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39阅读
  • 1回复

(作文王者)安岳中学文化作文大赛佳作秒杀北京七万考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5-06-22

一、试题比较
1、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
    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
  (文化情感)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说到中国的文化,每个人想到的内容都不一样。有人想到唐诗宋词,有人想到敦煌丝路,有人想到戏曲汉服,有人想到文房四宝,有人想到四大发明,有人想到太极长城,有人想到古乐舞狮,有人想到松竹民居……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方面也说明每个人接触文化的内容不一样,成长中形成了对不同文化的情感深浅不一。这也是文化情怀的养育过程,是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文化气质的重要因素。
  你在成长中也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也许是一个小物件,也许是一处古迹,也许是花树草木,也许是建筑服饰……不管是什么,那种情感根植于你内心,已经成为你生命的部分。你热爱它原因背后,也许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认知,也许还没有意识它的文化意义,但随着你阅历的增加和学养的积累,你会突然发现它们背后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魅力,那时,你的情感会升级,你爱的理由会更深厚丰富……面对你自己的生活,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你的情感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任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记叙文、实用文体等不同的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试题
  (文化情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竹,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曾出土而先自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孤直凌风又虚怀若谷。“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所以就有了清代郑板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歌咏;所以就有了明代陈良规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的赞叹;所以就有了宋代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誓言。
  竹品观人品,梅兰竹菊便成四君子,你喜欢四君子之一么?或者在你的生活中,你更喜欢四君子以外的。世界万物均可对应人品,选择一种,放在桌案,作自励物吧。
  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二、安岳中学获奖作品选
深入灵魂的热爱
——看那一束山花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1班陈艳   指导教师  胡建

  有时候,你必须站得稍远一点,才会更爱这世界;世界才会放宽他们的胸襟,接纳你的种种可忍与不可忍。
  谁的心中藏着一面明镜?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当所有的眼都给蒙住,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在菩提树下,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蓝。
  呵,周梦蝶的《菩提树下》真是把“静”渲染到无边。三月,当凄美的梅花落满南山,谁在拾起那一片香魂;八月,院落中腾起朦胧莲雾,谁在听着虫声在“寂寂…”地押着古老的韵脚;十二月,当白雪遍布华林,谁又在用掌心轻捧,让那自然的清凉浇灭欲望之烈焰?是那脱巾独步的逸士,是那追求着自然而又融于自然地灵魂,是那超脱物外的三种“静”的张力。
  一静乃竹林七贤自然率真的品性,以一种狷狂反应出内心的张力,笑看片云行过千山。
  看!阮籍驾着木车缓缓而行,车上陈放着歪歪斜斜的酒坛,散发行吟,犹如一叶任意东西的孤舟,日暮途穷,嚎啕而哭。待哭得声嘶力竭时,又调转车头,酣饮浑酒,一股清爽气流顿时沿着血液涓涓流淌在他的全身,每一个毛孔无不舒畅之极,犹如天乐奏开,如百凤朝阳。他的自由,他的洒脱,对礼教的白眼,他心中所神往的“大人”伴随着仰天长啸在那深山莽林中回荡。这种静,静得洒脱,静得放浪,静得让人心驰神往。
  听!熊熊烈焰中“铛铛”敲击着铁砧的声音,树下一健硕男子光着臂膀,挥动着强劲的手臂,汗流浃背,神色安静又祥和。面对着声势烜赫的华盖锦衣,犹然不顾,安静得像一汪澄碧的湖水。刑场上,一袭白衣,神情肃穆,正襟危坐,轻抚素琴,一曲千古绝唱《广陵散》从指间缓缓流淌。“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不为外物尘埃左右,不为生死决别动容,只为追求自己的人生境界,只为表现自己生命的本真。这种静,静得从容,静得浪漫,静得让人心弦一颤。
  幽幽竹林间,涌出一股激流,纤尘不染;走着一群隐士,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巍峨如玉山之将崩。他们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心游太玄,在一个浑浊不堪的世界中小心翼翼守护着中华民族心灵的静土。
  二静乃林和靖之隐于孤山,二十年不涉足红尘,以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度余生的痴绝。
  皎月高悬、鹤鸣长空、梅香四溢,他吟咏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漫步于月夜梅林,“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水平”,与其说是与梅长相厮守,毋宁说是在静静守护一段“痴绝的恋情”。长相思,在长安;一朝痴心起,从此两不弃。《文心雕龙》中曰:物色易动,心亦摇矣。这种执着地坚守,这种静力,静得内敛,静得深沉,犹如一条大河,静远流深。
  三静当为陶潜的自然之静。躬耕南山,采菊东篱,生命意境在静中绽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位老者躬身田垄的背影。渐而,婵娟升起,抬头看见那雾霭群山,那是用浊酒浇灌出的旷世丹青吗?面对着离离豆苗,他拈须一笑,荷锄而归。做过江州祭酒,当过彭泽县令,但仅仅是生命中的惊鸿一瞥,一篇《归去来兮辞》是他冲破牢笼,回归田园的静静誓言。落花无言,人静如菊,其静的姿态如那朵山间的菊花从容而优雅地绽放,自然又温馨,不似魏晋风流那样轰轰烈烈,不似林和靖那种孤高寂寞,这种沐浴在阳光之下让人温暖的静,静得从容,静得淡定。好一个陶潜!
  今者有惶惶岁月,名缰利锁,当彼岸千树繁花开,我们能否拥持一颗静静之心,不怨不怒不慕不妒?月出则观,花开则赏,为此,我们深深地呼唤着静之精神。因为静,我们可以在仓皇岁月中做一只曳尾涂中的小龟;因为静,我们可于尘埃中看那一朵烂漫的山花。

深入灵魂的热爱
——弱水三千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1班  李颖   指导教师  胡建

  如果有来生,我愿化作一支羊毫,一尺素宣,这样,我的通体便能完全浸润在那融融的诗意里。诗的文化,历久弥深,品之弥厚,在字字珠玑的背后蕴藏着万古的诗情和朴素的真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我遇到《诗经》,一如君子遇上淑女,那样一瞥惊鸿。《诗经》里表达的爱情是含蓄且热烈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时的年青人是多么纯真,羞涩呵!和煦的风自南吹过,吹彼棘心。小树长大了,母亲也老了。关关黄鸟,载好其音。言语不必多么华丽,有对母亲的爱足矣。日复一日的劳作并未使中华儿女颓靡,反而生出更美好的希望,迸发出更浓厚的诗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想来二十个字不多重要,但有一颗诗心,便足以勾勒出一个最妙的春晨。中国是一个传奇的国度,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国人的才情。且听“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且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且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无论是夜半至船的钟声,一岁一枯荣的野草,还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无不汹涌着澎湃的诗意,激荡着读者的灵魂。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作为诗的嫡子,词,虽别是一家,但割舍不下的是诗意雅韵。“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描画的是出水芙蓉般的纯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喷薄出忧国忧民的感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吟咏的是对世事变幻的认知。我最喜欢的是小山的词,软而不腻,伤而不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多愁善感,似孩子般的呓语,使得他呼气若兰。词的随意,诱出了诗人的才情,也诱出了文采斑斓,似蝶纷飞。
  纵是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是对诗意的追求。民族精神要的是生生不息的韧性,可是我们不仅要活,更要活得好,活得美。诗似一丝带,系出了文化的曲线,彰显其美。“要诗意地栖居于地球之上”,微小的我们才能拥有震撼宇宙的力量。因为,诗的文化已成一种气质,融入我们的血液,扎根于血肉,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耳。
深入灵魂的热爱
——花叶缤纷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6班    付荷玲  指导教师 陈家武

  我惊讶于彼岸花花开不见叶、叶绿不见花的独特,我欣赏于梅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与世无争,我观察到芙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阔美丽,我瞥见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坚韧……每一种花,每一株草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美丽,都蕴含着一种心境与态度。缤纷的花叶,凑成了这色彩斑斓的世界,也丰盛了我的世界。
  开始喜欢花,仅仅是被它美丽的外表所吸引。将蔷薇用来做篱墙,将紫藤搭起架子,将睡莲点缀满池塘,将栀子花、白玉兰佩戴在胸前,都是自然和谐的无与伦比的美丽。
  我在对花的无限热爱中一天天成长,翻开课本,总能在一些 诗文中找到花的影子。一种种花,一片片叶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拥有了不同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魅力,变得更加缤纷迷人。
  周敦颐驻足一片田田的莲池边,他“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莲是高洁脱俗的化身,“香远益清”,周敦颐从莲的境界中找寻到自我。我亦感受到了莲池中心若止水般淡泊宁静的清风。
  拨开历史的层层雾霭,我在一大片开得正烂漫的菊花中找寻到陶渊明的影子。“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当陶渊明辞官回家,迎接他的是开得正盎然的丛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得更无花”,陶潜将自己的心放在一片丛菊中,而菊也似乎拥有了他的气质。秋天,去了而又来了,时光流转千百年,先贤早已不在,而那菊花却依旧年年绽放。花谢时分,北风卷走残花一片,而那淡淡的菊香仍在,一如陶渊明的微笑……
  与菊花同样闻名于秋天的,还有那芳香轻盈的金桂。“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易安居士这样称赞它。她口中称赞的桂花,又何尝不是她自己的化身。夫死、国破,一件件不幸之降临到她这样一个弱女子身上,可是她却没有放弃,她的坚守,让她在如枯叶般凋落的人生秋天中散发出那如桂花般的芳香。她让多少男儿望尘莫及,她不愧为“一代词宗”。
  ……
  每一种花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故事,一种心境,一种文化……当我们走进那一丛丛花叶的世界,那迎面而来的缤纷的文化,将像涓涓细流般流进我们的心房,滋润我们的世界!
深入灵魂的热爱
——文 竹 爱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15班 江福慧  指导教师  张婷婷

  吹开白开水氤氲的雾气,指间的清茶泻下,静待它伸展腰肢,散发扑鼻茶香。翻开淡黄微硬的书页,不经意地,又邂逅了那叫住“文竹”的汉字组合,砰然心动。
  那时我没有见过真正的文竹,只从字里行间感觉她带着古典墨香和款款优雅:文,奇妙的墨香;竹,刚直的优雅。
  第一次看见文竹,是在姨父的“藏书阁”。姨父极爱书,不小的书房满是书架,书架上放满了书,文学、诗歌、经典小说……应有尽有。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兴致勃勃地推开书房的门,没有预想,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平时直射进玻璃窗的阳光,而是在窗台上摆着的一盆挺立的植物。她细小的枝干,修长的叶片,绿得晶莹透明,直挺挺的竖立,静静的,不招摇……就这样,我与文竹相遇了。
  郑板桥曾说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了青山,立根破岩,茁壮绝壁。这样的竹,坚韧、不屈、无畏,但却是苍老沧桑的颜色。而文竹,她不在悬崖峭壁之上,不凭坚顶风雨,她只是优雅地生长在小小的花盆之中,淡然出尘,不争不扰。淡看浮世清欢,静享似水流年,像极了深山的禅意。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幽邃山谷,一角寺檐,半声残钟。
  也许文竹的境界,只是与那禅的意境契合。一盏青灯,一尊古佛,坐定参悟。就那样,从喧嚣红尘脱离,与凡尘俗世隔绝,看透世事变迁,心宁,神静。曾经,唐代高僧道通在众僧的陪同下,游遍洛阳却索然无味,回程途中偶见紫玉山,顿悟“居是峰也”,参透了禅的意境。留下一句“青山不碍白云飞”,而后才有了醉墨阁万卷书香,随风居天衾地庐,栖禅斋荷塘柳陌,逐雨轩星月窗前。如此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对一世。禅师真正领悟了禅,那时,他如果偶遇的是一盆文竹,是否也会觉得似曾相识,会心一笑呢?
  可真的禅意,你我凡夫如何参透得了?我们无法像禅师那般超然物外,但是,文竹婆娑的身影总能给这浮躁的心灵些许安宁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一竹一世界,竹虽远,心常在,文竹爱,晨钟暮鼓到悠远……

深入灵魂的热爱
——夜缀婵娟  脂凝人间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12班罗茜   指导教师  张婷婷

  时间永恒地定格在这一个点上,她脂凝了岁月,卷带着长长的缠绵。
                                                    --------题记
  皓月当空,清泉如镜,只有宁静和空灵。月光从斑驳的树影间洒下,碎碎地泻了一地的白银。烟雨朦胧初秋意,悠悠风声绕墙来。倚身栏杆,鬓发风带起,四下飞舞,银白的月光拂过头顶,覆盖青丝,如同脂凝的岁月,荡漾开来。
  抬头仰望,那明亮的圆月,些许枝蔓伸进了她的心脏。不,那不是枝蔓,那是他对月的吟唱,几缕飘逸的长发在月心里飘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可是期盼与胞弟团圆?你期盼花好月圆的美景,你期盼千里婵娟的祝愿。“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那灵动的婵娟,脂凝了你的闲庭信步。闭眼,轻啜甘霖,挥之不去的是你的旷达闲情、舞剑清影。
  夜深了,湿漉的风捉弄似的亲吻着脸颊,透心的凉意忽的袭进我的心间。睁眼,那白润的身子若隐若现,是那可恶的乌云遮挡了她前行的路么?多年前,那无边的江面,你踏月而行,“风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可曾想到那一路的艰辛、一生的悲凉?后来,你只能独自吟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那满腹的壮志、满腔的热泪化作那“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时,你报国无门、归家无望,心灵的孤寂就只有与那夜缀的婵娟倾述了。那当年残缺的纤月,是否早已注定你这般的苦难?
  不知秋雨什么时候来过,和着泪水划过脸颊,也不知秋雨什么时候停了,“露似珍珠月似弓”,还好,还有您,有我,同在。某个思念的夜里,想起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单纯可爱,想起您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带月荷锄归”的温馨,想起您教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娴静,想起您为了我的学习生活在月下踽踽独行,想起您日渐花白的头发……永恒的月亮啊,请把我无尽的思念捎给您,并为您献上深深的感激吧。
  渐渐的,月如钩,永恒的身影,却只是刹那芳华,长空墨色,你存在我不断的思绪中。该合眼了吧,辗转反侧,不由浅吟:
  夜缀婵娟,脂凝人间……
深入灵魂的热爱
——竹林声处
四川省安岳中学高20147班    蒋  甜  指导教师  陈默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缭绕心间的声音,它可能并非天籁,却拥有一种超越一切尘世喧嚣的魔力,带给你安宁,安宁……
——题记
轻轻竹声

  “妈妈,快听,这是什么声音?”“傻孩子,不过是野鸭正叫而已啊!”“不!不!你再仔细听听。”稚嫩的声音透着一丝倔强。“沙沙沙,妈妈,是竹声啊,你听不出来?”说着,便推开了窗。一阵微风拂过,竹声迎面扑来,沙沙沙,轻轻的,摩擦着孩子和耳际。明明不过是乡下眼常听见的声音,孩子却像听闻了世间最美的天籁,着了魔似的,守着窗儿,轻轻闭上眼。“孩子,在什么呀?”母亲有些担忧。“在……在听竹声,好美的声音额,你说是么妈妈?”“这……”母亲皱了皱眉,抚上孩子的额头。“奇怪……”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不是打开了一道常年紧锁的门去取一些东西。她走进去,闻到的是一股岁月的霉味,而孩子,却为这小窗外的竹声着了迷。
  沙沙沙,沙沙沙,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在一瞬间,世界都仿佛失去了声音,唯有那轻柔的竹声索绕耳畔,一遍遍抚着自己的心底。
  正是从那一刻起,她的心里埋下了一种声音,这声音,生根,发芽,总有一天会成长为那片密林。那片,总会无故给她带来安宁的密林……
雨打清林

  “妈妈,不要再说了,让我一个人静静。”“你,你最好自己想想。”转身,是大门“砰”的关上的声音。她两眼无神,缓缓地,无力地伏在了桌上。这是第几次了,妈妈总为着成绩和她争吵,唉!眼神飘忽不定,盯着那扇窗户的时候,眼里好似雾濛濛一片。揉揉眼,才发现,下雨了,雨水顺着窗滑下,留下一道道长痕,模糊了窗外的世界。她懊恼地推开了窗,却郝然听见了那声音,一种内心深处仿佛多年前就存在的声音。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沙沙的轻柔声,而是雨珠打在清竹上的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她又缓缓闭上了眼,重复着多年前的动作。或许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幕与当年的场景是多么地契合。心,一瞬间,变得安宁。仿佛电击一般,她猛然睁开眼,好像知道了什么。
  转过身,身后正是一幅清雅的水墨画,画中人在竹林中,漫步,聆听。她也不知道这是多少年前的了,只记得,外公在世时,总爱在画前徘徊,沉思。而那个时候,她也便静静立在门后,注视着,陶醉着……
  究竟有多少年了,她才明白过来,一直以来,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对竹林的情愫,竟是源于一幅年代久远的画。而这画,是积聚了几千年的博大的汉文化啊!
  翠竹声声啊,催眠着她为世俗扰乱的心,却又与此同时唤醒了她内心潜藏的对中华文化的情感。
  竹林声处,她,正吟着厚重的唐诗宋词……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5-06-22
看看秒杀福建卷的作文
丝路之殇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高一(9)班 何梓杰  一等奖 指导老师:王转娣

  这是一间不起眼的博物馆,座落在与它同样不起眼的小镇上,鲜为人知。馆内展柜上的玻璃已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想必平时一定没什么人会来这博物馆吧——除了我这个出差到这偏远地方想尝新鲜的人。
  小镇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中转站,当时可谓是繁极一时。现在?那尘封的展柜便是一张最好的死亡通知书。
  我在大厅里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一张“与众不同”的展柜猛地挤进了我的视线——一尘不染,铝合金框架上的纹路已被磨得七七八八了,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一些还在顽强地坚持着。
  那里,究竟放着什么?会不会是古老的瓷器呢?抑或是古时王公贵族所佩戴的金银珠宝?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来到展柜前,令人惊讶的是,里面放着的居然是十几张大小不一的纸!深茶色的纸张上隐约还能看到一些字迹,即使是岁月的侵蚀都不能使它消失,但不知为何每一张纸的边缘都好像有被烧过的痕迹。而更令我好奇的是,展柜旁放着的竟然不是这些纸张的简介,而是译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看来,疑问就只能从译文中找答案了:
  贞元四年正月初一
  新年刚过,我却无法与家人团圆,虽说遗憾,但为了我大唐的昌盛,我绝对不会后悔!
  安史之乱以来已过了数十年了,但我大唐却因此饱受外敌入侵,民不聊生。所以我向陛下主动请缨,前往西方的大食国寻求援军。虽然此去路途漫长遥远,而且险恶无比,但此行若能为我大唐出一份微薄之力,我虽死无憾。
  ……
  元贞四年五月十五
  我们终于摆脱了吐蕃的追兵,但艰难才刚刚开始,之后的路就要在沙漠之中前行了。我的妻儿,我的父母,你们,还好吗?
  元贞四年六月初一
  那可怕的沙暴又把我们的兄弟带走了,连同我们最后的粮食。但无论如何,为了我们的家,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死去……
  日记戛然而止。
  “小伙子,难得还有像你一样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咯。”这是那位坐在博物馆门前看门的老伯,也是我看到的博物馆里唯一的一位员工,“这里以前可是文物之乡啊。可惜,抗日战争的时候,小日本命汉奸领带路来了这里,烧的烧,抢的抢,这里的文物就只剩下我这个老头拼死抢回来的这些了。”说到这,老伯用左手指了指空荡荡的右衣袖,我才发现原来老伯的右手,断了,“我抢回来又怎么样呢,国家也不会重视这些小东西的,说不定什么时候老头我走了,这博物馆,也就没咯……”
  我拖着千斤重的脚步,沉默地走出博物馆,走出了那存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和精神沉淀的地方。这种沉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哪里,才能再看得到呢?

文化之路
安岳中学

  “文”者,礼乐典章之制也;“化”者,风俗风气之说也。所谓“文化”者,此乃社会之宝——集物之宝与心之宝所共存。沧海桑田,情随事迁,古之文化,亦随之改矣。经济政治者变,则文化之意改。或亡之无痕,或择之而改,亦或弃之重生,一步一踱,方承先人之制,而启后人之颜。虽拘泥于当世,而传承于万代。
  余尝谓,大爱春秋战国之际,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之胜景。儒子之仁,道家之义,佛家之诚,法家之鉴,墨家之守,无不流芳百世,渗于当世精髓。“仁、义、礼、智、信”,孔丘圣人授君王以治国之道。丘游于齐鲁诸国,传道授业解惑于门人三千,著《论语》、得《春秋》,成史册之伟谈,树国人之行言。孔子之圣,后人匹之,不亦悲乎?儒家教义,诲人也亦久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授余以行事之道。其言虽简,然大义广传于世人。儒家治国之道,为现世政府所取;传统文化之传承,于治世方显淋漓。同一而论,墨家之“兼爱”亦授世人以泛爱、广爱之心,爱及他人。行若如此,则国必得谐美、立于世界之巅。而法家法教于国之思,亦为今人所鉴。由此观之,古之圣谕、古之文化,今人视之,亦将有感于斯、获益匪浅。此之谓取其精华,集百家之长,融于当世时情,择善而从,三思而后行,匡以时代之风标也。
  俯察当世之间,或晤言于一室之内,或慨叹于万象之滥。今之众人,盲而从于时代之风,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以深思为先,独以时尚之鳞牙为美。弃古今文化之精髓,废古今世风之大义。从于外夷之风,媚而崇之,其阿谀荒谬之极可观矣。而今文化之倒退、思想之混沌、世人之愚昧,则事必至此,其可让也与?惟感怖极矣。
  今之大国,社稷文化之尽乱,民众人心之涣散、风向标杆之无向可察矣。愚以为,如欲使国人重获心灵之寄托,必先重整文化之风气。较外夷、华夏之文明,各有优弊——前者不失先进,以科学为刃披荆斩棘;后者亦不失其传统,以古典为帆乘风破浪。然物皆具双性,利弊参半,物极必反。当下之重,宜广开言路,集贤思齐,共商国是,重振当代之风范,共树今朝之标杆。
  文化之所爱,非吾一人之所爱,天下之众宜乎爱矣;文化之传承,非彼一人之薄力,华夏之子皆当守之。普天之下,莫非华夏王土;文化之传,莫非心灵净土。适国之文化尚不明,民之心灵尚不定,此乃国之危势也。吾之众人,皆宜奉一己绵薄之力,俱筑文化之高塔!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