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数——从几何化到数学化
沈致远
“万物皆数”,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重要思想,据说是毕氏等首先从音乐和声规律以及天体运动中总结而成。这种观点自近代至现代都不乏传人,从开普勒、莱布尼茨到爱因斯坦、狄拉克,每次都较过去达到了更为深入的理念和层次。如今,物理学在追求“终极理论”,万物皆数再次引起关注。
甲: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皆数。
乙:万物皆数代有传人。伽利略说:“宇宙是一部以数学语言写成的巨作。”开普勒说:“几何学在上帝创造万物前就已存在,为上帝创世提供了模型。”他试图在金木水火土加上地球这六大行星轨道所在的球面之间,介入五个不同的正多面体。开普勒此举以失败告终,却表达了他对万物皆数信念的一种追求。
甲: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说:“上帝是高明的数学家,他用非常先进的数学创造宇宙。”
乙: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包含了万物皆数的意思。
甲:老子说得更具体:万物源于道,始于最基本的三个自然数:一、二、三。
乙:英雄所见略同。
甲: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考到极深处发现:万物同源,不同也难。
乙:麻省理工学院的泰格马克(M.Tegmark)教授提出“数之宇宙假说”[1],他主张:物理现实是数学结构,不是数学描述宇宙,而是宇宙即数学。
甲:这是万物皆数现代版。
乙:泰格马克提出的只是一种哲学思考,并无具体方案。
甲:能想一些根本问题总是好的,即使错了也知所趋避。科学家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就应对根本问题不断进行思考。爱因斯坦深明此理,深思熟虑步步深入。
乙:是的!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将引力归结为时空弯曲,异军突起,石破天惊。
甲:不仅天惊,天也认可,天文观测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最近对广义相对论的验证,精确度已达到10-13。
乙:爱因斯坦从广义相对论的成功得到启发,提出“几何化”设想,试图将万物皆数体现为几何化。
甲:开普勒的几何化失败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却成功了。这是划时代的创举。但广义相对论的几何化并不彻底,其基本方程左边几何化了,右边的“能量-动量-张力”张量并未几何化。据说爱因斯坦曾戏称:方程左边刻在大理石上,右边是草编的。
乙:爱因斯坦本人对此非常清楚,他试图沿几何化思路探讨万物之理,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可惜事与愿违,物理学家沿几何化途径探讨万物之理,除引力外,其他方面并无进展。在主流理论“标准模型”中,基本粒子全为点粒子,既无拓扑结构也无几何模型,即为明证。想想看!不是几个人而是上千人,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号称“全世界最聪明”的一群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探索过每一条歧路,翻转过每一块石头……
甲:“众里寻他千百度”,是“蓦然回首”的时候了。
乙:对!寻求下一个重大突破,首先要进行反思。
甲:科学史一再证明,寻求重大突破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突破首先思想上要突破。
乙:我在想,数学包含三个内容:数、形、关系。几何论形,只占三分之一。为何只重形而忽视数与关系?
甲:你的意思是从几何化过渡到数学化。
乙:正是此意。数学不仅比几何更广泛,而且更基本。
甲:愿闻其详。
乙:莱布尼茨和牛顿各自独立创立了微积分。他对空间的认识和牛顿不同。牛顿的绝对空间观认为空间独立于物体而存在,莱布尼茨否认绝对空间。他的名言:“空间只是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去掉物体何来空间?好比语句是字母之排列,去掉字母,何来语句?”
甲:此论深刻。
乙:是的!寻求万物之理者屡遭挫折后,想起了莱布尼茨,有人主张放弃空间代之以关系。另有人不同意,认为此举背离几何化。其实从数学化观点看,两者并不互斥。数学包含形和关系,可兼容并包几何化与莱布尼茨的关系论。
甲:有意思!笛卡儿将代数与几何相结合,创立解析几何;黎曼将微分与几何相结合,创立微分几何。两者皆兼容并包数与形。
乙:兼容并包不等于平起平坐,数比形更基本。
甲:何以见得?
乙:欧拉提出著名公式:eiπ+1=0。
甲:欧拉公式之所以著名,在于以一个简单公式联系不同类别的数,包括:数轴的原点 0,自然数的起点 1,虚数的单元 i,以及两个无理数e和π。
乙:e和π均为无理数,但两者很不一样。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是不变的普适常数。圆周率π=3.14159…只适用于平面,曲面上的圆周率可以取不同数值,所以圆周率并非普适常数。这只是一个例子,关键在于形可变而数恒定。你可以改变拓扑流形的形状,但你无法改变1和2以及1+1=2 。
甲:万物流变,为什么恒定的数比可变的形更基本呢?
乙:万变不离其宗。
甲:此话怎讲?
乙:万物之理重在理,理者规律也。万物固然流变,其基本规律不变。探索万物之理,就是要在万变中寻求其不变的基本规律。
甲:所以你认为,恒定之数比可变之形更基本;探讨万物之理,应该从几何化过渡到数学化。
乙:数学化并不排斥几何化,而是扩展和提升。爱因斯坦的几何化是一种抽象,数学化则是更进一步的抽象。
甲:太抽象会不会脱离实际?
乙:问题不在于抽象而在于是否正确,正确的抽象理论比具体理论更接近实际。拉格朗日和哈密顿将牛顿力学抽象化,得出的拉格朗日原理不仅包含牛顿力学,还适用于电动力学、量子论和相对论。由此可见,正确的抽象不仅更接近实际,而且具有前瞻性。
甲:言之有理!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当前对弦论的批评就是“纯数学脱离实际”,再提倡数学化抽象化岂不是火上加油。
乙:弦论的症结是缺少选择规则[2]。在其多维空间中,三维以外的多余空间如何卷曲收缩,至少有10200种不同方式,在弦论框架内不知何所从。
甲:于是就提出地貌(landscape)说和多宇宙(multiverse)说,试图绕过困难。
乙:困难是绕不过去的,关键是要找到选择规则。
甲:他们找过,就是找不到。
乙:那是找错了地方。打个比方,丢了钥匙,在卧室中找不到,为何不在整个屋子里找?
甲:我懂你的意思了,数学是屋,几何学是卧室。应该从几何化扩展为数学化。
乙:对!所以弦论之困境并不在于“纯数学”,而在于用偏了数学。就好像偏食会导致营养不良。
甲:在整个屋子里也找不到,该怎么办呢?
乙:如果弦论确实包含正确因素,选择规则一定能找到。否则,只有改弦易辙。
甲:对!难怪万物之理候选诸论者中有许多数学家。
乙:还不够。目前投入的主要是论形者——几何学家及拓扑学家。还需要论数者——数论学家。
甲:数论!万物之理竟与数论搭界?
乙:大数学家高斯有言:“数学是科学之女王,数论是数学之女王。”承认了第一位女王,就得承认第二位女王。数论之核心是质数,质数乃众数之母。万物之理数学化能少了这位母亲吗?
甲:好!还有呢?
乙:还需要概率统计学家。
甲:这我能理解。量子论与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万物之理必须将两者统一。量子论的核心概念是代表不确定性的概率。
乙:对!量子论在基本理论中引入不确定性,这一步非常重要。万物之理应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予以继承。量子力学是在对波函数作解释时才引入概率。我在想,可否将概率作为基本前提假设?
甲:大胆假设!你能否更具体些?
乙:更具体就只能猜测了。我觉得,高斯概率分布非常值得注意。
甲:我完全同意!高斯分布的许多特点具有基本重要性,可在万物之理数学化中担任重要角色。万物之理寄厚望于数学家。
乙:更重要的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大同盟;尤其是实验物理学家,唯有他们才能请来判官。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甲:万物皆数言之成理。
乙:关键还在于是否持之有故,有待提出具体方案,让实验这位铁面判官来作判决。
甲和乙:乐观其成,拭目以待!
[1] Tegmark M. New Scientist, 2007,195(2621):38.
[2] 沈致远. 科学, 2007, 59(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