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986阅读
  • 3回复

(11届初赛)“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征稿通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29
— 本帖被 长河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6-03-31) —
       提示:“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从本届起,我们去掉了前面前的“全国”二字,是基于我们在全国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力,未来将以文化作为叙事语言与世界对话,逐步实现“全球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的梦想。
      写作是全球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文化作文”可以让全球中小学生基于自身群体、民族、国家的文化底蕴,将本民族传统文化内化的结果呈现于笔端,通过各国文字的交流,实现年轻生命的沟通和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碰撞与吸收,并基于文化良知与责任,打造全球文化品质,将文明的力量展示给宇宙的生命共享,突出地球人的智慧与道德
      这是中国第一个基于全球视野提出的文化梦想与作文大赛,希望这样高远的目标,得到有相同文化追求与热爱的世界各国的支持,携手打造没有政治偏见、种族歧视、地域傲慢、国家争端、宗教冲突的文化教学共同体,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尽教育平台的力量。
     我们欢迎有此生命境界和共同追求、不带任何政治因素的各种教育基金的参与。
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征稿通知
                                        2014019

教育局、全日制学校、教育机构、课题参与单位
  “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免费作文赛事。大赛坚持以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为大赛宗旨,以厚积文化底蕴,叙写文化情思;植入文化芯片,抒写文化生活为目标文化育人思想营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培养学生文化写作兴趣,提高文化作文水平,让作文教学回归教育本质积极推进文化教学改革
     纵贯三千载作文教学史,横跨五大洲人类写作梦。通过大赛促进各中小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激活文化良知,承担文化责任,实现课题组提出的“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教育魂,打造现代文言,重塑中华文化之终极目标。
  “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主题语是我们针对中国文化基因开出的药方。8届主题语为“文言文,祖宗喊你回家过年”,希望打通文白语言通道,修复文化基因载体,续接传统文化。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精神,证明我们前瞻而正确。9届主题语为“雄风兮,归来!”希望牢记甲午耻辱,提高文化基因的刚性品质,呼唤汉唐雄风,呼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铁血精神,重新改造宋以降阴柔退避的文化基因,重塑阳刚雄健的钙质脊梁,为全球文化背景下,打造刚柔兼备的中华国防文化,作好基因上的修复工作。10届主题语为“和平崛起”,希望掌握崛起的时机、分寸及方式。后两届皆着眼于社会历史热点引发思考。
  今年着眼于对中国文化基因的基础性审视与建设。基于社会良知与时代责任,我们提出“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主题语为:“基因改造:科技创新,构建未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近百年屈辱,病根之一就在于科技落后。而这一点,源于中国文化重伦理,轻科学的基因传统。
  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通过观察、假设、验证的方法获得对真理的认识,逻辑和实证是科学的重要手段。
  传统中国,将科学称为格致。格物致知,以表示研究自然之物所得的学问。
  中国科技文化曾在全球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科学的逻辑理性与技术的奇巧淫技之间,我们更多倾向于后者。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理阿诺斯说,在公元后的10多个世纪中,中国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博士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科学文化:“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水平”;《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的作者罗伯特•坦普尔认为:“当代世界的基本发明和创造,可能有半数以上来源于中国的古老文明”……
  我们有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们的科技重经验,西方科技重实验。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角度看,我们的科学内涵及理论建树其实远远落后于西方。
  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我们却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
  所以,一部《本草纲目》只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不是中药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同样,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宋朝《营造法式》与清朝《工部工程做法》是对传统建筑的总结;清代文化工程《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只是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做系统集成。
  当然,古代科学也有连续性的建树。以数学为例,明代数学家王文素所著《算学宝鉴》率先用导数解高次方程的算法,较英国的霍纳、意大利的鲁非尼早200多年。在解代数方程上,他走在牛顿、拉夫森前面140多年。贾宪《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的“贾宪三角”比西方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由贾宪刘益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等数学杰出人才,创造了由《九章算术》、《缀术》延绵而来的中国古代数学科学的辉煌,领先世界。
  但我们整体文化氛围对科学的分类研究、实验、技术推广等,难以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对比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发展,需要我们反思。
  如何从文化基因层面,吸收西方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内核,并与我们自身历史具有的科技底色进行融合,完善基因中的科技与人文内涵,成为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一环。
  所以,基于科技创新的未来,不仅仅是物质与技术的飞跃,更是文化品质中逻辑力量与实证精神的提升
  科技,包含科学与技术两个层面,中国古代是经验科学,西方是理论科学,两种科学都创造过世界的辉煌,如何融汇贯通,完善中华文化基因,则是我们这几代人的责任。

  我们以商周的礼仪、秦汉的雄心、魏晋的清傲、隋唐的胸襟、宋元的气势、明清的自信拒绝官方行政形式,拒绝杂志社出版社商业诱惑,更拒绝名人明星的浮躁场景。我们高举草根旗帜:以珠峰为旗杆,以黄河长江为旗风,以昆仑秦岭为旗骨,以儒道释为旗语,以龙呤凤鸣为旗啸,以中国版土为旗面,以5000年底蕴为旗史,以东亚文化圈为旗花,以56个民族为旗色,以麒麟北斗为旗徽,飘扬起振兴文化的征旗,以最民间最朴素最良知最实践最中国的方式担当起中国教育改革与实验的责任与希望

  当你的目光掠过字面,已经看出我们其实是教育界的“志愿者”,也是中国文化的“志愿者”。在推进教育文化化,重塑中国文化魂,培养中国文化人的过程中,以“志愿者”的真诚,以文字的厚重、文人的良知、教师的执著、学者的清苦,用宗教的奉献精神,祭奠着一个民族濒临失落的信仰,耕耘着教育的土地,建造着文化的大厦。也许大厦的建筑标志上没有我们的名字,我们只是这个时代有良知和责任的一群,一个注定会以符号形式消失或被遗忘的灵魂。
  但我们阴德永存、文德永留、品德永新。
  我们努力聚集中国民间残存的文化良知,坚守中国教育的桃园净地,以中国文化孝子贤孙的身份,用贫困而富有的方式,守望着和创造着教育的历史

  值庆幸的是,文化作文新理念照亮了全国各地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共同的文化责任与担当成为我们最默契的语言,共同的文化热爱成为各地有良知与责任的文化人共同的沸点。 这从各地老师们倾听谭蘅君先生讲座后所写的感想及现场效果中得到验证。 
  大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信赖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中国民间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作文赛事之一,每年20多个省市学校参加,成为教育界每年一度最盛大的良知的聚集、道德的聚集、学术的聚集、文化的聚集。
       大赛立足华夏,意在全球,改变教育,惠及世界是我们仰望天空的追求。而公益奉献,民间模式,兼融并包,坚忍执著是我们脚踏实地的行走。
  在总结前10届大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现举办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特面向全国征稿,具体事宜如下:

一、组织机构
1、主  办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
  《新家长报》社 
     文化作文网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中心

、承  办
  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组委会
3、性 质
  民间公益免费性质,一群有良知和责任的教育界文化界及各界人士自发的拯救教育行动。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提供学术支撑与前瞻理念。

4、目 的
  以最良知的形式,推进教育文化化。推广文化育人新理念,推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新思想。

5、网 站
  http://www.zw99999.com/

二、征稿时间  
  12014101日起至2015530日截稿(以邮箱发送时间为准)。

  2、可以直接网上投稿:直接上传到论坛或大赛专用邮箱。

三、参赛对象
  1、全国各地各类学校中小学生(含普中、职中、中专、技校等学生)均可参赛。

   2、各地中小学校,作文培训基地,文学社社团和老师等均可组织团体参赛。

四、参赛要求
  1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2014929日正式启动。本次大赛分为初赛、决赛。初赛作文题在公布的试题里面选择,单位参赛不限名额,学生参赛每人仅限1篇。初赛由学校组织初评,按照参赛人数的5%10%选拔优秀稿件,优秀稿件按照235评出一二三等奖全国总决赛拟于2015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首都北京(总决赛第一现场)和长沙(总决赛第二现场)及新加坡(第三决赛场)举行,由“文化作文”专家亲自分组命题,采取现场开题、现场决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书面通知)。

  2. 初赛时间:2014929,至2015528日止(以电子邮件发送时间为准)。
  3、大赛坚持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评审费或者试卷费用。参赛作文需用大赛专用稿纸书写,集体参赛专用稿纸可从大赛官方网站(http://www.zw99999.com/ )下载后印制,获奖作品全部打印成电子文档,统一发到大赛专用邮箱

  4、鉴于初赛参评稿件较多,大赛评委会将分省、分区、分组、分批审,并在网站分组、分批发布初赛获奖学生名单。

  5、参赛作文不得抄袭,请自留底稿,参赛稿件一律不予退还。

  6、做好组织宣传、大赛现场、评卷现场的照像工作,写好大赛简报,将像片、简报、获奖学生作文三方面内容,全部以电子文档形式,压缩后发到大赛指定邮箱。

五、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进行评选。初赛各组评选设一、二、三等奖,并为获奖学生寄发初赛获奖证书和全国总决赛邀请函。

  2、全国总决赛各组评选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并现场为获奖学生颁发奖杯、获奖证书和精美奖品。特等奖将获得千元奖励。

  3、本次大赛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并寄发证书(可在晋级、评职时使用)。组织大赛的先进单位可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文化作文实验基地证书和铜牌。

  4、获奖作品将择优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或结集出版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

六、评奖办法
  1、初赛分初评和复评,参赛单位或指导老师负责参赛稿件的初评,根据参赛人数和稿件质量评审出一、二、三等奖,并认真填写《单位集体参赛登记表》后,同初评稿件统一寄送大赛组委会进行复评,确定初赛奖项。在初赛中,通过评审进入决赛的获奖学生名单将分批在网站上公布,并为获奖学生寄发获奖证书和决赛邀请。

  2、全国总决赛由著名作家、教授、特级教师、资深编辑组成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认真、负责的态度评审出全国总决赛各组获奖名次。同时举办“文化作文”专家讲座、颁奖典礼、参观游览等夏令营活动。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601085131

  联 系 人:唐先生

  网上投稿http://www.zw99999.com/

  电子邮箱[email=tt90hh@163.com]tt90hh@163.com[/email]

                                                                                                     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组委会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 课题组
                                  2014年9月29



附件一:“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介绍


  “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免费作文赛事,每年一届。大赛坚持以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为大赛宗旨,以厚积文化底蕴,叙写文化情思;植入文化芯片,抒写文化生活为目标,用新文化作文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养育学生文化人格,引领作文升级换代。积极推进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展示作文教学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文化写作兴趣,提高学生“文化作文”水平,让作文教学回归教育本质。

  一百多年前西方传教士亚瑟·史密斯在《中国人气质》中认为:“中国人缺乏的不是智慧,也不是耐心、现实性或者乐观精神,事实上,他们这些方面的能力都是很突出的。中国人缺乏的是人格和良心。对此,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报告认为: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并不客气地说: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一群中国民间有良知的文化人,意图通过大赛促进各中小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激活文化良知,承担文化责任,实现课题组提出的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教育魂,打造现代文言,重塑中华文化之终极目标。

  值得庆幸的是:大赛在广大教师和各级教育部门及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赢得了全国各地师生的信赖及良好的社会声誉,已成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作文赛事之一。


一、大赛宗旨
  1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教育魂    
  2、传播前瞻教育思想、践行文化育人新理念

二、大赛先进理念(理念创建者:谭蘅君)
  (一)“文化作文”宣言
  1、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    
  2、引领作文教学升级,重振中华文化雄风

  (二)“文化作文”十大追求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 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

  (三)“文化作文”十大目标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 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四)“文化作文”十大思维
  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用文化的沧桑厚重话题,用文化的想象浪漫话题,用文化的细节生动话题,用文化的情怀升华话题。

  (五)“文化作文”十大新理念
  1“文化作文”三大层级:入格、升格、破格
  2“文化作文”三大阶梯:素写、仿写、创写
  3“文化作文”三大眼光:用生命的眼光的看万物、用诗人的眼光看生活、用文化的眼光看世界
  4“文化作文”三大目标:回归教育本质、打造现代文言、重塑中华文化
  5“文化作文”三大定律:系统同步定律、整体发展定律、双向转换定律
  6“文化作文”三大根基:经典、游学、悟化
  7“文化作文”四大素理念:素读、素解、素写、素教
  8“文化作文”三大特训方法:仿写、盲写、音训
  9“文化作文”三大和谐原则:人品与文品的和谐、文凭与文化的和谐、考试与素质的和谐
  10“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

  (六)“文化作文”五大演变:
  内容上:名人名句古代文化材料当代文化材料古今文化思辨描写生活文化。
  形式上:大散文议论文小小说文学体创新文体。

三、参赛流程及大赛氛围标语
  1、了解大赛--组织大赛--现场大赛照相--现场评卷照相--大赛简报、照片、学生获奖作品电子文档发到组委会专用邮箱--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总决赛--颁发总决赛证书。
  2、大赛氛围有助于文化熏染,因此校园电子屏呈现以下标语:
  ①文化阅读,文化作文,文化校园,文化中国。
  ②增强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③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隆重举行!
  (以上选择一条)
  ④提倡文化阅读,抒写“文化作文”,打造“文化中国”!
  ⑤文化阅读暖风吹,大赛重塑中国心!
  ⑥文化教学进校园,中华复兴迎春风!
    纵联三千载作文教学史,横跨五大洲人类写作梦。
    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构建中国教育魂
  (以上选择一条)
  3、教室内可在黑板上写:“文化中国·文化阅读”活动(此十个字单独成排)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片区**分赛场***学校分赛点。
  教室有多媒体,可直接在幻灯片上打出以上字样。


五、文化作文题词名人和大赛专家团队及评委   
  1文化作文新理念题词名人
  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新闻宣传专家顾问组成员)
  郝志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温儒敏(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孔庆东(北大中文系教授)
  莫怀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著名作家)

  2、顾问指导委员会 
  徐永恒(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大学杂志社总编)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蒋 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编审,原《教育文摘周报》主编)
  赫学颖(《创新作文》主编、课堂内外杂志社副总编)
  曾 冬(著名作家,代表作《唐诗素描》《宋词素描》)
  王 君(人大附中特级教师、青春语文倡导者)

3、命题专家组
   王朝辉(江西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江西南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江西省首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语文学科带头人)
  黄富忠(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临川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中语会会员,宜春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获宜春市名师称号。)
  刘 军(广东省特级教师、湛江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广东省高考语文状元培养者,先后获得湛江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王寿山,湖南省特级教师、中考命题人、全国特级教师理事会理事、湖南省教学研究专家,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学语文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专著《中学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收入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被定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用书。
  何登保(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高考阅卷名师、安徽舒城中学副校长
  周增金(辽宁省铁岭市清河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作文科研优秀教师、高考作文研究名师、铁岭市作协会员)
  张凤山(山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小组长,山东省泰安英雄山中学高级教师,20096月被特别推荐为山东省高考语文命题人,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泰安市教学能手,专家型教师)
  李祖贵(宜昌市课改专家暨中考命题组成员、宜昌市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宜昌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新课改培训讲师团成员,湖北省教育厅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特聘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陈家尧(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重庆中考命题人、中学语文教研员、重庆市骨干教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重庆市中语会副秘书长、全国语文教学研究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本;曾两次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研工作者、重庆市基础教育优秀教研工作者。)
  许松华(湖北省黄冈名师、著名作家)
  薛兴民(吉林教科研名师网主编、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

4、组织评审委员会
  巫正鸿(重庆市特级教师、连续十年连续十年担任重庆高考阅卷组长。重庆市特级教师、重庆特级教师评委、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重庆市名师提名奖得主,市级骨干教师、十佳教研教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管专家、重庆市教师教育专家人才库专家、课题组璧山片区负责人)
  叶守义(安徽省高考阅卷中心组成员,合肥市首届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省高考状元培养者)
  于树华(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程韶荣(江苏省特级教师,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东台市中考命题人)  
  李  四川高考阅卷场作文小组长成都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李 燕(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武城县中考命题人,山东省武城县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师报特约记者,教育部语言文字报教研版特聘教研员。山东省创新教师提名奖 ,德州市十大创新教师。)
  胡兴桥(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长。广东省骨干教师、 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会员、第四届全国教改新星、全国优秀实验教师,湛江市中小学教师岗前培训专家组成员、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广东课题片区负责人)
  袁伦国(重庆课题大足片区负责人、重庆大足中考命题人、大足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大足教科所副主任。先后获得重庆市教科院“教育部重点实验课题荣誉奖”、重庆市优秀教改成果三等奖、第三届基教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科院新课改教案一等奖等荣誉。)苑国明(河北中考语文研究专家、河北课题片区负责人)
张红梅(衡水市教研室核心组成员,衡水市教委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衡水市教委六中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
  任维东(河南南乐一中高考作文研究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
  柴海军(山西康杰中学高考阅卷名师、山西课题片区负责人)
  余卫兵(广东高考作文阅卷名师、个性作文研究专家)

  5、组委会领导小组
  组 长:朱道全(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校长、总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副组长:谭蘅君(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秘书长)


6、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8601085131
   专用邮箱tt90hh@163.com
 联系人:唐先生 
 大赛网址http://www.zw99999.com/

附件二:“文化作文”题词名人及内容:
  
  1、挖掘课堂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祝“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与实践,青竹吐翠--节节高!
  --刘堂江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教育部新闻宣传专家顾问组成员
  2、文化教学,促进中国教学文化的发展。
    --郝志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3、文化承载了种族的精神密码,通过“文化作文”可建起学生传承和创新文化的操作平台。熟悉人类文化积淀,细心体验,辨别真伪,自主选择,确立认同,为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系统打下坚实基础。我以为,这是“文化作文”前瞻性的追求之一。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4、文化现场的生动性、文化历史的厚重性、文化生活的新颖性、文化思辨的深刻性、文化基因的恒久性,让学生获取高分的同时,还拥有了一张与世界对话的文化名片。
  --程方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5、将文化RNR解压释放,经过积累内化,给学生的灵魂内置正版文化软件,随时还原中国文化现场,并将这种文化熏染的人格力量,通过文字抒发呈现,这就是文化作文
  --蒋 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编审
  6、“文化作文”,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值得教育界思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做文化型教师,培养文化型学生,宏扬祖国文化。
    --孔庆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7、让“文化作文”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莫怀戚 当代著名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8、做文化的继承者与开创者,在青春给生命奠基的时刻,不缺席文化献给人生的精神盛宴,做文化创新型人才。
   --赫学颖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副总编
  9、“文化作文”及其教学是一场触及中国教育根脉的改革,它让学生的灵魂与民族的文化一同站立起来了,这样一种站立的姿势,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   《作文素材》主编
  10、着力于熏陶学生的文化人格与文化良知,把文化的衔接与修补放在课堂来进行,这标志着教育的文化自觉时代来临。
    --   原《高考金刊》《中考金刊》主编
  11、文化教学,让我们有理由坚信:千年后回眸,我们的目光会时时驻足在今天,感恩它开启了一个教育振兴的时代。
    --    原《时文鲜读》副主编
  12、“文化作文”,带领当代中小学生进入中国文化现场,感受不同时期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

  --左瑞林  原西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南开中学研究员
  13、给中学生的成长铺上一层文化的底色,再没有比这更有用的东西了。教学中我坚持用“文化作文”来提高学生的分数与素质。“文化作文”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我以为历史老人的评价也许更高。
  --王 君 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14、文化作文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我认为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实现跨文化思辨与融合之‘文化作文’全球总决赛这一行为本身,已经对“文化作文”作出了最好评价。
  --杨忠信 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附件:“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主题语:

基因改造:科技创新,构建未来
课题组长  谭蘅君

    
  东方是神学的天空。
所以众神主宰和引导着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甚至圣化和神话逝去的大德宗师,让他们规范和领导着一个民族的人格追求。

  所以,仰望星空,神佛们在不同的天界,不同的空间生活并关注着尘世的灵魂提升。
  这是一个由不同神谱构建的和谐天空:道教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佛教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儒教的孔子、孟子,巫教的太上老君、女娲,傩神的炎帝、祝融……
  还有各地民间的小神小妖,比如以黄桷大仙、柳精等为代表的植物妖界,以狐仙、蛇精等为代表动物妖界,以泰山奶奶、石神、河伯、太阳神、风神、雷神等为代表的万物神界等等。
  如果缩小空间,以个人生存范围审视:煮饭的地方有灶神,吃饭的地方有桌神,做菜的作料有盐神,生活用具有簸箕神、筛子神、扫把神,住的地方有门神和宅基神,甚至有宅基蛇、宅基树,种粮食的地方有土地神,经商的地方有财神,出海拜玛祖,屠宰拜张飞、青楼拜柳永、木工拜鲁班……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除了神仙与妖精,还有祖宗灵魂安放的地方:陵墓、祠堂、家庙、牌位等等。中国人的精神空间,敬畏地供奉着不同层次,不同世界,不同规则的种种灵性的信仰。
  所以,中国人从来不寂寞,除了与人和万物的交流外,还与神灵进行沟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拷问灵魂,守着今世的生活,赎着前生的罪过,求着来世的圆满。
  这样放达无边的精神领域,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如果没有人世间的规范,将会出现肉体与灵魂的冲突,引发一个民族的心理病变。
  所以,开放、民主、自由的神性天空,必然选择道德与法律的双重规范,并与神性的内律联系,形成法律的外力、道德的内力、神性的引力三结合的人格修炼模式。
  整个民族对个体成长,构筑了社会的现实评判与死后的灵魂盖论两道防线,从而奠定一个民族的善恶基石。
  格物,使人与人分出层次,同时使神与妖,人与物,物与物各守本性,形成宇宙秩序。

  二
  西方是哲学的天空。
  所以西方的神只有基督耶稣和他的神谱。如果我们再往前看,从欧洲到西亚,一部《圣经》诞生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他们同源同宗。
  同宗的信仰,不同的演绎,产生了一千多年的冲突与战争。阿拉伯帝国的圣战,欧洲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当代三次中东战争,无数次小型冲突,美国海湾无止境的战争行为,都可看成是“东征”与“圣战”的基因延续。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也是“东征”文化在思想界的当代演绎。
  灵魂的天空只有一神的崇拜,没有其他信仰可供选择,这样的文化格局,注定了西方文化以个体为主,万物只是分子和细胞。创世神话的宗教构思,被信仰者用新的符号来解构和重构,于是诞生了数学、逻辑、哲学等“术”的学科种类。
  所以哥白尼说神是“宇宙间最卓越、最有条理的匠人。”人,自然就是循着神的智慧,去发现这些条理与科学。哲学家麦慕理总结为:“科学乃昔日一场轰烈宗教运动之嫡子,其家谱可追溯至耶稣。”
  爱因斯坦将基督教与西方现代精细分类的科学之间的关系说得更彻底:“科学与宗教不应该有抵触。人单有科学,没有宗教,不过是跛子;单有宗教,没有科学,不过是瞎子。”
  一神是精神的统一,也可以看成对灵魂的专制。那么从社会角度看,单独纯净的个体,可以通过民主的方式,来追求世间肉体的自由和灵魂的放松。这样的组合,一张一驰,成就了西方文化的基因模式。

  三
  中西文化结构,造就了两者不同的社会取向。
  东方精神的超级自由必然与身体的约束结合,于是有了社会强制力量。因为各种宗教神的世界不同,层次不同,反映到人间就有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礼,成为秩序的规范与外化。仁,成为内在的修炼与追求。内仁外礼,形成内律与外律的合力。
  中国天界的自由民主,对应了人间的约束专制;西方神界的专制唯一,对应了社会的平等制衡。
  这真是世界文化的奇妙现象!阴阳理论在这里找到绝妙的证明。
  反应到自然科学,西方将神学动力转换为发现造物主设下的宇宙秩序的规律。一神论对灵魂的约束,反而促进了对自然的分类研究与探索,以完成对神的自然思考。创世纪的假设,转换成科学的假定与逻辑推导及行动验证,以寻求神的思维和神迹的解释。
  中国则将神学转换为在系统内寻找有机联系,泛神论对灵魂的开放,促进了中国关系学的思考,从而导致中国对自然和谐与自然变化深邃的哲学理解。
    中国自然科学倾向于系统论与有机和谐,因为万物都是崇拜的大大小小的神,都是具有神性和思想乃至情感的超自然神灵,如何与众神相处,取得信仰的协调是精神世界的第一重要。所以产生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大道无为、缘生性空、万物和谐、自然而然等思想;所以出门问卦、动土求吉时、建筑求风水,即如何与众神诸灵和谐,成为中国文化底色。
  科学与神学难道真是“真理的两面”?

  四
  当东方一段河流、一弯湖水、一坡山峰、一块怪石、一棵大树、一个塑像……都挂满红条布和平安锁的时候,古希腊却在演绎三段论的形式逻辑并建立起形式逻辑体系,注重思维工具或手段的研究,奠定数学和哲学的基石,为近代科学的重生打下伏笔。
  当孔子、孟子、庄子在思考社会伦理与自然大道的时候,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却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
  当老子用辩证法论述《道德经》两千多年后,黑格尔却用它掀起德国古典哲学高潮。
  当现代科学的极光在大明王朝的京都上空划破天际,正要迎来它的诞生,却又被康熙大帝一手扼杀的时候,伦敦有了皇家学会,巴黎有了皇家科学院,柏林也有了科学院。
  当中国古代科技只用于改造环境与提高生产效率的时候,西方却用它开启掠夺世界之门,两者不同的动力,使西方科技在财富和贪欲驱使下,疯狂发展……
  虽然如此,中国古代科技依然保持了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水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当中国古代科技被无偿运用至极后,西方制订出对科技专利的世界性保护,通过积累数百年的发明创造,一劳永逸地收取专利财富。
     “东征”或征伐全球的文化基因,依然在西方的血液里流淌,并渗透到经济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


  五
  文明不仅有分野,还有碰撞。
  法国学者杜瑞乐说:“启蒙时代欧洲最主要的事就是发现了中国,……它占据了浪漫一代的梦想。”彼埃·于阿尔则说:“18世纪是一个亲华、恋华和仇华的时代。……远东以其思想和物质文明,而对欧洲人施加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仅是在物质文明方面才成为欧洲的楷模。”
  现代法国学者戴密微说:“有人希望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源头中寻找中国的影响。总而言之,……欧洲发现中国所产生的成果,并不比中国发现欧洲逊色。”
    东西方文明碰撞的其中一个结果,就是融合。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到1644年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和欧洲的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罗吉尔·培根在希腊炼金术与中国炼丹术的结合中诞生了医疗化学实验方法,并构成西方实验与东方系统方法合并的二维度科学,开启了系统医学与系统生命科学、系统生物工程等时代的到来。
  中国学者曾邦哲认为:一个近现代西方科学、工业革命与现代艺术是建立在中国科技、文化、体制与思想的成果基础上,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些成就同样不会有近现代西方文明,所谓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文明其实形成的是一种不同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而是已经融合了东方尤其中华文明的精华之后形成的一种地球文明一一紫色文明的全球文化模式。
  即便有紫色文明,也是西方来完成这种文明的最后仪式,并享受它的成果。

  六
  了解东西文明的异同,也许就了解了科学。
  科学不等于技术,科学精神不等于技术运用。
  科学思想建立在科学观察、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科学逻辑的推导与演绎重现之中。它要求严密与精细,程序与逻辑,不是模糊的系统直觉或经验的感性思维能够实现。
  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需要植入的世界优秀文明元素,“会通超胜”,用它构建基于科学和人文,实验与系统,逻辑与想象的新未来。
  今天的中国,已开启文明内存的重建工程,以阳光的姿态,走向世界
  你们迎来文化甘露,文理合一,逻辑求证与艺术审美成就完美人生。
  科技创新,其实向你们提出了三个要求:科学精神、技术运用、思维创新。
  它们是中国走向未来的三驾马车,是中西文化合璧的新曙光,必将照亮未来。


附件:“第11届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初赛题目


  注:“文化作文”新理念借助大赛形式推向全国,这是时代的选择。新理念融入小、初、高大赛试题,命制理由,命题解读三个环节。希望参加大赛的学校教师全部看完,从而加深对“文化作文”的正解。
  教师或教育研究机构,可借助试题、命制理由、命题解读三者,感知民间文化良知对教育的思考,对文化的构建,对未来的责任。
  鸣谢:本届大赛试题的命制、审阅、修订、校对等得到部分作家、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各地名师等支持,特此致谢!


一、高中组
1.(文化共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罗素曾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汤一介说:“文明共存才是人类的出路,世界应该和而不同。如果每个文化都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普遍的东西,才能如此。”
  从世界历史来看,欧洲基督教和西亚伊斯兰教的兴起带来了西半球的“东征”与“圣战”,以神和善的名义,对异教徒进行杀戮。而中国却奇迹般地呈现道教、儒教、佛教、回教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层面各种神教与巫教的共存状态,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贡献的永恒价值:包容,才能前进。包容呈现了一种文化的民主状态,让民众在对比中认识不同文化的优劣,进而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精神信仰与人生追求。
  所以,如果仅从文化的共生来看,中国文化民主的本质对应了封建“家天下”的专制,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阴阳”两极,这种文明生态,是历史学家们忽略掉的中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的优质基因。
  所以中国人享受的精神自由在全世界是最大的(文革除外),他们灵魂的富裕程度,使他们诗意地栖居于朝廷或市井,山间或寺庙,耕读或商贾,渔樵或庙堂,在职业、生存或政治之外,他们优雅地丰满着生命的轨迹。

   你感受过多文化共存么?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积累,任选材料的一个方面,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命制理由:
  在文化大融合的今天,每种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美国《外交事务》杂志1993曾发表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亨廷顿指出“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这种观点本身,就将各种文明推上了“对立”状态,而不是共生状态,这源于亨廷顿成长的文化生态:他没有享受各种文明共生的美妙之境。
  共生共存,是一种碰撞与交融。比如佛教与儒道的碰撞:华严宗将儒教道教纳入佛教思想体系,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五戒”。这将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道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
  单看佛教与道教的碰撞:从文脉看,佛教来华之时因两教有相同之处,佛教被认为是黄老道术的一种,人们往往把黄老与浮屠并提。在漫长的文化交融中,佛教对道教的思想和方法大量容纳和吸收。天台宗二祖慧思的《誓原文》中甚至有“誓原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的说法,天台智者大师的“止观学说”对道教丹法的融摄也是显而易见。
  这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共生共存,交融多赢。所以元蒙被同化了,满清被汉化了,四夷咸服,形成了以汉文化为核心价值的东亚文化圈,此皆源于我们“固本”而开放的文化格局。面对西方文明冲击,张之洞提出了“中体西用”的应对之策,“体”不可弃。所以习主席提倡继承“民族文化的基因”的讲话,引来全国一片热议。
  历史而言,我们走过了对外全盘苏化和对内文化革命的曲折与教训;目前而言,中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在大中华这一背景下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世界而言,无论“韩流”还是“日流”“西流”等外来文化,既可看成一种入侵以警醒,也可看成交融以抓住机遇。高中生应该观察民族文化生态,思考文化的承传与融合,以及文化创新和文化共存问题。

  亨廷顿如果生于中国,他的书名可能就改成了《文明的共存》,而不是冲突。
  但你们可以成为未来的亨廷顿,所以世界的明天,在你们手中!中华文化复兴,在你们肩上。
  试题具有思辨性,符合目前高考作文试题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考查的特点。引导考生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

2.(文化纠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4年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一消息,在海内外媒体上广为传播。其实,习近平讲这话是意有所指,因为2010年江苏中学课本曾删了《孔雀东南飞》等名篇,今年上海小学一年级课本也遭遇过删古诗风波。家长和社会人士担心,减负拿古诗词开刀的做法,会给师生传递“古诗词不重要”的错误信号,令年轻一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更加严重。
  那个“古代经典”里有怎样的“中国味”呢?数以万计流传于后世的唐诗宋词,脍炙人口气势磅礴的散文名篇,微言大义字字珠玑的文言精品,可以读出政治家的人生抱负和济世热忱、才子佳人的文学造诣与浪漫情怀,可以读出如何做人、如何为学的基本要义,可以读出古人精致的生命体验、修身养性的契阔境界。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书写你对文化自卑自残和自信自强的思考和认知(当然也包括你对教材文化味的感受),题目自拟,但文体必须用小小说、戏剧或叙事散文——即你思考和认知的结果,通过生活化场景、人景、物景、事景来呈现。

  提醒:文化价值观通过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就是“文化作文”。“文化作文”的生活化呈现已经成为考场作文的发展主流之一。生活化文体,其文学性是成功的基础。因此,怎样提升小小说、戏剧或叙事散文的文采与艺术,是所有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否则,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记叙文,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命制理由:
  文化的长河滔滔而来。
  不论是代代相传至今的还是有所改变的礼节、习俗、语言、文字、艺术、饮食,都渐渐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群体记忆的一部分。在时间的筛选下,大浪淘沙,留下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下去。
  但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国人的背离乃至损弃。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国人急于找到一种救亡图存的途径,许多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都浮躁地否定传统,破坏自己的精神传承,掘断自己的文化根脉,学欧洲,学苏联,学美国,学日本,“舶来文化”成了一种文化时尚。中国成为文化流浪儿,不断向列强乞食文化垃圾,最终自己的文化个性日渐消弭,民族的精神家园日益荒芜。
时至今日,传统文化遭到遗弃,整个社会价值混乱。道德危机,人心危机,生态危机,无不令国人痛首,甚至令世界侧目。不能不说,这是百多年以来自我文化摧毁的惨痛代价和必然恶果。
  文化摧残,我们的教材最激进:
  在台湾,国文中古文比例占65%2005年古文比例下降到45%,另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学概要》两书辅助。在香港,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比例是64。而大陆中学课本里的文言文比例少得可怜,国学水平,港台学生普遍强于内地学生。 

  大陆语文教材的“去中国化”程度,远远高于台独时期的台湾。远超做了一百年英国殖民地的香港。这是何等的讽刺!
  习主席“去中国化”几个字悲愤而有力,不仅是对教材的愤怒,更是对近百年来一切对传统文化基因所作破坏的一切运动和行为发出的谴责和严正声讨,中国文化迎来了正能量。
  “文化作文”十大新理念之三大根基为:经典、游学、悟化。经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每个人生命的底色。习主席对经典的讲话,既是对文化的维护,也是对“文化作文”的认可与勉励。
  文体上本题规定用小小说、戏剧或叙事散文,是着眼于当今全国“文化作文”发展中存在的偏差:对生活文化理解不足。不懂得选择生活中蕴含文化意义的场景、物景、人景、事景来表达对命题的文化思考,从而通过文学的方式揭示文化内涵。
  大赛组委会意图通过这样的命题,提醒和引导“文化作文”从文脉的积累走向文化的生活透视,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江苏、浙江等省市近年来高考作文阅卷场已经释放出相应的风向标。
  而展示生活文化最文学和最考场的文体,自然是小小说、戏剧、叙事散文。
  命制该题,其目的:一是希望大家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二是希望同学们切切实实树立起对于中国文化纠偏的意识,从而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弘扬的重任。

3.(文化憧憬)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李克强总理利用外交出访机会,在中东欧和非洲等,大力推销高铁,外界誉为“高铁推销员”。
以中国为圆心,向欧洲、美洲、南亚划出四条漂亮的弧线:欧亚高铁、中亚高铁、中俄加美高铁和泛亚高铁。其中有两条通向欧洲,这是中国梦的彩虹。
  如此,除澳洲之外,全球跨洲际高速铁路全部从中国出发,走向世界,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
  这绝对是中华民族最美丽的梦想之一,并带来我们很多未来的猜想:随高铁带出去的,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是中国产品还是中国文化呢?如果都有,你觉得那时会有哪些影响世界的中国产品和中国文化?这里面,会有你或你团队的专利么?如果有,那会是什么?
  请用文学的方式,任选一个点,把这个未来描述给大家。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鼓励创新。


  补充阅读:高铁战略
  中亚高铁:与古老的“丝绸之路”重合,取道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过伊朗,再到土耳其,最后抵达德国。
  欧亚高铁:从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另一支遥指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之后进入中国境内的满洲里。
  泛亚铁路:是覆盖东南亚地区的高铁网络。从昆明出发,途经越南、缅甸、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最后抵达新加坡。
    中俄加美高铁:从东北出发,经西伯利亚、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最后到达美国。
  四条高铁战略如果能够实施,将会变成以中国为圆心,向世界划出多条半径:中亚高铁可由伊朗,经伊拉克、叙利亚、埃及进入非洲大陆,从而连接未来的非洲高铁。中俄加美高铁可从美国经墨西哥、巴拿马,过中美洲进入哥伦比亚、秘鲁、巴西等南美洲国家,从而形成美洲高铁大通道。



  命制理由
  中国有影响世界的幻想小说,但没有优秀的科幻作品。高铁集成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向世界推出的高科技产品,我们希望本题能让同学们产生根植于科学真理的想象作品。
  当然,本题的意图与范围不仅仅如此。
  “文化作文”九大底蕴中,唯“科学底蕴”很少有优秀作品。希望本题能开启“文化作文”的另一扇窗户,那就是基于逻辑与科技的想象力,纠正大家对文化的偏差或窄视,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文化作文”是全学科文化素养的结果。
  所以千万不要用历史角落里窄化的几个名人或散落的几句名言,当成“文化作文”的全部。那仅仅是你当前低下的文化素养产生的落后的“文化作文”观。
  高铁是中国的名片。中国高铁的特色是技术领先(综合技术超越日德法)、成本低廉、运营丰富,这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大利器。
  欧亚高铁是中国的机遇,欧洲很多铁路老化陈旧,需要更新,除了法国和德国以外,基本都落后中国。向欧洲成套输出高铁设备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在欧洲,德国和法国是中国高铁的竞争对手,不过这两个国家没有中国融资能力强,设备价格也比中国高铁贵。
  在南亚的竞争中,日本专家建议“即使零元中标也应该拿下订单”,表现了日企的忧虑与焦躁。其实中国企业的高铁建设成本仅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工期也短,且地理上与东亚直接相接。
  该题的命制,可上接2011年第八届大赛关于动车事件的文化思辨一题,感受我们的文化预见力和洞悉力,并开启我们关于文化高铁的想象大通道。

  再过20年,你们将领导这个世界,成为中华土地上的掌舵人。你们今天的想象,20年后再来印证:你们为未来的中国贡献了什么?20年后的今天,你还能再幻想新的20年后么?
  或者,你们会给那时的高中生,以新的20年的想象空间么?
  请把这份对国家未来的想象力,以20年为时段,不断地传递下去,中国的未来才能让每个人看到。
  希望的曙光,正跳跃在高铁的减速玻璃窗和伸向四面八方的电缆臂上。
  无砟轨道,连接着未来。

  高中组命题解读
  中国味是什么味?中国味在哪里?
  中国味储存在经典里,靠汉字的点横竖撇捺,保鲜了五千年。
  《诗经》、《尚书》开启诗文先河,这两种形式,成为一荤一素的文化味蕾。无论诗歌衍生多少品种,无论词还是曲,古风还是律诗,楚辞还是汉赋,是清甜还是麻辣,酸咸还是原味,我们在抑扬顿挫中感知悠远与雄浑,冲淡与旷达,婉约与沉郁,清幽与工丽……

  文化味域的宽广,让东西南北56个民族个性鲜明,文采斐然。
  所以,我们第一个试题是“文化共存”,文化的冲突不必然是一种文化消灭另一种文化,相反,两种文化可能吸取对方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完善。
  这才是尊重、自由、民主、平等、尊严、自信!
  这样一种包容的文明,在中国存续了三千年时光。这样伟大的文化生态,我们竟然忘记向世界推销:前苏联的赤色革命,当今欧美的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等,他们的文化底子有这样的胸襟与格局么?我们的国家战略,应该拿出这样的价值观,去树立中国人宽容、民主、尊重、文明、和平的国际形象。
  我们在国际社会没有多少话语权,不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有问题:我们忘记了祖宗留下的智慧。所以第二个试题希望我们这一代或几代,看看前几代走过的坑爹坑爷的路,他们虽然是我们的爷辈祖辈,但相对他们的爷和祖,他们是不肖之子孙,是中国文化的刽子手或帮凶。
  我们是文化暴徒的后代,我们必须为祖辈们赎罪!
  因为他们,我们的精神才由贵族降为奴隶,我们的灵魂才迫切地想移民国外。我们用尽一生的青春,在英语的崎岖路上折腾,只为一张他国的精神绿卡!
  所以习主席愤怒谴责“去中国化”行径!
  文化纠偏,是文化自救必须的功课,因为我们已经觉醒。
  一个觉醒的民族,必然是有梦的民族。第三题的文化憧憬,让我们基于今天的成就去想象未来,并思考在这样的民族盛况中,每个人该有怎样的贡献?
  这样的想象,应该永远延续下去。
  它们是分解或分段的中国梦!
  除内容外,试题特别结合当前部分教育者对“文化作文”的错误认知进行纠偏:部分课题学校或其他非课题学校在参加“文化作文”大赛时,老师对“文化作文”的理解很局限,以为“文化作文”就是几个名人、几部名著、几个历史事件、几句名言、几句文采,这样狭隘地理解文化和“文化作文”,给他们自己和学生以及“文化作文”新理念的普及都带来不小的危害。
    文化是一种积累,所以五千年风云尽可入文。文化是一种生活,所以960万平方公里的生存状态尽可成章。文化是一种思考,所以古今中外的思辨认知都是写作财富。

  所以在形式上,第二题规定用呈现生活化的文体来展示文化认知,与部分省市高考考场新动态结合,实现“文化作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的理念。同时也破除部分人将“文化作文”等同文化散文的错误认识。
    所以在理解上,第三题希望通过“科学底蕴”来提醒大家“文化作文”有九种底蕴形态(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思想底蕴、情感底蕴、生活底蕴、科学底蕴),并懂得“文化作文”的文化素养是全学科努力的结果。而语文,仅仅是在文学的呈现形式上起关键作用而已。
  所以,“文化作文”是一所学校赋予学生所有文化素养的反映。而文学性是“文化作文”内在特征之一,是作文的文脉基因。
  文学性与文化的结合,才使“文化作文”形神兼备,气宇轩昂,独步杏坛,笑傲世界。


二、初中组
1.(文化消亡)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迄今已有730年历史,在当地拥有显赫地位。陈氏家族奉行耕读传家,历经九世,人丁兴旺,走出无数知名“乡贤”。当代最著名者应属数学家陈景润。
  不过,这个承载着家族悠久历史的祠堂,正四面楚歌,随时面临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它已是一座被废墟围困的孤楼。“也就一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年轻村民陈少辉呆立在陈氏祠堂前,说话声音低沉,走路时也尽量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那些摆设在祠堂里的先祖。
  作家梁鸿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明的样态已经沦陷,整个村庄无论是在地理上还是文化样态上,都处于坍塌和被抛弃的状态文化废墟。

  不仅乡间,在城市延续了数百年的许多活文化,也在消逝。
  请以“正在消逝的       ”为题,或描述你记忆中某一文化遗产的场面与情趣;或阐述你对某一文化遗产日渐消逝的忧思,呼吁对文化的保护;或想象某一文化遗产消逝后的场景,或得到延续的盛况等。


  命制理由:
  在与国际强势文化的交流中,我们能否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能否既汲取对方营养,又能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其实这样追问的基础是:我们能否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西方坚船利舰打开大清的海防,我们便开启了文化的自卑模式。不断的战争失败,我们进档为文化自残模式。直到甲午,直到五四,我们终于大张旗鼓地破坏自己的文化,践踏祖宗的智慧,并把这一切视为一种优秀传统,把破坏者尊为英雄,树为榜样,一代代破坏下去。
  最后,我们革文化的命,迎来无知者无畏的群盲状态。
  文化进入休克模式……

  无论物质文明也罢,非物质文明也罢,作为传统文化精华,都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智慧。
  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也应该是包括我们广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命制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文化,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观照社会生活,唤起他们对文化遗产消逝的忧思,思考应该为保护文化做点什么。

  让我们开启文化的拯救模式……

2.(文化导向)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在的媒体真可谓开放搞活了,娱乐节目,压倒一切。不要说地方台的“中国好声音”、“快乐向前冲”、“我是大明星”、“男生女生向前冲”、“男女生GO”、“活力大冲关”、“智勇大冲关”、“冲关我最棒”、“闯关上梁山”、“全家一起上”等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也不惜占用相当大的资源搞起了“星光大道”、“黄金一百秒”等节目。
  文化搭台的目的,是经济唱戏,赚足眼球,赚足金钱。
  这些节目,很容易给公众这样一个误导:只要把歌唱好,把游戏做好,就能又出名又大把赚钞票。
  请根据以上材料,从娱乐文化节目的目的和导向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在比较中进行评说,可以在反思中进行呼吁,可以在期待中进行憧憬,可以在现实中进行描写……

  命制理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与体现。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举办的文化节、经济论坛、祭拜大典及各特色活动,运用最多的一句宣传口号或理念便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在此强大理念的作用下,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沦为经济的附属品,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工具,以一种“模式化”的力量促进各地经济快速增长。
  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文化就这样作为服务于经济的“手段”,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这是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一种误解,在注重提升软实力的今天,必须扭转这一观念,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囿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旧认识,我们难以摆正文化的位置,无法赋予中国产品高品质的文化附加值,更难以提升在国际竞争上的竞争力。
  命制该题,一是希望大家认识到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变化;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娱乐文化,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三是希望同学们不要痴迷于此,忘掉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要脚踏实地,绝不能让自己的灵魂成为了娱乐对象;四是希望影视媒体的节目安排除了发挥好娱乐功能外,更应多策划提升国人文化素养的节目,而不是“低俗文化”满天下。

  3.(传统文化)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针对初中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初中阶段,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等。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纲要》在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里规定: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也就是说,传统文化进入中考高考了。
  看了《纲要》你想到什么?对传统文化你有怎样的认知?有哪些传统文化你喜欢并有过亲密接触?哪些是你的强项,哪些是你的弱项?有怎样的故事?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考场有什么想法?请以“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命制理由
  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终于以官方形式定格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我们喜极而泣的同时,也为迟到的教育正气而叫屈。
    这仅仅是第一步,因为教材本身较低的文化含量还没有得到纠正,《纲要》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对传统文化的执行还需要行政监督。
  但这已经够了,这一代迎来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甘露琼浆,生命的底座印上了民族文化的胎记。
  篆、隶、草、行、楷在宣纸上飞舞;宫、商、角、徵、羽在琴弦上滴落;唱、念、做、打、舞在音阶里演绎;勾、皴、擦、染、点在水墨上构图;抑、扬、顿、挫在韵律里悠远……

  还有那些历史、民俗、礼仪、诸子等等,让这一代人的想象激情而诗意,厚重而轻盈,遥远而切近。
  这是新中国教育苏化西化折腾60多年来第一次找到自己,这样的转身,悲壮而宏丽。

  所以,需要这一代人,用他们的文字,抒写教育好声音。
  为适应文化的宽度深度,试题采用了话题形式。
  希望借这个话题,打开你们灵魂的大门,把文化的生旦净末丑,都融成你们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让未来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揣着自己的文化身份证,亮给世界。
  身份证背景上绘着的传统文化图腾,叫中华。

  初中组命题解读
  初中正是开花的季节。
  阅读的范围自然应该在历史与现实,文字与生活之间展开。
  扎根历史,所以第三题是传统文化。
  关注现实,所以第二题是时尚文化。
  面对未来,所以第一题是救赎文化。
  有了传统的根基,自然会培养出文化思辨力,懂得审视各种文化现象。所以传统与时尚的试题组合,其实是一种古今思辨的考量。
  有一种文化叫传承,还有一种文化叫废墟。
  当你们不能与废墟对话,就意味着文明在这一代中断。
  所以寻找废墟,寻找即将成为废墟或即将消失的物质与非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悲壮的文化行为。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民族长久的集体记忆,寻找是以另一种方式与消失的文化告别,献上我们无奈而懵懂的目光。
  是的,寻找是代你们爷辈祖辈赎罪的痛苦仪式。经历与文化的死别,你们才升腾起捍卫文化的决心。
  开花的青春,本不应该有这样凄凉的灰色。但你们别无选择,先辈们留给你们这样一个现实,你们只有接受并努力拯救。
  值得幸运的是,你们这一代开始了传统文化的洗礼,生命里有了中国文化特征,是百年来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试题形式上,涉及命题、材料、话题三种形式,因为全国中考仍然是以这三种形式为主。
  把生命的根扎进传统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他文化营养,在思辨中剪掉生命的旁枝,青春的花朵会开得酣畅淋漓,大气磅礴,香远益清。


三、小学组
  1.(文化经典)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经典语句。
  在亲近古代经典文化,阅读唐诗宋词元曲中,也许你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许你把“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请你把它们作为自己座右铭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等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请以“我的座右铭”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命制理由:
  座右铭其实是一个小小要求或追求,像一棵草,摇曳着你生命的春天。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座右铭是“永远说实话”。因为一次做到容易,一生做到特难。
  本题把座右铭指向古典诗文中的名句,是一种雅趣。
  经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中考高考之后,将伴随你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次考试。
  《小学生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习主席关于经典的讲话后,部分教材又加大了古诗文数量。

  本题是对积累的人生运用。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世界文化的典范。“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生阅读古代优秀诗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阅读背诵古代诗词不仅对于写作、说话很有必要,而且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陶冶情操、提升人格修养都有积极作用。
  古诗文座右铭,伴随你们的不仅是价值提醒,还有经典传承、文化延续、生命成长。

  2.(文化情感)中国古老的文字里有花开的声音,它像尘埃,穿越时空,散落在节日、名著、文物上;它如空气,充斥于风俗、传统、礼仪之中;它如音乐,弹奏在衣着、情态、乡音里;它若春风,吹拂在自然、社会、哲学间……文化的星空,绚丽多姿,触手微温。
  诵读汉字,可以在音韵中解码蕴藏在古老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焐热”汉字,就能品尝千年文化琼浆,“吻醒”汉字,就能体味它们背后的悠远故事……
  读透汉字背后的思想情感,你就能体会到作者滚热的生命与激情。围绕“感受汉字的温度”为主要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实写,可以虚写。字数不限,文体不限。


  命制理由
  汉字正在怒放,并嵌进小学生的生命。
  触摸汉字,是把思维定格在字上,还是投射到汉字背后的意义上?汉字其实只是一个符号,符号本身中性,它指向的意义才是我们的目标。
  所以,热爱汉字,不是笔划本身,而是汉字作为载体,它传承的意义。
  通过汉字认识世界,同时将世界转换为汉字,这就是文化。
  汉字的温度,来自一个民族的精神、情感、胸襟,来自平平仄仄的诗歌,来自珠圆玉润的节奏,来自跌宕起伏的含蓄。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独立的“符号”,更是一种有情感、有故事、有传说、有温度的文化和历史,学生们在与这些“有温度”的历史文化的交流对话当中,建构起对于汉字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当然,你们也要知道汉字能够活到今天,其实也有许多危险的经历:
  “五四”新文化运动曾提出“废灭汉字”。1923年赵元任提出国语罗马字,1929年瞿秋白提出拉丁化新文字。周辨明、林语堂、许锡五等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罗马字拼音方案。

  钱玄同的《汉字革命!》、蔡元培的《汉字改革说》、黎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等文章提倡学习西方的拼音文字。
  清华大学校长傅斯年斩钉截铁地说:“中国人知识普及的阻碍物多得很,但是最祸害的,只有两条:第一是死人的话给活人用,第二是初民笨重的文字保持在现代生活的社会里。”
  鲁迅在《关于新文字》里愤怒道:“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所以,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那是一个文化自卑的时代,那样一个环境里也有文化大师的真知灼见。闻一多《论振兴国学》一文明确主张:“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寄,而国粹之所凭也。”
  百岁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
  你看,差一点你们这一代人就失去了与汉字的亲密接触。
  天佑中华!天佑汉字!

  命制本题,希望你们能够热爱汉字,并能从汉字里感受民族文化精神。

    3.(文化教养)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的故事让我们深思。
  梁晓声说,一次在法国,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我们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我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我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我们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把车靠边,让我们先过。

  我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而且他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阅读以上材料后,围绕“爸爸(或妈妈)这样教育我”为主要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命制理由
  教养成为社会热词。教养是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道德水准,对人来说“教养”就是可以让旁人见其人而知其父母的一些行为特征。因此中国人把教养首先叫做家教。
  从文脉上,家风门风族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名片。
  门当户对,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指教养给孩子打下的生命品性。
  所以,家规是养成良好素质的第一氛围。可惜我们只能在历史文献或古装戏中才能够看到。
  古时败坏家风要承担责任,做父母的也要在宗庙祠堂向列祖列宗忏悔谢罪。性质严重者,还要受到家族处罚。
  这样多层次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加上从小父母赋予的习惯养成,才成就了一个人的气质教养,成就了一个群体的文明程度。
  恢复这样的家教或使之成为社会规则,至少需要百年以上的努力。
  因为社会精英在延续上的中断和传统道德的式微,我们享受的优质家教,已经越来越少了。
  该题希望唤醒你们的教养意识,做一个有追求又受人尊敬的人。

    4.(作话训练)请以“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可以写自然与人文之景、可以叙生活与成长之事、可以描文化与自然之物等,用你的话来表达你对自己或周围生活及各种文化的观察、认识与情感。不低于400字。

  命制理由
  “文化作文”理论认为:作文的童年,叫“作话”。
  小学低段或中段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游古镇或科技馆,他们能感受民族文化与科技文化,但他们无法作出文章来。
他们只能作出话来。
  用儿童的词汇和思维,粗浅地表达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这就是“作话”。如果我们一定要把它称为作文章,那是欺骗孩子。这种欺骗一旦刻入稚嫩的大脑,会造成对孩子写作成长的伤害。
  其实这种悲惨骗局,从苏化教育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说话就是写文章。这观点可以针对文化人讲,因为他的话是经过文学训练后自然吟成。
  换一个角色来说,泼妇的话只能叫泼话,但不叫出口成章。
  把写作低俗化到尘土之下,是反智反文化的恶果。
  中低段同学,可以用“作话”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文化记忆或生命感受。
  既然是“作话”,就不等同于说话,说话可以随意,但“作话”就要用有限的词语和生活化句式,结合文章的特点来作。
  这个过程,就是向作文成长的努力。
  文,是文气、文雅、文思、文采、文辞、文饰……文章就是要用语言章法逻辑修辞等作出这些东西来,所以是一门学问,简称文学。

  告诉学生作文真相,是教学道德。
  “作话”是白话教学现阶段特有的产物。古代教学一开始,就是音韵对仗作句,然后自然成诗。7岁和70岁作出的诗,形态是一样的,只是高低之别。

  所以,背诵记忆与训练内化,让儿童语言转换成文章语言,是古代教学的精髓。
  不过今天的我们,至少在白话及白话教学走向成熟之前,无法享受古代教学的高效与直接。
  那就先“作话”吧,努力寻找由“作话”进入作文的捷径。
  再通过“文化教学”,直接将同学们导入文化创作的绿色通道,这是我们的实践和追求。
  命制本题,一是让中低段同学有话可写,二是展示关于学生写作成长的正见。半开放的命题,让不同层次的同学,有各自精彩的呈现。
  下次上课前记得告诉低段的孩子们:今天上“作话”课!注意不是说话课,说话是生活中自然习成,不需要课堂专门训练。
  而文章是模仿的范本,要尽快用雅语代替口语,完成作文的蜕变与升华。

  小学组命题理由
  无论是座右铭还是汉字的温度,试题的触角都扎进中国文化土壤。
  这是文化胎记的生长过程。
  感慨古代教育,从蒙学到小学,从三、百、千到《四书》、《五经》,全国统一教材,其经典与达到的高度,全世界无出其右。
  全是名家智慧呀:《三字经》出自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之手,清代章太炎对其做过改编和补充。三字成句,句句押韵,达到“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的目标。《千字文》为南北朝天才侍郎周兴嗣一夜吟成,四言押韵,共 250句,无一复字,传世1500年,无一字修改,成为世界教材史上的奇迹。它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无法望其项背。

  除此之外,一些著名学者如秦代李斯、汉代司马相如、宋代朱熹、吕本中、吕祖谦、程端蒙等,亲自编撰,极大提高了蒙学教材的地位与质量。
  《四书》、《五经》的作者,则有孔子、孟子、文王姬昌、曾参、子思等,全是缔造和影响中国文化元典的大学者。
  对比当今教材,无一真名家真名士之作。连蒙学“微言大意”和“博大精深”的编写原则,从新中国苏化教材开始,已中断60多年。

  那根文化的脐带就在身边,是该续上的时候了。
  有了这根脐带,再从家庭成长的角度看教养。
  于是,家教成为经典转化为生活的第一处磁场,接着是教室和校园,磁化你们的生命。
  如果家教缺失,你们将失去最美好的养正时期。
  小学组试题试图让你们的灵魂从文化的土壤生根、发芽、拔节、开花。
  这样,你们的生命才有温度和活力,理想和荣誉,责任与成就。
  但你们稚嫩的触角有一个成长过程,所以“作话”训练让你们懂得:你们终究要丢掉俗语的表达,进入到文人雅士的行列,成为文章语言的继承者与使用者。
  那时,你们才真正掌握了汉语,才能细腻感知到汉字的温暖。

四、主题金题(基因改造:科技创新,构建未来)不分学段,均可写作。
  
  主题语:基因改造:科技创新,构建未来
  试  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1、走进中国:英国人罗伯特·坦普尔(Robert Temple)在《中国的天才》一书的前言《西方欠中国的债》写道:“历史上一个不为人知的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代世界,乃是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现代世界以之为基础的发明和发现,可能多半来自中国。但是这个事实却不为世人所知,对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同样地无知。从十七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后,中国人被西方的技术所震惊,犯了对自己成就的健忘症。”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世界科技史中的中国比重:公元前6世纪之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 ;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公元401年到1000年为71%;公元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大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175项在中国。
  英国学者李约瑟及其同仁断言:“最大之一的历史未解之谜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代世界’乃中国与西方因素之综合体。现代世界立于其上的基础科技,可能大部分都来自历史中国。”(Bobert Temple: the Genius of China, pp9.) 玛里奥·普拉兹指出:“一种杂交现象,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是两种不同文明的人工授胎。它们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品种。”
  西方在培根(1561-1621)倡导“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论之后,开始发展出基于实证方法的现代科学。明末的中国,也有了实证方法的萌芽。徐光启(1562-1633)就是一个代表,他的主张: “深伦理,明著教,精择人,审造器,随时测验,追合于天。”可比培根。
  2、走进欧洲:在欧洲启蒙时代,中国成为“民主、理性、平等、人权和无神论”等理念的故乡。美国汉学家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指出,中国文化在17-18世纪的法国导致了“精神的革命”,“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地再次朝向了东方,走向了民主”。“孔子哲学”甚至对“美国民主思想之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杰斐逊的治国思想受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普遍实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根据人的才能而非名望来挑选官员”等,皆源于儒学。伏尔泰对中华文明全面赞美:“只有中国是世界上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人类智能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来”……叹息“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3、中国发展:我国首批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发布。国防科工局29日公布我国首批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包括北京、上海、哈尔滨、兰州、银川、克拉玛依和昆仑山天池、云南鲁甸灾区、辽宁营口港、山西宁武矿区等地。该批图像纹理清晰分明。北京西直门高分图像看得清路口斑马线,辨得出大车小车。
  4、世界科技:人类一小步:3D 打印机走进太空。Elon Musk 不经意间又创造了历史,他执掌的SpaceX 公司近日又成功完成了一次飞船发射,飞船里载着一位特殊的“旅客”——3D 打印机,这是首台进入太空的3D 打印机,也可以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离地空间的制造装置,设计者为Made In Space 公司。
    看到这,你可能会第一时间联想到红色警戒、帝国时代、魔兽争霸,因为在这些游戏里,玩家正是通过建设一栋栋建筑,来完成整个系统的搭建。当然,这台3D 打印机还远远做不到这些,它只能使用塑料材质。
  5、科技憧憬:中科院预测未来10年,世界可能发生22个重大科技事件。分别是:
   “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否存在将得到确认、中微子振荡实验有望加快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暗物质粒子探测和研究可能取得突破、量子信息技术将成为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和基础、人脑神经连接线路图有望绘出、光合作用及“人造叶绿体”将可能取得革命性突破、人-机-物三元融合将促进信息服务进入普惠计算时代、未来电网将实现从交流向直流的重大变革、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实现平价上网、深层地热能将成为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石墨烯将成为“后硅时代”新潜力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将引发产业全面变革、基于干细胞的新的生命繁衍方式将会出现、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技术将取得突破、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早期干预与治疗有望实现、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科技将创造新一代农业生物品种、合成生物体将革新工业生物制造、青藏高原未来地球系统研究将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突破点、国际空间计划加速基本科学问题和空间技术的重大突破、深海探测新纪元即将到来。
  科学技术从人类诞生时就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想象。百年后的世界和人类生活会怎样?中国文化土壤能否适应现代科技?未来文明中国有多大的贡献么?从清代开始落后的中国,改革开放后以惊人的速度追赶世界,能否重新夺回科技桂冠?你发现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了么?你对哪些科技感兴趣?你想在哪些方面进行科技创新,你的依据是什么?你怎样设想你的发明创造?你怎样理解科学精神与科学技术?我们生活的文化空间,你觉得科学底蕴深厚么?适合你搞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实验么?你作过实验么?你发现过传统工艺,能用当代科学理论进行解释和改进么?
  请就以上角度,或围绕“基因改造:科技创新,建构未来”为话题,自选材料,文体不限,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命制理由
  公元前212年祭神节狂欢夜后的清晨,罗马帝国的屠刀闪着微凉的阳光,划过西西里岛古希腊城邦叙拉古,这个“用黄金和大理石建造的最大、最美丽的希腊城市”消失了。
  罗马人抢走了财富、珍宝和艺术、文学、哲学、史学,却将数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精华抛弃在废墟和乱草之中。
  于是一个伟大的身躯倒下了,他叫阿基米德。世界第一次科技创新中心被罗马人毁灭在战火之中。
  于是,世界科技创新中心转移到东方,一个伟大的中央帝国,成为全世界向往的地方。
  它叫中国。
    直到17世纪,一个叫康熙的帝王,利用王权阻塞了中国科技的前进。因为他想把科技关在皇宫,成为御用。
  上帝很无奈,摇摇头,把科技的花朵再次移到欧洲,插在文艺复兴的沃土上,用工业革命的蒸汽动力,把大清王朝远远地扔在历史的泥淖。
  然后让欧洲人用科技成果的坚船利炮,砸开大清的国门。历史学家说:上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直到过去100多年,上帝才改变态度。
  于是,中国有了载人航天器、高铁、北斗、水稻杂交、核电、船舶工程……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正稳步走向科技大国与强国。
  是的,上帝爱上了中国文化土壤中富含的仁爱、和平、民主、理性等元素,想在它的土地上培育出全世界最伟大想象力和智慧力的结晶:科技之花。
  将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保持了一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它的文化土壤,怎会无法适应科技的成长?怎会需要用西方的文化黑土全部覆盖?
  中国文化重伦理,并不等于否认伦理以外的智慧与创造。所以儒学之外,有兵家、墨家、农家、法家、道家、医家、商家、阴阳家、辩论家、纵横家等诸多流派,丰富和照耀着中国文化的星空。
  但中国文化的科学基因也值得反思:三千年历史,科学精神与科学行为,科学逻辑与科学想象,有多少实证品质融入中国人的灵魂?从康熙年间开始的数百年“窒塞民智”,是否给我们的文化基因留下阴影?
  实用性、经验性、功利性等经验科学带来的短视与感性,重文轻技的传统思想,给我们这个民族多大的伤害?仕农工商的职业排名,让多少精英人才愿意投身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有多大的文化空间与群体氛围?
  所以,截取占据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一千多年间的中国文化生态样本,审视其适合科技生长的元素,以此为基点,嫁接西方的实证科学精神,构建中国伦理人文与科学技术并重的文化品性。
  这样的基因修复与改造,需要上百年时间,考验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耐性。
  无论多久,今天已经启航。
  此敬所有支持“文化作文”新理念和“文化作文”大赛,并一同坚守中国文化节操的教育人、文化人、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等。


  主题金题阅读参考
目  录

  一、明朝的科技发展情况与成就(节选)
  二、李约瑟难题(节选)
  三、中国近代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
  四、古代数学(节选)
正  文

  一、明朝诞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种子,虽经元朝蒙古人对文化的破坏,但明朝本着复兴汉文化的责任,在文化抢救与推广方面政府尽了不少心力,营造了公平公平竞争的环境,取得的成绩也是举世瞩目。
   明朝科技更是耀眼的明星,让中国科学研究与技术运用都呈现了独特的个性。如果这份能够延续,也许现代科学将会以另外的形式出现。
    读明朝科技,兴奋难掩。但随后突然之间的衰落,让世界大跌眼镜。
    可悲的康熙大帝,喜爱科技,却想把这一切独为皇家御用。愚民政治让中国失去科学振兴的机会。
明朝的科技发展情况与成就(节选)
嘉 林

  有很多学者认为,15-16世纪的中国,是封建制走向专制时代的开始,专制的政治儒学成为统治中国的主体,一切由统治者认可的知识发展都是围绕儒学核心进行,而作为生产技术发展重要理论基础的自然科学,则被国家体制排斥在知识分子的学识之外,从政治体制和人才的俸禄机制上、甚至从治学的价值取向上,遏制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欲望。
  其实这些看法是没有多大事实根据的。在近代“五四运动”时,中国人提出了请“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张,其实最早引进的是晚明。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100年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高峰时期,各种科学成果异彩纷呈,出现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中国的科学学科体系已具雏形,与西方相比并不逊色。
  以著名的桐城方氏为例,方家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程朱理学传家,即方氏拥有中华文化的厚重衣钵。方以智(1611-1671,明末四公子之一,崇祯十三年进士,曾受邀担任南明内阁大学士)的祖父方大镇、父亲方孔炤均学习西方天文学,曾师从意大利籍传教士熊三拔,其著作《崇祯历书约》是明末重要的天文著作。方以智和汤若望、毕方济等很多传教士均有深交,其《物理小识》尤为杰出。而方以智之子方中通师从波兰人穆尼阁,其数学专著《数度衍》系统介绍了对数的理论和应用。
  在天文学方面,方以智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文学和当时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天文学,讨论了地心学说、九重天说、黄赤道、岁差、星宿、日月食、历法等天文学问题。对于西方天文学知识,他非常重视,经常追踪西方天文学最新进展,例如他在讨论天体运动轨道问题时,就曾根据西方用望远镜观天发现金星有周相变化的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绕太阳运行的正确猜测。
  ……这一切说明,有着厚重中华文化衣钵的方氏并不排斥西学,反而是当时的西学大家。明朝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研究全新的西学,其学术环境比西方当时教会统治下的要好得多。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在日常生活及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不分伯仲。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缜密思考和理性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实践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和欧洲的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二、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
  明朝末期,正是西方科技文化理论大发展的前夜,而明朝广大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研究西学,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各有千秋。中国明朝,尤其是晚明67年中出了不少世界级水平的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
  吴有性《瘟疫论》(1642)
  这些著作相对于近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西方是颇具亮点的。1643年前的西方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尚处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而同时的明朝已经进入了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政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在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思想原则和“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的目标指导下,和明政府的组织支持下,中国人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翻译的书目中有:
  《测量法义》 利马窦和徐光启,1607

  《表度说》 熊三拔,1611
  《泰西水法》 熊三拔和徐光启,1612
  《几何原本》 利马窦和徐光启,1613
  《同文算指》 利马窦和李之藻,1613
  《乾坤体义》 利马窦,1614
  《圆容较义》利马窦和李之藻,1614
  《天问略》 阳马诺,1615
  《职外方纪》 艾儒略,1623
  《远镜说》 汤若望,1626
  《寰有诠》傅泛际和李之藻,1628
  《名理探》 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
  《奇器图说》 邓玉函和王徵,1634
  《主制群征》 汤若望,1636
  《寰宇始末》 王丰肃,1637
  《五纬历指》 罗雅谷,1637
  《性学粗述》 艾儒略,1637
  《建筑十书》 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
  《数学札记》 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
  《矿冶全书(12)》 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

  《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 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
  《原本》(拉丁文本) 科隆版

  《测量全义》 罗雅各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 开普勒
  《地中海航海术》 罗马版
  《比例规解》 罗雅谷
  《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
  《宇宙仪》 雅克·贝松
  《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

  《磁石测量法》 纪尧姆·德诺吨涅
  《神功催吐药》 萨拉·安吉鲁著
  《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 克洛德·举雷
  当时创作和翻译的还有《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名理探》、《寰有诠》、《泰西水法序》、《坤舆格致》、《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远镜说》、《远西奇器图说》、《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七千余册。
  而在清代出版的著述只有:南怀仁《仪象志》、《仪象图》、《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和利类思《狮子说》,等等。数量相比明代可以说是极少,且基本都只是传教士所作。
  在徐光启的科学思想中,“翻译”是基础,是向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学习的必由之路。作为皈依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徒,徐光启并没有选择宗教典籍,而首先选择翻译《几何原本》。他说:“《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既卒业而复之,由显入微,从疑得信,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第一次向中国说明了几何学的本质。他说:“下学功夫,有理有事。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怯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尽管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使得封建士大夫并不普遍理解,“而习者盖寡”,但徐光启认为“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认为《几何原本》是百年后人人必读之书。
  “今天,当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当我们认识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时候,徐光启‘会通超胜’的科学思想就更加闪射出熠熠的光辉。”
  三、明朝政府组织修编《崇祯历书》

  在天文学方面,与伽利略(1564-1642)同期的是中国的徐光启(1562-1633)。1629621日(崇祯二年)北京发生日食,钦天监预报不准使崇祯帝震怒,明王朝决定修改历法。是年,崇祯帝批准了徐光启提出的宏大的修历计划,并要求他“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徐光启奉崇祯帝旨,在钦天监开设西局。于1629-1634年由徐光启、李之藻和李天经,先后以西法督修历法,任用西方人汤若望(德)、罗雅谷(意)、龙华民(意)、邓玉函(德)等修成《崇祯历书》共46137卷。
  《崇祯历书》是在以崇祯帝为首的明朝政府组织支持下修纂的一部引进西方数学天文知识的大型丛书,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其中参考了当时在欧洲都很尚未被完全接纳的天文知识:开普勒1619年的《宇宙和谐论》、1621年的《哥白尼天文学纲要》、第谷弟子龙果蒙塔努斯(Longomontanus 1622年的《丹麦天文学》等。并用1/3的篇幅阐述了第谷的太阳系结构系统,计算方法则使用了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西方近代几何学方法。《崇祯历书》大量引用《天体运行论》中的章节和图,并把哥白尼视作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天文学家之一。
  《崇祯历书》分为基本五目:
  一,法原:基本理论,包括数学,天文,宇宙观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二,法数:天文学、数学用表;
  三,法算:天文计算所需的数学知识,主要是球面三角学和几何学;
  四,法器:天文测量仪器和计算工具;
  五,会通:中国传统方法和西法度量单位的各种换算表。
  在徐光启看来,修编《崇祯历书》不仅是为修历,他说“事竣历成,要求大备,一义一法,必深言其所以然之故,从流溯源,因枝达本,兼能为万务之根本。”《崇祯历书》正是按此目标来编写的,作为基础理论部分的“法原”,占据了核心部分,共有40余卷,占全书的1/3。这在中国历代修历中是绝无仅有的。

  在《崇祯历书》中《大测》、《测量全义》、《割圆八线表》、《八线表》、《南北高弧表》和《高弧表》等引入平面和球面三角学,《比例规解》《筹算》引入两种计算工具。
  《崇祯历书》所达到的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崇祯历书》不仅代表“西学东渐”的学术成果,还代表着中国对西方天文学的接纳。可贵的是,明朝科学家对西方的科技知识加以批判地吸收,政府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如方以智通过深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修养,对当时西方传教士传播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批判性的吸收。他接受西方科技知识并非盲从,而是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消化。例如他对于西方地圆说,就是首先考察了地圆说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才加以接受的。
  对于传教士的错误说法,他则予以批驳。例如传教士曾说,太阳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60多倍,而太阳距地球只有1600多万里,方以智指出这是错误的,因为据此计算(定地球圆周长约9万里),太阳的直径就将近有日地距离的三分之一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运用自己的“光肥影瘦”理论,对这一问题做了解释,指出人目所见的太阳圆面比实际发光体要大,因此按几何方法进行的测量并不准确。他的这一理论后来被《历象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又如他说“远西学人,详于质测而拙于通几;然而志士推之,彼之质测,犹未备也”。如他通过对《崇祯历书》中第谷宇宙体系的分析认为,绝对静止的天是不存在的,所谓“大造之主”不过是运转不已的自然天体。传教士所谓的上帝不过是臆说。他用理论用逻辑批判了传教士的创世说,认为他们“详于质测而不善言通几,往往意以语阂”。
  崇祯时也有人反对西方历法。当时有个平民魏文魁写了《历元》、《历测》两本书,献给朝廷,并且和徐光启进行了辩论,却未受到行政干涉。政府为他设立一个历法机构东局,和徐光启组织领导的西法历局,和原来的大统历局及回回历局四家机构平等、公开地辩论。正是在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气氛中,徐光启、李天经等人组织的历法变革征服了人心。

  李申说:“统观明代的改历过程,这里没有神学观念的干扰,也没有政治权利的无理干预。无论是皇帝还是礼部官员,都没有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虽然某些人因为个人利益或其他因素为改历设置过障碍,但一般说来,这些障碍都是新事物成长中所必然碰到的正常障碍。”“明政府设置四个局,让各家互争雄长、百家争鸣,其措施也是正确的。其间可能有某些人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阻挠新法的情况,但无论如何,改历的阻力,不是政权的无理干涉,也不是什么传统观念、保守闭关、盲目排外的情绪。”
  《崇祯历书》于1634年修编完成,徐光启时任“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他崇祯五年当上内阁大学士,深受崇祯信任。他生病了,崇祯却不放他回家,以至让他死于任上。“崇祯皇帝对徐光启去世深表悲痛,闻丧后辍朝一天,追赠‘少保’,谥‘文定’。又派员赐给办丧事所用物品及治丧钱等,还特派礼部尚书李康主持丧祭祭,并派人护丧回上海。”以表示对他的哀悼。而1633年被誉为近代科学奠基人之一的伽利略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其晚年极其悲惨。可以说,中国明朝政府对科学研究尤其是数学、天文学研究的支持超过欧洲。
  四、数学方面的成就
  明初数学巨匠王文素认为数学是“普天之下,公私之间,不可一日而缺者也”。他抨击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数学的状况:“上古圣贤犹且重之,况今之常人岂可以为六艺之末而忽之乎?”王文素用30年时间,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完成了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的《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数学巨著,现只存手抄孤本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在对《算学宝鉴》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王文素解高次方程的方法,较英国的霍纳(Hirner1786-1837)、意大利的鲁非尼(Ruffinil765-1822)早近300年;在解代数方程上,他比17世纪牛顿(I.Newton16421727)、拉夫森(J.Raphson1648-1715)早140多年,率先用导数逐步迭代求解,亦即17世纪微积分创立时使用的导数,王文素在16世纪已率先发现并使用。
  王文素利用“开方本源图”,解出x9+25x8+235x7+1035x6+2160x5+1728x4=27993600000这样的高次方程。国外类似的图首见于德国数学家斯蒂非尔(M.Stifel,约1487-15671544年著的《算术大全》中,较《算学宝鉴》迟20年且不如该图完备。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曾将徐光启和英国大学者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做了一个比较,认为徐光启丝毫不逊色于培根,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培根。事实上,徐光启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远远超过西方传教士。当时西方‘传教士的科学正是似法非法,似理非理的东西’,但徐光启却深刻地提出了科学必须有理、有义、有法、有数,‘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辨不能著数’,正和近现代科学思想吻合。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这比马克思、恩格斯论述数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早了数百年。徐光启在崇祯二年(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中说“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与度数故耳”,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了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提出“度数旁通十事”,分别是: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
  其一、历象既正,除天文一家言灾祥祸福、律例所禁外,若考求七政行度情性,下合地宜,则一切晴雨水旱,可以约略预知,修救修备,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
  其二、度数既明,可以测量水地,一切疏浚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
  其三、度数与乐律相通,明于度数即能考正音律,制造器具,于修定雅乐可以相资。
  其四、兵家营阵器械及筑治城台池隍等,皆须度数为用,精于其法,有裨边计。
  其五、算学久废,官司计会多委任胥吏,钱谷之司关系尤大。度数既明,凡九章诸术,皆有简当捷要之法,习业甚易,理财之臣尤所亟须。
  其六、营建屋宇桥梁,明于度数者力省功倍,且经度坚固,千万年不圮不坏。
  其七、精于度数者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及风水轮盘诸事以治水用水,凡一切器具,皆有利便之法,以前民用,以利民生。
  其八、天下舆地,其南北东西纵横相距,纡直广袤,及山海原隰,高深广远,皆可用法测量,道里尺寸,悉无谬误。
  其九、医药之家,宜审运气;历数既明,可以察知日月五星躔次,与病体相视乖和逆顺,因而药石针砭,不致差误,大为生民利益。
  其十、造作钟漏以知时刻分秒,若日月星晷、不论公私处所、南北东西、欹斜坳突,皆可安置施用,使人人能分更分漏,以率作兴事,屡省考成。8
  “此‘十事’涉及自然现象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研究和工程技术,就当时,无论中西方都未形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学科的分化。徐光启能陈此十事相当不易。有学者认为,这是比培根在《新大西岛》中所作理想研究更现实、弘通的知识体系的划分。”
  尚智丛说:“徐光启提出的‘格物穷理之学’核心就是以数学的演绎推理和数量计算来探求客观事物的规律,具有近现代科学的特征,酝酿着近现代科学的倾向,他把数学做为科学发展的基础地位,在这里他比伽里略等近代科学先驱更高明。……他希望借助演绎推理,寻求事物的数学规律,形成“有理,有义,有法,有数”,使中国的科学思想在质上迈进了一大步。”
  徐光启提出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他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在当时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但由于明朝的迅速灭亡,这样以数学为基础,全面发展科学的设想,并没有使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
  培根死后34年的1660年(顺治十七年),他的理想研究院就在英国以成立皇家学会而实现。随之而来的是工业革命和生产大发展。而徐光启的“度数旁通十事”的拟议和规划一搁置就是三百年,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在明朝时期同步于世界发展的中国,经过满清的反动统治,远远落后于世界生产的先进国家,终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徐光启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
  五、《天工开物》及其命运
  中华文明并不是没有机会和西方同步,在西方理论大发展的同时,中国明朝士大夫阶层已经开始全面系统的接纳和研究西学,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西方虽然是西学的发祥地,但教会对思想的禁锢与明朝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大力支持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学者席文(Nathan Sivin)认为1630年左右西方数学和天文学被引进中国,事实上是中国的科学革命:
  “如果按照人们通常采用的标准,中国在17世纪可以说有过它自己的科学革命。假如我们始终冥思苦想于中国为什么不能有一个科学革命这个问题,那么,搞清楚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西方的数学和数理天文学被引进中国开始于1630年左右,其形式不久后在欧洲那些容许人们接触新知识的地方就变得过时了。一些中国学者很快对此作出了反应,并开始重新规定在中国研究天文学的方法。他们彻底地、永久地改变了人们关于怎样着手去把握天体运行的意念。他们改变了人们对于概念、工具和方法应居于首要地位地见识,从而使几何学和三角学大量取代了传统的计算方法和代数方程式。行星自转的绝对方向和它与地球的相对距离这类问题,破天荒变得重要起来。中国的天文学家逐渐相信:数学模型能够解释并预测天象。这些变化等于是天文学中的一场概念地革命。”
  但是李约瑟则提出问题:“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这便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由《天工开物》的命运可知一二。
  《天工开物》是一部中国古代科技的总结性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充份反映明朝中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天工开物》都有很高的评价:英国的达尔文说此书是“权威的著作”;法国的儒莲称它是“技术的百科全书”;日本的学者则认为这是一本“中国技术全貌的书籍”。
  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作者宋应星曾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及亳州知州等官职。他是明末抛弃功名转向科技研究的科学家。他还有《论气》、《画音归正》、《春秋戎狄》等十几本著作。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朴素的哲学思想和文学造诣。英国李约瑟则称他是“中国的狄德罗”。(注:狄德罗是法国《百科全书》的作者与著名的哲学家。)
  民国初年,有一个人查阅《云南通志》,发现里面说冶炼铜矿之处引用到《天工开物》,但是他到北京各个大图书馆去搜寻这本书无果,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无人知晓。后来他偶然间在日本朋友家发现《天工开物》日文版,于是到日本的图书馆查,发现有英语,俄语,德语,法语翻译本,以及法语全译本,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惟独在中国找不到这本书。后来他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天工开物》的明朝原刻本,而这个原刻本是所有版本中印制最精美的。然后按照此本,《天工开物》才在中国重见天日,广为印行。
  就是《天工开物》这样一部纯科技类书籍也被满清统治者禁毁,直到近代才由海外留学生从国外找回。(网络上有资料认为《天工开物》并未在中国绝迹,某地尚存,但这不能抹去《天工开物》这类科技著作在满清数百年未流传于世这一基本事实。实际上被禁毁或阻碍流传的著作又何止《天工开物》一书?!)满清的文字罗网最可怕的地方是其禁毁的彻底性,以至于可以让现代人认为大量的书籍不存在,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由此可见一斑。
  六、“康乾盛世”的实质
  所谓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止于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达115年。有些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然而事实如何呢?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特别是明朝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第一个对康乾盛世提出质疑的人大概是鲁迅,他看了外国人的一些记载,怀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狱吹出来的。
  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汉朝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程度只有横跨欧洲、北非的罗马帝国相比。而唐朝在当时的强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且不说其疆域之辽阔,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时期无法比拟的。当时两个世界强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这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程度。康雍乾三代显然远远不如汉唐。
  汉唐之所以被认为是盛世,并不仅是由于其当时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朝和唐朝的文化与精神面貌。汉唐时代政治环境比康雍乾时期宽松得多。汉代的皇帝总的说来比较开明,社会洋溢着一种进取、开放、昂扬的大汉精神。唐朝的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是比较注意“纳谏”的,对臣工相对比较尊重……
  总之,汉唐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这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财富。”
  连称赞“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的戴逸先生也指出“盛世的阴影”四个方面: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


  二、为什么中国保持了一千多年的科技创新中心,先进的科举教育与文官制度,却诞生不了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原因何在?这是李约瑟博士的难题。我们当然无法来解答,百度上有七种代表性的回答,但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只选择部分文字,让大家了解这段世界的谜语。
  至于谜底,也许只有上帝知道了。
李约瑟难题(节选)
来源:百度百科
  一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 全球化地球文明。
  从马可·波罗游记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与研究东方文明。从1643年牛顿诞生到1765年瓦特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欧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然而,1840年的中国却进入了鸦片战争时期。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化生产已基本取代手工业生产,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47年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报机制造公司建立,开启了电气化时代。从马可·波罗的诞生到工业革命电气化的开始,欧洲经历了约6百年的努力终于彻底超过了中国。
  二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中国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Paradigm)的起源问题。
  “为何科学发生在西方社会?”是李约瑟问题的反面。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除了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0种之多。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这就是李约瑟觉得不可思议,久久不得其解的难题。
  三
  据学者统计,满清修订四库全书中禁毁图书达3000多种,几十万部以上;禁毁的书名可谓是种类繁多,不仅仅包含关于民族、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连科学、技术、经济等类型的也要禁止,比如《经济考》、《军器图说》等。在满清统治的几百年里,诸如《天工开物》之类的科学技术书籍居然消失了;《天工开物》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直至民国在日本发现了此书,才使之得以重现中华大地。满清禁毁图书的程度在汉人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董仲舒都要膛乎其后。
  上一段说过的满清禁书《军器图说》,实际上是明朝火器部队重要的图书之一,明朝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是一点也不落后于西方,自隆庆年间,明所使用的火器多达几十种。在航海方面,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个例证,当时郑和所乘的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与郑和宝船相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船就显的太袖珍了。
  四
  中国古代没有完善的形式逻辑思想,很难产生严密的理论武器。爱因斯坦[1953 年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马托的斯威策(J. E.Switzer)的一封信是这样写的: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知道古代中国是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的,所以在古代中国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所以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所以李约瑟问题中的讨论涉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可以说是不够准确的,应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经验技术,而且,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中国的经验技术在世界上是远远领先的。这是对李约瑟问题本身的一个完善。
  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等的形式逻辑,欧几里得发明了欧式几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认识到并且开始时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到了伽利略时代,伟大的伽利略结合了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方面的利器,终于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在他的基础上,之后的牛顿将这两个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顿经典力学。
  五
  任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古克礼转述了李约瑟临终前的观点:“李约瑟先生透过他多年来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了解,他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做出伟大贡献。


  三、这也许是对李约瑟难题的另一种解读,限于文化视野与思考力,作者的某些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好在只是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想法而已,因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你们或你们下一代、下几代的心里。
中国近代科学为何落后于西方?
陈方正博士
  李约瑟认为,中国科学一直都远远优胜于西方,只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才为西方超越而已。这个大逆 转主要是由社会与经济因素造成,和文化、传统没有必然关系。我们有必要通过讨论西方科学传统的整体发展,科学在西方文明大传统中的核心位置,来审视李约瑟 问题的意义,审视中国在近代落后的根源。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
  李约瑟问题大家都听说过,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出现于中国。西方专门研究中国科学的专家席 文提出,问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可是他忽略了李约瑟问题的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中国科技向来优胜于西方,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1700年里中国 科学都是比西方科学优胜很多。第二个前提就是西方科学到文艺复兴才突飞猛进,超越了中国。
  李约瑟问题在中国大家很感兴趣,知道的人很多,不过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李约瑟其实并不是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大家去寻找答案,李约瑟自己已经有了答案。我看到很多论文研究李约瑟问题都不知道李约瑟的想法,我觉得是很不应该的。只要把他的书拿来看一看,就会知道他自己已经给了答案。
  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李约瑟终身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典籍,与人合作,写出20多卷 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要证明的就是,中国科学向来优胜于西方。证明之后,他就可以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了。他的答案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资本主义的兴起是要赚钱的,赚钱就要造东西出来,所以有实用精神,实用精神就刺激了试验科学的发展。西方古代的科学,特别是希腊科学,主要是理论性的科学,缺乏试验科学,这一部分就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而补足了。
  那么问题也来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在西方出现,却没有在中国出现呢?这就关系到答案的第二部份:那很简单,李约瑟说西方的封建体制是一个所谓的军事贵族封建体制,比较脆弱,资本主义一起来就把它打倒了,所以资本主义破茧而出,而中国是官僚封建体制,牢固不倒,虽然资本主义萌芽了,但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兴起,由于没有资本主义的兴起,所以中国就没有试验科学,因此也没有现代科学。
  李约瑟在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在座各位无形中都会受到他的影响,可是在西方他是没有什么影响力的,西方科学史家对他的实证性的研究很佩服,也很敬仰他,可是他的理论完全没有市场。西方对李约瑟问题是有很多批判的,这些批判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他说中国的科技向来优胜于西方,在技术上他做了很多论证,可是他混淆了科学与技术,中国的科学理论实际上是完全没有发展的。
  第二,他轻视科学理论的重要性。
  第三,他割裂了西方近代科学与西方古希腊科学之间很重要的关系。
  第四,他过分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因素对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几乎全盘否定了科学传统与科学家内在的一种科学发展的力量。
  对李约瑟问题的批判关系到科学的内史和外史的争论,所谓内史是说科学发展是由科学本身的逻辑和动力推动的,外史是说科学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政治因素来推动的。李约瑟是彻头彻尾的科学外史的拥护者,而绝大多数科学史家虽然承认科学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可是大家还是同意科学最重要的推动力还是它的内在因素。
  我们尊重、佩服、敬仰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的实证研究,可是很不幸,他造成了对中国科学史的方法和观念的严重歪曲,特别是他让我们中国人过分高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而过分忽略了西方科学的发展,甚至以为那只是一种偶然的因素,让西方领先了,其实不是这样。
  第二个问题:现代科学是怎么来的?
  现代科学是从17世纪开始,标志是1687年牛顿发表了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之前就是近代科学,大家知道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还有开普勒提出了行星三大运动,还有伽利略、笛卡儿等。可是哥白尼的学问是从哪儿来的呢,一般人回答不 出来。再往前我们唯一知道的,可能就是托勒密。托勒密大家对他是一个反面的印象,因为哥白尼是将他的地球中心之说打破了。托勒密事实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在他之前还有欧几里得,在欧几里得和托勒密中间,还有阿基米得。
  古希腊的科学和古希腊的哲学,其实是一码事。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家是泰勒斯,也是一个科学家,第二个重要的就是毕达哥拉斯,也是如此。希腊有很多的殖民地,开始在东边,然后到西面,然后到北面,原子论就是在北边出现的,这是第一阶段“周边时期 ”。然后由于柏拉图的缘故,集中到了雅典,这是第二阶段了。最后才到亚历山大。
  在希腊之前,西方的科学和中国古代的科学一样,都是有实用的目的,可是通过“新普罗米修斯革命”,这个革命就是将数学从一种实用的计算工具改变为抽象的要严格论证的学问,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这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完全不 告诉你这些高妙、奥秘的几何定理有什么用处,只是严格证明它是对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革命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刺激,最早是泰勒斯,泰勒斯引发古希腊研究几 何的兴趣,他们研究之后发现有三个几何学难题是他们解决不了的,一个是圆方等积的问题,也就是计算圆周率,第二是倍立方问题,第三是三等分角问题,由于这三个难题的刺激,他们开始向数学证明的方向走。
  另外一个方面,毕达哥拉斯成立了一个神秘的教派,这个教派的根本思想就是“数” 为万物之本,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可以用数来了解和理解。到了后来忽然他们发现,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和一条边的比例,就是开方2不是一个数,因为他们严格证明 了开方2是不能够用两个自然数的比例来表达的。在公元前400年毕达哥拉斯教派就有这样的证明,这是很令人震惊的。
  毕达哥拉斯教派不单是一个政治团体,而且是一个宗教团体,政治上势力很大,有贵族独裁的倾 向,结果被后来兴起的民众政治灭掉了。教徒散到各个地方,结果他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柏拉图说服了。柏拉图是雅典贵族,办了一个学院,就把这些 人召集到自己的学院里进行研究,这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所。在学院里他们就发现了《几何原本》大部分的定理。欧几里得是一个集大成者,就是将雅典学院里的研究 成果集中到《几何原本》一书中。
  现在大家都认为科学是由实用搞出来的,其实不是的,西方科学的源头是由宗教出来的,宗教为什么与科学发生关系呢?实用的东西很难上升到理论,因为科学理论在原创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严格证明几何定理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没有人会去做这个事情,一定要有强大的动力,最聪明的人才会用一生的功夫去研究,这就需要宗教
  古希腊科学也不是从石头里跳出来的,也有一个开端,现在由于考古的努力,挖出了很多古巴比伦的陶泥板,这是人类最古的第一手的数学文献。古巴比伦时期已经计算出开方2等于1.41422。这是1920年左右发现解读出来的,这之前大家都认为2次方程式最早是公元前300年的《几何原本》才有,事实是在公元前 1600年到公元前1900年的古巴比伦陶泥板上,已经有了解2次方程式系统的方法,和我们今天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古比巴伦的数学传统是实用的,并不是理论的,也不是严格证明了的。现在有证据证明它影响了希腊科学的兴起,《几何原本》里很多题目和这些陶泥板上的题目甚至是一样的。
  整个亚历山大的古代科学传统,大概到公元400年就衰落了,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基督教起来了,基督教是一个带有高度神秘性的宗教,对古代科学是很有敌意的。来罗马帝国消亡,欧洲陷入大混乱,西方科学的传统也就断了。
  综上所述,西方科学的发展,最早是在埃及的巴比伦,影响了希腊周边的殖民地,产生了最早的自然哲学,也就是科学。后来传到了雅典,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缘故,然后又传到了亚历山大,就是托勒密王国,它通过阿拉伯翻译运动,阿拉伯人将所有古希腊的科学典籍、哲学典籍全部从希腊文或叙利亚文翻译成阿拉伯文,古希腊科学就传到了中东,就成为伊斯兰科学。伊斯兰科学又经过拉丁翻译运动,出现了欧洲中古和近代科学。
  第三个问题:现代科学为什么会出现于西方?
  传统很重要,这是我想强调的一点。中国从孔子开始,一直到五四运动为止,所有人的思想都深深受到孔子、孟子、儒家的影响,我们总觉得经世济民、服务社会救国家是最重要的,可是西方的传统不是这样。西方传统当然有很多种,苏格拉底的伦理传统也很重要,其实很重要的西方传统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柏拉图看到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办学院让所有人来这里研究数学,提供了一个极为良好的研究环境。与中国的传统不同,柏拉图学院里有人不服气他,要创立自己的学派,如亚里士多德根本不喜欢数学,认为柏拉图的理念根本不重要。而孔夫子的学生敬仰他,没有人会想到去对孔老夫子不尊敬的。所以在西方很早就有客观的自己独立思考和老师争辩的传统。西方文明里的科学、哲学、宗教,这三者在柏拉图那里是混为一体的,后来慢慢分道扬镳,但是还是有很多纠缠。基督教为什么对新科学那么紧张,为什么要迫害布鲁诺和伽利略呢?他们讲的东西好像跟宗教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在西方,宗教是建基于科学之上的,科学和宗教是分不开的,布鲁诺和伽利略把科学改变了,宗教的基础也就改变了,所以教会要迫害这些人,是有内在的道理的。因此,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够演变成为现代科学,是跟西方文明核心里有科学精神分不开的。
  而我们来看中国,历来的大学问家,你能够说出哪一个是科学家吗?我想大家唯一可以说出来的就 只有一个人,墨子。墨子在孟子的时候很厉害,墨子后来就不见了,因为中国人不喜欢他,觉得他那一套东西不好。中国人喜欢的是儒家、道家、法家,他们讲的都 是政治、社会、人生,就算是讲到自然,也是讲到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客观地去研究。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核心里是没有科学的,即使有一点科学,这个科学也不能够进入到中国文明的核心里,它是被边缘化了的。
  西方科学发展的特征,首先,就是有悠久的传统,最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距今4000年,那时是中国的夏代,就是中国甲骨文出现之前的700年。中国的科学著作有两本最重要的,一本是《九章算术》,大概是西汉成书,当然思想酝酿应该是比西汉要早,但是最早也不过是可以推到战国。中国相传有天文学,书没有传下来,只是零碎的片断传下来。中国有很好的天文理论著作《周裨算经》,有一个近乎现代模型的东西,应该也是在春秋之后、战国早期了。可是很可惜的,《周裨算经》和墨子一样,后来也没有人注意了,书是在那儿,大家都不喜欢它,就没有多少发展。数理科学,甚至是理论性的科学,对中国人是没有吸引力的,后来不能发展。我们这一块土地、我们这一种文化对数理科学有排斥性,所以没有发展。可是在西方有毕达哥拉斯的神秘教派,由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传统,科学成为文明的核心。
  西方科学发展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中心区域在不断转移。刚才说了,最开始在巴比伦,后来到雅典,再到埃及北部亚历山大,然后又回到伊斯兰,又回到欧洲。它的中心总是在不同的地方转来转去,所使用的言语也是不一样的。巴比伦时代使用的是象形文字,然后使用希腊文,然后是使用阿拉伯文,到中古是使用拉丁文,近代是使用他们自己的民族语言,是在相互激荡的互相有影响的文化里流传。可是中国呢?基本上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不可能跑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去发展。
  西方科学发展的第三个特征是,它与宗教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毕达哥拉斯神秘教派是整个西方科学的源头,后来西方科学和基督教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基督教早期的奥古斯丁等,他们对科学都有一种看法,认为科学可以为基督教所用,不要完全排斥。这个世界人能够生存,鱼能够在水里游,鸟会在天上飞,要解释这些东西,才能显示出上帝的大能。这样当然就要使用到科学,要用到自然哲学了,其实这是因为基督教在西方是一个后起的宗教,基督教前希腊的科学、哲学、罗马的法律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所以基督教一进入,没法将这些东西扫掉,于是想怎么能够将这些东西为其所用。到了中古时代,基督教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可以用来建构他们的神学,结果亚里士多德又变成了神学的一个基础。这样整个基督教的结构,无论是从传教的角度、神学的角度,都跟科学分不开了,同时科学也就得以在基督教的好像是很有敌意的一个大环境里继续发展,最后甚至颠覆了基督教。
  最后,西方科学第四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当然就是它有两次革命性转变的出现。古代中国有科学,古代印度有科学,古代巴比伦、古代埃及都有科学,可是这些科学从出现开始就是实用性的,而且这个实用性从来没有在基本上改变过。比如说宋代,中国有一部书《算术九章》,发明了很重要的数论上的通论定律,可仍是沿袭了汉朝的《九章算术》来做的,没有新的视野,可是在西方不是这样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和巴比伦的几何是完全不一样的,牛顿的物理学和前面的物理学又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西方的科学会有革命性的出现呢?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想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西方科学发展有这样四个特征,而其它古代文明,包括中国文明都没有这样的特征。现代科学之所以出现于西方,我想是跟它的这四个特征有密切的关系的。


  四、数学是世界现代科学的基石之一,了解世界古代数学,对比中西数学文化的差异,也许有助于我们解读李约瑟难题。
  周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
  也许中国古代数学更有西方科学的神秘主义特点,其达到的高度,曾经让西方惊叹,且自成体系。可惜,西方数学东渐后,中国古代数学模式已经濒临失传。
  如何用中国数学的方式,结合现代西方数学,重新解释世界,这是一个文化抢救工程。如果有一天传统数学能重新活过来,那是民族之幸。
  现在,让我们听听到传统数学的心跳。
古代数学
来源:百度百科
  前言:数统治着宇宙。 ——毕达哥拉斯
  一、中西解析
  从中西古代数学文化史的比较意义上分析,形成中西古代数学的两种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这两种倾向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数学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动力。
  数学文化史的研究表明,人类古代数学作为文化系统中一个操作运演的子系统,从一开始就具有双重功能(或称为双重特性),即数量性的功能和神秘性的功能(注:王宪昌,《数学与人类文明》,延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8-70页。)。而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字或数学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有某些神秘性,而且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神秘性发展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在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中,原始数学始终沿着神秘性和数量性的双重功能统一性继承的轨道向前发展。古希腊数学与神秘性的结合,使得他们从宗教、哲学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地位,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文化背景。
  因此,从数学文化史的意义上分析,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数学不仅仅是一个数学意义的运演操作系统,更主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理性解释系统,或者称之为一种理性构造的规范模式。在西方文化中,西方数学解释宇宙的变化,引导理性的发展,参与物质世界的表述,任何学科的构建都必须按照文化理性的要求模仿和运用数学的模式。用数学解释一切是西方数学在与其适应的文化获取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文化发展中,我国古代数学筹算操作的机械化运演形成的计算体系来源于作为原始数学的竹棍操作运演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化。
  中国古代是借助于竹棍为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外算与内算的双重功能,即“算数万物”的算术性功能和神秘主义的解释性功能。
  因此,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未形成以宗教、哲学的层次思辨自己的方法、结构形式,而是形成了专司具体数学问题的特征。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及筹算的技艺型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构造模式,这种筹算数学的价值取向保证了中国古代数学机械化特色的发展方向,注重数学实际应用的层次不断发展,机械化的计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古人借助于算筹这一特殊工具,将各种实际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的布列和推演,在比率算法、“方程”术、开方术、割圆术、大衍求一术、天元术、四元术、垛积招差术等等方面都取得辉煌成果,在宋元时期数学达到高潮。元代以后发展的珠算制是筹算制的发展改革和继续,可以说,中国传统数学在数量关系上是以算筹制为主线贯穿一起,以提高机械化的计算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同时,文化价值观的传统特点也造就了一批传播和发展作为技艺数学的群体,这是促进数学机械化发展的人才优势,尤其是在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其传统价值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文化价值系统发展的阶段分析,我国的筹算体系和模式在宋元时期达到数学的高峰在很大程度上是算法机械化达到最高水平。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是对《九章》以来开方程序的重大提高和创造,秦九韶的正负开方术又把增乘开方法发展到十分完备的境地,其大衍求一术也是在历代对“上元积年”推算基础上将“物不知数”问题解法发展到最一般的机械化程序。李冶的天元术更是对列方程算法的重大改进和突破,同时也是几何代数化思想的完美体现。从天元术到四元术,是解一般高次方程向多元高次方程组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因此,我国在宋元时期算法机械化达到空前的高水平,是与传统数学文化价值观的要求相一致的,是我国筹算文化排列模式和变换技术长期积累后的自然发展,它是我国筹算体系下的数学计算以快速、准确、简洁解决一类具体问题而发展自己的操作运演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评判中国古代数学时不应当依据西方数学的评价模式和价值标准。
  由上文对中西古代数学文化史的比较意义上分析,中西古代数学的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它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可以说,西方数学著作的构造模式及其理性作用是不会在中国文化中出现的,因此,在古今数千年的数学发展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西数学的两种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都是历史文化中的必然。以古希腊欧几里德《几何原本》为代表的逻辑演绎倾向和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机械化算法倾向交互作用,“轮流执政”,共同以各自的构造模式、思维方式、运演规律及结构特征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来说,中国技艺应用型的操作运演系统蕴育了中国古代数学算法机械化的成功。中国数学以区别于西方数学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文明史上,灿烂的古希腊数学衰落之后,曾一度占据了世界数学研究的重心,直到14世纪初。中国传统数学的辉煌成就标志着筹算体系下的机械化算法的巨大成功,而元中期珠算盘和珠算术的应用和发展是我国机械化算法体系的继续,它是对算筹计算工具的重大改进和发展,是对计算技术改革的历史必然。珠算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效率,简化了机械化的操作程序和繁琐步骤,适应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对数学中大量繁杂计算的实际需要,因此,算盘和珠算术的出现和普遍应用及其发展,同样既是中国传统数学的独特创造的伟大发明,同时又是对世界科技和文明的重大贡献。
  然而,在对待中国传统数学和西方数学对世界科技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数学评判标准多数却是在西方数学中形成的西方中心论。这种中心论者认为当代数学的巨大成就是沿着自古希腊人以来所走过的唯一一条王者之路而发展来的。没有达到严格演绎的知识不能算为科学,只有西方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关键性的必要条件。
  西方中心论的评判标准的理论基础是西方数学哲学,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西方数学的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作为评价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数学(包括中国的传统数学乃至东方数学)与科学的唯一标准。从数学文化史的研究表明,在对待中国古代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上,这种判断和比较不是在对中国古代数学理性思辨的基础上形成的,忽略了中国竹棍式数学演化流变的文化特征与西方数学的文化差异。
  总之,中西古代数学在其民族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是我们数学史研究中应当十分注意的问题。在人类文化史中,人们可以发现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特定的数学发展和构造模式,对人类古代数学的比较,应从不同文化系统的数学模式中,提炼出人类古代数学的共有规律,并以此为价值尺度来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古代数学是在中国文化中产生发展的,它不会也不可能按照西方数学的模式来发展,因此我们评判中国古代数学时就不应当照搬西方数学的评价。
  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西方数学的模式不会也不可能是人类数学的唯一发展模式,西方数学的价值标准不应该实际上也不可能成为人类古代数学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正如像N.席文提问的那样:“为什么评判非欧文明史总是以其是否或接近于欧洲早期科学或近代科学的某些方面为试金石,为什么早期欧洲科学无需检验呢?”
  二、历史起源
   (一)汉唐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到隋唐1000多年间的数学发展,所经历的朝代依次为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刘徽注释《九章算术》,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且在论述过程中多有创新,更撰写《海岛算经》,应用重差术解决有关测量的问题。刘徽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创立割圆术,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 《孙子算经》 、 《夏侯阳算经》 、 《张丘建算经》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祖冲之、祖日桓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2)得到祖日桓定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并得到球体积公式;(3)发展了二次方程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
  唐朝在数学教育方面有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 (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隋唐时期由于历法需要,创立出二次内插法,为宋元时期的高次内插法奠定了基础。而唐朝后期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二)宋元时期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甚至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
  高次方程数值解法;
  天元术与四元术,即高次方程的立法与解法,是中国数学史上首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
  大衍求一术,即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现在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招差术和垛积术,即高次内插法和高阶等差级数求和。
  另外,其他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
  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三)西学时期
  这一时期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二十世纪清代结束共500多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珠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题,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十六世纪末,西方初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后,近代高等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 (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
  隋及唐初,印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曾传入中国,但影响较细。到了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和中国学者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专著。其中第一部且有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演译方法深受徐光启推崇。徐光启本人撰写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便应用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此外,《几何原本》课本中绝大部分的名词都是首创,且沿用至今。在输入的西方数学中仅次于几何的是三角学。在此之前,三角学只有零星的知识,而此后获得迅速发展。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1631)、《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1631)。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137卷,1629-1633)中,介绍了有关圆椎曲线的数学知识。
  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古代名著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积极影响的。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还有王锡阐和年希尧等人。
徐光启等
  清康熙帝爱好科学研究,他“御定”的《数理精蕴》(53卷,1723),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对当时的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乾嘉年间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编成《四库全书》,其中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和宋元时期的著作,为保存濒于湮没的数学典籍做出重要贡献。
  在研究传统数学时,许多数学家还有发明创造,例如有“谈天三友”之称的焦循、汪莱及李锐作出不少重要的工作。李善兰在《垛积比类》(约1859)中得到三角自乘垛求和公式,现在称之为“李善兰恒等式”。这些工作较宋元时期的数学进了一步。阮元、李锐等人编写了一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传记《畴人传》46卷(1795-1810),开数学史研究之先河。
  1840年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中止。同文馆内添设“算学”,上海江南制造局内添设翻译馆,由此开始第二次翻译引进的高潮。主要译者和著作有: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1857),使中国有了完整的《几何原本》中译本;《代数学》13卷(1859);《代微积拾级》18卷(1859)。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合译《圆锥曲线说》3卷,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译《代数术》25卷(1872),《微积溯源》8卷(1874),《决疑数学》10卷(1880)等。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仍在应用。
  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1905年废除科举,建立西方式学校教育,使用的课本也与西方其他各国相仿。
  三、中国数学的特点
  (1)以算法为中心,属于应用数学。中国数学不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数学研究是围绕建立算法与提高计算技术而展开的。  
  (2)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中,数学被儒学家培养人的道德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它的作用在于“通神明、顺性命,经世务、类万物”,所以中国传统数学总是被打上中国哲学与古代学术思想的烙印,往往与术数交织在一起。同时,数学教育与研究往往被封建政府所控制,唐宋时代的数学教育与科举制度、历代数学家往往是政府的天文官员,这些事例充分反映了这一性质。  
  (3)寓理于算,理论高度概括。由于中国传统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因中国人综合、归纳思维的决定,所以中国传统数学不关心数学理论的形式化,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仅停留在经验层次而无理论建树。其实中国数学的算法中蕴涵着建立这些算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数学家习惯把数学概念与方法建立在少数几个不证自明、形象直观的数学原理之上,如代数中的“率”的理论,平面几何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立体几何中的“阳马术”、曲面体理论中的“截面原理”(或称刘祖原理,即卡瓦列利原理)等等。
     四、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  
     数学活动有两项基本工作----证明与计算,前者是由于接受了公理化(演绎化)数学文化传统,后者是由于接受了机械化(算法化)数学文化传统。在世界数学文化传统中,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希腊数学,无疑是西方演绎数学传统的基础,而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无疑是东方算法化数学传统的基础,它们东西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  
    中国数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阿拉伯地区,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而且在汉字文化圈内,一直影响着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数学发展。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9-29
大赛简介PPT

封面


目录


  
大赛性质
初赛链接(大赛标杆)
(7届初赛联播)广东片区初赛湛江二中2万人分赛点快讯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5992.html



新闻链接:
(9届初赛联播)第九届文化作文大赛重庆赛区预赛在津启动  3天内20万学生书写文化梦想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426.html




初赛链接:
(9届初赛联播)河北片区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676.html



  
新闻链接:
(9届初赛联播)推进教育文化化,重庆秀山71所学校5万多学子参加九届文化作文大赛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454.html



  
初赛链接:
(9届初赛联播)新疆片区新疆博州实验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附优秀作品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600.html



  
初赛链接:
(9届初赛联播)打造“文化中国”:江西片区赣县分赛场快讯(县级)附优秀作品114篇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535.html



  
初赛链接:
(9届初赛联播)河北清华北大基地名校:河北片区全国名校河北衡水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组)附优秀佳作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525.html



  
新闻链接:
(9届初赛联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领导视察璧山区;5万学子参加第九届文化作文大赛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428.html




新闻链接:
(9届初赛联播)打造文化中国,大足区中学统一参加文化作文现场大赛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453.html



  
初赛链接
(8届初赛联播)南京师大附中学生对动车事件的思考(专题)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6776.html



  
初赛链接
(9届初赛联播)大赛标范学校:广东片区湛江二中分赛点快讯(初高中)附500篇优秀作品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606.html



  
决赛链接:
关于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总决赛的通知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696.html



  
图片欣赏
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北京总决赛(一):开幕式与决赛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236.html

视频欣赏:
第八届北京清华大学总决赛(视频)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701.html


  
视频欣赏:
张扬语言的个性(北京人大附中特级教师  王君)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945.html



  
图片链接
游学清华北大及长城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239.html




图片链接:
游学鸟巢和感受天安门升旗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252.html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9-29
大赛宣传PPT,断续



视频欣赏:
人大附中特级教师王君:《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视频链接:
广东佛山三中胡兴桥: 《文化,从关注开始》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825.html




视频链接:
文化作文游前学——《走近故宫》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824.html



图片链接:
游学故宫及文化作文培训和闭幕式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253.html



第二总决赛


图片链接:
(七届年会)吻合时代需要,影响遍及全国,第七届文化盛宴:重庆大足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6767.html



  
新闻链接:
张家界在线: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在张家界开幕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0993.html



图片链接:
(六届年会)2010年课题年会:品文化盛宴 育文化英才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5062.html



视频链接:
第八届文化教学大赛点评--总评委:北京大学教授刘云杉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9797.html



讲话链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广一副院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关注学生在文化课堂上的生命状态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9832.html

文件链接:
(八届年会)关于举办2012年“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的通知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9416.html




图片链接:
感谢重庆江津几江中学完美承办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9925.html

视频链接: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开幕式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1645.html



1、讲座链接:
谭蘅君老师参加晋冀鲁豫苏浙六省名校联谊会及讲座专题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4649.html
2、讲座反响:
谭蘅君老师衡水六中讲座及六中教师观后感选登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2145.html
重庆秀山县教师听谭老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讲座专题后感想选登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1230.html
3、媒体报道:
《教学考试》华丽转身:从文化作文到文化课堂——谭蘅君和他的文化教育视界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1727.html




题词链接:
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科院、北大教授等名人为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题词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4768.html




1、课题邀请函文件链接: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122.html

2、(九届决赛)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清华大学总决赛暨文化游学夏令营(总汇)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2062.html

3、(九届年会)全国第九届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总汇)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2066.html

4、(十届决赛)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第一决赛场北京清华大学总决赛试题及部分获奖名单|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2543.html

5、(十届决赛)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第二决赛场成都四川大学总决赛试题及部分获奖名单 |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12542.html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9-29
参赛学校注意大赛流程:赛前宣传--组织人员--展开竞赛--阅卷评比--对竞赛和阅卷现场进行照相--大赛简报--获奖作品电子文档--交大赛组委会。流程清晰。

组织初赛及评比,请参看学习广东湛江二中刘军老师的组织艺术:http://www.zw99999.com/read.php?tid=5992 

特别注意:获奖作品电子文档每篇作文后面,注明指导教师名字。一旦入选《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或其他大赛合作期刊发表,后面必须附指导教师名字。

部分学校对“文化作文”了解不够深刻,可以邮购《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通过阅读上届大赛佳作,获得写作捷径。邮购电话:18601085131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