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学科跨学段文化教学 学科文化内涵精彩纷呈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科学组 评委报告 山东青岛七中 徐海虹 2016年12月7——9日在扬州公道小学多功能厅举行了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科学组的教学比赛。 比赛共涉及13位选手,其中包含初中4位选手(初中物理3位同课异构,初中数学1位),9位小学选手(思品1位,语文3位,数学2位,英语3位)。评选出特等奖4名选手,分别是青岛39中学吴蕴玲的《函数》、青岛莱西市教研室王坤的同课异构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张夕婷《Let’s spell》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梅城《数对确定位置》。 首先针对第一天物理的三堂同课异构课进行说明。课题是非常简单的《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三位教师都是从文化教学的角度深挖课堂内容,重庆江津田家炳中学李莉老师和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萌老师都是从古诗《早发白帝城》出发,深挖诗句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主题内容进行教学,从课本出发进行逐步细致讲解,增加了刻度尺及时间测量工具的演变过程,将文化渗透在教学中。相比而言,青岛莱西市教研室王坤老师的课更加丰富:王老师的这堂课整体框架明确,采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的“四层次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层层递进,构思巧妙。整堂课多次运用古代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教学,以刻度尺的建构为教学主线,连续多次采用缺点改进探究模式,引领学生穿越时空,博古论今,将长度的单位和刻度尺的发展等知识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脑海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相应知识;在处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误差等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时,王老师采用类比模仿和头脑风暴的探究模式,巧妙的让学生在争论-协调-统一中将知识掌握,在3位物理教师中脱颖而出! 青岛39中吴蕴玲老师的一堂数学《函数》课是第一天中的另一堂好课。在“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的优美旋律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看似毫无关联的四个活动被吴老师用小明一天的经历:旅游出发前的加油、旅游过程中看到的水库,水库中的水滴以及看到小鱼后的拼小鱼游戏。把整节课要研究的活动串联起来,让原本一节枯燥的数学概念课有了生机,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吴老师介绍了墨子的思想和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以及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函数定义的研究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中吴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好。最初的课堂学生由于不熟悉而显得拘谨放不开,吴老师并没有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让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小组解决、互相求助等方式让课堂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下逐渐升温,让朴实的孩子逐渐卸下了思想负担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气氛在短短的10分钟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课上由举手发言到起立抢答,由沉默到踊跃,后面的20多分钟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除课堂设计外,这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亮点。另外,吴老师注重小组学习的引导和评价。在小组讨论时,老师能关注到每个小组的情况,对讨论不太积极的小组给予指导。小组发言的加分制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发言的积极性。 第二天进行的第一堂课是唯一的一节思品课,由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明德小学宋红宁老师主讲《谁知盘中餐》。宋老师从认识粮食出发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吃的都是由农民伯伯辛苦种植获得;通过体验插秧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粮食的种植不易,升华感情;从身边的浪费上升至大量的统计信息,庞大的浪费数字给学生极大的冲击,引发学生节约意识。整堂课从认识到体验到感情升华,一气呵成。 第二天进行了三堂语文课。三堂语文课都是从情感为主线出发,分别讲述了兄弟情——湛江经济计时开发区第三小学王颖玫老师的《但愿人长久》、朋友情——扬州市邗江区公道小学濮春银老师的《黄鹤楼送别》、亲情——河南浚县善堂中心小学晁彦芳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三位选手共同特点都是从文章自身出发,逐步解读,让学生慢慢体会其中的感情主线,融入感情因素,体会文章更深层次的内容。王颖玫老师为讲解这堂课所制作的教具和纯美的嗓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相比晁彦芳老师的课更能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学生的朗读让人动情落泪。但是三堂语文课总是感觉缺少意境,那么美的课件如果配以合适的音乐、那么迷人的嗓音如果范读以引领学生进入授课内容,让学生先融入再学习后体会就要比先学习再体会后融入感情顺畅、节约时间。这是我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正。 三堂英语课让给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课堂。欢快跳跃的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张夕婷《Let’s spell》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童真,跟随张老师流利标准的发音、甜美的笑容、丰富的肢体语言,孩子们从茫然到跟随到争先恐后,看着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笑脸,我们也感受到学习的幸福。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利用自己的表演给了卖火柴小女孩一个希望的圣诞节,相信在每个孩子心目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定向他们展露出幸福的笑容。相比而言,其他两位老师的课就不如张老师的设计丰富。安阳市示范区高庄镇大官庄学校侯伟老师的《what would you like》在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食品、饮料出发,先教会学生如何分辨两类,然后让学生模仿服务员和顾客进行相互对话,形式上未脱离课本,比较单一。湛江市经济开发区第二小学李雪霞老师的《read and write》从学生喜好开始谈起,让学生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爱好-建立自己的俱乐部-为俱乐部写招生广告,让学生从听到读最终落实到写,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并没有融入课堂,就显得课堂气氛有些压抑,如果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动起来,相信这也是一节好课! 两堂小学数学课分别是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陈梅城《数对确定位置》、安阳市示范区高庄镇蒋台屯学校鲍海民《圆的面积》形成鲜明的对比。陈老师的课从学生熟悉的作为开始谈位置,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对,通过最优化的选择形成数对,让学生感受到自助探究的愉悦。然后从学生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给出数对让学生找出相应的位置,让学生体会数对的两个数字代表的意义。一正一反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数对。然后陈老师从自己的家乡谈到扬州,让学生从地图中找数对确定地理位置,让学习内容最终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快乐学习。鲍老师通过将圆进行扇面切割组合将圆的面积获得,这一设计比较新颖,但是由于只是课件展示,很多孩子从切割到组合的过程很难通过思维跟上,如果能够将这一环节通过教具进行切割展示,将会节约不少时间,也会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 总之,科学组的13堂课堂堂有特色的,每堂课都不同程度的融入了文化理念,将东西方历史文化与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可见每一位参赛老师在赛前都经历了精心的准备。通过13堂课的观课,提几点小建议: 1. 建议授课老师能够提前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自己的授课环节。 同样的一个班级,不同的老师,在我们的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前一堂课学生的拘谨,在后一堂课全部消失,对比两堂课老师的授课,前一堂物理课老师按照自己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并没有照顾到学生慢热的状态,所以当需要学生在后期跟随的时候就显得十分无力,尽管课堂设计很巧妙,面对学生的沉闷老师也无奈,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而另一堂数学课,同样的学生,老师最初速度很慢,慢慢引导,花了接近10分钟时间把学生的热情鼓动起来,而后续的接近30分钟的课堂几乎都是学生再帮着老师讲课,学习成功的自豪感激励着学生不断向前,这样的课堂不出彩也困难。 2. 建议语文老师多开发一下多媒体的设备使用。 几堂语文课,老师无一例外的就是利用课件,相比于其他学科的微课、音乐、动画等原本应当丰满的课堂就显得很乏味,如果语文老师能够利用微课、范读、音乐等手段将学生的思绪迅速带进课堂,相信这几堂语文课必定会绽放灿烂的光彩。 以上是我观看13位选手的赛课后的一些感悟,其中不足之处还望专家、同行指正。谢谢。 评委简介 徐海虹,女,1974年出生,毕业于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秘书长,青岛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基地工作组组长,青岛市初中物理微课程研究小组副组长,青岛市初中物理中心组核心成员,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青岛市市南区教学能手,青岛市市南区中心组成员,青岛七中徐海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工作中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区市居于前列。由于教学成绩优秀,教学特色鲜明,2009年成为青岛市市南区名师交流团成员之一。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自助管理形成体系化,2015年所带班级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集体。 (一)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课,进行公开课、展示课教学情况: 1. 2015年12月,在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教学展评活动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2. 2010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录像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3. 2004年在山东省第八届中学物理教师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4. 2005年在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初中物理学科一等奖; 5. 2004年8月,开设山东省公开课《变阻器》; 6. 2008年1月,开设青岛市公开课《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7. 2009年5月,开设青岛市送教下乡课《归纳式探究》; 8. 2015年12月,开设青岛市城乡交流课《串联电路的应用》; 9. 2002年9月,开设全市研究课《声音的特性》; 10. 2010年4月,进行青岛市“名师开放课堂周”教学展示。 (二)教学设计获奖情况: 1. 2003年12月,物理活动课设计《由活动指导学习——“生活中的光”活动设计》在全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设计评奖中获一等奖; 2. 2013年 1月,教学设计《二力平衡》在“第十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3. 教学设计《浮力》《电与热》《眼睛与眼镜》入选人教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物理)》; 4. 2015年11月,制作的微课《滑轮组的综合计算》在青岛市微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三)进行课题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1. 作为全国重点子课题主要研究成员,2004年在第二届全国“边学边实验”课题研讨会上代表青岛市进行专题讲座,并荣获课题教学案例成果一等奖; 2. 作为课题主要研究成员,在2006年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建构式学习环境与中学科学教育研究”子课题“边学边实验”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讲座,并获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3. 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初中物理“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审核结题; 4. 教科研成果《教给学生用华佗的方法进行物理知识探究》在2016年全国创新杯教科论文大赛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5. 作为“青岛市初中物理中考课题研究小组”主要成员,在2009年、2010年、2013年、2014年青岛市物理中考研讨会中进行中考专题分析; 6. 2015年,在“青岛市初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平台”活动中,进行《初中物理试卷讲评课与微课的整合》经验交流。 (四)指导学生竞赛、培养青年教师情况: 1. 所辅导的学生多次荣获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一、二等奖,自己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2. 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做中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大赛一、二等奖,自己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3. 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山东省初中创新实验大赛一、二等奖,自己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4. 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评选一等奖,自己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5. 在山东省远程研修中,多年担任市级指导教师工作。 6. 作为青岛市初中物理中心组核心成员,参与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指导过的青年教师多人出示青岛市公开课、山东省优质课、全国展示课,多人获得省级、国家级比赛一、二等奖。 (五)进行教辅编写、发表论文情况: 1. 多年参与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主编的《青岛市初中物理毕业升学复习指导》(青岛出版社)的编写工作; 2. 多年参与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主编的《新课堂同步训练与探究》(青岛出版社)的编写工作; 3. 多年参与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社轻巧夺冠》《一本必胜》等书籍的编写工作并担任副主编; 4. 参与人教版《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的编写; 5. 论文《教给学生用华佗的方法进行物理知识探究》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