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547阅读
  • 0回复

(8届初赛联播)广东赛区广东珠海一中分赛点快讯(高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08


广东名校珠海一中评出一等奖34人,二等奖52人,三等奖61人,我们先欣赏三等奖作文,从中领略珠海一中作文教学的文化底蕴,值得全国众多学校学习。






                  守望传统文化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何思敏
                   指导教师   刘巧玲


  中国城市化进程就如一列高速前进的火车,身为乘客的我们在车上还未能仔细观看沿途的风景我们便一啸而过。我们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传统优秀文化还未来得及被我们带上车,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
  “爱莲堂”,“饮冰室”······一个个作为文化载体的名人故居屡遭被拆的厄运,一个个文化的烙印成为教科书上的记忆却消失在现实中。随着它们的消逝,我们的文化记忆也将被时间淘尽。如果我们不在肩负传承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将成为精神的流浪儿,无家可归。
  端午节,我们用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在我们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节日,竟被韩国人申请为他们的专属节日,这个消息一出,许多国人都为之气愤,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在听到这则消息时愤慨之余也不禁感到悲哀。缘何这个在中国历史存在了这么久的节日,我们却不懂得珍惜,不去重视,现在被别人捷足先登却又在痛心疾首?
  或许这次的“端午节”事件只是一条导火索,它点燃了国人漠化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危机,它一下子将某些崇洋媚外,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等等潜在的危险都炸了出来,迫使人们去面对它,去深思,去解决它。
  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冷落问题,我们也不是没有采取过措施。教育部就曾经拟定将15首京剧列入中小学生音乐课的教程。这消息一出,的确有许多人拍手赞赏。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能够传承下去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艺术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下滋生,成长,盛开乃至遍地开花。
  京剧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这一优点却是其在此次的传承过程中遭遇尴尬。粤剧在广东都面临着观众流失,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圆的京剧在广东的境地可想而知。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循序渐进,在孩子们都还没有了解一首曲目的背景,含义,就要求学唱,这样的传承根本毫无作用。文化的传承不是一次性地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教学生。
  京剧是国粹,但传统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一种传统文化都镌刻着中华文化的烙印。弘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传统文化不要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而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拆的是房子,痛的是文化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艳
                        指导教师   赵燕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是一种文化标志和宝贵遗产,但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了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开发商又怎知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
  城市是一点一滴渐渐形成的,它不只是一砖一瓦砌成的大世界,它也是一页页特殊历史文化的沉沦,承载着历史,积淀了文化,但却一点点地消失,不见。
  梁思成曾说:“拆掉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如此地极力保护文物,却被荒唐地被开发商拆去自己租住的房子,或许当时的他已经看到了今天我们的行为,他尽力地唤醒国人内心对文化的保护意识,但似乎也抗衡不了金钱对开发商的诱惑。2003年,北京察院胡同,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诗词学者叶嘉莹私宅被推土机铲平。2005年,孟端胡同曾被誉为四合院“上上品”的清代郡王府被连夜“拆建”。2007年,京剧“四大名旦”张君秋的故居、奚啸伯的故居,明代谢枋得祠都未能逃此劫难。
  是什么摧毁了那么多的文物?又是怎样的悲哀隐藏在保护文物身后呢?哪怕是“梁林”故居已被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也阻挡不了被拆的悲剧。我想,大概是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尚浅吧。毕竟,一个国家的文物保护,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当我们真正有文物保护意识时,哪怕只是一砖一瓦,只要是遗留了文化,我们都会发自内心地不舍得伤害它吧。正像欧美一些国家,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哪怕是文艺复兴的教堂、古建筑,都保存得那么完好,钉一个钉子都需要申报。这样的文化保护,又怎么能不有效呢?
  还记得林徽因的那句话:“你们现在拆的是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再想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文物的消失速度越来越快,剩下的文物少之又少,即刻,我们便需要认识了解文物保护的内容,只有这样,在以后的某一天,我们猜不会面对的是一个充斥金钱却没有文化精神的城市。
  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一个文化故居里,有着太多的细节,有着太多的东西让我们回味,也提醒这我们,传承文化的使命。

                   民族的陌生人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徐沁梅
                             指导教师   赵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个清明,两地情缘,燃烧在绵绵细雨中的香烟,萦绕了几千年的情结,最后封于泪中,由蜡滴凝结。
   正如那十几米的祭桌前,伯父们的潸潸泪眼,在那元宝蜡烛的光照下,竟也变得模糊不清,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跪倒在列祖列宗跟前,洗净一年来的纤尘,道尽当年未完的话。
    可我这个新人,却木木的手持三支香,一滴泪水也无法渗出,润湿这个宗祠,这个连系我生命的地方。我连爷爷都未曾见过,就更不用说太公,太太公,太太太······公了。我像极了一个陌生人,冷眼看着这从很久以前就流传着的,现在已流入我体内的血脉。
    这世上如这一般的陌生人又何止我一个人?
    作为跨越新时代的一代人,有多少人能熟知那份古老的情感,又有多少人依旧能用敬畏之心抚慰属于自己的历史呢?我们流走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中,用永不间断的剧集来麻醉自己,用死亡来威胁人生,却始终想不起那个叫家的归属地,想不起自己从腹胎中就已经倾听的古老传音。知道泪流满面,蜷缩于孤独的角落,才看见召唤自己的光芒是那文化的存在感,是将人的内心充实的信仰啊!
    现代人满溢的物质生活掩饰了太多的东西。我们渴望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渐渐的希望了解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历史。但是,有许多文化的积淀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流失,我们不懂传统清明的礼节,不了解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光芒,甚至用西化的观念抨击自己的文化。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始终无法泪下,因为熏陶我的不是古典风雅的中国文化,而是物质生活中“实际”的思想。它在这些与过去面目全非的小城中,在那车水马龙的喧嚣中渗入我体内,渗入每一个中国人体内,发酵成今日中国人心中的空虚感。
即使如此,我仍会相信那古老的情感不会磨灭,只是隐藏在每个人的心底。若是哪一天大家觉醒,一手一拉,仍可以塑回那古韵的中国。但是,不可以来得太晚,否则,空洞的急剧扩大也是无法挽救的。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民族的主业,这个需要认识,也必须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陌路上的生人,面对自己的国土,哑口无言。
一个民族,最可怕的就是遍地的陌生人了。

                        乡关何处是
                      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苏阳
                                    指导教师  赵燕

  在我们父母这一代人的眼中,故乡便是几幢矮矮的平房、几只鸡、一条狗、一弯河水、几缕炊烟……可是,如果现在你去一所幼儿园,让那里的小朋友画出心中的故乡,你便会看到一座座高楼大厦。
  可以说,在中国,你已经很难找到一座70年以上的民用住宅,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土机正在把各地富有特色的民居铲倒,再以惊人的速度竖起崭新的高楼。难怪一位官员说:“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的确,拆迁让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正从骨子里变得比美国还“新”。
  我一直在想,难道城市化就一定要摧毁乡村,凌驾于文化之上吗?如果你去过欧洲,见到过那几代人居住的古堡,欣赏过那诗意的乡间田园景色,你便会惊异于这样古朴的美景如何与现代化的大都市并存。其实,城市化与田园乡村并不是水火不容,重要的是合理的规划与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相得益彰,互不影响,而急切的盲目的建设却只会损失许多宝贵的财富。
  我的故乡大同是一座千年老城。可以说,大同城便是近几十年来中国古城的缩影。大同城旧城是一个标准的“城,内、外城都有城墙,城墙四角都有箭楼,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巍然耸立。城中东西各有钟楼、鼓楼,城内民居也都是标准四合院,寺庙、牌坊不可胜数。可是,接受了几十年战争硝烟的洗礼,城内建筑已有破坏。直到解放后大批百姓涌回,大同城的灾难才开始降临。由于缺乏引导、管理,百姓将城墙上的城砖拆下,自建房屋,把钟楼推到,把寺院拆毁,像儿童过家家一样随便建房,完全打破了旧城的整体格局……不过现在,大同市政府又在“强拆了,只不过拆的不是城墙与古迹,拆的是危房、是当年人们胡乱建起的平房。大同市政府正准备斥资几个亿还原旧城的风貌。
  可是,有些东西,失去了还能再回来吗?
  现在在中国,类似大同城的悲剧仍在上演。我们每毁掉一座古城、古村落,便是毁掉几代人心中的故乡,便是让几代人的灵魂失去了归宿,成为精神上的流浪儿。
  “乡关何处?”,是每个游子心中萦绕的牵挂,落叶归根,是每个华人血液中流淌的情怀。试想,当我们功成名就之后,如若不能回到故乡的葡萄架下,将会是何等惆怅!


文化作文大赛”广东珠海一中赛区评奖统计
学生姓名文章题目指导教师奖励名次所在学校
易晓玲拾起文化的碎片肖婵丹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慧灵魂的骨架肖婵丹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邓茜尹向忙要闲肖婵丹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胡少银《归根何处》黄兴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刘珺《墨香的足迹》黄兴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潘彦婷《消失的月亮》黄兴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杨智怡《纸船儿,载我回家》黄兴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蕾《同在一轮圆月下》黄兴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曾凌智情感联系的纽带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胡馨萍去留之间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王斐血脉传承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梁兆聪文化之底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史家瑞商业化阻隔了文化与心灵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王嘉仪中国情李媛媛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侯镔芷时间如海,记忆如沙田丹萍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晓晖文化失乐园田丹萍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温颖欣落叶归根,情归何处田丹萍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吴诗诗我心永恒田丹萍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叶宁不知何处是归乡田丹萍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杜楚遥《谁的眼泪在飞》张俊宇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彦瑾《文化失职之痛》张俊宇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卓然《我们责无旁贷》张俊宇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子礼《挑起文化的重担》张俊宇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曾 雯 雯《最后的一刀刺青》张俊宇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刘海琦让传统回家丘红丽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缪雨霖回家丘红丽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骆铃月满西楼丘红丽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赵怡冰不能断的文化血脉丘红丽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滕臻这一方土地丘红丽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梅韬那么远,那么近王焕胜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梁镇杰陨落的记忆王焕胜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曾李萌心生明月王焕胜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林丽珊魂兮归来王焕胜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毛沛智月,圆了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何梓茵愿夹岸,群花盛放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罗岚难觅老街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郭其安最深的注视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雷蕾留下的,请好好珍惜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燕婷别为了砖而舍弃卵石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梁颖愉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缪翠英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鏐宇文化之花刘巧玲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廖敏林守住那一叶扁舟刘巧玲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欧芷晴文址的沉默刘巧玲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冯可慧邂逅刘巧玲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严家丽中华月刘巧玲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叶小其乘月而归赵燕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晓丽别做文化的后妈赵燕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周绮雯亲吻那抔土赵燕 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蔡依玲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赵燕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吕军葳速度无过,咎在人祸赵燕二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文化作文大赛”广东珠海一中赛区评奖统计
学生姓名文章题目指导教师奖励名次所在学校
刘嘉耀文化畸胎肖婵丹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杨康新 别了,家肖婵丹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科宏《再续文化苦旅》黄兴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炯铭《楼上月徘徊》黄兴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轩宇《精神码头》黄兴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林皓华风雨中的残瓦李媛媛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军锋文化不愿苦旅李媛媛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马志江寻找那逝去的北平李媛媛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刘灿不过是踏入新秋田丹萍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孔奇在责难的崎岖中踽踽独行田丹萍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余千千阑珊处拾荒田丹萍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沓钰淇《此担不可弃》张俊宇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识君《谁该为文化保护负责》张俊宇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卫晓霖《撑起民族的天空》张俊宇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钟思琦再逢明月照九州丘红丽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增流亡何处丘红丽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菁每个正处在消失边缘的故乡丘红丽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杨柳云暗香浮动王焕胜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丘珏蓉斯人已去,可追否?王焕胜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黎碧瑜一方月光王焕胜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孟佳那轮旧年的残月王焕胜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熹江畔涛声缪翠英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谢敏所谓深爱,我以心惜之缪翠英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吴圳逝去的庙,流浪的心缪翠英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陈熹江畔涛声缪翠英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可睿月是故乡明刘巧玲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李琪云让故居“活”起来刘巧玲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穆宣宇文明以后无华夏刘巧玲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饶晨媛琥珀亦或眼泪赵燕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张睿城市的灵魂赵燕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陆奕池何处是吾乡赵燕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黄哲鸣面影赵燕一等奖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