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67阅读
  • 0回复

(学术媒体)《写作》杂志:寻根之旅——文化作文思想深刻写作引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3-21
        注:这是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王平老师的课堂实录。经组委会推荐,发表在中国写作学会会刊,中国写作学科核心期刊《写作》杂志2016然后第8期上。


寻根之旅
——文化作文思想深刻写作引导
  【教师简介】
  王平,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中学青年教师,2011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在职攻读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酷爱朗诵、音乐、户外旅行。从教以来,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高中语文教学法,多次获得本校高中语文组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年度满意班主任,江津区学生征文比赛优秀辅导员等荣誉。


  【教师照片】


  【课堂实录】
  一、猜谜导入——“根”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刚才老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组风景图片,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它们是属于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光?
  生:历史人文。
  师:对,历史人文风光。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实,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全国各地的风景区、博物馆,它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甚至可以化作我们的情感暖流,在笔尖缓缓流淌。今天我们这堂课正是要完成一次从文化到情感的旅行,一起来探讨文化作文的思路与写作。既然是作文课,总该有写作的对象。这里有几则谜面,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播放PPT)
  生:根。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对,谜面一,“相煎何太急”,上半句?
  生:“本是同根生”。
  师:谜面二,野火为何不能将草烧尽?
  生:因为草根藏身大地。
  师:谜面三,“咬定青山不放松”,下半句是什么?
  生:“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我们通过综合比较这三则谜面,就会发现它们和同一个事物有关?
  生: “根”!
  师:对,“根”就是我们今天这次作文课的写作对象。今天老师走进这座美丽的校园的时,发现了许多造型奇特的根。比如,校门右侧的长满青苔的石壁上,就有一簇遒劲张扬的根,非常漂亮。不知大家是否仔细地观察过校园里的这些根呢?
  生:没有。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因为随处可见,唾手可得,所以常常被忽视。这对于我们的作文写作来说,可是极大的损失哟。

  二、根的观察与素写
  师:这里有几张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察。请大家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写作做好准备。(播放PPT)
  师:图片播放结束了,从同学们观察时的表情来看,大家似乎感触颇深。现在,就请大家提笔,挑一张你喜欢的图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上的根。3分钟,50字左右,请大家尽情发挥。
  师:好了,看大家写的这么认真,老师都不忍心打断,可我们的课堂还要继续。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文字吗?
  生A:根盘根交错,横着一条,竖着一条,横竖交错,密密匝匝,织成一张大网,紧紧笼罩于地底,根的粗壮足见于树的繁茂。
  师:很好,你不仅点出了根的形态,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网”一样,非常好,请坐!
  生B:根是一棵树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树的成长程中,根又变成了一根支柱,支撑着树向蓝天生长。而正是因为根的伟大,才让我们看见树的枝繁叶茂。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阐述了根对树的什么?
  生:作用!
  师:非常好,请坐!
  生C:我看到的根是这样的:无论是坚实的土地,还是千仞山崖,都不能阻挡根对生命的气息的向往,或许遒劲、或许干瘪、或许笔直、或许盘根结错,可无论怎样,它都是那样朴实无华,似乎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风吹雨打只能为它平添些许沧桑。一年又一年生命力的积淀,待到第二春来临的时候,势必喷涌而发。
  师:好有诗的味道,膜拜!
  生D:生于斯,长于斯的根,在大树身下蔓延。粗壮的身体似乎诉说着对大树的坚定不移,它像爪子一样扎于土里,深深的、深深的永不离弃!
  师:饱含深情,很是不错。
  师: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刚才的几位的文字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描绘的。我们可以写它的姿势,可以写它顽强的生命力,还可以写它的生长环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不仅如此,而且老师从大家的文字中体会到了情感,你们体会到了吗?有对根的怎样的情感?
  生:赞美之情。
  师:诗文中的自然景物,通常会被人们赋予一种独特的品质或意蕴。例如,说到莲花,我们立马就能想到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说到梅花,就能想到它“凌寒独自开”的孤傲。那么根又有怎样独特的意蕴或品质呢?
  生:厚重。
  师:厚重,还有呢?
  师:花朵芬芳,果实甘甜,而根却总是其貌不扬,深埋地下,这体现的是根的什么精神?
  生:奉献精神。
  师:穿岩裂石,拓土开疆,这样一种大无畏的气概,体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生:坚韧、拼搏、顽强……
  师:对,正因为有这样的根,树木,才得以枝繁叶茂、坚定不移;正因为有根,花,才得以经冬历夏、绽放生命。正因为草有根,才能够“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 。

  三、个人乡土之根
  师:那么老师想问大家,树木花草皆有根,那么人呢?人有根吗?
  生:有。
  师:人能够有自己的生命,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安身立命,必然也有自己的根。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人的根又有哪些呢?
  生:家。
  师:非常对,家是我们的根。每当我们离家在外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像是大海中的一艘小船,无依无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经这样表达自己对家的依恋:“羁鸟恋旧林——”
  生:“池鱼思故渊”。除此之外,还有呢?
  生:故乡。
  师:老师问一下,江津是你们的故乡吗?
  生:是。
  师:老师是外地人,老师初次来到白沙古镇,你作为白沙古镇的主人,能为老师介绍一下这里有哪些好吃、好玩、好看的吗?
  生:柑橘,酒,白沙古镇,影视基地,白沙码头,黑石山等等。
  师:果然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故乡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承载了我们的记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无法忘怀那一片深沉的土地。除此之外,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根?
  师:这张图片又会让大家想到什么根呢?
  生:中国、祖国!
  师:对!家依托于故乡,故乡依托于祖国。她是我们最为坚实厚重的根。谈到祖国,你能列举出哪些中国文化元素?
  生:汉字,书法,京剧,四大发明……
  师:谈到祖国,我们能想到的太多太多了。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老师最喜欢传统节日了,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我们国家的这些文化元素,同样是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个人生命之根
  师:这张PPT,又能让你想到什么根呢?
  生:父母。
  师:对。现在父母还会这样抱你们吗?
  生:不会,抱不动了。
  师:那你们会拥抱自己的父母吗?
  生:会,不会……
  师:“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爱,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可他们却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渐渐苍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好地珍惜他们,好吗?父母给予我们生命,那谁又给予父母生命呢?
  生:父母的父母。
  师:父母的父母,他们的生命又从何而来呢?
  生:祖先。
  师:我们生命之根,可以追溯得更远,那就是我们的祖祖辈辈。或许,我们已无法瞻仰他们的面容;无法聆听他们的故事,甚至已经忘记了他们的名字。可是,我们身体里滚滚流淌流着的是他们的血!那么大家在什么时候最能感受到祖先的存在呢?
  生:清明节,祭祀的时候。
  师:正确那个时候,我们和祖先之间的距离仿佛近在咫尺,彼此交融。

  五、个人精神之根
  师:我们的生命之根已追溯到祖先,我们的成长领土也已踏实地踩在脚下,我们的精神、灵魂又应该向何处寻求依托?
  生:文化,儒家思想……
  师:对!儒家思想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色。儒家思想中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文化思想,这里老师就为同学们列举两个。
  师:第一个,仁爱友善。说到仁爱友善,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你急切地需要他人的帮助时,却无人出手相助。
  生:有遇到过。
  师:那种心情如何?
  生:悲凉、愤怒、绝望 ……
  师:对,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和行动来打破这一堵冷漠铸成的冰墙呢?
  生:善良、热心肠、仁义、真诚相待、乐于助人……
  师:正确。可以是一个微笑,可以是一声问候,可以是一臂之力,可以是一饭之恩,看似毫不起眼,却能给予他人无限的温暖与感动。
  师:除此之外,儒家还告诉我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又是我们必须坚守的什么根呢?
  生:重视承诺,讲诚信。
  师:说到诚信,你能想到那些成语或者典故呢?
  生:一诺千金,曾子杀猪,韩信报恩,诸葛亮白帝城托孤,晋文公退避三舍……
  师:现在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展开联想之后,根,就不仅仅只是原来的自然之根,它可以上升到一个个人的生命境界。那么我们现在可供写作的根就有很多很多了。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刚谈了哪些个人之根?
  生:祖先、父母、家、故乡、祖国、诚信、仁爱……
  师:祖先、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姑且总称为生命之根。家、故乡、祖国是我们成长所依托的土地,我们称其为乡土之根。诚实守信、仁义友善等美好的品质都是我们精神的支柱,我们归纳为精神之根。

  六、民族之根
  师:老师想问大家,个人有根。个人作为民族的一员,那么民族是否有根呢?
  生:当然。
  老师:对,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个民族也必然有它独特的根。那么我们中华民族是不是也有她生命之根呢?可以追溯到哪里?
  生:黄河流域、半坡遗址、山顶洞人……
  师:那我们民族的乡土之根可以追溯到哪里?
  生:黄河流域
  师:精神之根呢?
  生:儒家思想。
  师:不仅仅是儒家思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百家的理论和主张都是华夏精神的源头。由此看来我们要写作的根就又多了一层含义。

  七、根的再写
  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根进行片段写作。写作之时,大家可以尝试融入一些文化元素,例如成语俗语、历史典故、名人名言、民歌民俗、文物古迹等。5分钟,一百字左右,加油!
  师:好了,时间到了。这一次我发现同学们写作变得非常谨慎,写了又改,改了还改。是不是感觉文化元素的融入有一定难度呢?不要着急,慢慢来,能加进去多少就加进去多少,千万不要刻意加进去而让自己的文字受委屈。好了,现在展示的时间到了,有哪位同学愿意首先为老师展示一下吗?
  生A:青春是一本翻开了就合不上的书,故乡是一条走了就回不了头的路。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她养育了我们成长,她陪伴着我们同行,她是我们内心的那一方热土。故乡是用来遗憾的,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李谷一的《乡恋》,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她的遗憾。故乡是美好的,就因为她用来怀念,就因为她的遗憾,她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抹去的那一支根!
  师:非常好!掌声。
  师:故乡是用来遗憾的,故乡是用来怀念的,有时候我们常常是因为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从今以后,我们需要学会珍视身边的根。好,下一位同学。
  生B:我写的是故乡的根。故乡所给予我的是我所难以忘怀的,无论是路边的野花、还是小草,那一山、一石、一树,所给予我的包容是无限的。整个镇上最高处的那个音响,每天播放早间新闻和日常琐事的时候,我感到的是无限的温馨。随着年龄的成长,仿佛我更能理解到落叶归根那种对故土深深的精神依恋。任由时光流逝,时代变迁,那故乡的一幕幕却如同一幅幅无法磨灭的画卷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那份故乡的恩情,让我永远铭记心间。
  师:非常不错,大家发现了吗?他非常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细节的感动。下一位同学。
  生C:从最初的根到长成的主干,再到散发出枝条,再有叶,直到开花结果。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有根才能得以成长。一颗心、一份情,到后来的众志成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流淌着相同的热血。汶川地震,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合万人之力抗击灾难,这就是根的力量。
  师: 她的文字中讲到了哪些根?
  生:生命之根,民族之根,自然之根。
  师:对,不仅如此,而且大家发现了没有,她用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写作手法,起兴!以自然之根起兴,联想到生命之根、民族之根,非常好!还有吗?这边的同学相对比较沉寂,抓住机会,亮出自己来。这位同学呢?
  生:还没有写完……
  师:没有关系,时间这么短,怎么可能写的完。
  生D:每次到故乡时,总有一种浓厚的情感涌上心头。在时光的流逝中,她见证了我的成长,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深深的眷恋。在这时我明白了古人为何会安故重迁,因为故乡是我们的根,在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故乡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根。
  师:怎么样?
  生:好。
  师:写的很好!大家留意到她所使用的成语了吗?
  生:安故重迁!
  师:对,安故重迁,留恋故土的人怎么会轻易的迁徙,非常好!

  八、联系现实:根的遗失
  师:同学们,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必须有她的根,有了根,他才能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挫折、各种磨难,才能够坚忍不拔。倘若一个人失去了根,那么他就会变的没有底线,变得可耻,变得可恨,甚至可怕!而一个民族倘若失去了根,他就会失去传承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我们的生活当中真的有人忘掉了根。大家有留意到吗?
  生:有!
  师:那你告诉大家,有的人忘掉了哪些根?
  生:他们也许忘掉了父母、民族、家庭。还有人忘掉了诚信、仁爱。
  师:对,这种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这同时也是当前我们民族目前面临的一个困境。你们是这个民族的接班人,我相信依靠你们的力量一定会坚守住我们民族的根!明白吗?
  生:明白。

  九、文化作文写作思路总结
  师:好啦,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短暂,我们今天这堂课即将结束。哪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同学的回顾一下。
  生:我们最初观察和描写自然之根。然后分析了个人之根和民族之根。
  师:对。在对自然之根的观察过程中,我们抓住根的特点,强调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带入自己的情感。我们又从自然之根联想到个人之根,分析了个人的生命之根、乡土之根、精神之根,并由此引导出民族之根。由小见大,由浅入深;每一个层面都在写根,但每一个层面都是不同境界的根。由此,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文化作文创作的一般思路,即首先抓住写作对象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意蕴,在此基础上,联系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投射真情实感,营造文化底蕴。大家认为这个思路难还是简单?
  生:简单。
  师:看起来简单对不对,最重要的是去做。请大家相信一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语文作文永远是一场攻坚战,但如果大家懂得灵活地去调动我们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懂得投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我们的作文就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今天感谢诸位同学的配合,祝大家学业有成,天天快乐。


  【专家点评】
  第十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在160年悠久历史的聚奎书院举行,非常成功,获得一致好评。其中王平老师文化作文思想深刻写作引导,体现了文化作文与普通作文的区别,着力于文化境界的拓展,并以此将思想的刻度呈现出来,得到评委高度肯定。总的说来有三大特色:
  1.循循善诱,发散思维。
  该课设计新颖,导入自然生动,课堂生成性好。教师以“根”作为写作对象,引导学生对不同层面的“根”进行观察、剖析、感悟、思辨。从自然之根,到个人的生命之根、乡土之根、精神之根,再到民族之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对“根”的文化内涵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训练。
  2. 深入浅出,触发情感。
   文化作文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阔。教师巧妙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人生经历、现实情感入手,让学生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认识并尝试写作文化作文。图片的展示、问题的设计,极其有效地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避免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让语言文字充满人文关怀。
  3.氛围浓厚,正向引导。
  课前展示历史人文风景名胜图片、播放古典民族乐曲,课中不断穿插成语俗语、诗词典故、名人名言、民歌民俗,让整课堂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坚守的文化之“根”,体现文化能量的正向传递。课程结尾部分,针砭时弊、反向立意,进行文化思辨,使课堂具有较好的文化视野与文化高度。(重庆市江津区教科所副所长  胡才富)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