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91阅读
  • 0回复

(13届年会)参会名师感言钟启文:树人·树己·树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9

树人·树己·树师
——绍兴鲁高学习心得
江西  钟启文

背景:11月21日至24日,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鲁迅“立人文化”价值重建同课异构高峰论坛在浙江绍兴鲁迅高级中学举行。我区14位教师在教研室封义珑主任的率领下,参与此论坛学习。郭国酬老师代表我校(赣县第三中学)语文教研组参赛,荣获文化阅读组特等奖。我区赣县第四中学李仙良老师,荣获写作教学组特等奖。

文化,鲁迅,绍兴,三个关键词,对语文人都有致命的诱惑。种种因缘,促成了我们此次绍兴深度学习之旅。视接万古会稽青峰,耳闻千载兰亭余韵,躬逢群贤毕至盛事,亲沐鲁迅先生长风。

、大手笔

且说谭蘅君老师雅集7位特级教师同课异构鲁迅小说《药》,打造新中国首届特级教师大赛正史现场。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谭蘅君主任开幕式讲话

在绍兴以鲁迅命名的高级中学里讲鲁迅,这种机会不常有。谭师特地选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开局之年,在深改纵深推进、教改出台新政的关键时间,邀来了7位特级教师同课异构小说《药》。此举有首创价值,确实有大气魄!谭师目光如炬,有深深的文化教学历史自觉与文化自觉“以探寻疗救中国语文教育弊病的良药之义”。

“这不仅仅是鲁迅为救治当时社会抛出的‘药’,希望引出药方,也是我们这代人回过头去评价那个时代的精英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开出的药方是否有效的一种思考。并用相同的历史责任,为今天的教育教学和文化发展,去寻找更好的良方。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基于文化传承和文化人格原点,开出的‘文化教学’‘文化课堂’‘文化作文’这个药方,是不是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良知与教育智慧?”这是谭师选择《药》的目的,立意深远,用心良苦。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谭蘅君主任开幕式讲话

各路名师披文入情,由文及理,大密度地呈现中学语文教学生态。我以为很好地体现了语文之真。依托文本的字、词、句、段、篇,通过学科的语、修、逻、文手段,去解决语文学科的读与写的问题,达到语文能力的习得与语文素养的积淀之根本目的。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郝志军讲话

根据课堂观察,显见的文化特点与创新意味频现迭出。兹举二例,“最好的朗诵是说话”,韩军老师“举三反一”,大量地读,贴近人物地“说话”。众茶客蛮狠,不开化。先驱的革命者死得意义寥寥,于朗读(“自然地说话”)中真切地体味着“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探寻人名称谓的象征意义,沟通传统小说技法(如《水浒传》《红楼梦》),或暗示如“华、夏”(华夏民众)、“瑾”(瑜、美玉宝器、俊才),“栓”(栓塞、阻碍不通),或反讽如康叔不康、阿义不义,取绰号“红眼睛”,代号“花白胡子”“驼背少年”“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全是看客,颓丧老成,一派暮气。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特级教师组韩军老师赛课现场

王克强教授对华老栓夫妇形象的分析,对比政治视角与人性视角,提出与俯视不同的平视角度,推导普通人在时代文化思想背景下的正面品性,仿佛里仁阿伯大娘对待,对人物的品析充满温情与宽容。我以为如此形象分析固然合乎人性逻辑,但结合作者的生平个性,原笔原意应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华老栓形象“愚昧、麻木”之意未必是事后诸葛亮的文化过度消费。王教授将夏瑜死难情节与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对比共同点,探究鲁迅小说构思贯通西方经典的人子受难模式,展现宏阔的学术视野。这对于有一定人文积累的高中生来说,是可以适当拓展为人文精神生长点的。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做到这样的理性深度。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王克强教授赛课现场

他们的课堂树人,不仅滋养了绍兴鲁高的学生;他们的课堂立师,也笃定了如我一样不远千里求教的师者自信:用“文化”拯救课堂(赣县刘真老师语)。

、大意外

又说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引进文化教学,建构18种探究模式,选送展示3堂物理文化教学课例,精耕细作,硕果累累。

论坛召集了11节非语文课,统为科学综合组,文化教学延伸至全科,我以为这是文化教学13年发展蔚为汪洋大观的用心结蒂。文化教学四组同时分场竞技,叵耐分身乏术,竟至于科学组教学无缘观摩。幸好还有一场《青岛初中物理学科与文化教学》的报告,让人得以窥豹。青岛初中物理学科的老师们真是苦心人!用心开展“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方法与物理探究建模”课题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为了本次赛课,梳理了浙江绍兴古今历史文化名人的科学探究方法,截取应用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言之源来有自,充满文化自信。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青岛26中胡朝晖作大赛讲座

恒以为不同学科隔行隔山,难窥堂奥。即使同一学科隔于门户,路数不同,也往往鸡同鸭讲。青岛物理同行却从中国古今科学史析出治学故事,提炼学术思维,熔冶一炉灵应仙丹。本届墨子奖获得者如是说:“现代科学话语权都在西方科学家,我们的教科书上充斥着舶来的理论,让下一代误以为中国古代也无科技。”当然,“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的李约瑟之问,学界也作深入广泛地研究。开放复兴的中国也有足够强大的自信与自省,来智慧坦然地思考诸多“世界第一”的中国古代科技给中国人带来的自豪与自大。我想青岛同行的目的肯定不会是为了使国人盲目炫技,而是真正汲取中国古代科技可资于后世的养份。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湖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陈新文精彩讲话

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思维方法更重要。易中天先生打过比方,知识好比计算机数据,多得录不完;思维方法好比计算机程序:有了程序,数据才能运作;没有程序,数据一盘散沙。所以,我以为青岛同行的思维逻辑的建构是有极大意义的,可以贯通应用于各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做的不也是泽被后世久远的奠基性工作么?我给他们点赞!

、大欢喜

还说我校(赣县第三中学)郭国酬老师参赛课例《从<>出发,体味鲁迅品格》的形成过程,个中滋味,感同身受。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在学校教学管理岗位上积极发现并推介新人。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郭国酬老师欣然被我忽悠上了文化的船。郭老师青春有为,精力充沛,激情无限。爱读书,爱写作,点子多,敢尝试。他是一个具有典型学科特征的语文人。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中语会副理事长史绍典作精彩讲话

区教研室封义珑主任高度重视选手参赛事宜,来校指导调研。我们备课组在决定由郭老师参赛一堂阅读课之前,反复思量课堂的立点。文化阅读组,要求放得很宽,任选鲁迅作品,可以群文阅读,整书阅读,整读作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及读写经验,对绍兴鲁高学情的前置分析,我们毅然决定挑战自己的极限:整读鲁迅。鲁迅这个符号能指浩瀚,四十分钟课堂仅取一瓢。在螺狮壳上做道场,极力灌注一点,精度阐释鲁迅的品格。

在课堂结构上,以貌取人初印象,再读文本逆先见,佐证语料又兜转,思量底定终翻案。以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地曲折翻转,建构课堂的意外发现之趣。引导学生列举相反相成的文本,在对立冲突的见解中体味鲁迅爱憎分明的立场,思考先生内在统一的品格,深味鲁迅的立人淑世情怀。放开课堂言说,对于惯于读鲁、习鲁的绍兴鲁高学生来说,天知道会有什么主流的或旁逸的材料或主见呈现于课堂;这,对于青年郭老师来说,课堂节奏的掌控是异常大胆的考验。

当这堂课完整地结束之后,坐在台下助阵的我们松了口气,我知道他达到了我们的既定目标。他紧扣住大赛文化教学的维度,发扬了自身激情教学的热度,阐发了鲁迅立人文化的深度。我们虚心地向评委老师求教,认真反思对学情是否低估或错估,鲁迅“立人文化”的精神落点何处,今后的教学如何落实真的语文味,文化味。

对于此次参赛任务,郭老师是欣然接受,毅然参赛,搜览资料,数易其稿,精心打磨,也取得了优秀成绩。这次重要的参赛,是郭老师教学生涯的一件大事,它有力地给了青年教师自信呢。从这里出发,郭老师坚守文化教学,成长不止步,结出更多更优的教学成果。这,难道不是文化教学的又一椿功德么?

▲第13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
大赛:《中语参》主编李彦宏精彩讲话

这次绍兴学习,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我们在一线教师的岗位上,用心树人;如果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见地,以正能量影响身边的一些同事,树师;在帮助学生成材、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也树己,精神挺拔地把职业做成事业,不消说还自有一番境界呢。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