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天坑地缝以长626米,宽537米,最大深度662米,总容积约为1 .19亿立方米的巨大体型,睥睨群雄,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坑”。
从1994年以来,它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探险家纷纷来此科考和探险。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已探明的“天坑”底部的来水洞、落水洞等60多个洞穴和隐藏在“地缝”里的地下暗河100多公里外,仍有无数未解之谜留在这座地下王国。
除了科考和探险之外,在历史上它还曾凭一己之力庇护了后来的光武帝刘秀,以及刘备,成了一个拔刀相助的无名英雄。
科学之光照亮地心的黑暗 在北纬30°与东经109°的交汇处上,一个长626米,宽537米,最大深度662米,总容积约为1 .19亿立方米的巨大坑口,安静地蜷缩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密林中。
远远望去,这个坑口就仿佛是地球上一道深刻的烙印,或者是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无论是它的形态还是尺寸大小,都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它就是位于长江三峡西首奉节县境内南部山区的著名奇景:天坑地缝。当地人称之为“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
说起天坑地缝,它似乎早就注定了会被载入史册,成为这世间的一段传奇。这是因为它的存在,实实在在地成全了人们对于地心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如果说19世纪法国的科幻作家凡尔纳在《地心游记》这部小说里,展现了人类对地球经久不衰的探险热情,那么1994年一队由中英两国探险家和科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对奉节县兴隆镇小寨的深入,无疑就是一次现实版的“地心探险”。
1994年8月,时任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研究员的朱学隐率领中英联合探险队对天坑、地缝和附近的洞穴进行了探险和科考,首次将天坑地缝以“世界之最”的身份推到世人面前。“天坑”在喀斯特地形上被称为“漏斗”,经专家考证,奉节天坑为世界第一大漏斗。而天坑底部那条巨大的暗河则来自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据考察,“地缝”全长37公里,最窄处只有2米,而峡谷高度达到900米。可以说,“天坑”加上“地缝”共同形成了大自然的一件伟大杰作。
当科学之光第一次照耀到这里时,大自然的恢弘气势立即就征服了千里迢迢赶来的科考队。下到坑底的探险队员立即被小寨天坑和天井峡地缝的壮丽景象迷住了。这是一片十分诱人的地区,在方圆4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喀斯特地貌的各种形态几乎应有尽有。连绵起伏的峰峦,千姿百态的石林,峻峭挺拔的天生桥,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落水洞和溶洞……探险队员们激动不已,可以想象,他们就像登上月球的人类,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未知的、神秘的,充满了无限可能的。然而限于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那次科考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当探险队带着遗憾与惊喜离开后,无数的谜团仍被留在了原处。
关于天坑地缝的形成原因,关于洞穴与地下暗河的关系等未解之谜,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唤起了人类的好奇心。1994年后,来自世界各国的探险家又对“天坑地缝”进行了10余次继续深入。1996年,中英探险队再次来到天坑地缝。这一次,他们除了沿地下河继续向上跋涉外,另外还从较高的地区寻找地下河系统的源头。他们通过250米的单绳下到了地缝深处,发现尽头有一个高达50米的大山洞,在这个洞中,他们看到一条奔腾咆哮的地下河。与此同时,另一支探险队伍在天坑继续溯流而上,经过近10天的努力,他们前进了1500米,发现洞穴中有一处宽约100米的地下湖泊。湖泊的尽头是一堵10多米的陡峭石壁,地下河从壁顶飞流直下,形成十分壮观的一道大瀑布,由于水流量太大,探险队员无法攀越,探险进程只好再一次中断。
然而,随着探险的不断深入,天坑地貌的神秘面纱也正一点一点慢慢退去。到目前为止,探险者已经探测了“天坑”底部的来水洞、落水洞等60多个洞穴和隐藏在“地缝”里的地下暗河100多公里,并在暗河里发现了包括大鲵在内的多种珍奇鱼类。
天坑地缝:隐居在地下的神秘王国 科学之光不仅照亮了隐藏在世界凹陷处的天坑地缝,引来了科学家和探险爱好者,而且还吸引了无数普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一睹这个神秘的地下王国尊容。现在,天坑地缝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景区内主要分为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整个景区最低海拔236.4米,最高海拔2084.2米。
为了便于游客欣赏天坑的景观,景区内从坑口到坑底还特意建了一条长达2.7公里,共2800余步台阶的梯道。而且在坑口的下坑处,还特别用精钢铸成了一个书本模样的“天坑介绍书”。站在坑口向坑内俯视,可以看到坑周围的悬崖峭壁十分陡直,仿佛斧砍刀削一般,而绝壁围成的坑洞则犹如一张大嘴茫然地望着苍天。
沿着台阶往下,半路上遇到坑壁上有两级台地:位于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宽2-10米,上有两间古朴的茅草小屋,据说曾有两户人家在这里隐居,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便是他们与外界的惟一通道。另一级台地位于400米深处,呈斜坡状。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坑壁上有几处泉水倾泻而下,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悬瀑”景观了。
到了坑底,昏暗的光线,以及隐约可闻的流水声使人感到仿佛正置身在冥间洞府。从地上下到黑暗的坑底,仿佛是穿过地球的表层进入了地心。这里一切都是原始的、新奇的,它们自成一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王国。这里有蝙蝠尖叫着从看不见的黑暗中飞出,有岩燕成群结队出没,还有盲鱼、娃娃鱼嬉戏成群……而空气中大团大团的水汽也使得四周的岩石、台阶通通都变成了“水帘洞”,不时有水滴坠落。
这时候,若是抬头仰望,会惊讶的发现天空竟然变得又远又小,这才深刻体会到了成语里“坐井观天”背后的韵味。头顶的窟窿深邃无比,难怪人们都说它是坑底那条地下河的“天窗”了。在坑底,位于正西和西南方向还有两个洞口,其中西洞的洞口近似于三角形,它高约百米,底宽约30米,洞中有河,河中有水。河水乍看似是由洞口向洞内流淌,实际上却是自洞内向外流的。洞口还有一座小型发电厂。
而这条神秘的河流就是大名鼎鼎的地下暗河。暗河从高达数十米的洞中飞奔而出,咆哮奔腾,再从坑底破壁穿石而出,形成了美丽如画的迷宫河。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仿佛绿丝带般晶莹剔透,它袅袅婷婷穿梭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悠然远去。据专家分析,这里的地下河的河水应该是由天井峡地缝补给,然后自迷宫峡排泄而出的。初步估计,从天坑至迷宫峡出口地下河道长约为4千米。
除了天坑和地下暗河外,最著名的莫过于地缝了。这是两座平行山峦间凹下去的,远远望去呈一个大“V”字形的一条大裂缝。它发源于奉节县长安乡火烧二坝,全长37公里,分别由上游的宽谷地形,中游的峡谷、消水洞和地缝,以及下游的地下河部分所构成。
地缝上段地势开阔,林木繁茂,小桥流水;中段逼仄如巷,宽处达70米左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最深处达900米,溪水自“黑眼”一带注入地下暗河,形成干谷;下段则是中外探险家曾多次深入地缝中探险的地下峡谷,根据专家推测,地缝暗河流向了小寨天坑。大体来说,峡谷上游的地势较为开阔,最宽处可达100米至500米。愈往下游愈窄,最窄处宽度只有3米至5米,其中最后那十几公里的峡缝宽度几乎都不超过3米。同样的,夹着地缝的两侧山崖深度也是自上游向下游递增,从4米多,增加到900米左右,最后四五公里的地段更是深不可测,至今尚无人迹涉足。而地缝两旁的缝壁更是陡峭如刀切,若在此处抬头望天,则天空窄如丝线,于是形成了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隐藏在缝底的落水洞,每当暴雨过后也会有水流倾泻而出。
经过多年来的开发,目前地缝中已开发的天井峡大桥至回头石段约5千米,有栈道自罗家坪下到地缝,形成环线。其间景点星罗棋布,溶洞竖井多而怪异,萦绕着无数的传说故事。两岸夹道的岩石千姿百态,岩壁上,丛林遮天蔽日,森然欲合。天坑地缝,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丹青长卷,石林、溶洞、洼地、竖井……可谓是一座应有尽有的“地下王国”。 拔刀相助的无名英雄 在这片奇迹丛生的大地上,上帝似乎格外偏心。他不仅大手一挥,给了奉节天坑地缝“天下第一坑”的殊荣,赐给它数不尽的地质奇观,而且还赐予了它美妙绝伦的如画风景。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不完美的,也只能说一点,那便是它刀削斧凿般的绝世奇观使得它的交通变得格外不便。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不近人情”的与世隔绝姿态虽然使它长久以来不为人知,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它却无心插柳柳成荫般的完成了许多壮举。就好像天地间一位拔刀相助的无名英雄,它一直默默无闻,然而,在最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他却挺身而出,扭转了乾坤。 不知是出于造化的巧合,还是由于上天垂顾,在天坑地缝景区内竟然也有一处和三峡沿岸的夔门天险几乎一模一样的,被当地人称为“旱夔门”的两座对峙高山。如果说夔门以其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成为了三峡地区一道难以突破的天险,那么奉节的天坑地缝也同样以其一削千丈的绝壁和险象环生的地缝而成为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 相传西汉末年(公元8年),汉王室日趋衰微,宰相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王朝。然而由于王莽的迂腐改革,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新政不仅没有使国家日益富强,相反却使得全国混乱,甚至还引起匈奴与中国为敌。当时连年的混战和王莽的新政使得大量农民沦为奴隶,举国上下农事荒废,人民苦不堪言,时常有饿死人等事件发生。这一来,被逼无奈的广大农民不得不举起起义大旗,起兵反抗。 到了公元22年,在如火如荼的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中,同为汉室血脉的南阳人刘�、刘秀兄弟在舂陵乡起兵。当时,刘氏兄弟率领的起义军兵少将寡,装备很差,甚至在最初阶段,刘秀连一匹战马都没有,每逢出兵打仗都是骑牛上阵的。次年,刘演、刘秀兄弟与起义军中的绿林军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史称玄汉。 那么西汉末年的混战与奉节天坑地缝又有什么关系呢? 故事还得从王莽说起,当时面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王莽深受震惊,他迅速派兵镇压,而这些起义军中最让他寝食难安的便是刘秀的部队。为此,王莽曾亲自率兵追杀刘秀。据说当他追至奉节,眼看军队、装备都不敌对方的刘秀就快要全军覆没时,奇迹却发生了。原来刘秀率领众人逃到了奉节天坑地缝这片无人区后,铺天盖地的浓雾和绵延几十公里的地缝两岸峭壁,就仿佛是拔地而起的巨大的天险屏障,彻底阻碍了王莽军队的去路。面对眼前的峭壁和密林,以及地下暗河和巨大的天坑,王莽不敢轻举妄动,几次派出侦探兵都无功而返,严重延误了行军。而刘秀则凭借天坑地缝得以躲过一劫。 难以想象,若不是奉节天坑地缝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像一个大气凛然的英雄拔刀相助了处于绝境的刘秀,中国的历史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写。 当时刘秀尚在刘玄旗下,他屡立奇功,对刘玄政权的巩固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古话说“功高震主”,所以随着刘秀兄弟军事才能的日益显现,刘玄开始担心刘秀兄弟早晚有一天会取代自己。便伺机以谋反之名将刘�杀死。在这关键时刻,刘秀忍辱负重,巧妙与刘玄周旋,重新赢得信任。直到公元23年8月,玄汉兵攻入长安,混战中王莽被杀,新朝灭亡后。上天才给了刘秀和中国历史一个转机。 王莽死后的第三个月,刘玄派大司马刘秀招抚河北,这一来刘秀便获得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刘秀到了河北后,以复兴汉室之名,加紧壮大自己的力量,从此走上了逐鹿中原、并吞天下的胜利之路。他先后镇压了铜马、重连、尤来、大枪、五幡等多部农民起义军,等到自己的羽翼日渐丰满后,便公开与刘玄政权决裂。公元25年,刘秀在�南(今河北柏乡)即位,史称光武帝。 刘秀称帝后,虽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仍处于各种武装势力的包围之中。其中,位于西部地区的威胁势力便有成都的公孙述,天水的隗嚣,河西的窦融和九原的卢芳。 刘秀根据形势,采取了“先关东,后陇蜀”的战略决策,并针对割据势力众多而分散的特点,采取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于是等到刘秀平定了陇西后,公孙述割据的巴蜀便成为刘秀统一大业的最后一个障碍。 经过周密部署,刘秀派大将岑彭、大司马吴汉率荆州诸军由长江溯江西进,又命大将来歙率陇西诸军出天水,指向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相机南进。到了公元35年春,岑彭军攻下夷陵,突入江关(今四川奉节),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大大的向前迈了一步。 不难看出,在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东汉,奉节天坑地缝不动声色地悄悄完成了一个重大的使命,及时扭转了历史乾坤。 不仅如此,据说到了三国时期,天坑地缝又一次保护了刘家的子孙――刘备。当时,刘备对东吴占领荆州、关羽被杀这件事,一直不能释怀。于是他不听众人劝说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哪知道半路却被陆逊火烧连营700里,损失惨重,仓皇而逃。而胜利在望的陆逊哪里肯轻易罢手,他紧追不舍,若不是夜间追至奉节天坑地缝处受阻,恐怕刘备根本没机会逃回白帝城,更不会有白帝托孤等后话了。 因此可以说,奉节天坑地缝不仅是一个具有“天下第一坑”和神秘莫测的地缝、底下暗河等奇妙景观的地下“异度空间”,而且还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人文奇迹。它的存在不仅显示了上帝对这片土地的眷顾,也显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回馈和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