素材运用上颇有文化作文特色:
1、 诗词文化素材的铺陈运用:文章选取了大量的经典诗词素材“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一句句经典诗词将一个个刹那定格成永恒。
2、 名人素材并列呈现:文章并列呈现了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几位宋代最伟大的词人的经典之作。显示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内涵。
得分: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