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万象国学》杂志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主办单位之一,不仅肩负着国学传播的重任,同时肩负着宣传先进理念与优秀教育文化的责任。全国第11届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家暨纪念背影诞生90周年同课异构高峰论坛在2015年12月结束之后,《万象国学》(高中版、初中版、小学版)封二、封三分别用全彩铜版纸进行专题报道,对推进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尽到了应有的责任。 同时在展开的“全国第12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中,《万象国学》将开辟专栏,对全国各大名校和普通学校的优秀作品进行选登,全国独家展示第12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的水平和内涵。基于此,我们希望更多人关注《万象国学》,关注文化作文和文化教学,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文化兴国与文化强国的新长征中,尽献自己的智慧和才情。 以下是高中版封二和封三文字及彩照。
2015中国教育记忆:开启文化教改新篇章
——“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速写
图注:封面彩照 开幕式隆重而深刻
——“文化教学”源于文化自觉时代追求文化复兴的理想
19个省市700多位专家教授名师相聚重庆璧山,共同观摩和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为学术指导,西南大学文学院、璧山区教育委员会、《万象国学》杂志社等联合举办的“第11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文化课堂”学术论坛,研讨和展示谭蘅君老师倡导的“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重塑千古教育魂”的教改追求。也希望推广“文化教学”理念,开启“文化教改”的飞行模式,营建“文化课堂”,打造“文化校园”,养育“文化人格”,实现“文化中国”的强国目标。 12月3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育优质课大赛”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隆重开幕,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副所长韩其洲先生、西南大学文学院王本朝院长、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徐辉院长、重庆市教育学会钟燕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刘小红副秘书长、璧山区委常委朱朝阳书记、璧山区教育委员会张忠主任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指导大赛工作。 《万象国学》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王世忠很幽默地说:“《万象国学》与谭蘅君老师的文化作文邂逅,是一次世界级的超级艳遇,请关注后续故事。”生动的比喻,形象表达了国学与文化作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先生激情赞美:“今天老师们是为中国的未来而来,为文化的复兴而来,为完成教育人的追求而来。”会议大厅掌声雷动。 图注:封二彩照 封三文字大学教授与中学教师分享“国文奖”
——19位全国特聘评委见证大赛公信力
两天激烈的优质课比赛,得到由大学教授、特级教师、一线教研员、名校名师等构成的16位评委公正客观的评判,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庆玉教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特聘教授王克强博士、重庆一中曾照军、璧山中学汪飞四位选手,荣获大赛最高荣誉——“国文奖”,每位选手奖金一千元,由韩军个人出资。 大赛公信力得到所有参会参赛选手的高度认同。西南大学刘莉、荣维东两位教授评委,学养深厚,著作等身,饮誉四方。巫正鸿、江海燕、何元俭、袁伦国等特级教师评委,见多识广,公正严谨。胡兴桥、张红梅、陈家武等名校名师评委,一线战将,下接地气,善辨真伪。 汪飞老师在执教《雷雨》时,拓展戏剧知识的外延,引入悲剧“原型”概念,《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的典型悲剧意义,“扁形人物”“圆形人物”“锥形人物”的人物探析方法,哲学“原罪”“本罪”“救赎”等文化概念,利用这些新的知识深入《雷雨》文本,解读《雷雨》中典型人物周朴园、梅侍萍的“原型”意义,人物思想性格特征。教学设计令人耳目一新,教学过程大开大合,收放自如,学生探究意愿强烈,对文本研究的深入,学习效果极佳。 重庆江津田家炳中学的杨芳老师在执教《雷雨》时,拓展戏剧人物命名知识的外延,通过中国姓名文化探究《雷雨》主要人物的形象及主题思想。这样的切入点小巧新鲜,让人眼前一亮。更妙的是,执教者由此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第次渐进,因名品人——因名品文——因名品情。人、文、情完美结合,学生带着饱满的探究欲完成了对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这样的教学设计独具一格,非他莫属! 图注:封三彩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