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09阅读
  • 2回复

(9届初赛联播)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中学分赛点快讯(初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6-01
— 本帖被 admin 执行合并操作(2013-06-01) —
学校名称:_____乌马营中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题目
学生姓名
奖项
指导教师

香涛公园游记

吴新宇

一等奖

王丽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刘逸宣

一等奖

王丽

过年吃饺子

刘欣如

二等奖

崔树英

家乡的变化

赵薇

二等奖

刘国庆

我家乡的民俗

刘荣茂

二等奖

崔怡旺

端午节趣事

刘淑君

三等奖

王振兴

迟到的端午节

朱雪菊

三等奖

王丽

家乡的清明节

郑冉

三等奖

丁蕊

为家乡喝彩

郑焕娣

三等奖

王丽

家乡风俗

郝倩倩

三等奖

王红岩

春节

周美玉

三等奖

刘国庆
过年吃饺子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欣如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趣事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淑君 邮编:0615800指导教师:王振兴


    每年端午节,大街上时不时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而且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卖粽子喽!美味的粽子,快来买哦!”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一边看《新白娘子传奇》的电视,一边剥着粽子吃。端午节啊,桌子上这几样菜必不可少: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爸爸拍拍我的肩说:“女儿啊,你知道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
    我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爸爸奇怪的问:“到底知不知道啊?”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两个传说呢!就讲一个关于《白蛇传》的传说吧!相传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妇后,在端午那天因喝了雄黄酒差点现了形的情景,便成为民间端午节的风俗。”我自豪的说道。
    “呵呵~爸爸请教你一个问题哦!为什么要纪念曹娥?”看着爸爸那一脸无知的样子,我不怀好意的说:“爸爸,你让别人说故事,不能不给报酬吧!”
    “你想要什么?”原本无知的脸,瞬间提高为警惕。
    “哎呦!没什么,只是要你的令牌啊!”我笑嘻嘻的说道。
    爸爸犹豫了片刻,拿出令牌,转手拱让给我。我接了下来,说道:“爸爸,你给我把粽子剥了啊!”
    “为什么?”
    “令牌在此,你敢不听!”
    “哼~早知就不跟你换了!”
    “你说什么!”
    “呵呵~没说什么!”
    啊!这次的端午节真快乐!


迟到的端午节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三班 朱雪菊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姥姥。
    每个暑假姥姥总是把端午节的粽子留到暑假包,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姥姥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姥姥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姥姥把它们放在姥姥家的大铁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姥姥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戴香包﹑五色线绳,这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家乡的清明节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一班 郑冉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丁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逸宣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今年的清明节到没有下雨,天气不错,适合过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介绍我过清明节的情形吧:
    这天早晨,我们全家很早就起了床。大人们从冰箱中取出一大团青和面团,我早就拿好了武器——做粿的模具在一旁“待命”了。开工了,爸爸将面团揉成棍状,然后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姑姑和奶奶不断搅着芝麻糖;爷爷在将切下的面团压成圆饼状;我呢,袖子一卷,三下五除二便做好了一个,可惜模样实在不怎么地:不圆,不方,月亮不像月亮,动物不像动物……羞得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算了。接下来,我屡败屡战,又做了好几个。可惜,总是残缺不全,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拆西墙补东墙”,狼狈不堪哪……
    正午快到了,看着我们几个“小馋嘴”眼巴巴、垂涎三尺的样,奶奶为我们蒸上了清明粿。二十分钟后,蒸熟的粿“出炉”了,白的像雪,绿的像玉,粉嘟嘟的,透亮亮的……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糖粿就咬,只听“吧唧”一声,滚烫的甜汁射到了身上,烫伤了我的嘴,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吃了中午的“大餐”,去已经逝世的老祖宗坟上祭拜,既是深切怀念,又可以求得保佑,不过,我们小孩常常会冒出几个问号:老祖宗真的会吃、会拿、会用这些祭品,会保佑我们吗?……
    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时刻到来了——好久没有“重出江湖”的鞭炮、烟花终于又可以一展身手了!我和弟弟脖子上挂一串,手上拿两串,得意洋洋地向门外“战场”挺进,这让大人们看了哭笑不得。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了,清明节显得热闹起来。在长辈们不断的催促声中,通常饭菜都凉的不能再凉了,我们才会“中场休息”一下——狼吞虎咽地吃点饭菜,然后一抹嘴,就又去继续“噼里啪啦”了。我们还会想出一些奇招,弄得院子里鸡犬不宁,我们却还意犹未尽……
    虽然清明节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些事一直难以忘怀。现在,我又开始巴望下一个节日——端午节的到来啦!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习俗,我们要代代相传,让快乐延续下去……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6-01
(9届初赛联播)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中学_
学校名称:_____乌马营中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题目
学生姓名
奖项
指导教师

香涛公园游记

吴新宇

一等奖

王丽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刘逸宣

一等奖

王丽

过年吃饺子

刘欣如

二等奖

崔树英

家乡的变化

赵薇

二等奖

刘国庆

我家乡的民俗

刘荣茂

二等奖

崔怡旺

端午节趣事

刘淑君

三等奖

王振兴

迟到的端午节

朱雪菊

三等奖

王丽

家乡的清明节

郑冉

三等奖

丁蕊

为家乡喝彩

郑焕娣

三等奖

王丽

家乡风俗

郝倩倩

三等奖

王红岩

春节

周美玉

三等奖

刘国庆
过年吃饺子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欣如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趣事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淑君 邮编:0615800指导教师:王振兴

    每年端午节,大街上时不时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而且耳边还时不时传来“卖粽子喽!美味的粽子,快来买哦!”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一边看《新白娘子传奇》的电视,一边剥着粽子吃。端午节啊,桌子上这几样菜必不可少: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爸爸拍拍我的肩说:“女儿啊,你知道端午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喝雄黄酒呢?”
   我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爸爸奇怪的问:“到底知不知道啊?”
    “知道是知道,但是有两个传说呢!就讲一个关于《白蛇传》的传说吧!相传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妇后,在端午那天因喝了雄黄酒差点现了形的情景,便成为民间端午节的风俗。”我自豪的说道。
   “呵呵~爸爸请教你一个问题哦!为什么要纪念曹娥?”看着爸爸那一脸无知的样子,我不怀好意的说:“爸爸,你让别人说故事,不能不给报酬吧!”
   “你想要什么?”原本无知的脸,瞬间提高为警惕。
   “哎呦!没什么,只是要你的令牌啊!”我笑嘻嘻的说道。
   爸爸犹豫了片刻,拿出令牌,转手拱让给我。我接了下来,说道:“爸爸,你给我把粽子剥了啊!”
   “为什么?”
   “令牌在此,你敢不听!”
   “哼~早知就不跟你换了!”
   “你说什么!”
   “呵呵~没说什么!”
   啊!这次的端午节真快乐!


迟到的端午节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三班 朱雪菊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姥姥。
  每个暑假姥姥总是把端午节的粽子留到暑假包,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姥姥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姥姥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姥姥把它们放在姥姥家的大铁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姥姥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戴香包﹑五色线绳,这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家乡的清明节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一班 郑冉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丁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刘逸宣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过,今年的清明节到没有下雨,天气不错,适合过节。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介绍我过清明节的情形吧:
    这天早晨,我们全家很早就起了床。大人们从冰箱中取出一大团青和面团,我早就拿好了武器——做粿的模具在一旁“待命”了。开工了,爸爸将面团揉成棍状,然后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姑姑和奶奶不断搅着芝麻糖;爷爷在将切下的面团压成圆饼状;我呢,袖子一卷,三下五除二便做好了一个,可惜模样实在不怎么地:不圆,不方,月亮不像月亮,动物不像动物……羞得我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算了。接下来,我屡败屡战,又做了好几个。可惜,总是残缺不全,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拆西墙补东墙”,狼狈不堪哪……
    正午快到了,看着我们几个“小馋嘴”眼巴巴、垂涎三尺的样,奶奶为我们蒸上了清明粿。二十分钟后,蒸熟的粿“出炉”了,白的像雪,绿的像玉,粉嘟嘟的,透亮亮的……太诱人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糖粿就咬,只听“吧唧”一声,滚烫的甜汁射到了身上,烫伤了我的嘴,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吃了中午的“大餐”,去已经逝世的老祖宗坟上祭拜,既是深切怀念,又可以求得保佑,不过,我们小孩常常会冒出几个问号:老祖宗真的会吃、会拿、会用这些祭品,会保佑我们吗?……
    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时刻到来了——好久没有“重出江湖”的鞭炮、烟花终于又可以一展身手了!我和弟弟脖子上挂一串,手上拿两串,得意洋洋地向门外“战场”挺进,这让大人们看了哭笑不得。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了,清明节显得热闹起来。在长辈们不断的催促声中,通常饭菜都凉的不能再凉了,我们才会“中场休息”一下——狼吞虎咽地吃点饭菜,然后一抹嘴,就又去继续“噼里啪啦”了。我们还会想出一些奇招,弄得院子里鸡犬不宁,我们却还意犹未尽……
   虽然清明节已经过去很久了,这些事一直难以忘怀。现在,我又开始巴望下一个节日——端午节的到来啦!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每个节日都有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习俗,我们要代代相传,让快乐延续下去……
清明节,我那些难忘的事……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6-01
古城南皮香涛魂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四班 吴新宇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小城南皮,昔日两条街道三座楼,没有公园没有猴,来县城观光,除了历史文物石金刚,确实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好去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眼下的南皮县城乘三年大变样之东风,“扶摇直上九万里”,高楼林立,马路纵横,休闲生态公园如雨后春笋,小城的可人去处越来越多,尤其是县城东南角刚落成不久的香涛公园,集园林人文建筑文化于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古城南皮的文化品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香涛,已经铸就了古城南皮之魂。
  香涛公园位于县城东南角职教中心西侧,系根据晚清状元张之万之诗句“相携王粲上楼头,大海溟濛汗漫游。近日立身心自阔,浮天无岸水长流。烟开鳌背云光静,风扇渔帆曙色收。万里江河同一瞬,何须有感寄沙鸥”,由清华大学设计,盛达集团施工而成的,可谓“强强联手”,公园落成后,马上以其妙构佳思天工巧夺博得民众喝彩。
   进大门,迎面一座平面金水桥,桥下流水潺潺,鱼翔浅底,其活泼,其静谧,纵然你有多少凡尘纷扰,也会立马烟消云散,欣欣然,融入到这恍若隔世的“世外桃源”。站在桥头放眼左右,两座别致的独拱石桥将公园两大水系连在一起。过金水桥沿中轴线南行,便见一圆形天井,天井左右,对称花苑各三,或方或长或多边,鲜花图案相映成趣。
     广场南端是整个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半圆形,两层楼高,墙体外粘贴着铜版张之洞业绩壁画,从清流健将到督学学政,从山西巡抚到湖广封疆行走军机,从卢汉铁路到汉阳枪炮,从索要伊犁到镇南关大捷,从慈恩学堂到各地书院,从中学为体到西学为用……栩栩如生的铜板壁画,再现了香涛张之洞公浓墨重彩的一生。瞻仰了张公的恢弘业绩,不禁扼腕,张之洞真乃擎天巨柱也!难怪伟人孙文评价说:以南皮造就楚材,颠覆满清,实乃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难怪伟人毛泽东评价说:提到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小城故事多,有苦也有乐,要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朋友,你要来到古城南皮,可别将香涛公园错过,我相信南皮街头巷陌涌动的蓬蓬勃勃的务实求新香涛,定会将你的行囊装得盆满钵溢。

为家乡喝彩
乌马营中学七年级二班 郑焕娣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丽


    我愿用我美妙的歌喉,为南皮祝福、为南皮喝彩、为南皮歌唱。我歌唱南皮建设的不凡成就,我歌唱南皮人居环境的典范和谐,我歌唱南皮人建城的勇气和智慧,我歌唱南皮人民安居乐业的悠然与欢畅。
    我愿化成一只白灵,飞到高楼林立、商家遍布的步行街。街市的繁华,闲逛的潇洒,叠翠的绿意向我迎面扑来,令我心旷神怡。请你看吧,如织的游人,摩肩接踵,面上含笑,好一派祥和的盛世景象;请你听吧,欢快的叫卖声,爽朗的谈笑声,悠扬的音乐声,混在一起,响成一片,好一派其乐融融的繁华市景;请你想吧,飞龙腾空,翔凤冲天,这龙凤齐翔的美妙构想,不正展示了龙乡儿女一飞冲天的壮志与豪情、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执著与超越。请你见证吧,这是一条充满灵气的商业街,一条洋溢人气的步行街,一条灵动着龙气、凤气、祥和气的人文街。请你伴我一齐歌唱吧,歌唱南皮人的智慧与创造,歌唱南皮人改天换地誓建新城的魄力与大气,歌唱南皮人实现理想的坚韧和执着。
  我愿化成一只白灵,乘势而上,鸟瞰香涛公园的碧绿叠翠,少云纪念馆的巍峨肃穆;我愿化成一只白灵,顺流而下,一路滑翔,迎着升起的朝阳,飞过直插云霄的电信大楼,宏伟壮观的体育场馆,宽阔笔直的白龙大道;飞过氤氲荡漾的龙温泉,水光潋滟的玄天湖、绝美绝险的巴岳山。好一座南皮城,洋溢着山的巍峨与阳刚的南皮城,灵动着柔性与灵气的南皮城。我要纵情为南皮歌唱,歌唱南皮城建的大手笔,歌唱南皮城建的大创造,歌唱南皮城建的大气魄,歌唱南皮未来的大希望。
  我愿化成一只白灵,飞到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的明月广场。广场流光溢彩,喷泉吐雾,男女老幼,翩翩起舞。他们舞出了南皮人享受生活的幸福与多彩,舞出了南皮人挥洒生活的甜蜜与畅快,舞出了南皮人情感的热烈与奔放,更舞出了南皮人创造生活的幻想与烂漫。我愿化成一只白灵,飞到火花四溅、铁水纷飞的火龙表演现场,去享受南皮汉子们创造生活的淋漓与酣畅。看吧,几十个赤裸上身的粗犷汉子挥舞火龙,舞出了南皮人原始的野性与奔放,舞出了南皮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他们将南皮人舞得面上含笑,他们将南皮新城舞得多姿闪亮。我要放声为南皮歌唱,歌唱南皮文化的悠远绵长,歌唱南皮创造的执着酣畅,歌唱南皮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畅想。
  我愿化成一只白灵,为南皮歌唱,歌唱南皮城市建设的成就,歌唱南皮建设三大县的伟大梦想。我愿用美妙的歌喉去见证南皮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我愿用美妙的歌喉来赞美这蒸蒸日上的南皮!
我愿化成一只白灵,为南皮纵声高唱!
家乡的变化
乌马营中学八年级四班 赵薇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刘国庆


      “不去,不去,我不去奶奶家,那里的水太污染了,又臭,我不去吗?”我说,妈妈说:“黄奥,你一年多没回家了,回去看一看,那里的河水被清洁干净了,很干净,家乡变化作文。”我半信半疑的问:“真的吗?”“我还能骗、你吗?”我又说:“那好吧。”
       一到家乡,我发现家乡的河水是那么的清澈,空气是那么的清鲜,“哇”,忘我不禁发出赞叹的语气。
      春天,小河刚刚解冻就唱起了欢快的歌,渐渐地河边的草儿绿了,像一片嫩绿的翡翠,毛茸茸的下鸭“扑通,扑通,”跳入水中,男孩子们扯片草叶放在口边,吹一首“草叶交响曲”。
      夏天,我们也像小鸭一样钻入水中,用手去捉那顽皮可爱的小鱼,可小鱼浑身光滑得很,有是碰巧抓到了,它也会乘你欣喜若狂的时候,忽然从你手中挣脱,逃得无影无踪。夜晚,倾听着小虫的叫,睡了,睡了,一切都睡了,小河晚安!
深秋,河边的野花少了,而河里的芦花又开了 。一朵朵,白白的,它们像老人的白发,像隆冬的雪,也像春天的柳絮……
     冬天,小河结冰了,成了天然滑冰场,小伙伴们宛如一只只银燕在冰上穿梭,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 ,又摔倒……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家乡的山在变,水在变,变地更新,更美了…… 

家乡风俗
乌马营中学八年级三班 郝倩倩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王红岩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关于家乡习俗作文。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春节
乌马营中学八年级二班周美玉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刘国庆


    我的家乡是美丽小城南皮。我们家乡过年的习俗大概从腊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时候已经充分感觉新年的脚步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一般腊月二十四这天掸尘,用鸡毛做的掸子将屋里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尘都要打扫干净,然后给灶王爷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送灶王爷上天,禀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况,和我们家的大小事情。记得那时在家给灶王爷上香帖对联要相当严肃的,要诚心诚意的,这样灶王爷才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保我家平安。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们兄妹几个都会起得很早,去放自来水,也叫抢财神水,谁第一个抢到谁今年就会行大运。然后开大门,看见木材,要说发财,讨得吉利,看见芝麻要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好运。然后放鞭炮,拿吉礼。就是每人一个托盘,托盘里有一个苹果,寓意平平安安,一个桔子,寓意运气好,一条糕,寓意甜甜蜜蜜,一个红包,寓意红红火火。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我家乡的民俗
乌马营中学八年级四班 刘荣茂 邮编:061500 指导教师:崔怡旺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