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83阅读
  • 0回复

(12届年会)裘小艳观课心得:徜徉在文化教学的世界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徜徉在文化教学的世界里
——12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观课心得
江西省赣县区第四中学  裘小艳


  在大多数城市已经步入寒冷的冬季时十二月的扬州却阳光明媚风景怡人我来到扬州有幸参加了第12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中小学文化教学实训营高峰论坛。这次的外出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
  为期三天的优质课大赛在扬州公道中学落下了帷幕,观摩了三位擂主的示范课和十几位参赛老师呈现的文化教学盛宴,聆听了他们行云如流水的课堂,让我感触颇深。

  一开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诗意课堂
  教师是“领头羊”,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下的创造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比如河南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孙永芳老师以一曲耳熟能详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为背景音乐,深情诵读自己的诗作《又见扬州》

  细水  花柳  两岸
  艳迹  旧景  无痕
  明月惊风别梦后
  我来了
  要看透风景  抑或把风景看透
  立这二十四桥之上
  抬头看月   低头看水  再写点小诗
  就够了

  将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而且因为孙老师是来扬州给学生上课,以学生熟悉的歌曲,熟悉的画面,再配上老师自己创作的与扬州有关的诗作,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是教师机智,也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注意点。
  随后,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有哪些景?抒了什么情?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让其明白:诗有情,诗有思(哲思)。自然而然就过渡到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写点情思小诗。紧接着,让学生观图寻诗,点亮创作明灯:选上一幅能撩拨你情思的图写首小诗,三五行即可。学生有了老师开头呈现的诗作,就大致有了创作诗歌的方法,几经酝酿,学生创作了比较成功的作品,如《孤独时光》
  祖父  黄泉之下
  父亲   远走他乡

  斜阳里
  是奶奶倚着门   独自守望
  还是门倚着奶奶  无限惆怅

  学生初写诗歌,难免有些词用得不恰当,孙老师给足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互改或是老师来帮助修改。在修改的同时教授学生写诗的方法,如“眼中有景(人、事、物);心中有思(意、技、感);笔下有诗(情、趣、理)”。这几个教学流程,老师基本上都是起引领示范的作用,学生有学习、思考、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是课堂真正的主体。


  二、群英荟萃,文化教学异彩纷呈
  寒冬时节,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相聚美丽扬州,参加12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同台竞技、各显风采。我聆听了十位老师的现代诗歌创作课和一位老师的音乐课。发自内心地钦佩他们的学识、涵养、博学多才。如,上面提到的河南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孙永芳老师非常注重创作诗歌的技巧传授,以自己创作的经验来引导学生领会诗歌创作要领。
  还有段绍庆老师,非常细心,因为教授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以她选择的诗歌也特别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而且她在呈现诗歌的时候非常注重方式,先呈现一节,等学生理解把握之后再呈现下一节的内容,教学的语言、语气很切,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仿佛都回到了儿童时代。
  还有一节课是胡川老师的《阿细跳月》,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音乐课,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要听听。听后才知道这是非诗歌课,虽然和“诗歌”无关,但它围绕“文化”这个关键词设计教学过程,文化的韵味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过程。
  再如,全国中学语文首届学术先锋人物、江西省首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未来作家》副主编封义珑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满腹诗情的《诗和远方》。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封老师是个非常有思想、有智慧、有才华的诗人。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
  1.很有“诗才”。封老师本身就是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有一颗敏感的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是达到如火纯青的地步,平常生活中很随意的画面,在他的笔下都可以诗意呈现。比如有一张荆州古城墙的图,古城墙饱经沧桑,平常人很容易过目就忘,但是,封老师却捕捉到城墙缝隙的一株植物,旋即赋诗一首——清纯、含蓄、诗情饱满、诗味馥郁:
  你在春天谋划一场壮举
  探问墙外的秘密
  风过了  雨过了
  阳光一寸寸生长
  躁动着那个梦想
  河水暴涨的那天
  你的心也暴涨了
  越过金戈铁马没有逾越的城墙
  独占那片风光
  你是否发现
  墙内外一样祥和美丽
  犹如你那份激动人心的新绿

  再如,有一幅画面是“离别的车站”,创作的诗作感情饱满,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象诗歌背后的故事。
  铁轨一直向北
  每个站台都演绎离愁别绪
  向北  感慨万千
  窗外的不是稻浪
  也不是红土地
  向北  有一种呼唤
  在经年中不息
  家远了  心近了
  人生在分分合合的时光中从容老去


  又如,在一座山谷间飞翔的雄鹰,封老师赋予了鹰顽强的形象。
  从未泯灭的梦
  穿行天地间的空幻
  沾满风尘的翅膀
  为了那个美丽的神话
  追逐滚滚红尘
  燃烧的血液无法停息
  搏击长空的渴望
  云卷云舒  
  风风雨雨
  是生活的真谛
  朝阳点燃目光
  沿着生命的高度引颈苍天
  回报所有人的眺望
  唱一支雄性的歌
  越过岁月的枝头
  飞翔春夏秋冬

  封老师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辐射出的思想、哲学、智慧和情感以及美学取向,能感受到人生的不断升华和精神世界的不断拓深,生命意识和人性光辉与诗歌才华一起渲泻和绽放;这些诗歌不仅能感受心跳的节奏和对诗意空间的追寻和向往,而且能透露着宁静、淡泊、怀念和善良,一种清纯、含蓄的意象,让读者感到诗歌的清澈和高尚。
  2.课堂特色
  1)富有丰富的文化。封老师是江西赣州人,在一段精彩的文化导入之后,呈现了一张“赣州郁孤台”图片,树木葱郁、山势孤独将学生带入风光旖旎的宋代古城随后呈现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一幅画,一首词,一座亭,一个人,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赣州的风光景物、风土人情。继而让学生思考:从这首词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读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会有泪水?等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不单单是拍个照,留个影,而且要了解风景中蕴含的思想,情怀。“文字因崇高的生命而不朽,生命因不朽的文字而崇高!”了解建筑,了解风景,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2)教学思路清晰。以情景引之,以范例导之,以方法教之,以练习测之。
  封老师用了五幅图加简单介绍将学生带入不同的情景中,提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感想?调动学生的思维。随后以自己的诗作,如《赤壁》《鹰》等导之,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诗歌创作的方法上归纳为:“生活体验、生命感悟、真实情感、思想高度”,精简而又内涵深刻。在练习的设计上,封老师安排的是“请任选其中的图片或你印象深刻的场景,写一首饱含情感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小诗。”呈现几幅图片:许愿树、鸟窝、瘦西湖、盘根遒劲的老树。给予学生创作的时间、空间,之后欣赏学生作品、老师范例,整个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在学生的创作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封老师的感染熏陶下,学生灵动的诗句不时的呈现出来。因为时间关系,虽然展示不多,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在诗意的享受语文文化课堂。
  短暂的三天时间,聆听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课,感谢!感谢!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要多读书善积累丰厚自己的知识底蕴提高文化素质正所谓天文地理皆学问信手拈来是知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