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28阅读
  • 0回复

(获奖讲座)国文奖刘爱红:《祝福》,节日里一件伤感的袈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31

刘爱红老师网络讲座——《祝福:节日里一件伤感的袈裟》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00:38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刘爱红,在本次“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和文化阅读教学优质课大赛”中,获得文化阅读组“国文奖”,衷心感谢大赛组委会以及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更感谢谭老师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和大家近距离交流一下参赛的感悟和反思,何其幸也!

我参赛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文——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

一、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赛前思考:

这次参赛前,得知本次文化阅读教学的授课主题为“鲁迅立人文化”,赛课内容为鲁迅先生的文章,我就开始思考讲解鲁迅先生的哪篇文章,在课堂上既能贯彻“文化教学”的理念,又能显示鲁迅文章在今天的探索意义。经过多次阅读文本、比对篇目,最终确定了先生的一篇小说《祝福》,因为我觉得这篇文章不单单是塑造了一个文学长廊里悲苦的妇女形象,而且“礼教害人”“规则束缚人”的主题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警醒作用。所以,我选定了这篇文章,开始了课堂设计。

【管理员】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664870040) 20:06:41

这篇文章不单单是塑造了一个文学长廊里悲苦的妇女形象,而且“礼教害人”“规则束缚人”的主题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警醒作用。——典型的文学形象既有评论的缘由,又有当下的现实意义。很好!

【成都杨贵林】(728901822) 20:07:57

选题有的放矢,定题优中选优。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08:21

课堂设计很是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这篇文章讲过公开课的次数简直是太多了,名家大师们从各个角度切入,分析人物,剖析主题,讲法各有千秋,那我怎么设计教法才能在课堂上讲出新意来呢?

《祝福》这篇课文,我前后共设计了四种课例——“追寻有意义的人生”“祥林嫂悲剧之根源探究”“祥林嫂是如何活下去的”“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然后经过多次修改和深入探究,继而开始磨课。我四次请语文组的同仁们听课,之后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又在我校程红兵校长的指导和点拨下,反复揣摩文本,把握课堂节奏,最终形成了上课稿《追寻之梦的无情幻灭》。

这个“备课-易稿-上课-集备-磨课-探究-定稿”的过程,非常痛苦,非常艰辛,也非常有收获,尤其是为了体现课堂的文化教学观,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文本解读、授课视角、背景还原、鲁迅文化的深远意义等等,从中获益匪浅。整个课例设计好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文化素养都提升了好多一样(有点自恋啊,嘿嘿)。

二,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这节语文课《祝福》。

本节课堂,针对文本,我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从厚到薄”,即从繁长的内容中梳理出故事情节进行简单概述;二是“从薄到厚”,即从关键字“活下去”“死不得”入手,剖析主人公人生悲剧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课堂呈现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二、学生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三、环节一:概括故事情节

   我来设问: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解了本文的故事梗概,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陈述一下整个故事情节。不过我有要求:请用核心词语来概括故事情节,如用“某人…某地…某事…”这样的句式来简洁概述。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0:15:23

句式设计好,一是规范语言,二是规范内容。

学习目标简洁:死与活。这一对辩证中,内涵丰富。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17:26

环节二:初探人物——祥林嫂的“活”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为下面分析“祥林嫂的死”作铺垫和对比的,因此我先是抛出了一个思考题,让学生从中发现矛盾,进而思考探究和据理辩论。

我问:请问大家,读过小说之后的第一感觉,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你觉得祥林嫂的死,是哪一种形式?

学生纷纷议论:“寿终”不可能,直接排除;于是有说自杀的,有说饿死的,也有说鲁四老爷嫌她是“谬种”派人把她杀了的……(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多人都笑了)

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我觉得祥林嫂经历了丧夫、丧子、被很多人嫌弃之类的折磨,她最终承受不住重重压力,自杀,寻死了。”

大多数学生支持这个观点。

我没有评价学生说的对错,只是又抛出问题:既然大家各有己见,我想提几个问题让大家来思考一下,我们一起来分析好不好?

我设定的第一个问题——祥林嫂这一生经历了三次重大打击:二十六七岁,那年春天没了丈夫祥林;三十一二岁,那年春天没了第二任丈夫贺老六和儿子阿毛;三十三四岁,祝福礼之前捐门槛赎罪失败导致精神几近崩溃。所以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那我想问:面对这些沉重的苦难,祥林嫂是如何应对的?

请大家分组研读相关情节并分析:面对这些沉重的苦难,祥林嫂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学生分组,按照导学案提示进行分析)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导学案,ppt,便于学生有方向性的进行研讨。

三分钟之后,我请四个小组各推举一名同学来回答一下问题。

生1:“婆婆逼祥林嫂改嫁”,祥林嫂不愿意,就逃了出来,到鲁镇做帮工。

生2:“被婆家抓回强卖给贺老六”,祥林嫂也不愿意,就撞到香案上,撞了一个血窟窿,差点死了。

生3:“贺老六和阿毛都死了,大伯赶她走”,祥林嫂又回到鲁镇做工了。

生4:“嫌弃她不干净,不能摆祝福祭品”,祥林嫂花了很多钱去捐门槛,期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然后我根据四位学生代表的发言,汇总了祥林嫂面对苦难时相应的措施,展示在黑板上。(板书:逃、撞、回、捐)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0:25:33

这个环节细节设计到位,节省了很多时间,实现了课堂高效

【武汉   白丁】(1010772398) 20:28:50

课文较长,这样处理的确机智。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29:09

接着我又设疑问:那我倒是有个疑惑了——遭遇这么多的苦难,祥林嫂“寻死”了吗?我怎么觉得,祥林嫂不但没有想到“寻死”,而且还在想法设法地活下去,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活下去!大家说是也不是呢?

有学生呼应:她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总是在灾难面前一次次的挺过来了。(学生笑他打的比喻很有意思)

我趁机说:那位同学,你刚才说祥林嫂是“寻死的”“自杀的”,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学生们纷纷摇头,说看来她绝对不是自己寻死的,不可能是自杀。

我适时展示电影祥林嫂里的几个笑脸镜头,加深印象:

这张ppt让学生明白,祥林嫂在经受磨难的时候,不但没有自杀,反而想办法活下去——从而让学生自己解答开头的问题:祥林嫂是不得已而死。

我继续设疑:既然大家又排除了“寻死”这个原因,那么,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这样,顺利引出下一个话题“死不得”。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0:36:00

学生先与文本对话,头脑产生相关生活情景,然后再进行电影图片展示,这种方式比较好。没有用预置的生活情景去限制学生的想象。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37:01

环节三:剖析人物——祥林嫂的“死”: 探究祥林嫂“死”的根源。

现在同学们听我的第二个问题——祥林嫂一直在苦苦的抗争和追寻,她出逃,是为了追寻自立的个人生活;她再嫁,是为了追寻美好的家庭生活;她再回到鲁镇;是为了追寻身心的安慰;她去捐门槛),是为了追寻精神的寄托。那我想问:她的反抗,有效果吗?为何?她的追寻,实现了吗?为何?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三分钟,结合导学案的问题来回答。

这个环节,我依然设计的是学生分组研讨,按照导学案提示进行分析:

接下来,时间到。请各位同学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生1:祥林嫂逃出来后来又被婆婆和家里人抓回去,我觉得她是受了家族势力的欺凌,家族势力是那个年代很重要的一个势力,不得不从的。

生2:祥林嫂“撞”的半死还是逃脱不了“被逼嫁”的命运,说明她摆脱不了家族势力的压迫。

师:我插一句提问——祥林嫂为什么要撞得半死?小说里只有这一处她“寻死”的描写,那请问她究竟是为了维系什么而一心求死呢?

生3:为了一种贞节观念吧?好女不嫁二夫,是那个年代的说法吧。

师:说得好,“好女不嫁二夫”的贞节观,要求祥林嫂一生只能嫁一个丈夫;但家族势力却逼迫她“给小叔子筹钱”而再嫁,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吗?祥林嫂究竟应该听从哪一种观念?

生4:怪不得祥林嫂走投无路呢。

生5:祥林嫂“回”的结果是“被嫌弃”,鲁镇的人觉得她连嫁两次都死了丈夫,那就是“克夫”,是“不干净的人”,鲁四老爷还说她是“谬种”,所以后来不让她参加祝福祭祀。

生6:祥林嫂“捐”的结果是“被赶走”,我觉得这次的失败是因为她自认为“捐门槛就是赎罪”,自以为能恢复“普通人”的地位,但实际上周围的人都不原谅她,四婶一句“你放着罢,祥林嫂”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让她的精神接近崩溃了。

生7:而且她被赶出来后,沦为乞丐,还老想着鬼魂、地狱这些事情,尤其是问过“我”关于地狱的事情之后,估计心里会有更大的恐惧感吧,所以才会死,就是不得已而死。

这个环节讨论到最后,我做了一个总结:祥林嫂虽然有过一系列的抗争,但还是不自觉的在顺从着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了;她一直生活在夫权、族权、神权的阴影之下,活在世俗人的闲言碎语和鄙夷不屑的眼神之中,受尽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她最终落入了“活不能,死不敢”的悲惨境地,“不得已而死”终成定局。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0:51:04

一路追问,用问题导读,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思考状态。

【潜水】成都杨贵林(728901822) 20:55:16

循循善诱,如抽丝剥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步步深入,步步惊心,直抵重大主题。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0:56:51

课文分析到这里,文章主旨已经呼之欲出了,我继续设疑:我还想让大家思考一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的比较浅层,有学生说:为了了解那个时代女子地位的低下吧?也有学生说套话:为了揭露黑暗的封建社会。

这时候课堂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于是我做了主旨的揭示:是的。祥林嫂,一个卑微如草芥,却也坚强如野草的普通女人,勤劳、质朴、善良、顽强、坚韧,是一个身具多重美好品德的“好人”,但是,这个“好人”却被那个时代的各种毒瘤一步步的吞噬、扼杀了。那个时代,是怎样一个可怕的黑暗的时代啊?正如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从乡下来到北平的祥子,经历了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惨痛经历,从一个年轻力壮、勤劳能干的健壮青年,变成了一个浑浑噩噩、坑蒙拐骗的形尸走肉。老舍先生愤慨的说:“这是一个不让好人好好活的时代,这是一个不让好人活下去的时代!” 祥子,祥林嫂,不都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吗?所以,呼吁人们看清那个时代的丑恶,抨击那些可怖的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让人们摧毁那个充满了毒瘤的时代,就是老舍和鲁迅先生创作这些小说的最终目的吧。

【潜水】成都杨贵林(728901822) 21:05:33

本课设计的学习任务、思考题,具体明确,很有操作性,学生很清楚做什么、怎么做。此课获特等奖,真是名至实归!

【活跃】陕西王建红(1024623669) 21:07:09

既有预设,又有生成。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09:15

从人性角度,祥林嫂做不了普通人,因为她被命运弄脏了。从神性角度,鲁家的祭祀追求干净纯洁。从现实的角度,鲁家在她每次困难的时候,都收留她,是一种富人之仁。从精神的角度,她想变成一个干净的人,但社会却不允许人生擦掉重写。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1:08:20

环节四:延伸拓展——研究鲁迅文化的现实意义

课文学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最后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时已经摇铃将近下课了,但最后这个拓展思考,学生还是纷纷的回答自己的看法:

生1:有啊,比如广东潮汕地区奉行的“重男轻女”,家里一定要生男孩的,如果不生男孩就要受到邻里的嘲笑。

生2:有的,比如城里人看不起农民工,觉得好像高他们一等一样。

我提了一句:有切合咱们学生的哪些规则吗?

有个学生说:比如我们学生,一方面觉得高考制度不合理,但又不得不遵从这个人才选拔规则的要求。(这个学生的话引起大家强烈反响,一呼百应一样说”对对对“)。

这时候要下课了,我就让学生停止回答,做了课堂总结:虽然说祥林嫂所处的那个时代,早已经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远离我们而去,但那些礼教和规则的消失应该需要很长的时间,21世纪的今天,旧的礼教依然会制约着我们前行的脚步。因为,时代变了,人类的本质没有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没有改变,鲁迅先生在上一个世纪揭出的问题和病苦,在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所以,继续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体味鲁迅文化的深远含义,我们,任重而道远。同学们,加油!

至此,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完成。

课上完了,同学们自发的掌声让我很欣慰,他们应该和我一样,理解了鲁迅先生塑造“祥林嫂”这个文学形象的深刻含义,更明晓了研究鲁迅文化在今天的深远价值;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还算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点我倍感高兴。

【潜水】成都杨贵林(728901822) 21:20:24

这堂课对祝福主题的探究很到位!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20:26

将鲁迅这篇文章,归纳到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而不是把火力集中在对传统文化上,这是一种绝对高品质的认知。因为只有把鲁迅的思想提升到人类普遍命运的高度,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否则,鲁迅就成了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公敌。

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存在着文中所说的,既要对人进行规范,同时这些社会规范对人性又存在着的一定的暴力。就象贞节一样,不要行么?当然行。但社会完全没有贞洁观,这个社会的底线又在哪里?牺牲了一批祥林嫂,对社会的益处是不是更多?这是不是社会稳定的成本?

【潜水】成都杨贵林(728901822) 21:23:27

鲁迅作品确实是现代文学中思想和语言的典范精品。

【管理员】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664870040) 21:23:33

谭总所言极是,这才是知识分子的重要职责和担当。中国的教育则更需要如此的践行者和创新者。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24:41

浙江绍兴鲁迅立人文化高峰论坛,我们就是希望改变审视鲁迅文化的视角:不要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上,而是普遍人类现象的角度思考,提升鲁迅作品的生命力。

【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1:26:59

三、最后,我想谈一下赛后反思:

1、真心感谢大赛组委会给予我的机会,让我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能走上和全国各位大师们同台赛课的讲台,非常感谢!衷心感谢这次大赛的组委会为全国的一线教师创设了展示各种教学风格的平台,感谢评委专家对我的课堂的评价和认可,也感谢为我指点迷津的我校程红兵校长,感谢在我磨课期间给我提出很多建议的王玉东等同事,谢谢你们!

2、课型设计很重要,尤其是想把课堂设计出新意来,需要反复的研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然后选好切入口,从小处入手分析文本,会更轻松解决问题。

3、课堂设疑更重要——老师不要给学生灌输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是要巧妙设计问题,设计矛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教师负责归纳总结即可。因为恰切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会放飞他们的思想,天马行空,多方探讨,他们终会对文本有一个合理的理解。不要小看学生的思想层次,也许,他们比我们老师的想象中更有实力!

4、鲁迅文章中揭示的苦痛,在今天真的有更广的启迪意义。比如“规则的束缚”:举个例子——今天的高中生,如果放弃高考,即便是将来你获得了成功,朋友聚会偶然谈到“学历”时,他依然会有“不是科班出身”的心理阴影;再比如,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脑力劳动者对体力劳动者的轻视,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弊端,在今天依然存在。所以,鲁迅文化,已然超越了时代,让我们深思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继续品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体味鲁迅文化的深远含义,作为教师,我们也是任重而道远。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33:29

刘老师选的这个角度,超越了很多选手。

换一个角度,鲁迅写的是绍兴风情,也只能体现绍兴地域文化的某些特质,不必扩大为整个中国文化现象。比如北方的祭祀,由于北方存在父死子继,父亲的所有夫人都同时归儿子所有,北方贞洁观很弱。所以北方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祥林嫂。

【吐槽】武汉 白丁(1010772398) 21:34:05

鲁迅那个时代大家林立,就说明那个时代的文化能推动人的发展。文化教学研究这个平台,会推动广大教师着眼于文化思考,这会是一个导火线,真希望它能引爆点什么。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35:47

人性与神性之间,互相制约,对这个社会还是有好处。

西方的现代性,乃至中国当下的人性泛滥,带来的结果就是人的堕落。有一点神性的提醒,人性总能有一些提升。

鲁迅的祥林嫂,传统教学都指责为封建礼教害死她。如果换成人与社会,那就是个体与规则之间的关系。道德,法律,习俗等,都是人类社会制定的规则。

规则也许不合理,可以改进。但没有规则,人类就重新回归原始状态。

【吐槽】四川张志文(376788318) 21:40:28

@文化教学 谭蘅君 礼教是一个方面,群体的冷漠才是推手

【吐槽】武汉 白丁(1010772398) 21:41:35

群体的冷漠也是受规则影响的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42:23

群体的冷漠,这个问题也值得探究。鲁家多次收留祥林嫂,这是一种富仁。其他人帮不上忙,限于自身的经济贫困,不得不以冷漠的面孔出现。

今天刘老师给大家解读鲁迅作品以新的视角,非常难得。

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在乡村处处都有。鲁镇上不会独缺。为什么鲁迅的作品里,会让大家看不到,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

传统文化,不仅仅有礼教的规范,还有忠信仁爱勇智等。

绍兴独有的社会风情,但不是整个中国。毕竟每个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

还有一个问题可以思考:民众的冷漠,是不是可以逼死人?民众的冷漠,是本性,还是地域,还是当时?

【吐槽】四川张志文(376788318) 21:45:57

鲁迅对故乡很刻薄,特别是故乡的人

对,我觉得冷漠或者孤立一个人,让他失去认同感和归属感,比直接杀死他更残忍。

有一点投射,不能扩大到中国乡村。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1:51:32

冷漠跟孤立一个人,是两回事。在冷漠的环境下成长,是不是应该习惯了冷漠?是不是应该有了面对冷漠的免疫能力?被人孤立是一种痛苦。但如果人人都面对一种冷漠的环境,也许就没有痛了。

反过来说,儒家精神下朴素的中国乡村,会真的冷漠到让人想死?所以,鲁迅的冷漠,是他童年生活的作品反射,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乡村生活。

这种作品的冷漠环境,是一种高度艺术的夸张,某种角度讲,不符合中国乡村生活的实际。是一种个性思想的地域作品的反射。

【潜水】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2:02:04

我觉得鲁迅的小说,把主人公写的大都很残忍,很绝望,比如《药》《孔乙己》《祥林嫂》,还有一些课本外的小说,看得人很不忍。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2:03:14

@广东深圳刘爱红 确实太残忍了些。鲁迅选择的题材和人物,很独特。

比如:药,是杀人和要死的人。场面有点血腥。药同时也是救人的。

【吐槽】四川张志文(376788318) 22:05:04

文本的张力就提现在这里,为了救人而杀人

【潜水】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2:05:16

也许正是鲁迅的这种“残忍”,才能更激起读者对那个时代的仇恨?更想着推翻它?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2:05:53

@广东深圳刘爱红  进入革命话语——恰恰这是鲁迅被抬高的原因。鲁迅被政治化,也是这个理由:为革命的合理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与社会,你今天的角度,也许未来五十年,一百年,大家会全部回到你的思维轨道上来。

【管理员】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664870040) 22:10:09

@文化教学 谭蘅君 1.鲁迅作品具有绍兴文化的地域性。2.鲁迅作品具有高度浓缩的艺术夸张成分。(如: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在鲁镇的独缺)许是作者鲁迅在对作品处理时作了有意识的筛选和摒弃。3.鲁迅作品或有作者童年的心理影响及对冷漠人性感受的无形反射。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2:10:57

@武汉  白丁   如果把鲁迅及作品,全部从革命角度解读,鲁迅就只能再走30年或50年。一旦社会的革命话语消失,鲁迅的价值就被榨干了。我们选择在绍兴举办这届大赛,目的旬拯救鲁迅:延长鲁迅作品的生命力,从革命话语中解脱出来。

【吐槽】武汉 白丁(1010772398) 22:11:39

原来如此。

【群主】文化教学 谭蘅君(474108488) 22:12:32

文化教学,携带的另一个使命,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希望这些文化在社会常态下,一样有被传承的价值。

【管理员】江苏常州~庄凤娟(娟子)(664870040) 22:17:57

@文化教学 谭蘅君   原来,文化教学研究的使命和价值果真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潜水】广东深圳刘爱红(779251603) 22:18:10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指导!祝各位假期愉快,辛福安康!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