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的虢季子白盘,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浴缸
。
在中国古代,农历三月初三叫作上巳节。每逢这天,古人们都要到河边水滨去沐浴洗濯,洗去身上的污垢,以祛除晦气和病魔等不祥。史书上称这种古俗礼仪为“禊(xì)”或“拔禊”。
自古以来,沐浴这种小事,不仅关乎个人卫生,也关乎文化文明。
沐浴中的自由和礼仪
《论语·先进篇》里有一个著名的桥段。孔子和几位弟子一起闲谈,询问志向,别的几位高足谈了他们的宏图大志后,孔子都不以为然。最后曾点谈了他的志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用白话说就是: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听了心有戚戚焉,说:“我赞成曾点啊。”
在河边洗澡沐浴,自古以来就是解放身心的活动。看起来,孔子内心不光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也很有对于自由的向往。
暮春时节,去河边沐浴,其实不是曾点的率意想象,而是中国古代的习俗,还专门有个三月三上巳节来固定这种习俗。这个习俗至迟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诗经·郑风·溱洧》中,对此有着生动的描写: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翻译成白话就是这样: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小伙,姑娘,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枝芍药订约。
限于条件,古人们最初只能去河边洗浴。而考古发现证明,至迟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来沐浴的器皿,也就是说,人们经常在家沐浴了。据考古学家研究,出土的商周陶器和青铜器中,有洗脸、洗足的盆和喷洒地面的壶等全套盥洗用具。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沐”与“浴”的字样。另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古人对洗澡这件事是分得很细的:沐,专指洗头发;浴,专指洗身体;洗,专指洗脚;澡,专指洗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说过,特别励志。也有很多人知道,这句话出自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盘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宋代大学者朱熹早就考证过,所谓盘铭,是刻在成汤洗澡盆上的警句。也许这句话最初只是用来督促成汤要天天洗澡的?当然,也许在成汤那个时候,这句话就早有引申义了!
洗浴不仅有利于个人卫生、有利于身心解放,洗浴中也有不少礼仪。
据说,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能之士,接见求见之人,“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也就是说,洗一次澡要多次中断,握着淋湿的头发;吃一餐饭也要多次中断,吐出口中的食物,来接待访客,唯恐“失天下之士”。
古人很早就把洗澡和德行的修养联系起来。在儒家经典《礼记·儒行》中说到:“儒有澡身而浴德”,也就是说,洗澡不光是肌体的洗浴,更重要的是灵魂的洗礼。旧上海最有名的浴室“浴德池”,就是根据这句典故起的名字。
在中国古代,国事、祭祀等礼仪活动都要沐浴干净,上朝之前要沐浴更衣,甚至还需要斋戒祭祀一番,这是众所周知的礼节。孔子坚持做到“沐浴而朝”,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古罗马因洗澡而亡?
古罗马引水渠
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如果说到洗浴文化,最著名的当然还属古罗马。
古罗马的洗浴文化是从古希腊而来并发扬光大的。
在殷伟、任玫所著《趣话洗澡·世界》一书中讲到,古希腊人崇尚沐浴,不仅有天天沐浴的习惯,而且形成以沐浴招待客人的风俗,谁家若是来了客人,首先为他准备的就是热水浴。
一般来说,古希腊人的沐浴方式有盆浴、池浴、淋浴和蒸汽浴。古希腊人常使用一种圆形的平底大盆,人在盆中用海绵蘸水来洗浴全身。这种盆无论是形状还是使用方式,都很像近代的一种立式浴盆。还有一种浴缸,人可以躺在浴缸里擦洗身体,已知最早的一个陶瓷浴缸来自希腊克里特岛上一座宫殿,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为女王克诺索斯制造的,形状与现代浴缸十分相似,设在后宫浴室之中。
在古希腊时代早期,只有那些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才会有私人浴室,而公共浴场几乎到处都有,有时体育场内的浴室也向公众开放,人们在浴池里谈论城邦事务,使其逐渐成为社会活动中心之一。而阿基米德从浴盆中发现了浮力定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希腊人洗澡的经常和普遍。
古希腊人都喜欢用刮肤器和橄榄油来清洁自己的身体,使用刮肤器去除身体上的脏东西和死皮,橄榄油可以使身体清洁,并使刮肤器更光滑好用。
古罗马人用他们的马刀征服了世界,最先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无数的奴隶,但古罗马人享受他们财富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洗澡。
在罗马城郊有一处古罗马时期的墓地,一块残缺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墓志铭:“沐浴、饮酒、恋爱,确实损害人的健康,但却使人生快乐。”在城中残存的一堵石壁上,至今仍依稀可见“打猎、进浴场、看角斗,寻欢作乐,这就是人生”的字样。
现存的文献,可以让我们看到古罗马人典型的沐浴过程:一个人进来沐浴时,通常先到冷水厅的中央浴室里,用硬木或象牙制作的刮垢器刮掉身上的污垢,而后跃入池中伸展筋骨,接着到蒸汗室中弄至全身冒汗,再下到热水池中浸泡。为保持水的温度,在引水管下生着火炉。在这里,人们不管熟识与否,都彼此大声谈笑;穿梭不息的小贩叫卖食品和饮料。也有贵族和富商来这里洗浴,由随身的奴隶帮他们脱衣、刮垢、搓背,洗完后又忙着给按摩和抹香水……
公元4世纪时,仅在罗马城就有11个大型豪华浴场,中小型浴室多达800个。由于浴场需要大量的水,古罗马人建造了举世无双的大型引水渠。
古罗马浴场遗址
有学者考证,后期古罗马衰落、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男人的性无能和女人的不孕症。导致这种性无能和不孕症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纵酒过度,二是洗澡过度。据研究,睾丸的正常温度要低于人体的其他部位,如果睾丸的温度超过正常体温就会影响生育,而浴场的热水会抑制精子的生长从而影响生育。
中世纪欧洲浴事兴衰
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热罗姆名作《沐浴》。
在基督教的精神权威统治了整个欧洲以后,基督教的观念也影响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督教的禁欲观念禁绝一切引起欲望的活动,其中自然包括沐浴,他们认为看见裸露的肉身会引起性冲动。
W. E. H.莱基在《欧洲道德史》中这样形容:“肉体的清洁是对灵魂的亵渎,最受人崇拜的圣人,就是那些衣服结成巴块的秽身。”基督教的修道士们率先禁绝沐浴,因为他们认为蔑视人体本身是敬神的行为。而修道院通过制度的规定来贯彻,许多修道院允许修道士们一年只洗两次澡,著名的克兰尼修道院规定:整个修道院只能有三条毛巾。这些基督教的观念势必影响到俗界的生活。在中世纪,不洗的身体散发的酸臭气味布满整个屋子是十分普遍的。
据殷伟著《天体生香》的描述,11世纪初十字军骑士东征时,惊异地发现拜占庭帝国中尚存罗马沐浴古风,这些骑士大开眼界,既被那里的沐浴生活所吸引,又完全接受了沐浴的观念。这时,西方本土的社会习俗也在发生变化,沐浴不再像昔日那样遭到公开的抨击,同时世人也普遍认识到卫生保健的重要性,波斯医学名著《经典医学》所倡导的冷热水交替沐浴法,已在欧洲大陆得到广泛的接受,最终导致了公共浴室重新振兴和崇尚沐浴的新浪潮席卷风靡。
据记载,当时仅有7万市民的巴黎就拥有26家公共浴室。这些大大小小的浴室,既有热水浴,又有蒸汽浴,还有干蒸或湿蒸桑拿。而苏黎世近郊有名的疗养地巴登,有露天浴场和室内浴室30多个,其中有两个是四处没遮拦的浴场专供下层平民使用。无论男女老少,来这里的平民一律在此沐浴,赤身裸体的男男女女搅在一起混浴。许多的市镇,公共浴室也是男女混浴的。
中世纪的公共浴室也是一个放纵情欲的场所。当时,浴室和妓院常常是合二为一的,浴室和妓院成了同义词。
对于这种现象,虔诚的教徒斥之为罪恶之源。15世纪末,梅毒开始侵入欧洲,很快席卷盛行,公共浴室作为梅毒传播源也成为众矢之的。16世纪初,各国纷纷下令关闭公共浴室,如16世纪亨利八世下令关闭英国的公共浴室,1538年弗朗西斯一世命令摧毁法国所有的浴室。在整个欧洲世界,公共浴室被彻底宣判死刑,纷纷关门歇业。在此后的200年里,沐浴的乐趣逐渐被人们遗忘。
直到18世纪,公共浴室才再度在欧洲风靡起来。
古代中国专为洗澡放假
在中国,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当时陕西骊山有温泉,秦始皇在咸阳建都以后,便在骊山广修殿宇,砌石成池,赐名“骊山汤”。于是,骊山温泉成了秦始皇的御洗之地,也成为中国最早的温泉宫殿。
据殷伟、任玫所著《趣话洗澡·中国》一书介绍,早在汉代,人们的沐浴习俗已经形成,尤其是《仪礼·聘礼》所载的“三日具沐,五日具浴”的良俗,在汉代已经正式以“休沐”的形式被法律固定下来。汉代至少在官吏中已经形成每五日洗沐一次的制度。《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云:“每五日洗沐归谒亲。”规定官员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探亲访友、夫妇团聚。
所谓洗沐,又叫休沐,借洗沐为名,出公署休息一日,是汉代朝廷官员法定的假期。汉代皇帝每五日给官吏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去洗澡洗衣,并作为法定的假日被固定下来。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沐浴为理由而制定的假日。
到了唐代,“五日一休沐”改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作“休浣”。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洗沐,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唐代皇帝游幸的华清宫。
史学家们认为,大约在宋元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中出现公共澡堂,而一般人家建房都设有浴室,沐浴就更为普及。就连客人远道而来,主人相迎也要先设香汤给客人沐浴,再摆筵席招待,名曰洗尘。文人士大夫更是酷好沐浴,这在文人笔记中多有记录。
明清时期,沐浴真正深入人们生活之中。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各种服务行业也日渐兴盛,城市中普遍出现“混堂”,大概是入浴之人不分高低贵贱,“混”而洗之的意思。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交上钱,就可入得浴池泡澡。明清人的沐浴生活反映在市民口头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以沐浴为内容的笑话。其中一则有关明代才子唐伯虎的笑话是这样的:
据说,唐伯虎在三月初三上巳节于家中沐浴时,遇友人来访,只好闭门谢客,友人很不高兴。也许是碰巧了,唐伯虎六月初六去拜访那位朋友,对方也给他来了个闭门羹,回绝的理由是:正在洗澡!唐伯虎于是在主人家照壁上题诗一首:“君昔访我我沐浴,我今访君君沐浴。君昔访我三月三,我今访君六月六。”
这个笑话的笑点是:六月六在古代习俗中竟然是给狗洗澡的日子!
印度恒河里沐浴的人们。
芬兰桑拿浴
芬兰在欧洲北部,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位于北极圈内。芬兰人发明了闻名于世的沐浴艺术:桑拿浴。
桑拿浴(Sauna)这一词语在芬兰语中的意思就是“排汗的地方”,又称芬兰浴,是当地一种富于民族风情的沐浴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芬兰人建房首先都会建一座特别的浴室,传统的桑拿浴室是圆木结构的小屋,四面不透风,当中有个大铁炉,上面堆满了石块,洗澡时用木柴把石块烧热,然后往石头上泼水,骤然间室内立刻就充满了蒸汽,温度也随之上升到80摄氏度。然后沐浴者除去衣物进入,裸身或坐或躺在木榻上,很快就汗流浃背。待汗水出透,闷热难挨时,走出浴室再在凉水中浸泡。这样反复多次,让人感到格外轻松舒服。
芬兰桑拿浴
土耳其浴
大凡到土耳其的人总要去洗一洗土耳其浴。土耳其人把洗澡当作是一门国粹。
说起土耳其浴的来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自从土耳其人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了君士坦丁堡以后,继承了罗马人的酷爱沐浴的传统,便把罗马式的浴室改成了土耳其浴室。
也许是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缘故,土耳其人非常重视身体的清洁。到了17世纪的时候,单在君士坦丁堡一城,就有168个大大小小的浴室。
意大利泥浴节
意大利南部的巴尔卡洛岛是一个火山岛,古时候经常有火山爆发,大量岩浆喷发汇流到山脚下,积聚在几个干涸的湖泊里,形成一个个泥潭。这些泥浆里面含有很多有益于美容和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仅可以洁白和滋润肌肤,而且可以吸收汗液,促进人体排汗,减轻体重,达到减肥、健美的作用,许多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痛风、皮肤病和肥胖症、高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在全身泥浴中也能得到很好的理疗。
从16世纪开始,每年夏天,巴尔卡洛岛都要举行泥浴节,有数以万计的意大利人和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进行泥浴。风靡全球的泥摔跤运动就源自意大利巴尔卡洛岛上的泥浴节。
意大利泥浴节
原标题:沐浴背后的文明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