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84阅读
  • 0回复

(历史真相)张思德为毛泽东烤火烧炭牺牲 毛泽东写《为人民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28
核心提示:王益华曾经在追忆张思德时说,为了解决毛主席等军委领导的烤火问题,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知道后第一个报名参加,被任命为副队长……9月8日下午,在延安枣园广场上,召开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毛主席作了即兴演讲。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演讲整理成文,毛主席审阅后定名为“为人民服务”。
本文摘自:《现代快报》2013年1月7日第A30版,作者:王凡,原题:《王益华:张思德的指导员》
王益华(1916-2007):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历任红六军团教导团团部指导员、红十六师师部骑兵连政委、中央军委警卫营三连指导员、陕甘宁晋联防军机关协理员、军委后勤军事工业局总支部书记、军委后勤南泥湾办事处政治协理员、山东渤海军区后勤兵站处政委、华东军区后勤运输部副政委、安徽省军区后勤部政委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解放济南战役、渡江战役等50多次战斗。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二级红星功勋章。被授予大校军衔。2007年12月5日病逝,安葬在雨花台功德园。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学生时代,很多人都背诵过这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课文。这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的演讲。


王益华,时任中央军委警卫营三连指导员,正是张思德的指导员。不过,这个特殊的身份,王益华的子女们几十年来都未曾知晓。要不是2004年纪念“为人民服务”60周年,上级派人找上门来,这段故事也许就会永远地被埋没了。近日,王益华的子女向记者讲述了父亲不平凡的人生征程。


长征途中,敌人从他身上踩过去
1916年,王益华生于江西永新县一户贫苦农家,在革命思想的感召下,13岁他就参加了乡农会暴动,第二年又加入县工人纠察大队,15岁那年参加了红军。


1934年夏天,因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王益华所在的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部队最早从江西突围西征,开始战略转移。


二万五千里征程,红军经历的种种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1934年底,部队在长征途中路过一个叫中堡的地方时与敌人遭遇。王益华时任排长兼党支部书记,带领他的尖兵排,从侧面迂回到敌师部阵地附近的山腰处,在密林中隐蔽起来,全连指战员也悄悄地靠了过来,离敌人仅几十米远。


趁敌不备,他们突然发起袭击,一举将敌前沿警卫部队打垮,并把敌人追赶到山下。王益华在冲锋时右手臂被敌人的冲锋枪子弹打中,右手完全失去知觉,伤口不断流血,躺在草地上一时不能动。正在这时,有几个被打散的敌军慌慌张张跑到王益华这边来了,他没吭声。惊恐的敌人以为躺在地上的这些人都死了,就从他身上踩着跑过去。等敌人走了十几步远时,王益华左手提枪射击,打伤了一个,其他几个敌人以为红军追来,吓得拔腿就跑。


命悬山崖,难忘战友救命之恩
王益华生前还回忆过抢渡金沙江的艰险。云南西边靠缅甸不远,有个鹤庆县,红六军团刚到鹤庆追兵就到了,当时已经是深夜。本想休整一番的队伍只有马不停蹄抢渡眼前的金沙江才能摆脱追兵。但战士们即使打着火把也看不清江水,更看不清对岸,只知道江水恰在此拐弯,水流湍急,江边没有渡船,要渡江只能撑竹筏。


小小的竹筏在江中飘摇,一旦站在上面的战士们失去平衡,竹筏就会被江流冲翻,人转眼就被冲走了。王益华回忆,他上了竹筏就开始摇摇晃晃站不稳,行到江中时,觉得竹筏快翻了,战友们都很紧张,于是解下背上的包袱,随时准备游泳自救。王益华解下的包袱里有当时所有的宝贝:银元、新布,还有一块俄罗斯怀表。后来顺利渡过了江,但那个包袱却丢了。说起那个丢掉的包袱,在王益华晚年忆起往事时还有些遗憾。但更让王益华心痛的是,经过那一晚,有些战友再也没能看到第二天的天明。


长征途中,这样闯过鬼门关的经历不止一次。一次在贵州夜间顺着河边的山路行军,山路很窄,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湍急的河流。走着走着,王益华打起了瞌睡,他想尽各种办法提神:吃辣椒、掐大腿,可人还是迷迷糊糊的,一不留神,脚下踏空了……战友们听见“砰”的一声,以为是王益华摔进了深渊里。万幸的是,掉下悬崖的只是他的枪,王益华被山上伸出的树枝接住了。




评价张思德:“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
1936年底红军到达延安后,王益华被分配到中央军委警卫营三连任指导员。而张思德和红四方面军通信营的部分战士辗转到了延安后,被编入中央军委警卫营三连,张思德在连部任通讯班班长,这样,王益华就成了张思德的领导。


1942年,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备团,张思德被分配在这个团的手枪连。因为在长征及历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张思德被选到内卫班当警卫战士,在毛主席窑洞前执勤站哨,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听父亲讲过,张思德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和名利的得失。”王益华的儿子王曙光说。


王益华曾经在追忆张思德时说,为了解决毛主席等军委领导的烤火问题,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知道后第一个报名参加,被任命为副队长。烧木炭的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要十天,他只要七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


那时,为了多出炭,张思德和战友小白赶挖一孔新窑,由于连日下雨,因为土质松软,加上雨水渗透,即将挖好的窑洞突然塌方。危难时刻,张思德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往外跑,而是奋力把身边的战友小白推出窑外,自己却被压在窑内,不幸牺牲。那一天是1944年9月5日。


噩耗传来,内卫班的同志们都万分悲痛。警卫队长古远兴很快把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报告了毛主席。


9月8日下午,在延安枣园广场上,召开了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毛主席作了即兴演讲。会后,毛主席的秘书将这次口头演讲整理成文,毛主席审阅后定名为“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


在抗大学习,毛主席给他颁发“模范青年奖章”


1939年的五四青年节,被王益华称为“终生难忘的喜庆日子”。因为这一天,毛主席亲手为他颁发了“模范青年奖章”。


当时,王益华在抗大一大队九队学习,为了迎接“五四”青年节纪念大会,上级决定在抗大各队评选两名模范青年,作为参加纪念大会的代表,评选的条件是:思想作风好,军政学习好,生产劳动好,文娱活动好。王益华和另一位战友作为模范青年参加了纪念大会。


“当我们这些当选的模范青年整队进入礼堂会场时,大会组织了许多同学敲锣打鼓并向我们身上撒了多种颜色纸剪成的花,我们就座后聚精会神地聆听毛主席的讲话。毛主席讲话后,我们逐个走上主席台,接受毛主席亲手发给我们的奖章。”王益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在这次大会上,毛主席向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一个结合,三个一定”的期望。自此之后,为了抗战救国到延安来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许多知识青年学生千方百计跑到延安来求学。抗日军政大学也发展得很快,全国各地新建了许多个分校,延安其他学校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延安成了全国培养抗战干部的战略后方。


在上海养病,为贺子珍留下珍贵照片
1946年到1956年,王益华在华东军区从事后勤工作。期间,他的胃病很严重,加上其他病缠身,1952年住进了上海华东医院。


那时贺子珍也在那里住院。上海市的领导曾山和贺子珍都是江西人,早就相识,一次曾山到华东医院对王益华说起:“王益华跟贺子珍同志是永新县的老乡(在中央军委警卫营时跟贺子珍也很熟),以后多陪陪贺大姐,多跟她聊聊天、下下棋。”王益华接受了这项“任务”,住院期间经常去看望贺子珍,陪她散步聊天,还给她拍了不少生活照,让她的心情开朗了起来。早些年中央批准了贺子珍的家乡永新县建“贺子珍纪念馆”,王益华得知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正在搜集妈妈生平事迹的资料,他于是将当年拍摄的贺子珍的照片送给了李敏。


〔子女眼中的父亲〕
说着父亲革命年代的故事,王益华的儿子王曙光还尽力保持着平静。可是说及父亲对他们子女的影响,王曙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流泪了。


“我们四个子女很早就去当兵了,真正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其实不多,但父亲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父亲教育我们最多的话就是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为党工作。”王益华从来不为子女谋福利,四个子女全部都是靠着自己努力,自力更生。但是对别人,王益华却是能照顾就照顾,“过年过节,他都会给驾驶员发红包,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


王益华的胃病是革命年代落下的,上世纪50年代胃就被切除了五分之四,1996年因胃癌再次做了胃全切除手术。2007年12月5日,在与病魔抗争多年后,王益华与世长辞。在遗嘱中他要求子女“维护我生前的好形象,做一个王家的好后代,要爱国家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