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27阅读
  • 0回复

(文化佳作)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华平点评文化作文:《坚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6-21
坚   守
    点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李华平

                                              作者:成都石室中学学生  翁昌阳

    昨夜西风,是谁的脚步踩过凋零的黄叶,独上高楼?斜晖脉脉,是谁的目光穿越水天的界限,望尽千帆?秋千寂寞,是谁的眼泪滴落深深庭院,问讯落红?
   坚守的身影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
   [开头部分,由两个自然段组成,连标点共84字。第一段由三个问句组成,将抽象的“坚守”化成形象可感的三幅画面——“脚步踩过凋零的黄叶,独上高楼”,“目光穿越水天的界限,望尽千帆”,“眼泪滴落深深庭院,问讯落红”。而每一个画面都是由具有浓厚文化意味的诗句点化而来,读来给人丰富的审美享受——“坚守”的韵味竟是这样耐人品味。
   第二段,独句成段。用简短的一句话明确地点出上段所写三幅画面的共同点是“坚守的身影”,他(她)们在执着的等待。这样一来,就十分迅速地点了题。由于是议论文的框架,所以提炼出一个简短的句子“坚守的身影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作为全文论证的中心论点。]
(一)

  坚守,守的是洞庭烟波,守的是后皇嘉树,守的是兰蕙香草,守一个注定要破灭的梦幻,“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坚守一份浊世的清醒,于是清醒而并不坚强的神经一次又一次经受着痛苦的挑拨。为了坚守,他“餐菊之落英”,他“纫秋兰以为佩”。然而纵然守得一身的皓皓之白,却挽不回楚国日渐消亡的国运。峨冠博带,精神憔悴,屈原最后回望一眼被雁翅剪破的夕阳,纵身汩罗,守着一个上下求索的诺言。而那一跃溅起的水花让千百年后的一双双眼睛依旧湿漉漉的。
  坚守,屈原化身目渺渺兮愁余的湘神。
  [这是主体部分的第一个层次,由两个自然段组成,举屈原的例子来证明“坚守的风景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的中心论点。
  第一段,写屈原“坚守什么”和“怎样坚守”。关于“坚守什么”,先用排比的方式写屈原表面上守的是“洞庭烟波”“后皇嘉树”“兰蕙香草”和“注定要破灭的梦幻”,然后点明实质——“坚守一份浊世的清醒”。关于“怎样坚守”,则引用诗句写他“清醒而并不坚强的神经一次又一次经受着痛苦的挑拨”,为了坚守一个“上下求索的诺言”,最终“纵身汩罗”。而最后一句则非常形象地说明屈原这一“坚守”行为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诗一般的语言,非常富有画面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余味悠长。
第二段,独句成段,点明屈原“坚守”的结果。虽短短一句,却见出深厚的功力,既对这一个例子进行小结,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中蕴涵着对屈原故事以及相关的神化传说的透彻了解。]
(二)

  坚守,守的是草屋八九间,守的是山气日夕佳,守的是木欣欣以向荣,守一份鸟倦飞而知还的心境。“少无适俗韵”,陶潜坚守一个男耕女织的桃花源,哪怕瓣瓣桃花载着诗句从此流走。为了坚守,他“晨兴理荒秽”,他“戴月荷锄归”,于是南山下的清泉野菊洗去了一身的风尘,东篱之下多了一位宁静澹泊的诗人。“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潜轻声问着自己,随后将房门一掩,红尘滚滚车马喧就这样被挡在门外,只听见屋内传来一阵悠然自适的吟诵声。
  坚守,陶潜化身篱外一枝静默的菊。
  [这是主体部分的第二个层次,由两个自然段组成,举陶渊明的例子来证明“坚守的身影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的中心论点。
第一段,写陶潜“坚守什么”和“怎样坚守”。关于“坚守什么”,先用排比的方式写陶潜表面坚守的是“草屋八九间”“山气日夕佳”“木欣欣以向荣”,然后点明实质——“坚守”的是一种“鸟倦飞而知还”的闲适心境,一种“男耕女织的桃花源”般的政治理想。关于“怎样坚守”,则引用相关诗句写陶潜身自耕作、掩门读书。最后一句写陶潜掩门读书,很有语言个性,描绘出一个诗情画意的景象,令人回味不绝。
  第二段,独句成段,点明陶潜“坚守”的结果。因陶渊明爱菊,便写他“化身篱外一枝静默的菊”“静默”一词写出一份平淡、宁静的美。]
(三)

  坚守,守的是窗外的梧桐细雨,守的是帘外的雨疏风骤,守的是溪亭的一滩鸥鹭,守一段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往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李清照坚守一份超尘拔俗的美,纵然为此背负世间难堪的白眼。为了坚守,她“重门须闭”,她“怕见夜间出去”,最后金石散失,人比黄花瘦,但那《漱玉词》中的字字珠玑,哭红了多少后人的眼睛?
  坚守,李清照化身乱世中的美神。
  [这是主体部分的第三个层次,由两个自然段组成,举李清照的例子来证明“坚守的身影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的中心论点。
第一段,写李清照“坚守什么”和“怎样坚守”。关于“坚守什么”, 先用排比的方式写李清照表面坚守的是“窗外的梧桐细雨”,“帘外的雨疏风骤”,“溪亭的一滩鸥鹭”,“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往事”,然后点明实质——“坚守一份超尘拔俗的美”。关于“怎样坚守”,则引用诗句写李清照封闭自己,以致“人比黄花瘦”。而这份坚守凝结而成的词集,“哭红了多少后人的眼睛”,将读者一下子变成落泪人。
  第二段,独句成段,点明李清照“坚守”的结果。写李清照“化身乱世中的美神”,让人顿生崇敬之意。]
  坚守的身影是世间最感人的风景。
  [此结尾再一次点题,结束全文,重申中心论点。但此结尾显得有点仓促,若能再用优美的语言回扣三个材料,或另描一组画面,或点示我们当代的人、当代的青少年怎样坚守崇高的理想、不可更改的信念、美好的情感,就更好了,甚至可以说近于完美了。]

  【总评】: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散文化的议论文,几近无可挑剔。
  论点鲜明。论点是议论性文章的灵魂,必须明白清楚,自始至终不摇摆。这篇考场作文,全文紧扣论点,每一个材料都寸步不离论点;全文直接点题之处达五次之多,间接点题更多,其良好意图就是要想方设法让特定的读者(阅卷老师)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读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选材典型。屈原、陶渊明、李清照都是文化意蕴丰厚的经典材料,可以供人反复挖掘,多角度挖掘。可以说,这些作文材料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永远不存在“陈旧”的问题,关键是像此文这样“熟悉材料的陌生化处理”,让人感到既亲切熟悉,又新颖别致。
  结构清晰。开头在用精彩段诠释“坚守”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举例证明中心论点,结尾再一次点明中心论点。主体部分三个层次之间用数字标明,结尾部分与主体部分之间用空格隔开,清爽宜人。
  语言独特。本文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却运用的是散文化的语言:句式上,长句短句交错有致;表达方式上,叙述、描述、议论、抒情交相辉映,细节描写光彩照人,富有画面感,美不胜收;修辞上,各种手法灵活运用,自然贴切,不露痕迹;诗词名句,信手拈来,浓浓的文化味,芳香扑鼻。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