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83阅读
  • 0回复

[ 全国大初赛 ] (十届初赛联播)河南赛区太康县板桥镇二中(初中组)分赛点快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18
届全国中小学文化作文大赛河南赛区太康县板桥镇二中初赛简报(初中组)


    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板桥镇西大广高速下路口东500米,坐落着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而又散发着现代气息的名校——太康县板桥镇二中。20144月,该校举行了“第届全国中小学文化作文大赛河南赛区太康县板桥镇二中初赛(初中)。该校共有四百余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经过选手们激烈、紧张的角逐以及评委们细致、认真地评审经过阅卷老师,该校共产生45篇最优秀的作文代表学校去角逐决赛名额。胜出的选手将有机会于2014年暑假前往北京参加“第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
大赛宣传语

大赛现场
河南省太康县板桥二中第十届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人员名单
一等奖
    张景月 庞乾坤 张静娜 张肖飞 轩雅婷 蒋帅杰 张梦洁
赵广天 张欣欣
二等奖
    杨林杰 张敏 张弛 朱二伟 单英震 齐振洋 张占领 姜瑞琳 赵一泽 赵福庆  董庆坤 董雅琪 杨贝贝  潘可可
三等奖
    罗乔威 毛飞浩 文欣欣 张凯 张婷 李舒行 陈萍 李亚茹 张珂 张梦锦 李帅康张晓东 董君莹 姜山 张开放 姜藤龙 朱紫薇 朱明珠 杨苗苗 张璐欣 董梦雨


    指导老师:董春花  张昆仑  张丽


二等奖作文(大赛组委会版权所有,拒绝转载,违者必究)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
七一班赵一泽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陕西华原人。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等八十几本药书,被人称为“药王”。  他不求富贵,专为穷人医治。一次,孙思邈肩挎药包,翻山越岭去长安一带采药,路过一个小村庄时,一阵悲痛欲绝的哭声传入他的耳朵,他抬头一看,只见四个人抬着一口棺材往墓地走,而那哭声正是从那位抱着棺材的老妇人那发出来的。于是,他加快脚步来到老妇人身边,关心地问:“请问您哭送的是何人?”
    老妇人悲痛欲绝,无心回答他的话,几滴血从棺材落了出来,于是他连忙叫抬棺材的人停一下,说:“棺材里的人还有救。”  老妇人喜出望外,但脸上的喜悦之情很快又被悲伤替代,她哭着说:“你有所不知,小女难产,已经死了两天,就算有救,恐怕也晚了。”
    孙思邈走到棺材边,把它打开。只见那产妇脸色暗黄,嘴唇苍白,没有一丝血色。他又拿起产妇的手进行把脉,发现脉搏还有微弱的跳动。于是,他回过头对老夫人说:“放心吧,还有救。”  说完,立即拿出银针,对准穴位,扎进产妇身内,两指捻提转动,大家都很好奇的围了过来,用一双怀疑的眼光看着孙思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棺材里的人并没有苏醒的现象,就在大家绝望时,那副人的手忽然微微动了一下,这时,孙思邈拂起衣袖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转身从药包里拿出药来,又向人家要了一些水,一起向产妇灌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只见产妇睁开了眼,望了望周围的人们。
    就在这时,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伴随着产妇的呻吟划过了天际。顿时,人群沸腾了起来。老妇人扑通跪在地上,含着欣喜的泪向他连连叩头道谢,他转身过去,扶起老妇人说:“这是她命该如此,如果我晚来一会儿,她必定性命难保。”  孙思邈一针救二命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轰动了整个长安城。从那以后,人们对孙思邈以药王相称。后来,孙思邈又把自己在行医过程中所积累的药方整理成《千金要方》等八十余本书,成了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

肘子
七一班赵福庆

     说到美食,不得不说一说我们当地的一道菜,那就是肘子。这道菜家喻户晓,在当地是人尽皆知。特别是谁家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它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压桌大菜。下面我们就说说和肘子有关的事。
    太康肘子由宋友华先生研制而成。宋先生原是中央军委领导的专职厨师,于1986年转业到河南省太康宾馆,担任厨师长职务。宋先生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地学习烹饪技术。他拜师求技,虚心好学,潜心钻研,经过多年探索,溶古今中外红烧、烹饪技术为一体,不断创新研制出了这道佳肴。因主料精选上等猪肘,加上首先诞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故名曰:“太康肘子”。
    太康肘子于1986年出现在太康宾馆的宴席上。此后宋先生创办商贸饭庄,主营太康肘子和豫菜,历经20余年,太康肘子由此名扬内外。跟许多传统美食相比,它也许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却以独特的风味享誉中原。外地游客来到太康品尝不到太康肘子认为是莫大的遗憾,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等外国客人和台湾回来探亲的同胞,食用太康肘子之后,无不拍手叫绝。1990年,太康肘子被当地有关部门评为“优质风味小吃”,2003年被评为周口“四大名吃”之一,2006年荣获“中原风味名吃”一等奖。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太康肘子已成为本县及周边县市餐馆和家宴的必备菜肴。凡是到太康做客的客人,必品尝太康肘子,品后均赞不绝口......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宋先生于2007年创办了“太康县宋记食品厂”,专门生产太康肘子和其他特色产品。“太康县宋记食品厂”生产的太康肘子于2007年12月通过国家产品质量安全认证(QS认证)。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肘子皮较厚,富含胶原蛋白,对身体的皮肤、筋、软骨、骨骼及结缔组织都有重要的作用,故对延缓机体衰老有特殊意义。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延缓皮肤出皱和人体其他部位的衰老。太康肘子特点是“肥而不腻,色泽鲜亮,浓香怡人,酥烂可口。”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肘子的味道呢?
河南地方戏——太康道情
七一班董庆坤

    在我们这里,每到农闲时节,许多村子都请来戏班搭台演戏,特别是过了春节,唱戏的最多。而在众多戏班中,演出道情的又最多。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我们太康的道情。   道情戏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故古时称“鱼鼓道情”,俗称“道情筒子”。明清之际在皖北地区流行,和阜阳一带民间小调“莺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艺说唱艺术。
    清代后期,约在1860年前后,道情从沈丘郸城一带传入太康。20世纪初受河南梆子、越调等地方戏曲影响,道情艺人开始尝试对口演唱和群口演唱,题材突破了原先的道教故事,扩大到家长里短、才子佳人的范围;演员大体分角色,但不化妆,也无明显行当,时称“座摊道情”,这是道情戏的孕育阶段。
    1905年,太康县老冢镇干张村艺人张广志(约1875年-1930年),组建了第一个道情戏班。他是太康道情戏的最早开拓者,早年从事说唱道情,并能演唱河南梆子戏,后来尝试“座摊道情”。
    道情戏以唱为主,剧本多唱词而少插白,一板下来就是上百句唱词。其唱腔中板腔和曲牌兼而有之,主要板式有慢板、流水、裁板、大过、单过、双过、哭死、哭活、垛子、滚白等。唱二八或流水时有重叠句,而且有“哪呼嗨”、“哪嗨依”的衬词,其曲调纯厚朴实,唱词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里拴宝唱的“那个前腿弓,那个后腿蹬,脚不要慌来手不要猛……”就是移植的道情唱腔。
    太康道情戏的伴奏乐器由原始的鱼鼓、简板,逐步过渡到以两把坠胡为主。但它的坠胡又与一般坠胡不同,它筒大杆短,中间有腰码,声似二胡。后来,伴奏又增添了皮胡、三弦、大胡、笙、唢呐以及一些民族弹拨乐器。上个世纪90年代又增添了电子琴、电贝司等电声乐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康道情也再发展,而且越来越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清明节
七一班杨林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一首有关清明的诗,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有关清明的诗文。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元节
七一班张敏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
    所以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丰富了节日生活。
精忠岳飞
七一班张弛

    想必听到岳飞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没错,岳飞就是南宋抗金名将。他有一支有着强大战斗力的军队,岳飞的军队为什么这么强大呢?要先从岳飞为人开始说起。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阳人。如果你要问天下将什么时候太平?他就会说:“文臣不受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将会太平,”岳飞训练队伍的方式也很特别,他经常督促将士们穿着沉重的铠甲从斜坡上疾驰而下,每当到夜里,百姓们愿意接纳他们,但没有人敢进入,。岳飞的士兵如果有拿百姓们东西的时候,立即把他杀了示众。岳飞的军号为“宁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如果士兵生病了,他会亲自下手调药;如果士兵有死的,他会哭丧,且帮助他的家人,正是这样,才有了这么强大的队伍。但岳飞是怎么死的呢?
    岳飞的死是因为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当时岳飞率领的队伍被百姓们称为“岳家军”,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收复了很多失地、,又在郾城大败金军的精锐骑兵,岳家军即使“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然英勇作战。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是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他们一再命令岳飞等将领班师回京,不久,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如今在浙江杭州美丽的西湖岸边,有一座著名的岳飞墓。千百年来,前来瞻仰缅怀岳飞的人络绎不绝、。与其他墓地不同的是,岳坟前还跪着四个反缚双手的铁铸人像,他们就是当年以秦桧为首陷害岳飞的罪人。
    岳飞是一个英雄,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
我与春节不得不说的故事
七一班朱二伟

    有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从古代流传到现代,又将从现代流向未来。它就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关于家庭的节日,也有关于国家的节日。例如国庆节、建党节……而我要写的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就是春节。
    中国这种浓郁的家族文化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都是关于“家”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来源和美妙传说,有关它独特的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  
   春节的由来是怎样的呢?人们对这个问题议论纷纷。答案五花八门,最值得深信的还是这样一个说法:从前有个怪兽,他的名字叫做年。年兽每逢大年初一的时候,就会出来捉人。人们很害怕他,便开始想办法对付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便用点燃的竹子来驱赶年兽、。因为竹子被点燃,燃时响声很大,年兽听到响声后,便被吓跑了。自此以后,年兽再也不来骚扰人们了。从此,人们便把每年的这一天叫做春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买肉来庆祝节日。此外,人们还有穿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等风俗,而在春节当天早上,人们还会互送饺子,放鞭炮等来以此祝贺。
    次日,也就是正月初二,有的人会有走亲戚的习惯……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但由于中华民族经历及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应该被摒弃。

医学历史人物
七一班单英震

    在日常生活中,医生是不可缺少的。可是现在大多数都是西医,那些知名的大医院也是西医居多,把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医中药给淡忘了。我国古代的医术也是很厉害的。比如一些有名的医学人才像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的医术是非常高明的,也为当时的人们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你想知道他们吗?想了解和他们有关的一些事吗?如果想,那就跟我来吧。
    扁鹊,战国时的医学家,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他给人看病运用望、问、闻、切。大家都听说过“讳疾忌医”的故事吧。扁鹊初见蔡桓公就知道他有病了,但不严重,扁鹊就告诉他如何治疗。可是桓公不认为自己有病,以为是扁鹊为了邀功而说的谎话。随后扁鹊每次见了桓公,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并告诉他该如何治疗。可桓公都不以为然,直到有一次,扁鹊远远看见桓公就知道他已经无药可救了,就赶紧走了。直到桓公知道自己得病时,再召扁鹊,扁鹊已经逃走了。通过观看桓公就知道他的病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有多高超。当然,他有那样的成就,也是付出了一番心血才做到的。
    华佗医术高明,擅长治疗各种病症。曹操常患头晕病,华佗运用针灸的方法,每次都针到病除。他尤其精于外科,并发明了一种叫“麻沸散”的麻醉剂。手术前先对病人实行麻醉,等病人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做手术。他的这种全身麻醉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华佗被后代医学界尊称为“外科鼻祖”,民间则称他为“神医”。华佗还提倡通过劳动和锻炼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他仿照古人的导引之术,编了一套“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使人在各部位得到适应的活动,从而增进健康,消除疾病。
    我们现在不仅要采用西方的医学技术,更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中医中药。
越调
七一班齐振洋

    “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情由细说端详······”一听到这熟悉的唱腔,大家就知道是越调《诸葛亮》中著名的唱段。下面咱们就来了解一些有关越调的内容。河南越调,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为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其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第二是木偶越调戏;第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演出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琵琶
    河南越调音乐由于其历史悠久,既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为“越调”,有时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伴奏乐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为主(因而越调也有时被称“四股弦”),卧笛、月琴为辅,后来逐渐增加了短杆坠胡、闷子、二胡、唢呐、三弦和琵琶。河南越调原称四股弦,因主要伴奏乐器是象鼻四弦。在清朝乾隆年间已在河南南阳、邓州一带流传,至咸丰时已流传到禹州、许昌、郑州、商丘、周口一带。因其也采用河南方言演唱,旋律与豫剧有相通之处,也是大小嗓结合。不过越调有自己的演唱风格,不仅有表现民间风情的外庄戏,还有表现帝王将相的袍带戏,又称正庄戏,例如《下南唐》、《无佞府》、《白奶奶醉酒》、《李双喜借粮》等达500多出。由于周口地区的越调剧团出了一位德高艺重的表演艺术家申凤梅,被当年前往河南演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杜近芳发现并极力推荐,使这一剧种由河南传到了北京,又走向全国。为河南越调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起义将军吴广
七一班张占领

     战国时期,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强国长期混战,经过多次战争,秦朝吞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消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始皇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因为秦朝的暴政,修筑长城,经营岭南,征发很多徭役,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秦始皇在咸阳和各地修建阿房宫等许多豪华宫殿,以供自己享乐。
    公元前209年,吴广和陈胜等900多农民被征发去渔阳,因为遇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法规定,误期要杀头。他们心情特别烦躁,一起讨论。终于起而反抗,发动了农民起义。反对这个暴虐的统治者,要给秦朝一个严厉的打击。从中吴广创立了“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的故事。  秦朝的第二个皇帝,他的统治集团急忙调兵向起义军反击,攻打吴广起义军,吴广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起义军失败。
    在吴广的家乡,河南省太康县小吴村里有一个塔,为了纪念吴广而建。传说塔里有一条很大很长的白蛇,每天寻找食物,但它不害人,寻到食物就立即回到塔中。在我的想象中,那可能就是吴广的后躯。因为人们不相信有龙,所以他的后躯就变成一条白蛇,守护着他的家乡,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历史一只传下去。
春节
七一班姜瑞琳

    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都会放鞭炮,吃饺子,发压岁钱等一系列热闹的习俗。  每到过年的前一个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他们会每个集市都赶,每次都买回来一大堆过节的东西。还会炸很多东西,俗称过油。如:炸鱼肉、炸鸡肉、炸柿丸子、红薯丸子、冬瓜丸子、细粉丸子、炸芝麻饼、炸花生豆等,然后放起来,等到大年初一那一天才让我们小孩吃.到腊月初八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米,腊月二十三要吃麻糖,等到腊月二十九人们就可以忙碌起来了,那一天人们贴年画、包饺子,等到下午吃饭时要吃饺子,哪一家的饭如果做好了,还要放一挂炮,这炮可是很有讲究的,这挂炮人们都会买的很大,因为谁家的炮放的时间长,谁家在这一年就会福气不断。这里还流行在饺子的第一刀的皮里包一个硬币,谁吃到了谁就比较有福气,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晚上放关门炮守夜。
    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人们就会早早的起来放开门炮,然后把饺子下锅,吃完饭,就会领着一大家子人去拜年,人们相互之间就会给对方小孩压岁钱,压岁钱可是大有说头的。听人们之前讲,在以前,有一个叫做“崇”的恶魔,一到初一晚上就会来打扰人们休息,它会跑到小孩面前摸摸小孩的头,第二天小孩就会生病,可是有一家的孩子却没有事,原来是这一家小孩的妈妈在孩子的头下用红布包了一些钱,恶魔害怕红色,所以不敢靠近小孩。往后,人们也这样做,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用红布包一些钱放在孩子们头下,让他们压住,所以称“压崇钱”,后来才逐渐改为压岁钱。
     春节的日子很长,从大年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人们在这期间有很多习俗,也都很热闹。
泼水节
七一班·董雅琪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阳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泼水的时候用它沾满清澈的泉水,洒向亲戚,洒向朋友,洒向远方的客人,把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奉献给别人。傣族人民信仰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每到泼水节,人们纷纷向龙泼水,预祝生活美好,年年五谷丰登。泼水节是傣族风情集中展示的节日,也是一个狂欢和参与性很强的节日。    
    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傣族的民俗风情,不妨亲自来感受一下吧!水将为你带来吉祥和祝福,也会让你深深地爱上她——傣族泼水节!
中秋节
七一班杨贝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每年距中秋节还有十几天时,人们便买来了月饼。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吃月饼,而且中秋节那天晚上还有个礼俗,就是那天晚上长辈们都给他的爸妈或老人送月饼,这个礼节也是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过的中秋节还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月饼就是其中的一种吃的。我来给你们说说我们这里的月饼吧。  月饼是我们这里中秋节的主要吃的,有的是别人做好装好的,另一种是现场加工的。有很多种馅儿,有水果的、豆沙的、五谷的等等。还有很多咸味的、甜味的、肉味的月饼,真是五花八样,有时间你也来尝一尝吧。中秋节还有放烟花的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有很多人都放烟花来庆祝,有时候烟花放的满天都是。
    中秋节那几天月亮很圆很亮,有的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十五那天晚上人很少,十六那天晚上人很多。有的人整夜在外面看月亮,我就很喜欢那天的月亮,虽然有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在十五那天晚上月亮也很圆,十五那天晚上坐在草地上,看着月亮吃着月饼,也有另一番滋味的。  中秋节还有很多的传说,比如有很多人都说,中秋节的月亮很大是因为嫦娥在八月十五那天奔上月宫的,所以中秋节的月亮很圆很亮。
    这就是我们这里过的中秋节,如果有空在下一年的八月十五日来游玩一下,品尝我们这里的月饼。
中秋节
潘可可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可能要算中秋节的月亮最大、最圆。许多节日一般都是白天庆祝,而中秋节晚上最隆重。古代人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这里我们就介绍玉兔捣药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中秋节的习俗虽然很多,形式也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期盼团圆幸福,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等奖作文
佳节中的“家”文化
七一班朱明珠

    中国这种浓郁的家庭文化色彩在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春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都是关于“家”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美妙传说,有它独特的情趣和群众基础。他们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美好家庭的憧憬。
    重阳节也有一段它特有的传说。古时候,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青年人,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睦相处,过的十分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出现一个瘟魔,岸边许多村庄都染上了瘟疫,死了不少人。整个村庄鸡犬不宁、,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瘟疫,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自己活了下来。  桓景病好后,一心想除掉瘟魔,不让村民再受到伤害,便开始了寻找神仙的道路。他一路跋山涉水,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的鞋子。后来,他终于见到了那位能够降妖除魔的神仙。那位神仙见桓景是真心诚意地想为民除害,于是就收了桓景当他的徒弟。桓景每天勤学苦练,吃苦耐劳,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  一天早上,桓景正在练剑,他的师父过来对他说:“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来害乡亲们了,我给你一把茱萸叶,一瓶菊花酒,你赶紧回家,让乡亲们登高避难,这也便引出了王维诗句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了中午,那瘟魔果然出现了,桓景赶紧把茱萸叶给乡亲们,然后让他们喝菊花酒,领着大家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过了一会儿,那瘟魔趾高气扬的出来,见村里没有人,便东张西望,最后发现乡亲们都在山上,瘟魔吼的一声便冲了过去。还没到地方,便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茱萸叶和菊花酒的味道,瘟魔顿时头晕眼花,不知哪是东南西北了。瘟魔见势不妙,想逃跑,幸亏桓景反应快,立即拔出剑向瘟魔刺去。从此,汝河两岸的乡亲们,不再受瘟疫的侵袭,而过着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日子。  
    这一天,正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除掉了瘟魔。因为九月九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天称为“重阳节”。
圆明园文物今何在
七一班杨苗苗

    圆明园自从被英法联军洗劫后,院内许多的艺术珍品流失到国外。
     2000年,我国从有关方面耗费巨资从香港拍卖会上买回三件国宝,它们分别是铜牛头、铜虎头、铜猴头,它们原都是清朝时圆明园海晏堂中的瑰宝,最后被英法联军劫走。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东晋时期顾恺之绘的《女史箴图卷》,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了原藏于圆明园的《四库全书》部分卷册,还有许多来自圆明园的玉器、金器和瓷器。 在巴黎国家枫丹白露宫内有一个“中国宫”,里面陈列着金器、玉器、铜器、瓷器等上千件圆明园珍品。宫内最大的一间展示屋顶上,有三幅巨大的工笔重彩佛像,画上清乾隆的鉴赏御印清晰可见。  至今被抢走的圆明园文物已经离祖国140年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内还有多少圆明园的文物?私人手中还有多少圆明园的文物?具体的数字谁也说不清楚,可能永远是个不解之谜。
   为何我国如此软弱?为何我国会被人欺辱?只因为我国不够强大啊!今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在历史上悲惨的一笔,落后就要挨打,我的祖国啊,你强大起来吧!
美丽的河南
七一班张璐欣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历经风吹雨打,仍立稳脚跟毫不摇,依旧屹立在东方。而中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因为我生在河南,长在河南,所以我对河南文化和河南精神有着不少的了解。如云台山、鸡公山、白云山等自然景观;也有清明上河图、龙门石窟、少林寺等人文景观,还有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都塑造者文明向上的中原文化精神。航天员刘洋、退休教师李玉萍、独臂村医马云飞等等……这些都是感动中原的人物。他们向我们诠释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中的强烈责任感”,这就是河南的“三平”精神。  
    河南正向中国展示其魅力无穷的精神文明。  还有河南的许多特产,如原阳大米、新郑大枣、开封中牟西瓜、杞县中牟的蒜……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少林寺功夫、唐三彩豫剧、河南坠子书等。  河南的资源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底蕴绵延了数千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特点。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认清当代的使命,关注河南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打造一个文明富强、自强不息的河南经济特区。希望我们这一代而让河南熠熠生辉!
值得流传的美德
七一班郑金凤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流传着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说诚、信、善······  要说诚也不难理解,是诚信的意思。表示诚信的名言我也知道几个,古语有:“诚信所至,金石为开。”韩非子的“小信诚,则大信立。”而人们常说的谚语也有“诚信如一支玫瑰,送给别人,手有余香。”
    我曾经还看过这样一篇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希望它可以不只被我一人看到,而是有更多人知道,并从中得到启发。  古时有一个商人,从集市买回去一只脚有伤的驴子,不料后来被儿子卖给了别人,商人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几经周折后,找到那位买病驴的商人,说明缘由并拉回驴子。因为他认为,以诚信为本,是做人也是做买卖最不可丢弃的信条。  这个故事虽然很短,但它隐含的哲理却不容忽视。它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做人也是做买卖的基本原则。  做人,有了诚信可以是自己终身受益,不仅朋友多了,路好走了,也会有一个好名誉,给自己的人生留下异样的光彩。其实,不仅是做买卖,其他事情也应该讲诚信,它可以使你的人缘广,物品有名气,也可以使你的商品更畅销,收效更高······  
    可是,在生活中总是有许多人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不为今后做打算,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其实你也可以逆向思维的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怎么会突出你的诚信呢?  希望会有更多人遵循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
春节
七一班董梦雨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河南过节的习俗。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贴,故名之。
    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剑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的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玩耍。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候,年菜都在几天前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的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的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剁肉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乐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最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合家团圆,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一时间,河南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过年
七一班罗乔威

    过年是一个传统节日,他表示着新一年的到来,旧的一年即将过去,过年还有一个神话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狠的怪兽,叫做年,经常来危害人们,由于年高大威猛,人们打不过他,就很害怕。躲在家里门口不敢出门,庄稼也就没有收成。不过再强的东西也有弱点。时间一长人们发现年很怕红色和爆竹,就利用年的这一弱点将其赶跑,可是又害怕年来报复,所以家家都在门前贴红纸,可红纸不怎么好看,所以人们就在纸上画画,成了现在的春联,爆竹就是现在的鞭炮啊,为了庆祝这一天,人们把它叫做过年。  
    过年除了贴春联,放鞭炮,还有一样家家必吃的食物——饺子。饺子要在前一夜包好,等到第二天再吃。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鞭炮声就已响起。起床后美味的饺子就已下锅,当热腾腾的饺子下肚后,全身就暖和起来,完全驱走了冬天的寒意。接下来就是要去串门,说是串门,实际上就是去要压岁钱。  这个过年真的很好,可以带给我们欢笑。
端午话粽子
七一班毛飞浩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里,人们不仅载歌载舞来欢庆,而且有吃粽子的风俗。
    吃着清香的粽子,人们不禁要问:粽子是怎么包的呢?包粽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步:首先是浸米。包粽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润一下,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粽子的前一天进行。浸时,先把米淘干净,倒入容器,加入稍多的水,静放即可。其次是洗煮粽叶。选用完好的粽叶洗净后,放在开水里烫或煮一下即可。再次是拌料。当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时,首先是拌料。我国地广人多,民族众多,各地风土人情、地方风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举不胜举,无法一一说明,我只能讲河南地区的常见的方法。最简单的是“白粽”,只有纯糯米一样东西。较简单的有豆粽、花生粽等,只要把红豆、花生等东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为主即可。较难配的肉粽,顾名思义,即是肉加粽。肉最好是稍咸,精多肥少。和时,把肉切成小块,米中倒入适量酱油、味精,放置待用。如果包鸡肉粽,最好也要稍放一点儿猪肉,也可放点儿牛肉干等。拌料结束,接着就是包粽子。包法很多,而且随粽叶不同而不同。就粽子的形状来说,有夹脚粽、小脚粽、秤砣粽、三角粽等。其包法不一,各有千秋。包时注意:豆粽等里面的用料要均匀;肉粽、百宝粽的馅心要中间,但不宜太多,否则会隔断糯米。包粽子是一桩看起来容易实际却难掌握的技艺,得下一番功夫才能学会。最后一步是煮粽子。煮粽子时,把粽子放在大锅中,但甜、咸分两口锅加上浸没粽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烧开,再用文火加热半小时,煮好后,千万不能揭开锅,要焖上半天才行,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香糯可口。
    粽子吃起来清香、美味,殊不知粽子还有大学问呢!朋友,想吃粽子先学包粽子吧!
河南戏
七一班文欣欣

    从小,我就跟爷爷一起听戏、看戏。觉得还挺有趣。慢慢地我和爷爷就成了一老一少俩戏迷,那是远近闻名的。虽然我比不上那些个大名家,但不时地也能来上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豫剧中有名的段子,这也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了。在班中,我可是众所周知的“戏曲小霸王”,没第二个比我更会唱戏的人了,这也让我在班里多了一份羡慕。在家里,只要是有时间,我就打开爷爷的唱机开始听戏,时不时的还模仿几句,心里觉得美滋滋的。妈妈说我比真戏迷还戏迷呢。戏曲是我最大的爱好,就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那简直是离不开呀。为此,我还担任了班里的文艺委员,在周末我们班开班会时,同学们总让我先唱几句作为开场白。河南豫剧名满天下,更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表演家们更是把豫剧表演的淋漓尽致。一个腔调,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简直让我如痴如醉。生、旦、净、末个角让我们苦笑怒骂。爷爷告诉我:“只有演员们经过非常刻苦的努力,在舞台上才能把这些不同的角色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哦,这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吧?”我惊奇地说。豫剧对我们学习历史也有帮助,豫剧中就有我们所知严肃清廉的包拯的故事,如《铡美案》。在享受戏曲的过程中还能了解历史,真是一举两得。一些人在台下看到演员们的努力,都情不自禁地拍起双手,这也是对演员最好的安慰了。观众把听戏看戏作为享受,演员们把演戏和唱戏也作为享受,这样他们一生都活在高兴之中了。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做好,当然我爱的豫剧也不例外。戏曲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要把它好好地传承下去。
我家乡的特色胡辣汤
七一班张凯

    现在很多上班族因为没有时间做早餐,而是到早餐店吃,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喝胡辣汤。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喜欢喝胡辣汤呢?因为胡辣汤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口感很好,经济实惠,大众都喝起。全国的胡辣汤哪个最好喝?我敢拍着胸脯说:“逍遥胡辣汤就是好,喝了一次忘不了。”逍遥就是逍遥镇,在我家乡的一个镇子。这里的胡辣汤可以说“名扬四海,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忘不掉。”它口感润滑,酸辣可口。我知道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有些人不好吃酸的,没关系,只要和它的好搭档——油条,真是无上的美味。有人称“上有天堂,下有逍遥”。油条的酥软与胡辣汤相结合,使油条之味完全的浸入汤中,真是让人“口水满地流,桌上光溜溜”。其实,别看胡辣汤喝起来好喝,做起来还真是不那么容易。先烧开水,然后往里加一些作料,海带、木耳,还有花生,最重要的一步千万别忘了,还要加独家料方和一点儿醋。这样惊天动地的美味佳肴便出锅了。注意,胡辣汤讲究色香味俱全,所以在做之时,千万不要马虎大意。胡辣汤是我家乡的特色风味名吃,它是上班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早餐。它既营养油好喝,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喝胡辣汤。我挺你,胡辣汤。
春节
七一班·张婷

    每年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要过,过节的时候都很开心,但对我来说最快乐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了。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外国可是没有的春节,大家迎着“砰、砰、砰”的开门炮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起床,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当然不愿意起床,大人们也没办法,只好让我们回温暖的被窝做着未完的美梦。在饺子出锅后,家长也不再纵容我们了,只好把我们从被窝里给“揪”出来,换上新衣服,仿佛全世界都是新的。出门闻着新鲜的空气,心想多么好的空气,城市里的空气肯定没这么好。春节虽然每年都一样,都是一样的给长辈磕头,长辈给压岁钱。虽然没有变过,但每年的春节给我的感觉都不一样,因为我每过一个春节我都会长高不少,长大了一岁,从小女子转眼长成了大姑娘,长大了可以帮助父母干更多的事了。春节好像是在古代都有的吧,具体我也了解的不多,但是关于饺子的一个传说我倒是记得。据说,在古代有一名神医,那时的百姓很穷,没有衣服穿。到了冬天,有的连耳朵都给冻掉了。有一天神医出门采药,见百姓的困境,心里很难过,便想要帮助百姓。他设了一个棚子,专门让没有饭吃的百姓吃饭。有一次,他给百姓们寻找治耳朵冻掉的药方,他想把面皮做成圆形,把药材放到面皮里,把面皮捏成耳朵的样子,他把这个面皮似耳朵称为“饺子”。他让耳朵冻掉的人吃饺子,吃后耳朵竟然奇迹般的长了出来。因为那天是冬至,所以奶奶总说,冬至时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我不爱吃饺子,吓得我赶紧问我耳朵冻掉了没有,问的奶奶哈哈大笑。好像外国人他们也没吃饺子,这个饺子只有中国的才好吃。春节,我相信每个人都很喜欢,全家人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是一个团聚的好日子,中国到处都充满了幸福。  
风味独特的河南烩面
七一班李舒行

    说起这面食,可谓是世界食物中的一个大家族,可中国面条又在面食中独树一帜,但再下说,面条又数什么最好呢?是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还是兰州拉面?不!不!不!在我看来,掌控面条霸主地位的还是我们的河南烩面。这河南烩面的起源可说是最具戏剧性的,它最初是由人们无意中把面条与羊肉汤烩一烩,最后竟发现如此美味。后来 经过改良,发展就成了现在风味独特的河南烩面。可这河南烩面又独特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山西刀削面过于丝滑,口味比较单调,不太符合大众人的口味,而烩面就不一样了,吃起来不缺丝滑,但也不过之,并且口味清淡、多样,当然更受人们的青睐。而武汉热干面呢,虽说口感要更好些,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面汤。而河南烩面不仅有美味的面条,就连面汤也是碗中之宝,许多人吃烩面就是为了尝一尝那独特的面汤,并对此赞叹不已。这兰州拉面在味道上可谓一绝,但口味也许有些偏重,对于一些习惯清淡口味的南方人来说不易接受。烩面就没有这些弊端,口味不轻也不重,不但受北方人的喜爱,南方人也对此竖起大拇指。有了以上几点,人们不喜欢吃它也难啊!烩面代表着中原的饮食文化,代表着河南人的豪迈。随着现代文化的飞速发展,河南烩面将不再是以中国,而将面向世界,为更多人所喜爱。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来尝一尝我们的河南烩面。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它的。
四合院的变迁
七一班陈萍

    说起四合院,我们的话可多了,但真正知道四合院、了解四合院的又有多少呢?现在,就让我来为你简介一下吧。四合院,简单来说就是四周都是房子,并且四周都有门。但是如果复杂一点儿讲的话,房子的结构可就麻烦的多了。首先,房子都是对称的,哪怕一砖一瓦的突出或不对称都不行。房子棱角分明,就好像用直尺画出来的一样。其次,四合院是物如其名。大家想一下,四合院不就是四个院子合并到一起吗?如果你们都这样想的话,就对了。四合院就好像是四个院子把院子重合,只突出房子。四合院是中国拥有历史的见证,是中华名族不忘根、不忘本的见证。放眼如今,还有多少座四合院,又有多少座高楼和大厦呀。现在,有多少人为了一己之私就去购买四合院的地契,并且把四合院拆掉,盖上一幢幢的高楼和大厦。四合院是历史的见证,同样也是历史和先人用血汗为我们留下的物质遗产。说是“物质遗产”可能有点儿不全面,因为说它是物质遗产,难道它就没有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吗?所以它既是物质遗产,又是精神财富。现在,这饱含着先人的血汗的建筑物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座了,我们一定要保护这宝贵的遗产。四合院里有先人的影子,也有先人的灵魂。难道我们这些自认为文明的人要去拆毁先人的遗址吗?这可是他们避风的港湾,他们的家。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是忘记了自己的根与自己的本。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根和本都忘了的话,那么这个人还有人性吗?如果一个人没了根本,会有这个人的存在吗?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自己的根本,保护先人的遗址和他们的家。  
说中原文化
七一班李亚茹

    中原一词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文明视为天下中心,曾长达五千年居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今天就来说说中原最具代表性的豫剧。豫剧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豫剧艺术古今兼纳,刚柔并济,豁达宽厚,有“中和”之美。豫剧以唱见长,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抑扬有度,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烈的情感力度。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各行当都有自己表演的要诀,“花脸过顶,红脸齐眉,小生齐眉,小旦齐胸。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眼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的路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豫剧有名的片段——《秦香莲》。陈世美、秦香莲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六百多年,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豫剧《秦香莲》中,戏曲名家用他们的独特的唱腔、身段,演绎出一段悲惨的故事,从此,秦香莲便成了古代弃妇的代表,若不是正义凛然、不畏权贵的包拯执法,还不知道那命苦的秦香莲要再受多少苦呢。听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有想学习戏曲的冲动呢?
甲午中日战争
七一班·张珂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指《马关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这之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呀!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爆发了。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爱国官兵英勇抗敌

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中国北洋舰队突然遭到日本舰队的进攻,结果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屡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甲板上浓烟滚滚,眼看就要沉没。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果断下令开足马力,向敌舰吉野号撞去,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壮烈牺牲。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各有损失。但是,李鸿章故意夸大损失,一味强调“避敌保船”,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躲进威海卫港内,不准出击,以致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样,日本海军就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渤海、黄海的制海权。1894年10月,日本陆军兵分两路,大举入侵,攻占了大连、旅顺。侵略者用极其残酷的手段,对手无寸铁的旅顺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近两万名无辜民众被杀害。1895年初,日本陆军包抄了威海卫的后路,又以海军封锁港口。北洋舰队的爱国官兵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仍拼死抵抗,但终于不敌日军炮火的猛烈攻击,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气焰更加嚣张。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3月,在日本广岛马关春帆楼,清政府大臣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就停战条件谈判。《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它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重了民族危机。
烩面
七一班张梦锦

    我是一个美食爱好者,我们这里有名的美食有很多种,如土豆粉、拉面、小笼包、胡辣汤等,可是我最钟爱的还是羊肉烩面,烩面在我们这里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面食,几乎家家都吃过。烩面还有一个别称叫“宽面”。这还有一段来历呢。据说以前有个拙妇,她的公公想吃面条,她也不会做,就把面擀成一个大饼,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的,本认为会得到公公的批评,可是公公却对此赞赏不已,还要再来一碗。就这样,烩面就流行了起来,家家户户都会做,最后改名叫烩面。烩面的做法也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和面。面和水的比例是三比一。记住要放少许盐,其目的是为了使面更筋道,更有嚼劲。和好面以后先放在案板上醒面,要醒上十五分钟。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大葱切成葱花,把青菜择好,把熟肉切成块状。在这期间面也醒好了,我们把面分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擀成约半厘米的长方形薄片,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手拉一边,轻轻地拉扯,然后用力甩,再对折,用手一撕,烩面就成了。这时把青菜和豆瓣酱放在热油锅里爆炒,青菜微熟时加入开水。待到水冒泡时把烩面放入锅内,再加适量调味料,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就成了,再加入少许葱花和切好的熟肉。哇!真是人间美味呀,保准那香味把你从十里之外都能给揪回来。河南的烩面“中,真中”。你学会做了吗?
岳飞
七一班李帅康

    在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著名的岳飞墓。千百年来,前来瞻仰、缅怀岳飞的人络绎不绝。与其他墓地不同的是,岳飞坟前还跪着四个反缚双手的铁铸人像,他们就是当年以秦桧为首的陷害岳飞的罪人。岳飞究竟是怎样的人物?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以会宁府为都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1125年,金俘虏辽最后一个皇帝,辽灭亡。金灭辽后,继续南下,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金军直逼北宋都城开封,开封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领导下,展开了英勇不屈的开封保卫战,打退了金军的进攻。但是,宋钦宗和一些官员一心求和,极力排斥主战派的李纲等人,对金兵不作积极防备。不久,金军再次南下,于1127年攻破开封,俘虏宋钦宗和一些官员等返回北方,北宋灭亡。同一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方重建了宋政权,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南宋初期,金不断派兵南下,宗泽、岳飞等抗金将领率领南宋军民进行了英勇抗击。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百姓爱戴,被称为“岳家军”。岳飞率领这支队伍,收复了多处失地,又在郾城大败金军的精锐骑兵。岳家军即是“人为血人,马为血马”,仍英勇作战。金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在《黄鹤楼》一词写下了“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豪言壮语,并不断向宋高宗呼吁,北渡黄河,收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正是由于他的这一志向,才导致他被害的结果。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不惜向金朝屈膝求和。他们一再命令岳飞等将领班师回京,不久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高宗和秦桧为了停战求和,一天之内连发数道金字牌,命令岳飞班师。岳飞悲愤地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撤军时,百姓们拦住他的马头苦苦哀求,有的甚至嚎啕大哭。岳家军刚撤军,收复的失地又重新沦入金军之手。岳飞一回朝,秦桧及其党羽就以谋反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岳飞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凛然不屈。他知道秦桧一伙不会放过自己,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慨然赴死。岳飞墓碑上有这样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传说+吃+穿=多姿多彩中国年
七一班张晓东

    年,又称春节,一个具有中国传说的传统节日,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在中国它以独特的风味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中国节日的代表。
传说——对自然的崇拜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年也毫不例外的拥有一个神秘的传说。我的奶奶就告诉我它的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头怪兽在新年到来之际,到人家中吃掉在梦中畅游的小孩儿,所以得名年兽。有一对夫妻看自己的孩子乖巧,便用红纸包了一些钱放在他的床这对前。这对夫妻非常害怕年兽来偷吃他的孩子,便一直保护着他们的孩子。在新年到来之际,年兽突然来偷吃小孩,但在年兽看到床头的红纸之后,被吓跑了。在旁边守候的父母发现年兽惧怕红色的东西,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又发现年兽害怕巨大的声响,于是发明了爆竹。以后人们巧妙的把红色和响声结合在一起,所以今天的人们有过春节发压岁钱、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春节时,即使是再穷的家庭,也会吃上肉。但在这段时间吃得好为什么我们也并不知道。作为小孩子,我们只会抓紧在美好的几天中大吃大喝,也不管为什么。其实是因为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有这样一句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相信只要在春节时把生活过好,在这一年中,日子就会过好。于是,在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吃得很好,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穿——对“新”的追求

    在新的一年的开始,不仅有美好的传说,美味的食物,还有美丽的新衣服。但为什么在这一天人们都穿新衣服呢?这也与人类的期盼有关。我们知道,中国人讲究寓意,这天穿新衣服是人们为了摆脱在过去的一年中身上所带的霉运,换上新的衣服,在新的一年有个美好的开始。由此可见,无论是在什么方面,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春节独一无二的文化,中华文明的瑰宝。  
难忘的愚人节
七一班董君莹

    愚人节,这人人都知道,它是西方传了的节日,近几年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结果。4月1日——愚人节,每年都过这个节日,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那天我非常高兴,心想今天该怎样逗我的同学们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受骗呢?灵光乍现,想到了,不如我们就来一场假考试来骗骗同学们。吃过了早饭,我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第一节是英语课,我就想到一个妙招,于是我对大家吆喝这说:“今天第一节考试英语,大家快好好复习吧。”有的同学不相信,我就灵机一动,表现的胸有成竹的模样:“昨天下课我问老师了,你爱信不信。”那个同学无语了。班里的同学都开始了“复习之旅”。我在旁边看着他们的样子,心里洋洋得意。同学们一直在背书,我却一直在玩。上课了,我见英语老师拿着卷子,真的要考试,我愣住了。这怎么让我说中了,赶紧复习吧,很明显时间已经不够用了。在考试过程中,试卷上的好多题我都不会做,因为它们在我脑子里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眼看着别人答题,而我只能干瞪眼。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对我说:“这次考试我们还得谢谢你呢。”我当时是有口说不出话来。到下午,我们班的同学说:“老师把卷子改好了,让课代表去拿。”听到这个消息,我慌了,赶紧过去看。到了那里才知道,那同学也是闹着玩的,结果把我吓了一跳。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假考试成了真考试,这一天过得心惊胆战的。  
中原崛起,文以化之;河南振兴,文以铸之
七一班姜山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依然屹立在东方,仍站稳脚跟毫不动摇。而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缩影,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成就让人刮目相看。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历史人物人才辈出,例如中华民族的人文祖先轩辕帝,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还有爱国将领岳飞等。这些人物锻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明和高尚品质,这些都使我们受益无穷,影响深远。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是我国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裴寺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孕育出了许多名人和大家,老子、庄子、商鞅、张衡、张仲景,一个个英名赫赫,如雷贯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二十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个,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真可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文明史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两千多年的文明集中于河南,身为河南人的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我们作为中原儿女,应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为中原崛起积极建言献策。我们需弘扬河南精神,发扬中原人文精神,让中原文化因我们这一代而熠熠生辉,源远流长。
粽子
七一班张开放

    大家对粽子都不陌生,是过节、旅游、居家必备之佳品。
    在平常时候我们是很少吃粽子的,可是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基本上家家都吃,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屈原的古人。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糯糯的香味,至今还似乎围绕在我的身边,勾起了内心深处的那段记忆。“粽子,卖粽子······”巷子那边一位卖粽子的大伯在叫卖着。这时我总是闹着妈妈,让她给我买粽子吃。妈妈拗不过,就给我钱让我自己买。我高兴地接过钱,跑向那位大伯。那大伯总是憨憨一笑,变戏法似的从一个大桶里“变”出一个粽子,于是,在幼年时老想着我要有那样一个粽子桶就好了。我接过那个绿色的小精灵,剥开皮,白白的大米,红红的大枣,红白分明。还没等我品出味道,一个粽子就下肚了,此时,那个叫卖声也越走越远了。
    这是我对童年的回忆,也是对粽子的钟爱。
爱国将领邓世昌
七一班姜藤龙

    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爆发了。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的黄海大战中,有一位爱国将领英勇抗战,他就是邓世昌。9月中旬,在黄海海面,北洋舰队突然遭到日本舰队的进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日舰凭借航速快的优势,很快打乱了北洋舰队的阵形。中国官兵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奋勇抗敌。经过数小时的浴血奋战,邓世昌指挥的致远舰屡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甲板上浓烟滚滚,眼看就要沉没。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果断下令开足马力,向敌舰吉野号撞去,准备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250多名官兵壮烈牺牲。邓世昌是广东番禺人。他年轻时就怀有强烈的报国之心。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力主抗战,常对官兵说:“如果发生什么不测,一定要与日舰同归于尽。”黄海海战中,他对将士们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现在情况十分危急,今天正是我们为国牺牲的时候。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长国家的声威,也就是达到了报国的目的。”致远舰中雷后,邓世昌抛开救生圈,高呼:“为杀敌而死,不要偷生,不做俘虏!”一艘鱼雷艇驶过相救,他拒绝上船。这时,他的爱犬游到他身边,紧紧衔住他,使他不能下沉,他毅然抱住爱犬沉入海底。邓世昌的爱国气节,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忠孝报国的人才,让祖国更加富强。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七一班朱紫薇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诸侯长期征战的局面结束,天下安定。秦王政认为自己的高过古代所有的帝王,不应再仅仅称王,于是让大臣们讨论这件事。最后,秦王政决定取古代“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古代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尊号。秦王政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秦始皇”。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秦王政立即进行政治制度的全面改革。首先废除了自己的王号,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并规定他的子孙继位者称二世、三世,直至千万世,传之无穷。皇帝为最高统治者,总览一切大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在地方,废除旧的分封制,改郡县制,中央及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至此,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秦始皇为严格控制军权,规定以铜虎符为发兵的凭证。虎符剖为两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将军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秦始皇还命李斯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今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到南海和越南北部,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秦始皇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有作为的政治家,还是一代豪杰。但他所做的一些事对他有负面影响,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其实,秦始皇的功大于过,他建造的长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另一方面也对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应学习秦始皇不畏艰苦、积极进取的高尚品质,以丰富我们美好的明天。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