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96阅读
  • 0回复

(文化争鸣)季羡林: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9-22
  简繁体字之争,追溯其源,可以到五四时代就开始的汉字拉丁化运动,那个时候激进的思潮希望全盘西化,后来有的人视中国的汉字为所谓的癌症,非要改成拼音文字不行。这种争论在权力更迭之后,由于最高领导的介入和表态而被政治化,汉字要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方向,这使得很多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专家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简繁之争只是简单的政治考量,还是文化传承?简繁之争究竟需要怎样一个平衡点?
  专家者为此争论不休,近日,病中的季羡林老人,在谈谈及国普及时,老人精神健旺,妙语连珠。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三、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四、“振兴国,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作为一个术问题,汉字的简繁之争本来就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有一段时间,在政治挂帅的影响下,简繁体字之争在大陆成为一言堂,说到简体字就一定要说是正确的,一定要拥护简化字方案。在宝岛台湾恰恰相反写简体字的人都要被戴上政治帽子。简繁体字如何普及本该是一个文化如何传承的问题,一段时间内却带上了政治考量。而现在面对已然成就的事实简繁体差异,学术再次掀起争论高潮。简化字虽然减少了一些笔画,可以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但却牺牲了汉字系统的机理。繁体字虽然笔画繁琐,但却美观,蕴含中华博大的文化底蕴。
  简繁体不统一的局面,需要一种新的正字系统来改革,结合简繁体字的优势,考虑汉字结构的有理性,不影响今天的人们阅读古籍。这样以来,这种争论便会在文化传承中慢慢平息。季羡林老人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病床上的呼吁让人深思,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希望繁体之争能够在新一轮文字改革中归结到平衡点。树起文化传承的大旗,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