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01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道学自然知识译文荟萃(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20

 

中国古代道学自然知识译文荟萃(转帖)






  至今还没有人承认中国古代具有自成体系的自然知识,可我,总对这样的结论,感到有些特别扭。不妨,在下面的帖子里,我将陆续贴出一些关于上古时期道学先祖遗著之系列译文,以望大家能以评价或参与回答以下问题:

  1,到底中国古代道学知识是自然知识还是迷信或哲学?

  2,从这些古文看,是否能发现上古祖先都在使用同一种认知方式?

  3,从这些译文中,是否能看出中国古代道学自然知识自成体系?

  4,中医原理与道学自然知识属于什么关系?

  5,你怎样理解外在论物象与内在轨性思维推理之两种不同认知方法?


  《阴符经》译解


  原作者:不详 收藏者:唐朝道士 李荃 译解者:金光子

  《阴符经》,全称《黄帝阴符经》或《轩辕黄帝阴符经》,传说太公著而无名,唐李荃得于嵩山虎口岩石室中,著名为道士、大魏真君、寇谦之所藏,乃传。

  

  《阴符经》正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译解】:观察天道,执行天理,我们若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天生有五类贼像,一为生命现象,二为静态物象,三为时空光亮,四为冷热功能,五为神智感受,你见到此五贼,会觉得有了它们认知宇宙一定会顺昌。会认为,只要能将此五类贼像装在心中,就可以施行于天外而无阻。好像宇宙就攥在自己的手心里,万物生命演化之动力就存在于你的身上。其实,五类贼像借以阳光印象条件而显现的这种天性,仅仅是针对人体内在意识感受呀!而人体心身的内在构成,则是出之于阴阳光子运行缔结之机理啊!天地万物能以成立的那个道,应该决定人的思维认知,而不应该以思维抽象来决定道哇!

  地球阴光子流体团,只因内在天界发起了生杀机理,才使满天星宿能以变化转移。只因地界发起了生杀机理,才使龙蛇动物能以在陆地上起源。只因人界发起了生杀机理,才使天界向地界反馈内在光子,通过较低梯度层次对外界释放,而构成龙蛇动物的整体能动。只因天界与人界共同发动了思维认知,才对宇宙万物内在生命演化变化能以核定其基理。五贼的天性有巧拙,它们可以凭借阳光印象条件的变化,而构成潜伏或隐藏。九窍器官内在感受之外邪,非常在乎形、声、热三个要点,形、声、热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火焰发生于木柴裂变,当木柴内在光子飞散完毕,祸端必被克服。内奸产生于国家,国家社会思维患大病在身,在这时候对外界动武必然会溃败。知此道理,加紧修炼国家社会思维之躯体,使其梯度层次理性畅顺,内在亲合力永恒,这才叫做圣人。天生天杀,是指天界不停吸收和释放内在光子,吸收释放,即代表道之机理呀!

  《阴符经》正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译解】:万物,在盗取天界地界之供养而生存。人类,在盗取万物之供养而生存。而万物,只有再盗取了人类的供养才能得以生存。天地、人类与万物,只有此三盗运化适宜,人类精气神之三才,方可得以安宁。所以说:“食物要按期定量选择,剩余的骸渣,要深埋于地下,用以供养万物。只要运动了其机理,宇宙内在生命演化就自然会得以安宁了”。人们若知此精神,其内在思维意识功能也就精神,若不知此道理,人类的精气神就上不来,而还要去埋怨天上的神仙。日月运行快慢和体形大小都有定数。圣人之功夫,产出于神智功能。这里的三盗机理,在有形地界也看不见,不能感知它的存在。君子如果听得三盗机理,固然就会检点,以至于显得贫穷。若是小人听得三盗,就会骂作轻视生命了。

 

  接上《阴符经》正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愚,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译解】:眼睛看不见的人善于静静细听,耳朵听不到的人善于仔细查看。人若断绝了能以利用的一项功能,就要多耗用十倍气力。只因整个人类的感受功能,都在受到阳光印象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类就应该快去寻找其它认知办法,若总是昼夜三返于地界有形物象之中,就是用上一万倍的精气神,都不能得知天地人之机理。心中的道理,产生于有形物象,而死盯于物象之机制,在于眼睛。天界无形,对人类并不会特别恩惠,只有不依靠有形物象,恩惠才有可能产生。认知宇宙内在生命演化,不能贪图迅雷烈风,迅雷烈风,没有一个不属于愚蠢。过于乐观了,就会造成性格愚钝,过于清静了,就会造成性格低廉。天界无形,对于人类特自私,可是,天界对于万物的作用却是特公平的。禽兽内在生命机制在于元气,生活者,是在缔结积累加速度之光子,待缔结积累圆满,就成为死亡的根由。死亡者,待其他生物,将其内在积蓄高速光子进行吸收,再接着进行自己缔结积累,这就是由万物生命演化,而构成宇宙整体演化之总根。

  

  《阴符经》正文: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推而变化顺矣。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尽乎象矣。

  【译解】:阳光印象条件,使宇宙万物具有了外在物象,然而,它也掩隐了内在真相。有形物象,对人体内在意识器官之恩惠,而危害于全面认知,人类只有排除该危害,对认知才会生恩惠。愚蠢人,依靠有形物象,抽象天文地理而为圣人,而我只以万物内在构成、生长发育、死亡消失之原理让人们辨析。别人多以自己愚昧无知,来测度圣人的高尚。而我却以认知方法的不同,来愚弄于圣人。别人总以奇特的眼光,期望听到圣人讲话。而我却以不稀奇,正在期待圣人能以早日改变认知方式。那些圣人,沉入到物象之中,去寻找万物内在生命演化之动力,就如沉入深水,跳入火海,自取灭亡。自然物象之道只能显现宁静,却无内在生命动力之踪影,所以,圣人就认为万物生命起于天地原神。阴光子流体团天地之道浸于水中,其内在阴阳光子的升降就能以强胜。阴阳光子以相推变化速度,而归顺其流体团之旋转。圣人自知这些自然之道不可违背,才制定能以致社会安静的法律制度,也就使得自然规律与法律,不能写在同一张纸上。何处有神奇器物能生万象呀?阴光子流体团,由天干甲乙梯度,向着四面八方释放内在光子,而构成神智感受功能的机理,就像鬼魂暗中躲藏。流体团浸于水,能使内在阴阳光子升降而构成内在生命力强盛之学术,出于无形,那就明显会被有形物象所淹没了。

  《溪西十里山中月岩》

  原作者:不详 译解者:金光子

  

  《溪西十里》原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按:《周子原书》称“自無極而太極,是知无极无自故。极,极至也,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易数钩隐图》称:“易有太极分两仪,一气分而阴阳。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

  见于上述,易之太极即为同一本体粒子所成,此本体粒子,应为具有运行属性之阴阳光子。由此,《太极图》所示,应为阴光子流体团内静外动之状。

  《溪西十里》原文一:无极而太极。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译解一】:无极与太极,即为阴光子流体团之核心与最外层次,两极之至点。阴光子流体团,自身旋转产生内在离心力,拉动内核太极,致使太极产生内在阳光子以梯度层次上层次跃迁。当跃迁阳光子,从流体团最外层次之无极对外界释放之后,其内在离心力就会立即减弱,内核静态太极之内在向心力便会发挥作用,而导致梯度层次缩小间隙、内在光子速度置换、沉降光子开始下行。待内在沉降阴光子下行至内核中心,内核负载最重,而导致内在离心力又会复原牵拉动力,梯度层次再出上层跃迁阳光子,而致使间隙重新扩张。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间隙,总是扩张收缩、扩张收缩,如此一动一静,其变化根源,就在于可变的内在离心力,与不可变的内在向心力,两者相互制约,反复较量。宇宙内在本体光子,以圆周运行和直线运行,而分出阴光子和阳光子。只因场中有阳光子能携带光亮,才使阴光子流体团天界无形,地界有形,而分立出两种仪容。

  

  《溪西十里》原文二: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译解二】:天界之阳光子,变为地界之阴光子,为两光子相向运行,发生摩擦碰撞,致使双方速度对抗相持,结合为对子而形成。内在沉降阴光子,自天界不同梯度上,分别向着内核沉降,可化为水火木金土的五种元气,而缔结构成不同之内脏器官。此五种元气,按其梯度层次之顺序,参与内核空间之分布,并按春夏秋冬之四时,适应变化而运行。五行之元气,均为一元本体之阴阳。阴阳光子,是在同一太极流体团之中。太极流体团,它的最外层次本来就为无极呀!流体团五个圆环梯度,分别下行内在沉降阴光子,才构成了五行之元气,才使得各个内脏器官,具有了不同的内在生理性能。

  

  《溪西十里》原文三: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译解三】:阴光子流体团,核外天界无极与地界太极,在占有光子数量之精气方面,可以形成二比五之比例。两股运行方向不同之光子流体,巧妙亲合在一起,而凝聚为一个阴光子流体团。流体团核外天界为乾道,可以理解为男,内核地界为坤道,可以理解为女。乾道光子以同步绕核运转而构成离心力,坤道光子以速度对抗相持之静态构成向心力,两种方向的气力,交感在一起,构成内在亲合力,在流体团浸于水而物化的前提下,内在亲合力,即变易为万物内在生命演化之动力,致使流体团由内在光子数量不同,而变化出无穷之万物生灵。

  

  《溪西十里》原文四: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译解四】:唯有人体生命体系,因得到之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数目最多,所以,其内在神智功能,在万物之中最为灵秀。人体内在结构形态既然已构成,由最高梯度层次对外界发射光子所构成的内在神智功能,就能够感知地界有形之万象,就可以依据自己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之五种灵性,而区分以善恶与好坏,进而,人间万般复杂的事情也就都出来了。

  

  《溪西十里》原文五: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译解五】:圣人定立中正仁义为人伦太极,而主张人类安静。所以,圣人与天地万物合其供养道德,与日月星辰合其光明磊落,与四时八节合其先后顺序,与鬼怪神灵合其凶险吉利。君子照此修炼即可得到吉利,小人悖逆会遇凶险。所以,圣人说:天道之所以成立,在于天有阴雨与阳晴。地道之所以成立,在于物有柔弱与刚强。人道之所以成立,在于人有诚信与仁义。又说:万物演化之真相,就是生命总在还原于自始返终,所以,这就是圣人知其万物生死之说道。

  最伟大的知识还是古代之易经,圣人哪能达到易之水平呀!

 

  《溪西十里 山中月岩》
  原作者:不详 译解者:金光子


  

  《溪西十里》原文: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按:《周子原书》称“自無極而太極,是知无极无自故。极,极至也,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易数钩隐图》称:“易有太极分两仪,一气分而阴阳。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

  见于上述,易之太极即为同一本体粒子所成,此本体粒子,应为具有运行属性之阴阳光子。由此,《太极图》所示,应为阴光子流体团内静外动之状。

  

  《溪西十里》原文之一:无极而太极。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译解一】:无极与太极,即为阴光子流体团之核心与最外层次,两极之至点。阴光子流体团,自身旋转产生内在离心力,拉动内核太极,致使太极产生内在阳光子以梯度层次上层次跃迁。当跃迁阳光子,从流体团最外层次之无极对外界释放之后,其内在离心力就会立即减弱,内核静态太极之内在向心力便会发挥作用,而导致梯度层次缩小间隙、内在光子速度置换、沉降光子开始下行。待内在沉降阴光子下行至内核中心,内核负载最重,而导致内在离心力又会复原牵拉动力,梯度层次再出上层跃迁阳光子,而致使间隙重新扩张。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间隙,总是扩张收缩、扩张收缩,如此一动一静,其变化根源,就在于可变的内在离心力,与不可变的内在向心力,两者相互制约,反复较量。宇宙内在本体光子,以圆周运行和直线运行,而分出阴光子和阳光子。只因场中有阳光子能携带光亮,才使阴光子流体团天界无形,地界有形,而分立出两种仪容。

  

  《溪西十里》原文之二: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译解二】:天界之阳光子,变为地界之阴光子,为两光子相向运行,发生摩擦碰撞,致使双方速度对抗相持,结合为对子而形成。内在沉降阴光子,自天界不同梯度上,分别向着内核沉降,可化为水火木金土的五种元气,而缔结构成不同之内脏器官。此五种元气,按其梯度层次之顺序,参与内核空间之分布,并按春夏秋冬之四时,适应变化而运行。五行之元气,均为一元本体之阴阳。阴阳光子,是在同一太极流体团之中。太极流体团,它的最外层次本来就为无极呀!流体团五个圆环梯度,分别下行内在沉降阴光子,才构成了五行之元气,才使得各个内脏器官,具有了不同的内在生理性能。

  

  《溪西十里》原文之三: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译解三】:阴光子流体团,核外天界无极与地界太极,在占有光子数量之精气方面,可以形成二比五之比例。两股运行方向不同之光子流体,巧妙亲合在一起,而凝聚为一个阴光子流体团。流体团核外天界为乾道,可以理解为男,内核地界为坤道,可以理解为女。乾道光子以同步绕核运转而构成离心力,坤道光子以速度对抗相持之静态构成向心力,两种方向的气力,交感在一起,构成内在亲合力,在流体团浸于水而物化的前提下,内在亲合力,即变易为万物内在生命演化之动力,致使流体团由内在光子数量不同,而变化出无穷之万物生灵。

  

  《溪西十里》原文之四: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译解四】:唯有人体生命体系,因得到之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数目最多,所以,其内在神智功能,在万物之中最为灵秀。人体内在结构形态既然已构成,由最高梯度层次对外界发射光子所构成的内在神智功能,就能够感知地界有形之万象,就可以依据自己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之五种灵性,而区分以善恶与好坏,进而,人间万般复杂的事情也就都出来了。

  

  《溪西十里》原文之五: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译解五】:圣人定立中正仁义为人伦太极,而主张人类安静。所以,圣人与天地万物合其供养道德,与日月星辰合其光明磊落,与四时八节合其先后顺序,与鬼怪神灵合其凶险吉利。君子照此修炼即可得到吉利,小人悖逆会遇凶险。所以,圣人说:天道之所以成立,在于天有阴雨与阳晴。地道之所以成立,在于物有柔弱与刚强。人道之所以成立,在于人有诚信与仁义。又说:万物演化之真相,就是生命总在还原于自始返终,所以,这就是圣人知其万物生死之说道。

  最伟大的知识还是古代之易经,圣人哪能达到易之水平呀!

  

  (《溪西十里》全文译解完 于天津大港)

 

  《灵宝经》上部《金诰书》译解
  原作者 元始 译解者 金光子


  

  一、宇宙的内在构成与生命演化过程的开始

  《金诰书》原文:太元初判而有太始,太始之中而有太无,太无之中而有太虚,太虚之中而有太空,太空之中而有太质。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质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

  阳升到天,太极而生阴,以窈冥抱阳而下降。阴降到地,太极而生阳,以恍惚负阴而上升。一升一降,阴降阳升。天地行道,万物生成。

  【译解】:当太元(宇宙本体光子)初次归顺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环型的宇宙初始基准层面(太始)就构成了。后来,在初始基准层面环型的梯度层次上,光子缔结构成了许多没有光亮(也即太无)的天体流体团。由于这些天体流体团旋转方向相同而相斥、旋转方向相反而相亲,使基准层面上结成了许多旋转速度协同对子的天体二聚体、四聚体、六聚体等。其中,天体四聚体围成空间的负压值最大,它同于内吸场,能够将天体流体团裂变完全还原为光子,所以叫太虚。太虚场中裂变还原的光子,是携带光亮的阳光子,它向着基准层面的一侧不停释放,而发育出了宇宙内在新层面的关于太虚的流体团。太阳燃烧的地方就是太虚,西方科学所说的太阳系,就是一个太虚流体团,太虚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的场,就是具有阳光印象光亮条件的太空。随着阳光子的不断加入,在太虚流体团的梯度层次上,就逐渐构成了行星流体团。待行星流体团内在结构清浊两分,内核就出现了太质。太质以圆球形的静态,拦截阳光而染色印象变为物,人们观察物象,只能看到行星流体团的内核,就像在太空中无故悬浮的一个物体。

  在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上跃迁的光子是阳光子,当阳光子跃迁到与自身速度相适应的天界梯度层面时,就不再有跃迁力,它就要变成太极(即流体团)内在阴光子,内在阴光子,若遇外界打入的阳光子,就会与其相互拥抱在一起而向着内核沉降。阴光子沉降到内核缔结为地界之物,就会使太极流体团内在向心力值增大,使梯度层次间隙收缩,造成内在光子发生速度置换,产生新的内在跃迁阳光子,而恍恍惚惚地迎着阴光子的沉降而上升。一个上升,一个沉降,阴光子沉降,阳光子上升。流体团核外天界光子动,地界物质静,如此内静外动,合成了整体内在生理功能的道,构成了万物内在生命演化。

  

  二、所谓的大道为阴光子流体团内在亲合力

  《金诰书》原文: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一始一终,度数推算,可以得其理。以此推之,大道可知也。

  【译解】:所谓的大道,实际上是指流体团内在光子梯度层次分布所带来的内在亲合力的内容,流体团高上没有顶端。引颈仰观,地球为圆球,也就无有上,也就不能见其首。阴光子流体团的所谓大道,底下没有末端,俯下身子仔细观察,地球流体团也没有根底,也不能见其生长基础。地球流体团在构成的初始,并没有先辈遗传,更未见其前身之种。它旋转运行终无尽头,但谁也没有见到它有后代。天地是在地球流体团之中生成的,天地两界的出现,具有了划分高下方位的标准。在核外天界与内核地界之中,具有纵向跃迁梯度层次的阳光子,和横向圆周运转在梯度层次上的阴光子,光子的阴与阳,是由圆周运转与直线运行区别的,光子在梯度层次上能够阴阳互变,但原有的总数量始终不变。天地两界一上一下,我们仰观天界之动,俯察地界之静,就可以猜测到其中由内静外动引起内在向心力与内在离心力反复较量的生理机制。阴光子流体团自内在构成的开始到死亡消失的终了,人们观察其内在思维意识功能的增长,推算其梯度层次数目的增加,就可以得知天地两界合成内在生命演化动力的道理。人们只要能以进行内在轨性思维推理,就可以得知大道了。

  

  三、地球流体团内在天地气象变化与阴阳光子之升降

  《金诰书》原文:天地者,大道之形。阴阳者,大道之气。寒、热、湿、凉,形中有气也。云、雾、雨、露,气中有象也。地气上升,腾而为云,散而为雨。天气下降,散而为雾,凝而为露。积阴过,则露为雨、为霜、为雪;积阳过,则雾为烟、为云、为霞。阴中伏阳,阳气不升,击博而生雷霆。阳中伏阴,阴气不降,凝固而生雹霰。阴阳不合,相对而生闪电。阴阳不匹配,乱交而生虹霓。积真阳以成神,而丽乎天者星辰。积真阴以成形,而壮乎地者土石。星辰之大者日月,土石之贵者金玉。阴阳见于有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也。

  【译解】:天地两界,在表述大道的外在形态。阴阳光子无形,是大道之元气。在寒冷、炙热、潮湿、冰凉的有形物体之中,存有阴阳光子之元气。在云朵、烟雾、风雨、湿露气体之中,也有形象之物质。地界跃迁光子,以跃迁力托举水变为地气而上升,腾达特定梯度层面之后就会成为云,托举云的跃迁力一旦消失,地气就要还原为水,散落到地界而成为雨。天界云以气态下降,会弥散为雾气,凝结在植物叶子上就会湿露。地界如果积累沉降阴气过多,则湿露就可以变为雨,变为霜,变为雪。地界如果积累上升阳气过多,则水雾就会变为烟,变为云,变为彩霞。阴云中藏伏着阳光子,阳光子并不能上升,它与其它云朵中阳光子发生搏击,而产生雷霆轰鸣。阳光子托举着阴云,阴云水汽就不会下降,只能凝结而生成冰雹。光子相对运行并不能相合,只能以速度激烈碰撞,而生成急速沉降之闪电。阴云水汽与托举它上升的阳光子数量不相匹配,在阳光斜射下就能生成彩虹。阴光子流体团,只因积累了阳光子,才生成了内在思维意识之神智功能,而能用于观看美丽天空中的星辰。若积累沉降阴光子,那就构成了体形丰满,而强壮了地界之土石。能见的星辰数日月大,能见的土石数金玉贵。阴阳光子能见于有形的,天上只有日月,地下只有金玉。



  

  四、日月运行吻合天地之生机

  《金诰书》原文:阴阳升降,不出天地之内。日月运转,而在天地之外。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昼夜不息,寒暑相推,积日为月,积月为岁。月之积日者,以其魂中藏魄,魄中藏魂也。岁之积月者,以其律中起吕,吕中起律也。日月运行,以合天地之机,不离乾坤之数。万物生成,虽在于阴阳,而造化亦资于日月。

  【译解】:阴阳光子的上升与沉降,并没有超出流体团天地两界之内。但日月运转,那则是在天地之外了。太阳从东面出,西面没,而分出了白天与黑夜,沿黄道南北交替往来,而分出春夏秋冬。地球流体团昼夜旋转不停,四季相推不止,积累三十日为一个月,积累十二个月为一岁。月之所以能够以日积累,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魂魄,岁之所以能够以月积累,说明它们属于同一音符之旋律。日月运行,吻合天地之生理机制,没有脱离天地之变数。万物内在构成,虽然说在于阴阳光子,然而,也在受益于日月运转之造化。

 

  五、神智功能产生于内核地界光子跃迁

  《金诰书》原文:积阳成神,神中有形。形生于日,日生于月。积阴成形,形中有神。神生于金,金生于玉。随阴阳而生没者,日月之光也,因数生光,数本于乾坤。随阴阳而升降者,金玉之气也,因时起气,时本于天地。

  【译解】:流体团核外天界积累内在跃迁阳光子,而增长了神智功能,在神智感受过程中就能见到有形物象。形象产生于太阳光子带来的光亮,太阳光子的光亮,产生于太虚场中裂变像月亮那样的天体流体团。流体团内核地界积累内在沉降阴光子,而构成地界静态的有形物体,许多有形物体,则由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包容并锁定水而构成,所以,地界有形物体之中也会有神智功能。神智功能生存于金木水火土的物质之中,金木水火土的物质生存于玉石之中。随阴阳转换而出没的是日月之光子,按时生光的时数,则来自于天体运行的阴阳变换。随着阴阳变换而升降的,是金玉物质中的地气,因时间变化而产生地气的时间,则来自于本体光子流体团内在天地两界亲合动力之节奏。

  

  六、九重天界分为五帝,授十地支之数目,归五行之变易

  《金诰书》原文:一气初判,大道有形而列二仪。二仪定位,大道有名而分五帝。五帝异地,各守一方。五方异气,各守一子。青帝之子,甲乙受之,天真木德之九气。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白帝之子,庚辛受之,天真金德之七气。黑帝之子,壬癸受之,天真水德之五气。黄帝之子,戊己受之,天真土德之一气。自一气生真一,真一因土出。故万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气而生也。

  【译解】:只从一元本体光子开始跃迁沉降的纵向运行,就决定了地球流体团核外梯度层次无形的大道,与内核地界有形的物体列为两种仪容。在有形与无形的两种仪容定位之后,按天界梯度层次的大道,而分别取名为红黄蓝白黑五帝。此五帝的梯度层次位置不同,各自守候在一个圆周层面的地方。五个层面,各具不同速度标准之元气,各自墨守速度标准之地支。在青帝这一层面上的地支,授之甲乙的场中亲合势,属于地球流体团内在天界第九层面之光子速度,按五行归于木德,其中德,为食物活性之标准;在赤帝层面上的地支,授之丙丁的场中亲合势,属于地球流体团内在天界第三层面之光子速度,按五行归于火德;在白帝层面上的地支,授之庚辛的场中亲合势,属于地球流体团内在天界第七层面光子速度,按五行归于金德;在黑帝层面上的地支,授之壬癸的场中亲合势,属于地球流体团内在天界第五层面之光子速度,按五行归于水德;在黄帝层面上的地支,授之戊己的场中亲合势,属于地球流体团内在地界之光子速度,按五行归于中央无极土德。各自元气,均出之于内在光子的跃迁,而光子跃迁均出之于土。所以,万物内在构成于土,金木水火土均内在构成于一元本体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之元气,皆为光子生成。

  

  七、有形物象之中并非无所不备,道本无形体

  《金诰书》原文:大道本无体,寓于气也,其大无外,无物可容。大道本无用,运于物也,其深莫测,无理可究。以体言道,道始有外内之辨。以用言道,道始有观见之基。观乎内而不观乎外,外无不究而内得明矣。观乎神而不观乎形,形无不备而神得见矣。

  【译解】:大道本来就没有形体,将它寓于元气,道大也就不会超出流体团之外,也就没有物象可以容下它。大道本没有用途,但梯度层次如果包容并锁定了水及其它物质,那就能使流体团物化为生命体系,产生深不可测的思维意识功能,而使人还找不到可以深究的理由。以形体来讨论大道,道从一开始就具有核外天界与内核地界之辨别。以流体团对外界作用来讨论大道,流体团从一开始就具有可以被观见的有形内核地界的基础。只观看流体团内核地界,而不观看核外天界,核外无形不以追究,而对内核地界有形物象就想都弄明白。可是,人们观察神智的由来,而不能只去观看外形,不要认为有形物象里面无所不备,而一定得从现象中见到神智。

  

  八、两种认知途径,只有内在轨性思维推理才吻合大道

  《金诰书》原文:道本无也,以有言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实言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象,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希夷亦未免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译解】: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分布构成的道,本来就无形,能以有形言说的那就不是道。道本来就为虚体,能以实体言说的那就不是道。既然道为无形虚体,则问答都不能以有形物象来明确指证。既然道为无像,则视听都不能得到影音。以如此玄微的途径来认知大道,玄微只能依靠内在轨性思维推理,也就离不了问答之劳累。以明朗平坦有形物象的认知途径来探究道,在世俗万象面前只有凭借猜测抽象,也未能免除问答之劳累。有形平坦与无形玄微的两种认知途径,是分别从万物内在构成、生长发育、死亡消失这一生命演化过程的头尾两端探讨大道的,到底那一条途径合乎大道?则道也不知其到底怎么样呀!

  

  (灵宝经上部 元始作金诰书 20096月完成译解于天津大港)。

 

  《胎息经》之译解
  原作者:不详 译解者:金光子


  

  按语:万物内在构成,总需有胎。胎,为太极阴光子流体团潜(注、或浸)于水,使无形之内在梯度层次,包容并以实力定量锁定水分子,而实现有序排列,致使无形之流体团实现物化,变易为有形生命体系之雏形,即为胎或胎体。

  无形之流体团,物化为万物有形之胎体,为上古《易》之所述内容。其中,阴光子流体团在没有潜于水之前,只能区分无形天界与有形地界两种仪容。待流体团潜于水得以物化之后,其内在阴阳光子,即已变易为能以携带水分子升降运行之内在元气。该元气,乃为流体团内在光子以跃迁动力,携带水分子所形成,表述跃迁光子负载运行之状态,所以称为元气。

  火焰光子入水,携带水分子上升而成为水汽,而水本无此力上升,只因得到火焰光子之跃迁力,才能随之上升而变易为水汽。所以,没有动力不以为元气。

  生命体系内在元气,表述流体团内在光子梯度层次之间纵向升降运行,而流体团内在光子梯度层次之横向旋转,却在支撑生命体系内在结构框架,所以,阴光子流体团在生命体系之中,虽隐形,却有不可替代之作用。万物胎体之生命,全靠流体团框架支撑来进行,所以,古《易》称流体团为元神或神气。

  元神若离开胎体,其阴光子流体团即可脱离负载,致胎体生命演化立即终结而柔弱变为刚强。若不知其太极之变易,终不得内在生命由来之真息。若得以此真息,阴光子流体团即能天长地久,那么,生命体系,也就将会不离不息。

  

  《胎息经》原文: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译解】:万物胎体,并非杂物垒垛砌成,砌成之物体没有生命。胎体是从藏伏之元气升降运行过程中得以缔结发育的,元气却从有形胎体生长发育之过程中藏息。当身体之中有元气不断涌进来的时候即为生命体系,当元神脱离了有形之身躯,生命体系那就为死亡了。知晓神气运行缔结之原理的人,就可以长生,只有稳固把守自身虚化无形之阴光子流体团,就能以滋养神气。阴光子流体团这一元神,只要还能不停横向运行,其内在元气也即可以纵向运行,如果元神流体团之横向旋转打住了,其内在元气之升降过程自然也就打住。人若要长生,依靠元神元气之不断注入。心思如果不是乱动念想,元神流体团内在光子那就不会升来降去,那就没有排出和吸入,阴光子流体团那就自然会常驻在躯体之中。人们若能经常如此修炼自己的思维认知,才是解决长生不老问题的真道路。

  (《胎息经》 金光子 2009•9•14日于天津大港)

 

  古人的智慧比现在的智慧要深邃的多,只是现在的人忘记了而已,外国的思想开始深入中国人的心,我们开始遗忘自己祖国的深邃文化,时间将文化封尘了,也有可能是我们无法做到或利用那些文化,所以选择遗忘。

 

  回作者eile88先生:中国古代自然知识失传断层,有可能是祖先遭遇大劫难所造成。因为,炎黄祖先之自然知识,只有内在轨性思维推理才能得到。然而,这种内在轨性推理的认知方式,根本就不同于外在论物象中的任一认知方式。任何一种外在知识若失传,都不会造成彻底断层,原因是人们还可以再去感受。可是,古代祖先内在推理的自然知识若出现了断层,单单依靠人体内在意识感受功能,也无法再重新获得,那只有等后人能以偶尔发现内在轨性思维推理的认知方式才行。

 

  《灵宝经》中部《玉书录》译解
  原作者 元始 译解者 金光子


  

  一、大道依据内在光子的升降力而构成天地长久亲合

  《玉书录》原文: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

  【译解】:大道无形,窥视不能见,闻听没有音。大道无名,梯度层次不可以筹,光子数量不可以算。万物受益于道而产生了形态,又因形态而立了名,即有名且又形态较大者,应该数地球流体团内在天地两界了。天界梯度层次得以乾道,而积累了九层元气,紧紧亲合覆盖于地界。地界静态万物得以坤道,为托举天界之气质而负载。天之覆盖与地之负载,上下之间的结合部相去已有八万四千里,而元气与物质不能相交合。天界以乾道之离心力,牵拉地界坤道,还能作用于地中核心,以阳光子上层跃迁之离心力,背负地界阴光子而上升。地界以坤道之向心力,牵拉天界乾道,还能作用于最外层次,以阴光子沉降的向心力,拥抱阳光子而下降。如此一升一降,构成道之运作动力,所以,天地能以长久演化。

  

  二、天界积累阳光子而增长神智,地界积累阴光子而金玉荧光

  《玉书录》原文:真阴真阳,相生相成。见于上者,积阳成神。神中有形,而丽乎天者日月也。见于下者,积阴成形。形中有形,而丽乎地者金玉也。金玉之质,隐于山川,秀媚之气,浮之于上,与日月交光。草木受之以为祯祥,鸟兽得之以为异类。

  【译解】:阴阳光子,可以相互转化。观察阴光子流体团之天界,其积蓄内在跃迁阳光子,而构成内在神智功能。其中,天界积蓄阳光子越深越厚,其神智感受之中的有形物象,就会越清晰,空中日月,就会越艳丽。观察阴光子流体团之地界,只因它积蓄内在沉降阴光子,才构成万物之形态。在万物形态中还有形态,千姿百态之万物,能以荧光而艳丽地界者最数金玉。金玉之质,隐藏于山川土石之内,其秀媚之气,能以浮之于上,与日月交光而生辉。草木接受金玉之气,而显鲜嫩帧详之状。鸟兽染得金玉之气,则会异乎其类。

  

  三、要从无数、无像、无位、无质中找到道之数、象、位、质

  《玉书录》原文:一、三、五、七、九,道之分而有数。金、木、水、火、土,道之变而有象。东、西、南、北、中,道之列而有位。青、白、赤、黄、黑,道之散而有质。数归于无数,象反于无象,位至于无位,质还于无质。欲道之无数,不分之则无数矣。欲道之无象,不变之则无象矣。欲道之无位,不列之则无位矣。欲道之无质,不散之则无质矣。无数,道之源也。无象,道之本也。无位,道之真也。无质,道之妙也。

  【译解】:地球阴光子流体团,天界梯度共有九重,按单数一、三、五、七、九分五环,就使地球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分布之道具有了数目。金木水火土,为地球流体团内在光子从无形变为有形物质的沉降缔结之道。此缔结之道亦称五行,即指地球流体团每一梯度内在沉降阴光子,均为依势分别向内核沉降缔结,而生出土地、山石、海洋、植被、及不同矿藏之内脏。东西南北中,为地球流体团划分方位之道,将流体团的圆周,依序分列,就有了东西南北中四面八方之位。青白赤黄黑,为分散梯度层次上所显现的气质光色,地球流体团内在九重天界,取单数而为青帝、白帝、赤帝、黄帝、黑帝共五帝,也即五个光色环节。地球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数目归于无形之数目,形象返于无物无像,方位以至于无有方位,气质还归于光子的无形之质。若说大道没有数量,不进行划分就没有数量;若说大道没有形象,不观察其变化就没有形象;若说大道没有方位,对圆周不依序分列就没有方位;若说大道没有实质,流体团不解散就见不到实质,若流体团核裂变,那便可知万物均以光子为本体。没有数量为道之本相,没有形象是道之本源,没有方位,为道的真像;没有实质,这是道之奥妙啊!

  

  四、外在论物象为道之别类认知方式,是无为之认知途径

  《玉书录》原文: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而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而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杳杳莫测名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

  【译解】: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构成具有开始,为什么就不知大道从哪里开始呢?阴光子流体团具有演化尽头,为什么就不知大道也有终了?高高之上,虽还有上,而不知在大道之上,无形与有形之间,正在无穷演变。深深地下,虽还有下,而不知在大道之下,无形与有形全归于太极。只因不可见其踪影才以称道,所以,随有形物象得来的知识,只能列为道之别类,外在论物象,那是无为的认知途径,其知识道理经不住追究啊!

  (灵宝经中部 元始作玉书录 ;20096月完成译解于天津大港)

 

  《灵宝经》下部《真源义》译解
  太上老君所传 译解者 金光子


  

  一、周岁之定数

  《真源义》原文:天地之间,亲乎上者为阳,自上而下,四万二千里,乃曰阳位。亲乎下者为阴,自下而上,四万二千里,乃曰阴位。既有形名,难逃度数。且一岁者,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侯,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译解】:地球阴光子流体团,天地两界紧密亲合,上面的天界为阳界,阳界从上至下四万二千里,就将它叫做阳位。地球流体团天地两界紧密亲合,处在下面的内核地界为阴界,阴界从下至上四万二千里,就将它叫做阴位。既然天地两界都有了形态和名称,那就理当难以逃脱核定度数。地球流体团(绕太阳流体团内在一重天界)运行一周为一岁,且一岁,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三百六十日、四千三百二十辰。十二辰为一日,五日为一候,三侯为一气,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四时为一岁。

  

  二、四时之定数

  《真源义》原文:一岁以冬至节为始,是时也,地中阳升。凡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阳升共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中,而阳合阴位。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春分之节也。过此,阳升入阳位,方曰得气而升,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升。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天,乃阳中有阳,其气热。积阳生阴,八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之节为始。是时也,天中阴降。凡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四十五日,阴降共两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阴降共四万二千里,以到天地之中,而阴交阳位。是时阳中阴半,其气为凉,而时当秋分之节也。过此,阴降而入阴位,方曰得气而降。亦如前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阴降,通前计八万四千里以到地,乃阴中有阴,其气寒。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自冬至之后,一阳复升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

  【译解】:一周岁以冬至节为开始,在这时,地界阳气开始上升。凡一气为十五日,阳光子之气可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为四十五日,阳气共可上升至二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为九十日,阳光子上升共计四万二千里,正好到达地球流体团内核中间,阳气已亲合内核中的阴位。在这时,阴界中一半为阳气,其地气为温和,此时,正当春分之节。过了春分,阳光子之气上升,归入天界梯度层次阳位,可以说,地气是因为得到跃迁光子之跃迁力而上升,也像前面,四十五日立夏。立夏之后,四十五日夏至,夏至之节阳光子大量上升,连通前面,共计有四万八千里,已到达天界最外层次,正是阳气之中还有阳光子,此十五日最热。天界积蓄大量阳光子,与其它阳光子发生碰撞打击,使二阳不断折损速度,而变为八阴(八阴,系指沉降阴光子归入流体团,而构成之八种物象),从夏至这一节为开始。夏至时节,天界中阴光子开始下降。凡一气十五日就要下降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一节为四十五日,阴光子沉降共计两万一千里。二节为一时,一时为九十日,阴光子共计沉降四万二千里到达内核阴中,与阳光子交换位置。此时,阳光子在核中与阴光子各占一半,其地气为凉,即为秋分之节。秋分之后,沉降阴光子开始归入地界,全部进入流体团,还以旋转速度对抗粘结为物,才使天界得以秋高气爽。也与之前同,四十五日立冬,立冬之后,四十五日冬至,冬至之节,沉降阴光子如前共计沉降八万四千里,已到达内核阴中,可以说,阴界之中还有阴冷,地气寒。冬至,开始新岁,寒冷阴界又开始产生上层跃迁阳光子,此阳光子,为两阴光子流体团冻结之粘结壳,被流体团分散吸收而产生。自冬至之后,地界阳光子又恢复前岁之跃迁。地球流体团内在天地两界光子如此跃迁沉降纵向运行,总按寒暑节律变化阴阳,周而复始,而没有离开内在生命演化之道。

 

  三、阳升阴降之道

  《真源义》原文:冬至阳生,上升而还天,夏至阴生,下降而还地。夏至阳升到天而一阴来至,冬至阴降到地,且一阳来至,故曰夏至冬至。阳升于天,过春分而入阳位,以离阴位。阴降于下,过秋分而入阴位,以离阳位,故曰春分秋分。凡冬至阳升之后,自上而下,非无阴降也,所降之阴,乃阳中之余阴,止于阳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下降得位,与阳升相遇,其气绝矣。凡夏至阴降之后,自下而上,非无阳升也,所升之阳,乃阴中之余阳,止于阴位中消散而已。纵使上升得位,与阴降相遇,其气绝矣。阴阳升降,上下不出于八万四千里,往来不出三百六十日。即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阴阳,即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天机测之,庶达天道之绪余。若以口耳之学,较量于天地之道,安得筹算而知之乎?

  即天地上下之位,而知天地之高卑。即阴阳始终之期,而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不离于数,数终于一岁。阴阳不失其宜,宜分八节。冬至一阳生,春分阴中阳半,过此纯阳而阴尽。夏至阳太极而一阴生,秋分阳中阴半,过此纯阴而阳尽。冬至阴太极而一阳生,升降如前。上下终始,虽不能全尽大道,而不失大道之体,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而审于阴阳之宜也。

  【译解】:冬至,地界产生阳光子,而开始上层跃迁,返还于天界。夏至,天界产生沉降阴光子,而开始下行返还于地界。夏至,阳光子已经跃迁上升至天界最外层次,而一个阴光子则来至地界。冬至,阴光子下行沉降已经到地中,而一个上层跃迁阳光子则来至天界,如此,才称谓夏至与冬至。地界阳光子上升于天界,过了春分,可归入适合自身速度的梯度层位,而用以分离沉降阴光子之位置。天界阴光子下降于地界,过了秋分,可归入适合自身速度的阴光子流体团而变为物,而用以分离跃迁阳光子之位。如此,才称谓春分与秋分。凡冬至阳光子开始上升之后,自上而下并不是没有阴光子沉降,这时的沉降阴光子,都为天界梯度层次之剩余,都为停留在天界梯度层次上消散的沉降阴光子。这些沉降阴光子,就算是已经下降到了与自身速度相适应的层位,但由于与上升阳光子相遇,也还会上升而消散在天界。凡夏至阴光子开始沉降之后,自下而上并不是没有阳光子上层跃迁,这时的跃迁阳光子,都为阴光子流体团之多余,都为停留在阴光子流体团之外的消散阳光子。这些跃迁阳光子,就算是已经上升到了与自身速度相适应的层位,但由于与沉降阴光子相遇,也还会下降而消散在地界。地球流体团内在光子升降,上下不超出八万四千里,绕太空一周也不过三百六十日。即,根据温、凉、寒、热之四气而识别阴阳,根据阳升阴降之八节而知天地。以此天机测算,庶民百姓知晓天道也有余力。若以口耳之学识,比较于天地无形与有形,从哪里筹算而得知天地演化之道呢?

  根据天地上下之位,可以得知天地之高低。根据阴阳光子升降变化开始与结束之周期,可以得知天道之前后,天地之阴阳光子,变化没有脱离数算,即数终为一岁。阴阳光子之升降,并不失掉适宜,就因为适宜,才会构成八节均衡。冬至,地界跃迁阳光子开始产生,春分,地核阴阳光子已各半,过了春分,那纯粹都为阳光子上升而无阴降。夏至,阳光子跃迁已到达地球流体团最外层次之太极,从此,天界沉降阴光子开始产生,到秋分,天界梯度层次上阴阳光子已各半,过了秋分,那纯粹都为阴光子沉降而无阳升。冬至,阴光子沉降已到达地球流体团内核太极,内在跃迁阳光子从此开始产生,阳升阴降还如以前。阴阳光子上升下降的结束与开始,虽然不能完全历尽大道,然而,并不会失去大道之本体,要想识大道,就应当在天地两界内在亲合力的方面想办法,就应审查阴阳光子升降变化之适宜。

  

  四、天覆地载之道

  《真源义》原文:天如覆盆,阳到难升。地如磐石,阴到难入。冬至而地中阳升,夏至到天,其阳太极而生阴。所以阴生者,以阳自阴中来而起于地,恍恍惚惚,气中有水,其水无形,夏至到天。积气成水,是曰阳太极而阴生也。夏至而天中阴降,冬至到地。其阴太极而阳生。所以阳生者,以阴自阳中来而出于天,杳杳冥冥,水中有气,其气无形,冬至到地。积水生气,是曰阴太极而阳生也。

  阴不得阳不生,阳不得阴不成。积阳而神丽乎天而大者日月也,日月乃真阳而得真阴以相成也。积阴而形壮于地而贵者金玉也,金玉乃真阴而得真阳以相生也。

  天地之形,其状如卵。六合之内,其圆如毬。日月出没,运行于一天之上,一地之下。上下东西,周行如飞轮。东生西没,日行阳道。西生东没,月行阴道。

  【译解】:阴光子流体团内在梯度层次的天界,就像覆盖在内核地界上的盆,当地界跃迁阳光子以自身速度上升到天界合适层位,就难以再升。而地界就像坚硬磐石,当阴光子沉降到地中,就难以再行沉降。冬至,阳光子开始从地中上升,夏至,到达天界最外层次的阳太极,而自天界产生内在沉降阴光子。所以,变为沉降阴光子的光子,则是来自于原为沉降阴光子的地界跃迁阳光子,恍恍惚惚,地界阳光子跃迁,阳气之中含有水,但此水无形,夏至,上升到天界。天界能以积聚气而变成水,就是说,最外层次阳太极的沉降阴光子产生了。夏至,天界阴光子开始下降,冬至到地中,其阴光子到达内核阴太极而阳光子产生。所以,变为阳光子的光子,则是来自于原为上升阳光子的天界沉降阴光子,朦朦胧胧,雨水中有沉降阴光子之气,阴气无形,冬至降至地中。地中能以积蓄水而生成阳气,就是说,内核阴太极的跃迁阳光子产生了。

  阴光子流体团,地界之阴若得不到天界之阳的覆盖,就没有内在生命动力。天界之阳,若得不到地界之阴的托举,流体团就没有内在构成演化之过程。天界以增加内在梯度层次数目而积蓄跃迁阳光子,以积蓄越多越灵敏的神智功能,观察美丽太空,最大的物体就是日月,可是,日月也是以无形天界覆盖有形地界,以阴阳两界相互亲合而构成。地界以万物流体团旋转速度协同与对抗而积蓄内在沉降阴光子,以积蓄沉降阴光子越多,内核地界越为壮大,而土石水气等万物,最贵重的就是金玉,可是,金玉之原子结构,也是以天地两界阴阳亲合而构成的流体团。

  地球流体团,内在天地两界阴阳亲合而构成的形状,就像鸡蛋。由天界六重梯度层次紧密亲合内核,就像圆球。日月出没,是由地球流体团总在太阳系流体团内在一重梯度层次之上运行、而日头总是处在其内核地下不动造成的。地球流体团自转,为上下翻滚如飞轮旋转,它的公转,是在太阳系一重梯度层次上东西圆周运行。日自东方出,再从西方没,这就说明地球流体团是在走太阳系流体团一重天界之阳道。月自西方出,再从东方没,这就说明月球流体团是在走地球流体团最外层次之阴道(即指月球流体团与地球流体团为旋转速度协同运转,而非指生殖器官)。(未完待续)

 

 

  五、阳魄阴魂之变数

  《真源义》原文:一日之间,而分昼夜。冬至之后,日出自南而北。夏至之后,日出自北而南。冬之夜,乃夏之日。夏之夜,乃冬之日。一年之间,而定寒暑。

  日月之状,方圆八百四十里。四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凡八刻二十分为一时,十二时为一日。一月三十日,共三百六十时,计三千刻,一十八万分也。且以阳行乾,其数用九。阴行坤,其数用六。魄中魂生,本自旦日。盖九不对六,故三日后魄中生魂。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魂于魄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而魄中魂半,乃曰上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魄中魂全。阳满阴位,乃曰月望。自十六日为始,魂中生魄。凡一昼夜,一百刻六十分,魄于魂中,一进七十里。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而魂中魄半,乃曰下弦。又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通前共进八百四十里,而魂中魄全,阴满阳位。月中尚有余光者,盖六不尽九,故三日后,月魄满宫,乃曰月晦。月旦之后,六中起九。月晦之前,九中起六。数有未尽,而生后有期。

  积日为月,积月为岁。以月言之,六律六吕,以六起数,数尽六位。六六三十六,阴之成数也。以日言之,五日一侯。七十二侯,八九之数。至重九以九起数,数尽六位,六九五十四,阳之成数也。一六一九,合而十五。十五,一气之数也。二十四气,当八节之用,而见阴阳升降之宜。一六一九,以四为用,合四时而倍之,一时得九十,四九三十六。变为阳之数二百一十六,阴之数一百四十四。计三百六十数而足满周天。

  【译解】:地球流体团自旋一周为一日,而分白昼与黑夜。冬至之后,日自赤道南而向赤道北转移。夏至之后,日自赤道北而向赤道南转移。冬之黑夜,等于夏时白昼。夏之黑夜,等于冬时白昼。一年时长,依寒暑而确定。

  依日月运行状况测量,月球流体团方圆为八百四十里。四尺为一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凡八刻二十分为一时,十二时为一个日。一个月为三十个日,共三百六十时,计三千刻,一十八万分。月、地两流体团旋转速度协同,且处在太阳系一重梯度轨迹之上部分为乾,其数用九。月球流体团,沿地球流体团最外层次亲合点反转而阴行为坤,其数用六。在月球阳魄之中之所以能产生阴魂阴影,根源在于地球晨之日照。乾九与坤六,差三数不对等,所以,隔三日后,月之阳魄之中就能产生阴魂。凡一个昼夜,折合一百刻六十分,阳魄就伸进阴魂之中七十里,六个昼夜,进至四百二十里,而导致阴魂之中具有了一半的阳魄,就称作上弦。再过六个昼夜,又进入四百二十里,加上前面的,一共进入八百四十里,而导致阴魂之中全是阳魄。阳魄满进阴魂,就称作月望。自每月十六日开始,阳魄当中开始生长阴魂。凡一个昼夜,折合一百刻六十分,阴魂伸进阳魄之中七十里,六个昼夜,进至四百二十里,而导致阳魄之中具有了一半的阴魂,就称作下弦。再过六昼夜,又进入四百二十里,加上前面的,共进入了八百四十里,而导致阳魄之中全是阴魂,阴魂满进阳魄,月中尚有余光,这就为坤六不能灭尽乾九,所以,三日后,阳魄才全部回宫,就称作月晦。初一日后,为六阴之中重起九阳。十六日后,为九阳之中重起六阴。这个变数永无穷尽,而在之后就有了计期。

  地球流体团旋转运行,积旋转日数为月,积运行月数为周岁。以月球流体团来说,按照六律六吕之坤数,以六起数,应该满六。六六三十六,即合月之阴魂之成数。以日来讲,五日为一个侯,七十二侯为八九之数,与月之阴魂不合。至于重九数的起数,数应该满六。六九五十四,即为阳魄之成数。坤数为六,乾数为九,合在一起十五。十五,等于一气数。二十四气,正当用于八节,可见与阴阳光子升降适宜。坤六乾九,以四起数,要想合乎四时,而当加倍。一时等于九十日,四九三十六。变为阳魄之数二百一十六,阴魂之数一百四十四。而此三百六十之数,仅为计算满足旋转一周的天数。

  

  六、阳光印象之道

  《真源义》原文:阳升到天,太极生阴。阴不足而阳有余,所以积阳生神。阴降到地,太极生阳。阳不足而阴有余,所以积阴生形。上之日月,下之金玉。真阳有神,真阴有形。其气相交,而上下相射,光盈天地,则金玉可贵者,良以此也。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则为瑞气祥烟;入于地,则变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为英杰,鸟兽得之而生奇异。盖金玉之质,虽产于积阴之形,而中抱真阳之气,又感积阳成神之日月真阳之下射,而宝凝矣。

  日月之光,旦后用九,晦前用六,六九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降天地之时。金生于玉,玉生于石,石生于土,见于形而在下者如此。日中金乌,月中玉兔,月待日魂而光。见于神而上者如此。

  【译解】:自地界上层跃迁的阳光子,升至天界最外层次,流体团便开始产生内在沉降阴光子。但这时沉降阴光子数量并不充足,而跃迁阳光子的数量还绰绰有余,所以,流体团借机积蓄跃迁阳光子,以对外界释放,就能产生内在神智功能。自天界下层沉降的阴光子,降至地核中,地界便开始产生内在跃迁阳光子。但这时跃迁阳光子的数量并不充足,而沉降阴光子的数量还绰绰有余,所以,流体团内核地界借机积蓄那些沉降阴光子,就能使内在结构形态得以生长。流体团天界之上是日月,天界之下是土石金玉。天界对外释放阳光子而使流体团具有了神智功能,地界积蓄沉降阴光子而使流体团具有了内在结构形态。沉降阴光子与跃迁阳光子相向交合,实为上下相射,激烈碰撞,激发阳光而映照天地,金玉在阳光之下之所以可贵,其根源就在于能以荧光。就因为人们悉知金玉之珠光宝气凝于天空,就认为是瑞气紫光。就相信,埋在地下会变为甘泉灵芝,人之拥有就能成为英杰,鸟兽拥有就会发出奇异光芒。金玉,虽然产于地界土石之有形积阴,但它包含荧光气质,且又能以敏感的神智,感受下射之日月光辉,因而,才显现出了沉降阴光子宝贵之凝结。

  根据日月之光,晨后阳光能以显现乾界为九重,晦前月光能以显现坤界为六重,其中,六九就为乾坤之数。金玉之气,春夏上升,秋冬下降,升天降地按四时。金生于玉,玉生于石,石生于土,见于有形的,我只能说到这里。在日头中午,金光就会显现为乌黑;在月夜中午,玉光就会显现为白兔;月球流体团,只有等待日头进入阴魂之后才能发光。见于人的神智感受功能,我只能说一些天界之上阳光印象的这些内容。

 

  七、内外本末之道

  《真源义》原文:道源既判,降本流末。悟其真者,因真修真,内真而外真自应矣。识其妙者,因妙造妙,内妙而外妙自应矣。天地得道之真,其真未应,故未免乎有位。天地得道之妙,其妙未应,故未免乎有质。有质则有象可求,有位则有数可推。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惟人。即天地之有象可求,故知其质气与水也。即天地之有数可推,故知其位远与近也。审乎如是,而道亦不远于人也。

  以一心观万物,万物不谓之有余。以万物扰一气,一气不谓之不足。一气归一心,心不可为物之所夺,一心运一气,气不可为法之所役。心源清彻,一照万破,亦不知有物也。气战刚强,万感一息,亦不知有法也。物物无物,以还本来之象。法法无法,乃全自得之真。

  【译解】:道之根源既然已经讲清,那么,内在沉降阴光子就当为本,流体团外在形态就当为末。懂其内在真相,以光子内在跃迁沉降之真本,探求万物形态构成之真末,那么,内在升降的真本与外在物象的真末,自当呼应相合。识其内在奥妙之人,以内在光子梯度层次分布之本妙,造化流体团外在形态之末妙,内在之本妙与外在之末妙,自当呼应相合。流体团内在天地两界,以内在亲合力得道为本真,不过,此真不为天地呼应,所以,不能免除各自具有梯度层位。天地两界以内在光子升降得道为本妙,不过,此妙不为天地呼应,所以,不能免除其有气质。有气质,则就有物象可以追求。有梯度层位,则就有数可以推算。天地之间,万物之内,最贵重的是人。既然天地之间有物象可探求,就可知其质气与水的生成。既然天地之间有数可推算,就可知其梯度层位距离内核中心之近远。如是照此审理下去,道那就不会远离人类了。

  靠内在意识器官观察万物,以万物之称谓,并不能包罗万象。以万物同源于光子之元气,一气即无称谓,而包罗万象也没有不足。以同一光子元气,施以轨性推理,人的心思就不可能再让有形物象干扰争夺。心思过程,沿着光子运行缔结的理性去推理,元气就不可能再为多维抽象的心法所奴役。轨性推理如能清楚彻底,那就能以一元光子,照破万物由来与归宿,也就不用再去感知有形物象了。用本体光子之元气挑战刚强物体,让可感受的世俗万象,栖息在一元本体光子的缔结之中,也就不用再依靠有形物象的心法了。万物之物体,并非永久存在之物体,万物终究还会再以还原为本体光子之元气。心法之物法,在光子之间运行关系理性面前全为无法,只能自造抽象之真理。

  

  (灵宝经下部 ;太上作真源义 ;20096月译解于天津大港)

 

  “日中金乌,月中玉兔”是说:当日头正中午之时,可见其金黄色乌癍,当月亮正中午之时,可见其晶莹剔透玉兔。

  应该提醒大家的是:“日中金乌,月中玉兔”,并非指“日头里面住着金色乌龟,月亮里面住着白色玉兔”。

 

  “阴魂阳魄”:原意是指月亮阴影与靓影。并非指“阴曹地府之冤魂,阳世人间之智慧”。对于道学知识之曲解,比比皆是,本来属于自然知识之术语,却被后人解释成为神话,却被他们编撰出许多神话故事出来。中国古代自然知识,怎会避过此灾此难?悲剧!完全是悲剧耶!

 

  乾坤之道,原意是指地球阴光子流体团,内在天界为乾,内核地界为坤。乾界,分九重天,而构成青红白黄黑之五条色带,故称为“五帝”。坤界,分六重地,而构成木火金水土在其中,故称为“五行”占地中。其中,“五帝”,并不是五之玉皇大帝,也并非指人。“五行”,并非指地球内核有五个层次,它是指乾界“五帝”之下行,在地界之内中,沉降缔结构成相当于生命体系五内脏器官之山石、矿藏、空气、水源和植被。

 

  中国古代自然知识是为太极知识。太极知识包括,天干、地支、乾九、坤六、阴阳、五帝、五行、太极、太虚、纵横、元气、元神、道德、变易等内容。太极知识认为,宇宙为内在本体统一和内在生命演化之整体。宇宙内在本体是为光子。光子以直线运行和圆周运转,而显现出明与暗两种形态。因此,分为阳光子和阴光子,故简称阴阳。光子具有运行属性,当它归顺运转之时,便构成光子流体团,也即是为古代之太极。太极流体团具有内在天地人三界。宇宙内在万物,均为太极流体团之内在结构形态。其中,分为基础太极之物,和变易太极之物。基础太极之物,其内在天界无形。变易太极之物,其内在天界也已经物化为有形,且内在结构形态也被迫进行了变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