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44阅读
  • 3回复

(九届年会)谭蘅君老师“寒衣节”祭拜黄帝之子欢兜墓,祈福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造福子孙万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4
  2013年11月3日,农历“寒衣节”。连绵阴雨天气,突然止息。上午11点,代校长到湘丽大酒店接谭蘅君老师前往崇山,祭拜黄帝之子欢兜墓,这是谭蘅君老师此次前来参加大赛的心愿。
  朱老师开车技术高超,汽车驶出城区,直扑崇山。过了澧水河,天门山再次出现在眼前,远望洞口眯着一条线如打盹模样,等车沿着崇山脚下的水泥路面向前南行驶,天门洞慢慢大起来,最后如一个妩媚的半圆定格在峻岭之中。
  行驶几分钟,车突然向左拐进一条进山小路,虽然是水泥路面,但两车汇聚,必须寻找一处宽敞地方,方能成功。这样狭窄的山路,坡度极大,拐弯处需慢下来,等车头慢慢转过后才能加速。随着车辆随山道慢慢爬升,回首山下,张家界市突然完整呈现出来:清澈温柔的澧水河蜿蜒爬过市中心,向东而去,秀美得让人得心痛。与崇山的险峻雄浑形成天然对比,张家界市蹲在崇山脚下平坦而狭长的土地上,美丽极了。
  车慢慢爬到半山,秋天的山林突然让人从左边的陡峭山崖缓过神来,漫山红叶、黄叶、淡紫叶纷呈而来,仿佛庞大的山体披着一件彩色丝绒礼服,在秋天里静默着。山道上常有驴行的团队,走路的、骑车的,全幅武装,循路前行。代校长说,张家界人经常周末出来,驴行进山,走两个多小时,或在在山里露宿,或下午沿路返回。我们从车窗里看见深冬光着身子骑自行车的中年人或年青人,我们惊异他们超强的体能,这样陡峭的山路,他们居然一路登上山去,不由感叹张家界人难得的健康意识与超高的生活质量。
  车盘旋而上,时而隐入林中,里面沿崖行驶,时而欣赏秋林色彩,时而急切地探出头,赞叹对面天门山的高峻奇伟。
  终于爬上山顶,路面突然平坦,但依旧狭窄。车在一处水库地方,突然遇到货车载物,所有的车便停下来,静待货车完工后再走。这真是好机会,谭老师与代校长立即下车,走路洗肺。可惜没有走多元,车道畅通,朱师傅一会儿就追上来了。
  车行一会儿,到黄校长家。黄校长是崇山顶上唯一一所村小的校长,也是两个村里唯一的知识分子。因为有黄校长的无私奉献,这所村小保留下来,没有合并到山下去,几十个学生家长将孩子全托给黄校长,对他的信任比他们对自己还强。
  黄校长早准备了农家午餐。热情寒喧后,黄校长把小方桌从屋里移到坝子,端上农家餐菜,太阳突然就喷射下来,身子一下子温暖起来,大家就笑了,说欢兜有灵,知道我们来了。然后在农家绿色午餐中,大家小饮清酒,谈着崇山和欢兜,谈着友谊,谈着黄校长的村小和他的全国劳模荣誉,谈着外界对村小的关注与支持。有两条大狗和一条小狗在小方桌旁,文静地抢食着骨头,一山朴实的阳光下着酒菜,午餐就在这融融的气息中踱过去了。
  餐后黄校长带路,祭拜欢兜。汽车向来路反回一小段,停在岔路口。我们下车,黄校长拿出手机给一个老农朋友打电话,然后告诉我们,说一会儿来的这个人,就住在欢兜墓旁边,他一家几代人都熟悉欢兜的传说。我们走上泥零的基耕小公路,蜿蜒几处,爬上一个缓坡,穿过一片小树林,黄校长领大家向右边一条小道拐上去,就看见一片缓坡状土地。黄校长说,这就是欢兜屋场,当年欢兜正屋就建在这里。
  大家正在惊异这个100平米见方的缓坡沙地,怎么也无法与皇太子身份联系起来时,一位穿绿色上衣的农民走来。黄校长给大家简单介绍,这位三代与欢兜屋场做邻居的农人,开始讲解欢兜的传说。虽然美丽,但缺少有力的物证。
  听完讲解,谭老师站在屋场空地,思考起这里的风水来。他推测四五千年前,巫文化盛行,欢兜作为皇室之子,虽是罪臣流放,但建屋一定会选择风水佳地。只有这样,才能多少还原历史现场,获得一些可信度。
  屋场后面是大山,左右两边蜿蜒下来,象两只拥抱的手臂。谭老师说,这是风水地,如果这里建屋,就象坐在一把椅子上。向前望视野开阔,一眼空垠,遥见对面壁立的天门山余脉。老农补充说,左边是七星山,对面天门山余脉是熊壁山,状如野熊在山壁前仰天磝叫。屋场右边原来是一条水沟,专门将山上洪水汇聚起来,避开屋场。这水沟现在还能看出痕迹。
  看完屋场,大家静默一阵,唏嘘一阵,便前往欢兜墓祭拜。沿路返回,走完20多米缓坡,顺老农屋后向右拐进一条小公路,不到10米,老农说到了。抬头一看,是一方圆形土堆,上面栽满梨树。整个土堆有几间屋子大小。
  谭老师站立堆前后左右细看,再沿土堆走了半圈,回到封堆前,手遥指后山,说后面两座圆山,与土堆组成三星结构。欢兜屋场右侧沟水顺流下来绕到土堆前面,形成墓前水池。左右两边,正好各有一小山蜿蜒下来,形成左青龙,右白虎格局。在土堆正前远望,封堆高度大体与远处天门山一小尖山持平,符合前有照,后有靠的古代风水格局。藏风聚气,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龙址福地。
  谭老师虔诚地蹲下身,接过朱老师手中的香烛钱。点燃红烛,平行插进松湿的土壤。把香平放点燃,竖在堆前。然后起身,合掌,鞠躬,祭拜。
  完成这一切仪式之后,象完成一种心灵的交流,或某种承诺,谭老师的表情轻松起来。
  大家议论着欢兜屋场和欢兜墓的风水,穿越数千年时空遥想欢兜太子当年流放生活的种种可能。走回停车处,再回望屋场和墓地,突然觉得整个山势如凤凰振翅。黄校长说,当地人就叫凤凰山。
  换个角度从凤凰山形看,欢兜屋场位于凤凰后腹外边,凤尾回旋过来,形成环抱之势。欢兜墓位于凤凰翅膀后下侧,刚好被翅膀护着,正是阴穴佳地。
  虽然没有出土文物佐证,但山川风水是历史的密语,似乎也在解说着历史曾经的故事。




崇山随处可见的祭拜神




山间彩叶写着秋之炫美




这算是山路最直的一段




美丽的澧水河将城市抒写得柔情而静美




张家界城市建在崇山脚下




崇山与天门山中间隔着一道山沟,望向对面,雄姿薄发。




机场特别平整




城市有山有河有湖,层次错落。




这个视角的张家界城市,抱在群山中




盘山公路,堪比娄山关




放大看看,其实很美。




漂亮吧,张家界人有福是天定




欢兜墓在凤凰山的庇护中




凤凰山最大的凤头




凤尾很长,包着一弯静地




大土堆有百多平米,是传说中的欢兜墓




祭拜场景,简单而真诚




烟火通灵,欢兜应该知道了。



与陪同的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代校长在欢兜墓旁合影



与传说中的欢兜后人合影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bqzx

发帖
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11-04
对文化的追寻,需要有心的人,更需要有诚的心!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11-04

为什么谭老师选择“寒衣节”祭拜黄帝之子欢兜墓?看看什么是“寒衣节”就知道了。

农历十月初一,又叫“十月朝”、“祭祖节”、“烧衣节、“授衣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中国三大鬼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祭奠先人,表达哀思。旧时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上坟添土祭祖,除了摆供品烧纸钱以外,民间还用彩纸剪成衣帽、纸箱,焚于墓前。已出嫁的闺女依旧例回娘家祭祀已故长辈。为了怀念逝去的亲人,现在仍有上坟祭祖遗俗,但是旧时的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方式,已经逐渐被鲜花水果等文明祭祀所取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历史由来传说

  •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1]

  •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

江苏“红豆饭”传说?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后世发展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 汉纪,成献报 于礼文,宣 示 庶 僚 ,令 知 朕 意 。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皆服之以谢。 ……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 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 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 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别称

  • 祭祖

十月一日送寒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 祭祖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 烧纸

相传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习俗

传统活动

  • 烧寒衣

准备供品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进行拜祭

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把饺子等供品摆放齐整,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不但烧冥币,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一边烧,一边念叨:“某某呀,你活着时辛苦操劳,死了就好好享福吧,住豪宅,开宝马,风风光光,气死阎王!”生怕亲人在阴曹地府过不上好日子。

还有的人家,在坟头划圆圈时,不忘在旁边另加个圆圈。其用意乃在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孤魂野鬼,以免他们穷极生恶,抢走自家祖先的衣物。

禁忌事项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记载

“(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

————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

————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

————孟元老〈东京梦化录〉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旧时,祭墓、烧纸钱和纸衣(彩纸剪成),表示给亡者送衣物、钱币。今民间仍上坟烧纸。——引自河北《河间县志》,

《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1条评分铜币+1
jslinf 铜币 +1 优秀文章,支持!神马都是浮云;内容丰富多彩 2013-12-02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jslinf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12-02
优秀文章,支持!神马都是浮云;内容丰富多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