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08阅读
  • 0回复

(9届初赛联播)山东片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分赛点快讯(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08
— 本帖被 admin 从 课题活动 移动到本区(2013-05-08) —
直接上优秀作文



大漠风尘
(试题文化情感类)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二(12)班 赵宏生


引  子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之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李华《吊古战场文》

唐之韵,是千古绝唱,是亘古之声。涵咏悠游间,心胸便不觉开阔,心灵便不禁震撼。唐诗之美,是难以用最丰满的语言描绘的,因其发于心、形于外。而唐诗中的一派,更是拥有撼动灵魂的力量,以王昌龄、高适为代表,后世名曰:“边塞诗派”,故为文美其名之曰《大漠风尘》。

“大漠沙加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蹄“哒哒”,或是报捷的塘报、或是边庭的加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汉武大一统,恢弘天下平!但唐中晚期,尤以“安史之乱”后,边疆少数民族于大唐王朝国力渐衰之际蜂拥南下,长驱直入,趁火打劫(也有一说是因气候寒冷期到来,游牧民族生存困难转而侵袭农耕文明)。虽说他们带来了中近东的技术、游牧族的剽勇,但无疑也给芸芸黔首带来无尽灾难。虽没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雄浑气魄,但还余“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碧血丹心。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告急?不!大唐远未到奄奄垂死之际。边庭飘摇、关河不宁固为现实,可大批豪杰精忠报国,用血汗书写了西阻吐蕃,南擒六诏,北击回鹘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燕歌行》高适)
一曲《燕歌行》道出多少勇士的共同心声,上以报国忠君,下以万古留名。乱世之际,辈出枭雄。唯独在金戈铁马的边庭,一腔热血才得尽情沸腾,只有在剑影刀光的沙场,毕生所学方才尽展无余。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狭骨香。
                       (——《少年行》王维)这是少年游侠的豪情侠骨。
……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杨炯)这是文弱书生的投笔从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这是白首军曹的壮志未酬。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王昌龄)

敌酋生擒,燕然勒功,关河却未必安宁太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烟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杨炯)

胡虏已破,番敌又来。究其原因:一者“胡骑猎清秋”,二者,“武皇开边意未已”。可是,连绵的烽烟又给黎民百姓带来了什么?是“千村万落生荆杞”的荒凉,是“如闻泣幽咽”的悲伤。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白居易)尘土飞扬的人群中,我仿佛看到一个羸弱瘦小的身影,他该是《十五从军征》里的那位少年了吧。因为年龄尚小,他的双眸还不太坚定,因为缺衣少穿,他的双膊扛不起那锃亮的长戈。他毕竟才虚岁十五啊!昨天还在田中玩耍助耕,今天却要背井离乡,从此飘摇不定。母亲为他亲手缝制的棉衣余温犹在,里长——一位慈谒安详的老人,为他裹好头巾。他真想像父亲那样为国争光,却不愿像他那样战死沙场,那里太远、太冷、太凄凉。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行》陈陶)曾经的劳劳挥手,城南的往事依依。思妇耳边大概仍有那位男子“幽期不负言”的喁喁情语的回响,可无定河旁冻土上未及掩埋的白骨,是否还向往着曾经魂牵梦萦的家乡?虚实之中,分外真情。真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大概就是能在细微之处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吧。

喜欢唐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空灵清逸,向往“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静谧闲适,但更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观。
葡萄美酒月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昌龄)正如边塞生活,边塞诗需要品味。
正如唐诗,生活需要品味。这大概也便是文化更深层的意义了吧。文化是最有力的,她是喧嚣中的阒寂、阒寂中的深沉、深沉中的积蓄、积蓄中的力量。熟读唐诗,不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的附庸风雅,而是为在平凡质朴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实现精神的升华。
尾   声

唐诗之魂,归来兮……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