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035阅读
  • 6回复

(十届初赛联播)湖南片区长沙赛场北雅中学分赛点快讯(初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6
— 本帖被 admin 从 全国总决赛 移动到本区(2014-05-27) —
展写作风采,彰文化魅力

大赛及阅卷现场


    为弘扬中国文化,展示当代中学生写作风采,2014年5月14日下午,长沙市北雅中学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初赛在我校隆重举行。
    经过教师们的动员鼓励,我校同学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参赛人数达到两千余人。截止至比赛结束,组委会共收到有效作文1946篇。经过全体语文教师通力合作,组委会共评出《太平街那些事》等一等奖作文41篇、《笔尖上的中国》等二等奖作文68篇、《点横撇捺折竖弯钩提》等三等奖作文86篇。
   本次作文大赛是北雅中学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第三次举办文化作文大赛。文化由少年而传承,魅力因写作而彰显。比赛落幕,魅力持续,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届的“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越办越好,期待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同学聚集在这个广阔的平台,用文字展示真我风采。
                                 (供稿:申晓丽、王倩倩)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5-26
文化作文八年级获奖名单
等级题目姓名班级指导老师
一等奖《江南雨巷》贺孜怡1201周雪
一等奖徘徊在江南水乡之间李正阳1202张安
一等奖不期而遇的屈子李湜璿1203张莉
一等奖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刘芊1203张莉
一等奖含书之地钟鸣歌1203张莉
一等奖回家,撑古典文学之舟刘怡然1204张莉
一等奖文化的表里柳瑶1205邹艳玲
一等奖老米酒黄子一1206邹艳玲
一等奖《宋词绝唱》周宇轩1207周雪
一等奖 湘江说舒溶静1208陈千千
一等奖茶悟唐子安1208陈千千
一等奖邂逅纳兰容若蔡书勤1209王倩倩
一等奖《玩味汉语》邹锐阳1210易咸英
一等奖《我读文化》杨诗源1211易咸英
一等奖且望湘天丁婧欢1212陈千千
一等奖豆腐文化贺晴1213张安
一等奖汉字的魅力黄子皓1214王倩倩
一等奖煮雨王子安1215蒋娟
一等奖赤壁怨,赤壁愿傅林芳1216蒋娟
一等奖一眼桃源佘珂1217谭嘉慧
一等奖黎明!黎明!毛穆臻1217谭嘉慧
一等奖谱一曲千年古韵,醉舞苏州马可欣1218谭嘉慧
一等奖城西旧事戴思佳1218谭嘉慧
二等奖《待到春笋盈香时》黄钲真1201周雪
二等奖《变与不变》周求霈1201周雪
二等奖《惟有绝世红梅香》王慧仪1201周雪
二等奖一丝一缕一世界何晨慧1202张安
二等奖三餐段绍宇1202张安
二等奖国之魄,人之魂唐宇鑫1203张莉
二等奖汉字如画,汉语如歌邓婧漪1203张莉
二等奖我们的方块字王昭懿1203张莉
二等奖浣花纸上绿衣客陈思睿1203张莉
二等奖汉字!汉字!王旌扬1204张莉
二等奖九嶷山上斑竹泪——撼动苍梧的妃帝情罗哲恒1205邹艳玲
二等奖词风蒋明江1205邹艳玲
二等奖温养文化的心李涵跃1206邹艳玲
二等奖记忆中的文化黄烨垚1206邹艳玲
二等奖渔鼓声里知多少伍怡1209王倩倩
二等奖一块发光的碑石赵茜茹1210易咸英
二等奖从苦痛中走出的大师张若溪1210易咸英
二等奖跃然史上廖哲翔1211易咸英
二等奖感悟中国文化彭佳涵1211易咸英
二等奖《汉语》杨一阳1212陈千千
二等奖《不老风华》曾元1212陈千千
二等奖《梦江南》周苏楠1212陈千千
二等奖《文化的传承》谢开源1213张安
二等奖梦里来过的地方王杰1213张安
二等奖美妙湘西汪定扬1214王倩倩
二等奖愿作华夏天空的五彩石何旭1214王倩倩
二等奖握在手心的孝道徐焕炜1215蒋娟
二等奖幽幽湖湘水 脉脉中华情杨佳妮1215蒋娟
二等奖烟雨古城柳晟雅1216蒋娟
二等奖我和汉语的恋爱史韩洁1216蒋娟
二等奖淡悟浓曾斯乐1217谭嘉慧
二等奖藏在笔尖的秘密任嘉妮1217谭嘉慧
二等奖叹魂陈驰1217谭嘉慧
二等奖古镇依旧,文化依然刘云璐1218谭嘉慧
二等奖窗外,雨落愁巷谢明宇1218谭嘉慧
三等奖《游行长江》刘琴1201周雪
三等奖《小城雨落》谭小梁1201周雪
三等奖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陈柯佳1202张安
三等奖汉字的魅力尹雨卓1202张安
三等奖笔尖上的文化黄晨阳1203张莉
三等奖汉字是种艺术皮天朗1203张莉
三等奖全民迎接汉语热蒋天成1204张莉
三等奖远方的净土与文化郭英沛1204张莉
三等奖汉语的精魂谭立云1204张莉
三等奖请善待我们美丽的汉语罗雨瀟1204张莉
三等奖文化的精魂——汉字刘程亮1204张莉
三等奖《语魂》杨小骢1207周雪
三等奖《叹诗魂》罗雨婧1207周雪
三等奖《清雅如墨,泛滥扁舟》李宇彤1207周雪
三等奖《左手汉字,右手文学》戴利佳1207周雪
三等奖美丽奇妙的汉语聂玮婧1209王倩倩
三等奖汉语熊子洋1209王倩倩
三等奖《汉语之美》彭若曦1210易咸英
三等奖《汉字》李玮琼1210易咸英
三等奖《优美汉字 魅力文化》许玮挚1211易咸英
三等奖《汉语》周桂鹏1211易咸英
三等奖走在石板路上李泓钰1212陈千千
三等奖当时只道是寻常郑嘉宜1212陈千千
三等奖汉字的灵魂李泓睿1213张安
三等奖神奇的汉字,舞动的精灵李云飞1213张安
三等奖汉语的魅力谢琰峰1214王倩倩
三等奖沉醉在你的世界中李伊琳1214王倩倩
三等奖奇妙的汉语刘顺畅1214王倩倩
三等奖流年曲陈宜濯1215蒋娟
三等奖水边的文昌阁邹佳玥1215蒋娟
三等奖泪在千古忧愁贺宇怡1215蒋娟
三等奖巷里馨香,步步生莲唐铭杰1215蒋娟
三等奖品茶王渝淑1216蒋娟
三等奖别思欧阳宏妃1217谭嘉慧
三等奖江南风•古镇情李怡佳1218谭嘉慧
三等奖夜下橘洲吴羽暄1218谭嘉慧
三等奖龙井清茶王雅娟1218谭嘉慧
三等奖心灵的归宿 文化的根基李俊锋1218谭嘉慧
三等奖黑毛笔 白雪花 红对联李沁1218谭嘉慧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4-05-26
2014年上学期七年级文化作文各班获奖情况汇总
等地班级姓名获奖文章指导教师
一等奖1301罗奕太平街那些事李琨
一等奖1302周子耶诗与景李琨
二等奖1301柳亦婷辉煌与破碎李琨
二等奖1301杨尚儒走进四川李琨
二等奖1302熊梓珺悠悠节日情李琨
三等奖1301曹芸宁说“闯”字李琨
三等奖1301黄宁远流传千古的汉字李琨
三等奖1302黄佳彬观江流·品文化李琨
三等奖1302谭歆榕长城游李琨
三等奖1302唐勋中华精髓李琨
一等奖1303吴玉晗水墨江南郭亮峰
一等奖1304杨睿琪汉  字郭亮峰
二等奖1303冯晓婷汉语郭亮峰
二等奖1304邵恋森汉语郭亮峰
二等奖1304李艺峤汉字,我为你自豪郭亮峰
三等奖1303胡永佳文化,无处不在郭亮峰
三等奖1304钱宇汉字郭亮峰
三等奖1304盛开真文化与伪文化郭亮峰
三等奖1303周舟食髓知味郭亮峰
三等奖1303罗婧文汉语-----中国文化之河郭亮峰
一等奖1305肖贝贝汉语余雅淇
一等奖1306刘阳读你•淡墨色的1000年余雅淇
二等奖1305危枫盛开的白莲余雅淇
二等奖1305邓青泓中华民族的魂——汉语余雅淇
二等奖1306周雯颖水墨江南余雅淇
三等奖1305欧阳菁玟梦绕桃花涧余雅淇
三等奖1305邓扬玉中华结晶余雅淇
三等奖1306周含屹论诗余雅淇
三等奖1306武婷萱熟悉的方块字儿余雅淇
三等奖1306傅文采汉语余雅淇
三等奖1306罗文欣畅游汉字的王国余雅淇
一等奖1308李泠姗迁移中的文化胡波
一等奖1307朱欣雨汉字盈香胡波
二等奖1307姜馨然无字碑胡波
二等奖1308田梓奎改变胡波
二等奖1308邓豪杰初心不变胡波
二等奖1307李典琪假如给林黛玉穿上超短裙胡波
三等奖1308粟阳汉语的魅力胡波
三等奖1308邓卓宜心中的江南胡波
三等奖1307曹雅婧不该丢弃的传统文化胡波
三等奖1307潘灵敏月亮胡波
三等奖1307王雅倩古战场上的文化胡波
一等奖1310刘婉怡文化韵味袁瑾
二等奖1309华明辰汉字之美袁瑾
二等奖1309邓澳远汉语千古事袁瑾
二等奖1310佛渡杨楠袁瑾
二等奖1310一代奇才 王奕翔袁瑾
三等奖1309吴朝乾文化的面具袁瑾
三等奖1310胡洁找回文化找回精神袁瑾
三等奖1310邹期光汉语的魅力袁瑾
一等奖1311万湘龙《文化》申晓丽
一等奖1312屈奥晨 《古曲》申晓丽
一等奖1312陈舜宜《文化的表里》申晓丽
二等奖1311何星宇《汉字的魅力》申晓丽
二等奖1311杨子漩《世界因中国文学而精彩》申晓丽
二等奖1312谭芷坚《梦遇李白》申晓丽
三等奖1311李荣俊《汉字文化》申晓丽
三等奖1311骆书蔷《汉字·中国》申晓丽
三等奖1311谢哲骐《汉字与国际》申晓丽
三等奖1312陈晨《李白穿越记》申晓丽
三等奖1312陈丹妮《餐馆里的“中华”》申晓丽
三等奖1312丁恺頔《中华魂、汉字根》申晓丽
一等奖1313姚可馨记忆中的味道胡文俭
一等奖1314黄沛妤世界文化历险记胡文俭
二等奖1313颜子卿文化并只非文字胡文俭
二等奖1313李卢蓓汉语,民族文化的根基胡文俭
二等奖1314方沁怡一座桥胡文俭
二等奖1314宋哲逸中华的叶与根胡文俭
二等奖1314廖圆圆春.秋胡文俭
三等奖1313谭家舟文化的难言之隐胡文俭
三等奖1313何军汨罗江畔胡文俭
三等奖1313石嘉露母语的光辉胡文俭
三等奖1314沈攀文化都去哪儿了胡文俭
三等奖1314肖子涵中华之威胡文俭
三等奖1314周天雨端午文化胡文俭
一等奖1315陈浩宇汉字的魅力范梦姣
二等奖1315费宛辰曾经迷失的文化范梦姣
二等奖1315陈文东漫谈中国传统文化范梦姣
三等奖1315刘雨欣最美的文字范梦姣
三等奖1315何东楠悟棋,悟史,悟中花文化范梦姣
三等奖1315万婧怡唱响汉字之歌范梦姣
一等奖1316田楠楠一代词宗陈爽
二等奖1316贺文轩中国的现代文化陈爽
二等奖1316黎子萱汉语含情陈爽
三等奖1316隋心语表里不一陈爽
三等奖1316何奕辰中国的灵魂——汉字陈爽
三等奖1316付高婕点横撇捺折竖弯钩提陈爽
一等奖1318毛珈宁  与诗词同在     付媛
一等奖1317尹罗勇故乡的麦芽糖付媛
二等奖1318徐晨恩茶文化付媛
二等奖1317王冉笔尖上的中国付媛
二等奖1318石钰轩沙漠红柳付媛
二等奖1317刘志伟乡村中的文化付媛
三等奖1317宋可欣传统佳节文意浓付媛
三等奖1318李天阳文化表里付媛
三等奖1317王子阳偶遇豆腐付媛
三等奖1318吴娟倾听魅力付媛
三等奖1318周倜湘绣付媛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4-05-27

三等奖作品展播(大赛组委会版权所用,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在汉字的海洋里遨游

    数千年来,汉字这种具有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隶书到楷书,没有哪一个演变过程不该去细细品味。
  汉字是灵动的,是简洁的。
  韩愈的“草色遥看近却无”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绘出了初春小草的朦胧景象,暗含距离产生美的哲理;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仅仅十四个字,便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每个汉字都有它独特的寓意。如我名字中的“柯”,蕴含着做人要像枝干一样坚强的道理。“回”字由两个“口”构成,蕴含着做人要表里如一的道理。
  汉字是神奇的。有时运用不同的标点符号,能将一句话变成几种意思---1.这个!苹果不大好吃 2.这个苹果,不大好吃 3.这个苹果不大;好吃 4.这个苹果不大好……吃。
  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商店买衣服。只听见一个顾客问:“请问有大妈(码)吗?”店员回答道:“不好意思,我们不卖人。”这句话一出口,附近的许多人都“扑哧”笑了出来。这是文化落后了,还是我们没有重视中华文化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体现了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一个个字,折射出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精神,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听见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便会想起以前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这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汉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小故事。趣妙横生的歇后语令我开怀大笑,感人至深的篇章触动着我的心灵,悦耳动听的歌声使我心旷神怡……汉字是印在纸上的中华民族五千年血脉,是印在纸上的中华文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将这项中华文化传承下去。
                                             1202班 陈柯佳

     汉字的魅力
   湖南省长沙市北雅中学1202班   尹雨卓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我们感叹仓颉的智慧,创造出了如此美妙精巧的文字,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在如今这个计算机时代,我们也越来越依赖于电脑,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的宋体字,现在的我们还有几个能挥舞着毛笔,写下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汉字从古到今,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经历了世世代代的提炼和进步,才有了如今这样精妙绝伦的汉字。正如《赞汉字》中所说“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这又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汉字充满了形体美,作为一种方块文字,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智慧。如“月”字,它像一轮弯月,古人将它浓缩到汉字中;“从”字,表示一人在前一人追随其后;“并”字,表示二人并排站立;“炎”字,表示火多为炎……
   汉字还充满了韵味,如“轻”字给人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热”字则洋溢着激情;“忍”字是心上一把利刃;当你写下“人”字时,不禁肃然起敬……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文字的魅力是巨大的!每当阅读着一首小诗或者是一篇散文,我的心就随着诗篇飞了,仿佛早已来到了那个美妙的地方,每一件事都感同身受。这些文字的韵味都不是其他语言能比得上的!
  在中国,同样的一个汉字却有着不同的读音,它们各有特色,代表了每一个地方不一样的民俗文化,在民间有着“相隔十里不同音”的说法。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普通话交流,也要保存好蕴含着浓浓乡情的汉语方言。
  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学英语,可那26个字母并不具有感情、声音、气味,只有汉字有声调、有情感的,汉字的魅力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起了汉字,拿起了毛笔,“孔子学院”广受欢迎。我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惜和喜爱。
  作为一名深爱着祖国语言文字的中学生,我呼唤更多的人去珍惜它、喜爱它、发展它、丰富它,让汉字的魅力风靡世界,让中华的文明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张安

汉 语
北雅中学1205班 陈玠廷

    这汉语的趣,该是怎么也说不完的吧?不论是纯正优韵的普通话,京味十足的北京话,还是如本地人一样热情奔放的四川话,这样样都各不相同,风格也绝不相似,却样样都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听觉享受。
    先品品这地道的“普通话”。字字纯美、缓和,仿佛说话间已透出了生活的悠适之意,若是这“普通话”被一个高挑、清秀的女生说出,那股甜美的劲,总不禁让人们在这女孩身上多停留几眼,然后心中再默默赞美,好似即便她与外乡人吵架,气势地位也会高出长长一截,声音也会赏悦人心一般。什么“您”啊“请”啊什么的,就更别说了。
    这“普通话”应已是人们交往的必要品了,至少在城市中是这样,话一脱口,名字、学历、经济状况都不用你介绍。那赏话的人便畅快地与你交谈开来,它仿佛成了身份的增高垫,有时与方言之人交谈,那说普通话的便不自觉地生出一种话语权的优越感来,忍不住一个劲地为他介绍自己所知道的,生怕对方不知他是个文化人。
    普通话纯正优韵,就如歌咏。这特别的“歌声”在人群中飘荡,就是乱成一团,也能了解到各路人今日发生的小事片段,只要留心,即使闭上眼睛,你也可以透过语气的轻、重、缓、急和语音的雅、俗、声、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一个或一群人生动地活现在脑海中,这何常不是一种趣呢?这被大部分人都熟知的语言,若又加入些许乡音的特色,更显得韵味十足!我觉得普通话雅如歌咏,却又俗似煲汤,里面融合了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香气四溢,众口得调!这种文化何时才能品尽,又何时才能知全呢!
    北京话是最童趣十足的了。每个字儿都要故意一般加上个“儿”化音,这要是别地的人学起来,其实也不大容易的,学着学着便丢了字,有时也会连要学的话也读不清了。但这老话从北京人口里读出,便像是听高手念绕口令一样,既便听不大懂,却也会跟着那有意无意形成的节奏,一同打拍。“北京话”透着首善之都人们的自信和从容,听听那回荡在古街深巷的吆喝,看看那哼着小调,穿着粗布棉衣工作的男人们,也该知道原因了。北京话一出口,便没完没了似的“儿……儿……儿”,但听着又不烦,反而还觉着听不够这种浑厚带趣的语言。
    这“北京话”用不同声调来讲同一句话,倒也很有意思。像那叫卖糖葫芦的,时吆道“卖儿```糖葫芦啰儿!”几个字,声音托得老长,这举着糖棒的中年男人似是越喊越起劲,又变化着吆喝道:“卖糖儿```葫芦啰儿”,这回,声音更稳更低了,但声音却大得多,这站在身旁的人隔近了听,便会觉得这满北京城,都该听见这儿化的吆喝了。
  北京话是连半点儿羞涩都不带的,两人双双讲起话来,那声音都得透墙去,这要是一堆人唠家常,呵!这便是比开了锅的油还热闹,很吵嚷的壮景了!像是吵架 ,却人人脸上都挂笑,呵呵,这“北京话”也只有大方的北京人才能诠释得了。
  这京味十足的文化啊!  
  再来说说这打趣的四川话,这话,时常是讲普通话的人为了调侃朋友而偶来插一句的好语言。四川火锅闻名,这语言自然也不亚于它。脱出口的话直热进了心里。好话,说得你心底开花。歹话,骂得你直想撕去他的嘴巴。他们这四川话啊,从来不必碍于面子,想说什么便一溜嘴说了出来,说四川话是无拘都太包褒了,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情激动的语言啊!
    在街上,若是想旁听他们谁的杂事,那就别想了,这话一出口便像机关枪一样,大声且迅速,仿佛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四川话极像了四川人爱吃的花椒,离了官场的世俗,无献媚之态,无娇羞之媚,多了份朴实,多了份热辣,使人辣过之后又生出麻麻的感觉,反而全身都感到十分畅快、自然、放松。这果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一方人家蕴一方之言!
  在这汉语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方言。这表面各有不同的语言,其实是它蕴藏在最深处、最无可名状又最具力量的是什么呢?古老的历史,地域的风情,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仿佛都透过语言的画卷一览无余。汉语这种文化说近,近在你我身边;说远,上下五千年!说深,每个汉字都有来历;说浅,每天张口就说了出来。曾听父亲说,四大文明中,中华文明之所以独存且屹立至今,就是因为每一个汉字都饱含智慧装满文化!智慧靠汉字传承,文化靠语言传播。汉字不灭,汉语不亡,中华文明就永远繁荣昌盛。呵呵,这岂不神奇!就是随便谈谈普通话、北京话和四川话都让人无可知底了,更何况语言中深无止境的智慧和文化呢?学无止尽,这个道理,汉语应该能很好地诠释了。
  汉语,中国人的骄傲,是永远无法泯灭的精神和信仰所在!
    (指导老师:邹艳玲)
    
    乡村的吆喝声
北雅中学 1205 彭宝银

     “磨剪子嘞,锵菜刀!”“怎么这么吵呀!好不容易休息一次。”眺望窗外,只见一位焦瘦的老头在娴熟地磨着剪刀,那手中来回磨砺的剪子不由撩起我深远的回忆。
    缭绕着炊烟的村庄静谧安详。一声或高亢,或婉转,或悠长的吆喝声,总能立马引来一阵阵鸡鸣犬吠,人欢马叫,而这吆喝也会因此更接一阵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犹如一曲动人的乡间交响曲。
    “崩棒子花啦——”又一声清脆响亮的叫喊声响彻了午后懒懒的村庄,从村东一直传到村西。孩子们像听到召唤般,端着盛满玉米和大米的茶虹,提着篮子和袋子,一个个都飞快地跑了出来,奔跑着汇集在大摊子周围。炉火在手拉风箱一出一进的节奏中渐渐旺了起来,熊熊的炉火照着手艺人红中带黑的脸,那憨厚朴实的微笑显得更慈爱喜人了。“嘭”的一声,只见满满的一堆爆米花便炸开了,一个个就像张开的笑睑,蹦跳着、欢腾着。勇敢点的孩子早已按耐不住争先恐后地在四周拾捡着从围栏中漏出来的散落颗粒,还来不及细看或擦去上面的灰丝,早一把塞到嘴里有滋有味地咀嚼起来。而那些胆小的孩子光顾害怕,小手紧紧地捂着耳朵,等回过神来,地上早已被捡的干于净净,有一阵欢快伴着一声爽朗的笑声从西下的日光里荡漾开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新式机器纷繁辈出,老式爆米花的方式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被新式的膨化机所取代,只是伴随着手摇杆的不断转动,一股股奶油味从锅里传出来时,拿起的那一个爆花米还能让你体会到儿时的味道吗?乡村的吆喝声,已然远去,叫人留恋,更使人回味无穷。
  “磨剪子嘞,锵菜刀——”
  那些民风淳朴的吆喝,那些趣味横生的吆喝,那些合辙压韵的吆喝,那些已经消逝的、只保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吆喝,早以不复存在了。大概只有这些还勉强残留的从喇叭里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偶尔唤醒久远的记忆吧,那些属于民间文化的平凡但璀璨的记忆。
  我的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画面:年轻的农村女子,穿着朴素的碎花布裙,手上挽一个精致的竹篮,哼着古朴的民间小调,大步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四周传来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指导老师:邹艳玲)
  
悠久而现代化的中国文化
北雅中学 1206班  周斯蕴

  一说到中国文化,想到的一定是“悠久”、“长远”、“历史”等这些表示时间很长的词汇,中国的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养蚕缫丝到丝绸之路,从改革开放到经济特区,从手工业到电子、机械、航天工业,在现代人看来,中国传统的文化在一步步消蚀,而我觉得没有了传统的束缚,中国又在一步步强大,一步步坚实地迈入世界之林。
  中国的传统,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端午和中秋。这三个节日中特别有亮点的就是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分散各地的家人重新欢聚一堂,左邻右舍们也一起做传统美食、写对联、剪窗花,无不表达着喜气洋洋和生机勃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里”,大家相聚在温暖的环境里,共同维护着小家庭的温暖,也维护者中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
  中国文化的“表”又体现在哪里呢?无非就是中国的小吃、服饰等。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所以各地的小吃也就各具不同。作为一个长沙人,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喜欢吃咸的、辣的食品,最著名的就是臭豆腐,它是用一种发霉的豆腐在油中炸过后,加入辣椒、汤水的一种小吃,平常的豆腐是平平扁扁的,但是炸过以后就变得鼓鼓胀胀的了。这就是中国文化的“表”。
  中国文化的“表”和“里”构成了中国文化这样复杂、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近几十年来却变化了很多。
  街道上打扫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马路上工作的作业车却越来越多,在家中现擀现包的手工水饺越来越少了,而那些包装华丽的速冻水饺越来越多,在饭店手工清洗的海鲜越来越少,而用机器震动清洗的越来越多。中国的文化在一步步走入现代化、科技化,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高尚,在这种要求下,人们一直创新更好的食物,导致在中国没有最时尚的,只有更时尚,变革、创新没有限度。
  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便利和优越,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的国粹精华,我们要传承它,并发扬它。
   
    (指导老师:邹艳玲)
   舌尖上的长沙
   北雅中学 1206班 吴嘉怡

  家乡的菜色是很辣的,湘菜不同于川菜的麻,辣的在舌尖那是一种独特的味道,当我每每介绍完自己的家乡时就会被贴上“辣妹子”的标签。
  但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来说,我并不太喜欢家乡的辣,反倒令我牵肠挂肚念念不忘的是家乡的甜食。
  小时候最常吃的是灯芯糕,一口咬下去嘴里充满着清凉的薄荷味,所以又叫“清凉糕”。那时候手上有一根灯芯糕可以揣上老半天,长长的方方的,颜色亮白,外皮上撒着细小的粉末——看上去活像一根灯芯,听说真的可以用火把它点燃,还会发出纯净的玉桂香味。那时候我也并不太喜欢吃薄荷糖,味道太浓烈刺激,所以灯芯糕慢慢就代替了薄荷糖,它的淡淡清香便串起了我的整个童年。
  还有一些更传统的,譬如腊八节的腊肉、腊八豆、腊八粥。但是腊八节中我最爱的还是酒席桌上最中央的八宝饭,八宝八宝八件宝,就是把糯米、莲子、红枣、苡米、桂圆肉、瓜子仁、蜜冬瓜、蜜樱桃做成的饭,当然上边还会铺一层蜜酱,过节的时候用一个大勺子一勺包一口塞在嘴里,说话都是甜甜的。端午节的美味就是奶奶做的粽子,奶奶做的粽子是原汁原味的,没有牛肉馅豆沙馅红枣馅,说白了就是纯糯米,清香的粽叶包着浓香的糯米,剪开捆住它的丝线剥开叶子撒上白糖,再用筷子沾着吃。
  到了大年三十,大人们就会忙着年夜饭的准备。我和弟弟妹妹们就会围着外婆,看着她把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圆片,看着她把切好的肉酱用一根筷子沾着水包到圆片里面,再看着她把饺子放进水煮锅里。然后就等啊等,几乎是念着数着还有多长时间才可以吃,到了时间就大叫外婆:“外婆外婆(弟弟叫奶奶),饺子煮好了。”。到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屋外就会传来烟花爆炸的声音,桌子上的美味也可以动筷子了,几乎是一扫而光,大人们喝点小酒,我们就喝着外婆自己榨的玉米汁。饭后要吃年糕,外婆说是“糕”和“高”同音,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小孩子吃了后越长高。还有摆得整整齐齐的果盘以及瓜子、杏仁、红薯片、榛子、松子、话梅之类的零食,这些就是摆在茶几上用来当看春晚放烟花守岁的夜宵了。大年初一要吃的是外婆做的甜酒,叫做甜酒冲蛋,是甜酒里面加了些蛋沫,甜甜的酒精浓度不高,外婆带着我们去拜年的时候我们就顺便尝尝别人家的甜酒,咕咚咕咚喝下几大杯才尝过瘾。
  记得前几天,我在街上偶然见到了一位推车卖灯芯糕的老爷爷,便停下脚步买了一些当明天的早餐,朋友见了说:“买回去干什么?”“当早餐。”朋友却瞟了我一眼指着马路对面说:“去对面的罗莎买不就好了?那边还有仟吉呢。跟你说啊乐多蛋糕店又出了新的招牌咖啡了要不哪天去尝尝……”后面我已经没有再听她讲下去了,看了看罗莎,再看了看老爷爷卖的灯芯糕。现在西式糕点已经普遍大街小巷了,而传统的食物不知何时在慢慢隐退。
  这些终究不是那个原来的味道了。
    (指导老师:邹艳玲)
笔墨春秋
北雅中学1208班邓宇柯

    走在校园的长廊上,用手轻轻触摸墙上所刻的字迹,如同翱翔于九天之上的凤凰,而条条交错的线条就像戏珠的神龙,蜿蜒曲折。感受石板上凹凸有致的汉字,引诱我向它靠近……
    慢慢追溯汉字的潮流。那复杂而抽象,夹杂着浓厚历史气息的,便是甲骨文了。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创举。一个个刻在龟壳上的字,是一件件事物浓缩的精华。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生动活泼地展示属于它们的姿彩。千沟万壑般线条背后透露着一个森罗万象的世界——丰富、多彩!
    草书豪放如同大鹏展翅。草,潦草而不失风范,不羁但不失规矩。“双王”之书如同浑然天成。右将军王義之自幼习书法,传闻他将一池清水化作墨池。在他的《兰亭序集》中,其字如同一匹放荡不羁的骏马在嘶鸣,在怒嚎!二十多个“之”各有千秋,有的如凤舞九天,有的如天龙翔云,还有的像引颈高歌的天鹅,优美的曲线让人无可挑剔。
    观看完壁上的幅幅书法,细细品味文人墨客字中的神韵。书法有其形,也必有其神。行书如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泥带水。如同一位逍遥自在的诗人,行走于山峦之间。颜真卿自成一派,结合多代人文墨客之气质,创造出一条新路,引领书法大潮。其字圆圆胖胖,却不拘一格,点撇横竖却也不失气派与风度。楷书如同中国所秉承的精神一样方方正正,公正平等。即使形如风仙道古,但字字笔画,都透露着一股刚正不阿的正气。
    书法上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历史与精神。草书的不羁,颜体的坚持与创新,行书的大自在、大逍遥,楷书的刚正,一笔笔勾勒出“中国”两字,编织成最美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往事如烟云拂过,回忆小时候,懵懵懂懂时,父亲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的开始教我写字,看到这简单的线条,交织成了一篇美妙的乐章。小学时,老师总是让我们背诵唐诗宋词。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情愁。”苏轼“会挽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心中想着这各种各样的字,在古代贤人手中组合的惟妙惟肖,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从那时起,书法诗词让我欢喜,让我好奇!
    转眼间,已到初中。再回头,翻开儿时的本子,再看看现在的笔迹。发现笔下汉字已与众不同。儿时的青涩,到现在的属于自己的笔锋。猛然间,汉字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线条,而是一种美,一种欣赏的艺术品,是一种刻在骨中,嵌在心中的中华骄傲。    
    缓缓走回教室,坐在桌前,抽出一支钢笔缓缓写下行行记事,看着字迹,眼前浮现出当时教我写字父亲的形象,从中嗅出了家的气息,感到了国家的温暖。
  汉字,外形内神;美食,外酥里嫩,需色香味俱全;汉字,亦是如此。它是历史最辉煌的篇章,是中华儿女心中抹不去的骄傲!当然,它对于我不仅仅只是笔墨流淌,更是家的延伸。它永远烙在我的血脉,挥之不去!
                                     (指导老师:陈千千)
家乡的春节
长沙市北雅中学1208班陈钰婕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润着儿女们干涸的心灵;传统文化,就像是这条河流的一个分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多姿多彩;而我家乡的春节,又是这条支流中最耀眼的一朵浪花,展示出人们生活的幸福快乐。
  春节,是人们寄予期盼的节日。在我们益阳人们的心里,春节来得很早。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四之前,人们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农村里,每户家庭都把庭院、房屋、家具等清扫的干干净净,这叫“打扬尘”。 “打扬尘”使我们这儿民间的习俗,说是全家人都要一起出动,一起打扬尘,意思是说扫除即将过去了的一年的“晦气”,迎来新的一年的“顺利”。二十四这一天要祭拜灶神,说是灶神要上天。祭拜用的供品都是甜的食品,比如糖果、桂圆、红枣、拌了红糖的糯米粑粑等,说是灶神吃了这些东西后嘴巴会更甜,到了天上就不会说人间的坏话。上天就不会生气,就不会惩罚人间,来年人间就会风调雨顺,人们就可以获得丰收。除夕夜里,大人会叮嘱小孩子说好话,如果小孩子说了一些不吉利的话,大人会马上说“童言无忌、童言无忌”,生怕因为话说得不好给新的一年带来不幸。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益阳城市里,每家每户的门上都倒贴一个“福”字,说是新的一年里幸福、福气会到你家来。在看完春节联欢晚会转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早已准备的鞭炮、花炮搬出来燃放,每个人手里拿三根点燃了的香,并且朝东方向走叩三个响头。说是叫“出行”,出行顺利就意味着这一年开车、出门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所以人们都很重视“出行”这件事,那鞭炮烟花燃放的时间持续半个钟头以上,那种明亮将黑暗点染,那种响声将寂静划破。孩子们叫着跳着、大人们说着笑着,好不热闹。整个益阳乃至整个中国在那一刻,人们的心是相通的,人们想借着这烟花的光亮照亮整个神州大地,迎接美好的新年。到了元宵节,我们这里会“耍龙灯”的,相传龙能呼风唤雨、消灾除疫,人们希望得到龙的庇佑,来年获得好丰收、带来好运气。元宵节还要到菜园田间烧火把,一边烧一边嘴里念叨着“虫呀蚂蚁呀上天去”,借助火把驱除虫兽,减轻虫害,庄稼获得好收成。人们就是用种种行动,来寄予自己对富裕、幸福、安康日子的渴盼与珍惜。
  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无论你是在外做官的,还是外出打工的;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还是一贫如洗的;都会尽量从外边赶回来过年,在大年除夕夜里,美美地吃“团圆饭”。“团圆饭”的做法是很讲究的。蒸一个圆圆的大大的猪pǎng子,说是在外劳累了一年,犒劳犒劳自己。其实,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这大pǎng子一般是吃不完的;要炖一只鸡,鸡头鸡脚都必须有,说是有头有尾;财鱼火锅是必须做的,说是红红火火、招财进宝、年年有余;萝卜俗称菜头,红萝卜白萝卜炖一点排骨,祝愿好彩头;还要做一些甜食,祝愿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当然,还有的家庭会做一些龙虾、鲍鱼等等,真是佳肴盛馔、热气腾腾、温馨撩人。团圆饭的吃法也很讲究。先摆上一桌子饭菜点燃香烛,燃放鞭炮来祭奠逝去的亲人,晚辈要穿上洁净的衣服很虔诚地跪下去叩三个响头,以表对逝者的怀念并希望逝去的人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平安健康。祭奠完祖宗以后,就一家人团团围住,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晚辈先向老一辈敬酒,祝福他们身体健康,福如东海,老人们就会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钱,装在红包里面,给晚辈一个一个发压岁钱,此时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啦;大人会敬小孩一些饮料,祝福孩子成长快乐、学习进步;小孩子们也会端起饮料祝愿大人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爷爷奶奶往往会把鸡爪夹给爸爸吃,说是希望爸爸工作卖力一点,多赚些钱回来让日子过来更兴旺、更红火。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个个都是笑容满面,真是亲情融融、欢乐无限呀!
  春节,是孝敬长辈、联络感情的日子。大年初一,儿子要带着妻子孩子去跟父母亲拜年;初二,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孩子跟自己的父母拜年。说是“初一崽,初二郎”,带上红包和礼品,以表对父母的感恩。过了初二,一连好几天就是走亲访友,邻居家有老人也会去拜拜年。吃饭不是目的,主要的是去联络联络感情,分享旧年的收获与快乐,谈谈来年的打算。走亲访友的人多,加上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在我们老家,公路上老是堵得水泄不通。即使堵住了,人们也不会埋怨谁,因为大家的心是相通的。整个农村,显得那么热闹,那么祥和。
  家乡的春节,有着丰富的习俗,它属于我们益阳特有的文化,而这文化滋润着我们一代一代的儿女。它教会我们追求梦想,珍惜亲情、孝敬老人……我们在这样的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定会茁壮成长的!
                                         (指导老师:陈千千)

美丽奇妙的汉语
北雅中学  1209班  聂玮婧


  汉语,是古老东方巨龙的语言,汉字便是记录这一语言的工具,它记下了华夏几千年古老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汉字,又称方块字,就像我们的民族一样,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写起来流畅轻快,可谓是龙飞凤舞,汉语书法则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亦字亦画,独树一帜。
  汉字不仅形美,发音也美,配以阴阳上去四声,读起来抑扬顿挫,有腔有调,有板有眼,珠圆玉润,悦耳动听。
  汉语,简短,明快,语意奇妙,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如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仅五个字,却呈现出了一幅幽静的月夜乡村图:有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动作,其间还有声音。可开始是“僧推月下门”,诗人在这一“推”一“敲”之间反复琢磨,这便有了后来的“推敲”一词。“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是截然不同的,若用“推”则显出僧人的无礼莽撞,而一个“敲”字则表现出了僧人的彬彬有礼,也才合乎情理。
  汉语是有很多讲究的,它讲究修辞,如比喻、夸张、拟人、双关等等。形容女孩子脸长,便有了“前年一滴相思泪,至今尚未到腮边”的夸张,让人看后不得不捧腹大笑,这里的“捧腹大笑”又是何等的形象生动!
  它更讲究语气语调,语气词不同,其意义完全不同。如“我是个好学生吗?”是在反问自己,意在反省;如“我是个好学生吧?”是询问,意在获得别人的认可;再如“我是个好学生嘛!”则是肯定的语气,坚信自己是好学生。
  它还讲究语气的停顿,词语的顺序,语句的格式,语音的平仄,语义的灵活运用等等。如冯巩的相声开场白:“我知道我长得丑,属于困难户,重灾区,但跟他们两位(同台演员)相比,我可以自豪的宣布:我脱贫致富了。”这里的“困难户,重灾区,脱贫致富”就是现代汉语的灵活运用,语义美妙而迷人。
  我不知道外国语言里有无与这相媲美的词,只知道余光中老先生说的:“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是的,只有根深,干才壮,叶才茂!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为了我们共同的梦——让根深深地扎在我们心底!
指导老师:王倩倩
文化的表里
     ——苦涩的文化背后
北雅中学 1209班 邱雨阳

        
  泰戈尔曾说过:“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所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希望也只是希望罢了,何况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
  不错,在当代拥有一段美好的文化实在已成了奢望。尽管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也在最后一刻被现实所击倒。我为什么会突然有这种想法?是源于我近日在准备的一篇演讲稿。因为我突然发现,这段引以为傲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渐渐变得苦涩,许多民族文化逐渐被淡忘,甚至我们本以为属于自己国家的节日被他国申遗……而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谁能给我们答案?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年来究竟是怎么了?我想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我们自己!
  在许多年轻人眼里,什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答案是满满的问号。如今的人们早已被一些国外的文化迷得神魂颠倒。最近,韩剧被国人捧得很火,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这迷倒万千少女的人也只不过才25岁,现在的女生动不动就来一回:“都敏俊xi,救我!”这部剧的亮点是什么?难道是剧中的外星人比以往塑造的外星人帅吗?韩国的肥皂剧犹如粒粒粗粮,看完了就过去了,对我们的精神生活没有什么益处。现在不少年轻人盲目地给中国的传统文化贴上封建落后的标签,认为它赶不上世界潮流。“月亮还是外国的圆”,这样的人永远无法体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化表面看起来如此苦涩。
  我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不去用心来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呢?当今的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我们虽然不能阻止一部分人有崇洋媚外的心,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吸引大多数人来欣赏它、品味它,从中获取文化的养分,来滋润干涸的心灵。
  传统文化深沉厚重、刚健有力。一种文化,就代表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跟随千年的历史,一路旖旎走来,它被书写在力透纸背的《史记》里;它被印刻在每一只青花瓷的花纹中;它被点染在每一笔《清明上河图》上。
  传统文化包容并蓄、缱绻优美。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是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与智慧。这里头,有汉赋里锦绣的《上林赋》;有唐诗里豪放的《行路难》;有宋词里婉约的《虞美人》;有昆曲中的凄美《牡丹亭》。
  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难道还是苦涩的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是对我们的期盼和祝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代代中国人在传承的同时,需要不断地用鲜活的生命和故事去丰富他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个声音萦绕在国人的耳边,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的指引和召唤!
指导老师:王倩倩
汉    语
北雅中学  1209班  熊子洋


  汉语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口音不同,有的相隔一条河也不同,让人头昏脑涨。在生活运用交流时不知不觉的就混合在一起。但其实都是由汉字构成的,组织成一句句的汉语语言。
  汉字令汉语有了更大的魅力,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了语句,也就演变为汉语。汉字美丽也就是汉语美丽。
  汉字力量的伟大。只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造就了一幅让人们感叹不尽的“秋日思乡图”。只凭寥寥的几个字就能让人在心中描绘出一幅图画,哀怨也好,凄婉也好,浪漫也好,都给以人无尽的遐想。
  汉字的形体美。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牦”是由两个象形字“牛”各“毛”组成的会意字。牛有很的毛就是牦。将牦的特点都写了出来。想一想一些词语:“太阳”这个词使你感到时光和热,“轻”字给人以飘浮感,“重”给人以下坠感,“笑”令人欢快,“哭”让人一看就想掉眼泪。当写“人”这个字时,不禁肃然起敬。
  汉字书法,是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出现过像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苏轼等著名的书法家,一个个汉字,在他们的笔下,涌出无穷的魅力。各种各样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草书虽然潦草,但带给人们一种狂野的感觉……在欣赏这些书法作品时,就好象在欣赏一幅幅不同风格的图画,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
  汉语是汉字的集结,它是世界上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文字。地球上大约有14亿人在使用,占世界人口的26 %,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现在,世界也开始学习汉语了。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的学校设有中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汉语成了其它国家的必修外语。
  汉语拥有巨大的魅力,它已经被认可,在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汉语会发展越来越快,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结合历史经验和吸收其它的文化更加的发扬光大,让所有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指导老师:王倩倩
    
          汉字
        北雅中学 1210班 李玮琼

  记得海伦·凯勒曾写过一篇文章名叫《再塑生命》。她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却自强不息。一个在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摸索的弱女子,以惊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引领她走向光明的人不只是她的老师,还有伴她成长的文字。
  文字唤醒了她的灵魂,当她的手上流过的是清凉而奇妙的水时,她终于恍然大悟,是的,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新的思想。
  她是美国女作家,她有着令人敬佩的不屈不饶的精神,她并不需要怜悯,因为陪伴她一生的,为她照耀爱的光明的,是文字。
  当今时代,我们不能不陷入深思,是不是中国也有这样的人呢?那么她们,靠的是什么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汉子总有着它不同的寓意。当我们看到这个字,我们总能联想到不同的画面,这便是汉字的奇妙。
  武则天曾创造过一个字,当时并没有人认识这个字,可当今,不少人早已知晓这奇怪的字——瞾。我们能很快明白,“日月当空为瞾”。这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同的汉字新鲜出炉,不仅说明了人类对汉字的喜爱,也还说明了汉字的奇妙!
  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的是他的乐观豁达;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是他的高尚的名族气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他对天底下人的祝愿;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是他的真挚的友谊,这都是一个个汉字组成起来的千古绝句,它是多么有魅力,有多少人因此而反复推敲与咀嚼。
  正如海伦.凯勒的那句话——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穿梭到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指导老师:易咸英)

汉语之美
北雅中学 1210班 彭若曦


  汉语,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化以及整个民族的想象力。也许只有历经了历史浮沉的中国人,才能读懂这一个个方块字深处的含义。
  汉语成就了诗词歌赋,敏感而多情的诗人们总是能用寥寥数字营造出他人一言难尽的画面。宋词中常用的“烟柳画桥”四字,便能展现出如此一副画面——江南水乡之中,沾满水汽的石桥被淡绿的柳叶细碎地遮掩着,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湿意。在这种意境之中,连最普通的对话都不禁放轻一些,犹恐这闲语敲碎了这片宁静。因此,直到今日,这些被汉语所成就的精灵们,仍然在数据化的世界中熠熠生辉。
  每一个方块字中都包含着一种情感,一种意境。就如一个简单的“雨”字,都透出一种别样的情感。淅淅沥沥,雨珠点点,在嘈杂之中反而更显得静谧。而英语又怎能表达出这种美的意境呢?雨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只有LIGHT和HEAVY之分吧?而汉语却能区别小雨的细腻滋润,大雨的盛气凌人;春雨的润物无声,冬雨的寒意透骨。仅仅一字之中,便有着如此多的学问,这便是汉语的美丽之处。
   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于在键盘上敲出一行行标准的宋体字,却早已忘记了在那行行方块字背后所隐藏的,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别样深意。看到这些复杂的字形,也并没有想过它所拥有的含义,汉语在现在,已经慢慢退化成了仅仅只是对话、工作的工具,而不是去发挥,去体现它原有的美好。
  汉语之美,柔和而悠远,直至今日,我们还是在努力地守护这种美丽,不让它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指导老师:易咸英)
优美汉字  魅力文化
  北雅中学 1211班 许玮挚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们是一群有着独特性格的可爱精灵,也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我眼中,汉字真的不是僵硬的符号,它们有感情,有色彩,有气味,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
   汉字历史悠久,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蛮荒年代,书写出了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之一。有了文字,历史的河流就再也没有出现断流和干涸,顺着文字的记忆,后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更替、风云变幻,也能够在厚重的典籍里汲取先人的智慧。每个汉字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这种形状,表达着她所代表的那种意义,不是随意赋予的结果,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楷书到草书、行书,书法瑰宝历经着数千年的演变。一直到今天,没有哪一个演变过程不该去细细品味?亲近汉字,实际上就是在亲近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在触摸着两千多年前那跳动的脉搏。
   汉字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之趣,趣在她的音、形、义,趣在她独特而有意味的表现方式。汉字笔画中有坠石之势的点、肩挑昆仑的横、如剑出鞘的撇、一柱擎天的竖等笔画之韵,汉字书写时有穿插避让、勾连呼应、参差错落的结构之美,汉字书法有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行马,或静如处子或动如矫兔的万千气象。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其实是长眼睛的,她观察、再现着这个世界,汉字是有耳朵的,她倾听、记录着这个世界。汉字竟然还会说话,向我们诉说着似曾相识又有些依稀遥远的故事……
  以前,我只认为汉字是符号,把这些汉字写在作业本上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不曾想过去细细品味汉字。可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好像充满活力。像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立刻把你的情绪调动起来;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使你精神饱满。这时,我仿佛置身与其中,与那些活泼可爱的汉字一同打闹着,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上语文课时,是我最快活的时刻。语文给我营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任我在天空下自由翱翔。无数汉字组成了一个全新的大江南北,我在字宝宝的邀请下任情神游汉字王国。祖国的汉字魅力四射,语文更是给它们一个舒适、温暖的家。汉字们在这里排列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个个精彩的片段,一句句美丽的语句,让你为它们奇妙的组合而惊慌不已。汉字神奇的灵性更是让你大为惊叹,它们的本身及其意境无比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看到“海”这个字,眼前会出现辽阔的大海,望见“明月”,你似乎在眼前看到了偌大的月亮发出清冷的光辉。“热”使你感受到它的热量;“冷”似乎又有一股寒意充满全身。“叶”字一出现好象一片娇嫩的绿叶在你面前。当你写下一个个汉字时,更是仿佛身临其境。这神奇的汉字,怎能让人不为它奇妙的灵性而叹为观止呢?
   从小,我就喜欢读这些汉字写成的书。或沐浴温暖的阳光,摊开一本书,闻着淡淡的油墨清香,听风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或独坐一室,倚靠床头,夜阑人静,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温馨的宁静……无论是厚重的字典、感人的小说、芬芳的散文集,抑或是精辟的小故事,它们或让我了解了人生的至真至纯,或使我懂得了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限。书中那行云流水的语句,真挚动人的情感,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汉字是优美的,汉语文化是充满魅力的。它们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书写着我们炎黄子孙的刚正与挺拔。音形义的完美结合印证着我们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智慧。让我们都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汉语言光辉的沐浴下,做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人吧!
                                            (指导老师:易咸英)

汉语
北雅中学1211班周桂鹏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开始教我们咿咿呀呀说话,拿起铅笔轻轻地扶着我们的手写下歪歪斜斜的汉字,但我们那时候终究不知道汉语的魅力。
  先从汉字的起源谈起。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中国的古书大都记载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其中有一种传说是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足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汉字的创造是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经过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关于汉字的历史,基于现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和现已得到确认的考古发现,至少有五千年了,而汉字起源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历史,所以通常我们说汉民族有5000年文明史。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的演变过程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现在,端上一杯清香的绿茶,再看一眼这奇妙的汉字,心旷神怡。你会惊讶于这字体的一笔一画。每一个字,都想一段历史,一段悠久的岁月,静静地述说着古老的故事,一股来自汉字的书香把我带进了视觉的世界,铿锵有力的一竖,圆润妖娆的一钩,有规则的角度,让人不禁想起生活的一切,静静地感受着汉字带来的视觉冲击,随着那一朵朵“云”在天空飘荡,顺着“雨”的点点柔顺滑到了潺潺的“河”水中,流进青绿的农“田”,这难道不是人身的享受吗?
  不过,在汉语文化里,不仅注重“形似”,还更注重“神似”的,就连大部分中华文化都是这样的。汉字可以悄然地把我们的情感藏入字底,也可以钻进人的大脑,与我们产生共鸣,让我们无时不刻感受得到,在浩瀚的书海的获得精神粮食;可以让你在凡俗的人间找到仙境的开口。
  说到汉语,不得不让人想到它的读音,你不禁感叹到:“这个字的读音怎么这么巧妙,又那么熟悉,每读一次,都像找到了一段丢失的记忆。”每个字母,每个声调都那么有节奏,随着嘴型的的变化从振动的嗓子里跳出来,每一滴都像水珠滴进蔚蓝的大海那么轻盈,都像万马奔腾那样豪迈,都像皎洁月光那么柔和,黄河波涛那么汹涌。
  是的,汉语与我们有一种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它像母亲,却又胜似母亲,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爱,它的魅力早已不是文化能衡量的。
  21世纪的到来,对汉字无疑是一场“灾难”,汉语渐渐淡出人们的视角,开始不注重它的读与写,因为互联网帮我们解决了它的一切。大家开始偏爱简单唯美的英文,独特流行的韩文,我们传统的文化变得虚无,我们不再喜欢用汉语字典,不喜欢标拼音,它太繁杂了。也许,我们早已忘却了那种精神,不再重视那种魅力,眼中只留下一窜窜空白的笔画。汉字是中国人的魂,如果一个人把魂都丢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用,这不就是鲁迅先生所担忧的吗?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汉字就要在21世纪糟蹋吗?这就睡现代教育最大的缺失啊!
  汉语文化,我们不能失去它,汉字,不只是一种文字;汉语,不只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中华精神,一种民族魂。
                                (指导老师:易咸英)
                      当时只道是寻常
           北雅中学1212班郑嘉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题记
  在文化的潮流中,我独独欣赏他一人,他出生于富贵三地,却满篇哀伤顽艳,在花柳繁华的世界,我独独看到他一人游离于喧闹之处孤独的背影。
    他——“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生于富贵的大家族当中,却没有像达官贵人的高傲蛮横与放荡不羁,只有诗人一般的天真和清高。这大概是我所羡慕的吧,一个人若是忘了自己的生平,平凡地活着,也是一种极致的快乐。
    他——“天海风涛之人”。在经过妻子卢氏和父亲纳兰明珠的逝去,他“南雁归时更寂寥”,在那时,他早早是一个未开垦的荒地,他写下的“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这是并蒂莲的黄昏情态吗?,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意思,有猜测,也有失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荒弃,他受到了友人顾贞观的启发,也可能是去看了一次北国的风光,“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他的心境开始放宽,开始容纳世间万物,使一直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和小憩,并一举升迁为朝廷命官,这大概是“凤凰来仪”的征兆罢,落寞的心灵世界得到鼓励与支持并重新振作起来,也是一种喜悦吧。
  他——“烟光不堪剪”。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他在病榻上回忆从前的一生,就如同催漫天的焰火盛开,然后以催漫天的荼蘼谢尽。
  纳兰成德——“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对于成德,不必觉得惭愧和可惜,他改变了我生命的某些成分,让我在远处为他回首和停留,他让我们的某些部分调换成他自己的颜色和音节。
 以凡夫俗子的心态活着,是我所追求的,忘记自己的荣誉和足以骄傲的资本,在自己容颜消逝时,以天才的智慧看待平凡的一生,才会有更多的品悟。纳兰成德亦是如此。
                                  (指导老师:陈千千)

                      当时只道是寻常
           北雅中学1212班郑嘉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题记
  在文化的潮流中,我独独欣赏他一人,他出生于富贵三地,却满篇哀伤顽艳,在花柳繁华的世界,我独独看到他一人游离于喧闹之处孤独的背影。
    他——“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生于富贵的大家族当中,却没有像达官贵人的高傲蛮横与放荡不羁,只有诗人一般的天真和清高。这大概是我所羡慕的吧,一个人若是忘了自己的生平,平凡地活着,也是一种极致的快乐。
    他——“天海风涛之人”。在经过妻子卢氏和父亲纳兰明珠的逝去,他“南雁归时更寂寥”,在那时,他早早是一个未开垦的荒地,他写下的“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这是并蒂莲的黄昏情态吗?,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意思,有猜测,也有失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荒弃,他受到了友人顾贞观的启发,也可能是去看了一次北国的风光,“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他的心境开始放宽,开始容纳世间万物,使一直紧绷的神经得到了放松和小憩,并一举升迁为朝廷命官,这大概是“凤凰来仪”的征兆罢,落寞的心灵世界得到鼓励与支持并重新振作起来,也是一种喜悦吧。
  他——“烟光不堪剪”。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他在病榻上回忆从前的一生,就如同催漫天的焰火盛开,然后以催漫天的荼蘼谢尽。
  纳兰成德——“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对于成德,不必觉得惭愧和可惜,他改变了我生命的某些成分,让我在远处为他回首和停留,他让我们的某些部分调换成他自己的颜色和音节。
  以凡夫俗子的心态活着,是我所追求的,忘记自己的荣誉和足以骄傲的资本,在自己容颜消逝时,以天才的智慧看待平凡的一生,才会有更多的品悟。纳兰成德亦是如此。
                                  (指导老师:陈千千)
            走在石板路上
       北雅中学1212班李泓钰

    在岳麓山下,聆听文化的声音         ——题记
    走在一块块石板路上,瓦砾搭成的建筑散发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映入眼帘的是竖立在门前的楹联,上联曰:惟楚有才。下联曰:于斯为盛。其引用《左传》的“虽楚有才”,《论语》的“于斯为盛”。意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这儿不仅收藏着千万古书,更孕育了一代代名人学士,饱含着从古至今文化的精华,在湖湘,恐怕也只有这儿才算得上文化诗书的宝地吧,岳麓书院辄立于斯也。
    名胜古迹之地必有一段悠久的历史,院史何说?从北宋年间建成,历经元、明、清朝代,受过“六毁六复”,依旧辉煌。轻轻踏上一块块石板,拭目望去庭院深深,庄严肃穆,古朴而悠远。院内绿树成荫,有女贞、落木、枫香,鸟有画眉、黄鹂、布谷,当微风徐徐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也在感叹这千年学府的悠久历史。跨入大门和二门,迈入了讲堂,抬头一望,两块鎏金木匾悬挂中央,“学达性天”、 “道南正脉”,而左右两旁分别刻上了“忠孝廉洁”“整齐严肃”,也许正是这些字、词的勉励,才使得昔日人才倍出。
  轻轻踏上一块块石板,聆听堂内那些名人事迹,似曾感觉到张拭主讲时的情景,只见他身形修长,两眼炯炯有神,坐在讲台上耐心细致地给学子们传授人生哲理,使学子们受益匪浅。又仿佛看到朱熹与张拭论学与演讲时那激烈而精彩的对论,台下学子掌声沸腾,不时掀起了一个个高潮,以至有“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之盛况。走进殿堂,屏息静气,感受文化;走出殿堂,恍如隔世,众山渺小。
  顺着石板小路,来到御书楼,一股股书香味扑鼻而来,那是特别特别的清淡的味道,若不细细地闻,还以为是树木围绕时的清新味儿。站在藏书楼外便能感觉到此地的重要性,真有种想冲进去拿上一本书,拍拍灰尘,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读书的冲动。
  走过石板路,环顾四周,才发现,这里处处都是具有不同特色的神韵风采,每一间房舍,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片砖瓦,都深含着隽永的文化品味,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地依旧是中国文化、湖湘文化耀眼的星光!
                                      (指导老师:陈千千)
奇妙的汉语
北雅中学  1214班  刘顺畅


  汉语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一种神奇有趣的艺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擅于变化的她留下无数的千古名句,给中华儿女无穷伤感与激励。
   “秋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眼前浮现彩霞飞缕,孤鹜振翅,天水相接的一幅美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仿佛看见李白再瞻望前程,只觉得前路崎岖。从倔强又自信的他身上感悟到真理,尽管前路困险重重,但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莽莽,无尽头的天边一缕孤烟升起,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看似简单的几个汉字却耐人寻味,诗人用神奇的汉字将情绪融入在广阔的自然景色之中,汉语的魅力凝于诗文。
  千变万化的她丰富程度无与伦比,譬如说“看”的意思,观、望、瞧、瞄、瞅、瞟、窥······这些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汉语的语汇十分的丰富,同一句英语译成汉语就不一样,而要把汉语翻译成英语就困难了许多。汉语的魅力在于她的丰富。汉语发音响亮,富有感情,擅于变化具有音乐之美,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调和谐,悦耳动听,许多诗词搭配曲调就化身为优美的歌曲,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令人感到十分神奇和赞叹。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华夏文化璀璨的一部分,图画一样的形象生动的甲骨文,古色古香小篆,。无论是端庄雄伟的大楷还是端庄秀丽的小楷都仿佛寓意着端端正正,光明磊落的传统民族精神,如行云流水的行书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的狂草,奔放豪迈。无论是从形象到具体,从繁琐到简单,他依旧保持着她那永恒的魅力。
  汉语人类文明奇妙的精神产物,并不是一堆枯燥无味,呆板的符号,而是具有生命力,富有感情的精灵,她的魅力无穷无尽。
   指导老师:王倩倩
汉语的魅力
北雅中学  1214班  谢琰峰


  汉语,是中华名族五千年以来的文化传承,它任劳任怨的记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种种事迹,它不计辛苦的向中华名族的炎黄子孙讲述着自己祖先的英勇和辉煌!它是刻着历史的石碑,他是流淌着热血的土地,它是中华名族最神奇的古董!他散发着无穷无尽的魅力,我,早已被它吸引······
  汉语,带着我走进陶渊明恬静淡雅的生活。是汉语让我了解到陶渊明的生平:他是一位爱国忧民的人,可惜当时朝廷腐败黑暗,人才得不到重用,他不愿在混浊的官场与小人勾心斗角,毅然辞去所有的官职,回家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低缓的语调,不紧不慢的节奏很好地表达出陶公隐士生活的那一抹悠然、淡雅的心境。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汉语,带我走进了越王勾践那波澜壮阔的一生。曾经一位霸主,是何等的风光无限、意气风发。可一次战争,让他从一位君王沦为阶下囚,这对于比高傲的他来说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可他有没有向命运低头呢?没有!他卧薪尝胆,表面向楚王低头颔首,实际上却在积蓄力量,终于击败对手。“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铿锵有力的语句,慷慨激昂的语调,我看见了勾践胜利时的豪迈!也知道了一个男人成功身后的辛酸与隐忍。短短十七字,文约却意丰,能概括如此跌宕的一生,能包含如此广博的内涵。
  汉语,让我知晓了历史坐标系上永不消散的一个闪光点:苏轼,一位一生都在颠沛流离、四处奔波的诗人。有人说他是忧国思乡的柔情明官,有人说它是由雄心壮志的铁血汉子,有人说他是淡泊名利的一代伟人,有人说他是豪气万千的伟大诗人。他的缠绵婉转,他的金戈铁马,他的豪情万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反映出苏轼颠沛在外,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朗读起来,带有铁血战场上的坚毅之感,尤其“射天狼”三个字,反映苏轼想要保家卫国、驱除外寇的雄心壮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宛如催眠般的语调,让人浮想联翩:站在悬崖绝壁上,望大江东去,如此雄伟的景象,怎能让人不思绪万千、豪气顿生。这些,都是汉语的魅力。
  汉语让我读懂了这些故事,让我知道一个男人成功背后的辛酸血泪;让我知道人生不要高瞻远瞩,找好属于自己的位置,才能适者生存;让我知道人生总有起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被这些事情所击倒,你才终会成功。借助这些方块字,中华名族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抒发自己远大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以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沉醉在你的世界中
北雅中学  1214班  李伊琳


  你从神话中来,那一个叫做仓颉的人把鸟兽飞舞爬行的姿势、日月星辰幻化的形象、行云流水舞动跳跃的神奇。化成了你们的点横撇捺,从而建造了你无尽的幽邃、美丽的世界,让我们沉醉于其中。
  在你的世界中,你注定要去书写,要去记载,要去铭刻这瑰丽恢弘的文明,祭司们将你刻在龟壳上,占卜天下,你成了破解未知空间的金色钥匙;匠人们将你刻在铜鼎上,歌颂丰功,你成了咏唱帝王将相丰功伟绩的华丽篇章。
  终于有一天,你脱离了这沉重的刻印的束缚,挥洒着墨汁横飞的豪情,你的世界中开始有了灵动的歌谣,昂扬的朗诵,如行云流水,飞过森林,淌过草原。你将美丽的想象、沉痛的呐喊,在竹简上,在木块上,在丝帛上,在洁白如雪的宣纸上恣意挥洒。那些骚人的落寞,正如诗仙所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迁客的哀叹,正如诗豪所叹“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将军的壮志正如宋丰三杰之一文天祥所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被你一一捕捉,一一定格,一一沉淀。将他们化为一幅完美的历史画卷,保存在自己的世界中。我们沉醉于其中,沉醉在你的世界中。
  我们沉醉在你的世界中,每一位炎黄子孙都认真细致地描摹着你的轮廓,用芦苇在沙地上,用狼毫在白纸上,甚至用手指在空中。当我写下这篇文章的一字一句时,你散发的魅力都让我沉醉在你的世界中。
  没有一种文字有你瑰丽、华美和博大。在你的世界中,你是一位绝世的舞者,用不同的舞步演绎着来自远古的朴素。在你的世界中,有太多不可名状的华美与辉煌,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你的世界中。
心灵的归宿,文化的根基

                           ——感受千年流传的家庭文化
北雅中学1215班 李俊锋

  车在两扇残留着朱红的大门前停下,本是两面几近朽烂的木板,爷爷却视若至宝,拔除门槛下肆意生长的杂草,赶走几只意图结网的蜘蛛,他才直起腰,吱吱呀呀地推开了门。
  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小院,地面铺着青黑的大块石板,缝隙间冒出不知名的植物,每间房屋底部的白墙爬满了斑驳的黄绿色印迹,再向上便是门与窗,可以辨认出曾经精致华美德雕饰,房梁和椽木褪尽了彩漆,灰白的木头裸露在外,房顶的青瓦有几片不知落到何处,缺损的地方开着橙红的野花,一个巨大的香樟树冠在小院上空展开,反漏下几丝阳光。爷爷怎会对这么一个荒废的地方情有独钟?
  “我十四岁以后几乎再没来过这里,变化很大,但还是我想回到的家,它在我心中象征着家庭的和睦美满。”爷爷走到了小院中央,抬头望向碧玉一般的大树枝叶,“陪我坐一会儿”。
  坐在树下,我不耐烦地东张西望,寻找一些更新颖的东西,院里最显眼的是一面巨大的绘饰桌子,侧放在角落里。“我和家里人从前总围着它吃饭,尤其节日时,几乎全家人都会在这团圆。”听到这里,我竟不禁呆呆出神,我的祖辈们在这里团聚时一定很欢快美满吧?但又是什么促使他们欢聚一堂?我却感受不到。
   再次张望,我却是为了寻找祖辈曾经生活的痕迹。正屋的门头上,依稀有几道黑色的墨迹,“家和万事兴”,五个字从唇间缓缓吐出,将它刻涂于正屋门头,祖先一定迫切希望它达成,对于一家美满幸福的愿望一定深深根植于祖先脑海。“无论身在何处,境况如何,我们总是企盼家庭和睦,亲人欢聚。”爷爷突然轻轻叹息一声。
  霎时间,爷爷先前在我看来令人诧异的举动变得自然而贴切。我心中豁然开朗:永远怀有对家庭的依恋眷念与对家人和美的美好向往不正是我国千百年来不曾被遗忘的文化传统吗?家人团圆,游子归乡不正是我国人民一直企盼实现的美好愿望吗?对中华以家为本的传统家庭文化我有了更深刻的全新意识。这种文化,早已随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吟诵,融入了我们的脑海,更随着血脉的延续,融入了我们的生命;只等着我们用心感知它的存在。我合上眼睛,老家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送来邻院熟悉的乡音,老家微润的土壤碰到我的指尖,传出母亲双手的温暖。若是全家在院落内欢声笑语,那将会是怎样一幅图景?
  我依旧合着眼,一股暖流从我心底涌出,遍及全身,它蕴含着数代人对阖家欢乐的向往与追求,是我对家庭斩不断的眷念。
                                           (指导老师:蒋娟)
黑毛笔,白雪花,红对联
北雅中学1215班 李沁

  又是一年传统的春节,乡间泥路上敲锣打鼓地庆祝,我围着围巾,戴着奶奶织的毛手套,厚实的羽绒衣,站在大门前,飘动的红对联,粗黑的毛笔字,可联下无雪,今年冬天没下雪。我长了几岁,站在门的正中间,朦胧中我看见了08年的缩影……
  我很不愉快地坐在冰凉的青石板上,上午得到了爸妈过年不回来的消息,因为湖南发生了冰灾,买不到火车票,我坐在这儿我生活了八年的地方,只剩一年了,心底不觉幸福与期待起来,明年就能去爸妈身边读书了。从幻想中回来,这白茫茫的世界,又只有我孤身一人,无助,思念涌来。看着小村庄里漫山遍野的银装素裹,白雪花纷纷扬扬吞噬着村落。一棵小而矮的黑树,光秃秃的枝条因不堪积雪的重负而弯曲,好似我的心头一样挑着千斤重。井里、房檐边全是冰,透得出影子。有几家瓦房的窗缝中飘出几缕淡淡的青烟,不多时便被大风搅得无影无踪,此时,我心乱如麻。
  “沙沙”的脚步声传来,转过头,原来是爷爷走向我身边“孙女儿,又在想爸妈呢?”他拍拍我的肩,紧贴着我坐下。“爸爸妈妈有多久没回来了,他们是不是不愿意见我,我该怎么办?”“傻孙女,爷爷还是在你身边啊,跟爷爷练练书法,这样就不郁闷了。”
  爷爷轻轻拉开褪尽了彩漆的书柜,里面珍藏着一小沓宣纸,一块砚台和几杆毛笔,一瓶墨汁。爷爷双手将它们捧出,一件件安置在书桌上。心不在焉时写出的字远不如爷爷的苍劲有力,爷爷却只是笑笑,然后握紧我的手掌,一笔一划地转心书写,渐渐地,我的呼吸趋于平稳,内心的焦躁为平静与充实所取代。
  爷爷苍劲有力楷体的笔触下,有他的故事。
  原来那个年代,爷爷是村里唯一的老师,教语文的读书人,在县里教了几十年书,把代代人送到市里、省里的重点中学,他告诫学生们,努力读书,走出去了才有饭吃,才有见识、出息。爷爷的字儿一流的好,拿出不少奖,村里的人来找他写对联,题诗,他从不收一分钱,所以人脉相当好,有人问为什么不收钱?他只是笑笑,不收不收,写几个字值什么钱啊?爷爷在报纸上也发表过文章,爸爸从小读他的文章,爷爷教了爸爸许多做人的道理。爷爷喜欢古诗文,清晨,在房前大声朗读,谁家娃娃不会写作都来问这位有学问的老人,哪家人要寄信也来找他写字,他们说找爷爷写信放心,不会错。爷爷还要求我多读书看报,他就说这样好,说不清哪好,要我考出个好大学帮他争光。
    爷爷这一生一路走来,坎坎坷坷,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奶奶前几年去世了,留给我一副手套,我每年冬天都戴着。现如今这位头发已花白的老人,牙也掉的差不多了,住在村里。回忆往事时,总发出“嗤嗤”的笑声。几十年一过去,年青时的高大英俊,精力充沛也荡然无存多少了。他一辈子与文化打交道,靠文化吃饭,赚钱养家,靠文化度日,休闲娱乐。除夕晚上,爷爷按照惯例写了副大红对联贴门两旁,这老人,穿着过年才舍得穿的新棉衣,背着笨重的木梯,贴上新对联,用自己调制的浆糊,稳稳牢固地把纸与墙粘在一起。他贴了几十年的对联,每年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对仗。2014年,奶奶去世的第三年,对联是什么悠闲过日子,安心度时光之类的烟火在村中升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因为他们都有美好的心愿。乡村里的老读书人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根源或精深吧。
  爷爷经历过文革,经历过饥荒,一本翻到脱页的烂字典认字学习。他用他的一生,写对联,做文章,练书法,在村里讲道理,协调矛盾,帮人写信,在县里教书,他这样的生命,与文化紧紧缠绕,密不可分。我沉思在大门前,黑毛笔,白雪花,红对联,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眼前。
                                      (指导老师:蒋娟)

龙井清茶
北雅中学1215班 王雅娟

   再平淡,不过一锅一铲一瓢盆,再随意,不过一书一椅一香茗。
                                             -------题记
    平缓的小溪环绕着和缓的梯田,雨后的龙井沾染上露珠的芬香,在阳光的普照下,甘甜而淳韵的茶味便淀放开来,茶堆里,采茶女们忙碌的身影明媚的笑脸,轻快地歌声,无不暗示着丰收的时间到了。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陪忙”,在这明朗的五月,人们无法放慢其紧凑的步伐,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时间就这样在人们的汗水中淌过,刹那间,六月就悄然而至了。
    六月是挑选上好龙井的时间,刚采摘的茶叶,片片嫩绿,生命的澎湃感藴含其中。新生的生命所绽放的勃蓬力量直冲人们的心田。看着这些明艳的绿,不由得想起在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凛冽的狂风时刻摧残这坚韧的生命,当它伤痕累累时,心中坚定的信念强撑起那抹淡绿,企盼着太阳的滋润。日夜与龙井相伴的村民,潜移默化中,也沾染上了龙井的清淡与坚韧。清淡在于无欲无求地生活,没有束缚,没有羁绊。而坚韧在乎于咬牙坚持,从不放弃。当你远远凝望那抹抹淡绿,它会用其无声的言语教导你:永不放弃,便晴天依旧。
  当炙热而猛烈的阳光充当大自然的烘干机时,你可以隐约看见水蒸气在龙井上空笼照。而龙井从富有生机的嫩绿变成淡泊无求的墨绿。当兰花杯中洒上有一层龙井,再倒半杯高于90℃而低于100℃的热水,而茶叶在水中浮浮沉沉,待到最后的沉淀,一杯甘甜淳韵的茶才泡好。当你轻呡第一口时,口齿会察觉一丝苦涩,在你的舌尖轻轻淌过,刺激你敏感的味蕾,这滋苦长久不散。再赏第二口时,涩苦依然长存,但只在你的口腔中轻轻拂过,而甘涩之后,便有甘甜与醇香在舌尖荡漾,长久不散,回味而甘。
  一杯清茶看似平淡无奇,可是后却无时不提醒人们要先苦后甜,当你历经重重困难,跨过道道荆棘时,前方总会有一丝醇香等你。这样的醇香与古韵,恬淡无求。
                                          (指导老师:蒋娟)

   夜下橘洲
北雅中学C1215 吴羽暄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橘子洲,被无私的湘江水哺育着,传承着长沙几十代人的文化。在它南端的橘子洲头,每个夜晚都像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在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有关于长沙的故事。
  踏遍长沙的夜巷,观遍长沙的夜景,你几乎不能找到一个绝对安静的地方。“呲——啦”又是一大盆口味虾下锅的油爆声,听起来刺耳,却总也刺激着长沙人的味蕾。无论是花鼓、锣鼓还是二胡,在彩灯围绕的沿江风光带,老人们正熟练地奏着手中看似已有些年头的乐器,就像是在轻抚着陪伴自己多年的伴侣。湘江江面,倒映着人,倒映着楼,倒映着被无数灯光点缀的长沙夜色,还有矗立在那的橘子洲头。一曲接一曲的花鼓戏,总能把这个不夜城唱出韵味,让人的思绪飘向很远很远……
  夜幕下的橘子洲头,总能在长沙人夜生活的喧闹下,为自己寻得一个合适的状态,无声,不躁。
  思绪飘到了另外一个长沙的夜。“嗖——嘭!”橘子洲头每周一次的烟花绽放,儿时最梦幻最美好的场景,只有在观看烟花绽放在夜空中时,长沙人才会是真正的安静。不知道从多久开始,橘洲烟花,或许已成了大多数长沙人的信仰,但它早已成为了长沙文化的特色之一。安静过后,人们又是新的狂欢与喝彩,回归到长沙人最初的生活状态。
  夜幕下的橘子洲头,总能在烟花的映衬下,为自己找到一个无声的爆发点,展现出令人难以忘怀的震撼。
  在橘子洲头,有一座很雄伟的青年毛泽东塑像,这是橘洲的象征,更是长沙的象征。九十年前,三十二岁的毛主席,面对着奔流不息的湘江,他能发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感慨,他也能沉着冷静的睿智思考。他飘逸的长发像是串结着革命的文化,励志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思想上激励着,骨子里敬佩着!长沙,总是年轻,总有青春。
  夜幕下的橘子洲头,总能在青年毛泽东深邃眼神的凝视下,变得更有活力,更加霸气。
  长沙的橘子洲头总是在那,伟人之风采,后人之敬仰 ,也会一直在那里,不偏也不倚。
  夜下橘洲,烘托着长沙人的热情,映衬着长沙城的韵味,还彰显着毛主席的青春抱负。人、物、情……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总是由内到外,真真切切。
                                    (指导老师:蒋娟)

   
   江南风  古镇情
北雅中学1216班 李怡佳

  江南,似乎是梦里白莲清远的幽香,是我心里的一抹清影。江南于我,如同前世的故乡,封存着古老的记忆,让我魂牵梦绕。
  看江南清丽的水乡古镇,听江南古朴的吴侬软语,但江南拨动我心弦的魅力,是源于青石板间深邃的文化底蕴。静静漫步于长满青苔的小路,江南古镇的静美绵长,吸引了历朝历代多少文人骚客。悠远的诗情画意笼罩着暮色四合时桥洞下的乌篷船。
  晚风轻拂的夜间,我不知不觉走到屋外,正是月影朦胧时。我倚在门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突然想到这句诗,我不禁呆呆地站着,仿佛回到了千年前那个平静如水的夜。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亦幻亦真,诗人在遥远的北方,对江南月夜的绰约风姿,有着无限的遐思。月的光辉洒向人间,为江南穿上一层轻纱,石巷小坊里的轻歌曼舞,因着月光的映衬更添风情与浪漫。或许惟有江南这般温润的月色,能让远方的诗人写下这般的憧憬罢。
  一直想要一把油纸伞,因为在我的印象里,是只有油纸伞才能配得上江南雨的意境。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碧瓦烟昏沈柳岸,红销香润入梅天。”萧然飘洒的江南雨,仿佛有神奇的力量,引得游人迟迟不愿躲回屋檐下,只撑那一把油纸伞,在纷飞细碎的雨丝里,出神地望着岸边细柳,烟雨朦胧,身已微凉。屋檐上挂着银珠似的水滴,不紧不慢地打在石板上,嗒---嗒---嗒---,宛如历史的声音谱下悠长的乐章,久久回响在古镇深处,缠绕在心间。
  周庄有陈逸飞画下的双桥,同里有柳亚子住过的嘉荫堂,杨惠之所塑的九尊罗汉依旧在甪直诉说千年沧桑,茅盾的童年在乌镇的白墙黛瓦间静静流淌,南浔昔日的文明富庶又怎是我们如今能想。江南的底蕴仿佛存在于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方天空,每一抹时光的记忆。
  江南,无疑是一个性灵的地方,时而凄然如诉,时而明媚如阳,或许澄澈似镜,抑或翩迁舞动。但无论江南是什么模样,它映照出的神韵存于我心中,感染牵引着我,是那前世的乡情。
                                     (指导老师:蒋娟)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5-27

流年曲
北雅中学1217班陈宜濯

    你看,那沉重的幕布拉开了,

    你听,那震天的锣鼓敲响了,

    你瞧,又一出戏要开演了。

【角】

    古老是一袭破败的华袍。

    华袍下的才子佳人红妆白袖挣扎悲鸣,却终究沉寂在历史长河中。

    那是在黑色的天空下细碎又绵长的不甘。

    然后就有了戏。

    那不甘被融入进缠绵的唱腔里。

    那不甘被融入进精致的戏文里。

    那不甘被融入进浓重的油彩里。

    这是戏。属于古老的中国的戏。

【宫】

    戏是精巧的东西;。

    可以是深深宫海中盛放的绝世牡丹。

    可以是烟雨江南中摇曳的凄美海棠。

    可以是寂静黑夜中独舞的凛冽昙花。

    戏子粉墨登场,纤影翩翩,逝水经年,眼波千百回流转,水袖盈盈,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叹此间世事如烟。

【徵】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我们施上粉黛细细描眉,穿上了样式繁复的戏袍又戴上一头琳琅的珠玉,镜中人儿美丽得陌生。

    最美如旦角。

    玲珑可人光彩夺目,如同开在戏台上的一朵解语花,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甚至有时黯淡了其他的角色。

    饰了什么角儿,也是一种造化。

    那梨园的风光旖旎歌台舞榭,仿佛隔了一条宽阔而长远的河流,波光粼粼中永远地辉煌下去。

【羽】

    梨园是个浪漫的地方。

    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姹紫嫣红花开遍的场景,是灯火辉煌繁华热闹的场景。

    又是哪场戏博得满堂喝彩,捧红了哪个角儿?

    又是哪个学徒远远地躲在柱子后望着璀璨的戏台上喃喃痴语?

    又是哪个被舞台抛弃的戏子在角落中哀哀地叹息?

    那高高的戏台是一个美丽而耀眼的梦。

    夜已深,梦未醒。

【商】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那美到令人叹息的故事终将结束。

    似水流年,细细地淌开来,无法回头。

    那戏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戏子的折扇,喧嚣的锣鼓,蒙灰的妆镜,昏黄灯光中折射出尘埃的影子。

    眸光冽,桃花面笑靥轻吟人情生灭。

    妆未卸,独坐看闲庭花谢。

    你看,那沉重的幕布合拢了。

    你听,那震天的锣鼓沉寂了。

    你瞧,又一出戏已剧终了。

    指导老师:谭嘉慧

泪在千古忧愁
北雅中学1218班贺宇怡

  泪在与世无争,“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得以’李煜’之名。从他出生那一刻,命运早已框好。"花满诸,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落花烟尽,花开又花落,一年又一年,心中的惆怅谁能懂?菊花开,菊花残,垂泪方知心痛处,珠帘如泪,散开,心方碎,晚妆残,冰化霜,枯柳累,深雪吟。烛明香暗,清霜残雪,一生浮沉,一生戎马,倒不如化为清风,落地为家。偌大的十字架早已框好,只等他来背起,就算背得再苦、再累,也依然笑迎风霜。奈何!他只得背起,背起这个在旁人眼里万分绚烂的十字架,当初那份“一壶酒,一杆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豪情壮志一直在他心中猛烈地击打他的内心,你,还是你吗?

  泪在风流多情,一帘风月闲,风流成性,是他永恒的污点,“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看花枝老”,这是怎样的柔情细腻,碎碎动心,玉树琼枝,柔肠断,醉相思,胭脂泪,往事成空,烛残人憔悴,牡丹恨,梦回首。江水多情,参透出几分羞涩,细雨如丝,秋风乍起,思绪万千,一片芳心,终不抵:万事柔肠。自古男儿多风流,或许李煜,只是跟上了时代的进程罢了,又或许,人之本性得以暴露,就让它成为一个谜吧!“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窼,夜长人奈何”,这是何等的憔悴,何等的不堪,思念泛滥成河,往事如昔,朝朝暮暮,化为剪影,销魂之愁,卷入梦中。多情,便造就了他成为千古词帝,李煜笔下的诗词,总带着一股凉意,催化人心,人性最柔软的地方,便也展现得淋漓尽致罢!

  泪在千古忧愁,烟水寒,枫叶红。从他背上十字架的那一刻就错了,淅淅沥沥的雨声伴随着亡国之音滴落在南唐故土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忧愁与悔恨交加,一念之间便是生与死。落梅情,残香绕,枯树悔,梅丝断。心高气傲的他怎甘做俘虏,西楼之恨,明月如稀,寂寞梧桐牵引声声送别情。昏庸的皇帝,优秀的词人。的确,李煜不该背上那座十字架,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或许没有了那座十字架,他的一生,会很快乐。所以我泪,泪水,只为他的无奈与愁苦。当不了优秀的皇帝,做一个多情的词人,也好。至少在后人眼中的你还会有着那么一丝美。‘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也去,天上人间’。

  每一个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那条吧!即使它这条路上有风有雨、布满荆棘。但你热衷于它,终有一天会发现这条路上阳光闪烁!

    指导老师:谭嘉慧

别思
北雅中学1218班欧阳宏妃
                                                           我已不在思念,思念在我。                    
——题记
静静坐在流年里,捻一炷心香,细细品吟着一阕阕愁苦的诗词。体会古典文人心灵深处最美丽的风景,最温柔的情愫,最古老的离别亦相思,才发现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道风景。                                     在那十多个世纪前的唐朝,开元盛世的繁华,丰富多彩的文化,尤其是那深远的唐诗文化,更拨人心弦。

是谁再高歌?“思悠悠,情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不用那么一壶酒,那么一只箫,只是望着你的身影在我眼中渐行渐远,想着你的面孔,我的心便越纠越痛。这悠悠的思念,是我对你的牵挂,是我们年少青春时的回忆。回忆幼时那纯真而又缠缠绵绵的过往,回忆幼时那浪漫温馨的岁月,她太美好,有着丁香般的润丽,就像一宛丁香姑娘,去留住那份思念,让人思念,记录那份缠缠绵绵过往长久。思念便只是“语已多,情未了”的回首罢了。        

又是谁独上西楼,望着如钩的月儿,不禁叹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太深,时间太匆忙 , 带走的事物太多。妻子,兄弟,书籍,还附上了整个民族的生命。这是无法挽回的,也是难以承受的。我便忘记了时间,忘怀自我,超脱物外,拼命饮酒,最终还是“以泪洗面”,是我不知“举杯消愁愁更愁”吗?这种思念的不仅仅是亲人,还有整个民族,我是亡国之君,我无力治国——     

心随思念飞到宋朝。我怀着的只有“一种相思”,可偏偏却闹得“两处闲愁“。与你刚刚结婚,你却游学远方,让我们分离两地。我对你的思念,就像无法阻止落落的凋零,就像无法阻止河水的流淌。我总是等待远方的人能鸿雁传书,可是你知道,时间怎么也无法抹去的依旧是我的心愁。是你,惹得黄花瘦,这一半心伤,半点零乱,心事排列,无人能懂,便泪水成行。            刚抹干泪,发现,思念又飘向元朝。我离别亲人,告别家乡,朝气蓬勃地去闯世界,谁知,闹得如今漂泊他乡,无处所依。夕阳西下,已是傍晚,孤寂一人,我如此“洒脱”地领略萧瑟秋风,瞅见那“枯藤”,那“老树,”那“昏鸦”,还有那仅能给自己一丝丝余慰的“小桥流水人家”。家人们,我发现得太晚。原来,你们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

即是离别,物相离,可心不怠;即是相思,回忆的依旧是过往……

指导老师:谭嘉慧

巷尾馨香,步步生莲
北雅中学1218班唐铭杰

时光流逝,我们行走在路上,根据星盏的光辉,行走在巷里巷外,星光闪映,我,注意了巷里的古墙。

                                    ——题记

雨后的晴,独自行走在小径上,远处,一阵幽香,指引我踏入了一处窄巷,惊异于它清灵的气息,惊异于文化的流动,墙上,便有了星星点点的凹凼,窄巷里,盛开文化,又盛开于每个人心中……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轻声自吟,我用手,用心,感受了诗人思想的跳动,他情感的流水,眼前的巷,即是文化的沉淀,诗与历史,即是文化的沉淀,回忆与思想交织,琴瑟和鸣,文化,是历史沉淀的光辉,是我们的荡气回肠,更是文人墨客的两袖清风。

徒步向前,心灵的门被细细叩响,回首一望,雨巷尽展我眼前。如同画卷般铺陈而开,我朦胧望见了一位淡定的身着长衫的男子走过雨巷深处,了却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意境,又仿佛流转出“信意闲谈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的乐心。却又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文化,是生活里一抹诗意,我寻寻觅觅,罢了,也会有方向。

诗一如我,我即是诗。诗就是我在湖畔邂逅的一场雨,我将它夹进了书页。诗,就是生活,就是每个人。“雨巷”的意义不止于此,它的意义,也许是指引我通向了自己的方向。

更想起,在远方,老人在树下乘凉,轻摇蒲扇,有“轻罗小扇扑流萤”之意。细嗅芳香,心静,宁神,便是“铫桃黄睿色,碗转曲沉花。”孩童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循着声音,走向巷尾深处,找着那位承载欢愉的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这条小巷,既平凡,又不平凡,它名谓“胡同”,它承载回忆与文化,“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之时也难忘,因为——回忆即是心,心或许既是文化,是熟悉在记忆里的旋律。

如此最简单的时光,却道是最有意义的时光。老人静卧,是在冥想。孩童游戏,是在生长。浸透在众生百态里的梦与画,都有意义,因为——我们都有所追求。生命如花,尽在绽放,最平凡的人也最不平凡,最简单的人有最简单的生活之道。顺随心意,彼岸就会有花。归于心,归于自然。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淡定地思,从容地生。

一寸光阴一壶酒,一纸诗书一年华。一剪梅花一溪月,一方古物一风雅。一曲云水一闲茶,一树菩提一烟霞。

缠绵在尾巷的律动,是锦鲤游过时光的水的涟漪,踏上青砖,感受一缕柳风携来的心安,携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心境。

走过古巷,品一杯来自时光的清茗,让人心安与宁静,“心若安,可步步生莲。”携一缕清香,我们释怀了“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惬意。

窗棂日落,疏花淡月。洗却铅华,温一壶月光下酒,氤氲在几两荷风,侧耳,时光潺潺。

“光是提起,有太多的拖累;光是放下,又会出现诸多不便。”生命之中,若只是一个过客,匆匆走过,会错失一片美好。所以不可如此“提起”。若止于流连,驻足不前,又会错失远方的光景,亦不可如此“放下”。拥有美好岁月的人,便会一边行一边追忆那曾经的流水。而一切的美好,又归于心灵的那半亩田地。

要提得起,放得下,可行,可观景。不消许久,一处窄巷,一纸诗书,都会让人为之动容,因为我们——看见了。

一纸飘逸,一纸墨荷,有时我们不必深究其寓意什么,只需了解——我,看见了,那不是别人的一帘清梦,是我的思,也就是我们行走的意义。

在巷里,有清韵的错落弦音。但它最终也源于生活,也要归于生活,归于我们的心。余音缭绕,那是我们心灵的共鸣,也应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清代人把花茶称之为“香片”,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香片,对粗糙的人,飞入芦花都不见;对细腻的人,如好雪片片,每一片都滋润了我们的心。

赌书消得泼茶香,静观心莲。                              

指导老师:谭嘉慧

    

品茶
北雅中学1218班王渝淑
当你及急躁的状态下品第一口茶时,你会顿时觉得它非常苦涩,以至于你不想再品第二口茶了。可当你在平静的状态下品第一口时,虽有苦涩,但你把这一口茶吞下去时,茶的香甜自然而然的从整个嘴里弥漫开来。
品茶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一种茶文化,直至现在还没有断过。穿越到古代;一条繁荣的街道,必定少不了三四家茶馆,当你走进茶馆时,你便闻到各种各样的茶香,茶的香气犹如美丽仙女用手轻轻的抚摸你,时而点点你的鼻尖、时而挑挑你的味觉诱惑你。

记得那是寒假时期,一天,我和妈妈去逛完街累了,妈妈就把我带到了一个环境比较清幽的茶馆。我们在茶馆中找一个座位缓缓入座,叫上一盏茗茶,仔细观查,发现:刚冲好的茶形态有所变化,它会随着时间渐渐恢复到它原来自然的状态。特别是有一些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茶叶翩翩的舞姿而徐徐展开,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形成不同的韵味 、颜色和茶香。

我用大指母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住杯底 ,用嘴轻轻嘬一小口,同时欣赏着茶杯中那茶水的颜色,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直往鼻孔里钻,再做一个深呼吸,我的身心顿时感到满足;再嘬上第二口,我的舌尖感觉到古劳动人民的汗水。茶的味道还留在口腔里,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百姓的疾苦,我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苦涩。再嘬上第三口,甜味立即刺激了我的味蕾,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某个朝代兴盛时百姓快乐和平的样子。

据传,在唐朝时期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萧条,后转给儿子经营。这个年轻人脑子灵活,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这幅奇特的对联,生动贴切,雅俗共赏,引得人们交口相传,慕名前去观看领略其中的甘苦,“偷闲”、“作乐”一番,于是乎,这家铺子起死回生,春风再度,生意兴隆。

古人饮茶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不管有多忙,总是要静下心来品尝一盏茶 ,才得以满足。

再回到现代,一条街上,有一家卖茶叶的地方都已近很不错了,现在超市中的“绿茶”“红茶”代替了茶,大多数中国人的味觉已被带有添加剂的不健康的饮料给洗刷干净,几乎没有人可以认真品茶,品出茶的历史,品出茶的甜,品出茶的韵味。

当你品茶时,你不妨想想这首诗:“竹林幽静煮清茗,玉手斟来别有情。想起醉熏座上客,自疑仙苑流溪声。”这就是茶的魅力!

茶文化已伴我们千年,它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历经千年历史,怎能让它在这里倒下来呢?就算它已千疮百孔,熟不知,它仍屹立在我们的心中,不是吗?来吧,让我们一起传承,一起发扬我们的茶文化,现在的它是需要精心呵护的。

指导老师:谭嘉慧

水边的文昌阁
北雅中学1218班邹佳玥

一座阁子,静静地,默默无言地,就这样地坐落在那清丽如月牙儿般的溪的一畔。

它立在那里,无论人来人往,花开花落。

它就是立在那里。你惊叹于它的古朴,它的沧桑。

你站在了它的面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使得你不由得往后一退。它的文化底蕴,风儿般席卷而来,镇住了你,但它的气韵却使你喜欢上了它,并对此着了迷。你知道,它,可是故乡最后一缕古文化的影子呢。故乡,因了它,才渐渐地、渐渐地发展起来。

几百年前,一位好心的先生,募了资金,办了个小小的学堂,在这山间的小村子里。这阁子便随之而起。

阁子建得一派文雅,静凝此阁,仿佛一书生手执经书立于眼前。一望便知,此阁,是个读书的地方。一丝流水,清澈明净,缓缓地、不动声色地流淌着,离阁子,不过几脚路。一代代儒生,由此,出了乡门。他们,是乡里第一批走出乡门的人。乡里从此,终于有了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过了几十年,一位儒士重返故乡,惊异于阁子之小,之破旧,读书人环境之艰苦,于是四处募集资金。乡里人闻讯赶来,虽然大多数仅捐了几石。为了感谢出了力的乡人,便刻了石碑,将每个出钱出力的人物钱数一一撰录。

于是阁子便是现在的清幽雅致而古肃静穆了。檐上铺着羊脂玉般的橙色琉璃瓦,尖子上还顶着只鸟;与阁子相通的几列屋子,木梁青砖青瓦,一如江南模样。那河便是条玉腰带了,清清浅浅,静静流淌。

从此,因着乡里人的善良,阁子终于将乡里的书生,带进了上层的社会。村子,也渐渐地,因走上仕途的人多了起来,就这样缓缓地演变为小镇。

又过了一百多年。

日军侵华。杀人无数。阁身溅了鲜血,那河也被染出了丝丝血意。日军撤退。留下遍野横尸。于是阁边,多了个小小的万人坑。这万人坑是因阁前,曾发生过一场激战。阁内的学生都留了下来,以阁为碉堡,终在此,硬生生的挡住了汹涌如奔流的日军。而代价是,无一人生还。只留这万人坑,这阁。

直至现在。现在,小镇,已成那一片地区的中心。

阁处仍是学校,不过阁成了校内一景。那万人坑则成了片杂草丛,那校里唯一的荒地。传言坑已迁出。可是坑迁得出去吗?只有那水仍默默地守在阁旁,沉寂无言。或许只有它最懂这阁吧。

几百年。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阁,一直在那里,使文化代代相传。

一座阁,一段过去,一份历史,一种文化。

一条江,守着过去,守着历史,守着文化。

文昌阁,文昌阁。文昌,是传承文化,将文化发扬光大的意思。祖先的意思,定是要我们将文化好好传承下去。

现在,该轮到我们来延续这历史,传承这文化了,可不要像端午节那样,拱手送人;也不要像一些老巷子那样,任其消逝。

中国已经不能让文化再流走了,不能了!

让我们来做阁边的那条水吧,就这样一直,一直守护着……    

指导老师:谭嘉慧

笔尖上的文化
北雅中学 1203班 黄晨阳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如同一座宏伟的长城,而汉语就是铺垫这万里长城的基石,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满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

传说中的仓颉发挥奇思妙想,在一块块甲壳上刻上凝聚着他智慧的文字,那堆积如山的甲壳经过历史这条汹涌长河地不断冲刷,渐渐演化成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和草书,不知走过了多少风雨。或简或繁,或方或圆,或刚或柔,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字表其意。“山”字的三竖不正如那绵延不绝的形态,“雨”字中间的四点也如那淅淅沥沥的丝丝银线从天而落,“竹”字是否也会令你如同置身于郁郁青青,隐天蔽日的竹树环合中?

而当今的人们似乎对母语的兴趣越发变淡,总热衷于学习英语,忽视了汉语同样需要深究与钻研。试想:当英语中孤独的“I”遇上中国的“我”、“余”、“鄙人”等等五花八门的称呼,当一句直白的“good bye”遇上汉语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26个永恒不变的字幕碰上千变万化,不计其数的汉字,谁还敢说英语远超于汉语呢?

如果说英语流畅柔和的读音是一条蜿蜒清冽的小溪,那么字正腔圆的汉语便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有人说,说英语时只是口唇轻微地运动,所以这是一门柔和的语言;而讲汉语时必须咬字清晰,如同单兵作战,不同的字一个个从齿间蹦出,以至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也不能悄声交流,所以这是一门粗犷的语言。我并不否认这个观点,但我认为这并不能代表中国人粗犷,相反这正是我们热情的体现。每当新春佳节到来之时,各方远亲近邻走街串巷,互相道喜,将自己对他人的美好祝愿都浓缩在了“新年好”三个字中,当说到“好”字时那微微上扬的语调也正映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气氛。

汉语更神奇的魅力便在于它的书法艺术,形态或苍劲有力;或行云流水;或轻柔圆滑。端正的楷书、奔放的草书、顺畅的行书,成就了多少名扬古今的大书法家。当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演绎同一个汉字时,视觉的冲击促使大脑中浮现出一连串或动态或静态的画面。就说一个“舞”字,若以楷书写之,便是一支端庄正式的宫廷舞;若以草书写之,便是一支奔放热情的塞外之舞;若以行书写之,便是一支清丽淡雅的霓裳舞。但无论是何种书法,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就是这样的汉语,在曲折蜿蜒的历史银河上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执笔挥毫,书写着一个个方块字,记录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再一代代地亘古流传,一代代地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张莉)

左手汉字,右手文学
北雅中学1207班戴利佳

仓颉。写下这两个字时我的指尖还会有轻微的刺痛,这是一个神奇而又伟大的人。第一次认识到他是在历史书上。他是汉字的创始者,而我是一个容易沉迷于汉字里的人。正如他是一个闪耀的歌星,而我则是他的铁杆粉丝。仓颉是一个谜,他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令汉字染上了诱人的神秘色彩。我庆幸他的出现,让我在时隔几千年的现代能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了解许慎,其实我也只是在某次语文课上听老师提起了他。许慎是中国文学学的开拓者,用21年写出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我一直惊叹于他的坚持不懈,以至于每当在键盘敲出一个又一个汉字时,都会想起他,这个对文字热衷疯狂的伟人。我想汉字也是爱他的,因为许慎读懂了它们。

汉语发展到现代已经越来越繁华,全世界都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比如“汉语桥”,比如“孔子学院”。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而我认为,他是一个善于谱写文字的人。孔子操控了太多太多的思想,也折服了太多太多的人。他用道貌岸然的面孔写下深邃精致的语句,他是儒雅沉稳的,像一棵千年古树,而他的文字则像是繁枝茂叶中渗透下来的几缕阳光,柔和地照耀着心灵,让人明悟“君子”与“德”。

而我最最崇拜的文学家是鲁迅。我一直很难明白为什么一个男人会有那么细腻的文笔,他似赋予了文字以灵魂。鲁迅在文学世界编织了一座牢笼,而我总是被他困在其中什么都做不了,仓皇地看着自己被鲁迅的文字穿刺。他的语法支离破碎,却总是缠绕着我们深入那些丑陋黑暗的现实,而其中的美丽烟火在我们解脱后大口喘气时华丽到极致,珍贵得几乎以为是幻觉。他笔下的童年总会在某个宁静的夜晚闯入我的梦里,告诉我阿长又占了他一大半床,他的隐鼠死了,他的表弟又做了风筝。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买一本《山海经》回来,看看上面是否有那么吸引人的妖怪。

还有很多很多人,那些为汉字和文学增添了无限魅力的人。

他们被风吹进了犹花般的历史长河,我一边回首眺望,一边安静等待。等待着左手独特张扬的汉字成长,等待着右手璀璨明亮的文学风华。

   指导老师:周雪

汉语的精魂
   北雅中学1204班谭立云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这种语言就是汉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汉语、汉字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方块字,中国人宣泄自己喜怒哀乐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而在我看来,诗歌是汉语中最美的形态之一。诗歌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只要寥寥数语,甚至只要十几字,即可描绘出或优美或凄凉的画卷、即可直指人心。诗歌深刻、生动地体现着汉语文化最高境界。

诗歌它很美。春天,我们可以用“二月春风似剪刀”来享受春风的柔媚温暖;夏天,我们可以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欣赏夏花的独特魅力;秋天,我们可以用“停车坐爱枫林晚”来书写秋叶的别具一格;冬天,我们可以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探索冬雪的纯洁飘扬。诗人们用短短的诗句,描写出四季美景,岂不让人敬佩、仰望?

但陪伴诗人更多的是月光,是忧愁,是贬谪的愁苦,是与亲友离别忧伤。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满载着朋友的期望和自己的远大志向,踏向下一步新的旅程。不仅赞美了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汪伦的深情厚谊。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更是朴实的写出了伟大的母爱。 诗歌凝炼、生动。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点出了当时景色的美丽,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王安石在“绿”这个字上大费功夫,他选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为“绿”字,这正是诗的诗眼,体现了汉语的精和凝,一个字就将春拟人化了,更增添了动态美。

鲁迅说:雪是死去了的雨,是雨的精魂。我说:诗歌是最鲜活的汉语,是汉语的精魂!

                                      (指导老师:张莉)
汉字的灵魂
北雅中学1213班    李泓睿

是什么代表着中华文化?是什么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什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汇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它便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汉字。

也许有人觉得它平凡而又普通,但在我看来,它这张看似平凡的脸下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汉字的灵魂便是从中显露出来。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与人一样的情感,小小的几个汉字便能组成一番景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字描绘出一副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旖旎的春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十二个字,独造了一幅让我们感叹不尽的“离人秋思图”。望见“朝阳”二字,你是否感受到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望见“晚霞”你又是否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是否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

确实,汉字的音节是简单的,而汉字的音调却清晰地刻定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阶,使汉字轻重有序、错落有致、铿锵有声。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例如王之涣的《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平声字高扬,仄声字低,反复品读,别有一番滋味。

然而,我觉得汉字的形体最能体现它的魅力。虽然它只是由简单的横、竖、撇、捺组成,却富有独特的神韵。晋代卫夫人论书法时说:“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均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篆书的圆融浑劲,隶书的平直庄重,草书的奔放多变,楷书的方正刚劲,让我们领略到不同的美感。中华方方正正的汉字里,不仅仅是一些外表上美丽,还潜藏着很多值得人们去解析和学习的东西。所谓方正,暗喻的便是处事公正,为人正直、品德端庄,流淌着一股浩然正气。从古到今,它是华人的模范,是修炼品行的标榜。这便是汉字的魂。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如此地深爱着汉字。

中国汉字的灵魂里,有着惊心动魄的感人故事与华人满腔的铁血热情。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它演绎着多少精忠报国的传奇事迹,传承过多少人性的美德与厚重。“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又是何等高尚的品德呢?文人们用汉字书写出的无数华章,它们都无时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德观念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而文字的灵魂带给我们的是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求存向上的生活姿态。

中国汉字的灵魂不是庸俗化,更不容侮辱。它是祖先用刻苦辛劳的汉水造就的文化精髓,是留给后人们巨大财富,更是美德的象征,是文明的传承。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责任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责任去传承汉字的精魂,并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发扬这仅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让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汉字是种艺术
长沙市北雅中学1203班 皮天朗

点、横、竖、撇、捺,这些基本笔划构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楷书、行书、隶书、草书……这些不同风格的书写方法,让汉字呈现出各种好看的姿态……汉字是艺术,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

据传,汉字源于仓颉。其实,汉字应是我们的先祖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如果说汉文化是一串项链,那么如画一样的汉字就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这份宝贵财富。

在唐的鼎盛时期,有多个附属国和归降的少数民族政权,大半都使用汉字为官方文书。靺鞨“书同文”,越南、新罗、日本通用汉文。朝鲜文最初以汉文为主,间杂朝鲜文,后来改为不用汉字。日文平假、片假名书写仿自汉文,中间杂汉字或简化的日本汉字,沿用至今。到宋朝,西夏政权仿汉字依契丹文、党项文创立西夏文,但仍以汉字为主。辽、金皆以汉文为主,且汉字一直在西域通用。从古时流传至今,汉文从未衰败,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现在,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一个字、词常有几种说法。如“妻”一词,可呼作“妻”“妻子”“老婆”“堂客”“夫人”等。汉语中还有许多成语,且皆为四个字,多出自典故,也是汉语中较精髓的一部分。汉语中大量字同音,有些古文通篇只用一个音,换不同的调变成不同的字,便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这几乎是其他语言不可模仿的。

不同的人写汉字会有不同的韵味,汉字如同绘画一般,会写容易,关键是如何写好。比起其他一些没有含义,只是注音的文字美多了,这是一门艺术,所以才会有书法。书法艺术影响甚广,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东亚,甚至世界。汉字有非凡的感情承受力,喜怒哀乐样样可以表现出来:喜时,如流畅欢快的行书;怒时或狂喜时,如龙飞凤舞、别有风趣的草书;哀时,如古朴庄严的隶书;乐时,如精巧绝伦的楷书。

还有一种汉字艺术叫篆刻。人们在一方小小的印章上,刻上典雅壮观的篆文、带着荒洪原始气息的甲骨文……

                            (指导老师:张莉)
   清雅如墨,泛滥偏舟
北雅中学1207班李宇彤

  泯一口好茶,酌一口清酒,沉浸在这古韵古香的世界里。

                                                  ——题记

古韵,古香,沉浸于此。优雅的舞步,悠扬的乐曲,无法平复我心中的激昂,如荡漾开的水波,一圈一圈晕出却无法荡回原处。

曾经的我对古风几度痴迷。

独自漫步回书房,关门,扣锁,静滞在窗前,空望飘散的白色雪花,那么晶莹透亮,竟使我不禁想起独自傲立于雪中白茫的那抹红,叹息,伤感。梅花,清雅的形象毅然映于眼前。

轻拿起毛笔,推开苍白的画纸,沾一抹淡墨,墨香四溢。下笔触及纸面,似行云流水,浩浩汤汤;似崎岖大山,蜿蜒曲折;又见!缓缓小溪,柔情似水。坚劲的梅枝粗干跃然于纸上,那样的有力,那样的怆然,却又拥有那样的柔情一丝。又触几片朱红,轻点于纸面,成滴,荡开,成晕,似火。一圈一圈的红晕慢慢蔓延开来,愈淡,渐淡,似无。略轻缀几抹淡黄,又勾勒成形,完美的一朵红梅傲立于枝头。一片红瓣轻掩花蕊,略带娇羞,另几瓣微绽,外露,似展现风采。加速,了了草结。

退开,拿起简单的水墨画,推手比放在窗前,简略的画技与这天地之间竟毫无违和感,成就感瞬间油然而生,彻底掩盖不住我对古风的狂度热爱——就算没有高超画技的我依旧不弃的摆弄画具完成一副副非正宗的水墨画。

古韵,古香,荡然无存。

哼着不熟悉的语言,不知所律的调调,一股属于国外的热浪来袭,我也不意外的被吸入狂潮。

现在的我对国外文化极度沉迷。

不再踱步回书房,出门和死党闲逛,看的不再是中国画,感兴趣的是那色彩浓厚的油画。

彩色的颜料肆意纷飞,狂洒在一尘不染的纸上,大多色彩的交织,冲击着我的视觉灵感,那一尘不染的纸上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如此混乱与狼狈。再也不是清淡的墨色,而是惨黑的杂色。那一刻我的心不再震撼。色彩与色彩的交织,原来不是美好的烟花瞬间,而是幻灭的泡沫那刹。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太震惊太失望。刹那间,似又幻起那傲立枝头的红梅,那清雅如墨的劲枝,那么美好,那么幻淡如梦。

猛然,收起所有颜料,再拾起那细毛笔,轻濯细点,不留一丝劣痕。

古韵,古香,回印心中。

水墨画,乃中国之精华也,一点一横,一竖一捺,简单如此,淡然如此。没有色彩的艳丽不求形似,只求神在。这便是水墨画,这便是中国文化。没有华丽的装束,只有内心的真诚。那些忘国的人啊!真该忏悔,竟失了这么一个完美的文化。并非说学习国外就是不爱国,叛国的表面 ,真正该醒悟的是贬低中国人的所谓“华人”。这可是我们的中国啊!这可是我们的文化啊!

清雅如我,我亦如墨。

泛滥扁舟,沉船之际。

一口好茶,酩口清酒,不再沉沦,享受着这古香。

                                                  ——后记

  指导老师:周雪
游行长江
北雅中学1201班刘琴

滔滔江水,浩浩汤汤。

长江浩浩荡荡,一奔就是千万年。从古走到今,步子沉稳有力,丝毫未有苍老之态。长江依旧年轻,汹涌中似带柔情!

看长江,不如游长江;览长江,不如品长江。这江头至江尾,哪一处不饱含着历史,可又有哪一处人们曾又细细品味过。“江山如此多娇,”却也总有人会去一探它的究竟。

李之仪正在门前守候着,看长江之水绵绵尽天。夕阳再落,思念又起,秀口间吟唱着:“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惹人断肠的佳句。

李之仪的思念被长江大气吞没了。

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一样:三峡有个漂亮的开头!顺江而下,便是白帝城。知道白帝城是三峡的起点,一般都是通过李白那首《早发白帝城》,字句不多,却成了对三峡特点的最佳描绘。李白清早辞别了白帝城,解缆摇奖,随波而下。他站在舟头,撑一直长篙,浅一下,深一下,浪有些大,风有些狂,水沾湿了李白的衣角。他却望望天穹,聆听凄厉的猿声。不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两岸是绵延的高山,似乎没有断开过,这山把长江夹得严严实实,任凭你如何怒吼 ,忽高忽低的连山都不会把你放在眼里。他头上的天空也有些局促,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想看看日曦月又谈何容易!对此,郦道元这样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郦道元的笔不知有没有顿住,这样的气势不知有没有使他的笔颤抖!

李白的轻舟漂过王昭君的家乡,漂过屈原的故里。如果王昭君和屈原都望着李白晃晃悠悠的小舟,不知将是一种怎么的对持?是曹操与沧海的对持,还是李之仪与长江的对持?都不像。屈原握着佩剑离开了,王昭君挽起长袖也走开了,只留下一片寂静给李白。这时,李白的小舟又款款的飘远了。

悬崖瀑布,踽踽小舟,集成笔墨丹青。

不久李白下了船,诗人行过的路,惊起一片浪花。

半夜,江水瑟瑟,月光斜斜的射入,又有一只孤舟不知漂往何处,没有吟唱,没有激动,也没有告别,只有山、水静静地推着,推向何处,漂往何处,终究没人知道……

长江,你蕴含了多少历史与文化啊!可人们却只记得你的波涛汹涌。你陪中华民族渡过了五千年的历史,饱览了中华民族的一切,如今,你依然伫立在那!

游行长江,阅览我们的历史与文化。

  指导老师:周雪
乱世秦文化
北雅中学 1213班 罗子信

西安,骊山

身处高台,纵观百千石佣,威武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寒意由心而生。虽然这只是一支从未染血的军队,一支枯死为石的军队。怎能料想千年之前一个男人将这些石士同他封藏地下,妄想与天地同齐,为始为帝;妄想长眠之际,依然统领千军万马于地下;妄想天下秦万世。他是一个王朝的象征,何其精明,何其愚昧,终逃不过新朝旧代的轮回。

战国,临淄城外

战国六合,五家覆灭。东齐残军久藏于此,许明日晌午,临淄便是我大秦囊中之物,从此今世再无大秦之敌。我坐在营帐之中持殇饮酒,心中长叹。虽有军纪,怕是十年战乱滴酒不沾,但今夜也许是从军至今最应喜悦的一夜吧,当今夜皎月坠落,明日夕阳再现之时或许就可以躺在家乡河畔安稳入眠。我闭上眼睛,倾听入夜的风,刮过燃烧的烛燎,碰撞在几十里外的城墙上,哼,如此弱不禁风,何挡我百万秦军。我放下酒杯披上仿佛沾满血渍的战袍,独自行径在黑夜中,享受着凄寒的静夜。

刺目的阳光将我惊醒,入城劝降的人马消失在城门中,空留扬起的沙尘。时辰已到,看来齐军不食好果,妄想坚守此城“听令,持弓引箭,备马提戈,直取临淄。”

秦,咸阳城,舍里

秦王政二十六年,战国已成定局,齐军不敌大秦蛮勇,寡不敌众,全城上下,亡魂上千。唉,听此消息,我不知该喜该忧,轻抚木琴,随琴弦几振,伴生幽扬的琴音。终究天下事就是天下事,不沾我半边庐舍,不惹我半点家事。唉,晓琴乐之人,终琴乐之事,下不了农田,上不了战场。不能想的事还是少些想吧。息心,十指连动,琴弦共振,音舞乐扬,但愿歌舞升平,再无寒饥战乱之人。

天色变得橙黄,人影被拉得很长,帘旌也被映得火红,客人都走了,只剩几个伙计在闲谈着,我也该离开了。揉着盘坐了一天麻木的双腿,蹒跚的向家走去,不知是哪家富贵主儿的女儿将琴放于我这调音,一身褐衣的侍从已在门外等了很久了我取出那张琴将她放在案台上,心中按耐不住,指行,一曲阳春白雪散入风中,随渭河之翻涌,随斜阳之铅华,温暖众生。曲终人散,海月潮共升。

秦,骊山,隐士居

虽不愿为世事而扰,但从童子口中得知“秦王扫六合”一事,深触我心,所谓分久必合此是永恒定理,但此时一统真是善事?何况得此君王,不知善恶。此事让我甚是忧心,分久必合是定理,合久必分同样也是。想要摆脱世俗的轮回,只能退居山林,想要甩手朝政,只能褞袍敝衣,这是我所遵从的,却是别人所不理解的。窗外的青翠使人平静,舍下的溪流使人欣悦,坡上的野花使人惊喜,何不为乐。

秦,渔阳路,大泽乡

雨是连夜的雨,路是泥泞的路,通向的是穷途,是无返的末路,我跪在土地上,痛哭求饶,心中却是满腔的怒火,将要点燃这黑暗暴恶的世界,我的刀刃将没入这残暴的军官的喉咙将要砍掉那个卑劣却自诩高尚的皇帝的头颅。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不可述尽,千年的繁衍生息,铸就了不同于世界的文化,战争是一种文化,琴是一种文化,隐士是一种文化,反抗也是一种文化,朝代的兴衰立覆更是一种深入民族的文化。每种人都由心而行,顺心而做,心或性情就是不同文化的体现,而传承下来的文化,就是每种人活过的证明。

           指导老师:张安

请善待我们美丽的汉语
北雅中学1204班罗雨瀟

汉语,一种多么神圣而高贵的语言;汉字,一个多么富有生机、富有魅力的精灵;汉文化,一位多么神秘而高雅的女神!

我对汉文化一直都有崇敬之情。从历史书上,我看见仓颉那苍劲有力的甲骨文;我看见张骞一行人骑着骆驼,载着丝绸、茶叶,缓缓驶向沙漠深处;我看见了日本、朝鲜的使臣们缓缓走向大殿,学习中华文化;我看见了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看见了他们面临万众演讲时的那份自信、骄傲。汉文化是东亚文化的发源,华人的骄傲。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在视觉上别具一格,那平稳的横,那坚挺的竖,舒展大气的撇、捺,仿佛在纸上舞动着,跳跃着,传承中华之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宽宏胸襟,气吞山河。

自古中华就有书法之美。中国人的喜怒哀乐、眉宇间的黯然神伤,都在那一笔一划的浓墨之间。中国书法是闻名四方的中国文化的代表。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访华时,中国国家主席夫人彭丽媛挥毫题下了“厚德载物”,并赠与米歇尔。浓墨之间,磅礴大气,浩浩汤汤。文化连结了中国与世界。

诗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用来抒情感伤、表达内心情感的事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送别诗句中的精品,历来为人称赞。诗句虽表送别,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的乐观与豪迈。“天街小语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早春的京城街道上,丝雨纷纷。嫩草远望连成一片,近看却稀疏零丁,一前一后的变化极富戏剧性,着实有趣。国外的诗歌虽然也的确有伟大的成就,但终究没有汉语优雅、有意境。比如“时光逝去,暗影褪尽”,用英文来说就是“time run and darkness fades”这岂不是“时间跑,黑暗变淡”吗?原本对暗影褪尽的时光的感伤全都没有了。因此,汉语的意境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我们应善待、爱护、传承中国汉字。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此。在我国一个六百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这则材料令我震惊。在四大古国中,中国是唯一将古文化传承下来的国家。中国汉语文化现在在全世界都已升温,目前全球已有二百一十所“孔子学院”,汉字、书法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中国人却越来越不重视甚至轻视汉语文化,认为“我只要会说汉语就行了”。在此,我想呼吁,请善待我们美丽的汉语!

全民迎接汉语热
  1204班        蒋天成

大家可曾想过,如果有一天,老外的汉语说得比我们中国人顺溜,那会是一个多么滑稽的场景呢?

哎,大伙可不要笑,这完全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现在是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整个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世界上的一切时事都可以尽收眼底。而中国,无非是这个世纪以来最耀眼的国家之一。于是,不少的老外开始关注中国,“汉语热”也就这样被掀起来了。

这股热浪果然席卷了整个世界,整个世界都在为汉语而疯狂!统计显示,到了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1亿,100多个国家超过2300所大学都开设有汉语课程。美国开设中文课的中小学已超过了4000所;法国教育部专门设立了汉语总监一职。。学习汉语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汉语汉文化产品也随之在世界各地的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汉语在国外如此受欢迎,再看看国内,我们中国人自己有多少人在无视着这伟大的文化。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神奇汉字的构造?又有多少人在身体力行地体验着汉字的形体美?用心感受着汉语中字、词诗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少人了解谢灵运、左思、嵇康等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有多少人潜心研读过《诗经》、《周易》、《春秋》、《老子》等古代经典著作?好像除了专业研究者,很少吧。现在的中国青年都忙着读英语,学其它的语种语言,好给自己的履历增加一个看似耀眼的砝码。越来越少的中国青年致力于研究汉语和中国文化,只剩下老一代的汉语研究者无奈的叹息。

但是,我们会让汉语就这样被中国人遗忘吗?“不!”曾经在中国出现过一阵“国学热”。许多教育机构均设有“国学课堂”,家长们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国学。还有那轰动一时的《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等文化名人都成为当时的追捧对象。中国人民都好像突然醒悟似地开始崇尚学习国学,研究汉语,可这股劲儿只是三分钟热度,一会儿便降温,鲜有人问津了。现在,随着国家教育部的不断重视,中考、高考的改革让国人重新看到了曙光——语文考试的分值从120分提高到了150分,而且重点加分在古文阅读上,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大喜讯:中国终于开始重视汉语了。

现在的汉语虽说在中国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我们仍不可大意。要支撑起汉语的地位,仅靠一个中考和高考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改变国民的文化素养,要从小做起。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不再是僵化的、死板的一种灌输。让我们伟大的母语鲜活灵动地印在国人的心中。对那些形形色色变相伤害母语的行为一定要做到零容忍。  

汉语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根,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华。

如果有一天别人称呼你的父母为“令尊,令堂”;请你接受他的赠品为“惠存”;你对他的请教为“赐教”,那么,这便是真正全民汉语热的时代了。

                          (指导老师:张莉)
神奇的汉字  舞动的精灵
 北雅中学 1213班 李云飞

             

有一首很好听的歌这样唱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这不也正唱出了我的心声吗?神奇的汉字,时常如一个个舞动的小精灵,在我的眼前欢快地跳跃,在我的笔底翩跹起舞……

刚学认字的时候,依稀记得那时的心情很差,觉得汉字难学又难写。老师熏熏教导,一点如桃、一竖如松、一捺如刀。狼毫一挥便是一次生命的舞动,砚纸便是生命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并告诉我们,因为文字的出现,人类告别了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开始步入文明时代。在似懂非懂间,我渐渐地对汉语产生了莫名的喜悦和兴趣。

汉字的每个字都是精灵,如“冷”,让人仿佛置身于冰洞,“热”,似乎又身处温室。她是会意的,如“驮”,大马才能驮;“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她也是美的,如“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意思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她更是有生命的,比如“哭”,一看就像在流眼泪。汉语的词语是奇妙的,“太阳”能让人感觉到温暖和力量,“幽深”让人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汉语的语言是智慧的,如有一次,一个绅士见到安徒生,讥笑他:“安徒生,你脑袋上面的玩意儿,能算个帽子吗?”“你帽子下面的玩意儿,能算个脑袋吗?”两句话语气一致仅是词语更换一下位置,在为之捧腹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语言的智慧。精短的成语四个字就能将一件事或物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众所周知”,就是所有的人都知道的意思。“三顾茅庐”,讲的是汉末时期,刘备三次去卧龙岗请诸葛孔明下山做自己的军师,辅佐自己的故事。几句话的诗歌也能很好地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或者当时看到的景或物。如“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意思是,我们一辈子有很多个明天,如果什么事都等到明天去做,就什么事都会办不成,简简单单的四句诗却概括了一个人生哲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短短的几句话让读者身临其境,似乎可以看到身着戎装的将士立誓破敌的决心和豪气冲天的英雄气概。

汉字,是可爱的、奇妙的、智慧的、善歌舞的精灵!我爱汉字!

    

                                 指导老师:张安

    

小城雨落
北雅中学1201班谭小梁

烟雨朦胧,漫步于细柳扶风的三月。

初春的雨,绵绵而落。乘着油纸伞,在微雨中缓步游走,缓缓淡开,缓缓释放。清风悄悄的来,吹下了几朵烂漫的桃花。掉在女孩的发梢,划过女孩的脸颊,然后缓缓落地。

那双童真的眼眸,尽是欢悦。围着门前的桃树,又唱又跳。因为爬出地面的根须而摔倒,却忘了自己会疼痛,忘了爸爸会生气,忘了妈妈会流泪。忘了这俗世所带来的纷扰,所带来的忧愁。

孩子,依旧是孩子。会承欢膝下,会在父母跟前撒娇,会对爸爸妈撒娇……而这一切都只是在我们还小,时光还年轻的时候发生。

那时,每家每户都有棵桃树。每家每户的孩子,都会在傍晚绕着桃树旋转,而时光之后的我,只会像那天边的繁星,傻傻的矗立在那,一动不动。

屋檐之下,有几位静谧的姑娘,坐在石阶上,用着散发幽幽清香的木梳,顺着长发,一次又一次的梳下,一次一次的听着鸟啼,嗅着花香。犹记孩提时,搬着小小的木板凳,悄悄的坐在父母跟前。只记着,会呆呆的看着天空,会帮妈妈梳起那长长的头发,会帮爸爸点燃嘴边的烟斗……

如今,只是和同龄好友一同坐下,用这渗透茉莉花香的木梳轻轻的梳着,这伴我许久的长发。撷朵杜鹃,静静的插在发前。

微雨之时,轻轻梳起长发。时光带着我慢慢的长大,而这乡间的文化也在慢慢沉淀……

三月的风,温柔而委婉。吹起枚杏花,躲过栅栏,穿过珠帘,小心翼翼的坠落在窗前,不敢掀起一颗尘土。

窗内,春色依旧,那着青裳的女子,坐在机前。静静的用织机纺上新衣,纺上嫁衣。这是自己一针一线所缝的,所以更加珍惜。即使做得不是非常华丽,可这也是母亲所教授的。这也包含这母亲的祝福,母亲的不舍,母亲的爱!

那日,春光真好。她穿着自己所缝制的嫁衣,坐上父亲制成的花轿。她,出嫁了。这个江南小镇,透露着淡淡的忧伤……

“小姑娘,穿新衣。穿了新衣,做嫁衣……”

 指导老师:周雪

 

叹诗魂
北雅中学1201班罗雨婧

中华古老的文化,就像雪豹这名雪域的隐士,在遭到历史的磨砺之后,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血色的梅花,溢出诗歌的清香。

“剑外忽闻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不知何时,有两名将领发动叛乱,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你看尽了战火纷争,人间冷暖,当听到战火平息的消息从远方传来,不禁泪流满面。而那一篇《石壕吏》,又怎么不是你内心的写照。你明白国泰的到来,需以民安铺垫,只有有了国泰,才能有民安。但你不忍,让生灵涂炭。然而你的叹息,只被茅屋外的劲风吹散。

历史的马,被岁月的长鞭驱赶,扬起道道尘埃。不过几息,就到了近代。

你说过,“我有一幢房子”是啊,你有一幢房子,你只不过想要你的美好永存。可梦想破灭,冰凉的铁轨成了你最后的归宿,铁轨的两头,一头是生,一头是死,你毅然走向了黑暗的车站。你的躯体离开了温暖的土地,金色的麦浪不能给你一丝温暖。你只是感叹着:“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

你的16岁白头,40岁就进神经病医院,给你的只是他人的误解。对他们的态度,你只是叹息,又或自慰地说:“好的名誉是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开的枷锁。”只有文化知道,你唱出的,是他的心声。上苍捉弄人,他让天才早早陨落。于是,一切的一切,就这样结束。不知为何,我频频想起,你那句对上苍的挑衅,对自己的肯定:“相信自己”。

你的冷峻,被掩埋在墨镜下,但你的的沧桑,却毫无顾忌的冲了出来,北岛,你在这儿,如同初升的太阳,未曾没落,你还在等,等着有援兵,可是,你没有等到。你将沸腾的血液注入垂危的文化,在血管中乱窜的热血,让你不由自主的去挽救文化。你想要保护文化,可自己也自身难保。你在心中不停的吟诵“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饿墓志铭,誓不堕落”。你外表的尖冰,掩盖不住你内心的熊熊烈火。

“我是一个悲伤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你如实说,可这一切又是一幕怎样的童话。”孩子自己扼杀了美丽与希望,你以为你是天使,可他人认为你是恶魔,画出大千世界的美丽,你开心的大叫着。可是最后,你将自己的世外桃源灭杀“女儿国”也覆灭,磨灭了生的火花,而你又说:“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你孤独的离开,无奈,无言,只能错过。

你虔诚的跪着,口中念念有词:“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你尊重爱情,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你的歌声伴随着小声的抽泣,轻轻裂开,发出强烈的光线,让你明白,你的心灵。你再拾行囊,听琴声独来独往,远离这里,你说你这蒙古王族后裔,不因如此堕落,于是,流浪,流浪,流浪去远方。

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诗与人,相同的中华文化,也创造不同的诗与人。

前行的诗歌,如同雪域隐士,它踏上岁月编织的绳索,回首望了一眼过去,又将未来扑咬的生机勃勃。

   指导老师:周雪
文化的精魂——汉字
长沙市北雅中学1204班刘程亮

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物质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韵。在那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用以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重要的工具,那就是提炼了文化的精魂——汉字。

如今的它,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洗礼,透显出来的就是它那无暇的光泽和它那独特而又耀眼的魅力。

汉字,作为汉语的基本单元,他发源于中华的母亲河——黄河。当时的人们思想简单,常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明自己的意思,他们将这些符号刻在甲骨、玉器、石器上,通常用来记数和日期,或者代表世间某些事物,但这没有特殊的意思,形态也不规则,所以,这种文字是早期的甲骨文。

随着人类的意识明确,对世间万物有了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开始临摹所要记录事物的特点,将他们刻画在甲壳上。因为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的,所以就称为“象形字”。之后,借助符号与原有的字体相结合,人们又巧妙表达出了抽象的意思,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意文字——“会意字”,也就形成了成熟的甲骨文。

在人类的创新思维与人类政权的逐步完善下,汉字得以快速发展,在表意上也越来越复杂。我们在惊叹汉字的复杂多变、汉字造字的美妙精巧的同时,我们也感叹那汉字一笔一划间变化无常,一撇一捺间形态各异,如同蹁跹而出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散发着一种文化的魅力。在欣赏汉字美感的同时,那深含的寓意,常常让我的心灵震撼和感动!

我最欣赏“忍”字。“忍”字,从形体上看来,就是心字头上一把刀,这就是要看你有多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从字义上看来,“忍”字的意思就是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游而击之,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相关矛盾。采取积极避其锐气、迂回化解的办法,游而击之,学会避免正面冲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用柔化、分化等办法最终彻底解决相关矛盾。“忍”字拆分,就是“刃在心头”。我们的生活,必遭人言、世事的打击,这就同这“刃”字一样,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宽心,心之大可容天地也,何在乎这“刃”的痛苦呢?一忍,海阔天空;不忍,不仅会伤到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忍”文化一向被视为首要。“忍”的意义与价值,一是体现于修养,告诉我们做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二是策略与生存之道,这是一种为了达到目的,积蓄力量的手段。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励志的故事广为传说。例如:韩信忍胯下之辱,而终以封王拜将;勾践卧薪尝胆,而以三千越甲吞吴。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也需“忍”, 要忍得学习的清苦,要忍得寒窗无人问的寂寞,还要忍得暂时落后的沮丧。定好目标,默默积蓄力量,争取自我超越与完善的喜悦,这就是“忍”的最高精神境界了!

汉字,就是这么简单,而又不平凡!在中华大辞典里,我们终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字,用生活去诠释、去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这就是文化的精髓,文化的精魂!

                      (指导老师:张莉)
悟字——悟人
北雅中学 1213班  李泓睿

人与汉字之间,必有一座桥,连接着彼此。

                           ——题记

                  

是什么代表着中华文化?是什么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什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汇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它便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汉字。

也许有人觉得你平凡而又普通,但在我看来,在你这张看似平凡的脸下却有着不平凡的魅力。平平仄仄的音韵,如诗如画的意境,变幻莫测的笔画,你怎能不让人领略到你的魅力?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士为你而倾情?晋代卫夫人曾赞美你: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透过汉字的表面,人们也许会有更深层的感悟,因为“汉字”不仅是指汉字。

写“人”

我最早接触的汉字便是“人”。“人”的一撇像是锋利的象牙,而一捺则像汹涌的波涛,以至于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汉字时着实被吓了一跳。

妈妈从小就教我怎样写“人”,一撇一捺都写得很开,这是妈妈独特的写字风格,所以我写“人”也是如此。 “写‘人’,便是做人。‘人’字的两笔拉得很开,看上去就像一个人步伐迈得大,也就是行走的速度快。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行如风’的体现,所以妈妈才这样写。我们要继承这种礼仪上美德,将它发扬光大。”这便是妈妈在教我写字时,传授给我的道理。但当时的我完全没有注意听,两只眼睛瞪得如同灯笼一般大,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形状“恐怖”的“不明物体”。

当我长大了一些的时候,我才对汉字有了真正的认识——那是从心灵上的感悟。

悟“正”

外公平生最爱的,便是一个“正”字。

记得去年暑假的时候,外公教我写毛笔字的情形。那时的我,右手握着一根细长的毛笔,侧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外公的手,看他是如何行云流水般在方格内写下一个又一个形态端庄的楷体“正”字。外公握笔很用力,但却又很稳,中途手没抖过一下。在纸上凡是被墨水所沾染的地方,都会轻微地下陷几分。看着外公写得十分轻松,我的心也不免噪动起来,迫不急待地也用笔在纸上依样画葫芦“写”下了一个“正”字。但写完后与外公的字一对比,我立马便发现了异样:外公的字方正而又刚劲,一笔一画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浩然正气;反观我的字,不仅笔画中少了那股劲道,就连字体也是歪歪扭扭。我红着脸低下头,外公则在一旁语重心长地道:“一个人的字,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中国的汉字方正而又端庄,暗喻的便是中华民族处事公正、为人正直、品德端庄。而笔画中的刚劲实际上是包含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所以,要写好字,首先要做好人啊!”我重新抬起头,外公的一番话,或多或少让我有些感触。做人也不就是如此吗?回忆起北宋诗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不正是诗人托物言志道出自己高洁正直的品德吗?我又想起刘桢的《赠从弟》中:“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柏能挺立风中而不倒,久经严寒而不凋,诗人不正也是以傲岸的骨气昂然立于天地间吗?“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是何等宽阔的胸怀?又是何等高尚的品德呢?文人们用汉字书写出的无数华章,它们都无时不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德观念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而文字的精魂带给我们的是虚心好学、积极进取、求存向上的生活姿态。

中国汉字的灵魂不事庸俗化,更不容侮辱。它是祖先用刻苦辛劳的汉水造就的文化精髓,是留给后人们巨大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是人类指挥和文明的传承。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有责任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责任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发扬这仅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让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指导老师:张安
魂语
北雅中学1207班杨小骢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

若你能梦回,相信,你一定听得到,天堂的魂语。

这是距今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夏日的一天,公鸡长鸣,微风拂过麦浪,一切都在安宁中静默着。婴儿的啼哭声惊动了空气中氤氲着的清弦,一位巨人从此临世。

这位出生在楚国丹阳的巨人,就是后来声震八方的屈原屈大夫。

少年时,文思涌动,如上等的绸缎,空灵的墨香跃然纸上。

青年时,走马观花,忠贞却被昏君扼杀,空留一腔热血,满头银发。

后来啊,他结缘汨水,站在东逝的碧波前,欲语泪先下。阴沉灰暗的楚天,风云莫测,翻动着他被热泪染湿的青衫。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晚霞,多么美,倒映在汨罗江中,召唤着他。

然后,将自己交给汨罗江水,交给了他深爱着的楚地。

在世外桃源的灵魂,相信,依旧会永恒低语。

不是因为仕途失意。

诗人,永远难有,安静的灵魂。

   

让时光畅游,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大唐乱世。

一位病入膏肓的老者,侧躺在青石床上,喟然长叹,一转身,一辈子,手极力地抓着那支伴随他一生的紫竹笔,颤抖地在白如冷月的纸上勾画着,一生的坎坷便也流转出了几道墨痕:

“余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好剑术。”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行路难,归去来。”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

……

有志之仕不得寐,空留斯人独憔悴。

但,他远在天空的灵魂,却未憔悴,只是,虔诚地,以一名本真的道教徒的身份,默默地低吟。

因为,诗人,永远难有,安静的灵魂。

站在历史的黄沙道上,风和云已翻腾褪黄,远方,一条古老的龙,在天地浊清中嘶鸣,烟雨中,浮现出旧人的面容。红尘路上,抬头仰望,也许会惊鸿一瞥,也许只有倩影。但,在一花一木的呼吸间,在一水一石的流转间,在银河的飞转间,都静静地传来他们的魂语。

也许就是那废弃的古屋,枯枝绕,草木深。

也许就是那风化的山石,伤痕布,情思乱。

亦或,是一句充满着生命灵气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然后,你接受了他们隔着万里黄尘送到的飞信。

你学会感动。

你学会感悟。

也许,在某个月明风清的夜,你能诗兴蓬发,独上高楼,轻倚朱阁,听着千年之前的鸟鸣,任一江紫水浮沉。这时,你便跨越了生与死,看透了浊与清,心与旧魂同跳动,思与旧景共缠绵。

只要,你能放下功利,梦回。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汉字和文章本应是灿烂文明的象征和灵魂的归宿。但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汉语却越来越多地成为了考试的工具,语文成绩也成为了一个人炫耀的“资本”。殊不知,真正的语文人,不是有着极强的在试卷上没有思想的画上几笔的能力,而是,一定是,懂得,感悟古人留下的魂语。

                                                ——后记

   指导老师:周雪

   

   远方的净土与文化
  • 北雅中学1204班郭英沛

我的心中总有那么几处向往的地域。

是的,她们令我魂牵梦绕,固然在现实中难以亲临,但在梦中,我却是踏遍了的。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她们如此令我着迷,的确,我如此的欣赏每片充满灵性的地方,与此同时,她们身上个个都具有不同文化所诠释的美!

请带我回到梦中吧······

地中海畔

在那爱琴海畔,有我的梦。在这伴随着晴天和清风的下午,海水扑向海岸,就像恋人那般依偎在他的怀里,海浪吟出清脆的音乐,敲打着石块,一会儿后,海水轻柔地退了回去,海滩上的沙也好似映成了泛黄的珍珠。天边的几只海鸟和海鸥欢快的吟咏着:有的借着风在海面上随心所欲地摇摆起来;有的攀在远处的树上,观望着别处;有的扑腾几下翅膀,立在海岸上用喙啄着贝壳,探寻者里面的奥秘。

我沿岸边走着,却看见几个民谣音乐家:有拿手风琴的,有捧着口琴的、吉他的都有。他们忘我地兀自在那演奏着富有淡淡哀伤的拉丁风情舞曲,也许他们在给我一些忠告吧。我摘了颗橄榄嚼了起来,在这悠长、深远的曲调中,在情意绵绵的日光下沉睡······

笛声竹林

在那片隐秘、悠然的竹林丛中,有我的梦。这是南方所特有的气质。竹叶被风吹得凌乱了,竹茎也跟着舞动了起来。成片的竹子在风的旨意下倾向了一边。

我理了理衣裤,只见一位归隐自然的老者——隐士身披白布袍,腰带上系着一壶酒,双手捧着长笛,吹着悠然而又轻快的乐曲。风拍在了我脸上。啊!如此的清爽!听闻着笛声,在短暂的迷路后我钻过了一个小山洞,发现了一座村庄,那是与世隔绝的“桃源镇”吗?怀着微醉的好奇,我走向了农田······

“河流边”棉花田

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乡村里,有我的梦。午后的农户院周围,尽显静谧的、祥和的气氛,和煦的微风吹拂着棉花田,以及一个正在收棉花的老人。

我漫步于其中,向那个黑种老人问了声好,老人也笑了。我转过头扫视着附近的花草。这时,另一户人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由一家班卓琴、口琴组成的灵歌——《深深的河》。舒缓、惆怅的种植园曲调使那个老人叹了口气,似乎当年那个饱受白人歧视、身为黑奴的年代又在他眼前重现了。我也无言,低头,沉重地向棉花田深处走去。头顶上的日光却无法照亮我心中的悲伤······

几片土地,几种文化。它们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我相信,在某一天,一个个梦幻的场景会在现实的舞台上重映。让我一探文化世界的风采!

                            (指导老师:张莉)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5-27
说“闯”字
北雅中学1301班曹芸宁

  闯,字如其名,门内有马,不知是古时有钱人家家里都要养马才热闹,有马才有激情,还是马从城门外进来,才叫闯,不管哪种说法,都说明了马在古代人民生活中地位的重要性。说到马,让人不禁想起金戈铁马,千军万马的场面,想起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无奈,想到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悲伤。可见,马是战场刀光剑影的一种缩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着绚烂的一笔。
  古来自有“马上得天下”的说法,是谁在广阔无垠的荒漠奔驰?是谁,为卫青功下匈奴立下功劳?是谁在运送荔枝的途上来来回回?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绝句,是它,那匹骄傲的千里马!它曾闯过边关,闯出大漠,闯进田忌的视线之中,书写了智慧,从此马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然而它却在无星无月的夜里悄然而逝。
  此之大吗?他们说“见鞍思马,睹物思人”难道说马的使命就要为人服务吗?我总是弄不明白。
  文化,一个有文化的国,一个有文化的家离不开的是文字,莫说一个闯字便有如此深意,那么汉字的每一笔一画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文化。
  我愿意去攀登这座文字的高楼。用文字照亮心中的无知,用名著唤醒沉睡的灵魂,用文化去搏,用文化去闯,闯出一片有个性的天地......
  
                                             指导老师:李琨
流传千古的汉字
北雅中学1301班黄宁远

    汉字,是古老民族仓颉的心血。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汉字,是独一无二的。它只属于我们中华民族。
    汉字是謷牙诘屈的,它孕育了甚多中华民族的文学家。汉字也是餔糟啜醨的,它使多少学渣绞尽了脑汁。
    中国有数不胜数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字形,美妙欲绝的读音。正楷端庄,形态各异。而有一些汉字的读音,也很相似,这,叫同音字。而有些汉字相同,但又有不同的读音,这是多音字。然而,每个汉字的不同,就是都有自己不同的意思。
    而现代的楷体字,就是由那些,难理解、难写的甲骨文演变而来!还有许多外国人学习汉字,那是多么困难又有趣!但是,哪比得上我们中国人学?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是国外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你看看日本的文字,是完全模仿汉字,改造来的啊!
    学习了这么久的语文,我的汉字词汇量很广,而每次见到我见过、我熟悉的汉字是,我总是会联想到这一个个方块汉字的由来,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我总会感悟,中国汉字,经历了多么久的演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中国人对于汉字的使用,变扭曲了!对汉字的各种方面的认识,不同年龄段的人,理解也有所不同。
    由于现代人,对儿童语文教育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要学习汉字,但又不会,只好蒙混过关。也有些成人认为不会写,写不会汉字,是自己的事情。多一笔少一笔没关系。因此慢慢出现了“己”和“已”,这类的词语。甚至有些广告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公然将富有内涵的中国汉字,“默默无闻”,改为“默默无蚊”!这样会使人客观的将它列为自我用词。这不就是“披着羊皮的狼”吗?
    并且,在这个旧社会与新社会交接时代,老年,青年,儿童。运用的汉字,不一样。分为繁体与简体。甚至有些青年和老人不会写汉字!真是为此感到悲愤!如果人人都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流传千古的汉字将失传?
    所以,现在起,我呼吁,所有中国人都应该学好祖国汉字,爱祖国文字!用好祖国文字!让它永远流传下去!
指导老师:李琨
观江流·品文化
   北雅中学1302班黄佳彬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矗立于江之畔,欣赏着这近乎‘鬼斧神工’般的风景。
    日出时分,江流并无日出大海般的豪迈之气,也无日照清泉般的灵动之美。有的,只是撒下一些零零散散的光,偶尔会刮起一阵江风,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江面,扶动出细碎的波纹,大有几番‘波光粼粼’之感。中午时分,江面便成了镶着钻石的宽大绸带,反射出夺目的金光;若是有雾气,笼罩江面,便如置身于蓬莱仙境,在朦胧的视野中,极目望天,也最多只能看见一团惨淡的白光。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与在和天相接江面上的深橙色光芒形成了互衬,相互争夺着‘最美’名誉头衔最终得主的位子。当夜幕蚕食掉了最后一缕阳光时,一轮皓月已迫不及待地攀上了夜的顶峰,月映清江,蕴含着清幽淡雅的风范,这时的江面宛如一枚古井无波的铜镜,映出了那月的皎洁与明亮。
  重新追溯江水的渊源,是她孕育出了我中华民族,古老的炎黄部落便是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古老的文化也就此诞生,人们开始学习如何写字,如何造纸,如何印刷,文化的传播由此迅速,文化的发展也由此增速······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文化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也开始出现陋习。
  我们无法阻止文化江流的发展,也无法改变文化的江流。文化的开端就像是日出时分的江面,粼粼波光,平和温暖。接着则如中午时分,无雾金光夺目,雾现视野模糊。接着到了日落时分,两景相争。最后,才是最完美的,古井无波,清幽淡雅,如同皓月一般。我中华民族的文化如今正处于在正午与日落之间,真文化与伪文化相争的阶段。
  江流流逝,一往无前。我们该做的,是如同江流一般,为弘扬中国真文化,执着不懈地往前冲,如同战士一般,守护这真文化。
  江流,流出了人类,流出了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流出了文化的精髓,相信将来更会流出,文化的——真谛。
                                                         
   指导老师:李琨
长城游
北雅中学1302班谭歆榕

  “不到长城非好汉”,去年夏天,我终于实现了“做好汉”的愿望,爬上了魂牵梦萦的万里长城。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每个中国人自有记忆以来就梦想要去的圣地。
  “终于见到长城了!”当我在车里远远地望到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时,我忘乎所以地喊了出来。快点儿!再快点儿!望着那青色的石砖,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三步并作两步扑向了长城。长城可真长啊,有人将它比作龙,我想神龙也没有长城这么长,向前望去,看不到头,向后望去,看不到尾,在高耸入云的山岭间显得如此宏伟!我想拥抱你,亲吻你,膜拜你,长城!我一路狂奔,把其他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只想跑得更远,看到更长的一段,尽享祖国美景,把长城刻在脑海!不经意间,我的眼睛被什么东西刺痛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到此一游”,这四个字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脏。我欢快的脚步沉重了,不只一块,两块,三块……几乎整座长城都要刻满了触目惊心的文字。这块刻着 “到此一游”,那块写着小广告。这些斑驳的文字,一笔一划,都像是刻在我心上,让我疼痛,让我流血,让我愤怒。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伤痕呀!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悲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谁把伤痕刻在了自己身上?又是谁自毁文明古国的形象,做出如此令人唾弃的举动?“文明出游”,“文明参观”,“文明……”这么多的温馨提示,都无法感动我们某些人冷漠的心,还是会有人说一套做一套。穿着文明,打扮时尚,行为举止却如此不堪!文明古国的人民不文明!中国文化代代相传,曾是那样辉煌灿烂,到如今多少该继承发扬的精华不再被传颂,多少该批判废止的糟粕却为人所崇拜。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老祖宗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文明古国的形象不能毁。
  今天我因长城而失望了,希望有人能听到我的叹息并且行动起来。长城受伤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她治疗,也必须把她的伤治好。这是我们的责任,是关系中华民族能否复兴为文明之邦的大任,我们不能再让我们的后代对我们失望。
                                            指导老师:李琨
中华精髓
北雅中学1302班唐勋

现实与浪漫交错,华丽与朴实互补——文化
                                                      ——题记
    文化,她是中国五千年精髓的根源,她是祖国流动的血液。但文化说来太虚,谈来太空,听来太玄。
    文化的存在,不是在空虚的讲谈中,她的存在,必有她生存的载体。那么,文化在哪呢?
在笔下
    那双深邃的眼睛;那头直立、糟乱的头发;眉头像打结的绳子,皱了起来;干裂的嘴唇紧抿着。他, 陷入了对社会的思考,眼神中透露出内心对文化坚定不移的信念与沧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这种对文化坚而不弃,追求顽强的精神。而我偏偏不能体会呢?他仿佛一人孤独的奔跑在荒地中,突然陷入了一个深渊、空荡荡的,但他也知道:只有文化,才是挽救名族沦陷的最好的处方。
    他仿佛是拿着笔的战士。但现在,他能做的,只是呐喊声。然而他笔下的文化,是文化的救赎,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时,他那双眼又有了神色,眉头展开了。他紧握笔杆,在纸上写下了那美丽的文字,挽救名族文化。---闻一多先生
在书里
    在那个雨下得很大的日子里,我倚坐在窗边,雨点“滴滴”打在窗户上,手捧着一本《红楼梦》,细细的品读。
    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凝聚在这一本书,它出自古代名人之手,她存载这中华文化,她默默地诉说着中华人民对社会的批判。从阵阵书香中,我读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他看惯了官场百般丑态与丑恶,于空洞社会中痛苦挣扎的他,也只能用那刚劲有力的文字来反击这个黑暗社会。从这文化中,燃气了勇于改变社会现状的精神。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唯有文字,才能挽救人民。
    这些文字聚成了这本书,而在书中,承载着却是中华的文化。
    现实与浪漫交错,华丽与朴实互补,这是文化不论何时都有的特点。那美丽的精神力量必将如长短咬合齿轮一般推动中中华文化的进步,编织出一个久远而犹新的未来。
                                                                                      
                                                                                      指导老师:李琨
    
古战场上的文化
北雅中学  1307 班   王雅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北风呼啸,寒彻心骨,萧萧声袭于天地,撼人肺腑。战场,自古以来就是凄凉的,所有的只是无尽的厮杀与痛苦,及留给后人永久的感思。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一望无垠的旷野隔于广阔的尘土天地之间,举目远眺,根本看不到人的踪迹,狂风卷着遍地黄沙肆意飞虐。弯曲的接近干涸的河道一条条萦绕盘旋着,交错着流向远方,神秘的千年湖泊分布其旁,依在天际边的是一座接连一座的绵延不绝的高山。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天空被笼罩上了一层昏黄,我仿佛看见了沙场上正相互厮杀的战士们,天边的余光打在他们每一个人脸上,映射出的是他们心里对祖国的那片绝对忠诚。如此寂寥!零乱的被埋在沙土中枝藤草根,早已被风暴吹的焦黄,风起枝落,古战场冷凛的如同冰霜飘下后被包覆着的初晨。
  高空飞旋的秃鹫嘶叫着迟迟也不肯飞下,一些离群的野兽急速奔驰而过,没有任何动物愿意留在这里,荒芜如此,没有一丝生机。这样,便是古战场啊!战败的一方常常全军覆没在这里,西北风呼啸,尘土飞扬,抚平了战争所留下的痕迹。每逢阴天,总有人们能听到从远方传来的悲鸣哀嚎声,大概是历年来战死在沙场上的士兵们的冤魂正在痛惜哀伤吧,悲意直袭于碧霄。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时征战几人回?”唐朝诗人李华作一篇《吊古战场文》为我们展现出了塞北的荒凉惨凄的古战场,异于诗词,情景交融,将战争的残酷冷血表现的淋漓尽致。古文,经过了千年岁月的沉淀,向世人传递着独属于中国华夏民族的光辉文化篇章。                                        
                                          指导老师:胡波

  秋月迷离照离人
北雅中学  1307 潘灵敏

  月亮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题记
  李白笔下的月亮贴切自然的。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在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明月下的秋夜如陈时的佳酿,如琥珀的沉香,又如名曲绕梁不绝于耳,沧海月明,蓝天玉暖,这样的时光,不能不引起诗人的思念,酸酸甜甜;惆怅,深深浅浅,无人凭寄,惟有那轮明月,与李白相呼应。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那样的反问,是寂寞入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样的对比,是清愁锁眉。而那明月,写尽闲愁离绪,别有韵致。
  曹操笔下的月亮皎浩灿烂。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将日月星辰吞没。可见曹操想统一中原的远大报复。涓涓细流汇成河,奔腾而去,汇入汹涌大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咏叹之声撞击着赤壁,震荡出历史绵长而浓郁的气息,同时明月也寄托着大家的远大报复。
  人民口中的月亮具有神秘色彩。“嫦娥后悔愉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后羿向西圣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后羿不忍抛弃嫦娥,独自成仙,就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但嫦娥动了私心,于是,自己服用。后来,觉得身体轻飘飘的觉得无脸见人,尤其是后羿,又怕孤独,只好带上一只兔子,就是我们谓的玉兔,向广寒宫飞去,这也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嫦娥奔月了。
  我眼中的月亮皎洁无瑕。明月像一个娇娇欲滴的少女,隐在青云之间,害羞得不敢出来,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上:“又凝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月亮像钩子,钩起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又像小船,将游子的心引向家的方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撩起李白无知音的苦闷,又再现了钟子期和伯弦牙那段传奇。可见,月品人生况味,最为醇厚。
  明月已留下了文化的铬印,书中记载着不一样的月亮,散发着持久而浓郁的各种香气。非洒,却更醉人,非茗,却更醒人,非花,却更迷人。初闻书香,不知其妙,唯有久久沉浸其中,才愈知书香的馥郁。
  书中月的记载留下的芳香,化作春风一缕,催得百花齐放;化作一滴雨露,润得枯木吐绿;化作梅香一丝,熏得人清气爽。而那明月,清清凉凉,是迷蒙的可花雨,是澄澈的露水珠,就那样飘洒着,积累着,一年一年,将岁月扑打我身上的尘埃洗涤干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指导老师:胡波
心中的江南
北雅中学1308  邓卓宜

  江南,是由点点墨花构成的,它比祈蒙山多一丝细腻,多一份神秘。雾中的江南仿佛披上一张轻纱,都遮不住西施搅乱春水的姿势。
  蘸一角天青色,听喧嚣中的一段留白;呼吸,在徐志摩的诗情里,好个纤尘不染的江南!
  当圆月初皎的仲夏之夜,月光轻泛在湖水之上。在一片桨声灯影中,人人传递着幸福。那喜悦,仿佛绽放在桃花枝上,灼灼其华。然而那喜悦,是紧促的,是怒放,又怒放在每个人心间。河岸两旁低唱的姑娘;俊朗小伙脸上的微笑;还有那远远传来的阵阵稻花香。脂粉的香,汗水的气息,鱼米之香甜,都随着桨拍湖水的阵阵响声。湖水的倒映,跟着摇摇晃晃的乌篷船一起飘向远方。
  清晨,江南古城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雾与烟融为一体,已分不清你我。清冽的风又吹来,带着依旧的稻花香。当然,还承载着勤劳人民的希望。空中又飘起细雨,我远远看见那座石板桥。还差那为爱而承受千百孤寂的人,就构成了一幅“板青人悔雨成音”的画卷。我撑起船、划起桨,心中还惴着一个梦。
  也许你在这个神秘的古城中生活着。某天清晨,你远远地看到这幅画卷,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可你是否知,那撑船的是个异乡人?多希望在江南中会多出一个我。可我知道不能,只能向往,只能朝拜般俯首闭目地安静,是不能走近的。近了,对江南美好憧憬的心愿就碎了,碎成了一地冰冷的月光。
  可那是谁呢?蓦地想起了在他心中依依不舍的江南,他梦中深处的江南。他重返江南,只为看看江南是否与他记忆中的一样动人。重返故地,他明白江南如他所看、所读、所嗅、所叹、所回忆。初日慢慢移动,拉长了江南人民的影子,他坐在那摇摇摆摆的乌篷船上,透过黑纱,依然看得那红胜火的江水向东流去;而春回大地之时,那江水,便绿如翡翠,竟还能透出些许蓝色了。这刻,不论是谁,都为找不到心中的江南而怅然,他挥挥手,奋袖出臂,笔尖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我实在舍不得我心中、梦中、歌声中的那个江南,与隔我千百年代的被江南深深打动的诗人,一起沉浸于江南美景中,真希望江南与遐想中的一丝不差,天空的朵朵移动的白云带着我的心,一起踏上追逐江南的路,痴了,醉了……
   
                                          指导老师:胡波

                                                汉语的魅力
北雅中学  1308  粟旸

  汉语,有着无穷魅力。汉语,可不像英语那么马虎了事。一个cousin,什么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都可以用。汉语,方正、严谨,不像日语一样诸多抄袭,汉语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
  隋朝有两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颜真卿与柳公权打造了“颜筋柳骨”。一个书法雄浑敦厚,一个书体方折俊丽,骨力劲建。他们所写的《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别有新意,千古流传,众人称赞。
  记得上次看了一则童话《环宇大冒险》
  从前有个“不”城市里,生活着许多“不”居民,就是含有不字的居民。“怀”和“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做“环”。
  一天,“环”字趁父母不在家,便跑出去和朋友们玩。他先找到了“不”,“不”带上了一个滑板,有了“丕”,他们又找到了“芣”和其他伙伴。
  他们愉快地玩了起来。不一会儿,有一个“坏”来了,在“不”城市里,“坏”的是最令人讨厌的。他无恶不作,人人都害怕他,讨厌他。“坏”眼疾手快抢走了“环”的脑袋上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这样“坏”成了“环”,“环”成了“坏”。假“环”向真“坏”叫“ “坏”来了快跑!”“环”的小伙伴们都向真“环”仍东西,真“环”十分委屈,便跑回了家。真“环”到了家,“还”以为是“坏”,便对真“坏”说:“别过来!”真“环”哭丧着脸:“爸,我可是儿子呀!”,“还”看了看真“环”“你没帽子。”“我的帽子被“坏”抢走了!”“孩子,我带你去讲理去!”出了门,“还”走了“环”的朋友面前:“我的孩子“环”的帽子被“坏”抢走了!”“环”的朋友一拥而上,把假“环”打了一次,“环”的帽子抢了回来,假“坏”带上了帽子变成了真“环”。于是又和朋友一起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汉字随机应变,可谓千变万化,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记得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情;更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忧愁之情·······古往今来,这些诗就是汉语的表现,他们从不被人遗忘。汉语是“衣冠简朴古风存”。它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典,尽可闭眼凝目,倾听莺歌燕语。
  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指导老师:胡波
             悟棋,悟史,悟中华文化
北雅中学1315何东楠

  源远流长的中国精髓,就在生活中。只要去感悟,在每一颗棋子,每一句话中,都能找得到。
                                ——题记
    发源于澎拜的黄河中的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玄妙无穷。但人们却往往只注意到了文字中的汉学精华,却忽略了质朴,平常的东西。
    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它充斥着每个炎黄子孙的生活。但我们却将其搁置在生活的角落,不予理睬。
                        一、象棋
  在日常的娱乐生活中,象棋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简简单单的32个棋子之中,却又蕴含着中国历史典故及中国思想的结晶。
  仔细观察中国象棋的棋盘,最抢眼的,当属中间的楚河汉界。这来源于历史上楚汉之争的典故中,楚地与汉地分割的地域。而再看两边,两个九宫格,就类似于皇宫—是王行走的区域。
   而从行棋规则来看,中国传统思想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了。首先,在中国象棋中,双王不能相对,这象征中国思想中的一山不能容二虎。而王的行走范围只限于九宫格,则象征着古代思想君贵民轻,王的尊贵的思想。
  如此经过一番剖析,平时只是人们娱乐的工具,便让我们看到了32颗棋子中的内在美,而中国历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历史
    历史是文化的优良载体,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高速发展是不容置疑的,而生活中我们更能找到历史的遗留物。
    就像前面提到的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国外的唐人街……这一切的一切,都并不单单只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工具,而是值得我们去感悟,玩味的。
     由此可见,文化的载体,比比皆是,只要丢掉世俗的眼光去看待、欣赏、感悟,它就在你的生活中,一举一动中,就在你的手中。
     但真正的感悟,应是在举棋落子中,阅读中,品出一抹东方红,中国情。用一种闲逸,自然的心去欣赏,才是真正的感悟。
     在生活的不经意间,都可能蕴藏着中华五千年的结晶。在澎湃的黄河中,汩汩的汨罗江中,用心去感悟,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
     再一次,手中那着棋,端详着楚河汉界及其两边的棋子,不由得悟棋,悟史,悟中华文化。
                       指导老师:范梦娇
   最美的文字
北雅中学1315班刘雨欣

  何谓最美?是集天下的灵气吗?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吗?最美的概念,由古至今,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至于这“最美的文字”,我向来认为,汉字最美!
  汉字,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它不断进步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不断的成长之中……
  回顾汉字的演变过程:那古老的甲骨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想像。尽管甲骨文于高速进步的今天而言,是如此的抽象,但不可否认它又是如此的重要。由甲骨文到金文到铭文到楷书又到隶书,再到今日的简体字,谁能不惊叹汉字的精巧?谁能不由衷赞叹世人的创新精神?
  当我们书写这最美的文字时,那一笔一划,一勾 一松,一落一提间,汉字的精神,魅力就体现在其间了。汉字不似英文,英文书写起来,有一种绘画的感觉,而汉字有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于了一个个汉字以生命和灵魂,它不是生硬的,而是活泼的精灵:当我看到“山”字,令我想起了巍峨的大山耸入云间;当我看到“云”字,令我想起了天上那自由飘逸也能随心所欲组合的白云;当我看到“雨”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小雨滴洒落在池塘里时随意拼凑出来的美好旋律……所以,我们书写汉字时要以一种很虔诚的心态,一笔一划地用心去写,才能真正写出汉字的高雅,优美,和它真正蕴含的奥秘和精髓。
  中国地域广阔,一些饮食文化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汉字却连接起了整个中华的文化,可以说,汉字的凝聚作用不可忽视。而汉字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完全融入。且不说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阅读和书写。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汉字,那我们就缺少了一份欢乐,就像字谜,笑话,歇后语等等,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想像和无限的快乐……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都能感受到这奇妙而又美丽的文字:在我们的笔下,它仿佛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显得那么地随心所欲;在老师和父母的笔下,它又浓缩出老师殷切的希望和父母对我们无限的爱意;在书法家的笔下,它又如跳动的精灵,每一个都赋于了神奇的生命,随着那不均匀而又柔美的笔划在闪亮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我们要将汉字永远地流传下去,因为,我们是如此深受这高雅优美的文字!
   指导老师:范梦娇

                           
唱响汉字之歌
北雅中学1315班万婧怡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它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从此中华民族独有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到了今天,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我们一定要让它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还记得自己笔都拿不稳,却在爷爷的要求下正襟危坐,开始练字。这时爷爷总会端来一张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爷爷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爷爷那严肃的表情好像就是我最初对汉字的最深的记忆,现在想来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慢慢的,爷爷开始教我名字的书写,我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但渐渐的,我也和同学一样,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开始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拼音,然后各种字体任由打印,而在书本上的自由写法已被渐渐淡忘,那笔走龙蛇的书法之美除了残留的一点记忆也仿佛不再提及。
    直到有一天,我走在沿江风光带上,一个老人拿着扫帚柄,柄起字落行人围住喝彩,看着老人那有些虔诚的表情,我闪过一丝愧疚。我们这个民族曾将汉字推向顶峰,现在难道要在我们手中将它丢失在谷底吗?现在的社会上,汉字正走向迷茫。
    作为新世纪的雏鹰,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这个重担,让中学生走进汉字,融入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使用人数达到十六亿以上。汉字还是仍在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于三千多年以前问世。在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信息量的比较一看,中文首居榜首,这样一对比,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这足以让我们刻苦学习,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比对,英语、韩语、日语都做不到如此的整齐,如此的一一排列,而且词性、词义都相对。对联,不但字数一样,平仄有讲究,这足以让我们重新了解汉字,唱响自信之歌。
    汉语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汉字一音一字,每一个音又分四个不同的音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这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汉字,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让我们唱响汉字之歌,将汉字发扬光大吧!
  指导老师:范梦娇
唱响汉字之歌
北雅中学1315班万婧怡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它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从此中华民族独有的一块瑰宝源远流长。到了今天,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我们一定要让它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还记得自己笔都拿不稳,却在爷爷的要求下正襟危坐,开始练字。这时爷爷总会端来一张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爷爷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爷爷那严肃的表情好像就是我最初对汉字的最深的记忆,现在想来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
  慢慢的,爷爷开始教我名字的书写,我学习了“不可抖”的慎重,学习了“不可歪”的端正,学习了自己作为自己“不可取代”的自信。
    但渐渐的,我也和同学一样,处于信息时代的我们开始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拼音,然后各种字体任由打印,而在书本上的自由写法已被渐渐淡忘,那笔走龙蛇的书法之美除了残留的一点记忆也仿佛不再提及。
    直到有一天,我走在沿江风光带上,一个老人拿着扫帚柄,柄起字落行人围住喝彩,看着老人那有些虔诚的表情,我闪过一丝愧疚。我们这个民族曾将汉字推向顶峰,现在难道要在我们手中将它丢失在谷底吗?现在的社会上,汉字正走向迷茫。
    作为新世纪的雏鹰,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挑起这个重担,让中学生走进汉字,融入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使用人数达到十六亿以上。汉字还是仍在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最早出现的甲骨文于三千多年以前问世。在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信息量的比较一看,中文首居榜首,这样一对比,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这足以让我们刻苦学习,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与其他国家的语言一比对,英语、韩语、日语都做不到如此的整齐,如此的一一排列,而且词性、词义都相对。对联,不但字数一样,平仄有讲究,这足以让我们重新了解汉字,唱响自信之歌。
    汉语汉字是读法最动听的文字之一,汉字一音一字,每一个音又分四个不同的音调,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这足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汉字,唱响汉字之歌。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让我们唱响汉字之歌,将汉字发扬光大吧!
   指导老师:范梦娇

   
餐馆里的“中华”
北雅中学 1312班陈丹妮

  大街上绚烂多彩的霓虹灯照亮了城市的夜晚,驰来驰去的汽车飞奔而过。在这个城市里,科技已占满了全部,而中华传统,却被抛之九霄云外。唯有那家餐馆,为这个城市新添了一份色彩。
  这个叫“中华餐馆”饭店里挤满了前来观光的人群。餐馆里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四处张贴着的窗花,用风筝做成的传统灯饰。还有那角落里张贴大红花的鱼缸里放着许多欢快的小金鱼,这是不是代表着“年年有余”呢?最有趣的的莫过于那“捏面屋”了,各式各样用面泥做成的小人摆在了一个大桌子上,引来了众多的小孩子的目光。还有正义化身的黑猫警长;亲如兄弟的葫芦娃;可爱聪明的喜羊羊…..无一不透露着传统文化。还有对联,对联是乡村里的书法传承人亲手用毛笔写出来的,贴在门口,更是添加了一份喜庆。
  现在的21世纪,传承中华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对中华传统也是越来越冷淡。比如说糖人,以前大街小巷里都有一个小摊专门卖糖人的,现在却早已搬走了。他们说:“卖糖人不赚钱,以前还好,现在物价一抬高,成本也越来越高了,还有谁做这玩意儿。”一想想也是,物价越来越高,大家也都不稀罕这玩意儿,都去抢什么“苹果”啊,平板啊,笔记本啊。现在的小孩吃一顿就要山珍海味,搞一桌满汉全席呢!
  不过,在中华餐馆里,卖糖人的数最多了,卖的糖人甜而不腻,甜的特别纯朴,而且一点儿也不贵。更是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到来。
  中华餐馆里最有名的还有里面的糖葫芦。中华餐馆里的糖葫芦制作非常传统,葫芦(山楂)里一点核也没有,糖浆如金丝般灿烂,看上去真是美味动人啊!
  开创这家“中华餐馆”让我们更一步接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告诉了我们要保护这些传统美德,将中华传统传承下去。
  中华餐馆,我为你点个赞!
                                                      指导老师:申晓丽
传统佳节文意浓
北雅中学1317班宋可欣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传统节日,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传统节日,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更是对文化最好的一种凝聚。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元日》,将春节喜庆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无论是守岁、团圆饭、还是祭祖、扫尘,都充满了喜庆热闹的气息。每逢春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便回到了家乡,合家团圆,现在这种现象则成了春节的一大标志——春运,被戏称为“数亿人的迁徙”。但这恰恰是中国传统美德“孝”的表现。合家欢聚,团团圆圆,这,便是春节。
    当汨罗江的江水又开始呜咽,当艾叶草的清香又开始飘散,端午节,也已悄然而至。不论是投身汨罗的屈原,还是《白蛇传》里的雄黄酒,都为端午节渲染上了一份神秘的色彩。不管是包粽子,还是赛龙舟,其实这其中都蕴含着对大诗人屈原的怀念与赞美。人们赞美屈原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歌也被人们广为传颂。端午节,是人们对古人的祭拜和对屈原精神的赞美。棕香飘逸,祭祖怀念,这,便是端午节。
    月晴月阴,月圆月缺,转眼到了正月十五——中秋节。都说十五的月亮最圆,中秋节当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人们通过对神的祭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平安。这也是人们对平安、和谐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人们也通过月亮,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于明月,以此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也有猜灯谜的习俗。人们以猜出灯谜,为好运的开端。以此可见中秋节是人们寄托思念,祈求好运的节日。思乡怀亲。祈祷寄月,这,便是中秋节。
    节日,是我们民族最好的文化精髓,是人们美好品德的表现,也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节日,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并世代相传!
指导老师:付媛
端午
北雅中学  1314   周天雨

    一年端午节,我正在吃粽子。突然,一阵怪风吹来,我突然来到了战国末年。在那里,我结识了两个人。
    一个人,满腹经纶,可惜,就在不久前,他的国家,被秦国攻占了。那时,他还在和妻子商量到哪个地方游玩。可如今,他已经妻离子散,成了孤家寡人。这么大的反差他如何能够承受,整天以泪洗面。不久,我又见到了他,他已经容光焕发,正在准备行李。看到他能重新振作起来,我很高兴,但又有些疑惑,于是问道:“你这是要去哪啊?”然后,他平淡的说出了一句令我惊愕的话:“我要去投奔秦王。”“投奔秦王!难道你忘了是他灭掉了你的祖国吗?”“我没有忘记,亡了国,我也很悲痛,可悲痛又怎么样,悲痛能当饭吃吗?现在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还不如到秦国混个一官半职呢!”说完,他便提着行李,奔向前往秦国的路上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感到了一丝悲哀,为什么忘了国,连爱国精神也消失殆尽了呢?
    几日后,我听闻秦王要处决他,便匆匆赶往秦国。在刑场上,我果然看见了他。这时的他,披头散发,套着囚衣,身上也有许多血痕指甲里都是污泥,哪里还有以前的气宇轩昂。刑场上,回荡着秦王的声音:“能治国的知识分子,我很赏识,但像你这种没骨气的文人,我很唾弃。”话刚落,刀便挥舞起来。他临死前,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悔恨。
    另一个人是有着爱国情怀的伟大政治家,他的国家同样被秦国攻占了。他非常的哀痛。终于,他走出了房门,我接受了一次教训,拦住他问:“你要去哪?”他叹了一口气,说:“我想好了。”我警觉起来,我不能再让悲剧发生。便问:“想好什么?”“我要去汨罗江。”“汨罗江······难不成你要投河自尽?”“对,没错。国家都亡了,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以死明志!”听着他坚决的语气,我便知道一切难以挽回。
    他缓缓地走在前面,我缓缓地跟在后头。来到汨罗江前,他双目眺望着天边的云彩,炯炯的目光变得迷离。汨罗江水缓缓流去,如绸缎一般的夕阳洒下来,在江面上变成碎片。他笑了,纵身一跃。我不禁肃然起敬——他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之后的之后,为了纪念他,出现了粽子,出现了龙舟,出现了端午节,在历史上,更有了属于他爱国情怀的故事。
    一下子,我又回来了,看着眼前的粽子,我却看到不一样的文化。
                                      指导老师  胡文俭
汉字文化
北雅中学 1311班李荣俊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保存的根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起源。它们总共只分为横、竖、撇、捺、折五个基本笔画,结构却复杂而多变,造字也美妙而精巧,笔画美观而各有差异。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每一个汉字无不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着实让人惊叹。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而美观的汉字,而不是拿起笔在纸上挥毫洒墨。接下来,就请大家细细聆听我的汉字学习之路。
  刚上小学时,我十分疑惑:晨读时,打开课本,是一个个方正的宋体字;做题时,翻开试卷,是一个个美观的楷体字;看动画时,打开电视,是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字……为什么总要和这些小方块们打交道呢?
  转眼间,就到了小学三年级,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使用钢笔写字。起初,我的钢笔字写得并不好看,歪七扭八,面目全非。这让学习书法的我感到羞愧极了。为此,我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笔字。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个生命,用心对待它、珍惜它,努力让它变得工整、美观,终于,在三个月后的书法考级中突破七级,并在全校钢笔字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现在,经过几年的练习,我的书法已达到满级。可是,满级又能代表什么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仍在为钻探汉字文化做着努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的深奥和博大精深,是我们用尽一生精力也难以钻透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之感到自豪,并好好珍惜、永远传承下去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放下手中的键盘、鼠标,拿起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吧!
                                                 指导老师:申晓丽

 
 汉字﹒中国
   北雅中学1311班骆书蔷

  中国,地图上一只威武的雄鸡,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令人惊叹不已,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尖端发达的航空科技,当然还有那形态各异独领风骚的——汉字。
  汉字的美妙、精巧,是千百年来人类公认的事实,那一笔一划之间,都流露着中国人顽强的品质。它虽然没有英文那般流畅,没有日语那样简单,也没法语那般美丽,但汉字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中国雄鸡的刚正不阿,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一起到行书、楷书,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
  小时候,我总会坐在妈妈腿上,求她跟我讲故事。“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吗?古时候,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手,打败了蚩尤部落,一统天下,他们的得力助手也创出了佳绩,其中仓颉就发明了最早的汉字哟!”妈妈教我写“汉字”二字,我别扭地拿着笔,学着妈妈的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像在画画,但妈妈并不责骂我,而是努力地纠正我的笔画,看着自己写的有点儿象鸡爪一样的汉字,我望着妈妈开心地笑了,在她的鼓励下又继续卖力地练习着。
  长大了,我的小学老师经常教我们写汉字,认汉字。一次老师问我“梦”字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眼珠了一转,“在树木里漫步,看着夕阳西下,就像在梦境一般。”从那次起,我更加认识到汉字的奇妙之处,爱上了中华文化。它,真的让我着迷。
  中学的我更是对语文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的由来,汉字的演变,中国的雄起……我顿时明白,中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就像《爱我中华》里唱的:“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那一句句充满哲理的箴言,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那一本本精益求精的史书,都是在用汉字记录着中国的千年文明的历史,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
  没有中国就没有汉字,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汉字,中国,汉字!
  我爱汉字,我爱中国!
                                                   指导老师:申晓丽
汉字与国际
北雅中学1311班谢哲骐

  汉子,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伴随着中国历史流传了五千年。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创新,中华的语言逐步完整,直到今天。汉子的发展之路,充满了艰辛,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中华钻研、国外研究的研究的语言。
  你可能认为,汉子太简单,可你不知道他的发展之路充满不平,不要小看汉字的历史与文化。
  从甲骨文,到金文,直至现在的楷书,及楷书分的正楷、行楷与草书。从文化统一,到春秋、战国的分裂,再到秦新的一轮统一。从创造、发明,到整理、改进及简化。回望文字,从它的出现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革命的激进人物,打着汉字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第二次对汉字进行了简化。由于简化得过于简单,使用中过于混乱。中途废止了这个方案。汉字再一次侥幸生还。但后果非常严重,以至于现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书写汉字时,经常出现错别字。
  同时,新旧时代更迭,新兴的一代精英,不知是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救国心切,反正把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一切衰败、落后的东西全都归咎于了汉字。
  汉字经历了不少磨难。
  可汉字的磨难可不是白受的。当今社会,汉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很大的美誉。
  在中国,汉字是社会上唯一用语,不掌握它,你无法理解他人,他人也无法理解你,更无法在公共场合活动,更无法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国内任何地方都会被嘲笑。汉字就是一张通行证。
  而国外,那些外国人虽然不在乎中国文化,可却“爱”上了这刚劲坚毅的“方块字”。国内外都有教老外汉语的培训机构。横、竖、撇、捺都在被国外效仿,如:日本。在唐朝时,日本就效仿汉字创出日语。
  中华汉字,凝聚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中华汉字,智慧密码,还将谱写不朽的文化。
  汉字,将在中国发扬光大。
                                                      指导老师:申晓丽
李白穿越记
北雅中学1312班陈晨

  唐朝时期,国库丰足,国民安乐,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唐朝的诗坛中,最享有盛名的便乃吾——李白——新一代潇洒自在、衣带翩翩的“诗仙”。吾写的诗,可谓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是百姓们永远的追随。
  一日,吾与杜甫兄相约在梨花树下饮酒论诗,酒过三巡,吾和杜兄都有些醉了吾本欲再饮,无奈杜兄却道家妻候在家中,便只好作罢。待杜兄走后,吾转身欲回屋,却不料那梨花树竟泛起金光,吾欲细看,却不知何处的一股狂风作怪,两眼一黑,便不省人事。
  不知过了多久,吾睁开眼,头疼得似要裂开。吾从地上起来,却发现不久前的茅草屋已变成一个个高大的“怪物”,路中央不时有一些“怪石头”飞奔而过,里面还坐着一些人,那些“怪石头”是马的新品种吗?来来往往的人们都露出了手臂和大腿,头发也是短的,吾奇之,接受着人们异样的目光。
  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快看那个穿古装的人!不是李白吗这一声喊,人们纷纷侧目,吾暗暗嘚瑟,拱手道:“不错,正乃在下!”话音刚落,人群便一阵骚动,许多路人纷纷拿出纸笔,道:“李白!你给我们签个名吧!”就在这时,一群扛着两个“黑色石头”的人挤进人群中,其中一个人拿着一个细细长长的“黑色石头”说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话,接着,那个人把细长的“黑石头”递到吾面前,说:“亲爱的李白先生,原来您没死!快来和我们聊聊您的私生活吧!”吾愣愣地点点头,只听那人问曰:“李白先生,请问您父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您平时写诗有酬劳吗?您和杜甫诗如何认识的?您爱吃什么菜?”吾傻眼了,答曰:“呃……难道你们不想了解一下我写的诗吗?”只见那人笑笑,压低了声音说:“呵呵,李白先生,我不得不说,关于您如何作诗以及诗的含义这一段,毫无看点!”吾刚欲说话,人群中又响起几个孩子的声音:“哼!李白算什么!他写的诗最无聊了,还要求背诵!有空还不如去打CS呢!写那么多诗干嘛!”而人群中的几个女生则说:“切!CS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问问李白交了几个女朋友!”旁边的几位大叔大妈也附和道:“要不就问问李白家产有多少?有车吗?有房吗?”又是一阵骚动。
  看着眼前的人群,吾倍感胸闷,想:这些人真是奇怪,吾写的诗居然没人喜欢!噢!属于吾的人群和时代在哪儿?
                                                      指导老师:申晓丽
餐馆里的“中华”
北雅中学 1312班陈丹妮

  大街上绚烂多彩的霓虹灯照亮了城市的夜晚,驰来驰去的汽车飞奔而过。在这个城市里,科技已占满了全部,而中华传统,却被抛之九霄云外。唯有那家餐馆,为这个城市新添了一份色彩。
  这个叫“中华餐馆”饭店里挤满了前来观光的人群。餐馆里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四处张贴着的窗花,用风筝做成的传统灯饰。还有那角落里张贴大红花的鱼缸里放着许多欢快的小金鱼,这是不是代表着“年年有余”呢?最有趣的的莫过于那“捏面屋”了,各式各样用面泥做成的小人摆在了一个大桌子上,引来了众多的小孩子的目光。还有正义化身的黑猫警长;亲如兄弟的葫芦娃;可爱聪明的喜羊羊…..无一不透露着传统文化。还有对联,对联是乡村里的书法传承人亲手用毛笔写出来的,贴在门口,更是添加了一份喜庆。
  现在的21世纪,传承中华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对中华传统也是越来越冷淡。比如说糖人,以前大街小巷里都有一个小摊专门卖糖人的,现在却早已搬走了。他们说:“卖糖人不赚钱,以前还好,现在物价一抬高,成本也越来越高了,还有谁做这玩意儿。”一想想也是,物价越来越高,大家也都不稀罕这玩意儿,都去抢什么“苹果”啊,平板啊,笔记本啊。现在的小孩吃一顿就要山珍海味,搞一桌满汉全席呢!
  不过,在中华餐馆里,卖糖人的数最多了,卖的糖人甜而不腻,甜的特别纯朴,而且一点儿也不贵。更是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到来。
  中华餐馆里最有名的还有里面的糖葫芦。中华餐馆里的糖葫芦制作非常传统,葫芦(山楂)里一点核也没有,糖浆如金丝般灿烂,看上去真是美味动人啊!
  开创这家“中华餐馆”让我们更一步接近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也告诉了我们要保护这些传统美德,将中华传统传承下去。
  中华餐馆,我为你点个赞!
                                                      指导老师:申晓丽
中华魂、汉字根
   北雅中学1312班丁恺頔

  汉字,如雨、似风,它可以伴随飞与翱翔,可以指挥白云舞蹈。
  如果每一种文字都是一座山岳,那汉字必定是其中最挺拔的一座,如果有一种文字都是一颗颗星星,那汉字必定是夜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对于汉字,我更认为它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石碑,石碑上写满了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个或神奇、或美妙、或伤感的故事。这一点,我一直坚信着。
  而汉字,并不仅是用来让人观赏的,它也有着重大的任务,要知道,早在离我们几百年的时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诗人用它抒发豪情壮志;书生用它搏取功名;作家用它书写故事……就在那时,汉字已成了人们在生活中万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在那时,汉字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就在那时,汉字已经为中华魂深深扎下了根……
  想一想,当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说出第一个汉字时,那一刻,我们该有多兴奋,多激动,渐渐大了,我早已明白,那汉字,那“中华魂”的根是那么的神奇,我想,它值得中国人,不,世界人骄傲!它不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符号,许多汉字都已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精神品质,就简单介绍一下“信”字吧,“人”与“言”组成了“信”,是代表着人说过的话要言而有信,它告诉我们要对每一个人真诚,说过的话就一定要遵守,只是一个字,只有九个笔画的字,意能蕴含如此深奥的道理。便是真正的“浓缩就是精华”。
  汉字,简单精炼却又耐寻味,就是一个这么神奇美妙的事物,传承了中华千百年的文化,只要根在,中华魂就在;只要汉字在,中华民族就在!
                                                      指导老师:申晓丽
汉    语
   北雅中学1306班 傅文采

  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灿烂一页,没有汉语,就没有了往后的一切文物线索。
  汉字是汉语重要的一项,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其博大精深难以用几句形容。《汉语大字典》共收单字56000个,但实际通用的汉字并不很多。而汉字的演变过程则更令人惊叹。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由甲骨文再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总共经历了6000多年的变化。所以汉字进化到如今,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化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所以说汉字很形象,很接近于日常生活,也代表了许多不同区域,极富传统神秘色彩。而除了汉字之外,汉语还有更多的智慧结晶,如:成语、文言文。成语如汉字一样,形象而且用途广泛。而文言文则更厉害:一字多义、短小精练、道理深刻便是文言文的最大特点。它与现代文不同,没有大篇大论,也没有那样通俗易懂。
  汉语,虽说是一个大宝库,但是也有被遗忘的危机。汉字,还有很多不良的传播。错别字就是最好的例子。错别字对许多人,尤其是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使许多正确的字被忽视,而让更多错误的字占了上风。成语呢,虽然在作文中有一些,但是在生活中不常用,还有学生不愿积累成语,所以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有许多地方看不懂,不理解,翻译起来也总觉得怪怪的,破坏语境,使中华古文化有传承不下去了的危机。
  其实,许多外国文字都不及汉字。日本的文字中有许多汉字,只是读音不同,而且外国文字也没有汉字那样奇妙:一个字,拆开可能会有有趣的现象。如“您”字,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对他人礼貌的称呼,其实将“你”字与“心”字稍拆开,就成了“你”在“心”上。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能只是叹息,而要用实际行动去守护这种古文化,不是等到意识后才后悔。我们怀念用毛笔在宣纸上潇洒挥墨,我们渴望细细欣赏文言文与成语,更希望错别字的踪迹彻底消失。所以,我们从现在起,积极传播爱国之情,将汉语的光芒永远烙印在心中,永不放弃,永不磨灭!
   
   指导老师:余雅淇
   
   汉语的魅力
北雅中学1310班 邹期光

  当六千年前,仓颉造出第一个汉字时,则“天雨粟,鬼夜哭,龙亦潜藏”。也在这时,人类从荒蛮岁月转向文明生活。可见仓颉造字对当时中国有多大的影响。    汉字经过了六千多年的变化,先由原来的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楷书到行书再到草书。然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和书写,汉字还是在书籍中延绵不断,外国还掀起了学习书写汉字的热潮,这都与汉语的魅力所离不开的。
  然而,汉字的魅力有很多,让我们先来看看汉字的造字法吧。象形,汉字中一种重要的造字法。由此,便有了许多具有绘画作品般一看便知是什么事物的字。如“网”,交交织织,缠缠绵绵,一种密密针织的情意便宛然其中了。这种视觉上的独特美感,却不是什么“net”、“ network”所具有的。
  指事,是汉字造字法之一,就像英语那样的只凭记忆才能记下来的汉字,但只占中国汉字的一小部分。
  “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即通过一个字的形态,便可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如“众”,古时“三”不指确数,而为多数。三人成众,则为多人的意思了。“囚”通过这个字,我们便知道围人于口的意思了。
  形声,即通过形状则可以知晓其中的声音。像“忠”,在它上面有一个“中”,所以“忠”字与“中”的读音相同。
  在汉语中,除了字,还有句。而有的句子中,最常见的则是修辞了。在修辞中,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对偶和排比。
  比喻就是打比方了,就是将一个具体、浅显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个抽象,深奥的事物或情境。比喻主要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形式。
  借代就是不说想要直接说的事物,而是用相似的名称来替代。如以一部分来代替全体,以具体来代替抽象,以特点来代替本体等。
    比拟,即是将物当人来写或将人当物来写。前一种是拟人,而另外一种是拟物。
  夸张是对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或一个东西的不同两面进行比较的手法。
  对偶是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是把几个内容相似,内容相关相似,语气差不多的句子连用的手法。
  中国汉字正是因为它的繁杂和独特的语感所散发出的魅力而在六千多年的历史冲刷下得以保存。
                           指导老师:袁瑾
             汉字    

    自仓颉造字开始,它就想一条大河,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奔流不息,却不想这条大河已岌岌可危。
    汉字,中华文化历史长河里一颗最亮的星。一笔一划间镶嵌着喜怒哀乐,又怎是敲敲键盘点点鼠标所能相提并论的,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却将它一步步逼向绝地。听键盘敲击的声音不如闻淡淡的墨香,看电脑上呆板的字体不如赏挥洒自如,有血有肉的“活”字。
    写字表面写的是字而真正写得是人,是心。颜真卿在写《祭侄文稿》之时心中充满了悲愤之情,以至于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悲伤与愤怒,竟写出了他书法生涯中的巅峰之作。而电脑上呆板的字还是字,毫不夸张的说,这扼杀了一批优秀的书法作品。
    汉语又是多么奇妙,像一曲曲动的旋律,他同样博大精深,变幻无穷。正如“好读书”和“读书好”,此“好”非彼“好”。又有谁像贾岛一样去反复“推敲”了,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我们又做到了什么?还有多少人不认识“夑”等这样的字,成为他人的笑柄。中国人不懂汉字?想想的确令人发笑,这正是中国之悲。
    让我们静下心来,走出喧嚣与浮躁,细品汉字中的笔画之美,聆听汉语中的韵律之美。感受“山“的连绵起伏,品味“林”的枝繁叶茂。一个“家”字尽显其温馨美丽,又岂是home所能比拟的?汉字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在这片土地上,不可磨灭。
    让我们传承中华文化之基,弘扬中华文化,让汉字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加辉煌!
 汉字﹒中国
   北雅中学1311班骆书蔷

  中国,地图上一只威武的雄鸡,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令人惊叹不已,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尖端发达的航空科技,当然还有那形态各异独领风骚的——汉字。
  汉字的美妙、精巧,是千百年来人类公认的事实,那一笔一划之间,都流露着中国人顽强的品质。它虽然没有英文那般流畅,没有日语那样简单,也没法语那般美丽,但汉字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中国雄鸡的刚正不阿,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一起到行书、楷书,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
  小时候,我总会坐在妈妈腿上,求她跟我讲故事。“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做炎黄子孙吗?古时候,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手,打败了蚩尤部落,一统天下,他们的得力助手也创出了佳绩,其中仓颉就发明了最早的汉字哟!”妈妈教我写“汉字”二字,我别扭地拿着笔,学着妈妈的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像在画画,但妈妈并不责骂我,而是努力地纠正我的笔画,看着自己写的有点儿象鸡爪一样的汉字,我望着妈妈开心地笑了,在她的鼓励下又继续卖力地练习着。
  长大了,我的小学老师经常教我们写汉字,认汉字。一次老师问我“梦”字是什么意思。我想了想,眼珠了一转,“在树木里漫步,看着夕阳西下,就像在梦境一般。”从那次起,我更加认识到汉字的奇妙之处,爱上了中华文化。它,真的让我着迷。
  中学的我更是对语文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汉字的由来,汉字的演变,中国的雄起……我顿时明白,中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就像《爱我中华》里唱的:“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那一句句充满哲理的箴言,那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文章,那一本本精益求精的史书,都是在用汉字记录着中国的千年文明的历史,都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
  没有中国就没有汉字,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汉字,中国,汉字!
  我爱汉字,我爱中国!
                                                   指导老师:申晓丽
汉字文化
北雅中学 1311班李荣俊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得以保存的根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起源。它们总共只分为横、竖、撇、捺、折五个基本笔画,结构却复杂而多变,造字也美妙而精巧,笔画美观而各有差异。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一笔一画,一字一句,每一个汉字无不散发出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象征,着实让人惊叹。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习惯在键盘上敲下一个个标准而美观的汉字,而不是拿起笔在纸上挥毫洒墨。接下来,就请大家细细聆听我的汉字学习之路。
  刚上小学时,我十分疑惑:晨读时,打开课本,是一个个方正的宋体字;做题时,翻开试卷,是一个个美观的楷体字;看动画时,打开电视,是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字……为什么总要和这些小方块们打交道呢?
  转眼间,就到了小学三年级,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使用钢笔写字。起初,我的钢笔字写得并不好看,歪七扭八,面目全非。这让学习书法的我感到羞愧极了。为此,我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笔字。把每一个字,都当成一个生命,用心对待它、珍惜它,努力让它变得工整、美观,终于,在三个月后的书法考级中突破七级,并在全校钢笔字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现在,经过几年的练习,我的书法已达到满级。可是,满级又能代表什么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了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仍在为钻探汉字文化做着努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它的深奥和博大精深,是我们用尽一生精力也难以钻透的,但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之感到自豪,并好好珍惜、永远传承下去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放下手中的键盘、鼠标,拿起笔,在纸上留下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吧!
                                                 指导老师:申晓丽

汉语-----中国文化之河
北雅中学1303班 罗婧文


  汉语,起源于长江黄河的两岸,传承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汉语,是土生土长的炎黄之孙的命脉,她传达着我们一切上网崇高理想;汉语,小小方格内紧凑不散的架子,方方正正,挺挺拔拔,背负快了中国人不服输,求上进的劲头儿!
  汉语,千变万化,刚柔并济,慷慨淋漓,豪迈洒脱;汉语,不单单是一笔一划,更寄托着中国千千万万先祖的火热情怀!
  儿时,我记得自己第一次碰触笔杆,在田字格上写上歪歪扭扭的“一、 二、三、四”时,自己那喜悦澎湃的心情!那一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上竟有这样奇妙的东西!卡伊用这样奇妙的复习,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改多么美好啊。
  渐渐地,我长大了。年少的我们,早已失去了当初对于文字的热爱。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变得如此灵巧!“嗒嗒嗒嗒”的敲击声,震入耳膜!
  而在键盘上如多姿彩蝶般灵巧的手指,正式提起笔来,提起毛笔来的时候,想必,都是一脸愁云吧。
  这就是现在的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这个古老的文化正在轻飘飘的流逝,溜走。
  有人说,方块字,是一片宽广的天地,而在这片天地,正在被我们一点点锁入生硬的电脑键盘中去!那片蔚蓝色天空,正在一点点变得灰暗,失去生机!
  当电脑聊天,高科技日益发达是,我们何曾想过,我们已失去文字本真的涵义!
  汉语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啊!根基不坚固了,中华民族还怎样屹立在日升的东方呢!
  汉字,多么美好而伟大!她传承了中华先祖智慧与想象力的结晶;每个字,都那样形象生动。
  例如“吠”字,一口一犬,犬嗥为吠,吠从口出,这么一来,“吠”字便有了寓意;例如“休”字,人依着一棵树,为休息。从微观来看,汉字是多么神奇!做为华夏族的后代,新生代的我们,也要学会更亲近汉子,使我们的语言,拥有深度与热度,拥有激情与文采,拥有哲理与内涵。
  汉语,生在长江黄河两岸,融入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后代的心里……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5-27
李白穿越记
北雅中学1312班陈晨

  唐朝时期,国库丰足,国民安乐,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在唐朝的诗坛中,最享有盛名的便乃吾——李白——新一代潇洒自在、衣带翩翩的“诗仙”。吾写的诗,可谓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是百姓们永远的追随。
  一日,吾与杜甫兄相约在梨花树下饮酒论诗,酒过三巡,吾和杜兄都有些醉了吾本欲再饮,无奈杜兄却道家妻候在家中,便只好作罢。待杜兄走后,吾转身欲回屋,却不料那梨花树竟泛起金光,吾欲细看,却不知何处的一股狂风作怪,两眼一黑,便不省人事。
  不知过了多久,吾睁开眼,头疼得似要裂开。吾从地上起来,却发现不久前的茅草屋已变成一个个高大的“怪物”,路中央不时有一些“怪石头”飞奔而过,里面还坐着一些人,那些“怪石头”是马的新品种吗?来来往往的人们都露出了手臂和大腿,头发也是短的,吾奇之,接受着人们异样的目光。
  这时,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快看那个穿古装的人!不是李白吗这一声喊,人们纷纷侧目,吾暗暗嘚瑟,拱手道:“不错,正乃在下!”话音刚落,人群便一阵骚动,许多路人纷纷拿出纸笔,道:“李白!你给我们签个名吧!”就在这时,一群扛着两个“黑色石头”的人挤进人群中,其中一个人拿着一个细细长长的“黑色石头”说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话,接着,那个人把细长的“黑石头”递到吾面前,说:“亲爱的李白先生,原来您没死!快来和我们聊聊您的私生活吧!”吾愣愣地点点头,只听那人问曰:“李白先生,请问您父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您平时写诗有酬劳吗?您和杜甫诗如何认识的?您爱吃什么菜?”吾傻眼了,答曰:“呃……难道你们不想了解一下我写的诗吗?”只见那人笑笑,压低了声音说:“呵呵,李白先生,我不得不说,关于您如何作诗以及诗的含义这一段,毫无看点!”吾刚欲说话,人群中又响起几个孩子的声音:“哼!李白算什么!他写的诗最无聊了,还要求背诵!有空还不如去打CS呢!写那么多诗干嘛!”而人群中的几个女生则说:“切!CS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问问李白交了几个女朋友!”旁边的几位大叔大妈也附和道:“要不就问问李白家产有多少?有车吗?有房吗?”又是一阵骚动。
  看着眼前的人群,吾倍感胸闷,想:这些人真是奇怪,吾写的诗居然没人喜欢!噢!属于吾的人群和时代在哪儿?
                                                      指导老师:申晓丽

论诗
北雅中学1306班 周含屹

  诗,乃中华文化之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中华古诗词不仅讲究语言美,更有音韵相融,讲究音乐美。当我们轻吟浅诵陶醉其中,有没有想起每一首诗背后的动人故事?
   那年,他还没有二十岁,却肩负着担担书籍——他灵魂的粮食,背井离乡,赴京赶考。不仅仅只是为了中举,在天下人心中留个好名声。更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一身青衣、一双草鞋、一担书,加上几贯铜钱,便是他的所有行装。
  他住在京城最偏远的客栈,没有那闹市的繁华之景,仅仅只有一扇窗,对着那冷清的明月。他虽手捧着书,却怎么也读不进去。他读懂的只是他自己那热烈的思乡愁。啊!是那炽痛的思乡之情在他的心中迸发了。此情此景,只有明月与他相伴,望着那挥洒在床头,地上的皎洁的月光时,夜间的故乡在他脑海里闪过。此时,故乡也有一轮这般的圆月,也是这般明亮如水。于是,他借来墨与笔,写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名句。
  明月,分成了两半,一半给了他,另一半给了他牵挂着的家乡。
  他,就是李白,既是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又是他故乡的好儿子。
  还有一位北宋的著名学者,他,是领导我们探索真理的先知。
  每次读到《观书有感》,一幅幅画面,如放映电影一般,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他手捧四书五经,立在塘前,时不时看会儿书,领悟当中的道理,又时不时看看塘水。在那不经意间,他忽然想到:咦?这塘里的水怎么如此清澈呢?这难道不是一潭死水吗?他猛一抬头,忽望见一泉清澈无比的水涌入塘中,而在另一端,一线流水正缓缓流出......
  见此情景,他恍然大悟——啊!这方塘不就像是人的心灵吗?方塘想要清澈,就得让它不断有水流入、流出。人的心灵呢?想要让人的心灵澄明,就得发奋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爱读书的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发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他,就是朱熹,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位探索真理的能人。
  还有他,即使当时国势已如柳絮,即使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也敢于为民族大业从容就义,视死如归。
  你听——“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我看到了——曾经,他伫立江边,眺首远望。他仿佛看到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啊,他的心,那么痛,那么痛!他弃文从武,誓死保卫祖国山河。
  你再听——“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还看到了——被元兵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张弘范派人请他写信招降张世杰,他什么也没说,但写了这首七言律诗《过零丁洋》表明自己的心迹。那一刻,他的心中正思索着: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我一定要留下一颗赤诚的心青史垂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诗句成了不朽名言!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他宁死不屈、慷慨就义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何尝不与屈原一般“与日月争光可也”!
  他,是一位抗元英雄,更是一位爱国志士——文天祥。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歌,每篇诗歌都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在诗词里我们或许能找到某种共有的情怀,或许因此有深刻启发,得深远影响。愿诗文化与时俱进,愿诗文化永垂不朽!
指导老师:余雅淇
    
梦绕桃花涧
   北雅中学 1305班  欧阳菁玟

  初始他,是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彼时还不知他是鄙弃官场,摆脱尘俗的隐士,直到那世外桃源的出现。
  芳草萋萋,落英缤纷。旧梦中幽静的桃花源,远离了紫陌红尘,有的只是从容与安定。居民们的心中没有世间的恶俗与谎言。白日云彩朵朵,勤恳劳作;夜晚丝竹悠扬,早已遗忘了流年。
  桃花源,让人望眼欲穿;桃花源,只能在梦中相见。
  然,在文章背后,也定有一位不恋名利的作者。
  陶渊明,中国历代上有名的诗人,也是位众人皆知的隐士。东晋时,陶公眼见世俗是非混淆,无实现自己雄心壮志之地,毅然辞官归隐。在菊丛中,深山里,陶公忘却了名利,忘却了尘世,独自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生活优哉游哉。
  曾听闻,人生乃为方石一块,有棱有角。有的人选择把自己放入河流中,经过河水的不断冲击,他的棱角被日渐磨平,变得无比圆滑;有的人却一直选择在岸上呆着,虽说经长年风吹日晒,他依旧是棱角分明。很明显,陶渊明属于后者。
  其实,在最初知晓陶渊明时,原来我对他避世的所持态度,是否定的。我认为,若真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应该如闻一多先生,在迫害面前挺身而出,有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决心。而绝非如陶渊明,去归隐山林,做个不谙世事的“聋哑瞎”。到后来,我才悟到,此举乃大智慧也。在当时统治腐朽的局面里,每个人都想让一切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以为自己能成为救世主。但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法则,不论是对是错,又岂是你一人之力可改变的?你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怎可激起巨大的波澜?自信的放言终究只会是个狂妄的笑话,但又怎能违背良心,做伤天害理之事呢?于是,陶渊明决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归里。他非但不聋,还用最灵敏的听觉,听到了劳苦大众的心声;他非但不哑,还用最嘹亮的歌声,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质朴;他非但不瞎,还用最尖锐的目光,看透了压迫者的本质。他用自己的诗句,鞭挞了暗无天日的封建统治!
  但人一生不过生老病死,在现实的压迫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六十三岁的陶渊明,淡然离世。
  在陶渊明的身上不仅仅是诗人常有的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为了自己所坚守的正义,甘愿脱离世俗,与上层统治者决裂,归隐山林,做无声斗争的传统文化。也许是受少年时期所学传统儒经的影响,但却又是一份执著与追求。
  文化苦旅,仍在继续······
                                                                           
    指导老师:余雅淇

               汨罗江畔
                         北雅中学 1313班  何军

    千百年来,汨罗江畔走过两个人,一个是怀着赤子之心的屈原,一个是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司马迁让屈原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世界屹立了两千多年,屈原有何曾知晓。
    当屈原怀着满腔的怨恨写下离骚时,司马迁为他落泪,当屈原带着满腔的无奈沉入汨罗江时,司马迁在痛惜。
    司马迁落得身败名裂,生不如死时。他来到了汨罗江畔,他屹立在风中,聆听着江水的呐喊,长须随风飘。不禁夺眶而出的眼泪,落到江水里,随它一齐奔腾,呼啸……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他颤颤巍巍的写着。在深夜里,一盏昏暗的灯光,司马迁白如雪的几根发丝垂下,他有多憔悴,他有多狼狈,长眠于汨罗江底的屈原可曾知晓?
    屈原写离骚时,他被放逐,有一身的才华,却遇不上好的主子,他就像鱼儿失去了水一般,我不知,他是怎么度过的。或许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他写的是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
    终究,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后,带着那离骚永久的沉在了汨罗江底,带着一身的怨恨与无奈。
    司马迁包容了他太多太多的苦在我们眼里,屈原一个可歌可泣的大英雄,可我们又真正的了解他吗?我想,司马迁才真正的了解他吧。
    司马迁放下了尊严,他带着别人的挖苦与嘲笑,他忍辱负重,他终写完史记,许多人只惊叹于《史记》的内容,却不曾看到司马迁背后的沧桑。
    当司马迁被贬时,有多少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了?当司马迁颓废之时,又有多少人为他伸出援手呢?
    他在那么艰苦的生活中,依旧如初,他奋发图强,当他写成《史记》时,他有多高兴,多欢悦啊!!
    千百年的汨罗江仍沉浸着屈原和他的离骚,汨罗江畔仍驻留着司马迁与他的《史记》。两位大文人,可歌可泣!
                                            指导老师  胡文俭
母语的光辉
北雅中学  1313班   石嘉露

   汉字是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思考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骄傲与自豪。
  在21世纪,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有事没事就来几句洋文,早上起床后说的不再是“你好”,而是“Hello”,做错了事说的不再是“对不起”而是“Sorry”,好像英语更顺口、更符合时代感一些。
  记得在小学时同学给我出的一道脑筋急转弯,“你知道三个人是什么吗?”“众”,“三个火呢?”“焱”“三个鬼叫什么?”我思来想去,这是什么字?“笨蛋,这你都不会,当然叫救命呀!”我听后愕然,但也从中感受到汉字神奇变幻的魅力。
  每个中国人也许都说自己十分了解汉字,认为会说了还能不了解吗?其实不然,这些所谓十分了解汉语的人中有几个能流利的读出古文吗?能看得懂《道德经》、《论语》吗?能像古人一样随性作诗吗?能像曹植七步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吗?我们现在甚至写上千百字也难以表达古人诗中那短短的几十个字的意境,那种“抛砖盾玉揽湿煦,诗意娓娓仁韵达”的境界,是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学习才能达到的。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语言能完整的表达出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一种语言有如此的博大与深邃。
  我们惊叹汉字结构的复杂,惊叹老祖先创造汉字的聪慧,如“爷”,它的繁体字是“爺”,意思是耳朵有点背的父亲,就爷爷了;如“爱”的繁体字为“愛”,意思为用心去体会与感受,这就成为了爱。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汉字如同翩翩起舞的彩蝶,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和文化的魅力。
   如果一个中国人连国语都说不好,还学什么英语呢?我们现在已经快无法回到民族文化的精神殿堂,因为我们连自己国家的汉语都不熟悉了!有多少人直到现在还把“惩罚(chéng fá)”念成了“(chěng  fá)”,把“炽(chì)热”念成了“炽(zhì)热”,把“茸”( róng)念成了“茸”( ěr)......
  而痛心疾首的是,我们自身文化的根基却在悄然流逝着。在当今,甚至有一些人把学英文当成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而把学习国语评为“Out”,他们不知道国语就好像是一棵大树的根,而其他语言就好像是这棵大树的叶,根繁才能叶茂啊!一棵大树根基不稳了,那几片叶子还能绿多久呢?一个没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人,满口的English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要把汉语发扬光大作为己任,在我们学好英语的同时,也要让所有的外国人都来学汉语,让母语的光辉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指导老师  胡文俭
偶遇豆腐
北雅中学1317班王子阳

    在那个宁静的周末的早晨,我从一条小路绕回家。在这条宁静的巷子深处,一个正在忙碌的年轻的年轻男人映入了我的眼帘。
    他正仔细地挑选着黄豆之间的杂物,每一粒黄豆经过一夜的浸泡,显得十分饱满。他将这些黄豆倒进了一个机器,加完黄豆后,他又加了些水,便坐在了那台机器前。黄豆和水在机器的加工下,变成了豆渣和豆浆,它们缓缓流到一个大钢桶中,那乳白色的液体在桶中不断翻滚着,很快便装满了整个桶。乳白色的豆浆在桶里散发出诱人的味道,但这并没有结束。
    石膏被加进了豆浆,这是是豆浆凝聚成豆腐最重要的东西。风轻轻吹过,光滑的表面被吹起了波纹。豆浆不紧不慢地凝固着,一段时间后,风难以使桶面泛起波纹了,这时,豆腐便诞生了。最后,他将豆腐中多余的水分挤出,最后再将它们切成小块。
    更好的还在后面,因为豆腐不会影响其他食物的味道,所以经常会和其他食材一起烹调。那个那个年轻的男人卖出了一部分豆腐。剩下的,一部分被切成了更小的块和猪肉炖汤。它们在沸水中接受着这煎熬,但是它们挺了过去,成为了一道鲜美的菜肴。一部分切成了片,接受油的蹂躏,倍受折磨,灼热的油将豆腐的表皮煎地金黄。忍受了这一种折磨的豆腐,色香味俱全,堪称一绝。豆腐成为人们口中可口的食物前饱受煎熬。但是它们能忍,忍受水的沸腾、油的灼热;能让,让给其他食材一片天地。
    偶然与豆腐相遇,我遇见了那乳白色液体中所包含的文化。我发现了豆腐身上能屈能伸的精神。在这次偶遇中,我发现了豆腐身上的文化,发现了中国在舌尖上的文化!
指导老师:付媛

倾听魅力  

                                                 北雅中学1318班王娟    
    当手执笔,书写下一个个奔腾的汉字,你是否倾听了?倾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倾听了文字的内涵?倾听了精灵似的汉字的诉说?于我而言,那排列整齐的方块汉字,就如同一个个展着翅膀的小精灵,带我踏进文字的世界。  
    谁说不是呢?一个个汉字,难道不是会飞的精灵,引人走进文化吗?汉字,是寄托着祖先的回忆与希望的。它是一个充满真情的东西,当我们看向一个个汉字,视觉上的美感,又岂是英文、法语等语言所能比拟的?当我们看向一个个汉字,那蕴藏的意义与情感,又岂是英文、法语所能比拟的?我觉得,汉字是世界上最美而最有意义的文字!  书写下“哭”,难道不会感到意义吗?那最上面的两个“口”,不就如同我们最上方的眼睛吗?一个眼下的小点,不就如同由眼滑下的泪水吗?看到“哭”,你是否联想到了眼泪?我想,会的。因为,我们从视觉方面,能感到:一个伤心的人,在哭泣。这,就是汉字魅力所在。 
    书写下“飘”,我们能产生一种飘浮感。我们能走进一种意境:衣裙、落叶等物体,在风的召唤下,飘浮在空中,在风中嬉戏,翩翩起舞。这,就是汉字魅力所在。  书写下“太阳”二字,我们能从之想到“热”,太阳难道不是热的吗?而从视觉角度看,“阳”是阳光,很热的东西。而“太,就使“阳”更热了。比阳光更热的,不就是产生阳光的太阳吗?这,就是汉字魅力所在。 
     书写下“月亮”,我们好似见到一股清丽的光辉在眼前一闪而过。我们仿佛走进一种意境:夜晚,月亮登上了天空,洒下皎洁、柔和的月光。柔和、清丽的月光,是素雅的。它们,洒遍大地。这,就是汉字魅力所在。 
     我们书写下一个个汉字,闭眼 ,能走进意境,睁眼,能产生视觉的美感,能联想,这是汉字的魅力。书写下一个个汉字,我们都能理解:仓颉造字时的灵感,祖先寄托的希望。这是汉字的魅力。不同的汉字能组词,组句,组成诗,组成文章,以表达我们的情感,抒发自己的追求与梦想。这,是汉字的魅力。 
     今昔,闭眼,倾听,汉字......
指导老师:付媛
   点横撇捺折竖弯钩提
   北雅中学1316班付高婕

  河图的一首《为龙》里,有句歌词是这么说的:“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世代传承的表达……”我喜欢这首歌,不仅仅是因为它那宛转的旋律,也不仅仅是因为演唱者那颇富清亮干净的声线和偏带磁性的声音,而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深深地震撼了我。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生而为龙,意为生是中华民族的人,死是中华民族的魂。既然如此,便有义务挑起传承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担。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漂亮的软笔书法经键盘上一个一个字母的敲打,终变为那如同漂白了的A4纸上僵硬而毫无生气的宋体字。它既没有行楷的飘逸洒脱,也没有狂草的豪迈奔放,也失去了原本楷体应该有的端庄大方,变成了一堆连自由也没有,更毫无变化可言的“死字”。
  那现在连硬笔、软笔书法的人又有多少?小学不多,直到初中还是不多。每每经过学校的书法展,看着那扭曲的字形,显然还不够成熟。是不认真,或是没兴趣,那可就不知道,得问他自己了。
  不练书法也就算了,有些人连书法家也不认识。他们几十年的奋斗拼搏,竟然被现代的年轻人忘得一干二净,还什么王羲之是汉朝的,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父亲,《玄秘塔碑》是颜真卿写的,《多宝塔碑》是柳公权写的……
  甚至还有些人,在书写汉字时,错字、别字连篇:“太平洋”写成“大平洋”,“热带”写成“垫带”“热戴”……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啼笑皆非。但却有多少人愿意反思,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书法明明那么奇妙,感受着一个个汉字在笔锋下峰回路转,岂是那坚硬的宋体字可以比拟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崇尚追逐西方文学为主,以热爱保护中华文化为次;以淡忘抛弃中华汉字为主,以甩开放下时尚的洋文字为次。Culture,同样的八划,但与这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一撇一竖一撇一竖弯钩大相径庭。汉字笔画有千万种组合,组合起来又有千万种形式,分别表达许多人不同的意思,但洋文只能是字母与字母组合,不可拆分。
  有人说,文化已随着汨罗江的流淌而逝去,已随着南山竹篱下野菊花的枯萎而消失,已随着夜空中悠扬的《折杨柳》飘向未知的远方而渐行渐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黄梅时节,田野里的片片蛙声就是那汉字文化的旋律,小雨停后点点轻轻飘飘渺渺的雾气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悠然起舞。赵师秀手下的棋子有条不紊地敲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下着,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一道美丽的风景。
  “汉字里墨香温存的一笔一划,世代传承的表达……一直坚守的土壤在你脚下,至死不渝的回答……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谨记我的姓名是炎黄……”是的,生而为龙,我的姓名是炎黄!
   指导老师:陈爽
   
 表里不如一
 北雅中学1316班隋心语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中国人在巴黎求学时,与外国朋友讲《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习了又按时复习,难道不快乐吗?法国朋友便奇怪地提出质疑:“在学校上了一天的课,回家有拿着书本、笔记复习,天天这样背呀背的,怎么会感到快乐呢?”这个中国人一想,觉得言之有理,于是便去翻了一本洋人翻译的《论语》,它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学习了知识再运用至实际,才能感到快乐。
  是啊,我们在学校里天天学习,回家天天复习,死记硬背永远也背不完的知识,这并没觉得是快乐的事情啊。明明有时候感觉还很痛苦和无奈。
  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也质疑起这句文言文的翻译,于是我又查阅了语文书和教辅书,确实翻译的是:学习了又按时复习,难道不快乐吗?现在听了老外的这个解释,才让我茅塞顿开,佩服他对中国文学的深层理解。也让我为本土中国人,为自己汗颜!如果从文字表面来解释这句论语,确实就是我们书本上这样的意思。可是我们这么多中国人,我们一代一代的学生,和一届一届的老师,一期又一期的语文教材,怎么就没有质疑过这句“学习了又按时复习,难道不快乐吗?”我们的课堂上对这句解释也没有异声。只知道老师这么讲,我就这样听,考试就这么答。如果不是听到了这个故事,想必我一辈子也不会“顿悟”,想必我还会这样照本宣科教育我的后代。
  我又不禁陷入了深深地沉思,像这样只注重文学文字的表面,对它的理解也是表里如一,而不去挖掘深层次的内涵的解释还有多少,在无数学生像机器一般的死记硬背着能让我们取得高分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我们的创新意识,我们更是只看到文字的表却体会不到文学的里。连对本国悠久的文化也只是肤浅地背记,我们这样对文字的理解,难道是孔老先生愿意看到的吗?这样的国家根基能牢固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学”到“习”的过程,其实隐含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它的含义是“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用上它、验证它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它倡导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虽然孔老先生不能现在穿越到今天来给我们讲解他论语的内涵,不管他要讲的是何种正确答案。我想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思想也是在不断更新的,作为现代人,对于古老经典文学的诠释,都不能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应该用我们现代人创新、积极的、开放的头脑,去深入探索、研究、挖掘它最深处的内涵和精华。
  我想,对于文学的表里的探究的旅程是永远都不会终止的,人们对于文学内涵的理解还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将会有更多的表里不如一。
    指导老师:陈爽
   
真文化与伪文化

    有人说,罗河里流淌着文化;
    有人想,做南山篱下一支幽菊;……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文化,是这般神秘,又这般宽阔;这般惊喜,又这般熟悉。
  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会发现文化在生活中,在山川里,在历史的小路上,在文化的草丛间、在行走的一呼一吸、在流云与溪河中……然后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文化,什么是伪文化。
  真文化
  语文课本里,那精彩的诗篇,优美的宋词、元曲,引人入胜的短篇小说和课本后的名著阅读……都是文化魅力自觉散发的表现。在古代,司马光和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全书取材广乏,叙事明晰,文笔生动。《资治通鉴》采用了各种资料,有三百多种。书的一部分草稿,堆满了两间房屋。有人曾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一个写得潦草的字,可见司马光等人治学的严谨。以及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体 ,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说明古代人民极具智慧,这些文化都是真文化。
  记得那次我去云南旅游,去到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宝地——石林。那里的石块,千奇百怪,各具特色,都是真文化的所在。
  伪文化
  喝酒的人,总是说在传承酒文化,不应该有酒驾和醉驾。打麻将的人,,总是说不是好堵,而是在弘扬国粹,应该保护……好像满大街都是文化,国民素质已经到了相当高的一个程度。然后这些陋习,却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退化,逐渐使我们不再想起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伪文化。
  让我们都来发现真文化,不要让伪文化蒙蔽我们的双眼

          食髓知味
    汉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丰富地蕴含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古代汉字
    古代汉字在我心里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它存在的时代与我们太遥远,也许身在高科技社会的我们难以接受它,但是不管怎样,创造汉字是我国人类发展史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它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单看“山”字,它的结构极其简单,当时古人造字为三竖一横并非只为方便,它的根本还有最原始的最自然的语言方式,是开发人体左右脑的奇妙工具,为了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必须要读懂文言文,读懂古代文字,参透古代文字,悟出每一个字的真谛,就如同拥有了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

                 现代汉字
    现代的汉字是得到了古代文字的简化与进化的,是比原来文字更富有内涵的中国文字,例如“桥”它的框架,它的结构,左形右声,又岂是一个“briage”能表示地清楚呢?汉字是目前最富有内涵,最历史悠久的文字了。
  
   在我眼里,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根甘草棒,只有细细咀嚼,才能品尝出新的滋味。
  
                  熟悉的方块字儿
北雅中学1306班  武婷萱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今的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们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因为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传统符号,已经永远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那是种与生俱来的汉字情结。
    汉语简短而精辟,形象而生动,一个个方块字儿,寄托着我们最最真挚的思想,体现了中国的含蓄之美。通过阅读,汉字带我遍观地理,纵行古今,体验人间百态......
  指尖轻轻地掠过书脊,呼吸着带有淡淡墨香的空气,我自由地在文字的天地间遨游。我通过阅读,来感受汉字的奥妙之处。
    读《红楼梦》,其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葬花场景,我最为喜爱。这曲哀惋的的歌儿,令我为之震撼。黛玉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她爱花惜花,不愿让这如此纯洁的花儿遭受人们无情的践踏,便拾起这些清艳的落花,用泥土将其一点一点地掩埋。林黛玉当时是因为看见花儿可怜而其本人又多愁善感写下的,短短的一句,却表达出了她觉得花儿盛开一时,即刻便会陨落,即便如此,花儿的命运也没有谁会怜惜,她便觉得花儿可怜,红颜薄命,替花儿惋惜,其实黛玉也是感叹自己命运的孤苦,寄人篱下的辛酸。
    一曲《葬花吟》,虽然篇幅短小,却言简义丰,看似为落花而悲伤,实则感叹自己的孤寂与悲惨,只言片语,却表达出她的命运就像这落花,四处飘零无依傍。她宁愿独自流泪,不愿随俗同浊,徒有一身清高,最终只留得一缕清香......
    或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中的“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单单一句,就将诗人心中的忧愁不能抹去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大观园里花红柳绿,姹紫嫣红,四季如春,心中却唯独留念秋色,短短的一句诗,却表达出太多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古人的情感,就委婉地集中在此只言片语上了。
    汉语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一撇一捺间,表达着我们中国人的坚韧、自强与自豪,表达了我们对汉语由衷的喜爱与赞美。
    说汉语,可显现出中华民族的儒雅之气,展现了我国“千年古国”的文明风貌,一句汉语,是多么的亲切与典雅。在我的心中,汉语胜过任何其他的语言。
    在我熟悉的方块字儿中,我体会到了中国这一文明古国近五千年文化的辉煌,我们将始终忠诚于汉语,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应是我的中国梦吧!
                                                                    
指导老师:余雅淇
                                                                                                                                                    
文化表里
北雅中学1318班李天阳

    近几年,国内的古装剧掀起了一大片的潮流,深爱中国人民的喜爱,很快这些古装剧就成为了电视屏幕的地头蛇。
    我的奶奶就是此剧的铁粉,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每天晚上七点半都会坐在那里,电视屏幕上流动的色彩就像香水一般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奶奶看见什么片段都会让我去欣赏,比如说:刘备和曹操举着宝剑,手拉手,就像久违的兄弟一样跳着交谊舞,现代人穿越到清朝,做了王妃,有着一段令人羡慕的恋爱;更离谱的是军队的战士们都穿着“耐克”鞋,冲锋杀敌。奶奶每次看到这些画面都会像被洗脑一般,捧腹大笑。我觉得,如果这些事放在古代,老板和导演是要被砍头的。
    我不知道同我奶奶那一样热爱古装戏的人,是为什么这样爱,这样支持这些古装剧呢?也许只是想要搏得一笑。但这外表的光明鲜亮,里面的内涵却像腐烂的臭肉般毫无益处。那些导演们为搏得收视率,而将那曾经的历史进行“包装”,人们不但不反对,反而接受了他们,这对我们中国的文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历史是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中的内涵更是如那巨浪般的浑厚。但这些被吗修改,推上了银幕,让那些最朴实的文化转化成了虚伪,表面上是打着“宣传中华文化”的旗子,而里面却是个幌子,在摧残中国的文化。
    奶奶依旧是那么喜欢看那些古装剧,我几乎都讨厌整个电视里放映的所有面孔。奶奶说这是一种潮流,但我觉得这是一种低俗的从众心理。
    当我们真正领悟历史时,或许会有别样的感觉。尽管,它们没那么“高级”,不像奢侈品广告那么“主流”,他们肤浅,流气,庸俗,有时还带有一点点谄媚。但是生活的美妙,就在那么一种种神出鬼没,在一个猝不及防的时刻,让你被你曾轻视或者起码漠视过的东西打动。
指导老师:付媛
文化的面具
北雅中学 1309班 吴朝乾

  中华五千年,先人留下多少智慧。但岁月飞逝,文化的真谛也跟着流失,不知不觉戴上一层生硬的面具。
  大黄鸭在香港亮相,中国各地涌现许多“分身”:莫言获奖,媒体只重其人而不重其文;“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中,中国四大名著榜上有名,《红楼梦》更是位列榜首。人人喊出弘扬中国文化,殊不知,只是在弘扬中国文化面具上的生硬、虚假,而真正的文化内蕴却被冷落在一旁。
  诸子百家,家家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所著的经典,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得其皮毛便是一方大家。如儒家“四书”,蕴含孔孟之道最核心、最精萃的部分,阅读其书,如与古人谈话,领略孔子、孟子的思想、情感,才能升华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浅阅读、碎片阅读就是文化面具上那层虚幻、无用的东西。《大学》中说:“本乱而末至者,否矣。”而现在,正应了此话:本已乱,则末未至。“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厚,未之有也。”而现在,也正是这样,厚者薄,薄者厚,本末倒置,从“未之有也”变成事实。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的形体,皆是由意思而来,一笔一画的排列组合,也是根据其特点而来。当奥妙无穷的汉字简化成简体字时,汉字所含的蕴味也悄然消失,只剩一层空架子。这不是中国文化的面具吗?而现在又有几个人能揭开这沉痛的面具?
  白话文和文言文,在白话运动下,文言文这种生活技能变成需要学习、考试的内容。古人的智慧,皆由文言文记载,其情感、心境皆融入其中,而译成白话文,就剩下一些说教,最珍贵的精神却消散,这未免不是一种文化之荡。
  文化带上了一层面具,精萃隐藏其后,但人被迷惑,推崇表面那层华丽。却是不知,那面具后的奥妙非外在浮华可比也。
                            指导老师:袁瑾

文化的难言之隐
                      北雅中学 1313  谭家舟

  在中国人的眼中,文化可算是他们最有力的骄傲了。
  一个五千多年载风载雨的泱泱大国,其文化底蕴可想而知。不论是文明发展的也好,四大发明也罢,反正只要是中国五千年来能够拿得出手的,我们都把他们如标签样的粘在脸上,也不管那样是好是坏。
  在中国有人曾经做过国学知识的测验,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是什么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里的“屠苏”是什么意思,被测试者的大多答案都让人感到很是另类。这不是个体国学文化的欠缺,反映出来的却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状况。这就是我们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用它们的、炫耀他们的,最后却不知道哪些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就是这样,信息科学技术一旦发展起来。就将最淳朴的都扔掉了。现在有多少人用手下来的字简直是惨不忍睹,他们就说是因为现在都是用打字机了。这句话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难道汉字的出现,是由打字机一机操控的吗?
文化如果是我们人类最好的见证,那就请好好珍惜,保护他们。虽说我们没有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但我们最起码的,就是不能使他们有任何变相。可我们并没有做到。
  商家品代言用“变相成语”已经是司空见惯;武装局,穿越剧里的历史错误更是层出不穷。可这些问题又有谁在意?因为那些文化错误又不影响娱乐的心情。殊不知,这对最基本的历史文化也是一种伤害。现在我们只是注重实际的,像那些雨后春笋样的时尚新词,忽略的却是我们的老本——千百年的文化。
潮流来去匆匆,唯有经典长存;中国五千年孕育出来的结晶,数以万计人的创造,在我们这一代岂能随之就去了呢?
                             指导老师   胡文俭
中国文化去哪了
北雅中学  1314班  沈攀

  周末晚上,我拿着电视遥控器心不在焉地换台。忽然,一个节目引起了我的注意:成语大赛。可没想到,这个节目竟让我大跌眼镜。
  成语大赛所涉及的题目并不难,无非就是小学时就学过的一些成语,可台下的人们却居然被难倒了。这不,上来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人,成语是对答如流,但一说到意思就犯了难,结结巴巴地回答不上来。又上来一位中年妇女,她说的全是网络上的流行词语,根本就不是什么成语。又不一会儿,上来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一听还是位教授,我满心期待他能拿高分。果不然,他竟拿下了所有高难度题目。不幸的是,这位“高手”居然被一个“杯水车薪”成语给难住了。最后上来的是一位小伙子,成语掌握的还不错,但一写就不会了。我不禁苦笑:难道中国人连自己母语的掌握程度竟如此之差?
  很多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汉字都已经过时了,现在重要的是科技,电脑、录音、网上聊天多的是,根本用不着写字了。可是,科技也是属于文化的。没有文化作载体,科技又怎么得到发展。更何况没有中国文化,不仅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难以传承下来,那些外国的所谓先进科技又怎么能传到我们的手下?同样,人们还一心盼望着科技进步,更盼望着早日实现中国的“世界一流科技强国”梦。但像上面出现的那一幕,难道不叫我们感到羞愧和深思吗?
  许多人不了解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于是便出现了前面几种人:年轻人是知陋寡闻,只了解表面,不能理解实质的人;中年妇女是沉迷在现在,把流行词语和成语给弄混淆;老教授是博学多识,但却缺少复习没有进步的人;还有——只了解一点便足够而忘乎所以的人。这些人,都是不了解文化,特别是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
    很多人想干大事,但连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甚了解,不努力掌握。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做实实在在的中国人!
                                         指导老师  胡文俭

找回文化找回精神
北雅中学1310班 胡洁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反差!我们现在的文化水平这么贫乏!!
    网络上常常有人把“兄弟阋于墙”误写成“兄弟隙于墙”,因为有人不会写“阋”,所以误写成“隙”,还有人写成了“嬉”。“阋”是争吵的意思,不能写成“间隙”的“隙”或“嬉戏”的“嬉”。针对2012年日本图谋侵占中国的钓鱼岛和中国大陆与台湾采取反制措施这一时事热点,不少网友喜欢引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形容当下的情势,可是却写成了“兄弟隙于墙,外御其侮“。
    中国第一个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在得奖后被记者蜂拥着采访,于是网络上莫言的行迹就一一被公开了。大家都只是注意他外表的闪耀,觉得这个人很厉害,却忽视了真正的文学。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人,就是希望知道这得奖中的技巧的,而不是在这里赞叹他人,文化得不到传播,也就不能发扬,人们对文化的僵硬性也就会持续下去。
    大街上随处可见各样的商店牌子,新奇极了:卖蚊香的“默默无蚊”,卖咳嗽药的“咳不容缓”,卖摩托车的“骑乐无穷”……没错,他们把文字改了,给人新颖的感觉,让人觉得原来语文可以这么有趣!文字可以随便改!这样的文字的确体现了人们新时期的思想,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把文化都丢得远远地了,像个被遗忘的孩子似的。这样做对祖先是特别不尊敬的,汉字也有它的规范用法,我们要遵守,如果长期这么下去,人们肯定会渐渐忘记他们这些“正妾”,那么到那时,所谓的文化就不再是文化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例子体现了人们的肤浅,他们从来不会去更深层次的看待事物,只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文化是所有人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来的,用干了汗水,用尽了全力。他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我们要做的,是把他发扬光大,而不是渐渐淡忘。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啊!!
    人们啊,快些清醒过来吧!!
                               指导老师:袁瑾

中华魂、汉字根
   北雅中学1312班丁恺頔

  汉字,如雨、似风,它可以伴随飞与翱翔,可以指挥白云舞蹈。
  如果每一种文字都是一座山岳,那汉字必定是其中最挺拔的一座,如果有一种文字都是一颗颗星星,那汉字必定是夜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对于汉字,我更认为它是一座高高耸立的石碑,石碑上写满了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一个或神奇、或美妙、或伤感的故事。这一点,我一直坚信着。
  而汉字,并不仅是用来让人观赏的,它也有着重大的任务,要知道,早在离我们几百年的时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沟通;诗人用它抒发豪情壮志;书生用它搏取功名;作家用它书写故事……就在那时,汉字已成了人们在生活中万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在那时,汉字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就在那时,汉字已经为中华魂深深扎下了根……
  想一想,当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说出第一个汉字时,那一刻,我们该有多兴奋,多激动,渐渐大了,我早已明白,那汉字,那“中华魂”的根是那么的神奇,我想,它值得中国人,不,世界人骄傲!它不再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符号,许多汉字都已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精神品质,就简单介绍一下“信”字吧,“人”与“言”组成了“信”,是代表着人说过的话要言而有信,它告诉我们要对每一个人真诚,说过的话就一定要遵守,只是一个字,只有九个笔画的字,意能蕴含如此深奥的道理。便是真正的“浓缩就是精华”。
  汉字,简单精炼却又耐寻味,就是一个这么神奇美妙的事物,传承了中华千百年的文化,只要根在,中华魂就在;只要汉字在,中华民族就在!
                                                      指导老师:申晓丽

中华结晶
北雅中学1305班  邓杨玉

   刚上幼儿园时,我就与这些奇妙的符号相识相遇。记得练字课上,同学们一起手握钢笔,一笔一画庄重而严肃地构造着这种神秘的物体。从小贪玩好动的我一到练字课就会十分严肃认真。“老师,这是神秘呀?”“汉字呀!”“汉字有是什么。为什么要写汉字?”我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师却无言以对。
  长大了少许。老师开始教我们“笔画”。刚开始的第一笔是“丶”,这点看似一笔即可,实际却难以勾画。上有尖尖头,下有圆圆肚,却又十分流畅。它好似晨光中绿叶上一点儿晶莹的露珠,圆润饱满,却又不失烂熳风韵;又宛若细雨绵绵是草尖上那呼之欲来的雨珠,清脆轻盈纯净却又不知纯朴天然;更好像那海滩上溅起的滴滴浪珠,那转瞬即逝的美感,那激情的活力,无所能及。
  我想着“丶”,便是自然孕育的瑰宝,送给如水滴般洁净的中华民族。
  “丶”过后的是“一”与“丨”。那横并非直硬的一杆,而是力与柔结合的美。前面微微上扬,后面留下一点小尾巴,别有一方风味。像“一”一样做人,能弯曲却又知尺寸,懂忍让却有不失尊严。那竖并非软绵绵的,而是毫不犹豫的一笔直直的竖下。像“丨”一样的做人,能正直做人,果断处事。
  我想着“一”与“丨”,便是人生启示我们的哲理,送给正直忍让的中华民族。
  紧接着是“丿”与“乀”,撇与捺是一对好兄弟,他们相辅相成,相互合作,同舟共济,一起攻克重重关卡。
  我想“丿”与“乀”,便是友情诠释的真谛,送给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
  五个基本的笔画,相互结合,一一搭配组建成更为强大的笔画家族。笔画们再次合作,又构成了各种文字。而有部分文字又与一部分偏旁构成新的文字。而那5000多的汉字看来各有千秋,形态各异而其中的条理却又是井然有序。
  各个汉字各有特色,如“娘”,即良好的女人,良好的女人就是娘,难道不是吗?汉字中富含的哲理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点横竖撇捺刻中华文化,篆隶楷行草书华夏之梦”。
  一个个汉字整整齐齐排列便成了汉语。“纷纷”“飘渺”“梦幻”等词,给人一种奇妙的意境,无限遐想的空间。“万里无云”“秋高气爽”“凿壁借光”……简洁的几个汉字组合而成。是把美景定格其中;是将梦想寄于其中;是把人生哲理隐于其中;是将中华文化文明书与其中!
  你听过字谜么?那是聪慧的中华民族对汉字的真照。“十三点水”“十二月的太阳”“贝壳掉入水中”你知道是什么字吗?曾经有一家饭店,上面写着“话不老,镜中人”,没有一人敢入内,只有一秀才见后直径而入,你晓得其中的缘故么?
   中华人民照就了汉字汉语,汉字汉语有刻画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它吗?
    我一天天成长,一天天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我明白了汉字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与智慧的结晶。而我们之所以要用汉字,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与道德的载体。
指导老师 余雅淇
   中华之威,中华之危
北雅中学  1314  肖子涵

  回想元时,忽必烈率兵征战天下,所到之处无不拜倒!今日,外语比汉语普通语还普及!
  黄帝时,仓颉造字,西夏时,木活字出现;宋朝时,泥活字出现,东汉时,纸被发明;西汉明,蔡伦改进造纸术……一项项撮界第一诞生在我华夏民族的土地上,振我中华之威!多么卓越的贡献,我们值得为此而骄傲,但因为我们太过于骄傲,以至于如今韩国将活字印刷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无且的习俗也申报了!
  可来了网友们的大骂,可是骂又能如何?能改变什么?更何况,韩国申报的是金属活字,这的确是世界首例!那节日也是韩国的一种欢庆仪式;只是和我国元旦的时间一致罢了。
  我们躺在四大发明的成就上睡着大觉,这还是我中华民族吗?我中华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去哪儿了!
  是,没错,中国已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科技发达。可是,这样就能数典忘祖吗!今日的情形是多么令人寒心啊,很少有人不知道平安夜要吃苹果,但还有人不知道元旦的习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有多少人能翻译?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出自哪里!
  英语,自美国成了老大后,在中国就全国上下学习英语,并且中考比重越来越大!这叫什么事啊,学生没几个不会英语,而且学英语的时间越来越早。而汉字,大家会写多少?现在还需要“汉字听写大赛”来挽救,鲁迅先生,闻一多先生,那么多的爱国志士的鲜血与努力,换来了我们的今天,就算为了他们,我们也应学习汉语。
  我并不是否认外语,而是想点醒同学们,汉语、汉字,中华之威都需要我们来传承,别让这文华的星星之火在我们手中熄灭了,到那时,那就是真正的中华之危!
                               指导老师  胡文俭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