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98阅读
  • 0回复

(历史细节)抗战后东北人抱怨内战:日本人统治时只让老实人流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5-26
核心提示:一个东北人说:日本人统治的时代对一般老老实实的人民不过是让他们流汗,而慢慢的死!难道胜利后的中国非逼着人民上刀山吗?日本人在的时候,没打!难道日本走了,自己打吗?
本文节选自《<大公报>记者笔下的苏军日侨和内战》之“‘中间偏左’的立场”部分,作者:张刃,原载于《炎黄春秋》2011年第6期
如果说,《大公报》记者报道苏军与日侨行为举止,是出于民族心理,站在民族立场,那么,他们对随之爆发的国人之间的内战又是持什么心理与立场呢?


新闻报道以真实为第一生命,真实的重要前提是客观。但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判断、素材的选择,却又不能不受主观意识的支配,由此产生报道立场问题。以下引述几段《大公报》三位记者各自在报道中表露的对内战所执态度:


吕德润在1946年4月的一篇报道中,对于日益蔓延的内战写下这样一段内心独白:“我不知应祈祷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今夜的沈阳又停了电,街上一片漆黑,桌上一条颤抖的烛光,外面是戒严了,连狗吠声也听不到,在黑暗里人们常常想起鬼来,于是我祈祷那些在内战死掉的冤魂,今夜应该分批出动,给那些有力量作践你们的政治家军事家们托梦去,告诉他们,你们是人!你们死的委屈,你们现在还没闭上眼!求他们开恩饶恕了你们未死的父老兄弟姊妹们!”


即使是引述报道对象的话,也表明记者对新闻素材的主观选择,吕德润的报道说:“东北人和我讲过:‘十四年中也没有看到什么党,我们等了你们十四年,你们来了,你们逼着我们打仗!’”


“一个东北人说:日本人统治的时代对一般老老实实的人民不过是让他们流汗,而慢慢的死!难道胜利后的中国非逼着人民上刀山吗?日本人在的时候,没打!难道日本走了,自己打吗?”


“在沈阳,有人喝醉了后大哭起来。有一个是一位中年人,他说流浪在关内的孩子,十四年了,连他母亲的坟还没有看到。我们这些当父亲的,又要流浪逃亡了。我们连祖坟也要丢了!这位还作了打油诗,诗中更是满腔悲愤,其中有一段是:‘等了十四年,一场空喜欢,我们流血泪,别人争江山……’。


10月,他在另一篇报道中写道:“现在我们国家看起真富得像不在乎钱似的:枪炮尽管放。我们国家看起来又最穷:用在建设方面斤斤计较,很怕浪费。现在是全国大打了,每天双方动员至少有一百万吧,连吃穿住放的枪炮在内,每天花多少钱?而且那些人民受内战影响损失的,和用了全身之力结果一个枪子便完了一生的有多少?假如把这些财力物力都用在建设上,这是人人都会叫好的事。……当然,政治家们军事家们也许说我们打完了再建设将来也许更好。好吧,不过在寒冷的日子,人民挨冻是会诅咒战争的。”


徐盈随军调小组到东北采访不过匆匆数日,他写道:


“站在沈阳街头上,坐在美军给我们的吉普车上在各处走,看一看在这次战争中翻身起来的苏联,看一看在这次战争中没落的日本,再想一想在夹缝中翻身的中国人,要怎样来求今后的自处,是战争呢,还是和平呢?


战争与和平的歧路中,杜鲁门的名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是由于东北脱离中国。’在这里被人一再提起了。但中国对东北的现况也应有一个新认识,使东北能永为中国所有,不至于由东北再引起世界第三次大战。每天徘徊在‘世界和平万岁“中华民国万岁’下的人们,不能永远在那里静观了,希望越大的人常常会得到更大的失望,东北人民的大希望不应该拖成大失望。……以东北的资源,人力,建起一个征服世界的兵工厂的黩武者之梦是幻灭了。制造兵器的机关如今怎样来转化为和平服务呢?这其中是若干的债务要清偿,但清偿的方式应当是和平方式而不是用武力。”。‘徐盈在谈到军调小组的使命时说:“每个到东北来的人应有一个起码的认识,‘祖国不应成为日本的统治方式的接管者。’十四年奴隶生活的解放者,要来接种‘民主’,不要来接种战争。”


1947年7月,张高峰发自沈阳的报道中写道:“东北的局面是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弄得老百姓头昏眼冒花,他们认不清是谁先打谁,有的说中共不好,有的说中央的官吏够受。他们只以为今天的内战是争地盘。政权是甚么,他们不懂。‘我们夹在中间了!’老百姓常这样说。


从去年国军入关就在打,断断续续打到今天。究竟打死了多少人,无从统计。我只知道政府在东北招募新兵6万人(约合6个师),命令上限7月1日招齐。沈阳市征募5000人,已经报到入营。从法库等地逃出的难民说:共产党也在征兵,但数目不详。敌人压榨了14年的东北人,该多需要安定,不幸今天又要去当内战的炮灰。他们对祖国多悲哀,对胜利多失望!‘怎么还打内战呢?’老头、老太婆、年轻人都在发这样的疑问。这有谁能解答呢?

双方兵力在东北成正比的增加,军粮也成了大问题。辽宁不许老百姓吃大米,饭馆旅馆不许卖米饭。日本人在东北的时候,老百姓只许吃杂粮;政府光复了东北,老百姓还是替别人种大米。……因为东北军粮不能自足,已经下令禁止再往关内运粮。见报载平津两地也在闹粮荒,荒是荒在老百姓头上!”



《大公报》是民营报纸,一贯以“不党、不卖、不盲、不私”为宗旨,在国共内战问题上,它奉行所谓“第三条道路”,它的记者、报道也大体如此——尽管《大公报》从来不曾对记者下达过报道“指示、要求”之类。


具体到在东北采访的三位《大公报》记者,徐盈是1938年入党的中共党员(当时为秘密身份),吕德润、张高峰都没有党派身份,他们与国共双方都打过交道,但他们的报道并不具党派色彩与倾向,其反对内战的心理、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弄清楚这一点,对于今天的读者理解他们当年的内战报道是必要的。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