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17阅读
  • 2回复

(9届初赛联播)重庆片区南开中学分赛点快讯(初中)附优秀作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4-16
直接上优秀作品:

川蜀魂
重庆南开中学  辛

温暖的阳光飘散而下,犹如天使发出的光芒一般,笼罩着川蜀大地。然而,这片土地上散发的温度,比阳光更为炽烈。这热烈的温度,来自人们,也来自那陪伴四川、重庆一路走来的味道——川菜。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四川、重庆,以麻、辣、鲜、香为特色。


而正是这样的味道,影响了吃着川菜长大的川蜀人的性格。仿佛是继承了川菜之味,四川、重庆人的性格也有些“辣”味,但这“辣”味中却带着直爽。麻辣的川菜之味也让人们不拘泥于某些不重要的事,“热烈”的味道也给川蜀之人的性格中增添了一些热情的因素。热情豪爽之人,也实在让人提不起过多的戒备之心。所以,进入川蜀范围,便会放下一切疑虑,一颗心,仿佛也随着热情的氛围而跳跃。


行走于大街小巷,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两旁的各式各样的美食所吸引。餐馆的装修或是古色古香,或是充斥着现代气息,但都不能影响从中飘出的带着麻辣分子的香气。脚步不自觉地顿住,然后走向其中一家店。生活在重庆,吃得最多的自然便是火锅了。进入火锅店,就会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所感染,耳边是人们的欢笑之声,心中的郁结也在这热闹的环境中悄然解开。火锅底料端上来,打开火,慢慢地便有阵阵热气升腾而起,心中仿佛有一个角落随着这阵阵热气融化。不时有人叫服务员的声音飘入耳中,平时觉得太大的声音,在此时也显得很和谐。菜一倒入锅中,原本三三两两闲聊的人们便沸腾了起来,显示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在享受味觉中麻与辣的感受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美妙体验。不知道当初码头上的人们在吃火锅时,是不是也有这种感受,这独属川菜的感受。
除了正餐,川菜这个菜系中也包含了许多小吃。漫步街头,经常会听到小贩们的吆喝声。“正宗酸辣粉,不要错过呵——”“串——串香,快来看看啊!”……各种各样的声音在街道上响起,不时还有老板热情地招待客人。川蜀之人的热情便得以体现。而说起川菜的特点,主要便是味型多样了。川菜运用辣椒、花椒、豆瓣酱等调味品,配出了麻辣、椒麻、红油等各种味型,深得人们喜爱。川菜在烹调方法上,更是有三十八种之多,讲究色、香、味,兼有南北之长。


我们所熟悉的麻婆豆腐,便将川菜的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浓稠的豆瓣酱将豆腐包裹在内,热气撩起的“白雾”从其中散发而出,站在很远的地方就可闻得其香味。吃入口中,那属于川蜀的独特味道弥散开来,触动着味蕾。这便是川菜的独特风格。


除此之外,川菜的代表菜品还有:鱼香肉丝,回锅肉,水煮鱼,夫妻肺片等。川菜那鲜红的色泽代表着喜庆与热烈。因此,单是看到川菜,心情便很难再继续阴沉、悲伤,更何况还有味道来温暖我们的心。我那每每因为下雨而密布阴霾的心,便会因为吃了川菜而重新充满阳光。
或许,这便是川菜会变得著名的原因吧!不仅是因为它的味道,更因为它能给人们的心带来热情,正如川蜀人一般。如果说,麻辣是川菜之魂,那么,川菜和它所带来的“炽热阳光”,便是川蜀之魂。


指导教师  徐华兵


                   开在油锅里的花            
             重庆南开中学 黄


青山绿水环绕着的小城,在梦回间,总会出现。那时有时无的袅袅炊烟,难以觅见。飘荡在路边的香味,萦绕在心头, 回忆的露珠,点滴在心间。                                        ——题记



晨起,随着第一声鸡啼,靠摆摊为生的小贩们起了个大早,为的就是早早的到市场采买一天的所用的食材。农贸市场里总是拥挤的,叫卖声,讨价声,大刀斩断猪骨的“碰、碰”声,不绝于耳。买到了上好的猪油,今年新出的土豆,隔三差五的再捎上两瓶羊角老醋,武隆的特色小吃“洋芋花”的食材就差不多了。



下午三点,小贩们陆陆续续的推着铁皮车,来到了各自摆摊的地方。像切土豆条一样用波浪线条的刀切好已经去皮的土豆,因切好后的土豆六面皆呈波浪线,所以武隆当地人民都称之为“洋芋花”。将洗好的铁锅架在隐藏在铁皮车中的瓦斯炉上,舀几大勺的猪油,在高温下化开,散发出诱人的肉香,勾起了老一辈们童年时期过年能尝到一块油渣就感到安逸满足的回忆。油温到了七八成热时,就倒下切好的土豆,溅起许多油花,这时候,摆小摊儿的阿姨这时总是笑笑,说:“溅得好,今天生意一准儿好。”



四点整,孩子们放学了。放学的铃声夹杂着欢快的脚步声,一群群如挣开绳索的小鸟,冲出校门,围绕在铁皮小车的旁边。“我要刚刚炸好很脆的”、“我要炸的焦黄的”、“我要炸的刚好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仿佛在诉说对洋芋花的渴望。阿姨熟练的将炸好的洋芋花从油锅中捞出来,滤干了油,倒入调料盆里,依次加入盐、味精、花椒粉、酱油、辣椒面或油辣子,最后加入武隆羊角的特产——羊角老醋,搅拌均匀后就可以装入方便盒中,撒上些芝麻、泡菜粒、葱花和香菜,就大功告成了。做好的洋芋花色泽金黄,散发着香味,令人食指大动。孩子们捧着洋芋花,或用木筷,或用牙签,就这么边走边吃。



夜幕降临,小贩们就推着铁皮车往热闹人多的广场去了。边走便吆喝道:“洋芋花嘞,又香又脆的洋芋花嘞”,油锅嗞嗞冒着油泡,土豆的植物清香与猪油的肉香混合在一起,让人无法抵挡住它的诱惑。这时候,吃过晚饭,溜达了一圈儿后的人们就又围了上来,没多久就捧着一小碗洋芋花从人群中挤出来,坐到一旁的长椅上,专心致志地吃起来,不一会就吃光了一碗,这才站起身来溜达着回去,边走还边说:“这才算吃饱了。”围着的人群中,有人赖着不肯出来,一手拿过醋瓶子,往碗里倒了个够,尝了一口,这才咂咂嘴,拿起牙签,边吃还不忘嘟囔着:“这才够味儿嘛。”下班回家的农工也时常成群地围在小摊前,买上一大碗洋芋花带回家,就这白粥吃,发出咕隆咕隆的声响,也算是省时省事了。



家乡的洋芋花,也许是我来到重庆念书后最惦记着的东西。总是期盼着寒暑假的到来。现在的校门外也有买洋芋花的,大概是制作方法有所不同,吃进嘴里总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我尝过两次,就再没吃过了。


指导教师  徐华兵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4-16
               英雄与美人                
                    重庆南开中学冯士倩


  
   前方是英雄,后面是美人。英雄折了戟,美人折了腰。
   当这个朝代的前身如同一片垂暮的瑟瑟秋叶,被来自朔方的风带到南方,它被血气与柔情混杂在了一起,如同一杯鸡尾酒,闪烁着诡谲却艳丽的光芒——充满诱惑、令人无法抗拒。
   “靖康之变”是一个转折点。这个名为“南宋”的王朝随即诞生,偏安一隅。
   它的前方是英雄,在边境处兵马倥偬,狼烟四起,壮志男儿歃血守江山。
   它的背后是美人,在殿宇里衣香鬓影,觥筹交错,倾城佳人拂袖舞盛世。
   只可惜,江山不是完整的江山,盛世不是真正的盛世。这个朝代呀,总有那么一部分残缺,展现在英雄的前面,隐匿在美人的后面。
   爱这个朝代,想回到那柳枝轻摇的江南,那梦中的临安,几位美人在轻拨纤弦——琵琶声如同珍珠落盘,清亮圆润;可琵琶之声不是渗透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昭君离别时的满腔幽愁吗?迷惘的贵人们难道聆听不到吗?可谁又听得那耒阳,那湘江上轻轻的一声叹——叹了两百多年啊!
   爱这个朝代,更想回到那血泪交织的战场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武穆雄才,却终将一腔碧血书成了旷世挽歌。可怜那夭折的北伐,幽云十六州还暴露在一群豺狼的利爪之下!捷报都被奸佞与愚昧撕碎,千千万万个忠心烈胆的将士从不被记于正史,这是何等的悲凄!
   正是这么多的不完满呀,才对这段久远的历史产生了幻想。美人与英雄,互相映衬。美人是英雄的悲凄,而英雄也是美人的悲凄!而这个王朝,硬生生地将“却把青梅嗅”的清纯少女变得“如今憔悴,风鬟霜鬓”,还有夜间的三更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文人在这个朝代蓦然地更敏感,更激愤。他们除却翻飞衣袂,换上凛寒甲胄;一扫丹青熟宣,拿起三尺长剑。夜深千帐灯,舐毫泼墨,字字都是国恨家仇。稼轩一句“谁与老兵共一笑,落帽参军华发”酿多少苦愁泪!更莫说放翁,“铁马饮水入梦来”是多么的痴恨一片!可这也是时局造伟人,以至给后人多些谏言。这是南宋的悲凉,也正是它独有的魅力。
   文人不过只是在两种极端之下存活的一类人。而真正的,它的前面是英雄,后面是美人。马革裹尸比不上巧笑倩兮;而有另一方面,巧笑倩兮终是逊于马革裹尸。相互的映衬,无奈得悲凉,悲凉得无奈。
   它呀,前面有英雄折戟,后面是美人折腰,血气与柔情混杂在了一起,换一个凄美天下。

指导教师  徐华兵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4-16
   品味身边的茶韵
                       重庆南开中学  陈烁冰

  
  中国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中式品茶的特点。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饮茶风俗。
  “喝茶”在广州话里被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也是饮食文化。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广州人养成了“饮早茶”的习惯。凌晨四点起床,步行到茶馆,一壶茶、两件点心,怀着一份怡然的心情,品味一段闲暇的时光,唯有这样,才能品出茶的韵味。
  明清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饮茶更为普遍,茶市兴旺。商品经济给人们带来的首先是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能否节省时间;虽然广州人并不能在理性上认识 “时间就是金钱”,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传统的时间观念开始转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观念被动摇,人们处处珍惜时间,饮食中“饮早茶”正是合乎“惜时”的原则。“饮早茶”是利用未开始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肠胃;吃点心,填饱肚子;聊天,沟通交流;清晨漫步至茶楼,吸收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可谓一举而多得。
  广州人饮早茶,注重配茶的点心与茶楼的环境。清代的茶楼,茶台上摆有茶盅、茶盅盖和茶杯,点心糖果放在茶台旁的小窗橱里,由茶客自取。广州人多爱饮龙井、水仙、普洱、寿眉、红茶等。近代以来,广州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广州的茶楼也接受了西方传进的点心,如各种面包,蛋糕等。
广州人称茶楼作“茶居”,有不同的档次。上层茶居,门户金碧辉煌,室内字画高挂,瓷盅沏名茶,配以高级点心,此为达官贵人的去处;较低层的茶居、茶寮、炒粉馆,不设茶盅,用瓷茶壶,消费水平较低,薄茶足以解渴,闲聊、消遣,顾客多为下层劳苦民众。广州的茶市,从来就十分兴旺,大清早就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即使在抗战时期也不中落,可见“饮茶”已成为广州人饮食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


                重庆火锅
                     重庆南开中学 孙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重庆人以火锅为天。火锅是重庆人不可缺少的生活。
  重庆火锅,没有湘菜的油重色浓,不如浙菜的小巧琳珑,也没有闽菜的刀工巧妙,没有鲁菜的清香鲜嫩。重庆火锅,是川菜的一个分支“下河帮”中的大方粗犷,不拘小节的代表,更是川菜中的“重头戏”,其中麻辣火锅,鸳鸯火锅,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在重庆,火锅业发展十分迅速,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火锅的配菜品种日新月异,应有尽有,没有你想不到的,只要能吃,重庆人一定会拿来作为火锅配菜。而在烫火锅是用于保护肠胃的油碟中的调料,从质朴的蒜泥,衍变到花生、豆腐乳,甚至是耗油、海鲜酱。
  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里,大大小小的火锅店数不胜数。有现代的高级的,例如“小天鹅火锅”,“奇火锅”,以自助,自由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有仿古,有历史气息的,例如“根据地火锅”,“知情火锅”,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装饰,让人赏心悦目,十分引人喜爱。
  重庆的火锅以麻辣为主。因重庆四面环山,两江交汇致使湿气较重,辛辣的火锅正好祛除重庆人体内的湿气。麻辣的火锅造就了重庆人直爽豪放的个性,也产生的远近闻名的“辣妹子”。
  正是重庆的麻辣火锅,是重庆人没有江南的秀气,没有大漠的鲁莽。每每重庆人提到“吃火锅”,这几个字,心中都不由得想起大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
  重庆著名的鸳鸯火锅值得一看。鸳鸯锅一般以太极阴阳图为形,一半清汤,一半红汤。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平衡。火锅不也正是如此?汤汤水水蔬菜鱼肉混在一起,以及围坐一桌吃火锅的人们,可以是农民、工人,也可以是学生、教师,还能是干部、领导。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一种“和”的文化,合家欢乐,团团圆圆的表现。
  重庆的火锅是重庆人不可缺少的生活,重庆火锅是重庆人心中的寄托。
   指导教师  徐华兵


                   冥想·北宋
              重庆南开中学 初二一班  封映竹

   已经忘记了当初是如何陷入古文字编织的梦里了。是因为不经意地捧起了《宋词鉴赏》,还是被柳郎薄如蝉翼的慢词长调所感动?只是知道,走进去就成了痴。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那些阴雨绵绵的日子,我会倚在窗边,捧着宋词,静看细雨斜织。又或轻轻闭上眼睛,咀嚼着那些优美的词句幻想千年前宋人的生活——那该是怎样一种惬意呢?
  贵族子弟的宅院里恐是灯火通宵、夜夜笙歌吧!豪华的厅堂中一个个贵族子弟皆披绮绣,端坐四周,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令人垂涎。厅堂中央,身着火红纱衣的舞女身影流动。青黛娥眉,玉指素臂,波浪般柔顺的青丝随意披散腰间。所有动作在佩玉鸣鸾中一气呵成。时而铿锵,水袖带过一阵强劲的风;时而柔和,裙裾上下翻飞翩然若蝶。
  戒备森严的皇城内、莺莺燕燕的御花园中,一片生机盎然。帝王带着宠妃出游。男人着明黄色龙袍,威严无比;美人长裙委地,“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碧云飘悠的蓝天下,“风细柳斜斜”。看那柳花纷纷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这雪白的绒团从游丝上飞下来,随风悠闲地散进各宫的庭院,徘徊在珠帘似乎想要飞进美人的帐幔······
  我喜欢词人们墨笔下的北宋。阕阕宋词就像是老照片,是北宋各个阶层生活的剪影。北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孩子们聚在树下玩耍,女人们操持家务,男人们奔波谋生。北宋文人,情感丰富,心思细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柳永,有“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的晏殊,有“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的欧阳修。
  睁开眼睛,我看着脚下的一片灯火辉煌——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是络绎不绝的车辆,闪闪烁烁的车灯仿佛织成了一匹华丽的金丝布,还是流动的呢!到街上走走,眼前一张张陌生的脸无情地经过,还有错杂的方言,其中不乏“出口成脏”。我皱皱眉,有些反感这样无趣的繁华世界。
  还记得那幅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情景——在那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大大小小运粮的船只停靠河边。人们有的在茶馆休息,有的在饭馆中进餐,有的在码头看着船只来来去去。热闹的市区街道,屋宇鳞次栉比,在层层叠叠的翠绿中若隐若现。虹桥上,各色商铺分布两旁。挑担的、坐轿的、谈天的、品茶的,大家都是一副轻松自在的表情。
  尽管这一幕成了历史,但我依然感受得到丝毫不亚于现代世界的繁华——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繁华,透着高雅,有一股文化的味道······
  我想着,想着过去,想着那个闲适自在、充满诗情的北宋······
指导教师  徐华兵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