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新帐号
10分钟建站
社区服务
银行
邀请注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论坛电视
轻松转换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站长大会
帮助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门户
论坛
图酷
资讯
群组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蓝色天空
水墨江南
wind
zw99999
wind8green
>
热点文化
>
(文化溯源)中国近500年间最冷的50年有多冷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443
阅读
0
回复
(文化溯源)中国近500年间最冷的50年有多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admin
UID:1
注册时间
2003-12-30
最后登录
2024-10-25
在线时间
14798小时
发帖
3526
搜Ta的帖子
精华
39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管理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3526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1-28
本文 倪方六
前几天世界末日论甚嚣,搞得人心不安,现在2012年12月21日已安然过去,事实证明这是谎言。但是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并没有结束和消息,“末日式”的大灾难,对人类而言客观存在,且可能随时发生。
中国便是“多灾国家”,大灾难多多,初步统计,仅从汉代至清末,仅严重的
霜雪灾害194次。其中,仅清代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便超过0.5亿,
以寒冬来说,清代还出现了近500年最寒冷的50年。
图:现代可怕的冻灾
中国出现四大灾难群发期
——从秦汉至清
霜雪灾194次,
死万人以上灾难至少160次
学术界一般认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群发期,夏禹群发期、两汉群发期、明清群发期、清末群发期。所谓“多发、群发”,是指水灾、旱灾、蝗灾、疫灾、地震等各种自然、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地出现,不包括战争、维稳等“人祸”引发的灾难。
而伴随这些灾害的,往往便是世界末日式的人类灾难。
说到世界末日话题,人们常会引用汉乐府《上邪》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形容之。冬天打雷,夏天下雪,都属气候反常,为极端气候表现;而“天地合”,则是地质灾害地震、地裂所引发的人类灾难。
引发人类灾难首推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居于首位的是水灾和旱灾。
图:现代旱灾
据邓云特(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5079年次。其中,水灾1013次,旱灾1022次,雹灾541次,风灾512次,蝗灾460次,疫灾254次,霜雪灾194次,地震686次,饥灾397次;陈高佣主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涉灾范围更广泛,得出的数字更大: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达9697次,其中,水灾3459次,旱灾3504次。
事实上,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远不上学术上的统计,当大大超过。据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专家赫治清分析,秦汉至明清,以水、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发生次数不断增多,时间间隔不断缩短;在时间分布上具有3年、8年、11年、22年、40-50年等准周期性波动特点,有多次百年周期性大变化。
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便是人类的大死亡。统计资料显示,仅从西汉初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死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有144次;如果加上死亡万人以上的地震灾害,至少在160次以上。其中,导致十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死亡的大灾害有20次以上;仅清代死亡千人以上灾害便有413次,共造成51351547人死亡。
图:现代水灾
两汉灾难群发期
——汉末蝗灾几十万灾民“饥死者七八”
中国最早夏禹灾难群发期,出现在前元前21世纪前后,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灾和地震。当时是“宇宙大洪水”时期,“大禹治水”的神话即发生在这一群发期内。这一时期灾难的详情已无法描述和推测,目前有记录的,始于两汉灾难群发期。
《中国灾荒史》依《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正史所列资料统计,秦汉460年间,旱灾81次,水灾76次,地震68次,蝗灾50次,雹灾35次,风灾29次,霜雪灾9次,歉饥14次,疫灾13次,总计达375次,实际发生肯定远超此数。
王莽所建新朝灾难尤多,水灾、旱灾、蝗灾、霜冻、雹灾、雪灾、地震轮番袭来,饥荒连连。
新朝从公元8年至23年,共历15年。这期间,可以说中国老百姓没过上一年好日子。《汉书·王莽传》记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境内决口,洪水把清河郡以东几个郡都淹了。起初王莽担心洪水淹了他元城县境内的祖坟,决定堵决口。后来看到洪水东流而去,没给祖坟所在的元城县境内带来威胁,便放弃筑堤治理,任由洪水泛滥,致兖豫平原为黄河水患所害长达60年之久,一直到东汉初年王景治河后,水患才减少。
水灾在王莽当政时,尚不算末日式灾难,最可怕的是蝗灾,当了15年皇帝,有3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黄河决口那年始建三年、地皇二年、地皇三年。
图:现代蝗灾
地皇二年先发生秋蝗,年次接着发生夏蝗。蔽日蝗虫西行,连长安的皇宫内都爬满了,可想当年蝗灾的严重和可怕程度。好多关外灾民来京畿所在的关内地区逃荒,“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谁知,关内也在大闹饥荒,造成流民“饥死者十七八”。为了活命,甚至出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其时边境上的士兵也一样,没有粮食吃时便吃人肉。
除了天灾,人祸也加重了灾情。当时王莽下令赈济灾民,但粮食都让大小负责官员贪污了。这些贪官还欺上瞒下,从街头买来精米饭和肉汁,拿进宫中给王莽看,说老百吃的都是这些食物。
现代小冰期之寒冷期
——
1650年至1700年,是最近500年间最寒冷的50年
现在正是严惩和冬季,今年已有几次大范围降温,贵族、河南等地城市都发生了街头冻死人事情。而在古代,冬天不冻死一批人就不算冬天。
霜雪这类冻灾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水旱灾害多,但一样的可怕。中国对冻灾的记载在公元1400年以后,才逐渐丰富。从记录看,中国寒冷冻灾在17和19世纪最频繁,这一时期正处于现代小冰期的寒冷期。中国有记录极端寒冷出现在1690年12月至1691年1月,寒潮狂袭江南地区,整个淮河都冰封了,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受损严重,其影响范围一直到海南地区。
图:现代雪灾
有记录的严重寒冻灾害有很多。如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从冬至春雨雪不住,被冻死的人不计其数。当时是唐昭宗李晔当皇帝,在陕西京城,每天冻死的老百姓都在千人以上。大雪下到最后,连皇家都快没有吃了,李晔命令在宫中设一个小磨,叫宫人自宵豆麦,弄口饭吃。因为饥寒交迫,后宫和诸王家里,每天都有三四个人被冻饿死。堂堂皇家都如此,民间灾难之深重就可想而知了。
在宋代也有多次严重雪灾。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冬天,大雪连月,文字记载称“苦寒,民冻多死”。而在皇家遭遇不幸的靖康年间,雪灾也来了。靖康无年(公元1126年),整个中原地区都是冻天雪地,自阴历十一月到次年正月,都在下大雪,雪深数尺,“天气严寒,人多冻死”。
明清都是多灾期,水灾、干旱、瘟疫、地震、蝗灾等不断,而雪灾也相伴而来,且尤其严重。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冬,全国自北到南,大部分地区都闹雪灾,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地,竟然连续下了个把月大雪,平地数尺深。太湖所有港口都冻起断航,“人畜冻死万计”。广西柳州等地,河整个地冻起来,鱼几乎全被冻死干尽了。
图:现代雪灾
而第二年全国又连着雪灾,灾情比上一年更严重,南方的湖南衡阳,都因为雨雪连绵,伤人甚多,仅牛便被冻死三3.6万头。北京、山东、河北、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没有哪个省能逃过的,到处都是人被被冻死。以济南为例,当时记载是“春。大雪数尺,人畜冻死万余”。
在明正德年间12月大雪,寒冷把整个洞庭湖冻死起来,可以骑马在上面行走,足可见当年的严寒程度。
清代的雪灾更惊人。
1650年至1700年,是最近500年间最寒冷的50年,冷到什么程度呢,好多年头出现大雪连下个把月的情况,甚至连下两个月,雪冻灾害造成的人间惨剧数不胜数,年年都有大量的人、畜被冻死。
如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的全国雪灾,被冻死的人“甚众”。在河北一带,不少人被冻毙在山洞里。当年南方的湖南永州等地连下了40多天大雪“民冻死者无算”。
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全国各地连降大雪,一般连续下40-60天不等,黄河至龙门段都冻起来了,淮河更是坚冻两个月。全国12个省的地方志上上都有冻死人记载。湖北大冶等地,“冻饿死者甚众”;河南开封一带,“井冰,道路多冻死者”;江西南昌等地,“行人多冻死”;安徽怀要等地,“冻绥死者甚众”;江苏盱眙等地,“民多冻死,鸟兽入室呼食”;山东临沂等地,“人多冻死”,威海“行人死者无算,屋内亦有冻死者”……这样的雪灾在清代的天灾记录上到处都是是,清代后期,几乎没有几年未发生雪冻灾害的。
共
条评分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zw99999.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名师工作室·文化教学联盟
文教联盟
工作室名家
工作室主持人
文化作文·大决赛
全国大初赛
全国总决赛
全球总决赛
课题中心
课题论文
课题活动
理论探讨
文化中心•主流文化
文化反思
教育文化
科技文化
未来文化
热点文化
历史文化
文化国学
艺术文化
文化争鸣
铁血文化
学术文化
商业文化
两性文化
宗教文化
西方文化
亚洲文化
养生文化
中师文化
文化中心•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赣文化
燕京文化
岭南文化
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
吴越文化
中原文化
西域文化
三秦文化
闽南文化
三晋文化
徽州文化
云贵文化
齐鲁文化
文化阅读
文化诗歌
文化美文
文化作文·大考场
文化素材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优秀习作
应试绝技
课件中心
小学课件
初中课件
高中课件
课件素材
应试中心
高考通道
中考通道
教学中心
英语学科
文科教学
理科教学
综合学科
工作室•满分作文
初中
小学
高中
视频中心
全国七届大赛教学视频(大足)
全国八届大赛教学视频(江津)
总决赛游学培训教学视频
全国九届大赛视频(张家界)
全国十届大赛(千年古镇白沙)
数字中心
数字中心
创作中心
散文
小说阅读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