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19阅读
  • 0回复

数学与诗词意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1-23
数学与诗词意境

                       
  张奠宙, 1933年出生于浙江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的院士成员。现任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高中数学课程国家标准》研制组组长。

  数学与诗词历来有许多可供谈助的材料。例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把十个数学嵌进诗里,读来琅琅上口。郑板桥也有咏雪诗: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漫天雪舞的感受。不过以上两诗中尽管嵌入了数字,却实在和数学没有什么关系。
  数学与诗词的内在联系,在于意境。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数学名家徐利治先生在讲授极限的时候,却总要引用“孤帆远影碧空尽”的一句,让大家体会一个变量趋向于0的动态意境,煞是传神。
  近日与友人谈几何,不禁联想到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名句《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一般的语文解释说,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然而,从数学上看来,这是一首阐发时间和空间感知的佳句。前两句表示时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一维空间)。陈老先生以自己为原点,前不见古人指时间可以延伸到负无穷大,后不见来者则意味着未来的时间是正无穷大。后两句则描写三维的现实空间:天是平面,地是平面,悠悠地张成三维的立体几何环境。全诗将时间和空间放在一起思考,感到自然之伟大,产生了敬畏之心,以至怆然悌下。这样的意境,是数学家和文学家可以彼此相通的。进一步说,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学说,也能和此诗的意境相衔接。
  贵州六盘水师专的杨老师告诉我他的一则经验。他在微积分教学中讲到无界变量时,用了宋朝叶绍翁《游园不值》的诗句: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生每每会意而笑。实际上,无界变量是说,无论你设置怎样大的正数M,变量总要超出你的范围,即有一个变量的绝对值会超过M。于是,M可以比喻成无论怎样大的园子,变量相当于红杏,结果是总有一枝红杏越过园子的范围。诗的比喻如此恰切,其意境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形象化了。
  数学研究和学习需要解题,而解题过程需要反复思索,终于在某一时刻出现顿悟。例如,做一道几何题,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添了一条辅助线,问题豁然开朗,欣喜万分。这样的意境想起了是王国维用的辛弃疾的词来描述的意境:
    众里寻它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意境,数学大概是学不好的了。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