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202阅读
  • 0回复

(学问之道)儒门:五大门派如何影响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3-02
— 本帖被 admin 设置为精华(2013-03-02) —
   任何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都是复杂的,有精华,自然就有糟粕。孔子身后,就从来没有统一的儒学。“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想要批评儒学的时候,就把儒门各派的纷争和思想糟粕用放大镜查找出来。但无奈人们老是慨叹人心不古,斯文飘零。所以到了现在,要利用它的时候,又取回放大镜寻找儒门的闪光之处。究其原因,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民众中儒家思想从来就没有断绝:风俗习惯的传承、传统文学艺术的感染,无不是承载儒门精神的管道。从市井小民到赳赳武夫,完全不沾儒门雨露的极为罕见,中国人的坐立言行,也无一不散发着儒学的光彩。

一、先秦儒学


2000多年前的孔子是否需要对现在负责?

作为具体的人的孔子确实不应该为现在的中国社会负责,但是作为历史文化与制度的创造者,他与现在的中国还是有关系的。因为孔子作为历史人物,作为历史事件,他留下的思想与制度是穿越时空的,他在不断地影响着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中国社会,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及制度建设的基础。【详细】

先秦儒学怎样影响21世纪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看重的是世俗生活,解决的是如何和谐、有序、仁爱地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先秦儒学对于生活本身的重视,使得儒门能够传承两千多年,同时还通过中国人的生活经验的更新不断得到修正。显然,这一极富生活气质的思想使中国人容易将其吸收和贯彻在生活中。尽管大多数现代人不阅读四书五经,但在生活中却潜移默化地保留了儒家的原则。《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先秦儒学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它,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详细】


先秦儒学对于社会正义的诉求

关于正义问题,西方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当代的罗尔斯一直在讨论,在中国儒门中也有相当多思想资源。儒家的社会理想与制度设计大多针对具体社会弊病提出,并用来批评、指导当世。关于权利观、公私观、正义观,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先秦儒家也不例外,但它具有的普遍性值得今人记取。后世中国则对此身体力行,努力劝农赈灾,宽恤民力,抑制豪强,严惩贪污,足见古代人是如何实践先秦儒学的“王道”“仁政”思想的。【详细】


二、汉代经学
经学的前世今生:谈经学与现代社会

在汉代经学里边存在着今古之争,即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的争论。这个儒门内部的分歧,为什么到了现代还依然存在紧张和对立呢?简单说,今文经学类似神学,把孔子说成是神或者儒教教主,认为六经是孔子自己创作的,主张模仿基督教成立全国性儒教组织。而古代经学假定真理都包含在圣人的经书里,所以认识真理要从解经入手。从表面上看,今古经学争的都是孔子与儒学的陈年老事,但实际上是在讲当代政治。不同的经学主张落实到政治世界里头,那就是在面对现代性的挑战时,激进改革和渐进改良之间的分歧与对立。 【详细】经学与中国人的学术思维方式

经学有着悠久历史,从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算起,到1912年民国宣布“废止读经”止,作为中国的统治学说已两千余年,影响中国也已两千余年。梁启超认为,经学思维的训练“实为科学成立之根本要素”,即经学最终必然会导向现代科学。那么如无外敌入侵,让经学在自由发展,会不会导出现代科学呢?这虽是一个假设,但是后世的发展却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详细】封建王朝的法律:以经治国

在“独尊儒术”的思想指导下,由于经学、法律和现实政治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以经治国对法律曾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尤以汉代为盛。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法律被称为“中华法系”,就“引礼入法”而言,创始于《汉律》,它也标志着历史上的地主阶级在政治上已经趋于成熟。 【详细】汉代经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新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说,疑案重重。作者认为,从董仲舒肇始的“新儒学”实际上不过是囊括所有学术的儒门代名词而已。也许正因如此,所以在董仲舒以后的中国历史中,“新”字逐渐被取消,剩下的“儒学”二字,可以说囊括百家,简直像个杂货铺,任凭各人装入私货以图影响整个中国。 【详细】



三、宋代理学


程朱理学: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重要的儒门派别,它集儒家之大成,借鉴了道佛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高峰。唐及五代,兵连祸结,道德沦丧。宋代为唤回世道人心,从学问上挽救社会,儒者们以伦理为主,糅合儒道释三家,促成了理学的诞生。它不仅被宋代及以后朝代尊奉为正统,还流播海外,朝鲜、日本都奉其为至尊。即使到了今天,程朱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生活仍有巨大影响。人们谈到一些人和事,说“天理难容”,这种“理”仍在程朱理学所谓的“天理”范畴之内。【详细】

程朱理学:为往圣继绝学

国学大师陈寅恪评价宋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这个“衰微”的责任在于宋之后列代封建专制越演越烈,推行的都是被阉割的理学,被阉割的部分就是“民重君轻”的理念。这其间,理学仍艰难维系着中华文明的延续,即使在北方少数民族扼杀儒教的时候,理学仍然顽强地在民间存在,并最终促使统治者的承认。如果没有理学,中国的文化很可能被喇嘛教或萨滿教所湮没,印度的种姓制度完全可以在中国再现。在真正的被阉割者宦官集团横行的时候,潜心理学的理学士子们仍保持着他们高傲的情操和热切的爱国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详细】

程朱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性学说从何而来?欧洲原有的神学思想自然无法满足启蒙思想家的需要,那就只有从遥远的文明国家,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建构全新学说。中国程朱理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自明代万历年间始传播到欧洲的。程朱理学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大批欧洲启蒙思想家,促进了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中世纪哲学的发展和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详细】

李约瑟评朱熹的科学思想

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朱熹理学的科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有三:其一,朱熹理学是一种有机的自然主义;其二,朱熹理学是现代有机自然主义的先导;其三,朱熹的有机自然主义是科学的。【详细】

四、明代心学
王阳明心学思想的由来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即人们所命名为的“心学”。“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一场修正。他平生讲学重在“致良知”三字,教育人们将伦理道德融入到日常行为中去,以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破除“心中贼”,“各得其心”。“只有疗救人心,才能拯救社会,只有每一个人去掉内心世界的恶欲和私欲,才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详细】阳明心学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阳明心学自明朝中叶产生后,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在近代中国,不管是主张维新的,还是主张革命的,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但凡首脑都曾读过王阳明,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受过阳明心学的影响。然而,他们所走过的路却不尽相同,结果不一样,社会影响也各不相同。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详细】心中自有王阳明


王阳明死后数百年,影响巨大、世人敬仰,一直是后人推崇备至的伟大人物。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首脑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乃至国共双方的领袖蒋介石、毛泽东,他们对王阳明均十分敬佩。梁启超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陈独秀也写下《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陶行知因受 “知行合一 ”影响,毅然改名行知。早年毛泽东的思想也同王阳明接近,而“求是”思想也典出王阳明。可1949年建国以后,王阳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何?【详细】500年前龙场悟道 今日中国还需要王阳明


新加坡传播儒学时,首先定的是孔子,孔子之后有四个人:孟子、荀子、朱子,然后就是王阳明。现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包括人跟自然的关系、人跟人的关系,其实王阳明很早就已经解决了这个哲学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重复杜维明先生说的:“五百年来在东亚,儒家思想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详细】



阳明心学与五百年东亚史

]

日本武士道是把阳明心学当做他们的《圣经》的,特别是阳明心学里面的知行合一。阳明心学对于东亚的民族复兴,不管是日本明治维新,还是韩国兴起都起到了巨大影响。

日本军神与阳明心学日本有一个打败北洋舰队,摧毁俄国海军,创造近代史上黄种人打败白种人先例,被称为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他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字:“一生低首拜阳明”。【详细】


“三不朽”之伟人[/td][td=1,1,14%]对王阳明的评价大多是至高的。《明史》: 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日本之阳明学》则曰: 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详细】

五、清代朴学




什么是朴学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人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经学有理、朴之别。清代朴学的兴起与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其中一个表现是图书典籍的极大丰富,官方动用人力物力编撰丛书,私人购书编书也蔚然成风,导致专注于校勘,辨伪,训诂的学者越来越多;清代朴学兴起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宋明理学的反动,清代人认为宋明理学空谈义理,对国计民生不闻不问,只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丢掉了,要想真正把握孔孟精神,只有回到儒家原典中去寻找依据,从考证,实据的角度提出论据,这最终促进了朴学的繁荣。【详细】


道德与环境的困境:大时代里朴学家的坎坷命运

“纵览史乘,凡士大夫阶级之转移升降,往往与道德标准及社会风气之变迁有关。当其新旧蜕嬗之间际,常呈一纷纭错综之情态,即新道德标准与旧道德标准,新社会风气与旧社会风气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值此道德标准社会风气纷乱变易之时,此转移升降之士大夫阶级之人,有贤不肖拙巧之分别。而其贤者拙者,常感受苦痛,终于消灭而后已。其不肖者巧者,则多享受欢乐,往往富贵荣显,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于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两种以上不同之标准及习俗,以应付此环境而已。”——陈寅恪【详细】


结语两千年来,科技不断走向进步,文明社会却走向败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的程度已近似悲剧。”他认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是解决社会问题所必需的。如果我们考量儒门各派学说,就会发觉无论是“克己复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还是“致良知,知行合一”,都足以成为克服人类局限的世界性的精神财富……
来源: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kongzi3/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