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285阅读
  • 0回复

(中日世仇)抗战南洋华人如何抵制日货:谁买就割掉一只耳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2-21
核心提示:要么就把乌油泼在你家的门口,你那个店铺的门口,大家就认得这家人叫作卖仇货,你再搞得厉害一点把耳朵割掉。
凤凰卫视2月2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各殖民宗主国纷纷卷入战争,一方面中断了对东南亚的投资,另一方面增加了和战争相关的橡胶制品、粮食、五金等等物质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长期被英国资本压制的华商就终于有机会迅速崛起了,到1921年在荷印的碾米厂、皮革厂、橡胶厂等34类共约9000所工厂当中华人企业共3253家,也就是说在这些工厂当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华人开办的,在这些华人开办的工厂当中,做工的绝大多数都是华工,到无论是底层的华工还是崛起的南洋华商,令他们最为怀念的还是自己的祖国唐山。


陈毅明(归国华侨):他(父亲)就说我们是唐山人,而且很小,很小,他就告诉我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从很小,他是文盲,但是这个家乡的地址他会写,从小就教我们不要忘。


丁烔淳(华侨博物院院长):到南洋去的这些人是他还是自称唐人的,祖国称唐山,一些货物就称唐货,这个都是对唐的一种印象,而且作为一个唐朝人的那一种光荣。


庄国土(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陆上西诸国称中国人,还是中国为汉,海外诸番也好,诸国也好,称中国人为唐,以后连陆上也开始叫唐人了,唐山是指家乡,那么回来叫回唐山。


解说:回唐山这在当时是每个唐人心中的夙愿,这也是日后南洋成为辛亥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原因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长达14年的流亡生涯中先后去往檀香山、日本、欧美、加拿大等地共有23次,而下南洋却有43次,就在各种救国宣言在南洋大街小巷此起彼伏时,刚刚崛起的新加坡华商陈嘉庚也加入其中,并在日后成为华侨旗帜。


郭玉聪(厦门大学教授):有一天他们在新加坡有个叫晚清园的地方开会,那个晚上的开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会,就是要制定党旗。


解说:陈嘉庚有幸在这里见证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诞生,同时也开启了他的革命救国之路。


郭玉聪:那个时候孙中山要回国,担任临时大总统,他要从新加坡回国,可是他完全没有钱,他都没有钱了,所以他请陈嘉庚帮助,他对陈嘉庚说,同志我如果需要经费赞助,你能不能给我一些帮忙?陈嘉庚当即给他五万块的新加坡币,这五万块钱对孙中山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当时的五万块钱是非常大的,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就整个马来亚土地一亩才四五块钱,那么他五万块钱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数目,同时陈嘉庚还跟他说,你到国内如果需要经费,请你尽量告诉我


解说:久居南洋,心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陈嘉庚这一番话道出了众多南洋华侨的心声,189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最初的三百多名支持者中,东南亚华人华侨占了半数以上,到1908年马来亚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同盟会分会和通讯处共有一百多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洋华侨为此捐助近六百万元,马来亚华商谭德栋更是为支持孙中山革命而倾尽家产。


郭玉聪:辛亥革命孙中山有一些扬言,称华侨乃革命之母,因为他都是靠在海外得到华侨的自主,才能够在国内搞革命。


解说:南洋华人华侨长期旅居海外,受尽了殖民者的压迫与歧视,切身的体验使他们深知华人在国外抬不起头,与祖国在清朝统治下的软弱无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革命者先后在南洋发表的各种救国论,使得南洋华侨比国内群众觉醒得更早。


庄国土:他们在认同中国的国家民族的理念上,他们更强烈,然后在抗击外敌侵略,我总体感觉他们比国内整体的水平更坚决。


解说:契约华工出身的马来西亚华商邓泽如说道,久侨海外,习见侨胞日受不平等待遇,知由于国势之不振,而满族之歧视也,慨然思所以拯之。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南洋华侨爱国主义热情,各大报纸头版均是有关国内战情的报道。


陈毅明:中国灭亡就意味着华侨成了亡国奴,谁也不愿当亡国奴,所以当时这个华侨这种自发的一种爱国行动,抵制日货,首先是抵制我不买日本货,然后你是做生意的,你如果卖日本货,就在你那个商店的那个招牌那个地方涂了,用沥青,叫作乌油给你涂掉,要么就把乌油泼在你家的门口,你那个店铺的门口,大家就认得这家人叫作卖仇货,你再搞得厉害一点把耳朵割掉。


郭玉聪:陈嘉庚公司的广告,他的标志就是一个钟,警钟长鸣的钟,那钟里面还有一个中国的中,就中国永远在他心中,这个作为一个标志,然后里面还有很多文字,劝人用货要用国货,不要用日货。

解说:南洋华侨还开展了不为侵略者服务,不供给侵略者物品的不合作运动,日营工矿企业中的华工纷纷罢工停产,为进一步推进抗日救国救亡运动。1938年陈嘉庚联络南洋各地华侨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并担任主席。

郭玉聪:本来是支持中国抗战的,但是因为当时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对日本是采取妥协政策的,所以在新加坡就不能公开地打出旗号,支持中国抗战,所以他这个名字就起为筹赈支持救济祖国难民的这样子一个总会,这个总会涵盖整个南洋,简称叫做南侨总会,这个总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筹款,筹款支持祖国抗战,最多的捐款是在1938年,就是南侨总会刚刚成立的这一年,根据陈嘉庚的统计,南洋各署华侨捐款和汇款一共有七亿多元,而1938年我们中国抗战的战费总数才18亿。

陈晓楠:除了筹款救国,南侨总会还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等物资,政府同时利用他们捐献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等,然而如何将这些物资运往国内就成了重大的难题,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主要的大城市百分之九十五的工业,百分之五十的人口以及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到了日本人的手中,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于是一条由云南二十万群众用一年的时间修筑出的滇缅公路,成为了关乎到中华民族生存的生命线,然而就在滇缅公路打通之时,又出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陈毅明:那个海外有汽车来了,这个汽车两方面,一个是购买,一个是外国支援,还有一个是华侨捐助,有汽车了,没有那么多驾驶员。

郭玉聪:国内虽然有一些司机,但是数量非常少,而且这个需要熟练的司机和熟练的维修工,所以陈嘉庚紧接着就发动南洋机工当时叫机工,实际上是包含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司机,一部分是修理工,1939年2月,陈嘉庚发出南侨总会第六号公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机工回国参加抗战,与祖国一同战斗,通告马上得到了响应,众多爱国华侨踊跃报名,有的甚至放弃了当时的优越条件,他们被称为南洋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

郭玉聪:这个场面是非常感人的,有些刚刚新婚的新郎告别自己的新婚妻子,奔赴这个延安,有的家里面非常困难只靠一个人,他一个人在南洋赚钱,在当地赚钱养全家人,就这一个劳动力他也来了。

解说:在这些热血青年中,为了防止家人得知前来阻止,大都改了名字,偷偷报名参加。出身马来亚华侨富商之家的白雪娇化名施夏圭,随机工队回国抗日,成为了当时马来亚华侨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她留给父母的告别信中写道,因为生活就是斗争,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为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马来亚华侨陈爵是第五批回国服务团成员,在槟城准备出发时,没来得及同姐姐告别,他在心中自语,姐姐我要走了,祖国在召唤,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决心已定,你别怪我,祝福我吧,等我把日本侵略者赶走了,我就回来。

陈毅明:这是南侨机工在海南的兴隆华侨农场,这个人已经过世了,这是他太太,这是他儿子,他是从泰国回来的,他原来在泰国的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是种地的,听说要可以回到中国来参加抗战,他马上去学,学驾驶,然后就去考,面试、考试完了以后就回到西南运输处去开车。

歌曲: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们第二的故乡。

解说:这些南侨机工唱着《告别南洋》泪别亲人,回到大多未谋面的中国,来到滇缅公路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

郭玉聪:这是滇缅路的一小段,看这个图我们就知道,这滇缅路是极其崎岖难走的,在这个山上他必须要这样子不断地盘,盘上去,旁边就是悬崖峭壁,一不留神这个车就会翻下来,到时候肯定是车毁人亡,那么像这样子的路在滇缅路上比比皆是,有的不是这样子很陡峭的山路,但是桥很多,日本的飞机经常来炸桥。

解说:蜿蜒曲折的滇缅公路使得南洋机工们在这条生死运输线上寸步难行。

郭玉聪:从1939年以后,我们国内抗战的战略物资全部从这条路运过来,日本也发现了这条路,日本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这条路给炸段,所以华侨机工死伤非常多。

解说:1941年滇黔公路发生一起车祸,司机身负重伤,当随后赶到的南侨机工前去救助时才发现,这名司机竟是女儿身,她就是南侨机工中另一位巾帼英雄李月美。

陈毅明:这两个人就是南侨机工李月美的女儿和儿子,现在都在海南,当时招募南侨机工是要男的,不要女的,所以她整个队的人就把她的身份隐瞒了。

解说:在此之后救了李月美性命的南侨机工杨维铨成了她的丈夫。在槟城从小由祖母抚养长大的汤耀荣是南侨机工中的业务骨干,新中国成立后仍然留在国内服务祖国,在一次带病运输物资的途中,不幸逝世,年仅38岁,临上手术台时,他说道,我回国抗日青春无悔,遗憾的是未能最后再见祖母一面,从1939年2月至9月,七个月的时间,南侨总会共招到3192名南侨技工,前后分15批回国,在抗战期间,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共五万人,抢运汽车一万三千辆,战略物资四十几万吨,其中1028名南侨机工在抗战中牺牲,1126人在抗战胜利后返回侨居地,剩余一千多名因各种原因滞留中国,始终未能与家人团聚,这一千多名机工抗战胜利后散落在中国各个城市默默无闻,直到21世纪,南侨机工这个特殊群体才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座为于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园内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的底座上,赫然刻着赤字功勋四个大字,以表彰南侨机工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目前,国内健在的南侨机工仅有22人。



陈晓楠:归国华侨陈毅明曾经说,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反对侵略的战争,浩浩荡荡的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东南亚华人社区每一个角落,南洋华侨在抗日战争当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1年底,日本战略马来半岛之后,开始入侵新加坡,12月8日凌晨,日本飞机轰炸了这个正在睡梦中的城市,英国殖民者毫无抵抗,为保卫自己的侨居国,华侨再一次冲在了抗日的最前线。

陈毅明:真正打仗的是华侨,真正抵抗的是华侨,他们占领之前真正反日的是华侨。

解说:1942年2月5日,新加坡被日军占领改名昭南岛,此时,日军首先要做的就是报复新加坡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以及华侨对日军的抵抗行动,他们针对当地华人进行了有系统的种族清洗。

陈毅明:因为华侨抗日嘛,日本有个叫检证的,占领新加坡以后实行检证,所谓检证就是看你这个样子他大概有一些汉奸,一个一个过,那个汉奸使一个眼神这个不行,就送去,就去枪毙了。在马来西亚也是,在马来西亚只要是他叫做南侨筹赈会的委员,一个一个过,全家杀。

解说:1942年2月18日,日军第25军策划了这起针对新加坡华人的大检证行动,又称肃清。他们在判定出敌对分子后,便会当即处以死刑。

陈毅明:日本人占领,占领杀我们,光杀华侨有一种说法大概是六万多人,不止是新加坡,整个东南亚,日本都是针对华侨,针对华侨,走到哪里就杀到哪里。

解说:1945年9月12日,日军投降,英军重返马来亚,而此时的马来亚人民开始有了政治觉悟,不再信任英国殖民政府,马来亚共产党也趁机开始在各大学校进行救国宣言,宣扬民族独立,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华人。马共的第一代领导人陈平正是来自广东潮汕的华裔,而此时在夜校读书的陈毅明也加入其中。

陈毅明:我又是发表演讲,打倒英帝国主义,砸烂旧社会什么什么的,年仅13岁的陈毅明凭着一腔热血加入到这场本和她没有任何关系的革命中,也因此连同众多马来亚共产党被捕。

陈毅明:那英国统治者就感觉到这个共产党对他们是最大的威胁,所以1948年搞了个紧急法令,那我们也是属于触犯紧急法令的,不知道第几条,我也忘记了,然后就送到集中营,最后就驱逐出境,就是1953年的7月份,在马来西亚叫做第26批难侨,我那个时候是26批,第26批有三百多人,那前前后后听说是到了34批。

解说:在集中营陈毅明与母亲告别,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是永远的告别。

陈毅明:我就送到集中营就等于是准备驱逐出境了,晚上八点多知道消息,第二天早上四点就被送走,那我母亲、继父、我弟弟,下半夜三点就拿了皮箱、衣服、手表拿给我,就等于是,就让我最后见一面。

解说:当时的陈毅明作为小革命者一心想要抛头露洒热血,还没有感受到离别家人的悲伤。

陈毅明:那这个船就从马六甲海峡驶出来,离开马六甲海峡的时候,我们就唱歌了,就举旗了,我是旗手之一,另外一个旗手现在人也在厦门,她大概是举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我是举五星红旗,就在船上升起这个旗,唱告别马来亚歌,就说再见。今夜离别你。

歌曲《告别马来亚》:今夜别离你,奔向艰苦搏斗的中原,我们默默在怀念,美丽的马来亚,我们亲爱的国家。

陈毅明:还要回来呀,回来,我们一定要回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实际上这个歌本身就不是中共的观点,是马共的观点。

解说:与此同时新中国的成立又掀起了一股南洋中学生华侨回国的热潮,而在大人看来,这只是小朋友的一场闹剧。

陈毅明:许多小孩子大概就是十一二岁,或者是初中、高中的就没太大问题,高中就自己有选择,大概就是都没有未成年,都是未成年这样的小孩子,想要到中国来,写一张条子放在抽屉,或者是放在衣橱,或者塞在哪个地方,爸爸妈妈我回新中国去了,人就不见了,人就不见了,不见了有钱人家就坐飞机,父母就坐飞机到香港去拦截,把他拦回去的,没有钱的就没办法拦了,你走了就走了,就是唱那个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是那个,都有一种自豪感,我现在是中国啦,中国解放了,我们回去要建设祖国。

解说:最初这些青年华侨的父母祖父母离开中国,远渡南洋谋生,如今他们这些出生在南洋的后代又从这里回国,建设新中国,可以说是南洋华侨与祖国的一种渊源,当他们回国后,恰恰又到了南洋华侨所集资建设的学校中学习。

陈毅明:这个数字我不太记得,就是个七、八十万,五十年代,光光我们在集美,光我那个时候1953、1954年就三千多人,爱国嘛,说中国解放了,是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孩子回去,所以回来的人非常多。

解说:集美正是著名华侨陈嘉庚投资建设的,他认为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他倾其一生资产创办了拥有从幼儿园到农、林、航海等专科学院的集美学村,以及中国最美大学厦门大学,同时还资助了福建各地的中小学73所,海外学校40所,而这仅仅是华侨为祖国所做贡献的很小的一部分,类似陈嘉庚的南洋华商还有很多,他们在南洋的企业壮大之后便会资助建设家乡,包括修建自来水厂、铁路,公路、桥梁等,像厦门最老牌的商业街,中山路正是南洋华侨所投资建设的,从1862到1949年,华侨仅在广东福建、上海三省市的投资企业数就有两万五千多家。

陈晓楠:南洋华侨正是用这种回馈母国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思乡之情,在这场横跨几个世纪的下南洋潮流当中,华人后裔达到了一千万以上,如今下南洋时代的贫弱已经不复存在,但中国人艰苦创业的精神还在持续,据统计仅2007年到2008年就有两百万以上的中国人远渡重洋进入东南亚去创业,还在续写着下南洋的新的篇章。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