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奖通报
大赛现场
大赛宣传
场景再现
文学社大赛现场
大赛试卷,专用纸张
大赛现场
大赛现场
大赛现场
认真书写
凝神静思
阅卷现场
获奖作品展播:三等奖(组委会版权所有,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梦回殷都 安阳市一中高一三班 马笑月 “七大古都”中,它是最不起眼的那个,其它古都都有诸如“六朝古都”这样闪亮的名字,独它没有。它只被商朝光顾过,它,是安阳。 或许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或许还有其它原因,我最爱的,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这片早在武王伐纣时就化为废墟的土地。它不像洛阳有唐朝给予的繁荣;它不像西安有秦皇留下的俑群;它不像成都有杜甫的草堂;它不像呼和浩特有昭君的青冢……它如同破败的青铜,在人类炼制出铁器之后被遗忘在角落。 几道栏杆,一座简单古朴的大门,门前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二个萧索苍凉的字“殷墟”。是啊,这儿就是殷都的废墟,现在被叫做殷墟博物院。这里的客流量并不大,对于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奔波的上班族来说,来这里参观一片荒地,几座复原的草屋,大大小小的、掘出古物的土坑,远没有去海边吹吹海风来得畅快。这里记载的历史太久远了,太沉寂了,让人感到压抑。 可这沉寂却能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几千年了,自从有人在这片土地上居住。这片土地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程:炎黄与蚩尤的大战,尧舜时期的部落,夏的覆灭商的兴起它都看的一清二楚;盘庚当年将都城浩浩荡荡地迁移至此,盛极一时又逐渐衰败,直到周灭商朝,泰极否至是它刻骨铭心的经历;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它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如同一个睿智的耄耋老人,抱着满怀的甲骨,见证朝代更迭,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坐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时间划过,夺走了当年繁华的殷都,也夺走了纣王惨败后的横尸遍野;送给了殷墟荒芜与死一般的沉寂,也送给了它不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改变的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时光匆匆,斗转星移,昔日华丽的宫殿早在后代的建筑面前黯然失色,人们不再简单的用龟甲来占卜凶吉,不再千辛万苦地将文字一点点刻在兽骨上来记录要事。但是这些古老的事物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的世界,还有时间,还有文化,它们载着前人留下的沉甸甸的智慧与文化渡过了几十个世纪,仍安静地躺在深坑中,仿佛仅是睡了一觉,而周遭却物是人非。时间在这里沉积,古时的生活在这里被一帧一帧呈现,与现在浮躁的社会冲击着,恍如隔世。但祖先留下的关于生活的一点一滴,一代代地传下来,犹在今世。我不知道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那时的殷墟是会消失还是被保存地更好。但是它给我的思考会留在此刻,留在我记忆的永恒中。不管怎样,这片土地都曾在这方水土养育着这方人,记录着这方人,都曾在这方水土感触着一方人。 或许最初的比较是多余的,做那么多朝代的古都又怎样?再多的繁华终会被时间一点点掩埋。只一个商朝足矣,只那些龟甲兽骨上的刻痕走过的时间足矣,只那片能让我们在浮华的现代社会中找到片刻沉静的土地足矣。 时光消逝,文化却不变。梦回殷都,愿在梦醒时带一捧黄河的水,洒入浮躁的社会,给我们以清凉与安静;洒入如今中国的文化荒漠,送我们以绿洲。
辛弃疾的凝望 安阳市一中 高一三班 张振铎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铁马冰河,纵横驰奔,是你终生的渴求,怎奈岁月不待,国都南迁。你不再有机会驾迅如的卢之骐骥,听声如霹雳之弦惊。江南水乡,怎适合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你只好把半生感慨托付深深的凝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你凝望,望里是深深的恨。挑灯看剑,寒光乍现,吹角连营的画面在你梦境中浮现。沙场点兵,铁马冰河,击退侵袭,收复失地,你渴望勒功燕然。但是,梦终归是梦,它太脆弱,脆弱到碰到斑斑鬓角便会破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壮心不已,终已无用武之地。你的心太大啦,大的装得下天下,难怪你心头恨难销。金军大军南下,铁骑踏破万里河山。你恨,恨国家破碎残离,恨当局者迷,恨奸佞当道,最恨的还是自己,早生华发。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你凝望,望里是切切的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黄沙滚滚,战斗频仍。但无数山石障碍却阻挡着你!看一眼竟已成奢望。长安故都早已沦陷,汴梁城也已成了金人的地盘,偏居一隅,举目四望,半壁江山已然左衽!眼前江水滔滔,青春伴着白发对斑斑鬓角的占领而宣告灭亡,与江流俱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江水带走了你青春最后一片碎片,只有不甘死去的理想还牢牢抓住你的心房。 这样一来,你真的是孑然一身了。是啊,你连青春都没有了,谈何理想?谈何报国?只有郁孤台上,郁愁打湿的凝望的双眼;郁孤台下,孤独东去的浩浩江水和着行人苦涩的泪。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凝望,望里是沉沉的叹。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声势如虎;回首当下,仓皇北顾,风雨飘摇,大道不行,报国无门。四十三年,几回回心里,梦里,披坚执锐,拍刀跃马,在烽火扬州路。唉,你多希望如刘裕一样率军北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堪啊,佛狸祠下,神鸦社鼓,热闹景象。耻痛不再,欢庆有余!既然无人能为天下而忧,就让你出一把力吧,但是,甚至无人问你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北方,战火烧红了半边天。 郁孤台上,北固亭下,泪水封住凝望,打湿了半边衣衫。 辛弃疾集全部一心于其凝望之中。这凝望之中忧天下之忧,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不正是中华文化千百年脉搏中最精彩的一个音符么? 它是岳武穆长刀尖上的寒光,恨欲狂,不能雪靖康耻,灭臣子恨。朱仙镇下,十二道金牌永远扼杀了一个忠臣精忠报国的梦想,泪洒在望的东京汴梁。它是袁崇焕被凌迟时流下的鲜血,难思量,不能阻挡清军南下。让努尔哈赤命丧城下的他,如何也想不到,他未能死在报销国家的疆场,却被昏君的刀割断愁肠。 郁孤台已颓,北固亭已废,但辛弃疾凝望中的豪情却与大江同在,流过万山曲折,百年沧桑,滋养着我的,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心田。 辅导老师:张志全
诗化人生 安阳一中高一四班 程文圣 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沉浑雄壮的古诗或是朦胧婉约的现代诗,甚至于当今颇具调侃的打油诗,“诗”无疑做了一弯桥梁,在几千年绵亘的历史中连接着过往与现在,那诗中的绚丽、凄婉或器宇轩昂更是让人们找到心绪流泻一方的知音。唐诗好似一棵参无古树,诗人在那最属于他们的年代发光发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豪情壮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忧国沉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开阔胸襟。那些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在我们展开诗卷时,烫帖了坎坷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 唐诗悠悠,古韵依旧。 朦胧诗如细雨拍打的叶子,朴实又美得令人心动,雾气氤氲中细细揣摩诗人的心境,向往“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的一往情深,钦佩“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愿做一个人”,哀怨“谁校对时光,谁就会突然变老”,期盼“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那个淅淅沥沥的年纪,诗中的娓娓道来,倾诉了我整个雨季迷茫。诚如“雾打湿了我的双翼,风却不容许我迟疑。”我愿做自己人生中那股风,扬起帆,迎着浪,向灯塔前行。 朦胧莞莞,雨脚纷扬。 “饮食起居,涉笔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把人生百味,都化作清诗丽句。”启功如此评价自己的诗化人生,读罢不觉一笑,一个和蔼又慈祥的老爷爷仿佛在谆谆叮嘱我体味百味人生。“古诗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幽默的语调,也让人不觉感慨,历史就是那么回事。“眩晕多年真可怕,千般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皆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劳大。”诗说就医的自我解嘲,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们在欢笑的同时,也略作思考。 连接着古今,不同的创作背景,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韵脚构成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诗化人生,用诗洗涤心灵。辅导老师:张志全
青丝所佩,情之所归 安阳一中高一四班 张笑阳 把一大把青丝托付给一只饰品是很冒险的 ,但是,一支簪子便足以让你的头发托付终身。 ——题记 置身于街头,一度怀疑,时间的洪流冲刷了前世往朝在女性身上留下的那种独特的美感。 然而,几年前的一则新闻,那个“不爱武装,偏爱红妆”集有三千余支簪子的男人,却无声地提醒了我,美感是永存的,甚至随着时代发展,演变成了更有厚度的质感。 在我眼里,最好的证明者便是簪子。 谁不说,女人的美丽与一袭青丝相连?谁不说,青丝生来与簪成绝配?关于头发的传说,比比皆是。据传汉武帝初见卫子夫,“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可见头发对女人的重要程度,一支支亦简亦繁的簪子更是女人们的心头爱。古代簪子多用名贵的材料制得,若不损坏,可世代相传。正是由于从祖上传下来的簪子更有别番意味,簪子便不单单是一种发饰了。 不得不提的,是光绪与慈禧的一段故事。在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时,皇后隆裕前去探望,夫妻二人有名无分,光绪对她更是厌恶到了极点。打发了隆裕两次。对她说“跪安吧”,可这隆裕脾气也上来了,硬是装着听不见,急得光绪伸手去推她,不料失手碰碎了簪子。那只玉簪从乾隆时流传下来,是慈禧亲赐给隆裕的。隆裕含泪去慈禧宫里哭诉光绪对她的这般恶行。这件事,也就成了光绪与慈禧之间感情决裂的导火索。细想,难道隆裕是因为光绪对她毫无感情,上前动手推她感到伤心?难道慈禧是因为自己的儿媳受了凌辱而对光绪产生不满的么?其实不是,只是因为那只簪子。它保留下来的历史的余味,长辈对晚辈的怜爱,天性的传承无疑才是比它的材料、花纹、样式更有价值的地方。 一只玉簪,牵动皇宫,以至牵动政治。但是,簪子并非只有这样让人瞠目结舌的作用,更多的,是它对女性生活的影响。《红楼梦》里,描写女子服饰、发饰的段落众多,除了点缀,让人印象深刻的更是它千奇百怪的用途。凤姐用簪子扎过丫鬟的嘴,晴雯用簪子戳过坠儿的手,秋桐甚至用簪子剔过牙,可见簪子的实用性。我想,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女子所用饰物众多,步摇、钿子、笄,钗等,而惟独它依然活跃在我们的视线中。 说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感慨,这样的美丽只属于女人啊。其实不然,男性自古也佩戴簪子。只是更多的,把它作成一个与情感相连的桥梁,在杜甫的《春望》中,一句“浑欲不胜簪”,就无比传神地写出了那个担忧国家、忧思命运的诗人形象。而柳宗元被降职下放,满肚抱怨的“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也透露出他的不甘不愿。在男人心目中,簪是一种尊严的象征。只可惜,百年前清军入关,要求男人剃发去簪,如今的我们,只能从道士的身上再次领略那种一身云气的美感。 曾记得史铁生说过“我什么都没忘,但有些事只适合收藏”,簪子大概就是这样,没有一种美丽会消失,相反,它们变得更为厚重而归来;没有一个女人会忘记簪子,相反,她们把它收藏在记忆的碎尘里;没有一段情感会失去归宿,相反,它们在最适合的地方休养生息。 我更相信,即使一切都在过去,隔了千年时光斜插与美人髻上的它,与人心智共通如旧,簪上流出的韵致,就像老房子里留下的檀香木衣柜,何时打开都弥漫着香味。 你知,青丝所佩,情之所归。指导老师:张志全 穿越千年的触碰 高一五班 王雅欣 扬起,翻转,随风滑落,如蝶的黄叶飘向那传承了千年的古琴,琴声悠悠,卷起潇潇秋风,翻开了苍黄厚重的书卷。 儿时,我承受不起你千年的深邃,在那时的世界中,你仅是“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悦耳儿歌音韵明丽,朗朗上口;你仅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音节律动,耳熟能详。仅是单纯的诵读,你已令我爱不释手。 门前花开花落又几许,春夏流转轮回又几番。再次拭去你表面的风尘,轻轻触动扉页,你依旧散发出幽幽墨香,可俨然我看到音节律动的背后,你梦中的女子站在岁月长廊的尽头,紧锁眉头。 柔嫩的薇菜试图破冰封的溪水,试图伸枝展臂绿遍田野,茫茫黑夜,沧水迷雾间有盏灯依旧亮着。那是满怀柔情的将士在黑暗浑浊之中忧闷与牵挂。苍耳与海水,防地入海,潮汐澎湃,风雨飘摇,一叶孤舟,举目茫然!薇菜还在不停的长出杨杈,而你就在那片苍苍的尽头。伟岸的铁血柔情轻吟出“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日归日归,岁亦莫止。”在你的惆怅中,我听见了一朵花开的声音,一团火焚烧的声音,一座城倾覆的声音。 在那精雕细琢的文字背后,我看到了那些曾经鲜活于世上的生命,即使历史的烟尘与黄土埋没了白骨,可那千年的灵魂,依旧在字里行间缠绕将我触动。 那片桃花妖艳争妍,灼灼春光中,那片粉色极其炫目,万花丛间一风姿焯约的女子宛立其中,那片耀耀的春光早已不知是桃花所发,亦是女子所散。桃林隐约中,文雅典儒的男子伴着宜室宜家又容颜灼灼的女子,在恬静桃花间唱出“去时陌上花似锦,今日楼头柳又青”的幸福乐章。 在你的歌声中我俨然听到了桃花的隐焯美好,佳人的笑靥如花,春风绘不尽的是那袖底一支桃。 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抚柳叶“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亦没有万分柔弱,你穿越千古轮回触碰了我的心,丰富我的情,让我看到硬骨的青檀触碰折射的感伤,让我看到悠悠的钟磬敲击风霜的厚重更让我初视思慕的美好与人间的幸福。在我生命里它是那午后明朗的风儿轻轻触碰着佳人思绪,你是晨光微露是那抹淡光照耀出彼岸经久不绝对伊人的思念;你是傍晚十分,五彩璀璨的爱慕长霞。 《诗经》在錦瑟无端五十弦中流淌了千年,将我对你的喜爱牵挂了千遍。那是‘杨柳依依’的情愫,那是‘雨雪霏霏’的思愁,是在浔阳江头朦胧雾中‘在水一方’的完美佳人,获花弥漫的深秋,那是‘巧兮情兮’的无限慕仰,那是‘桃花夭夭,灼灼其华’的幸福美好•••••• 那是太多太多的人间佳情。指导老师:楚明权 檐下亭外古道边 安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五班 李其航 像是鲜艳的花儿终将凋零,像是奔流的小溪终将干涸,像是璀璨的群星终将陨落,时过境迁,不变的只有文化,经典。——题记 三月一路檐下莺飞草长,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小时候的屋檐是神圣的,它宛若孔雀之尾羽翘伫于屋顶,又好似大鹰展翅遮蔽着家园。而她就静静地坐在屋檐下,每每雨泽下注,便望向屋外,望着那从屋檐上滑落的雨滴,“滴答”“滴答”,落在地上的瞬间,迸溅出火花般的雨滴再向四周奔去。那清脆欲滴的声音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好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又宛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跳的频率跟随着雨滴的节奏,边打着节奏,还不知不觉地哼着小曲。飞来的灵感从天边掠过,从屋檐上刮过,吹入了房屋,刻进了她的脑海。她于是便飞奔入屋中,将这一飞来的灵感记于谱中,伴着雨滴从屋檐滑落弹向大地的旋律,她忧愁的神情变得明朗,眉目间的黯伤逐渐消散,她年幼不懂世人是为何哀伤,但她着实明了是什么使她愉悦,心情舒畅。没错,是雨,是乐,是屋檐。在那朦朦胧胧的从空中飘洒的绵绵细雨与从屋檐悄然滑落的豌豆般的雨滴之间,她仿佛嗅到了初春花开时的芬芳,听到了远方笛声续的召唤,看到了一连串音符的跳跃。轻快,如珠;似玉,清灵。顷刻间,轻快跃动的音符开始围绕着她,不停地旋转,旋转。在世人眼里,那只不过是雨露似清泉,但于她而言,那绝不仅仅是雨露菲菲的化身,更多意味着的是音符,是韵律,是她净洁的心灵,在此刻得到了升华。看似无声,无形,却高尚,优雅,在她的心中滋长出一颗颗青翠嫩绿的幼苗,默默地,默默地,它在慢慢地吸收着雨露的滋润,大地的孕育。成长,发芽。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那年,中原战乱。她不得不带着她几年来的“心血”逃往边塞。刺骨的寒风,漫天的皑雪,空旷的荒野,这里一切的景物对她来说有些许好奇,但更多的是,她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前所未有的哀伤与寂寥。她又一次地坐在“屋檐”下,而这只不过是暂时搭起的简陋房屋,仿佛随时都可能坍塌。内心有千万种哀愁悲痛,“更与何人说”?淡淡的月光洒在白皑皑的雪地微微闪耀散发出亮眼锋芒,但在那白光之中,在那破晓之前,在那看似强大的光芒背后,是无尽黑暗里,漫漫长夜中人性的积累,故乡的召唤。她仿佛看到了梦中的故乡,看似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银光涌动,两点之间的距离只有思念,汇流成河,涓涓不断地流向她内心的安宁故园。白雪赋予她灵感,在天空飘转,但这次,这旋律远不如在故乡那样的轻快,那原本跳动的音符,变得愈加沉重,愈加迟缓,一步沉陷一个雪潭,“钟鸣绝响”,那凄惨的旋律仿佛在向她哭诉,“惊天地,泣鬼神。”她被无情的雪捆绑,被荒芜的夜束缚,沉浸在无尽牵挂与思念之中,她无言,却悲泣;无声,却寂寥。“明月不谙离恨苦”,在她心中绽放出了一朵朵纯白无暇的花,静静地汲取着大雪初融的滋养,悲痛,却又刻苦铭心。进化,蜕变。苇岸红亭中,抖抖绿蓑,邀南山对酌。 “草长莺飞二月天”,中原平定,她回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故乡。她轻柔地抚摸着故乡的草木屋檐,驻足在长亭中,内心不知残存些许欣喜抑或是些许惆怅,她望向远方的云,在天的另一边,凝结成万千思念,与天边的红日汇聚成鲜艳的血块,心痛却又难言。复杂的旋律在她心中奏响,时而轻快,时而沉重,时而清脆,时而凄惨。夕阳如血,骄阳似火,她的心中长成了一朵血红的艳花,好似鹧鸪清怨,又好似诉说衷肠。无眠,升华。 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她又踱步走到门前,望着眼前的屋檐。前些年满怀愉悦之情贴的楹联,如今已褪去鲜艳的红,残尽墨汁的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她驻足于脉脉斜晖中,千万种思念掺杂在微风中,慢慢地,慢慢地,渗入骨髓,浸入心田,她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每一束汗毛仿佛都包含着不同的情感,无声无息,不痛不痒,却又肝肠破碎难寸断。梨花雨凉的季节,她的心神圣,高雅,就像当年她看到的屋檐。愁绪本无主,正稳坐屋檐。他找到了纷乱不安中仅存的平静与安宁。那艳丽的花儿也变得更具庄严。超尘,出世,飘飘,似仙。 木雕流金,岁月涟漪。 那朵高贵的花儿最终还是凋零了。春去秋来,潮涨潮落,日濡月染,鸿飞霜降,行流散徒,星移物换,时过境迁,终归究计,只是躯壳不再,永恒的是那旋律,是那灵魂,是那不朽的屋檐。 檐下亭外古道边,家添新痛逝流年。指导老师:楚明权
舞,嫣然依旧 安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七班 张雪 “咚啦嗒,咚嗒,咚咚嗒”,跳跃的音符萦绕于身,起舞,音符随之飘扬。绷脚、点地、劈腿、俯身,兰花指在空中划过弧度,摇曳生姿,一串串动作留下了美丽的记忆。我已然忘我,融于这舞中,与音乐合为一体,我舞动着。沉醉于民族舞中,我这花骨朵早已绽放。浅斟低唱中,愈感其魅力,一次又一次的起舞,我的心也随之舞动。我深爱它,更深深爱着那蕴含其中的文化美。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将花季雨季,乃至我的青春,都要奉献给它——我热爱的舞蹈,我终生无悔。事实上,第一次的起舞,我的心就已归属了。那是一支蒙古舞,至今犹记名字,是《天边》。闭上眼,静下心,认真聆听,用心感受,慢慢起舞,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小草,随风飘动,真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勃勃生机,景美,人更美。“东边牧马,西边放羊”,蒙古人悠然自在的生活着,他们热情大方,他们有着淳朴的民风,他们粗犷的形象,映入眼帘。 遥想,忽必烈当年,一统全国,雄姿英发,给了乱世一个和平,给了民间发展的机会,元朝时,民间棉纺织业空前繁荣,丝绸产量更是增多,“丝绸之路”上的交易也愈加频繁,“丝国”的美誉响彻海外。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遍海外,与其它文明擦出火花,数不胜数,繁荣了中华文化。星火相传中,更具生命力。如今的舞,正是以蒙古人为原型的。动作的舒展,蒙古族人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蒙古人对中华文化贡献也显而易见,中华悠久的文明也突现。舞背后深厚的文化气质与文化魅力,深深渲染了我,舞美,文化更美。 民族舞有许多元素构成,凝聚了民间文化的结晶,吸取了民间艺术的精华,中华文明融在其中。犹如维吾尔族的奔放与热情,又犹如新疆舞的独特魅力,又或如傣族的经典蕴味……,它的博大情深,给予了后人无数珍宝。舞蹈中的民族风,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国家兴亡,一段历史的变迁……,民族舞的蕴味,令我回味无穷。舞美,文化更美。 如今,踢踏舞盛行,各种西方舞蹈盛行,袭卷了中国,人们渐渐崇洋媚外,忽略了民族舞。这多么痛心啊!民族舞,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内容也丰富多彩,越品越察其魅力,甚美。我们要珍爱这历史瑰宝,珍视中华传统文化,珍惜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 如此,我们才能将文明的内涵融进我们的血液。 在我心中,深爱着历史文化,五千年悠悠古国,岂是空口无凭?历史沉淀,时过境迁,舞,嫣然依旧。舞美,文化更美,面对这深厚文化,怎能不爱?指导老师:徐保和
娱乐与文化 高一八班 高瀛璐 在这个现代化、都市化的社会里,人们常常背负着竞争与压力。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种种原因,使空洞的娱乐自然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 打开电视,一档档娱乐节目充斥着我们的视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对象。人们渴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以放松,而娱乐恰好满足了人们这一需求。娱乐,不仅仅限于电视节目,更渗入到了网络、经典文化等各个方面。娱乐,本应有着健康积极的作用。但是近来,许多娱乐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甚至建立在对文化的扭曲、贬损上。这些负面娱乐,是对人们精神品质的摧残,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无形的侵略。 风靡一时的组图“杜甫很忙”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图中,诗人杜甫被塑造成了各种形象,令人捧腹。人们本应怀着无限崇拜、敬仰之情品怀古人。可现在,代表着灿烂文学文化的伟人——杜甫,却成为了人们的消遣对象,这难道不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曾经,针对青少年进行了“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活动,调查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青少年眼中的文化偶像,并不是鲁迅、巴金、冰心这些文化名人。取而代之的,竟是各类娱乐明星。这一结果不禁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难道仅靠几部影片或几首歌曲,再或突出的长相,就足以代表中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了吗? 凡此种种负面文化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人们文化意识的淡化。丰富悠久的中华文化正在渐行渐远。或许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的反思负面文化对中华文化带来的摧残。 冷静之后,一些文化类节目以一种新鲜的面孔吸引了人们。如央视《百家讲坛》的热播,“国学热”席卷大江南北。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有对《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的解读……这些对经典的重新解读,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重拾对经典文化的记忆,形成了一股具有勃勃生命力的“文化热”。 再如,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在喧嚣中突围而出,收视率一路攀升,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文化热潮。之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更是以一种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文字之美。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不比谁唱的好,而比谁说的好。选拔“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也让人们找到了一丝新鲜感。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民族来说,能写能说历来都是一种基本技能,也是体现文化竞争力的标志。这种文化类节目,讲求文化内涵、弘扬社会正能量,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并且,每一档节目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魅力,让人欣赏到一种文化的底蕴。不论是于丹、易中天等讲师,还是台上的参赛选手,他们对中华文化丰富蕴意的充分掌握,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希望与未来。 透过这些精彩的节目,我们不难发现,娱乐并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乐趣。而多年来被人们忽视的文化节目,也并不是没有市场,并不是人们所摒弃的。文化节目让人感慨万千,娱乐可以通过正确的形式来陶冶人们的性情。有文化的娱乐、有价值的娱乐,同样可以起到健康阳光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共同携手,将娱乐与文化正确结合。迸发出更巨大的文化魅力,擦出更耀眼的文化火花。避免低俗,提高品位,追求崇高,见证一个民族从废墟的苍白走向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辉煌。让中华文化在发展中源远流长。 指导老师:徐保和 弘扬家风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 高一七班 韩蕊妍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家庭风气,风格与风尚。罗兰曾说过:“人是一架灵敏的摄像机”。可见,家风影响人的性格品质,纵观历史,在好的文化背景下必然形成良好家风,促进社会繁荣。 严于律己是传统文化下的家风。司马光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严于教子,严格地对待他的儿子,培养他们自律的能力。最终,在传统优秀家风的熏陶下,他的儿子们都功成名就,他自己也写出《训俭示康》这样好的书籍。世人都这样评价他的儿子:“以致世人之途观客止,虽不识皆可知司马氏子也。”如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必将影响一代人,更能反映当量的文化风气与教养。从司马光来看,他生活的时期文化虽称不上鼎盛但也无比繁荣,家风文化,从那时就已经悄然涌入各家各户,成为一道良好的家风风景,文化风景。而家风,虽无形似有形,就这样代代传承,成为精神文化的坚立支柱。传统文化下的社会,每个人都本分且自立,于是,严于律己的家风在社会盛行。 坚强勇敢是抗日情感下的家风。吉鸿昌,抗日英雄,其父在临去世前告诫他要勇往直前,不畏强敌。他谨遵父亲教导,杀敌无数,在39岁时被捕并壮烈牺牲,这便是家风的力量,这便是家风的精神!每个不同时代背景下必有不同家风文化。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的民族感空前变得强大起来,家风自然就涉及到爱国抗日的特点,成为人们心中不倒塌的情感与力量。家风传递的除了文化精神外更有能量!在如今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这样正能量的家风,当时的社会中,纵使有机关枪扫射,或是有敌机狂轰烂炸,中国人还是挺起了他们不屈的脊梁!家风传递的文化精神力量,是如此之大。坚强勇敢的家风便在抗日中流传。 向上向善是如今的家风。莫言在央视采访“你的家风是什么?”的问题中回答:“重视学习、文化,勤学上进与人为善。”无疑,在现代社会中,向上向善才是主旋律。我们不再被封建礼教束缚,不再被战争困扰,于是社会开始弘扬道德品质,传播道德文化。道德文化的力量自然是无穷的。向上向善,使社会正气蔚然成风。 家风对于很多小家庭来说已很陌生,对于如今的90后更是茫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都开始谈工作,养家的问题而不是论述真正意义的家风正气。提出家风是绝对具有现实意义的,这是文化的回归,是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视。让我们传播家风文化的力量,发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指导老师:徐保和
谈中华文化的坚韧包容 高一七班 岳逢瑞 每当我见到“中华文化”四个字时,光荣与自豪油然而生。仅凭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一代代薪火相传却未断。而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华文化的坚韧与包容是分不开的。 中华文化是坚韧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被罗马的铁蹄所征服,两河流域的土地被战乱一次又一次地染红,古印度的历史有的时间竟是空白,只能从《大唐西域传》中去寻找。这些国家虽然有的至今还在,可他们的文化断了,唯有中华文化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保留下了自己的文化。中华一路走来遭受了多少蛮族的破坏和入侵。犬戎,匈奴,五胡,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列强,一个接一个想毁灭中华文化。但却没有谁做到,反而是中华文化一次次浴火重生,越来越强,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最大的力只能将它压弯却终究不折。一旦稍有松懈,中国便会再次挺起腰来,傲视群雄。 中华文化是包容的。频繁的异族入侵和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面对匈奴诸胡的屡次袭边,赵武 灵王向他们学习,实行“胡服骑射”,不仅打败了他们,还使中国版图上永远多了一个叫河套的地方。椅子,小麦等事物被古人从国外引进并加以“本土化”的改造,使之彻底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即便历史上有诸多少数民族政权,可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始终是稳固并延长统治的重要方式,于是就有了北魏孝文帝的改姓为“元”,忽必烈因为“大哉乾元”而以“元”为国号,一点一滴中中华文化愈发强大。 可中华文化的坚韧和包容未必有利无害,它同时也成文化的漏洞。 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过度坚韧影响到了中国人,使中国老百姓成为最温顺的顺民。一个朝代再腐朽无能,只要百姓有口饭吃,就很难去造反。在被异族所统治后,只要能过下去,就算被左衽,被剔发也不会去想推翻异族。也难怪许多日本所谓“专家学者”认为“中国老百姓不会在乎统治都是谁”而制定侵华战略。许多人都忘记了坚韧的初衷是暗中并超过对手然后一举消灭,成了单纯的为活着,为有口饭吃而韧,而忍。 文化过于包容的缺点则在今天表现的很明显。中国因为闭关锁国而落后了几百年的课,有的直到现在仍没有补齐,疯狂的补课导致很多东西照搬照抄。衣着,发饰住房,生活方式的全盘西化让中国丢掉了民族特色。甚至国外的“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等糟粕也被引进,而中国传统“仁,义,礼,智,信”“舍生取义”被人忘得干干净净。而如今,传统节日很少有传统的气氛,洋节反倒一年火过一年。许多诸如端午门前插艾草,七夕乞巧,元宵灯会等习俗,已经或正在流逝。如果再不做出些改变,我们的后代恐怕就民了“香蕉人”了,我们也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中华文化是先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有选择地继承它,让坚韧包容的中华文化继续在世界上传承下去。指导老师:徐保和 感受节日 安阳一中高一七班 王海涛 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节日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着我们的社会文化。 现在我们天天都在过节日,刚刚过完了元旦,元宵急急而来;不久,清明又如约而到;清明还余绪未断,五一又要到了……可是,这还不能算是节日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它融入得还不够完美,他只是融入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没有融入我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而要真正地使节日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恐怕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我们牢牢地记得在元旦晚会上一定要与亲友们狂欢,吃团圆饭,却不曾想过花上几分钟心平气和地解读“元旦“的内涵;我们可能会记得在清明那天一定得跟父母长辈登山上坟寄托我们对故去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却不肯记得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摆一束花,表达对英烈的怀念之心;我们可以记得在五月初五那天万万不能耽误吃粽子,看龙舟竞赛,却往往忽略了两千多年前屈原怎样的肝肠寸断……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以声的方式提问我们:要何时才能真正懂得去感受节日? 在申报文化遗产时,韩国在中国之前将端午节申报,列入自己的传统节日,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这一风波之后。人们应该反省: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这已经经过了几千年,他已经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深深地印记。传统文化节日被夺,这恰恰说明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甚至已淡漠,这事拷问着人们:何时才能激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真正情感呢? 什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是节日!什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是节日!什么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经济高度发达的见证?还是节日!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国家的兴衰荣辱,文明的传承变迁,可全都写在节日里,毫不夸张地讲,如何过好一个节日也是该民族文明程度的真实写照。它需要我们记得,但它更需要我们去用心感受!改用欧阳修的一句话说“节日之乐,感受在物质上而领悟在精神上。 每一个节日都是一种文化的符号,而每过一次节日都是在传递文化。他不止于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然后一哄而散,就叫做“过节日”,而在于通过过节让中国的人民从中接受洗礼,进而弘扬中华文化和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就是我们每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魂。我们不能就那样肤浅地过完了就罢,而是深刻地去理解他内在的文化积淀和文化思想,然后思考它,感悟它,甚至“批判他”!现在,有的节日被人为扭曲了,它成了达官贵人挥霍的日子;它成了心怀不轨的人们勾搭的日子;它成了妄想发达的人们走捷径的通道……我们的节日有些沉沦了…… 这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而节日则是文化力量的源头,只有拯救文化节日,不让节日沉沦,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为了中国,为了文化,从现在开始,保护传统节日,让文化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文化安阳 安阳市一中 高一九班 路洋洋 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安阳人,但在十几年的朝夕相伴中,安阳这座古城用宽容拥抱了我,用她的文化滋润了我。同样的,我的根也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她。 似是天生就被安阳的饮食文化吸引着,我无可救药地爱着安阳的特色小吃——扁粉菜。 对我而言,在早晨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扁粉菜,便是一天生活的幸福开端。热情好客的店老板会在一口大大的铁锅里满满的盛上一碗,为你端来这名称普通但颇有内涵的安阳美食。晨辉是明亮而不刺眼的,扁粉菜的汤水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着令人垂涎三尺的油绿色。迫不及待地挑起一根滑溜溜的粉条,透亮的褐黄色澄清地亮在心里,放入嘴中,恰到好处的味道在舌尖氤氲而开。常常会发出心满意足的赞叹声,这时,将刚刚烙好的酥润的葱油饼浸入汤水中,面隙间便尽是令人心醉的汤水味道。还有滑嫩的豆腐块,营养的猪血块,青翠可口的菜叶……它的每一样材料我都十分欢喜。 安阳的饮食文化是亲民的。它从老百姓发源,并发展、繁荣于老百姓,最终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虽民间,却也不低贱。成本并不高、极其普通的原材料被安阳人民很有创意地组合在一起,搭配出前所未有的美味。这种饮食文化蕴含着安阳人的纯朴、勤劳和思考。我热爱它,更热爱传承这种文化背后的热情能干、聪慧积极的安阳人。 生活并不是永远顺人心意。心情烦闷时,我常常会去安阳的老城区走走,和她谈谈心,散散步。 那是一片世外桃源,是一片净土。自打你踏入走近她的第一步起,就会被那里的安详所包容。阳光似乎更偏爱这里的低矮平房。我总是能在这里接受到最温暖最柔和的阳光的抚摸。一切都是安静的,顽童的嬉闹声和人们的聊天声并不显得吵闹,相反,是和静谧的状态浑然一体。小道上常有家禽的身影,它们大摇大摆着,丝毫没有惧怕生人的意思。所有的烦闷会随着我在年代久远的小道上留下的一串串足印烟消云散。在这种安逸的文化氛围中,一切烦心事都失去了被提起的价值。你会着迷地在这令人心安的地方四处游晃,就是不肯离开。 老城区的墙外便是热闹的商业街,然而好似有先人留下的神奇屏障,将那都市的繁华与之隔离。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老房子的墙壁,倾听它的纹理诉说的历史长河。偶尔会碰到老房子的主人出门或归家,但他们并没有惊愕或者驱逐我,而是友善地对我微微一笑,继续去干自己的事情。 我在这里感叹于历史的悠久,为这里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它是平和的,是包容的,是不被世俗所污染的。这里的老房子虽然破旧的会让人生出下一秒它就轰然倒塌的错觉,但他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从未倒下过,经历过成千上万的悲欢离合,沧桑的难以想象。但它又是乐观的,是充满希望的,在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中慈悲而坚定,处处含着平稳的智慧。这就是它的文化,令人尊敬又平易近人。 人们常说,两个人相处久了,便会想象。我愿安阳这些宝贵的文化蓬勃发展,与如今社会的浮躁拜金尚华的风气相抗衡并战胜它,令每一个在这里逗留过或生长的人儿,润泡在这文化中,逐渐地,不缺勤劳,不缺创意,不缺思考,不缺智慧,不缺平和,不缺儒雅。指导老师:蔡凤君 文化与生命同在 安阳市一中 高一十班 张金 从幼时的“春眠不觉晓”到现在的“往事知多少”;从牙牙学语时的“人之初,性本善”到现在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文化似乎作为一个生命随人类同在。中华文化为中国染上了一抹红色的光辉。红色,这个象征血液与生命的颜色成为中国的象征,铸就了五千年的中国红。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农耕文明,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之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教、佛教等。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它们都曾拥有过灿烂的文明,然而岁月的流逝,它们昔日的光芒正黯淡下来转变为衰败甚至没落。古巴比伦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随时间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如此伟大的文明在暴力与战争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只有华夏文明,只有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只有中华文明仍在世界的东方闪耀。 人类是个极端的物种,创造文明的同时也毁灭着文明。就像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早已被人类践踏得体无完肤。就像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难道不是文化的一种蹂躏吗?文化是有生命的,它在呐喊:那是巴特农文物对希腊的期盼;那是哭墙压抑千年的心情;那是伤痕累累的长城的无声控诉。它们想戒自己的力量,唤起人类的良知,它们用古老的目光望着人类,祈求人类保护文化,留住历史的辉煌。 想想都觉得可笑,现代人的国语水平竟然越来越差,人们见见忽视文化的存在,最后要用“高考改革”这种强制手段来要求学生学习。这也是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文字的冲击力远远比不上影像媒体对人的视觉碰撞,这更警醒我们要保护文化,中国文化传承千年到今天真的不容易,而现在却被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冲散。为什么?为什么那些古老灿烂的文明发源地如此贫困?为什么曾经强大的文明古国如今衰败下来?为什么那些文明古国灿烂文化已经被人们遗忘而无法寻回?这是印度、巴比伦、希腊的悲哀。这更是人类的悲哀。文化湮灭在我们手中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余秋雨先生说:“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市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文字完全不知何意。”这是多么可怕的显示!对待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对待西方外来文化,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文化富有生命的美丽,它是那么圣洁与真实。那蜿蜒千里的不是长城,那浩浩荡荡的不是黄河,而是中华文化的风骨和脊梁。世界之 美在于那“拂堤杨柳醉春烟”的诗情画意;在于那夏日炎炎中“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惬意;在于那秋高气爽的“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旷远;在于寒冬中“墙角数枝梅”的清香。世界之美,美在华夏。 文化与生命同在,与历史同在。它与我们的祖国有着“同样的屈辱,同样的伟大,同样的苍老,同样的不甘”。它的血液流淌在中华的土地上,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奔腾,我们要捍卫文化的那方净土。愿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一朵永不褪色的中国花,随时间的流逝,一年年花开花落,鲜艳在东方的土地上。 指导老师:蔡凤君 似花还似非花 安阳市一中 高一十班 刘昶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入惜从教坠。”杨花漫天飞舞,却又全非杨花。花者,美者也,杨花飞落,无着落也。 如果说提到中国文化,那么就应当提到含蓄之美,它隐匿于诗词,隐匿于绘画,也藏在手工艺中。 翻开泛黄的书页,发现那含蓄之美在字里行间散发着奇异的香气。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中这样写道:“高高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初读这首诗时,只是觉得这仅仅是一首女子出嫁,为见舅姑而紧张烦忧的诗。可是随着阅历的增加与知识的丰富,我渐渐意识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根本就没那么浅薄。他借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自己比做新娘,考官比做舅姑,而自己的老师却比做新郎。他这是在问老师他是否可以通过考试,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我不禁感叹朱庆余竟含蓄到这般,中国文化原来这般委婉。还有这些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的诗词内容不管怎样变化,其婉约含蓄之意一以贯之。前时的宴乐歌舞也好,后时的忍泪悲歌也罢,总是用一种委婉细腻的语言道出,稍加管弦,那如缕悲情,凄清哀婉便会含蓄地淌出。更不必说《锦瑟》中的“沉珠埋玉”,《蒹葭》中的可望而不可及。《琵琶行》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爱诗词,更爱那心跳般的委婉,难以触摸。那是中国文化中一首唱不完的歌。 打开厚重的画轴,发现那含蓄之美在点滴墨色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几尺宣纸上用线条,颜色,即可反应出一个画中的世界。古人云:“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宋朝的“踏花归去马蹄香”就是如此。画面中呈现出一匹飞驰的骏马,而没有朵朵细碎或张扬的花朵,唯有三两只蝴蝶随马蹄上下翻飞着。这是宋代一次科举的试题。作者用含蓄的构图,合情合理,似乎那悠远的香气已透过画面穿越千百年的时空,环绕在我的四周,含蓄之花,悄然绽放了。还有描绘山水时,历代的画家往往都爱画曲径通幽而不见行人,水边茅舍而不见居者,画一叶扁舟又芦苇掩之,画一痕远山又云雾绕之,画一抹平湖则烟雾迷漫。还有画面中的留白,都使得画作充满了迷蒙,含蓄之美,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 解开尘封的盖子,发现含蓄之美躺在盒中,散发着炽热的能量。清初的青花瓷讲究含蓄之意。它不像元代时的那般粗犷,有力,而是用细腻的线条勾勒,淡淡的颜色渲染,画出鱼龙之舞,画出百花争妍,画出生活百态。无不含蓄,委婉地体现出中国人对美好,和谐的向往,对社会安康的期盼。含蓄之意在朵朵青花间洋溢着希望与幸福的味道。 含蓄美,如同一位羞涩的孩童,藏在古诗词中给人以寓意无穷的韵味;藏在山水画中给人叹为观止的意境;藏在瓷骨中给人殷切热忱的希望。含蓄,如同一块砾石壳中包裹的美玉,朴实无华的绽放着它隐隐的光辉。指导老师:蔡凤君 西风且吹东方树 安阳一中•一九班•贺寅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知天文、晓地理、通人和;他们满腹才学,遍览四书五经,熟读经史子集;他们能出口成章,题诗作画;他们文武双全,上马刀枪剑戟,下马琴棋书画。 从古至今,中国在这些人的手中,发展着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精深博大,鲜艳如花,温暖似夏。 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的魂灵,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广大人民的汗水,是历史发展的结晶。《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应是中华文化之根本,取天地之精华,吸万物之品质,自强 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使我们民族得以经历千年风光,百年磨难后,仍能复兴富强。 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早已根深蒂固,隐藏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底,永远挥之不去。我们在过年时总是忍不住去贴对联、放鞭炮;我们在欢喜时总是不自禁地取酒与朋友对饮;我们在悲伤时心中总是涌出那句:“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文化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对文化的爱,正如文化那样对我们情深意切,不忍离去。这爱是无声的,是永恒的,每个中华儿女不想也不可能把它抛弃。文化就这样伴在我们左右,在历史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新世界的构成,一股西方吹来的风越来越大,大有不可收拾之势。于是有人便为自己担忧起来,有的人甚至已经屈服于西风下了。中华文化面临挑战和危机。其实,西风永远吹不倒东风铸成的大树,因为它已枝繁叶茂,随处可见,成林成海。中国是一个善于接纳别人的国家。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尚可为师,何况文化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从古至今,都不拒绝外来文化,即使在我们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的时候,也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远至春秋战国的胡服骑射,再到唐宋吸收波斯文化,近至新文化运动,以俄为师。中华文化并不是单纯的,它曾经历过无数的发展与变化,吸收与借鉴,才演化成今日这样光芒万丈。 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中华文化不会惧怕任何文化的冲击,它在慢慢欣赏学习着别人,努力改正自己,完善自己。试看将来之中华文化,必会享誉世界,出神入化,令千人敬佩,万人敬仰,无数人称赞,全世界人学习。 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文化自古繁华。唐诗宋词,名人书法,迷倒多少人家。奇人多如沙,歌声随风雨,海角天涯。市列精瓷,户盈罗绮,目无暇。今日何须空怕,看百十株草,千万朵花。且赏美景,慢看山水,随心由感而发。此中华文化。俯身饮美酒,抬头观晚霞。把那豪情满怀,都向世人夸。 今日之人,不忍回头望。不知明日事,如何向?其实忧太早,不知中华强,且看西风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如常。杨柳烟花,西风总遇屏障。中华若要优,需寻访。看别处亮光,取精华,能向上。文化都一样。休怕他人,竟自起声高唱。指导老师:蔡凤君
走近殷墟 安阳市一中 高一十班 高旭丹 身为土生土长的安阳人,空守着中国最早的朝代遗址,竟没有仔仔细细的去好好看看这些文化,看看殷墟,我不禁有深深的惭愧。 于是,我怀着满腔的敬畏,走进了殷墟,走进了殷商时代的历史。 以前的我也去过殷墟,小小的我却还不懂得那一个个青铜器具的历史和意义,甚至在看过遗址中泛着土色的文物之后转身离开。小时候的殷墟是模糊的,它给我的印象只是一个被称作妇好的人和一堆阴森的白骨。然而,今天殷墟给我的印象再不如从前了。 我慢慢的沿着扶梯而下,内心生成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扶梯伸到地下,旁边是一个巨大的坑,坑内横七竖八堆放着一片片龟甲,金色古朴之下,我看到了它们和泥土融合千年的颜色,隐隐约约之间,那些龟甲上面刚硬的刻纹也显露出来。这些曾经跨越千年的文字,这些中华悠长历史孕育出来的文字,这些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文字,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跟着兽骨和龟甲,一起沉睡在沉沉的泥土中。它们曾静静地等待,静静地等待再出土那日,替它的主人诉说给后代,诉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沉淀成的殷商文明,那些亘古历史中的智慧结晶。 历史易老,但那些成为载体的文字和文化永远不老。 我回头再看一眼那些陈色的甲骨文,步伐缓缓的,妇好墓却出现在眼前。透明的玻璃柜里,精致的摆放着司母戊鼎,那鼎的颜色浑厚灰暗,由内而外透着黑青的颜色,黑之间夹着青,青之间又夹着些昏黄,昏黄之间又夹着古铜的青。古人的文物,却被现代人陈列在明丽的玻璃之间,供来来往往的游人注视,倒不如永不出土,一直埋在黑暗的地底,随着那段凄苦的历史远去,默默的追随本属于它们的朝代,追随着拥有它们的古人。 我就这么一个人静静的走着,走在历史之间,走在殷商时代的文化之间。 终于,我来到了那些阴森的祭祀坑。俯下身子来看那些人形的白骨。他们身子被埋进土里,佝偻蜷缩的姿势今天都还能展现。他们生着时是奴隶,统治者从不把他们当作人来看,死去了,化成一抔白骨,终随着风化了,随着历史去了。然而,有谁知道他们被埋葬之前曾经历过的痛苦呢?那个仅一周婴儿的母亲,怀抱着自己命运已定的孩子,绝望地走向养育她的土,走向暗无天日的灰暗的土,她有没有惧怕? 我凝望着那些古怪的姿势,这些可怜的奴,它们生来就束着自由,面对死亡,他们只能蜷缩着,将生命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然后默默的告别这个时代。想到这些,我惊悚的向后缩脚,向那些被摧残的生命深深鞠躬,怀着敬畏致敬。 这些人的苦难,文史之中是没有记载的,但是它们用这样特殊的方式留给后人。 且行且止,我就这样走近殷商的历史,走近殷墟。指导老师:蔡凤君
传 承 安阳一中 高一(11)班王韩蕊 我的书房里有一个盒子,布制镶纹络的质地,青色的刺绣镌刻着花鸟山水。盒子里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还有一副小小的白瓷笔架和一方灵巧的青玉章。章里用遒劲的篆体刻着的,是爷爷的名字。 偶而兴起时,我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取出来,认真地临一帖颜真卿的正楷。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怀着庄严敬仰的心情,轻轻地磨挲这千古流传的信物,嗅着余墨淡淡的清香。曾经,它们是属于我爷爷的;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承,一种亘古不灭的文化洗礼。 夕•传 奶奶说,爷爷年轻时是公司车队的队长,以严谨敬业著称。那时候正兴“大办钢铁”,不切实际的“大跃进”闹得民间风气每况愈下,但据说爷爷一生一次也没干过收送贿赂、假公济私这种没良心的事——“别看他只是个队长。那年头,谁当个三人的小领班都敢上街嘚瑟。”奶奶是这么说的。 爷爷开车的技术极好,为人大方又公正,厂子里很多次想提拔他做领导,但是都被他干脆地拒绝了——爷爷喜欢轻松悠然的生活,并且自得其乐。 闲暇时光,爷爷喜欢品茶,对茶道颇为精通。一壶清茶,一卷好书,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下午。周末时,他会带上我父亲一起去钓鱼。父子并肩坐在一起,静默地放松自己的思想,不论有无收获都那么风轻云淡。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过年对于一个传统的家庭来说可是件大事。在妻子和晚辈们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身为一家之主的爷爷也会难得地亲力亲为——取出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铺开喜庆的大红宣纸,蘸上饱满的深邃浓墨,写下一幅幅华彩的对联:“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映入眼帘的,是爷爷苍劲有力的手迹。看着它,心中是一阵灵魂的悸动——那是文化的力量,,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我一岁半那年,晴天霹雳还是来了。姑姑为了给我买衣服,不幸出了车祸,瘫痪了,我们的家庭也随之开始走向下坡路。爷爷很少在家里说话了,他早已退休,不出门闲逛的时候,只是整天地窝在房间里抽着闷烟,喝着浓茶。过年的时候也还是会写春联,只是再不见他脸上和蔼的笑容,再不听他口中激昂的话语。 终于,爷爷累了,他垮了。 去世时,病魔已经将他的身体摧残得不成样子。我莫名其妙地没有哭。站在他床前时,我心里只是在想,一遍一遍地想,我要把这个家撑起来,撑起来,像他一样。 今•承 于是他最后的留念,就是这盒文房四宝了。爷爷把它留给了我——他唯一的孙女。 在我有记忆时,爷爷就再没表露过他的情绪。这文房四宝是个念想,看着它,我才猛然记起他眉头紧皱时我心中的惆怅;我成绩绝佳时,他昙花一现的微笑和底气十足的“好”,令我多么的兴奋雀跃。文房四宝就是爷爷。它召唤着我去感受、去学习、去开辟自己最闪耀的航线。 人们说我迷上了书法。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是迷上了文化,迷上了这风霜高洁、公正不阿、坚贞不屈、淡泊致远的文化。 现在,这朴素的文房四宝依旧默默地躺在我的书桌上,用神圣的静默告诉我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秉性,什么是博大精深,什么是一脉相传。 我要把这个家撑起来,撑起来,像他一样。指导教师:雷俊
永恒的你 安阳一中 高一(11)班郜佳琪 时光一易老人憔悴,唯有你永恒不变 ——题记 泱泱大国,中华上下五千年,时代不断变迁,当历史的车轮一次次碾过,留给我们的是那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 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许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 琴,弹奏萦绕难辨分,如伯牙,和者几角麟? 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余音绕梁,听之心醉的谱曲。而我看到的不仅是华美的乐章,更是它那背后凄婉动人的故事。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便将琴摔碎,一生不在弹琴。 那经典的绝唱《高山流水》带给我们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那凄婉琴声的背后,是对朋友的思念,是对友谊的忠诚。千古文化奏响的不仅是绝世之作,更是那份感人至深的情谊。 棋,三十二子随便异,天地暗,难辨孰高低。 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千百年来有多少次精彩对弈的扣之心弦。古人为我们留下了黑白两子,一副棋盘。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次次对弈,更是它那背后所彰显的中华民族的智慧, 围棋只有黑白两子,形式简单,规则简单,但他的玄妙却是任何其他棋类所不能比拟的。围棋只有三百六十一个棋点,但却变幻无穷,据有关人士统计,若以一秒钟数过,一种棋形变换,要把所有棋形数完,大约要数亿年的时间。 围棋博大精深,玄妙无穷,那看似普通的黑白二子不仅仅为我们带来一次次扣人心弦的比赛,在他背后显露的更是中华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乐此不疲,也演绎了无数传世佳话,美文诗赋,乃治国方略,棋也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书,隶楷劲草控不住,溯秦汉,字字风和雨。 书也贵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灿烂的篇章之一。走进历史,从古自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名家,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传世之作。而我看到的不仅是那规整的楷书,肆意的草书,更是它那背后透露出的坚持。 王羲之被人们誉为“书圣”,他七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十七岁的他把父亲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习,他每天坐在池子旁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尖,日复一日竟将满池的水染成黑色,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为我们留下了绝美佳作—《兰亭集序》。 那绝世佳作《兰亭集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更是留下了一种精神,从它背后透露出的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的精神—坚持与拼搏。 画,泼墨点彩生烟霞,融古今,格调独一家。 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之一。古往今来,多少画家呕心沥血,留下一张张传世佳作。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那鲜艳的色彩,更是它那背后的爱国之心。 相传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闭门谢客,呕心沥血,潜心绘制了一副《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高宗,希望高宗可以醒悟,然而未果,张择端看看被退回的画卷,心绪难平,不久忧郁而死。 千百年来,无数画家将他们眼中的大好河山用绚丽的色彩在纸上铺然描绘,那一幅幅独具格调的绝美之作背后透露的是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他们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 琴棋书画,无一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光芒,千百年一路走来,岁月的车轮轧坏了一架架古琴,一幅幅棋盘,一张张书画,但那又何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与考验,中华文化留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他背后闪耀的民族力量!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唯有你永恒不变,我愿将视野纵贯千古,横及八荒,去捕捉你的每一个美丽的瞬间!指导教师:雷俊
酒 安阳市第一中学 高一(12)班 延炳奇 以水为形,不耀不鸣,暗藏其影,宠辱不惊;以火为性,飘香赦灵,暗下己令,控人之情。 ——题记 对于酒,人们褒贬不一,有的生性喜酒,热爱这辛辣中又带有甘甜的味道;有的人数杯即醉,不省人事;有的人认为酒可养生, 能理气通血;有的人却说酒有毒性,含有乙醇等物质。但我认为,酒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千年沉淀的精华之一,更是 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不可缺少 在儿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饮酒。专注地将那透亮的液体倒入精致的小壶中,那么的小,连我看着也觉得装不了几杯,再细细的斟满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先细品一口,再仰头一饮而尽,闭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满一杯…… 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时,偷偷地也学着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样美味的物品,能让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细细的抿了一口,还没等我闭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气息呛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气从我的鼻孔中冲了出来,咳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对于这第一次喝酒,我是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难喝的东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还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 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着去咽,将其停在口中品味一会,再如细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饮而尽,吞入腹中,一阵辛辣过后,便能感觉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气。就是在这时我体会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开始追寻它。对酒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也有人认为酒与天地同时。原始先民开始从洞穴里、石缝中挑拣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时,这透着酒香的果实对人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奇妙的作用。在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自古以来,酒的文化就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多少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诗人隐士狂恋着酒,又有多少的风流雅士与酒有关。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留下了多少的传世名篇。有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于竹林之中甘歌纵酒。也有唐朝的饮中八仙,流传千古。 酒也代表了超脱的淡然,只愿就此长醉不醒,不看红尘。古人淡雅之士饮酒,豪放之士饮酒,粗鲁之人饮酒,富贵之人饮酒……于悲伤之时,有酒相陪;快乐时,有酒相陪;团聚时,有酒相陪;离别时,有酒相陪……将喜、怒、哀、惧统统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却所有。 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伤身,有如何的毒性,我们也找不到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 汝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取食粮之精,以酒为名。妙哉多少骚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终难逃其诱性,欲罢不行;怪哉无命却似神明换得万古留名,实乃高明绝顶,自愧初醒……指导教师:雷俊 诗 魂 安阳一中 高一十二班 潘宏展 自小便懂得望着明月,口中咿咿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那是稚嫩的声音更像是一声声呐喊,传遍古今,又怎懂得其字字句句皆为泪血,溅满华夏历史,也不会懂得正是那悠悠传千古的思绪才能使那些诗家喻户晓,漫天黄花落地,花残人败,直到后来也才知道,诗是有魂的。 诗,固然没有上下五千年那么长的历史,但它是诗人的精神,那些寄托,早已超越了五千年。 诗,是有灵性的,如鸿毛落地,悄无声息,但又有如高山的沉稳,雄壮,其中包含的是诗人的魂,历史的魄。古时的文人墨客, 总喜在初春之时,选个日子,在草地上或树荫下,围席而坐,抖抖两袖清风,架一棋盘,夹一枚棋子,再几碟黄酒小菜,饮酒乐甚,草色遥看近却无,或牧笛横吹,望天下江山,品古文美女,那一篇篇不朽的诗作,在羽扇纶巾谈笑间诞生,被刻上时代的印章。那是自由的诗,文化的诗,像轻燕抚水般清新飘逸,如青石板街般幽径曲折,没有孔教礼仪,没有封建规章,题诗行间有的只是自己的精神,行世间的洒脱。 诗,是有情感的,像一潭湖水,反射的影像后,是无穷尽的哀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那大概是李后主的亡国之愁吧,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壁河山,倾城倾国倾刻间烟灭,朱颜会改,那是历史在前进,自己的亡国仇恨又怎会扶灭,被掳去的,只是肉体的自由,那一首首满是哀愁的诗词歌曲,才是情感的依托。 可满天下愁得又怎会有他一人?”人生自古谁无死?那是悲壮的愁;拔剑四顾心茫然,那是迷茫的愁,可又能如何,面对涛涛大军,只能视死如归;看不见前方的路,那就乐观的相信未来,让迷雾都揽在自己无边的胸怀当中。西北望,射天狼,大志难成,满江热血无处流,于是诗中便多了几份幽愁,几成愤闷,那是随历史长河一曲东去不复返的情感,是诗人用眼泪和鲜血拼凑而成的千古绝唱。那一首首诗,便被赋予了情感,像一个个有灵性的精灵,或悲伤,或抑郁,或满怀壮志,或视死如归。在东方的历史文明中跳跃着。 于是诗,便有了生命,有了信仰,有了尊严,它不再是历史中的文化,而是一群生命,否则诗仙怎会安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是苏轼的豪迈,“穿林打叶声,”让人心寒。“同行皆狼狈”。而东坡却拉着拐杖,拖着芒鞋,悠悠然在“一蓑烟雨”中前行,何等自乐,最后啸出“也无风雨也无晴。”那漫天豪情彻底打垮了一切贵族势力,那逆境中的乐观,像细雨,流淌在诗行之中,汇成一曲乐章。那是有生命的诗,无畏封建天子,挟着一颗乐观的心,倚剑走天涯,管他春夏与秋冬! 于是诗,便成了穿梭在时空的字符,扣印在历史的痕迹中。 至今卧在窗台前,看纷纷细雨洒江天,咏着那一个个具有灵魂的生命,在雨滴迸溅间,仿佛又穿过华夏的历史,走在奔赴古城的小路上,望着远去的晨光,逝去的年华,那是诗留下的脚印。指导教师 雷俊
洗尽铅华,遗世而立 安阳一中 高一(12)班张雪凡 是什么,侵染了千年的岁月; 是什么,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又是什么,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揭示了时代的奥秘? 我想,唯有古董。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初见它们时的欣喜。混合着泥土芳香的空气里,它们就那般静静地陈列在聚光灯下,或古朴大方或精致典雅的器身上似乎总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一瞬间,我便沦陷了进去,沉醉于古物的独特美好中,不能自拔。 回想起来,那种光彩,便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文化的传承。而古董本身,更是在穿越了岁月春秋后,于繁华中遗世而立,向世人倾诉着悠悠历史。 我是在历史书上第一次看见她的。 青翠的颜色加上点点历史斑驳的痕迹,在周围色彩明艳的珐琅与花纹精致的青花瓷中显得格格不入。我却一眼便爱上了她,她是一只秘色瓷。虽外表不堪华丽,但却有一种蕴藏自身的华彩流传。是了,这可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啊!秘色瓷属越窑青瓷,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线氏吴越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其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而其烧制技术更是早已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出土的一批秘色瓷碗碟,才让世人知晓了真正的秘色瓷是何物!贪婪地看着一张张图片,不禁连声赞叹。 古董凝聚了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工艺,甚至后人也无法模仿,工艺的精湛,令文化也不断创新,源远流长。 提起历史,便不得不说那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唐朝的古董太多精美异常,令人爱不释手。但女皇的那块无字碑,却更令我好奇着迷。骊山乾陵,别具一格的碑首装饰盒空无一字的碑面,立刻就让人一目了然,那是女皇武则天的陵前的无字碑。自唐已来,对于无字碑的史料就是数不胜数。欣赏着唐朝雕刻工艺的同时,我们不禁对女皇的意图有了疑惑与猜测。一代女皇,她的身上本就承载了太多的传奇,不可思议的登位,君临天下,在当时的朝代中已没有任何一人有资格评论她的生平!对啦,因为没有人可以审判武则天,连她自己也不可以,那么,便不如立一块无字碑,留于上天评论吧! 男尊女卑的朝代里,古董无字碑连同它的主人都可谓一个传奇。原来在精湛工艺的文化背后,古董还可以代表一个女人对封建传统的挑战与思想的进步。 古董是可以承载许多的,所以我更愿意从古董了解历史而不是写满了成王败寇的史书,那是胜利者可以任意书写的书册。帝辛也如此。 没有谁可以随意否定秦始皇的功劳,秦朝大一统后政治清明,而秦始皇更是一代明君。眼前的这枚铜权似乎便在诉说着这些,游览博物馆时,我看到了这枚铜权,前朝的度量器,衡量物体轻重的器具。悠悠岁月中,它见证着秦朝统一后的繁荣与凋零的迅速。秦始皇一统山河后书同文,车统轨,度同制,这度同制,似乎便是要治一个公平的天下,于秦朝的人民来说,秦时的岁月可谓是海晏河清的存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不仅没有屠城,甚至没有对六国的王公贵族进行屠杀,而秦更是出现了西方两千年以后才出现的保护罪犯的条款,在位37年,秦始皇甚至没有杀过一名将军或者大臣。而对于焚书坑儒,我更相信是坑术事件,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说。正是这样,秦朝的文化才得以流传千古而不衰。 一枚铜权,代表着公平,它所寓意的远远大于它的本身价值,不是吗?虽然文化不仅仅是一件服饰,一处遗迹,一个古物可以诉尽内涵的,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凝聚着时代内容而传承下来的精神,但我相信,穿越千年的古董便可演绎这时代的传奇——它们在成型的瞬间,就已凝结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在它们的身上,还延续着一个时代的风华和生命! 历尽岁月悠悠,洗尽铅华,用五千年来酝酿这一场文明,古董是有生命的,我将和它们一起诉说文化的故事。指导教师 雷俊
谁是最好的 安阳一中 高一13班李琳玉 春日的午后,总是给人以慵懒的感觉。坐在公园的木制长椅上,看着眼前竞相开放的花儿,有的妩媚妖娆;有的清秀典雅;有的傲视群芳;有的低头含羞;有的开在人前,有的绽在角落。中华文化就如同这绚丽多姿的花儿一般贯穿于历史的长河中。 可是,在这些姿态各异的花儿中,谁是最美丽的?在那种类繁多的中华文化中,谁又是最好的呢?感受着阳光的温暖,我闭上眼睛,思索着答案。 一个声音划破天空,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 在你心中,难道我们不是最好的吗?我们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就像一条纽带,连接了过去和现在。 我们是古人最伟大的艺术品。看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既不显得张扬狂傲,又不显干瘪无力。全身上下充满了青春的血脉,焕发出积极昂扬的面貌。每一笔都运用得巧到好处。 我们的演变之路漫长而又完整。从最初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剔除了那些繁乱难记的,保留了那些简单易懂的,是我们自身更加成熟。 我们所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取代的。无论是过往,还是如今,乃至未来,都不能没有我们的存在。因为有我们,古人的诗词更为荡气回肠,动人心弦;因为有我们,书籍诞生于世,中华文化的历史上又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因为有我们,人类可以借我们来抒发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因为有我们,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是啊,是你们,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了两千年的汉字英雄们。你们的身形,是中华文化的伟大结晶;你们的意义,是中华文化的底蕴内涵;你们的存在,是中华文化最完美的诠释。 一恍惚,似是穿越了时空。此时的我身处于一间充满了诗书气息的小屋。书架上摆着一排排诗词集作,密密麻麻。看着那有些泛黄的书页,我的心底被溅起一片涟漪。 在你的心中,难道我们不是最好的吗?我们是花,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我们是画,描绘出一幅幅潜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风景;我们是曲;谱写出一段段能融于血液的哀伤。 还记得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幽香吗?一缕缕夹杂着色彩的花香送来了春日的气息;还记得那“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风景吗?傍晚残留的晚霞映照孤单的小村庄,淡淡暮霭中有老树伴着寒鸦。一张带着秋日萧瑟寂寞之情的画卷浮现在人们眼前;还记得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情吗?那女子在乱世中孤身处事的哀伤,是否拨动了你的心弦? 我们的存在,使中华文化更加富有情感,更加神秘难以揣测。 是啊,是你们,一首首在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流淌的诗词曲作。你们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动人诉说;你们的字词,是中华文化的美妙音符;你们的存在是中华文化一支最悦耳的赞歌。 睁开眼睛,眼前依旧是开得灿烂的花儿,头顶日光的温暖没有一丝减少。心中的答案已然明了,百花齐放的景象才最为动人,因为它们各有各的姿态。多种多样的文化才最为真实,因为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花儿没有谁是最美的,文化也没有谁是最好的,不是吗? 指导老师:王文欢 茶韵 安阳一中 高一十三班 杜梦雪 夜静半,茶叶在杯中起伏。捧一卷唐诗宋词,走过千年的衰愁,徜徉于墨香的淡雅,这一刻我们沟通与墨香之中。 ——题记橘黄色的灯光下,茶愈发淡雅。阵阵幽香袭来,我仿佛融进这茶香,逃脱了城市的羁绊•••••• 旧时常听人说,茶是有灵性的。一个闲暇午后,独坐窗前。倚窗,眯眼,把一盏清茶,缓缓饮下,有如淡泊宁静的濮水岸边,一种情愫涌上心头,我懂得了,甘于淡泊、乐于淡泊、自得于淡泊。只愿像梦中化蝶而逍遥,不愿牵绊于尘世,只愿像那盘旋而上的鹰遨游天地,却依稀碰到了这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品茶之际,倘或没有一颗悠闲绝不慵懒的心,则实在是霸王风月了。 “喝茶当于瓦窗纸屋之下,陶作的素词,与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抵十年尘梦••••••”钱钟书先生这样写道。茶,这天地间难得的尤物,可谓极聚造物之灵气了。如何品得动这般尤物?《红楼梦》中刘姥姥的“牛饮”自有一番风格,而妙玉的“三倍即是蠢物”却亦别致。品茶之道必在品茶之心境,或飘逸,或隐忍,或坚毅,或豁达。必当如风一般清逸爽朗。 尝记一次到茶庄做客,主人很热情,招呼我在一张老八仙桌前坐下。一辆片茶叶静静的躺在杯底,新烹的泉水冒着这热腾腾的蒸气,缓缓注入杯中,茶叶瞬间翻滚了起来,随即一阵清香•••••• 茶,却有净人心脾,怡情养性之效。善品之人,一如陶潜、蒲松龄,钱钟书等。依山傍水而居,以清泉引源,泡上一壶清茶,无丝竹之乱耳,消遣世虑,因此上酿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又“湿露沾我衣。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千古家句。却说蒲松龄不也是在中年之际卖大碗茶时,才回好点墨写出的《聊斋志异》吗? 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茶之韵,便正如那北方“昨夜寒蛩不住鸣”情愫,正如南方“芜西杨柳醉熏烟”的水性柔情的向南。它被文人墨客赞颂了多少回,吟唱了多少次,千百年来,风韵不减•••••• 拙笔不堪,却也“舞文弄墨”了一番。偶然拾来,变做了此悠悠一梦。水中的茶杯不仅颤动了一下,几滴茶水溢出,又一阵清香袭来,我醉了。 指导老师:王文欢 中华崛起 安阳一中 高一13班魏婧祺 日月之精华凝聚而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而如今一个个国家犹如道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高楼,纷纷崛起。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中,在这交流运行的国际中,中国也需要崛起。 以铁血筑长城,中国需要强势崛起。 峥嵘又肃杀的历史长河中,秦国独霸凭的是兵刃交碰,蒙古进击靠得是弓弩拉合,美国傲秀是因挟有雄厚装备保卫……被征服者,只得望而生畏。有人认为“没有战争的胜利,任何国家都是站不起来的”。在战场上,战旗猎猎,军鼓雷鸣,热血在战士们心中升华着燃烧着。厮杀声,呐喊声,鼓声,号声,谁人不为此激情感慨?一场场战争,挥写下的不只是胜利,更有回荡在心灵四周的震撼以及惊叹的余温。正如岳飞,一身盔甲,令所有对手溃不成军,连强敌也无可奈何地惊呼:“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中国若要征服别国,必须强势崛起。 面临侵犯绝不妥协,面对侮辱给于反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卫领土的重要性,这是复兴的前提。要坚定信念,凌立于海浪之上,保卫领海主权,对反对集团强有力地说“不”。要加强对军队的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和技术水平,用实力说话。以智慧踏太空,中国需要创新崛起。 时光飞走,革故鼎新,若要前进,要不断创新。自古胜利者都是进步的化身:商鞅变法,提高了效率,让秦国处于领先;罗斯福实行新型经济政策,加强政府干预,拉回了经济萧条的美国;袁隆平发明的新优良品种,提高产量,解决了多少人的温饱……世界需要创新使之不断跨越。用无声无息的奇思妙想,去创造出惊天动地的财富。就如美国一狭长地带——硅谷,新科技不断涌现,就如上空灵光不断交汇,每分钟都会产生令人惊叹的数字。在创新路上,中国已有了新突破:踏上了充满遐想的奇妙太空,嵌入了埋藏奥秘的深海,出现了陆地上的“野豹”高铁……中国还要继续创新,实现创新崛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真不错。我们要沿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多方面进步。大胆实践,去探知整个世界深处的诱人的宝藏。 以交流通四方,中国需要开放崛起。 汉朝,一个屹立不倒的王朝,一条丝绸之路疏通了它的血脉,使它充斥着活力。唐朝,一个盛世王朝,与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繁荣离不开。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组织在世界中星罗棋布,各国在之中纷纷受益。就如二战后的欧洲,本是二战主战场,一片废墟,因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密切,开放的格局,形成了欧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使如今的欧洲强大的矗立于世界。开放的政治态度起到了关键作用。近来中国与外国合作研发出的歼击机闪现风采,许多运动员接受着外教的指导,更有国家领导人之间频繁的会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与国之间相互学习的结晶,就如明珠吸收过天地精华那样璀璨。要不断进步,中国需要开放崛起。 首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外交原则,否则会对别国产生过分依赖。在此基础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积极的态度面向世界,借鉴外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自我,实现崛起。要实现中国梦,要完成伟大复兴,中国必须要崛起。这悠悠大国,怎甘心只做世界的跟随者,它要做强者,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强者要具有坚固防线,所以要强势崛起;要具备软实力,所以要创新崛起;要做国际间的友善使,所以要开放崛起。且看中华崛起,如盘龙直冲云霄,如睡狮惊天怒吼,如雄鹰傲视苍穹。看它用笔,以明月为标点,苍劲有力地写下不朽的复兴诗篇。指导老师:王文欢
厚积薄发和平崛起,浴火重生民族复兴 安阳一中 高一(14)班 郭金锦 战争。战争。 这个洗劫了无数家庭罪恶的幕后黑手,让人类意识到了或金戈铁马,或火器硝烟的冷酷与现实 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看到那逝去的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义愤填膺,血脉喷张,祭奠生命,祭奠人性,更祭奠文明,凭吊历史。心,在滴血。 亿万万同胞,无数极其普通、微如蝼蚁的其他民族淳朴、善良的人们渴望着和平与正义。他们逝去的灵魂化作了苍白的蒲公英,成为权与利黑暗斗争的牺牲品,飘向世人未知的远方。他们脸上的神情从来都是那么痛苦,那么哀婉、惆怅。留给世人的永远是静静的沉思。 历史仿佛定格在那一个个瞬间,一八四零,一八五六,一八七零,一八四九……血色染红了天边,呐喊声,惨叫声,哀嚎声却久久回荡,挥之不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石化,消散。垂泪遗恨的我们唯有用双手颤抖着抚着他们的遗像,眼看着弱小无助、孤立无援的他们被迫接受命运的审判。记忆的幻像里,沉痛着,为他们合上双眼。 赔款,割地,贸易掠夺……当今中国人的心中,这些象征着的只有利欲熏心带来的贪婪。 国破,可以重建,家亡,可以重组。那么心灵上烙下的耻辱和被啮噬后的伤痛,又该用什么治愈?! 更可怕的是没有上限的利欲。它像无底的漩涡,历史证明,被卷入的弱势国家无一幸免。且不说当今局势,邪恶势力窥伺中国领土,大逆不道,天理难容,却说某些国家打着“维护和平”的旗号,居心叵测,凶残野蛮。面对权与利,他们不惜违背人类最基本的道义,强取豪夺,只单单为了满足那空洞的物欲心灵。 但,毋庸置疑,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崇尚和平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大国风范。面对钓鱼岛问题,南海争端,各恶势力的垂涎挑衅不屈不挠,据理力争。从没有被强权蛊惑的中国,在一次次“对决”中昂首高歌尊严与和平,用行动昭示着正义与光明的强大力量。 然而,古人训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倘若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一切,又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为民族独立而战死沙场的先辈?! 可是。可是。 难道,赤膊上阵,拼个你死我活才是唯一的选择吗? 难道,一味逆来顺受,忍辱负重才是万全之策吗? 质问。沉思。 真实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没错,如今的中国需要的是万全之策。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足够强大,以自己的实力显示国威,化 干戈为玉帛。审视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提高,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试问:如果在不久的将来驰骋沙场,没有了田园牧歌,没有了安居乐业……这一切的一切必将会使中国发展进步的脚步停滞,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十四亿生命的真实存在,不得不考虑新中国独立自主、奋发向上攒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业。还有未来物质崛起,经济的崛起,国防的崛起,思想文化的崛起中诸多发展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和平的国际环境一旦被破坏,引发的将是人类历史的倒退,世界历史的倒退。 正如罗纳德科斯所言:“中国的市场转型只是起步,斯人已逝,而中国的改革难题仍留待我们探索。”因此需要清醒、冷静的和平崛起,不断的充实自己,在浴火中重生,获得复兴之前坚持下去。把嗫嚅啜泣埋藏在心底,不是屈服,不是认输,是厚积薄发的决心推动着的助跑。正如同歼—15在腾飞前的一切准备都满怀信念的力量,不畏一切,勇敢去闯,待时机成熟,展翅翱翔。 如今的中国正怀揣梦想,呐喊—— 请,给我力量,给我浴火重生的力量, 让我腾飞,翱翔远方。 请,为我点灯,为我趋逐阴霾, 让我不畏惧黑暗狂妄, 冲破一切, 振翅远航! 指导老师:王文欢
文•化 安阳一中 高一(14)班 常世煜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文化亦如此。 文,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化,即是内在的精神和底蕴。文与化,就如太极中的阴阳,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当文与化在神州大地上完美交融,一轮属于历史的红日即将喷薄而出。 文化,是一种高深莫测却又发人深省的哲理。“顺其自然”的老子生于混沌,整日与阴暗的收藏室作伴,最终看破红尘,做出不朽之作《道德经》;“任重而道远”的孔子周游列国,学识渊博却横遭冷眼,风尘仆仆的他放眼“礼崩乐坏”的国家,深深感慨,却留下影响深远的《论语》;“达万物之理”的庄子冷眼出世,却难有几人透彻他心,他心中流淌的热血,就如滚滚长江从未停息,《庄子》一书,就是他给予后世最大的财富。 文化,是一种时而欲说还休,时而迸发而出的情感。当恃才放旷的李白行于艰难的道路上,他付之一笑,振臂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独守空房的李清照在秋风中眺望,满地黄花如离人之泪堆积,他听着秋风拨弄出的几声断曲,哀叹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当归隐山间的陶潜赏着金黄的菊花,几片浮云悠然飘过,流水潺潺,山泉叮咚,他听着这属于自然的乐章,看着这般美景,不禁悠闲的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种正能量。杜甫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千疮百孔的封建社会,映射出唐朝后期一步步走向覆灭的情景;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坚定不移地与敌人战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不论是名落孙山的孔乙己,还是精神胜利的阿Q;不论是似痴非痴的狂人,还是被社会麻痹的闰土,都是对黑暗时代的鞭挞,都是从社会底层发出的呐喊。 文化,也是一种怡人的美的享受。不论是对人还是对物。甄氏的美,令翩翩才子不禁用“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来赞美;庐山瀑布的美,令李太白不禁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称颂;春日生机盎然之美,令杜甫不禁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来描绘。当文化与美结合,人们自是陶醉在美的世界里。 文,似天无垠,傲视苍穹,纵观古今;化。似地广袤,操控四季,包容万物。文化交合之时阴阳轮转。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天地不在洪荒,人类的历史如一江春水,无言向东,滚滚流淌。 指导老师:王文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