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849阅读
  • 1回复

(科举文化)1904年科举乡试湖南试题与全国科举试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4-03
咸丰元年恩科乡试湖南考题
第一场的《四书》题是: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
  赋得“湖光尽处天容阔”得“天”字五言八韵。
  
  第二场试题是:
  《易经》题: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书经》题: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
  《诗经》题:自今以始岁其有。
  《春秋》题: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僖公十有九年)
  《礼记》题: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第三场试题是:
  问:郑康成尝注《易》,其说散见于何书?亦有辑录之者否?其有与经不同者?盖略举之。《说苑》、《盐铁论》、《说文》有引《易》,而今无其文者,何故?《尚书》有古文、今文之别,又有谓之中文者,何人所传?《尧典》所言“九族百姓”,解不同,盖为析之。《禹谟》所言“九歌”,其篇目尚有可考者欤?《诗》以风、雅、颂为三体,或谓宜以南、雅、颂为三体者,其说奚若?鼓钟之篇曰:“以雅以南”。文王世子曰:“胥鼓南”。皆谓二南欤?否欤?”三传优劣,汉儒论者不同,宜以何人为允?刘知己推左氏而排公、谷,盖举其论。《礼运》谓:“禹、汤、文、武为小康”,信为孔子之欤?蔡邕谓:“五‘更’之‘更’当作‘叟’”。王劭谓:“古本曲礼无稷曰明粢”一句,其说奚据?《仪礼》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者,名为何经?《考工记》或以为本先秦书,或以为汉博士作,何者为是?诸生幸际右文之世,治经有素,其胪所闻以对。
  
  问:《史记》所缺,褚少孙补之。然子长原本,已间有后人附入之语,可切指欤?诸侯列为世家,宜矣,而孔子亦次其间,其义安在?《汉书》古今人表或谓其非礼,信否?范蔚宗撰《后汉书》以志属谢瞻。今刘昭注八志,何人所著?陈寿《三国志》尊魏抑蜀,而晋人亦有谓蜀为正者,试举其人。《晋书》为房乔等人所修,《新唐书》为欧阳修等人所修,皆宜可观。而人或议之,其故何也?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乃有志及符瑞灵征者,其亦有当否?礼乐之合为一,儒林道学之分为二,体例果无乖欤?郑樵以史志不备,乃作《通志》二十,略可详言其得失。司马君实作《通鉴》,与何人共为之?《通鉴》之视朱子《纲目》,其旨趣为同?为异?后之作者有《纪事本末》,有《长编》,有《外纪》,有《前编》,有《宋元通鉴》,可枚举其人?正史之外代有杂史,其著于世者,可悉数欤?学者将备朝廷著作之选,旁稽博综讲习已深,其以所知者著于篇。
  
  
  
  问:《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性善,其旨同否?《孟子》又谓:“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所指各异,何以区之?周子《太极图说》言:“五性感动而善恶分。”《通书》言“诚无为,几善恶其义。”奚若明道程子言“生之谓性”,何以与告子不同?又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有合于孟子否?伊川程子论敬,既曰:“有主则实”,又曰:“有主则虚”,先后何以互异?喜怒哀乐之未发,程子以为中者,在“中”之义非《中庸》之“中”,试为析之。张子谓:“心统性情”。而程子曰:“心一也。”有指体指用之别,其意同欤?异欤?邵子论心性之言,朱子称其著实,可举其语?《中庸》言率性,《大学》言正心,似性为体,而心为用。朱子论心性谓“当先说心”,何欤?朱子又谓:“以天命谓性观之,天是心,命是性”。又谓:“性,天理也。”能闻其义欤?圣代敦崇实学,诸生研究切劘,必有所得,其陈之以觇蕴蓄。
  
  
  问:《周礼》大司徒比闾族党,即后世保甲所由,昉说者谓管于善师其意,其制若何?汉承秦旧,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主之者何职?亦有名臣起自乡官者,试举其人。东汉尝优乡官,而赐之爵,试举其事。魏太和中,李冲请准古制,立邻、里、党三长,其效可见欤?周苏绰作六条诏书曰:“非直州县之官,皆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然其治终未近古。隋苏威奏置五百家乡正事,终不行,其故何也?唐有里正、坊正、村正。宋有里长、户长、蓍长,厥制孰善?王安石行保甲法,其意亦上拟周官,而民以为扰。明王守仁行之于南赣,而民以为便,其不同者何由?徐干中论致意于六乡六遂,以为庶事所从出。马端临《通考》又深言:“后世乡职之日贱,欲慎其选而收其功”,厥道何从?方今雅化旁流,民俗日上,相友相助之风习熟已久,尚酌古今之所宜而约言之。
  
  
  问:湖南石刻莫古于禹碑,韩退之一诗昭著于世。此外,唐人尚有题咏及之者,能举其篇欤?前人载籍亦有先言之者欤?明代释其文者,凡几人,杨慎所释世以为博洽,其果可信欤?汉蒋君碑或云蒋琬,或云蒋嵩,二者孰是?九疑山有蔡邕铭辞,何人所书?谷朗碑文内“非子”作“扉子”,“浏阳”作“刘阳”,征于他书可证否?唐麓山寺碑世称三绝,而王元美讥之,何故?颜鲁公书中兴颂,为元次山撰,有曰:“复复指期”,“复复”二字作何解?浯溪铭书者或以为李庾,或以为李康,或以为季康,可为决之?峿台、(广+吾)亭二铭定为谁书?盖为辨之。(广+吾)“亭”之“亭”或作(广+人+页),于义何居?宋大儒周茂叔、朱子、张敬夫亦有(金+才繁体)石之文欤?此外,唐宋名流于皇甫湜、柳子后、刘梦得、米元章、黄鲁直皆有翰墨留于斯土,可条举欤?士生是邦,稽古有年,盖钩贯而详述焉
1904年甲辰恩科考题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
   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金论
  
  第二场,时务策5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
   以教 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
   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
   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
   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
   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
   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
   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
   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八股文3篇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3、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4-03
我国较规范的科举考试应起源于汉代。汉平帝时,每年对在京的博士弟子员考试一次,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科。凡考中甲等者即可授予官职,谓之科甲出身。但这也只是科举考试的萌芽阶段。至到隋炀帝大业年间,朝廷特设进士科,广招天下文士,从此,科举考试才成为真正的利禄之途。
      唐朝时,科举考试的内容很多,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算、明字、一史、三史等。其中明经、进士两科尤为重要,因为许多朝中要员大多出自这两科。故对众多文人有特别大的吸引力。明经主要考帖经,按古代圣贤立言来阐释义理,比较束缚人的思想。进士主要考诗、赋,二者均是有韵的文体,它讲究文辞华美,音韵和谐,诗歌要对仗工稳,赋要骈骊顿挫,基本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学才华和学识水平。因此诗赋便成为科举考试的一贯科目。唐朝进士的考试方法很多,也苛刻,及第率常在百分之一二,尽管这样,但仍有不少文士为了跳过龙门,登上仕途,白首穷经,终生研讨诗词歌赋,以把能考取进士作为博取功名,甚至当作毕生追求和整个家族人的荣耀。
    所以, 进士考试最引人注目,它常由礼部、吏部或其他朝中要员主持,或者由皇帝亲自命题,多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考中者称“及第”或“夺魁”。及第后,皇帝赐宴,就算具备了做官资格。进士考题也是刁钻古怪,五花八门,让你猜测不到。科考中,主考官对你的试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判定你的及第与否。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年考题是《终南望余雪》,据诗意要求歌咏秦岭山脉的支脉终南山上没有溶化尽的积雪,要求写成五言六韵十二句。但有个叫祖咏的人只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便交了卷,主考官问他为何不写了,他说“意尽”,结果祖咏当年被录取了。天宝十年,考题是《湘灵鼓瑟》。唐德宗贞元七年,刑部侍郎杜黄裳作主考官,考诗一首,赋一篇。诗题是《青云干吕》,赋题是《珠还合浦》。第二年,兵部侍郎陆贽任主考官,诗题是《御沟新柳》,赋题是《明水》。贞元四年,诗题是《赋得春风扇微和》。大历年间,有一年诗题为《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有一次诗题是《主圣臣贤》,赋题是《训练将》。端拱年间,有一年科举考试非常有趣。最初,书生云集考场,但结果仅录取了28人。放榜之日,舆论哗然,以为录取人数太少。不得已,朝廷又出题考试,第二次又录取了99人。后来还有不少学子云集叫喊鼓噪,以为录取还少。无奈,朝廷再出试题,诗题是《一叶落而天下秋》,又录取了31人,这才平息了学子之怨。宋淳化三年,考题是《卮言日出赋》,当年孙何为状元,朱台符为榜眼,路振为探花。本年度参加科考一万七千三百人,是参加考试的举子较多的年份。宋仁宗时,有一年,诗题是《黄花如散金》,不少举子都根据《礼记.  月令》上的“季秋之月,菊有黄花”之句,误以为黄花就是菊花,多从秋景立意,于是大多写跑题,只有六人以春景赋之,才被录取。原来诗题典故出自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和唐代司空图的诗集《独望》。二书有诗句“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据此可知诗题中的黄花不指菊花,而是指春天的油菜花,致使不少举子因学业不精而落选。宋徽宗时,有年考题是《万年枝上天平雀》,本诗题立意是要求为皇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清朝康熙十八年,考试仍考诗一首,赋一篇。诗题是《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赋题是《璇玑玉衡赋》(并序),本次参加考试143人,最后录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共50人,全部授予翰林。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