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文 自由释放
——记第12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及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 赖婷婷
“挖掘课堂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人格”——拿到比赛通知,我便对“文化作文”这个概念有了困惑和思考。长期“功利”的高中教学,不仅让学生断绝了与文化的亲密交流,也让我等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文化、情怀渐行渐远。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有分析过、鉴赏过,有诵读过、模仿过,就是从没有过现代诗歌的创作。这是个全新的领域,正与我们《课标》指出“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然而,文化的概念是如此深广,我们如何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既让学生感受文化又尝试现代诗歌的创作?这是个大难题。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然而,这还太抽象。直到我到了扬州,我突然对文化有了个具体的印象: 出租车司机一路畅谈,言谈举止中满满骄傲,原来自信就是文化;十字路口车水马龙却少有车鸣、从容有序,原来克制就是文化;服务员轻柔浅笑,接人待物进退有度,原来宽厚就是文化。 原来,文化是天地万物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原来,文化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原来,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化解到诗歌创作,文化就可以是一种情怀、一种自由、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秩序…… 所以我静下心来,捧着诗集,重新沉淀,这才顿悟。原来,文化是台湾的执拗,是父亲的衰老,是渴望苹果,是回望历史。 所以在这文化作文的课堂上,我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要让学生真切地触摸鲜活的文化生态、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要让学生有快乐和自由、尝试和收获。 所以,我说生活就是诗歌。风花雪月、花鸟虫鱼、云霞火焰、朝霞晚霞、天空大海,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只要能触动你,都可以入诗。一个婚礼、一段对话、一把木梳、一杯清茶,天地之间,寰宇之内,一切事物、所有心情都可以成为诗的主题和素材。比喻拟人、排比反复,虚虚实实、动静皆宜,很多时候,我们生活中语言的修辞修饰就是意象地经典运用。 所以,我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尝试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 尝试通过对经典现代诗歌的鉴赏分析来了解诗歌创作利用意象表情达意的特点。 尝试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其充分交流、充分表达、充分练习,来真正提升其对现代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创作能力。 文化课堂,应如在悠长古街上,腋下夹着一本书,目光祥和,举止优雅,慢悠悠行走,一路看来一路思。 创作指导课是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学习范围与方式本不应拘泥,文化作文创作更应如此——重在探索研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就像这座古城,我们虽是寒冬腊月匆匆而来,但它天朗气清,依然用其优雅和从容欢迎各方宾朋,用其迷人的气质彰显文化应有的厚重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