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661阅读
  • 0回复

(历史人物)司马光其人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1-05

是王安石一生的对手,却将大好河山送给西夏

                       留下千古骂名

历史上对于司马光这个人非议很多,首先从根本上看司马光反对变法,所以司马光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评价,但是司马光这个人还写了一本资治通鉴

这可是大大的有名

但是一方面由于司马光在政治上没什么太大的作为,所以后世评价多不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只知道司马光砸缸。

只知道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却不知道司马光迫害变法成员,甚至割让收复回的土地给西夏的原因。

司马光的人生轨迹跟王安石是密不可分的。

司马光与王安石,一个是变法的大佬,一个是顽固派的大佬,虽然他们的本意都是为了大宋,但是无意也做出了很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司马光与王安石是政治上的对手,在生活中两人还是好朋友,下面举一个例子说说

他们两个在宋神宗面前的地位

有一年,京师发生地震,冀州一带出现黄河决口,河朔发生旱灾。为了救灾,大宋花了不少钱,于是就有官员请求神宗在例行的南郊典礼中不要再颁发赏赐。按照规矩,典礼中皇帝应该给他的功臣们赏赐金帛财物。

宋神宗犹豫不决

就请三位学士王珪、王安石和司马光前来商量。

三人中,学士承旨王珪资格最老,性格温和,但是也不会提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平生只会做三件事:“取圣旨”“领圣旨”“已得圣旨”,是“三旨相公”。王珪这次果然保持了沉默。

司马光则赞同提议

认为为了救灾,需要节省其他开支。

这时,王安石却把话题引向另一个方向,他认为,国用不足不是财政紧缩的理由,大宋的正常开支不应该缩减。

钱不够用,就应该积极理财,增加财政收入。司马光则嘲笑对手:所谓的善于理财,不过是政府从民间搜刮的理由而已。

两方你来我往浪费了不少的时间,而从《宋史》保留下的材料看,司马光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但事实上

王安石的观点更能打动人。皇帝他赞成司马光的提法,但是神宗还是更喜欢王安石的意见。皇帝的态度已经预示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命运。

神宗在时,王安石的变法得以推行,前期的时候,司马光没有太大的反对,但是等变法的阻力出现后,司马光就立马大肆攻击王安石,神宗熙宁四年,司马光不满王安石的变法,跑道洛阳编书,一写就是15年。

神宗死后

司马光已经67岁了,他开始不遗余力的打击变法,王安石的新政推行了没多久就被废除,大大的损害了大宋的国力财力物力。

对西夏,则继承了熙宁以前的妥协政策,把已收复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割让给西夏,以偷安一时。这些倒行逆施,激起社会上广泛不满。

这是司马光一生的污点。

有人劝告司马光

要为年幼的宋哲宗设身处地,异日若有人教以“父子义”,唆使哲宗反对今天的“以母改子”,后果不堪设想。

结果司马光说:“天若祚宗社,必无此事!”司马光及其后继者,

无视小皇帝

因而愈益激起宋哲宗的不满。 宣仁太后一死,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随之垮台,并受到倍加沉重的打击。

绍圣元年, 章惇为相,议论司马光更变熙丰法度,哲宗下诏削除司马光的赠谥,毁坏了所赐碑。

说起来司马光也并非奸臣,最多也只能算庸臣,但是在积重难返的大宋,司马光这样的庸臣所造成的危害比奸臣的危害还大。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