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精神的独立
衡水中学442班 张晨迪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人们正慢慢变的冷漠与势利,在精神的美玉上,又多了一些钱欲的瑕疵,孰不知,人们对金钱的追求,正是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埋下陷阱,追求精神的独立是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特别是少数著名学府和著名教授也步入到学术造假行列,使学术造假逐渐由个案变成一种现象,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这边唐骏学位造假还一波未平,那边李连生造假再生波澜,这边加藤嘉一求学经历造假,那边韩寒与方舟子口水战还未停息。这些现象实在引人深思。
很多人把学术造假行为归结为造假者的品行不端,虽然不能因为少数人的造假行为,就对学术的整体环境产生怀疑。但是,面对造假现象日益严重、造假手段越来越恶劣、造假者的身份越来越“显赫”以及有关方面对待学术造假问题的容忍态度,我们还是隐隐约约感到,学术造假问题的发生,决不仅仅是造假者的品行不端那么简单,我想,除了品行外,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那黄禹锡为例,这个曾被韩国称为“民族英雄”的学者急功近利,为了名誉与金钱而不惜使用造假手段,也从英雄沦为“科学骗子”。这不仅使自己的名誉尽损,还让国家颜面难存。
精神对金钱的附庸,使学术研究不那么单纯,纯粹的精神事业受损,而且危害社会,败坏风气,更让国家难以伫立民族文化之林,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精神成为经济的附庸固然使人胆战心惊,但拿出强硬的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要改变将科研成果单纯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的局面,建立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的挂钩标准;第二,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尤其要提高科研成果的公开性,在每一级评审中,都进行公示。此外还要改变人们唯利是图的观念,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培养人们的精神情操,追求精神的独立。
追求精神独立并不只是空谈,只有实干才可唤回精神的蔚蓝天空。
指导教师:姚雪红
浅尝辄止,不足成事
衡水中学445班 高艾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觉这样的现象:众人从音乐会场走出,赞叹不已,但当被问及作品详情时,却如无法出言的小丑,满脸的窘迫,或许,这正是中国难以出大师的原因:浅尝辄止,不足以成就颠峰。笃实深入成就不凡。
大师之所以被冠以“师”的头号,必是因其技艺纯熟,掌握精巧,通晓要害,而这些,都必经过充分的学习与深刻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浅尝辄止,不足以成就巅峰。
钱钟书闭关研究,细细品嚼文学,体悟文字背后的寓意和韵味,在充分的品读之后,出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围城》出世,震惊世人,独领风骚。在钱老这里,闭关的品味与识读是文学的心脏。没有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也便没有对文字驾驭的轻车熟路,更不会有挺立文坛的风云人物。笃实深入远胜于浅尝辄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纷乱年代的众多创作者中,鲁迅影响尤深,原因就在于他的深入思考,涉笔极深。
比起当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得过且过者,鲁迅多一份坚守,比起那些将反抗挂在嘴边却无实际行动的人,鲁迅多一份深入。在这份深入中,剖析自身,揭露社会,于根源处探寻国人的病源,确是离不开深入的思维在贫瘠的国土中汲取养分,给予人们重塑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花鸟虫鱼,皆可入画,比起鲁迅先生直扣心灵的尖锐笔锋,齐白石老人的笔端又多了一分柔和。
留白的背景,点墨的画形,灵动的笔法,画中的每一处都昭示着齐老的深入钻研,不然,怎会将虾画的如此生动,鱼刻得如此传神?艺术文化来源于生活,配合着深入的探讨与钻研,齐老将这句话的内涵发挥到极致。日常化的内容,传奇化的笔法,笃实深入化作一缕光,照进画中,闪成了虾灵动的双目。
古今中外,一位位令人崇敬的的大师从平凡中走入,却过着不平凡的生活。区别所在,浅尝与深入而已。
深入思考,在不断探寻答案的过程中成就自己,成就世界。
指导教师 王敏
诗词---文化的瑰宝
衡水中学467班 张艾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房四宝、四大发明、戏曲汉服、松林竹菊无一不有,但我更青睐于唐诗宋词,她是文化的瑰宝,
穿越历史的长河,来到梦寐的唐朝,我看到了李白在蜀道上攀登,在四处游荡的他吟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调朱颜”,寥寥几笔,蜀道的崎岖陡峭跃然纸上。一路漂泊,内心的辛酸苦痛难以释怀,借助山川瀑布,浅唱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辗转间,我又看到李白离家万里,感到他心中的孤独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啊,只有明月与他饮酒欢歌,自己的影子不知道何时悄悄加入,来解读他内心的怅聊,还有那流传千古,呀呀学语时就学唱得经典“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为游子的他,对故乡的挚爱和思念,诗文凝聚着诗人的智慧,体现着文化的魅力,
历史仍然在转动,诗圣杜甫又在为何惆怅?秋高风怒号,茅屋被卷三重茅,但他又何止局限自己“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胸怀百姓,心念苍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精美的诗句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在深秋的吟唱!但这并不意味着杜甫没有凌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中蕴藏着他登高峰、揽明月的夙愿,独罢激荡人心。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大宋王朝,年轻的苏东坡在江城子随太
守密州出猎,只见他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是多么豪放的诗词!但岁月无情,鬓微霜的他 也不幸被贬,但那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内心的壮志豪情在此词上瞬间展现!它不仅仅是迁客骚人,更是一位将领,驰骋沙场,永生不悔!
唐诗宋词精致珍贵,字字传神,字字千金,它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流露出诗人的气质与品质,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精华,其实每次品味都用不同的收获与感动,心中自然受到鼓舞,荡气回肠。
诗词,文化的瑰宝,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兴衰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指导教师:张东营
精神文化与中华文化
衡水中学467班 李泽华
童第周曾说:“中国人不笨,应该拿出成果来,为中华民族争气!”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文化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同时,我们所选择的精神生活也时刻反馈于中华文化。
当面对着荣誉的光环,即使在国外,身处异乡,那更令人感动的还是坚守住本身的文化的精神。当网友向莫言提问:“你觉得你去瑞典获奖感言时用什么语言说呢?”莫言回答:“我只能用汉语来说。”这一句话,让我们看到了莫言对于自己精神生活的坚守,这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近日发生的“粉丝造反”的现象,让我们反思。“粉丝造反”的价值不在于给明星们泼了多少冷水,而是它表明了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在讲坛上一直享受掌声与喝彩的于丹,在北大被轰的事件,我们看到了不仅是华丽辞藻的贬值,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眼看这个社会的底层草根是不是一味的选择盲从或是无从选择。我们看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给我们的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
慈善家陈光标说:“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我们的社会、儿孙后代留下一些什么,要留下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我今年40岁了,我感觉太快了,再来40年就要进火葬场了,到80岁后我进火葬场了,给社会留下什么?给我的子女留下什么?就是要留下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一心为着中华文化的未来而不断的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那么我们中华文化的奇葩一定会于世界大花园中绽放异彩。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当南京倒下了一位老太,邯郸站起了一位老人:“放心吧,我不会讹人!”再天价医疗单,有假死不久、手持“吸金刀”的医生,亦有跟假劣医疗器械过不去的上海医生陈晓兰、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有郭美美,亦有丛飞、“微尘”、“最美洗脚妹”刘丽。有药家鑫、李启铭,亦有跳进珠江救人的牛作涛。你所站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样;我们的选择了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亦为中国选择了怎么样的民族文化。
季羡林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是的,如果我们的民族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精神生活,如果有更多的人热爱人类文化遗产,那么,中国文化乃至中华民族一定会走的更远!
愿我们都能守住自己的精神底线,珍爱自己的精神生活,为我们的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教师:张东营
国学现代化,请远离娱乐
衡水中学429班,贺金颖
在国学热持续升温之时,有些解读却变了味----于丹刚讲完论语心得,就有十博士联名抵制,指责其误导大众,王立群这边正大揭司马相如骗钱骗财,文君文化研究会的数十位专家那边立马发起了“倒王运动”;孙立群痛批李斯,学者曹昇立马撰文要其向李斯道歉…….
熙攘喧哗中,“国学”的娱乐效果已远远大于传播的意义。学者站在讲坛上,“讲经”说史,把皇帝称老板,简单的把孔子定性为快乐的人,把诸葛亮描绘为阴谋家,断章取义,偏执一词,戏说历史,新编故事,听的人们云遮雾罩,欲罢不能,书商见有买点,变策划出书,便冠之“国学精粹”包装推广。而学者,写手也纷纷走出书斋,你品三国,我读唐朝,他说明史,紧接着,耸人听闻的观点纷纷出笼,严谨的考证成了书商的文字游戏,开始剑走偏锋。
如今,人们处在快生活时代,没有多少时间’心思坐下来看名著,只有通过荧屏品尝“红楼梦”,“三国演义”“围城”“悲惨的世界”等中外快餐虽不是原汁原味,但也别有风味。但这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急于求成的心态,我们的文化正在浮躁化。
杨振宁说过这一生给予他最大力量的就是小时候父亲教授的”四书”,娱乐化的国学不能成为主流,因为经典文化的心灵之约,必须得静的下心来,
前人一生钻研的的大部著作在今天想红枣一样成了一粒粒“胶囊”各种缩写本,精华本,故事梗概,读者可以轻松省去“咀嚼”原著这一费事又伤牙的工序,开开心心的直接把营养成份吞下去。然而,此时的经典已走入了误区,表面上颇有见地,实际已经损失营养成份。
经典文化还能走多远?请娱乐让步。
导师:张楠
记忆居庸关
衡水中学450班 刘子祎
站在居庸关下,抬头仰望那夕阳映衬下的雄伟剪影,让我不禁心潮澎湃,思潮起伏。顺着记忆明灭的足迹,曲曲折折,走向心底的深处,回忆着居庸关所带给我的震撼......
我眼中的居庸关,总是让人想起那几百年前为了自己家国与妻儿安危,从这里走出去的人,纵然身后飘洒的是点点的离人泪,这里也许就是道鬼门关,可能再也走不回来,可从此走过的也只有毅然决然离去的背影。“犹是春闺梦里人”、“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如此残酷的现实竟让居庸关也为之痛心,离人的脚步仿佛至今仍在那里游荡,这么多年来,依旧感动着居庸关上每一块砖石。
明朝的红衣大炮,威力无边。在清军节节胜利的关口,正是居庸关上的大炮,为明留下了最后苟延残喘的机会。那一次次不可奢望的胜利,是否也为居庸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骄傲与记忆?见证了一次次的战争,在火与剑的交锋中,居庸关也在一天天的老去,这如这世上最不可颠覆的定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世事的变迁中矗立出一份守望的坚毅与执着,在时光的流转中坐看历史的云卷云舒,饱浸了一代一代的悲欢离合,看透了人世的一切一切,于无声处默默陪伴,始终相随,恰如时间脸上的一滴泪珠,凝滞了的美丽。
或晴或雨,或冬或春,伴着自己的记忆,迎着每一次的日出,送走每一次的日落,静静地站成一道风景。我知道它的寂寞,它有无数的故事想要讲出,却没有人愿听这个历史“遗老”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讲那些无人相信的为国捐躯的人的故事。
突然,看着在夕阳中的居庸关,我莫名的感到一阵苍凉,听到一阵分明的叹息,那黑色的剪影,多像垂暮的老人寂寞的身影,曾经的雄壮,现在的悲凉,落日之于我的美感也大抵如此......
一如曾经的沧海、如今的桑田。昨日,雄伟的居庸关曾是明朝的四大名关之首,也是关内的守护神,就像一个保卫家国的热血男儿;如今,夕阳下的居庸关在我看来更像一位安详静坐在落日余晖中的老人,眯着眼,望向西边的地平线,在一片橘色的温暖中回忆着自己的峥嵘岁月。那份寒气与肃杀,已在和平与温馨中逐渐退去,只剩平静中望去的深邃目光。
想就这样陪在居庸关的身边,请它讲那些岁月,那些逝去的不曾再次归来几多生命......
指导老师 张海霞
浅谈儒家文化
衡水中学424班郭佳瑶
儒学文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孔子作为儒学最杰出的践行者最为我们熟知,自从在百家讲坛听闻于丹解读的论语,对于儒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于丹曾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是的,在现代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孔子带个我们的是心灵的温度,实际上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是一个人,它是具有普遍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意义。真理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天天从东边升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事实上儒学文化带给我们的就是这种感受,教会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上获得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个人的坐标。
经典的价值不在于它能令人顶礼膜拜,而恰恰在于它的包容和流动,可以让千古人群温暖其中,浸润其中。在每个生命个体中,以不同的感悟延伸了殊途同归的价值,这个世界上的真理能感化人是因为他们从不表
现为一种外在的灌输,而是对每个人心灵的唤醒。
儒家文学比起其他文学深入人心是因为他适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它的道理往往给人,在某一刻,怦然心动,醍醐灌顶,作为经典在我们心中不可替代,其实各类文学在每个人心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而儒学则是被广大人们所接受所认同的。
指导老师:闫津
文化突围
衡水中学457班 马朝也
当莫言站在瑞典文学院的领奖台上,高兴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省。我们的文化力量真的很强吗?
也许有人会说,泱泱中华,千年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了很多,但留下的也很多,这些文化难道不是追寻者的目的地吗/
不能否认文化的流传,但现在要谈的是文化的传承,发展。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流传下来的文化又消磨了几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让文化被包围,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类,文化需要突围!
靠文化赚钱已不是稀奇之事,随便一个把野史写入剧本的导演都能成名;随便一个笑谈历史者都能博观众一笑,如此下去,几千年的文化必被销蚀殆尽,化为历史的烟云。
娱乐者的欢笑成为文化的丧钟。“戏说”“大话”之风盛行,把历史当成游戏,战争当成娱乐。娱乐者,愚国民也!
文化突围,需要我们用精神力量去创造。浮躁的社会,也许实际的文化让名利来得更快
些,红起来的网络写手便是最好的例证,但,这只是过眼烟云,笑谈终究是笑谈,没有质量的速度,没有任何价值。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像史铁生一样用一生思考人生,他的作品不多,却字字珠玑,打动人心,这,便是成功的突围者。
也许没有“一字三月得的苦心孤诣”,但要有对文化的坚守,才能突围成功。傅斯年曾让学生三年内不要发表任何论文,为的是让学生积蓄力量,待一日突围成功。文化突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让文化真的从娱乐中解放出来,出淤泥,而不染。
文化突围,纵使我们不能减缓历史的车轮,但我们可以挑出新一代文化中的精华,装在历史的马车上,让历史稳步向前。
回到瑞典文学院,看看以魔幻现实主义获奖的莫言,无疑也是一名成功的文化突围者。
指导教师:倪秀娜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衡水中学440班 荆润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的是自己想获得成功时,要帮助他人取得成功。而文中狠却为了获得食物,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其他动物的生路堵塞,最终自食其果,被老虎吃掉。所以当我们想取得成功时,不要忘记我们周围的人,必要时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历史是一面镜子,为我们后人照亮前行的路。东汉末年,曹操可谓“一世之雄也”,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如此高贵的身份,却为陈宫后所不屑。因为曹操曾狂妄无知,“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为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狠心杀掉自己的朋友而不知悔政,最终落得千古骂名,为后人所不屑。
历史告诉我,与人为善,成功的路上,需要为他人着想。
挣脱自己的小宇宙,终历过灾难的李连杰意识到自己的身边还有很多可敬可爱又处于困境中的人,于是他创立“壹基金”,伸出善良之手,为困难人们送去温暖,而他自己的人生也因此更加熠熠生辉。
李连杰告诉我们:走自己的小天地,多为他人着想,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中华大地上自古一来不缺少乐于助人的人。远的不说,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就不乏其人。
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工作的同时,不忘关怀身边的困难群众,捐钱捐血,帮助一个个孩子走进学校,帮助一个个生命重获新生。郭明义将爱洒向中华大地,他自己也由此得到了人们的感激,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与人为善,并不是一句口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其体现在点滴小事上,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帮助老人过马路,捡起路边上的垃圾……只要我们心怀他人,并付出实际行动,我们的人生价值定能得到升华。
人的价值向来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作为社会中的人,我们在社会中取得成功时,不要忘记帮助他人。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指导教师:孙爱虹
让心目中绽放“自信”之花
衡水中学440班 荆润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的这句话石破惊天,震聋发聩。只是因为相信自己,他敢于在天主教严密地统治下,呼唤人性的光芒。一句“走自己的路”唤醒了多少被禁锢了的人,开始仰起头追求现实的幸福。相信自己,成功的基础。
第四个学生虽然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测量铁棍的长度,但因为他心中缺少自信,最终选择了相信他人,而第六个学生却与之截然相反,因为心中绽放着自信之花,所以他能斩钉截铁得出正结论。
相信自己,李白唱响了自己的人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因为相信自己,李白在面对仕途的坎坷,人生的不幸,没有放弃,没有沉沦,他依然乐观豪迈,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坐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他抛却一切功名利禄,只带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开始了自己五彩的人生。
相信自己,杜甫为救国救民而矢志不渝。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为始终相信自己,杜甫登顶,豪情满怀,仿佛看到了“广厦千万间”,仿佛实现了“大辟天下寒土俱欢颜”的人生追求。生活在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尴尬时期,因为自信他才有勇气面对人生接撞而至的不幸,敢于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磨难,为救国救民而矢志不渝,从而照亮了自己的一生。
相信自己,刘翔成为“亚洲飞人”。
没有肤色的偏见,没有地域的界限,因为相信自己,刘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驰骋于雅典奥运会的跑道上。比赛期间,他炯炯有神的双眼透露出他自信的光芒。成功登顶那一刻,他永远成为国人的骄傲。
因为自信,幼鹰勇敢的于悬崖之巅展翅翱翔,因为自信,小草无畏于地层深处破土而出;因为自信,溪流耐心地于深山峻岭之中曲折前行,汇入大海。因为自信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坎坷挫折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使人勇登成功的高峰。
相信自己,创造奇迹,成就辉煌的人生。
指导教师:孙爱虹
“粗”文化
衡水中学440班 荆润
说起南方,我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婉约含蓄”。像雨,稀稀沥沥,下个不停,但总是细如针,轻如沙,薄如烟;像人,尤其是女子,总是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含蓄美。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北方,喜欢北方的雪,喜欢北方的人,喜欢北方的“粗”文化。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北方的雪是豪放的,从天而降,纷纷扬扬,毫不掩饰,覆盖了北方的每一个角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方的雪是豪爽的,它总是直来直去,说下就下,从不绕弯子,并且下完了就停,毫无牵挂依恋之情。这时,人们绻缩这胳膊,走出平顶屋,在阳光的照射下,感受着“分外妖娆”的别样风光。
我爱北方的雪,爱它的豪爽情怀。
“度尽劫颇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喜欢北方的人,喜欢他胸怀的宽广和精神的豪迈。说起北方的人,不得不叫人想起水泊梁山上的聚义堂。一百零八单将豪情满怀,义薄云天,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百姓打抱不平,为天下伸张正义,侠肝义胆,好不爽快!如此的豪情,谁能不为之所动!
倒转历史的车轮,辗回桑仓的岁月,再现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时的场景。看!关羽快刀斩乱麻,于万将之中取上将首级,如入无人之境,好不痛快!赵云手携阿斗,为主公于长坂坡大败曹氏十万大军,好不英勇!张飞怒目圆睁,与“三姓家奴”大战三百回合,好不快哉!
我喜欢北方的人,喜欢他们的豪迈情怀。
世间向来是一方水土孕育着一方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粗矿辽阔的土大地上,孕育了豪爽的雪,豪迈的人,也形成了豪情的文化,世代相传,永不停息。
丝毫不带有婉约含蓄的气息,从来不谈“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限愁情。豪迈的大地以它豪迈的文化征服了所有到此的人,陶醉其中。
我爱北方的文化,令人神往的“粗”文化。
指导教师:孙爱虹
跳跃的火
衡水中学 470班 张棣
当风卷大漠,打马走过的将军还有那一副风骨吗?当枫叶飘落,凭栏远眺的红袖又望了谁?当木木交接碰撞出一点火星,古人又怀着何种心境画出跳跃的火?
千载的历史厚重得无法称量,然而那简朴的文字亦如火把一样燃烧着,光明着,随着甲骨流转了千年。
只可惜,我用拙劣的笔画着不成形的字,写着不成文的章。还好,我怀着尊敬的心,愿将这把火燃得更旺,跳跃着,舞出新篇章。
想像着古人用四字谱出最朴实的情感,喜也好,悲也罢,火中燃烧着……
之子二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泪
……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无论怎样,还有许多文人骚客,怀着和我一样的崇敬的心,将这把火炬传了一代又一代。
二字的词,四字的成语,四月的绝句,八句的律诗各,各领风骚数百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也许,你愿意去听,听汉字的呢喃,也许,你愿意站在门外,看
火把跳跃着萤火虫的光芒……
我只是喜欢,喜欢在一片梦一样泞的月光里,触摸一些消逝的虚无。远去了,古巴伦的空中花园,淹没了,古埃及的金字塔。
不早不远,我在这里与汉字邂后。
一曲进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
也许,当我们能够肩负起这些重量,并站直身躯,昂首向前,才是真正脱变了自己。我们将学会,如何安放好一颗躁动的心,如何抚慰一只不安的小兽。
相信我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后我们在似火的骄阳下哼着不成调的歌……
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 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 一画碟成双 一撇鹊桥上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 洒下床前明月光 上下千年一梦长 古今如一龙凤凰 黑眼黑发真善良
宫商角徵羽 琴棋书画唱 孔雀东南飞 织女会牛郎 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黄 子孙血一样
《龙文》
指导老师 韩幸禅
中华文化
衡水中学468班 方丹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是因为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指导老师庞文斌
适用文化与精神文化
衡水中学429班 刘梦琳
2012年,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渴望中,我们再一次与诺贝尔科学奖擦肩而过。虽然已有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国人依然还在渴望,我们这些年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始终也拿不到一个科学奖。究其根源,我们文化的功利性,实用性过重,没有单纯的精神文化创造。
2012年,“华人第一钢琴伴奏家吴龙从自家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传奇而又悲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吴龙是一个真正的精神文化创造者,但他几乎不懂人际交往,他受聘于中央音乐学院,但几乎那里的人都与他不和。2012年数名教授联名上书若学校继续与吴龙合同,他们就辞职,此时已身患精神类疾病的吴龙,终于不堪生活的重负,选择了结束生命。
一个精神文化创造者,竟然不为世间所容,我们渴望文化伟人,却容不下一个吴龙。岂不可悲?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有在多的吴龙也只能夭折,一个民族只有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文化为乐的人,才能缔造一批文化伟人,少一些实用的文化,多一些精神的文化,我国才能成为文化影响力的大国。
有一家财富榜,这样评价袁隆平,如果凭借袁隆平对世界粮食安全的贡献,他的身价足以超过1000亿元,对此袁老嗤之以鼻,通过财富衡量一个科学家太庸俗太低级,科学家的价值是不能用财富来衡量的。
袁老始终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金钱与财富,只有不断地耕耘,他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价,能有多少?适用的文化不可能造就伟人,我国也产生不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伟人。
王澍伟大建筑中间的凝望者,王澍大学毕业后,没有下海,没有设计楼房。西湖图书馆成了王澍的生活场所,西湖赏景,书馆品读,很多人不理解他,他一笑而过。
王澍选择了精神文化成为了精神文化的创造者,他没有把自己的所学当做生存的来源,而是他的精神文化。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说吴龙是不幸的,袁老和王澍很幸运。但是舍弃这些幸运与不幸,我们还应该有反思,要想创造伟大文化,要想缔造文化伟人,应该多一些精神文化少一些适用文化。
指导教师:张楠
传承中华文化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六十四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六十四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鲁迅先生的一篇《呐喊》唤醒了无数迷茫的青年,使得他们更加清楚的明白祖国的需要,自己的人生归宿;老舍先生的《茶馆》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下的幸福生活;在当代我们的文学也没有没落,莫言老先生最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对当代的作家是莫大的激励。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我们中华的希望。
指导老师:张东营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
谁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蕴含着的哲理让儒家长盛不衰。傲视天下的王者霸气在其中流转。我喜欢这登临绝顶、傲视苍天的豪气。因为它有吞天食地、倒转乾坤的奥义。
遥想当年勾践受尽屈辱,回国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从此不再是幻想。有谁能说勾践灭吴只得天时地利?有谁能说勾践灭吴只是人心所向?有谁能说勾践勾践只是因为西施一笑倾城?勾践灭吴更因为其心中有吞天下之心,从卧薪尝胆,从十年生聚,从与民共甘苦,那份豪气便在他失落的心中升腾。
杜甫也曾落榜,也曾怀才不遇,也曾报国无门。当他云游四方,汲取天地灵气,登临泰山之时,便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状语。五岳之首,在他胸中隆起一座自信的土丘,从此,以天下苍生为己命,铸就其在中国诗坛上“诗圣”的地位,流芳百世。
一夫当关,天下谁言开?一将驻边,胡马谁敢入?一骑绝尘,功绩谁能盖?李广,汉族的守护神,“一生转战三万里,一剑能当百万师”而名垂青史。得天下人之景仰,而非其他,只因他心中他天下,有登临九州的抱负,有俯瞰华夏的雄心。
我,喜欢登临,喜欢登临之后的那种旷达,那份潇洒,那个豪情。喜欢在历史洪流中俯瞰天下的文人雅士。或诗如山间微风,清新明澈;或词如磅礴江水,狂放不羁;或文如黄河九曲,迂回跌宕。在历史的奔流中,听文人的歌,唱雅士的曲,吟墨客的词。无需泰山,只因心中有山。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遍风景,只因登临高处;俯视天下,为兴衰而唱;万人景仰,看尽人间沧桑。
精神家园
古人说:欲灭一国必先灭其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而这种魅力就是“精神”。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其精神固然是博大的。
中国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今年2月13日的都灵帕拉维拉体育馆是创造中国花样滑冰历史性一幕的地方,中国选手张丹、张昊顶着俄罗斯名将托特米娜和马列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完美谢幕的压力最后一个登场,虽然他们知道反超俄罗斯是不可能的了,但他们却有了唯一性—就是展示国际大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四周抛跳。在比赛开始35秒后,张昊将张丹高高抛起,在全场观众的注目下,张丹如离玄之箭,飞速旋转而出。。。。。。刹那间,张丹已经重重的摔倒在冰面上,全场惊呼!此时,张丹脸上露出极其痛苦的表情,然而当人们以为张丹要退出比赛时,柔弱的张丹向教练坚定的摆了摆手,在他们恢复演出后,几乎所有的跳跃、旋转和托举都完美无缺,当他们做完最后一个动作,全场给与了最热烈的掌声。这是什么?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具体的中国精神。
曾经读过柏杨先生的 《丑陋的中国人》,其中的“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奉祖宗经典唯一至上者,就意味着拒绝其他文明"等经典论著惊醒了几代中国人,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人的本质被剖析的清清楚楚,中国人开始讨厌中国人,老一辈的中国人开始抱怨青少年学外国的东西太多,丢失了中华民族的魂,丢失了炎黄子孙应具有的精神,而青少年却又抱怨,中国的历史太长太深奥。在这样一个大步伐前进的时代,中国精神应何去何从?
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国精神就曾感动世界。擎一只旌节的苏武为了精忠报国,在北海一呆就是十九年,在高官厚禄与赤胆忠心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假期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是什么让他用铮铮铁骨唱响千秋的绝唱?是什么让他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品的永远铭记?
单于感动了,他说苏武惊天地泣鬼神;汉昭帝感动了,他亲自接见苏武与他一同去祭祀汉武帝的灵位;天下百姓感动了,都到城门迎接他,而苏武只是把源自内心的品质做出了行动,而这种品质正是中国精神!
有人说,在儒家思想的屏蔽下,把西方的价值观念嫁接到中国精神上,而且内涵全无。我认为并非如此,在看完“感动中国”后,这里将中国精神完美的体现。他告诉你中国精神是恒久的,是流传千古的,是每一个人的良心!
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只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沧海一粟罢了。十八年来,中国精神已经扎根在我的心中,他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水,水中国
河北衡水中学437班 郭盈
小燕子列举了千千万万个生物对水的需求,的确,水是生命之源,亦是中国之源,水给了中华文化意蕴与绚烂,而中华又给了水新的滋养润细。
江南的水如丝绸般滑润,汩汩漫流,不急不缓地流入中华文化的大池江南水乡,处处都氤氲朦胧水汽,处处都飘舞着水的灵气,临湖梳鬟的女子,明净的水儿荡开心扉,盼郞心欲俞加膨胀,于是水在起伏处流得更加欢快了,临江倚栏的女子,望穿秋水,待夫归来,水载了太多的愁再也行不动了,只能忧伤地流着;临水别离的女子,泪眼汪汪,杨柳岸,晓风残月,别了这市井词人,心水凄寒,这江南的水是江南婉约女子灵动情感的寄托,亦是江南词人生命的外化。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在中国有水的地方就有建筑,黄土高原之上,黄河奔涌咆哮,豪放不羁,又将这股精神气混入泥土,垒积起一座座乔家大院的大气磅礴;婉约细腻的溪流蜿蜒入海,蕴寓了楼角屋檐的灵动;山水合一,物我化一的精神境界化作天空的云烟,涤荡着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不要单调的建筑,要有鲜活的水,激活那呆滞不动的山。毫无生气的堂,水,这一看似平凡的事物,无声无息地滋润一片土地,拔起一件件令人心惊动魄的建筑群体。
水,宛若仙子那双神奇的手,挥一挥,便可看到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黄土高原上那千沟万壑难道不是水的拍击杰作吗?三峡那危耸巍峨的山难道不是水飞舞奔放的杰作吗?云贵高原上那奇
形怪状的溶洞难道不是水流蚀的杰作吗?中华大地上的水,不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在施展着魔力,在中国大地上塑造一个又一个鬼斧神工的别致地貌。
“上善若水”,古人说人应该像水一样清澈纯净善良。这也便是为何中国文化中着重强调善等至善至柔的性格,为何即使在道德滑坡的世界中仍有人纯粹地生活热心的助人,只因中国水孕育了水一样的中国人。
水的灵动,水的柔美都悄无声息地留存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融入中国建筑结构中,勾勒着中国人的地貌形态,完美着中国人的品性。
中国水,水中国。
指导教师:隋海霞
似乐建筑
衡水中学451班,赵翔宇
这世间有一种你看不见的音符,从古老的金字塔尖顶上神秘地越过,从史前巨石柱威严的阵垒中淌过,从泰姬陵对称的镜面上划过,从檐牙高啄的苏州园林中跳过。似乐之建筑,是多么的美妙。
变化莫测的音符,只有在蜿蜒起伏的山岭中才会奏出长城雄曲,只有在江南水乡中才会奏出小桥流水。大自然神秘莫测的力量让万物各展其才,不要妄想占领别人强悍的领地,我们要演出的是一场华丽盛大的交响曲,而非野鸭上树那令人咂舌的滑稽剧。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人们喜欢称建筑为流动的音乐,然而在我的心中,如果一个建筑挺立在适合它的土地上,它便是最美的花朵,最流畅的音乐。
贝聿铭——中国一代伟大的建筑师,最为人熟知的设计作品便是罗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完全对称的几何构型,华丽地展示着它的理性之美,但要将它建在中国水乡恐怕会大打折扣,不伦不类。
流动的音符淌过小山美真子的藏室,便幻成了一曲“世外桃源”。阁楼艺术与日本“影子文化”融为一体,百分之八十的部分埋于地下,远望恰如一座山峰,与绿茵葱茏的群山奏出一曲流动的旋律——这便是贝聿铭的惊世杰作,文化在其特有的背景中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
若要把这一朵朵镂空阁楼放于沙漠,那岂不是暴殄天物?
特定的人,特定的背景才能烘托出最优秀的艺术。
与着名印度女建筑师哈尔德那种夸张奇特的构思相比,我更喜欢玛格丽特·希尔芬迪,她善于将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你看那科尔伯格大厅,完全由自然取材,却成就了一番美妙的画面。再看斯沃茨摩大学联合科学楼,那种对称美让人叹为观止,理性与科学在此闪光。每一个凝固的音符都是与众不同的,无数个特别的音符奏出流动的交响!
沉浸在那远古抑或现代的“乐曲”中,享受那份独特的美好。感叹似乐建筑的美妙。回忆中那古老而神秘的金字塔、那史前巨石柱威严的阵垒、那泰姬陵对称的镜面、那檐牙高啄的苏州园林······无数音符在荡漾。
建筑似乐。
似乐建筑。
指导教师:张海霞。
保护传统文化
衡水中学 442班
大风涣涣,大潮滂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这条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巨龙,自黄帝与蚩尤交战开始,便在这广袤的天空中腾飞,创造着最灿烂的中华文化。然而随着经济大潮的浩荡而至,网络文化的泛滥,使传统中华文化开始受到挑战,并且被挤到了悬崖边缘。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享受的是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娱乐文化”,传统文化已逐渐被抛到了脑后,蒙上了厚厚的历史灰尘。君不见,许多人已将祖先的历史忘得一干二净,他们不知中国历经了多少个朝代,有过哪些辉煌;他们以为陶潜与陶qq是亲兄弟,看了《满江红》便要岳飞给他们填词;他们甚至不知抗日战争,不知中国历经的苦难。有人说,当一个民族忘记了它的历史,忘记了它的传统文化时,那么它离毁灭也不远了。的确如此,一个民族连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传统文化都可以放弃,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放弃的呢?
毛笔,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没有毛笔,就没有千古绝唱《离骚》和 《史记》,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然而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毛笔?毛笔早已逐渐走向了历史博物馆。但在与我们隔海相望的岛国日本,却规定每所学校都要开设毛笔课,每个人都要懂得写毛笔字。日本的毛笔是由中国传过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视,可我们呢?这也许从一方面可看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还有筷子。筷子是中国的特色,它形成的“筷子文化”与“饮食文化”息息相关。但当西餐涌进时,我们开始放弃了筷子,我们奔向“麦当劳”“肯德基”
以及各种各样的西餐厅。尽管现在我们大多数人还在用筷子,但也不可否认“筷子文化”已逐渐走向衰退。
京剧、越剧、狮舞……这些都逐渐淡去,现代人忙于追逐物质享受,传统文化成了远去的记忆和临时装点门面的工具。
现代人已经很难再静下心在雨夜孤灯下品味《史记》,面对雄伟的滕王阁也很难再想起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面对困难也很难再吟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切的一切都已逐渐淡去,我们沉醉于“新青春派小说”,我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文化”,我们追求速度生活。
“大风涣涣,大潮谤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再次自豪地大声朗诵着这一句话,将中国传统文化从悬崖边拉回并重塑辉煌。
指导教师 姚雪红
对“伪文化”说不
衡水中学431班 陈天琦
当渔舟唱晚的日暮之景消失在灯火辉煌的江南河畔;当宛转悠长而又充满激情的小吃叫卖声被嘈杂惹厌的流行歌曲所替代;当静谧详和的图书馆充斥着各类武侠小说的海报……你的心扉可有一丝颤动?
当我们走进安静的森林,为了人前的炫眼弹练吉他而不惜打扰林中小憩的大爷时,可曾想过拿过大爷手中的二胡,轻拉一曲《二泉映月》,让一切回归宁静?
也许,我们早已忘记我们追逐的是什么;忘记了我们曾经拥有什么;忘记了我们血脉中流淌着什么。
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超前的创新思维,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但若缺少了传统文化作底蕴,那一切都会显得那般苍白,那般空洞……。
人可以放眼未来,但一定要懂得回顾,以史为“镜”知兴衰,去看看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去聆听一下先人们对我们的教诲,可,当今却有许多人将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传统视之为糟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就连门前卖烧饼的小贩也时不时喜欢编几首打油诗自娱自乐……。
人们都在追逐,为了生活而奔波,渐渐的有的人思想开始转变,发财与享乐成了理想与目标,唯利是图、及时行乐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座右铭,社会风气开始腐化,颓废的西方文化使人们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钱眼开,形成了一种伪文化。
我也有幸拜读过某市文学大使郭敬明先生的大作,真可谓“字字诛矶”“才华横溢”啊!一场华丽词藻的堆砌,主题与思想的格格不入,难道是我过时了?还是叛逆就是所谓的个性?如果吸烟、酗酒、早恋就可以成为一个少年的主题旋律,如果血腥暴力就是一个青少年应具备的成熟标志,如果金钱权力才是生命中的一切,那人生有何意义?
昨日春晚的《少年拳》让我恍如回到幼年之时,感受到曾经为了那个复兴中国之梦的澎湃激昂,“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仿佛就在耳边,从未忘记。确实,如果作为中国人连自己体内淌着谁的血都不知道,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弃若敝履,那日本侵占中国也许真的只在朝夕之间。
鲁迅先生曾说,打败一个民族,先要在思想上俘虏他们。
当今,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专家们”却说那是大势所趋,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可那真的是各种文化在交流、在相互融通,共促发展吗?
我想不是的,美国上将将“孙子兵法”视若珍宝,在中国却无人问津;在美国,雷锋成为西典军校所有军人学习的榜样,可在自己的国土上,若你告诉周围的人你在学雷锋,迎来的不是赞颂,是冷眼,是嘲笑,中国从来不缺少有思想,以精神文明为乐的学士,但他们总是太孤单,太容易被抛弃,太容易夭折,而反观当今中国社会,我们向西方学到了什么?向美国学习到垃圾食品的制作方法?让墨西哥雪茄成为可怕的时尚?让俄罗斯的低俗游戏充斥着各类酒吧?还是让日本的AV大军也深深植入无知少年的心中?
文化的作秀让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物欲横流权力至上的社会中消磨殆尽。这也为那些对传统文化有偏见的人们找到了不喜欢传统文化的借口。他们总说传统文化太刻板、太难以让人接受,新生文化多好,通俗易懂,让人开心,其实,那是一个极其谬误的看法。你难道真以为千百年来被传承并被奉为国粹的京剧保留下来是因为没有电视、电影出现?错,他的美在于他的沉淀;他的美在于千锤百炼;他的美在于每一个停顿,每一下回眸,每一处细微都具有他极其丰富的内涵。一咏三叹,总让人牵动心弦,让人叹惋。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导演 在看过京剧后感叹道:“中国京剧是世界上所有电影的鼻祖”。
是的,你认为他费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还不够。同样,当你认真细读,慢慢品味,你就会爱上他……
我想当你知晓中国古筝是世上唯一可以弹出180个音的乐器时,你一定会大为惊叹于这种乐器的伟大;我想当你听到青铜罄发出的天籁时,你就会明白什么才是人间绝响;我想当你知道爱慕之情竟然还可以用“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如此动人的语句倾诉时,你一定不会再用“我爱你”那般空洞生涩的言语。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当你知道国学经典都是先贤抱着“朝闻道,夕可死”的决心,呕心沥血为后人留下的财富,此时被其他发达国家奉若宝典,而国人却对此嗤之以鼻时,你会何等痛心!
如果伪文化可以让我们进步,那我们还要灵魂的升华作甚?如果所有的经典都被所谓的“现代化”取代,那我们心中的净土何处可觅?
也许,百年后,有人会醒悟,有人会呐喊,但那时,已经太晚,因为那时回应他们的只会是山谷的回音,和“为之奈何”的无奈与叹息。
指导老师:陈俞先
从中国大环境看文化价值取向
衡水中学 436班 程思翰
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资本。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的精神园地埋下了遍地宝藏。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书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李太白的凤歌笑孔丘,苏子的大江东去,曹雪芹的大观园也渐渐成为板上钉钉的历史。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只能从历史中寻找,让当代国人为之扼腕叹息。
中国人怎么了,为何我们五千年逊于西方的几百年?这需要从中国的大环境看文化价值取向。尽管环境决定论已被贴上“形而上学”的标签,但我们有必要相信,中国的大环境塑造了中华文明。
尤其是在今天。
一切问题都是人口问题。中国拥有13亿人口,同时,宜居之地在中国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只占有很小一部分。人口问题衍生了生存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通过掌握更多的生产力来占有更多的资源。中国人之间充斥着无休止的竞争,每个人都要为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不停地思索、奋斗。
实用主义应运而生。
实用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指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性意义,另指受到文化受体的认可,可对文化创造体的生存
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后者创造了中国文化现状。
因而社会中流行着以取悦大众、迎合低级趣味为目的的文学作品,面向“市场”成为流行文学的一大标志。
同时,纯粹的精神创造者也渐趋消亡。巨大的生存压力使文化创造主体无暇进行单纯的思索,微观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则成为不二法则。
欧洲文学家的盛产或许能为我们指明道路。塞纳河畔的长椅上总有安闲一下午的青年,或许他就是未来的雨果。埃菲尔铁塔旁总会有凝神许久的老者。他们可以纯粹地思索。
不错,精神创造者需要供养,欧洲人的高福利使他们的生存压力少了很多,而我们则要为生计问题苦思冥想。
我们的社会正需要为思想者创造一条长椅,安放其思索着的灵魂。
另外,贴近生活,敢讲真话应得到认可。这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文化机制体制的转变,让政治走下文化的讲坛。文化,本应就是文化。
文化价值取向本应指向人性,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也正由关注外在向关注人本身转变。
转变中国的大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有信心就一定要做到,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到。
指导教师:隋海霞
中华传统文化之殇
衡水中学429班 王兴
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桃以避秦人为知己;杏以董奉为知己。。。。
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这其中的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中国为何产生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人物,究其原因们很可能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的实用品格,对纯粹的精神性事业不重视,不支持。很难听说一个作家只靠稿费来维持生活。一切伟大的精神创造的前提是把精神价值本身看的至高无上,在我们的氛围中,这样的人不易产生,即使有,也很快会夭折。只有一个民族拥有一批以纯粹精神创造为乐的人,并拥有更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民族中才可能产生这样的伟人。
然而,我如今看到的却是国人盲目崇拜西洋节日,情人节进入了人们的眼球,端午节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圣诞节成为了时代的新秀,重阳节却很少为人所知。或许这是西方国家高明之处,渐渐地影响国人的思想,使之成为附属品。。。。如果有更多的人注重精神生活,有更多的人不用功的标准去追求精神生活,如果有更多的学者追求学术的独立,,,,那中华文化会色彩纷呈。
把根留住,留住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亦是一种幸福;留住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邂逅,自成一段佳话;留住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是一种寄托;留住那流觞曲水的高雅,实乃别样逍遥。
指导教师:张楠
飞扬的精神,纯粹的伟大
衡水中学437班 路贺
不知何时,快餐式文化已在我们身边,形影不离地跟随着我们,注重实用的脚步,一步步向前,将精神逼向更加狭窄的角落。当实用至上论充斥之时,亦是纯粹的精神创造几近夭折之时。少一点实用,多一点精神,用飞扬的精神,展现纯粹的伟大。
在实用的引领下, 人们固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物质财富的增加,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然而物质上的富足并不一定会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满足。瑞典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每个公民成为“从摇蓝到坟墓”一生都有保障的国家,一个成年人即使什么工作都不做,也会过上体面的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富裕文明的国家,自杀率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富足的生活使人不必为生活奔忙,但同时也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没有了精神追求,最终走向极端。
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心灵之作。他的物质生活虽然是清贫的,然而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幸福的。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人如
果没有了精神追求,那么无异于行尸走肉,因此多一点精神追求,少一点实用主义,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如果没有了精神追求,我们的内心必定成为荒漠。
当金钱至上、信仰缺乏的风气在我们的社会普遍蔓延时,人们必定会在在浮躁与功利的实用主义面前迷失自我、迷失方向,我们的精神世界必定成为荒漠。曾经以唱<<懂你>>而走红的歌手满文军、摇滚歌手臧天朔,皆因精神空虚而吸毒,从万人崇拜的歌手沦为了“阶下囚”。因为他们失去了精神追求,没有了奋斗目标,所以沦为了“瘾君子”。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说“人类被赋予了一项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个人的精神成长汇集在一起就会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无形动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逾越千年,以伟大的人文精神幅射到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我们每个华夏儿女责无旁贷。让我们用飞扬的精神打破那充满浮躁气息的实用,让精神的成长见证中华文化的复苏,见证中华巨龙的腾飞!
指导老师:隋海霞
从中国大环境看文化价值取向
衡水中学 436班 程思翰
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资本。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的精神园地埋下了遍地宝藏。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书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李太白的凤歌笑孔丘,苏子的大江东去,曹雪芹的大观园也渐渐成为板上钉钉的历史。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只能从历史中寻找,让当代国人为之扼腕叹息。
中国人怎么了,为何我们五千年逊于西方的几百年?这需要从中国的大环境看文化价值取向。尽管环境决定论已被贴上“形而上学”的标签,但我们有必要相信,中国的大环境塑造了中华文明。
尤其是在今天。
一切问题都是人口问题。中国拥有13亿人口,同时,宜居之地在中国九百六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只占有很小一部分。人口问题衍生了生存问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必须通过掌握更多的生产力来占有更多的资源。中国人之间充斥着无休止的竞争,每个人都要为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不停地思索、奋斗。
实用主义应运而生。
实用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指对自己的实践活动有指导性意义,另指受到文化受体的认可,可对文化创造体的生存
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后者创造了中国文化现状。
因而社会中流行着以取悦大众、迎合低级趣味为目的的文学作品,面向“市场”成为流行文学的一大标志。
同时,纯粹的精神创造者也渐趋消亡。巨大的生存压力使文化创造主体无暇进行单纯的思索,微观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则成为不二法则。
欧洲文学家的盛产或许能为我们指明道路。塞纳河畔的长椅上总有安闲一下午的青年,或许他就是未来的雨果。埃菲尔铁塔旁总会有凝神许久的老者。他们可以纯粹地思索。
不错,精神创造者需要供养,欧洲人的高福利使他们的生存压力少了很多,而我们则要为生计问题苦思冥想。
我们的社会正需要为思想者创造一条长椅,安放其思索着的灵魂。
另外,贴近生活,敢讲真话应得到认可。这需要我们积极进行文化机制体制的转变,让政治走下文化的讲坛。文化,本应就是文化。
文化价值取向本应指向人性,反映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也正由关注外在向关注人本身转变。
转变中国的大环境任重而道远。但有信心就一定要做到,有信心就一定能做到。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莫言带给了焦躁的文学界一丝清凉,中国作品可以说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文化又进一步走向世界。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是莫言得以获奖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文学以后的发展方向就是继承传统,贴近实践。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当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信心,这毕竟是对作家世界性的最高承认方式。一个本土的中国作家得奖,对中国作家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其获奖的特殊意义还在于,他并没有表现出一种脱离中国社会和体制才能创作的特定形象,而是在现实条件下,书写出他所能达到的最好的文学,一定意义上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气象。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说时代在进步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全部摒弃,因为继承传统莫言的作品拥有着中国特有的中国味儿,他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得以诞生。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成,京剧的形成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诠释得淋漓尽致,正是精华的集合京剧成为国粹,京剧使世人震惊。这与莫言的成功不很像吗?因此,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脱离人民的文化作品就像悬于空中的树木,只会枯死,不可能流行于世。莫言作品将自己山东高密的趣事完全展现给世人,贴近实践世人才会喜欢。没有实践只会失败忽视了实际,莫言不可能成功。
中国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于西方,而是与西方世界互看,相互激发相互丰富,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当代现实社会相结合,继承传统,贴近实践,只有这样中国文学界的作品才能真正得到世界的认可,将中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
庄周旁读道经,函谷关窥道影
衡水中学460班 郗进烨
延续几千年的道家经典,自始至终,都是熔铸于中国人骨血中的精华与智慧。我何等向往,能在二千年前的那个轮回间,目看那爱做梦的不知是蝶还是己身的庄周,仰视骑青牛在红尘中翩然而逝的身影。
那是我所敬仰于敬畏的道的所在。也只有道——逃遁的哲学才能让那样的文化巨人在流血千里伏尸百万的年代里自由自在地在思想的星空中飞翔。
修道者是能飞的,飞的是思想,相对于脚踏实地执着地前进以致于感叹 “君子固穷”的儒者,他们的心更属于天空——那更高远的所在。”
让孔子感叹如龙般深不可测的长者骑青牛,从函谷关走上了属于自己的星空。当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宁静平和的理想无法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得以实现时,他做出了洒脱的选择,不再拖泥什么,只是“无为”无“自有”。
而庄周更飞扬一些,齐天下大小万物合一,不再执著于外象,更追逐一种心灵的自由。他“天人合一”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的精神自由,他的思想更能给被物欲中迷失的国人以启示性的作用。
二人的思想上的相像之处,依我之见,在于“清静无为”。如今天下,物质机器映照着精神世界的悲凉。
天下如海,群鳞竟跃,追逐着浮生之利益。却熟不知,自己踏入了物欲的苦海,得到的越多,却会使自己更加贪婪与渴望。在喧嚣都市间明争暗斗,回家后抢着自己双膝跪在地上发现“成功”的自己并不快乐。在与人明争暗斗间,巩固起坚固的心的营垒,明枪暗箭的飞过间,心中的伤口已然结扎,只是身心无比疲惫地度过日夜,出入灯红酒绿的交际舞会,倾听“成功学“的讲座。无比悲伤的踏上日日夜夜的斗智与算计,与人争夺社会资源,与朋友同事翻脸。
其实,生活本不必如此困难,苦海无涯回头是岸。道家淡泊立世的思想似乎难被当代人理解,但平静与无为的哲思却对调节由于物欲与外象争斗而受伤的心有不错的效果。
让我们回首仰望先圣的卓然智慧,让我们传承不朽的中华民族之魂在文化的星空中飘扬。
指导教师 杨忠信
黛青色旗袍
衡水中学467班 张美琪
小时候,街边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放学了,只要口袋里还兜着一两块钱,就能买到一个鼓着圆肚皮的猪八戒,咧开嘴笑的葫芦娃,或者闭眼打坐的一休和尚。总之,一个小泥人就能满足自己整整一天。
只是到了后来,他来的越来越少了。在不知不觉中,老人院去了,童年也远去了。
其实,远去的又何止这些呢?墙上爬满像额上的皱纹的老屋,家门外插着的艾叶,元宵节里亲手做的纸灯笼。。。。。。所有这些当时只道寻常的旧物旧人旧事,似乎都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陌生了。有一会听到若隐若现的豆腐脑的叫卖声,竟情不自禁地放缓急匆匆的步伐,回过头去买来一碗。我没有喝它,只是把它捧在手心里,任一丝温暖在手心弥漫,为一段记忆,一份怀念 。。。。。。
黛青色的旗袍,不盈一握的娇艳,转身的韵脚,有谁还没忘掉?
然而,很多人已经舍不得停下忙碌的脚步,去感受那些传统的、土的、慢的、朴素的美好了。人们开始习惯听重金属的碰撞,在空洞的缠绵中落泪发泄,却很少有人情愿听一折字正腔圆的京戏;习惯在手机上不停按捏,忙着编造粗俗的笑话和离奇的故事,却很少有人情愿静心写一封长信,静听老人讲关于粮票的故事。。。。。。
我们的一些感觉也正日渐迟钝 。一个小泥人不能再激起我们的兴奋,一串冰糖葫芦也不过有着硌牙的酸,那一声声吆喝除了嘈杂便再无洪亮动听可言,一幢幢被拆的老屋也只定格在了镜头里。。。。。。眼前晃动着呼啸的飞车、高耸的摩天大楼和绚丽的霓虹灯,我们变得躁动不安生活亦只是流水线上的上上下下-------机械而麻木。
曾经有过的那种温暖、那种亲切、那种简单而纯粹的美好呢?真的就甘心让它们尘封在灰黄的历史书和僵硬的灰白照片中, 失去与生命记忆血肉相连的质感吗?也许,面对汹涌的市场浪潮,除了呼吁现代人回过头去找找过去的感觉,还要强调不应把中华文化的美好用高墙孤立在市场之外,就像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新拍的白鹿原,就像董卿穿过的黛青色旗袍,那新的醇香,不会被抛弃......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岁月是一袭华美的袍,千年文化的黛青色永远不会老去。
指导老师:张东营
文化渗透与文化相融
李晓一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化正向中国文化渗透,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都是合法的。
西方文化的传入是文化渗透,而中国文化的传播就是文化交流,中国人的胳膊肘向内拐的也太明显了吧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人太偏心了。文化渗透有明确概念:文化渗透策略是指跨国公司派往东道国工作的管理人员,基于其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的巨大不同,并不试图在短时间内迫使当地员工服从母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是凭借母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对于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使母国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东道国员工逐渐适应了这种母国文化并慢慢地成为该文化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的过程。
如今洋节被受青睐,中国传统节日受冷落,这肯定会引起一些专家学者的担忧,不经意间把情况夸大,一直国人认为西方文化正向中国文化渗透。由此兴起的未雨绸缪之计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是有利的。但促使要适度适当,更要符合实际,出于真心,而非完全为了经济利益。其实,我个人认为现阶段西方文化输入的主流并不是文化渗透,毕竟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渗透大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非易事。我们应该擦亮眼睛,不要冤枉了“文化相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如此迅速,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日益密切,与经济相互交融的文化自然也就随之传入传出。
但就现阶段来看,文化相融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在向荣过程中不可能完全褪去本民族的色彩。拿西方和中国比较来说,西方社会更崇尚个人,崇尚自然;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其实就讲究一个“礼”字,国人的精神世界是永远建立在“情”上“义”中,所谓人情通达皆学问,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我们把人情上升到一种知识的范畴上,所以我觉得中国这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与基督教所说的人与神之间的爱其实是很难相融的。
就像我们的孔子学院,即使建再多,传播的也不过是人类所公认的美德;反过来说,就算美国政府再怎么打压,孔子学院迟早会在美国遍地开花。
指导老师:孙爱虹
大国之殇
衡水中学 455班 李钢
曾经,精神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呼唤中流淌;曾经,精神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呼号中闪光;曾经,精神在庄周“绝云气,负青天”的追求中闪耀着希望……曾经的曾经,精神的种子在世界的东方播撒,在诸子百家不休的争鸣中悄然萌发。
但这一切的一切却只定格于曾经,曾经的精神,曾经的单纯,曾经的执着,都只属于曾经。在物质日益繁华而精神繁华早已落幕的今天,这种执着追求精神世界的单纯似乎已和功利的我们分道扬镳。
在国家GDP不断上涨,人们的物欲也随之不断膨胀的今天,总会有一些人忍不住发问:“为什么当今的中国始终出不了大哲学家?”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因为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这又似乎是个很容易的问题,因为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泱泱大国,浩浩荡荡走过了五千年春秋冬夏,我们也曾几何时拥有过哲学家,但如今,当再一次谈起精神,这个似曾相识的字眼,我们都不免心生空虚。试想,当一个人,一个民族在物质小康的路上渐行渐远,愈走愈快,以致我们无法留出时间去追求心之所向,充实精神世界,那么纵然这个民族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又怎样?纵然这个民族实现了全面小康又怎样?一个失去了精神追求的个人或民族,它所拥有的只有他人的蔑视和自己的啜泣。
或许在历史的车辙中,总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淡泊名利,看淡得失,倾其一生,以一种他人所无法理解的执着去追求精神的富足。
从某个角度讲这种是单纯的,他们的心灵是一方水晶,在纷杂的尘世中纤尘不染,从某种角度讲,这种人是快乐的,他们拥有一种原始质朴的满足。然而在众人娱乐,众人追求名利,众人迷恋“高富帅”的今天,这种人实在太少。我不敢想象,当唐骏为了名利去掩耳盗铃般造假,我不敢想象,当于丹凭借对传统的独特感悟而华丽转身成为“文化超女”,当无数人将对精神的追求当作一种资本来炫耀,当无数人将精神的满足当成一种奢侈,我不知道,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精神未来在何方?
对精神的追求应来自内心的需要。I T界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当我们对精神的追求亦能拥有近乎偏执的热情,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精神世界的快乐。面对精装本著作毫不留情战胜原版的尴尬处境,面对过于强大的成功学日益泛滥的处境,我真的好想说:“精神,只是一种追求”。又想起了那个问题:“为什么泱泱大国却少有科学家。”我想是因为13亿人中缺少一批以追求精神为乐的偏执狂。教育不只为了成功,精神亦不只为了成功。
要想让大国的精神世界不显的过于荒芜,个人应单纯的去追求精神本质,国家应适当的改变些什么,以便去拥有那一批大国为之骄傲的精神世界的佼佼者。
精神的世界不去关注,灵魂就会变得虚无。永远不要让精神成为大国心中淡淡的伤……
指导教师 袁国艳
中华文化
衡水中学467班 金安
当今世界,科学、文化、交流早已融和到了一起,我们的生活也因此变的丰富多采起来。各国之间不断的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优越。越来越多的东西涌了进来,使我们越来越了解其他国家,然而我们中国人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被遗弃。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历史的鼎盛时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时期中国闭关自守,使中国与西方先进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令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来测风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却用指南针确定航向周游世界甚至侵略中国,用火药做炮弹、子弹击垮清朝政府自认为坚不可破的城墙,并盗取中国珍贵文化遗产。于是,变出现了现在,圆明园兽首在海外拍卖的事件。因此,对本国文化过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个小偷,竟然可以这样公开拍卖他曾犯下的罪行,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然而当我们遗忘了中华文化的历史,便会成为中华的悲哀。
俞敏洪说:“你是一只猪,不要因为贴了一只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国文化是不可取的。现代的青年人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抱以鄙视的态度,很多人对外来文化盲目推崇,热衷于美国大片,盲目追赶时髦,追求外国名牌,总认为外国的东西才是好的。并且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外国人的节日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似乎是一种时尚,圣诞节、平安夜、情人节、愚人节等屡见不鲜,很多年轻人痴迷于日剧.韩剧,而韩国却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申请成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何尝不是中华文化的痛处。不知到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每当情人节一到,那么鲜花店的生意就异常火暴,一只玫瑰的价钱更是不匪,情人节还造福了其他行业,餐饮、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客流量也是直线上升。然而
到了中国自己的情人节――七月七、话店以及各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人流增加,许多人更是没有意识到中国还有一个情人节,我真的想为牛郎和织女叹息。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想请问你可能会背几千个英语单词,但你是否会背几百首古诗呢?我想也许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后代连陶渊明是何许人也也不知到了吧!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然而更多的人因为他没有使用价值被冷落、科学、技术要发展,但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真正的东西丢掉,丢掉了它们,也就等于丢掉了中国自己的特色。文化需要交融,然而我们也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以本国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文化才能长久不息地奔流下去。
指导老师:张东营
中国学,百家争鸣
衡水中学468班 王宁宁
梦回那千年前的战火年代,却没料到那还是个文化迸发的历史时刻。在那的战火下求生难成的时代里,一群真君子,让中国学,百家争鸣!
中国学,从那时起便如仙人口袋里的七彩糖果,给苦难的人一丝甜蜜的气氛。而千年已过,如今的我们不仅没有了解中国学,更不知什么是国学,中国人不知中国学,又怎来百家争鸣?
烟雨飘过着几千年的岁月,从诸子百家到独尊儒术,从独尊儒术又到“打倒孔老二”,从“打倒孔老二”又到倡议百家争鸣,最终千年以后,我们看国学,如同站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移山。明白它的深、大、精,不用看百家,不用看儒家,只看论语——半本便可以治、天、下。
而如今又有又有多少人能知这半本论语里是什么呢?人们心中的国学如同神殿般不可攀,总认为那是大师需要了解的事物,而“大师们”半本论语未读精竟称“国学大师”,现代悲哀,全在于此。人们都笑“大跃进”时的荒诞可笑,正不知此时此刻正在笑你自己。
中国学这个本穿在家家户户的文化线,如今已不再有,“儒家”的礼、“医家”的魂、“法家”的法,“墨家”的精,如今都已不再有,倒是道家的“我行我素”“无为而治”有几分,也走了形,且“利”一引诱便立即放下原则。
世界像锅中的沸水,让每个人都躁动不安,而中国学,这个静中思素出来的世界还能把入口寄放在哪一角?莫说百家争鸣,只精一家又有谁能作为哪家代表,站在国学界一隅,发扬光大己家?现代悲哀——终于解开了精神的“枷锁”却发现,思想就这么飘散在宇宙中不知对错是非!
梦醒回忆千年前,那百家争鸣。各为己家,让精神的力量凝聚,让人类特有的思维向上,给人正能量。给人存在的理由。
中国学,百家争鸣,几千年几回眸,却不曾在我的年代中向我微笑。千年前百家争鸣,我是否可以想象千年后中国学,百家争鸣,灿烂在春光中?
指导老师:庞文斌
浅谈中国文化
439班 田会青
悠悠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无论是气宇轩昂的兵马俑还是牛郎织女的动人故事……无不留给炎黄子孙无价的历史宝藏,令人叹为观止!
在博意上 中国的传统文化 又分为传统节日,国学,国画 国乐, 书法等。
中国的节日主要在于弘扬一种文化,倡导一种精神,借节日的休闲度假不仅仅颠没于集中的物质享受,更是注重文化的滋养。春节乃是中国文化的心结,它不只是挂起红灯笼,煮下鲜饺子,穿上新衣裳,而更是精神的寄托,情感的向往,在这一天游子的归心更似箭,亲人的情感更浓切,家庭的氛围更浓厚。时代在更新,然而春节里的情感,春节里的文化依然不变。
国学热即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使人们迷茫的一种表现。仁、义、礼、智、信,都是中国人血脉传承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应该是每一给龙的传人心里的烙印。可是人们却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与其说是对文化的重视,不如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太久的冷落生出一些陌生的味道,这些不得不说是文化的一次寻找。
中国画的意境很含蓄,它是以线的造型,墨色的变化来描绘物象,主要的绘画工具是毛笔、水墨和颜料、宣纸,被人们称作“文房四宝”。
翻开我国的历史长卷,著名的国画家多似繁星,杰出作品美如彩虹。我知道的有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近代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一支小小毛笔,几滴水墨与颜料,通过轻笔细描、浓墨涂抹,竟然能把世界万物描绘得像真的一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国成了一个节日的国度:节日的历史,源远流长;国学的发展,灿烂辉煌;国画的气韵,蓬勃大气!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
庄子之无为
衡水中学422班盛雅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情状中求自我麻醉,在这种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庄子所拓展的内在人格世界,乃艺术性及非道德性的.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禁忌,没有禁地;他扬弃一切传统的形式化,遗弃一切信仰的执迷。
在现实生活中, 庄子则试图化除现实生活上种种牵制搅扰,以求获得身心的极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虚静其心——通过高度的反省过程,达到心灵虚静,能掌握自身的变化,并洞悉外在的变化, 而庄子做到了。
正是由于现代人的身心疲倦,像庄子不羡财富,那样不慕权贵,过着一日三顿没有着落的生活,却仍然独自快乐的人,正好是此时处于身心疲倦现代人们所需要的,所需要需求的答案。庄子的逍遥游,告诉人们怎样让自己不为世事所累。把自己比作空中自由翱翔的大鹏,把自己比作在泥土里打滚的小猪,而不是那只害怕自己的事物被夺走的鸟。他告诉人们:舍弃了世俗就没有劳累,没有劳累也就会心正气平。在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上,他告诉人们不要把长寿当成快乐,不要把夭折看成是悲哀,因为一切是都是自然的,自然的来,自然地去。
庄子告诉人们:不要为荣华高位而恣意放任心志,不要因穷困窘迫而趋势附世,因为身处荣华高位和穷困窘迫的快乐一样,所以不应该有什么忧虑;在对世事时,人不能过度的处于欢心和愤怒中,否则会伤害人的身体,生活中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应敞开心扉,把快乐和愤怒放之一边,不要压抑自己,保持平常心态。
庄子的逍遥和避世对于现代处于疲倦海洋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草,一线给自己昂头面对世事的勇气。庄子的处世哲学,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是一剂心灵镇静剂,让人们暂时抛开世事的纷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和眼光对待生活和学习,因此,当大家们把庄子的处世哲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时,处于身心疲倦的现代人们,找到针对自己的一剂良药,能够帮助他们更快乐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工作,面对那理不清的烦恼。
让国学在我们身边,让庄子精神永远光辉!
指导老师:陈国英
失意的夜泊
衡水中学四二四班 张宏达
月华如波,流淌在桥上。汇聚在河里,便又是一轮明月。枫桥只是安静地卧在河上,似入梦境,却被枯枝干桠上几声乌啼惊醒。嘶哑的鸣叫,穿过桥边树上枯败的枝叶,传向远处早已隐藏在暮色的祥岚中,也为霜降万物增加了一分凄清,渔火点点,温暖人心,而后许是更加凄泠。
乌啼几声,终会堙没,夜总归四静的。即使伴随着船橹的吱哑与划过水流的急切,其幽寂冷清的氛围不变。船橹悠悠地停止摇摆,船儿夜静静地停在桥旁岸边。船内的烛火透过桥洞,照亮一片静谧。落第的才子独坐灯旁,虽手不释卷,但心早已空灵。浓浓的失意包裹着他,无怨无悔,没有对灯独酌的慨然,亦没有望月思亲的感喟。唯一声叹息,似无力无气,却可穿透时空,为这冷清的夜添一份哀愁。
落第而已,失意是必然。只是数年寒窗苦,似这一朝之间付诸东流。他人登科得意,正衬托出自己的寂寥,同代的人有太多的风雅才华,略带自嘲地反视自己。唯有平凡的身世,以及无人认可的学识。怨无可怨,恨无可恨。这只是自己独演的一场个人悲剧,或许,时代的悲剧也就由这无数个人的悲剧汇聚而成。
白日繁华的寒山寺一隐入暮色苍茫的幽岚之中,喧闹略过,熙攘逝去,秋夜还给山寺,自然的幽静与古朴。钟声涛涛,悠扬流转,掠过浮霜的枫桥,钻进了深夜的孤舟,填满了空寂的心灵。猛然惊醒,感叹这钟声,感叹这秋夜,失意也罢、孤寂也罢,却又何苦来哉?却让这秋夜,景映人心。
于是,一首《枫桥夜泊》,了然于心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韵悠然,当同科状元已堙没于岁月的余晖中,你却凭借一诗获得了不朽,过尽失落,升华心灵。
姑苏何其有幸,至此一夜,便拥抱了这一失落而骄傲的灵魂。
辅导老师:闫津
保护中华文化
衡水中学 447班 李世业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古国,几千年的文明遗产是中国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可是近几年来,中国的文化却屡遭偷窃,保护中华文化已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种多样,如春节的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端午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清明节的踏青、插柳等,人们通过这些行为表达愿望、敬畏自然、亲近血缘、怀念祖先、体现价值观,它们也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现代文明背景下,节庆活动的简化导致仪式感淡漠,节日文化内涵大打折扣。
城市化进程令大多数百姓住进了牢笼似的高楼。至于七夕,被扭曲为“中国情人节”;重阳,对于年轻人来说越发陌生。有人惊呼,中国传统节日似乎就剩下饮食文化了,中秋节、端午节更是被戏称为“月饼节”、“粽子节”。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中国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国各地的游客,无不让每一个游人惊讶赞叹!美丽的景色却没有得到更完善的保护,反而让它们受到了伤害。在众多古迹旁,有许许多多的人用小刀在建筑物上刻满”某某某,到此一游。”以此示意自己来过这处景点,还敢大张旗鼓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这并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这样只会让中国人感到耻辱。太多太多的名胜古迹被破坏,像昔日辉煌的万里长城已经被人们摧毁得不成样子。本来长城位居世界十大奇迹之一的位置,但因为人们无情的破坏,现在,仅有九大奇迹了,长城更是榜上无名。这是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啊!但这次的教训并没有让游人停下破坏的手。难道,要让我们的骄傲在自己的手中变为灰烬吗?
保护中国的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职责,保护中国的文化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都应该是中国文化的守护神。
指导老师:郑志红
追寻大师
大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对某一方面非常精通的人,大师一出,往往可以引领一个时代,鲁迅,陈寅恪,季羡林等等其他,都是各个时代的大师。
一代宗师驾鹤西去,人们在痛惜国宝逝去之余,不禁慨而叹之:如今宇内学者学问如季老者有几人欤?近几十年来,在国学研究领域里能与之比肩者,几无可见,由此,人们不能不问:为何我们现在出不了季老这样的国学大师?中国为何再难出大师。中国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勤奋刻苦的,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中国教育往往引以为骄傲。美国华人在全美人口比例中仅占1.2%,但在“英特尔奖”、“总统学者奖”等中学生大奖中,获奖比例通常超过20%。可见中国人家庭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基础教育继承中国的传统,“头悬梁、锥刺股”一直被奉为中国人刻苦学习的典范,学习的好习惯养成了,基础自然打得扎实。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家长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教育其成才,很多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因而也付出很大代价,在儿女身上付出了大量金钱和心血,甚至倾家荡产。这是很多西方家长做不到的。可就是这样,我们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正是困扰我们的地方。原因应该有很多。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国学及有关学科的教育,缺少大师级的人物。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当年季老求学时,教他“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的是吴宓、叶公超,教他佛经翻译文学的是陈寅恪,教他文艺心理学的是朱光潜;为他讲授唐宋诗词的是俞平伯,为他讲授陶渊明诗的是朱自清,后在国外又从师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等著名学者。其老师个个都是才华横溢、学养深厚的学界翘楚和杰出学者、著名作家。有如此多的名师为其“传道、受业、解惑”,点化、引导、启迪,这就为他日后成为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我们缺乏产生国学大师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多年以来,国学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那些不正常的岁月里,不仅一些国学经典受到批判,而且从事国学教育、研究的学者也屡遭磨难,致使有志学习、继承国学的人越来越少,几达后继乏人的程度。尤其是近些年来,有意学“文”的考生如果选择新闻、法律、经济等专业,毕业后或许还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而选择与国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想找个“饭碗”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中,怎么可能出现新的国学大师呢?
三是时下一些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太浮躁、太功利,缺少心不旁骛、潜心研究学问、甘愿寂寞的治学精神。其中的一些人,不是想上电视台亮亮相、出个名,就是急于出本书、搞个签售首发式;还有些学者,朝思暮想的是怎么能早日当上个院长、校长什么的,心思根本不在治学上。而一些已经小有成就的学者更是热中于社会活动,千方百计想弄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当。古人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下的一些学者既不“澹泊”,又不“宁静”,当个“国学小师”都不一定够资格,焉能成为国学大师呢?
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成为传世之作,是因为其“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囊时学者所以治学有成,皆因坚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但就当下看来,斯人已经不多了。
出不了大师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缓冲,大师绝不是说有就有的。只要我们认清自己,敢于直面自己的弱点。
有朝一日,追上前辈们,甚至在有所超越也不是不可能的。
中国文化
——酒文化
衡水中学 444班 李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自在明清之际就开始繁荣起来,曾对欧洲很多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酒,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无酒不成席。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在中国,酒是文化、礼仪、历史、风俗;最后酒酒归一,酒是关系,酒桌即中国。
有很多这样的“酒”说法,轻松愉快的:“酒是粮食精,越喝
越年轻”;“酒是粮食做,不喝是罪过”;“男人不喝酒,枉在世走”;“只要心里有,茶水换成酒”;“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壮怀激烈的:“酒有凌云志,喝死算烈士”;“酒逢知己千杯少,不喝爬下不算好”;“东风吹,战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
数学不错的:“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
中国不只是有酒文化这个传统文化,比如:剪纸、舞龙、风筝、中国结等。可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还有酒文化。在现在春节时,酒文化就是更加突出。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
一定要记住正确饮酒,中国人讲究无酒不成席,可是你知道吗?不科学的饮酒对身体伤害很大。1、在愉快的氛围中饮酒和朋友家人一起边谈笑,边愉快地饮酒。开心酒能转换心情,给第二天带来活力。2、按自己的速度饮酒,同时不要去劝酒不要去迎合别人的速度,按自己的速度来饮酒。要考虑肝脏的处理能力,而且也不要为了礼节强行劝人喝酒。
指导老师:王敏
心存文化敬畏之心
衡水中学450班 崔月
一座诺贝尔文学奖,捧红了一位作家——莫言,也安抚了一群等待文化认同的焦灼的心。
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总会有一些人叹息:中国作为出现过无数文化名家的文明古国,为何就从未出现过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是,当我们艳羡外国能够出现许多世界级文豪时,却忘了反思自己:我们究竟输在何处?
或许,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我们对文化缺乏一颗敬畏之心。
缺乏敬畏之心,历史被随意地篡改、扭曲,“戏说”、“笑谈”大行其道;缺乏敬畏之心,文化被粗劣的加工,贴上“快餐”之名,大肆传播;缺乏敬畏之心,金鸡湖畔的“丑陋”老子吐着舌头、做着“鬼脸”·
当敬畏之心缺席,文化便成了商业、金钱的婢女,文化的一切都需要为商业服务。浸淫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我们还能渴求多少成功的作家?
今日出炉的网络富豪上榜作家的代表作中,一半是玄幻,一半是穿越,一部关注社会现实的作品都没有。而纵览以往诺贝尔奖得主的代表作,我们不难发现:
真正优秀的作品,必定是立足于社会、聚焦于人性的作品;真正优秀的作家,其内心深处必定有着对人类的无尽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个作家,心存文化敬畏之心,首要的便是要对自己的职业,即对写作的热爱。
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名和利都不是主要的,完全是来自作家对小说的热爱。用毕生的精力写出一部自己最满意的小说,这种骄傲是名和利换不来的。”
莫言所说的,也正是他所践行的。他深深地热爱着“无用之用”的文学,立足于时代和社会。他的作品为行将消亡的农耕文明留下最后的剪影,也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
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一枚勋章,而是一次善意善意的、及时的提醒,提醒中国回到自己伟大的的文学传统中,提醒作家们专注现实、立足社会、回归人性。
心怀文化敬畏之心,为文化守护灵魂,我们才能真正迎来文化的盛世。
(指导教师: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