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540阅读
  • 1回复

(群内争论)传统文化现代化或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李琼-交大
胡适当年的《文学改良刍议》这么说的: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谭蘅君文化教学 2015/12/21 10:09:32
这对当时文化普及率很低,国家变革需要宣传,雅文化阶层人士需要接地气而言,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雅文化阶层自毁长城,致使百年后的今天,雅文化已经消失,只剩下俗文化独霸天下。
文学改良,其实也是当年文化自卑下的文化暴力行为。
胡适与蒋中正的矛盾,恰恰说明文化激进主义者与坚守者之间的冲突。教材丑化民国新生活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维护,也说明农民当政与精英当政的价值冲突。

谭蘅君文化教学 2015/12/21 11:23:41
中国近百年唯一没有完成的使命,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所以当下的文化寻根与思辨,就是完成这个文化任务。然后才能有基于中国“人”的现代问题。
没有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人”的现代化。这是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遵循历史与时代规律所做努力的理由。

丁念金上海师
从根本上讲,历史总有连续性的一面,只是有时我们忽略了许多连续性内容而已。当然,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各个层面的连续性不断地前进。我们要基于各个层面的连续性不断地前进。

谭蘅君文化教学
雅俗文化,是传统几千年来的划分,不是某个人随意推翻或否定。
近百年的积弱,我们从来没有用一种正常的心态来思考和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使命,丁教授所言历史的连续性,然也。
民国流派杂陈,我认为学衡派理念很切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改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衡当年对白话的态度是:“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但叶圣陶同学走得激进,直接将言文合一的概念“语文”,取代国文,使语文成为政治的工具,断送了几代人的文化传承。
言,在古代,那是引车卖浆者流述说。文,那是精英传承正史文化价值观和引领高雅文化的阵地。
一批俗文化者攻陷了雅文化,并不代表历史的进步,相反,中国失去雅文化,使文化的贵族精神与风骨荡然无存。

张立春 浙教育
说得好。现在这娱乐节目大多不能看 。


谭蘅君文化教学
谢谢。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希望能激发大家对雅文化的责任,即便使用俗语,也能贯穿雅文化精神。


谭蘅君文化教学
文化有高低雅俗之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是倡导站在优秀与先进文化的视角,传递正向文化能量。不是通常意义上不分青红皂白的文化概念。
至于中国文化,哪个时代有贵族精神与风骨,见仁见智的问题,就自己争辩了。
现代精神,不是白话这种工具作为标志,而是一种正确对待万物的态度。

谭蘅君文化教学
只表述,存争议,和而不同。
在目前的混乱状态下,还不是谁说服谁的问题,而是发出声音,让各自去沉淀。这就够了。 目前只是沉渣泛滥的状态,谈文化是一个很难堪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是一群没文化的人,却奢谈文化。所以,只是发声而已。表明没文化人对文化的一种态度。 这个社会,对话只能发生在对等的群体之中。在千差万别的异质群体中,只能发声,让别人知道有这种东西,至于质量与优劣,留给后人评述。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12-22
海口曾老师,骁勇!
9:33:29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3:29
她写得不错。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3:56
特别是对大学教授的课,感想让人深思。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4:41
转述:总之,大学老师们知识渊博,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广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希望能把文本挖掘得更为深刻,增大课堂容量。但我想:带领初一的孩子们去阅读这么一篇文章,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难度无形中加大了,也许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期中的好。不过反过来想,大学教授教的学生,到大学后,甚至成人后,都不用重新教。而中学老师教的学生,到大学得重新教,成人后,还可以重新教。

这是否就是大学教授课堂给我们的启发呢?经典,你就得教透,不要留下遗憾。文化课堂,你就得用文化来熏陶,不能只着眼于知识和学生的接受水平。因为文科来讲,没有不懂的。即便当时不懂,但装在心中,可以用一辈子来悟。但如果不告诉学生,可能学生一辈子都不知道有这样的高度和这样解读的可能。这也许就是所谓韩李之争的内在原因吧:内涵高的人,与内涵低的人,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

这也许是古人教材直接读经典,而不是儿歌的理由吧:取法乎上,得乎下,也比取法乎下,得乎上,更好。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5:49
对教学效果的判断,我认为不应该是课堂学生的热度,而应该是留给学生持续思考的长度与最终达到的深度。
9:36:25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6:25
要说热度,小学最热闹。高中最沉默。但并不等于小学的课比高中上得好。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7:22
潘教授,赵教授,王博士们留给中学语文的启示,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

【活跃】成都 翟晓周 2015/12/22 9:37:47
学生思维活跃的深广度与持久度应该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极重要指标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8:50
思维的活跃,并不与身体和嘴的活跃成正比。但观课者,多是希望从这些能直观看见的元素作为评课的标准。这恰恰是一种误区。

【话唠】江苏赵广志 2015/12/22 9:39:10
关键一点,现行体制下,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实用要结合起来,一线教师才会赞赏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39:51
我听一个老师上课,他的无论写什么,都让学生写校园和亲情两个点。结果写出来 的效果非常好。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0:12
后来我想通了:这不是老师教的,是原来学生储存的。

【话唠】江苏赵广志 2015/12/22 9:40:39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还要应付考试,完成应该教给学生应知应会的东西。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0:48
他是通过自己的课,展示学生原来的成果。这样的课,表演可以,实战则值得思考。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1:51
潘教授的课,提了不少问题,包括你的课。这些问题,其实都可化为考试题,或者说,与阅读考试题在思维上是相通的。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2:42
当然。如果你们的提问能够在分析中考阅读试题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移植,那么,就部分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

【话唠】江苏赵广志 2015/12/22 9:43:15
所以全程上课,晚自习考试,才能测试出学生学的状况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4:00
不必测试。内行的老师就能听出你的问题,与中考课外阅读的问题,有多大程度的关联。

【话唠】江苏赵广志 2015/12/22 9:44:37
关键要在乎学生的学,一切围绕学生的学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6:31
我历来讲一个观点:教材的阅读课,老师一定要把它当成中考或高考课外考试文本,然后以中考或高考的命题标准,来命题。并把它融入到教学中,这才是真的应试教育部分。至于拓展挖掘及其他,那是围绕应试的素质视野。

【话唠】江苏赵广志 2015/12/22 9:46:42
客观的说,大学象牙塔里,教师们只是宣扬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中小学还得考虑学情,应付考试

【传说】文化教学谭蘅君 2015/12/22 9:48:26
学情,一定不要弄死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