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18阅读
  • 0回复

(选手感悟)安阳白璧一中傅素芹:绍兴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2

绍兴印象
安阳白璧一中傅素芹

2017年11月,接通知去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鲁迅“立人文化”价值重建同课异构高峰论坛活动,心头一震-嗯?去绍兴?去我梦寐已久的烟雨江南?欣喜中脑海开始搜索绍兴印象—

绍兴这个著名的水乡、桥乡,它于我的记忆源于一篇篇语文课文,源于心目中的那位圣斗士-鲁迅,从百草园的光滑的石井栏和高大的皂荚树到三味书屋,从咸亨酒店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土谷饲自我陶醉的阿Q到鲁镇喃喃自语的祥林嫂,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无不生动着我对文学的痴迷。这座自幼在我心里矗立的文化名城一直摇曳着我烟雨江南的梦。从此,这片热土也像春天的芽在我心里疯长起来!我无时无刻不渴望着能去绍兴街头走一走!

十一月二十日 蒹葭如梦

顾不上从未独自出过门的胆怯,携伙伴,背起行囊,走!

十个多小时的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电话、宾馆、入住。

来不及抖落舟车劳顿的疲惫,就迫不及待地开窗,用目光抚摸视线所及的绍兴的每一寸土地,感官传递着种种欣喜。

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在这也是处处可见。放眼所见,河道边就是住宅,开窗就是河景房,流水涓涓的小河和造型各异的桥梁相映成趣。披着夜色、沐着水气,像是穿越了时光,闭了眼不敢相信,早上还在家乡,现在,温婉的水乡就在手边!

重新温习讲课流程,梳理设计好的各个环节,准备、整理好所有材料,夜已深。

十一月二十一日 绍兴文化游

一早醒来,偶遇江南丝雨。下楼报到后,急急地冒雨投入绍兴街头,利用这仅有的一点空闲时间,我们要先在绍兴文化的博大精深里游走游走,让故事里的一切画面尽可能真切地呈现于眼前。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绍兴,气候温和湿润多雨。而绍兴展示给我们的“烟雨江南”也只有这一天。雨中湿漉漉的地面和路旁翠绿的树木更显江南水乡的优美。街上井然有序的大小车辆、微雨中撑或不撑伞悠然走于路上的行人、鸟语花香和着流水声,让这里繁华而又宁静,不大的城市显得平和安详,街道两旁的建筑物处处透着一种文化气息,百姓居住的楼宇之间都建有美轮美奂的楼台亭阁。街道河边树木成荫,空气新鲜,没有灰尘,没有污染,随处都能嗅到一种湿润清香的味道。

绍兴是湖抱着城,城靠着河,到处是水。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叶叶乌篷扁舟,如同一条条蜿蜒游动的黑色的鱼。来到绍兴没有坐过乌篷船,那就不叫真正来过绍兴。脚划乌篷船是绍兴独特的风景,开船的时候,船工坐船尾,两只船浆,一只船桨握于手中,另一只船桨则由一只脚灵巧划动,所以船工们一年四季光着脚,练就了一副铁脚板。随乌篷船慢慢的游动,看着河两边的灰墙黛瓦的自然的色彩,质朴的像一幅幅画,每一幅那么安宁、那么深远,任你遐想,令你心旷神怡。没有雾霾,没有快节奏的奔忙,于稳稳的幸福中慢慢享用惬意的慢时光。

第一站要去的当然是鲁迅故居,在绍兴市东昌坊口19号(今鲁迅路2阗号)周家新台门内, 是一幢具有清末绍兴台门风格的建筑。踏上台阶进到里面,是一个三开通间的大客厅,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德寿堂”大匾,匾下挂着一幅“松鹤图”,两旁柱子上有楹联,东西两侧挂有红木镶嵌的大理石“挂屏”。这里是周家房族用来祭祀、办喜事、会见客人等的场所。往里走,有主人的卧室,会客室、书房、琴室、沐浴室、老式厨房等,不难想象当时周家有何等气派,社会地位有何等之高。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黑暗的岁月,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毕生为造就理想觉醒的国民而呐喊,用文学作武器与敌人抗争。他的杂文、小说语言犀利,风格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似“匕首”,如“投枪”,长夜待晓,身心交瘁,鲁迅走了,但这位站在革命队伍前列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师傅,他穿透历史风风雨雨的笔力,像征鼓和号角,唤人觉醒、催人奋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我们敬重他——真正的民族脊梁!

穿过客厅、书屋,走过几道迂回曲折的走廊,便来到了传说中的“百草园”。园子中间是一片菜地,周围除了几株百年古树,似乎看不到丛生的杂草,据说以前是有的,而且常有虫蛇出没,于是便想起美女蛇的传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冬天雪地的捕鸟……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捉蟋蟀,挖何首乌,毁了泥墙……

走出“鲁迅祖居”,南行,经过一座石拱桥,便是著名的“三味书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檁,尽显江南民居之风韵。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正门一间房内,正面挂着一幅《松鹿图》,上为“三味书屋”横匾。书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是塾师的讲台,七八张已褪色的桌椅整齐地摆放着。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书桌的右上角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这“早”字,一直激励着他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鲁迅就是在这里开始他的学习生涯的,每天上学前先要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鲁迅博闻强记,虚心好学,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从野史、笔记、小说和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以至成为一代文豪。

走出鲁迅故居,沿街向东,穿过红绿灯大约500米,路南,我们来到了沈园。

沈园也称为爱情之园,由陆游一曲《釵头风》而名闻古今。陆游曾娶表妹唐琬为妻,后迫于母威不得不休妻。10年后,二人在沈园邂逅。当时唐已改嫁,陆亦另娶。陆游一时感慨万端,在园壁题《钗头凤》,极言痛失之情。唐琬见后也和一首《釵头风》,之后郁郁而终。

他说:时光是最薄情的,薄的让人措手不及。她说:我的红尘里,再也没有你。

那么真切地深爱过,那么多的血泪不过是被时光熬成了往事。这世上总有一些人是没有缘分的,即使再爱也会被某个原因隔断,最后在各自的轨道上走完余生,而他们最后只能成为故人。

人生,或许就是如此罢。匆匆相聚,匆匆分离。终究,时光抵不住流年的斑驳,那些爱与哀愁,都会成为夜空里飘散的烟花,不留一丝痕迹。

光阴无言,让每一颗行走的心都怀慈悲吧。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

公园湖泊,青山绿水诸多景观而集于一处者,总会特别使人留恋、驻足而忘返,置身于如此奇妙之境,仰观青山绵延,断壁残垣,水在溪涧涓涓流淌,船在湖中悠悠划动,凉风习习,山水相映,怪石奇洞,削壁千仞。东湖虽小,不及西湖之大气,亦无南湖之典雅,可集众多奇景于一身,可谓天然的盆景公园,为浙江三大名湖之一,成为罕见的“湖中之奇”, 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公园,实为名之所属,是园林奇景的缩影。

粉墙黛瓦,红灯绿柳。湖边润着水气的青石板路蜿蜒绵长,被细细的高跟鞋轻叩出传说中白龙马飞起的故事。园里植物或高或低,或圆或长,或宽或狭,黄绿相间,绿的青翠欲滴,黄的晶莹闪亮,江南园林真的让人如在画中游。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时代的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兰亭,是很有档次的园林杰作,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是历史文化含量非常丰富的园林,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对到达兰亭游览的人来说,除欣赏兰亭的景观之外,最让人陶醉的还是兰亭建筑之外的大量的动人故事。

俱往矣,此时景,那时情。那些被光阴漂白的过往,再回首时,风住尘香,缘已渺渺,我们也不必遗憾。苍茫处,风景依旧,繁华笙歌,人事无恙。那些散落在流年深处的芬芳,也是依旧静美如初,相宜静好。

仅用大半天的时间游览这四个景点,未免太有点走马观花,可是,重任在身,再绝色美景、再凄美的故事也留不住我们离开的脚步,烟雨匆忙中,我们不得不启程赶回宾馆。

雨落黄昏,华灯映街头。宾馆大厅,各地报到的老师到的差不多了,集合,清点参会到达人数,交会费分发日程安排,与各与会老师会晤后,带足材料奔向主会场——鲁迅中学见学生、认场地。忙完已经晚上九点半,这儿的初冬时节完全不似家乡的冷寒 ,微风伴着细雨,穿一件轻羽绒,行走在江南烟雨中,没有寒意只有清爽,江南的冬是温暖而舒适的。

鲁迅中学干净整洁、布局精巧、树木葱茏的校园也无处不呈现着江南温婉秀雅的特色。

十一月二十二、二十三日 鲁迅中学文化盛宴

论坛在浙江绍兴鲁迅高级中学举行。来自北京、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广东、江西、四川、重庆、山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67名选手参加优质课竞赛。全国各地近400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文化盛会。

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邱飞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志军、中语会副理事长史绍典、《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主编李彦宏、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等出席会议。

鲁迅中学校长致欢迎词: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教育如水,要遵循每个生命个体生长的需求,如水一般去滋润和播撒,顺其自然方成道。“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处处凸显着共生效应。师生相长,情智共生,相得益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每个人因自身独有的“美丽”而绽放。

大赛总发起人、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谭蘅君:今天我们坐在这样“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里,举行中国首届特级教师大赛,创造着中国教育新的历史,匹配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因此,今天我想给大家分享1个观点和提1个希望,期待这两个1,象刚刚过去的双11一样,能够定格中国教育的高潮。

今年是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的第13个年头,时光退回13年,当教育界甚至整个中国的文化意识还处于朦胧甚至酣睡状态的时候,我们便张扬起文化教学的大旗,希望通过全学科的文化内化,以文化作文的方式展示内化成果,以促进国家的文化传承与文脉和教脉的延续,并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我们提出了“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教育人,重塑千古教育魂”的教育理念,希望构建中国本土版的“文化课堂”理论与实践。在课改的曲折中,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坚守文化阵地,在时代文化风向中,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各位专家拨云见日的开幕词拉开了赛课序幕。

由于时间紧,人员多,大赛选手分作六组赛课,分别为:特级组、作文一组、作文二组、阅读一组、阅读二组、科学组。各组选手在各自指定的教室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名听课老师任意选取赛课教室听课,遗憾的是特级老师的最具有引领性和观瞻性的课,我们只能隔墙观战,委托别人录制带回来的课件呈现的只是图片。

经67位选手两天激烈的角逐,江西永丰中学特级教师宁志斌获得大赛最高奖——“教魂奖,浙江绍兴越崎中学凌青老师获得文化作文组“魁星奖”;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刘爱红老师获得文化阅读组“国文奖”;山东青岛胶州市物理教研员金毅老师获得科学组“墨子奖”。我校教师王保英的讲课获阅读组一等奖。

十一月二十四日上午 大会闭幕

11月24日上午,历时三天的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鲁迅“立人文化”价值重建同题异构高峰论坛在绍兴鲁迅高级中学圆满落幕。

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写作》杂志社社长、博士生导师邱飞廉,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基础教育课改办主任史绍典,绍兴鲁迅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胡尧兴,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谭蘅君,武汉大学教授赵广平,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教研室主任封义珑,山东费县一中校长李洪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曹海英,武侯高级中学袁毅等在主席台就坐。鲁迅高级中学副校长陶成永主持了闭幕式。

颁奖结束后,第14届大赛承办单位四川成都武侯高级中学胡春花老师代表学校,将举办旗递交给第15届大赛承办单位山东费县第一中学李洪杰校长,完成大赛薪火传承。

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 凯旋而归

隆重的闭幕式持续到中午,匆忙中塞了两口午饭,乘特快公交专线直达绍兴北站,偶遇广东同行,重温赛事盛况之余执手明年之约。

紧紧张张的五天的绍兴之旅结束了,我想,在日后某个月落的黄昏,任凭记忆的墙再怎么斑驳,长满厚厚的青苔,任昨日的故事,如轻轻经过身边的风,逝去的不动声色,这场文化的盛宴,与这美好的江南,都将成为我静守墨香,默默细数的怀念。

归乡已近夜十一点。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