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天水文化)秦人秦源开秦风(图)
秦公簋 秦字的本意是一种谷类作物,因在籀文中的秦字形似交绕的谷穗状。经秦史专家考证,此谷为毛谷,即草果不分割,混体用作饲养牲畜,民间习叫禾草。传因嬴非子被周孝王封其处为附庸才有其名,地在今清水,张家川间。 其实秦人先祖中的胥轩,中决从商末就来到今天水西南,历建西犬丘、西陲邑、西垂宫等传有十几代的图强才得非子封秦。从1919年秋出土于今秦州秦岭乡、礼县红河相交的庙山出土刻有文字的秦公簋可证,山下的泖水河流经处是秦人早居地。这里北有庙山,南有天台,可能是秦人祭祖祭天之山。而礼县永兴大堡子山秦墓正是秦之西山陵。天水有旧俗:没有人赶千里路去过年,却有走千里远上坟的。说明坟地和居处不能在一处,出于找寻龙脉,百里出葬坟在古人很正常。秦人居此和秦亭邑数百年后,直至文公四年(前762)才先迁宝鸡水帘寨附近,又迁雍地今凤翔,终定关中成霸业,始封建,立大秦。由此看,秦虽成长壮大于陕西,但发端于今日天水,因而天水才是正真意义上的秦源所在。 秦岭山脉西起青海的西倾山,东止于河南的伏牛山,长达1500余公里,主峰为陕西的太白山(高3767米)是正真意义上的我国南北分水岭。秦岭早名华或华山,如古史有说炎帝之母名女登,游华阳感而孕生炎帝。华之阳就应是秦岭山脉的南坡,水向南流。后因秦人早居天水,在秦岭南北坡葬有多位秦人之先祖,才改为秦陵,至今流变为秦岭。秦人以秦称侯国、方国,直至大秦帝国。隋代大业年间,区划变更时,改今以麦积伯阳为中心的伯阳县为秦岭县,直至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才并入清水县。1950年1月,位于天水县西南七十里的金华乡因一庙宇顶上的一滴水可分流黄河、长江而改乡名为秦岭乡至今。秦岭村及秦岭大堡在今麦积区东岔乡,秦人依秦岭开秦源树秦风史有明证。 秦人在羲皇故里天水创造了为世瞩目的灿烂文化,为推进中国社会向前迈进也有重大的贡献。早先的今天水及周边为西戎中的诸戎所占据,故称邽戎邑。公元前688年,秦人在继先祖终于完成荡平邽冀戎之后,于今天水腹地置邽县(据放马滩木板图示邽丘处今麦积区政府西的邱家嘴齐家文化遗址上)和冀县(今甘谷括秦安大部),从而开创了我国的县制。近于1941年由民国农林部在天水城郊所建的陇南水土实验区,标志了我国的水土保持业也源于天水。 我们说伏羲在三阳开泰之处创画先天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之源的话,秦人在天水广大地区孕育了秦文化的产生,养育了秦人强悍、憨厚诚实的性格,播下了秦民俗民风古老的习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始于西晋的秦州代称天水或变辖属不定的几县或十几县。今日秦州内缩为一区之名,如再提秦州早期,先秦,秦地文化都不如用秦源文化明快和确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