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1897年11月,康有为从上海启程进京,身上带着一份他认为是极其重要、关系着中国“种族生存”问题的文件:将一部分中国人“移民”,在中国境外建立一个“新的中国”!康有为设想建立新中国的地点是:南美洲的巴西。本文摘自:《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作者:王树增,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在《上清帝第四书》中,康有为主张在帝国政府机构中施行“议院制”——先不去探究光绪皇帝是否知道“议院制”是个什么东西,仅从康有为直接向皇帝提出的这个建议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帝国知识分子的思绪有多么的飞扬,而他们的理想和帝国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么的惊人——在中华帝国的紫禁城里设立参、众两院,能够如此设想的人自古也就是康进士了。 中华帝国的知识分子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经质的一群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人的心理会遭受到如此残酷的折磨了:他们对帝国的态度如同对祖国的情感一样,不断遭遇在大起大落骤喜骤悲的旋涡中——昨天还顶礼膜拜心驰神往,今早又热泪迸发咬碎银牙——试问哪个肉体凡胎的神经能始终受得住如此的翻云覆雨? 1897年11月,康有为从上海启程进京,身上带着一份他认为是极其重要、关系着中国“种族生存”问题的文件:将一部分中国人“移民”,在中国境外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康有为设想建立新中国的地点是:南美洲的巴西。康有为设想建立新中国的目的是:“开巴西以存吾种。”在中国的亡国事实就在眼前的时候,康有为“中夜屑涕,仰天痛哭,为免瓜分之祸,保中华之种族”,终于想出来了“移民”这个绝世良策——即使中华国土沦亡了,转移出去的中国人,依旧可以建立一个“中国”。 康有为真的专门为这件大事去找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至少他还知道涉及外交事宜需要外交大员的协助。李鸿章听了这个建议,居然镇静平和地表示同意,然后说,这件事情需要和巴西公使商量一下,目前那位公使先生还在巴西国内,等他来到中国再研究。至于巴西公使什么时候来中国,不知道——李鸿章把康有为客气地送出门了。 为什么选择遥远的巴西? 当时的中国人有几个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巴西的国家的? 请听康有为的解释:“中国人满久矣,美及澳洲皆禁吾民往,又乱离迫至,遍考大地,可以殖吾民者,惟巴西经纬度与吾近,地域数千里,亚马孙河贯之,肥饶衍沃,人民八百万,若迁吾民往,可以为新中国。”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戊戌变法》(四)。——康有为什么都想到了,惟独没有想到一个问题:人家巴西国愿意不愿意?——慌乱的年头里,帝国的精英们确实精神错乱了。 春天来临。 皇家的考试又一次开始了。 大批的知识分子们聚集在北京,京城危险了,帝国危险了。 北京城宣武门外菜市口米市胡同里的南海会馆始建于道光四年,由广东南海籍京官捐资购买工部尚书董邦达的故宅修缮而成,是南海籍学生进京应试复习课程和食宿之地。会馆很大,分13个小院子,康有为住在会馆的北侧,院子里有七棵老槐,故名“七树堂”。康有为将自己住的房间命名为“汗漫舫”,取“小室如舟”之意。 小室春寒料峭,康有为心硬如铁。他的弟弟康广仁告诫他,由于他和帝党的关系过于亲密,已经引起了“后党”们的注意。皇上和他的帝党们是愿意变革的,而慈禧和她的“后党”们是反对变革的,这个观点不但在当时康有为的脑袋里坚信不疑,连今天的历史书也是这样写明的:慈禧“结党营私”,宁可把国家推入水火也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光绪“忧国忧民”,宁可失去皇位也要“繁荣富强”——中国人书写自己的往事犹如编写唱本,能把一部民族的历史写得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恩怨故事一样,一板一眼都有音律,唱念做打均为师承,故事简约委婉,象征手法娴熟,色彩斑斓的油彩画在了脸上,曹操阴白的底色上点缀黑斑,关羽鲜红的底色上撒些碎金,令观赏者能够一边喝茶一边嗑着瓜子,亢奋的时候还允许叫一声“好”——中国人以散淡的心态观赏复杂事物和以复杂的心态琢磨简单事物的本领举世无双。
康有为至死都是最坚决的“保皇派”,他“无限忠于”的感人事迹之所以被历史的书页埋没,是因为后人觉得他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封建势力的掘墓人”——无论如何,康有为在寒冷的如舟小室中顽强地再次给皇帝写信了。他向皇上提出建议,主张中国和英国、日本两国“结成联盟”——旅顺城内中国百姓的血迹未干,写出这样的文字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经过对诸位帝国主义的反复比较,康有为得出了要“联英日以拒德俄”的结论。康有为绝对揣摩过皇上的心思,因为,帝国主义们被各种利益驱使现在已经基本上分成两个集团:一个是德、俄、法集团,与慈禧的“后党”关系密切,尤其是“洋务派”的那伙人,包括李鸿章、刘坤一等要员,对俄国犹为亲近;另一个集团是英、日、美,这三个国家向光绪的“帝党”表示友好,特别是积极“支持”中国的变革。康有为认为,“日本与中国唇齿相依,德、俄得东方,于日本不利”,况且,“日本欲奋扬威武而受德俄之挟制,日本必恨德俄”。所以,日本人说的是“真情也”,英国则是“真救人之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