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一部奇伟的文学名著,在它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与所刻划时人物形象上面,更是渗透着、包容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可以说,《红楼梦》一书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中有关政治、体制、朝廷、宫苑、礼法、官阶、官府、律治、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文化,有关思想、观念、理想、倾向、人生、哲学、戏曲、音乐、诗文、书画、技艺等一系列的精神文化,有关建筑、园林、农事、医药、服饰、器用、饮食、烹调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几乎无不涉及。所以,《红楼梦》确实堪称为一部历史、社会、人生的百科全书。
作为一部文学伟著,《红楼梦》没有也不能以全面、系统地介绍各个门类的文化知识为己任,它绝不是一部文化知识丛书。它所蕴涵、沁透着的丰富、深刻的文化知识,都是作品中的故事结构、情节脉络、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因素,是与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的。这也正是《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不同凡响之处。
由于人们在欣賞、领略《红楼梦》高超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同时,无法忽略其所具有的巨大、深刻的文化价值,所以从文化学的视角研究《红楼梦》,在红学界也颇不乏人。本文所谈的《红楼梦》与茶文化这个题目,不过是《红楼梦》中所涉及的广泛的文化内涵中的一个小问题。但是仅从这样一个小问题中,我们不难窥察《红楼梦》作者文化、生活知识积累之丰厚,以及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一当十的精湛功力与拨云见日的卓越识见。
二
在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273处写到茶(这还不算与茶有关的事物,比如人的名字等),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安茶、老君茶、暹罗茶、普洱茶、龙井茶、枫露茶、女儿茶、漱口茶等许多种。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拢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写到贾母与刘姥姥等人吃过酒饭,用过点心,“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拢翠庵来”,贾母对妙玉说:“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捧了茶来,贾母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据明人《考槃余事》记载,时人最为称道的茶有六品:“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这其中的“六安茶”为安徽名茶,产于安徽省六安县的霍山地区,属于一种不发酵的绿茶,茶香醇厚。许次纾《茶疏》云:“天下名山必产名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本草纲目》亦记:“庐州之六安……产茶有名者。”《援鹑堂笔记》载:“六安茶产自霍山,旧例于四月初八日进贡以后,始得发售。茶山周围八百里,而以仙人衔、黄溪涧、乌梅尖、佛寺、濛童湾等处尤佳。茶叶有蕊尖、贡尖、皇尖等名目,分白茶与明茶,有毛者不论粗细皆曰白茶,无毛者曰明茶,皆老叶也。”六安茶有毛尖、瓜片、银针等名品。在明清时代,它与西湖龙井同属天下名茶,徐珂《清稗类钞》中把它列为“朝贡类”的珍品茶。
贾母说她不吃“六安茶”,是因为她不喜欢喝绿茶,而妙玉奉上的“老君眉”,不属绿茶一类,而属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乌龙茶之一种。另外,湖南洞庭湖君山亦产有一种名为“老君眉”的茶。而“六安茶”中的“银针”也被称作“老君眉”,其茶属六安白茶,香气高爽,性味甘醇,满布银毫,针长如眉。但这不是妙玉所献的“老君眉”。妙玉所献的武夷山“老君眉”,茶香浓馥,茶色鲜亮。而“老君”之名,意含“寿星”。妙玉敬献此茶,既适合贾母口味,又会敬重、恭维之意,这于茶道、情理都很恰切。
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写袭人、晴雯等人凑份子买果请,准备晚上在怡红院给宝玉过生日,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女人前来查夜,宝玉说平日此时他已睡了,“今日因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一回。”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闷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普洱茶,云南普洱山所产名茶。《随息居饮食谱》载:“普洱茶,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症初起,饮之辄愈。”《本草纲目拾遗》记:“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清稗类钞》第13册“饮食类?孙丹泉饮普洱茶”条记述:“醉饱后饮之,能助消化。”这就是林之孝家的要袭人等为宝玉“闷普洱茶喝”的原因。而袭人、晴雯所说的“女儿茶”,按《中药大辞典》说:“女儿茶,异名岩果紫、黄茶根、女儿红。”为鼠李种植物崖枣树的根或枝叶。功用主治:清热、凉血、止血。治吐血、痔血、崩漏、月经不调、痢疾。《四川常用中草药》载“女儿茶”:“清热消积,活血通经。治食积,肝经积滞,月经不调,吐血,劳伤,咳嗽,气痛。”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载,泰山附近,采青桐芽当饮料,号“女儿茶”。清?张泓《黰南新语》说:“普(洱)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据此,可知“女儿茶”乃“普洱茶”之一种。而清人吴振棫《养生斋丛录》中,记载云南端阳“朝贡品”中,就记有“普洱茶”类属的许多品种。
小说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写宝玉下学回来,见过贾母与父執輩(贾政)后,来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头里。”紫鹃应声去沏茶,宝玉、黛玉正说话间,秋纹来接宝玉。紫鹃道:“我们这里才沏了茶,索性让他喝了再去。”这“龙井茶”如今仍是人们熟知的名茶,出生在苏州的林黛玉喜喝“龙井茶”,她又用此茶特殊地款待贾宝玉,可见宝、黛二人情谊之重。“龙井茶”亦属于绿茶之一种,产于浙江杭州附近的龙井。“龙井茶”历史悠久,为茶中珍品,身价很高,不反江南人喜欢,北方显贵亦以饮“龙井”为至高享受。
小说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嶭宝钗巧合认通灵”中,写贾宝玉来到梨香院,薛姨妈因天冷,忙命人“倒滚滚的茶来。”宝玉至里间看望宝钗,宝钗又令莺儿“倒茶来”。二人正说着活,黛玉也来看望宝钗,薛姨妈留他们喝茶吃果子,酒足饭饱后,薛、林二位姑娘“又酽酽地喝了几碗茶。”宝、黛二人告辞回来,至宝玉房中,茜雪又捧上茶来,宝玉让道:“林妹妹喝茶。”其时黛玉已经走了。宝玉喝了半盏茶,忽又想起早晨的茶来,问茜雪道:“早起沏了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这会子怎么又斟上这个茶来?”
这里宝玉说的“枫露茶”究系何茶?未查见记载。但也不像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所凭空杜撰。有人说枫露茶为“枫露点茶”的简称,并说系取香枫之嫩叶,入甑蒸之,滴取其露,点入茶汤中,即成“枫露茶”。其根据是清?顾仲《养小录?诸花露》载:“仿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制制饵,无所不宜……”这种解释虽有道理,但却与《红楼梦》中此处所说的“枫露茶”不相符合。因为顾仲所说的是:露是露,茶是茶。露可代茶,但终不是茶而是汤,犹如说“杏仁茶”、“面茶”,实际说的是餐饮中的羹汤而非茶。至于说将枫露点入茶中而为“枫露茶”,那茶自可以是任意一种茶,只因点入枫露才被称为“枫露茶”。而这里贾宝玉提到的“枫露茶”,是早起沏了晚上又想起要喝的茶,“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茶,这显然不是用枫叶制成的“露”“点”出来的茶。一般的茶,早上泡好,至晚就十分乏味了,贾宝玉怎么会要此种残剩之茶来喝?有学者认为此“枫露茶”绝非不耐久泡的绿茶一类,而应属经久耐泡的红茶之一种,当属秋季采制之茶。“枫”喻“秋霜红叶”,取其“红”字,暗合“怡红公子”(宝玉)之意。《红楼梦》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款待他,宝玉觉得“清香味美,迥非常品”,警幻介绍说:“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帶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此贾宝玉于幻境中饮过的“千红一窟”茶,与其现实中所饮之“枫露茶”或有某种照应,抑或是营曹雪芹命名设定的某种红茶类名茶。
小说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中,写宝玉因被贾环用蜡油烫了脸,黛玉来看他,恰逢李纨、凤姐、宝钗也都在这里,凤姐问起前日送黛玉的两瓶茶叶如何?宝玉说不好,凤姐也说不觉怎么好,只“那是暹罗国进贡的。”独黛玉道:“我吃着却好。”这里写到的暹罗茶,不知究属哪一类茶,也不知其性味特征。宝玉、凤姐未能领略其美,但黛玉却品尝出其独特之美味,而宝钗也说“口头也还好。”这暗示出此“暹罗茶”品味之高雅不凡,也写出了黛玉以及宝钗的超凡脱俗的品尝、赏鉴水平。
三
《红楼梦》中除写到许多种类的茶名之外,还有多处涉及到饮茶器皿与烹茶用水的问题。饮茶器皿种类也很多,包括盛茶用具、烹煮器具、饮用器具等等。陆羽《茶经》上列出饮茶器皿有二十四种之多,都有各自的讲究,成为“茶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在质地上有金、银、玉、陶、瓷等的分别,在大小、造型、雕镂、刻绘、图案、文字等方面也有很多内涵,体现出不同时代、社会、人群与个人不同的精神境界与审美情趣。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贾母等来到拢翠庵妙玉处饮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玉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这里面写到一个茶盘与一个茶钟,质地一个是雕漆填金,一个是“成窑”;式样一个是“海棠花式‘云龙献寿’”,一个是“五彩小盖钟”。接着写了“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雕漆填金”的茶盘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漆器在殷商时代已被运用,而且在制作工艺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根据出土的殷商墓葬和商代遗址发现,当时的漆器如盘、盒等,己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蕉叶纹、回纹等装饰,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或贴以金箔。周代的漆器工艺己应用到车辆和兵器上,并又有了用蚌泡作为镶嵌以及描金装饰、鑲银等,且纹样也更加丰富了。至汉、魏、六朝时期,漆器的胎料己有木、竹、夹紵等多种,漆色也己有了彩漆的雏形“斑漆”,而且出现了“雕漆”工艺的雏形(先雕镂漆胎后上漆)。漆器中真正的雕漆工艺始创于唐代,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后进行雕镂,所镂刻的是漆层而非漆胎。雕漆工艺至宋代更为发达,有“剔红”(朱漆雕刻)和“剔彩”(用五色漆胎,金、银漆胎雕出黄、绿、黑与金、银本色等)、“剔犀”(涂以红、黑色漆而雕出红黑相间的线纹)等技艺。明代漆器工艺又有了大发展,朝廷设置了专门制作漆器的作场,并在官“场”和民“场”间涌现出一批闻名的制漆艺人。“雕漆”之外,更有“填漆”技艺的发明,还有独特的“金漆”制作。
上面说到的“雕漆填金”茶盘,当是一件明代漆器,它是在雕漆制作的基础上,又应用了金漆彩绘的技艺,从其式样(“海棠花式”)和图案(“云龙献寿”)来看,它乃是一件制作精良的髹漆艺术品。
漆盘中的茶林——“成窑五彩小盖钟”是怎样一件东西呢?“成窑”指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官窑。“成窑”瓷器的最大特点是“斗彩”技法的成功运用。这种技法,即在此前有名的“青花瓷”(“宣窑”)制作过程中,再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产生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明?沈德符《敝帚斋剩语》说:“本朝窑瓷,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清初《南窑笔记》一书记:“用青料??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成窑”中的鸡纹酒杯,又称“鸡缸杯”,为“成窑”精品,十分名贵。由于“成窑”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化,制作精致,故在历代陶瓷制品中价值很高。可见,上面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是一件瓷艺珍品。
至于妙玉给众人用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其中也包容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官窑”,是始于宋徽宗时期朝廷设置的瓷器烧制机构。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说:“(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明代洪武三十五年始,也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即“官窑”。“官窑”之制,至清代犹存。“脱胎填白”之“脱胎”,指明永乐时期的瓷器佳作,胎薄如纸,釉层之内似乎已脱去胎层,器壁光照见影,可以透见指纹,其釉色以“甜白”最具特点,其呈色温润,“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脱胎”瓷由于其厚度超薄,修坯难度极大,制作工艺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代表了明瓷制艺的高水平,“填白”即“甜白”,指其釉面白而透明,温而甜润。可见,这种“官窑脱胎填白盖碗”也是极其名贵的茶具,而非俗常瓷器。
小说中下面写妙玉将宝钗、黛玉拉至耳房,吃“体己茶”,宝玉也跟过来。“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颁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斟了一斝,送与宝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盉’,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认为给自己的这个茶杯是个“俗器”,于是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给了宝玉。这里写的“颁瓟斝”,“斝”是古代酒器之名;“颁瓟”即是俗称的“葫芦”一类的植物。把一个斝的模子套在小颁瓟上,让颁瓟按斝模的形状长大成型,成熟后挖瓤去籽风干,拿来作为饮酒、饮茶的器具。清·沈初《西清笔记》记:“葫芦器,康熙间始为之。瓶、盘、杯、碗之属,无所不有;阳文、花鸟、山水、题字,俱极清朗,不假人力。”《清稗类钞?工艺类》载:“禁城园篽旷地遍植葫芦,当结实之初,砍木成范,其形或为瓶,或为盘,或为盂,镌以文字,及各种花痕,纳葫芦于其中,及成熟时,各随其范之方圆大小,自为一器。奇丽精巧,能夺天工。款识隆起,宛若砖文。”妙玉的这只“颁瓟斝”,上有晋代名人王恺的款识和宋代名人苏轼的题跋,可知是一件极珍贵的古玩。”“点犀盉”,“盉”,音“乔”,是古代碗类的器具之名。“点犀盉”,即用帶有斑点的犀牛角制做成的茶、酒器皿。《格古要论》一书中说:犀角有粟纹者为上,所谓“点犀”即指粟纹而言。可见“点犀盉”也是一种名贵的器皿。被宝玉认为是“俗器”的“绿玉斗”,是一种方形有耳的碧玉饮器,也非俗常人家所用之器皿。及至换过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盒”,那就又是极难得的珍贵器皿了。宋?陶穀《清异录》卷下载:“九曲杯,以螺为杯,亦无甚奇,唯薮穴极弯曲,则可藏酒,有一螺能贮三盏许者,号九曲螺杯。”《太平寰宇记》引《蜀记》曰:“巴州以竹根为酒注子,为时珍贵。”又庾信有诗曰:“野炉烧树叶,山杯捧竹根。”“虬”,无角的龙。“盒”,音海,即大杯。用“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的整块竹根雕刻成的蟠虬纹的大杯,其难得、名贵,可想而知。
除茶具外,烹茶用水也是茶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烹茶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茶的色、香、味。明?许次纾《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之于茶至关重要。
《红楼梦》中写到有关烹茶用水的情节,有四处。第二十三回书叙宝玉写“四时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中有“却喜侍儿知侍茗,扫将新雪即时烹”两句,说的是用雪水来烹茶。而同是写用雪水烹茶的事,又见于第四十一回书,写妙玉请宝钗、黛玉喝“体己茶”时,用的是她五年前住在“玄墓蟠龙寺”时,“收的梅花上的雪”,用花瓮盛装,埋在地下,五年后才打开来吃,所以那茶才“轻浮无比”。同是第四十一回书,写妙玉为贾母烹的茶,贾母“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写用雨水烹茶,还见于第一百一十一回书。这回书写到妙玉来到惜春的住处,惜春“命彩屏去开上年蠲的雨水,预备好茶”惜春亲自烹茶。这说的也是“用上年蠲的雨水”来烹茶。用雨水、雪水烹茶,古已有之,不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发明。唐?陆龟蒙《煮茶》诗中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句,宋?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中的“叙”里也写道:“梦文以雪水烹小团茶”,可作明证。
茶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茶的品类(名称、产地、特性等)、茶具(烹茶过程中的用具与饮具等)、烹茶用水(山泉水、江河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还包括茶的种植、采摘、制作(蒸、炒、搓、晒等)以及茶的烹制工艺、敬献礼仪、饮用方式、饮茶习俗等等。《红楼梦》中不可能涉及到茶文化的各个方面,但仅从所描写到的几个方面来看,可以见出作家曹雪芹对茶文化内容之谙熟,理解之深刻,运用茶文化结构故事、描述情节、刻划人物性格与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关系与人物身份、志趣、品位等等,都是出类拔萃、十分罕见的。不仅茶文化,《红楼梦》中对其他许多文化内容,如礼仪、服饰、医药、饮食、博弈、琴棋书画等制艺文化的描写,无一不是具体、形象、准确、深刻的,绝无笼统空泛、牵强附会、捉衿见肘、分寸失当之处。这表明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文化知识与生活积累之丰厚,审美水平之高超与艺术技巧之精湛。这些方面,绝非一般作家所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