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6894阅读
  • 51回复

(讲座交流)圣诞节谭蘅君老师南皮县讲座引发共鸣暨南皮县听课教师心得选登(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1-01-03
听谭衡君老师讲座有感

                                        冯家口中学   张艳霞

谭老师的讲座似一缕清新的春风,沐浴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谭老师渊博的知识,侃侃的谈吐,无不渗透着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确实不愧为“文化人”!

他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文化作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表达,文化材料的有机组合,更是文化与文化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高扬着的民族文化的宣言。为了更深切感受文化作文的魅力,谭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各省市中高考满分作文,让我们直接感悟了文化作文的魅力所在。同时,谭老师也给我们展示了文化作文的十大新理念,如何把文化作文教学灌输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文教学模式,那就是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对每一步,谭老师都给予了细致的讲解,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系统,必将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优化作文课堂。

初一的学生,知识层次比较浅,积累古典诗词比较少,很少能够写出完整的文化作文,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总是抱怨学生的文化积累太浅薄。谭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此有了正确的认识,尤其是雅语教学让我感慨良多:他强调了学生文化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方法的灵活性。初一学生作文的特点:语言太贫乏,有些句子语言土的掉渣,毫无文采。所以加强古诗文的积累,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积累格外重要。同时也提示我们要因地制宜,方法灵活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积累,为文化作文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谭老师的雅语训练课使我看到了经过一节课的雅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有了明确的思路。学生追求语言的靓丽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还原古文化的事件情境,可以由实写到虚写,语言上升到一个较高层次。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长期自觉坚持,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作文思路选材立意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我也认识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并不是和文化作文的教学相脱节的,相反,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能为文化作文奠基,除了古诗文的积累,还有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名作家作品,奇闻轶事等,都是文化作文的写作素材,深挖教材,可以为写作积累材料,让教材成为文化作文的源头活水。

我应该踏踏实实地从积累做起,让文化真正地伴学生成长。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1-01-03
听谭老师文化作文感受

南皮二中   杨秀华

12月25日在南皮一中我有幸听了谭衡君教授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报告,让我受益匪浅。谭老师丰厚渊博的学识,神采飞扬的激情,令在座的老师们无不折服,也令我感慨万千,而他有关文化作文的新理念更令我茅塞顿开。经过反复的积累,让学生学会写作技巧,善用修辞、巧运描写,妙化诗文,就能让学生的作文亮起来,成文一篇文辞兼美的文化作文。殊不知,这只不过是对文化作文的一个浅显的认识,是谭老师的讲座让我对文化作文有了高层次的认识。

谭老师的九步教学法即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我觉得应该是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法则。一步步训练,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作文水平会迅速提高,培养学生积累和背诵课外素材的习惯,也许行之有效,因为当某种行为一旦成为了习惯,坚持下去,就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了。长期不间断的阅读和积累,最后一定有非常丰硕的回报。尤其是,当学生尝到了阅读和积累给自己的写作带来甜头时,会有无穷的乐趣。  

总之,通过观摩谭老师的讲座,使我真正领悟到了文化作文的新理念,领略到了文化作文的真风采。

下午我们听了谭老师的两节课。第一课先播放了小沈阳的小品和周杰伦的《青花瓷》视频片段。让大家从2个不同的片段中去体会语言的雅俗比较,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雅语?然后让大家观察美丽的图画,用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美、雅述美。调动了学生的激情,学生踊跃的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去描述美。

    第二节课,谭老师将“文化作文”的九步课堂教学模式展示给我们,“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  谭老师出示的石桥,黄山等图片给学生看几分钟,然后引导学生用优美语言描述出了一段段如身临其境般的佳作。最后在半小时内,学生创作出的文章足以和作家媲美。这足以让在场的每个人感慨不已。

感受了谭老师的课堂,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教师也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将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作文世界。当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就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笔触流泻下自己对美的感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要加强自身学习,多读书,多读经典,尽快让自己贫瘠的知识储备丰厚起来,培养、树立文化意识,增强自己对美文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注重引导学生读古代名人故事,诵古典的唐诗宋词,积累古诗词、历史故事、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积累现代经典美文,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这样以此来加深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信手拈来,从而将文章滋润得有声有色。

同时,我将根据学生实际,将谭老师的九步课堂教学法引进课堂里,一步步地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作文水平。纵观谭老师的课堂,他教学的循序渐进和灵活性让整个课堂在紧张中彰显活泼与轻松,学生的思维迸发出迷人的火花,学生的思维“活”了,整个课堂“活”了。学生对雅语的文气和底蕴体会得淋漓尽致。我想,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如高中生般写出如诗的语言。但是,小学是基础,我会让孩子们多阅读,多生活体验,去书的海洋中探寻,去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感悟,积淀文化素养!

我将与我的学生们一道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去体会美,更要用笔触写下所有的美。让文化作文渗透于心!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蘅君老师文化作文讲座反思

桂和中学            刘文娟



首先,被谭老师的作文教导方式深深折服。作为语文教师,我也上过不知多少作文课,但其效果都不太如人意,有时就会归咎于学生看的书太少,见识太浅薄等。但当听见谭老师“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即 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并懂得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之后,才意识到作文的教学中,方法的恰当和实用才是最重要的。如: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把表达方式由格式化拓展开为新意化等。


    其次,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底蕴的薄弱。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在听课之前还感觉自己的文学知识是够用的,但当看到谭老师出口就能引经据典,对我们的文学经典顺手拈来运用于教学之中时;看到谭老师那渊博的知识,厚重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高深的学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加上富有个性的幽默时,真是感到汗颜:同样是语文教师,但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却相差甚远。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自己的学生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深厚的文学知识底蕴,那么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文学修养的加强就成为了必须。因此,下定决心,多多学习,加深自身的文化底蕴;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些都离不开渊博的知识,厚重的文化底蕴,开阔的视野,这就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如多阅读,把优雅的词句摘抄下来,每天坚持写日记等,都是不错的手段。


   再次,教师对于学生想象力的重视与培养也让我感触颇深。以前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对作文结构安排,用词遣句,意境的营造等的教导,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是不足的,而现今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中突出这一点也就变成了必须。在我以后的作文教学中需注意这一点。

    总之,这一次的听课活动对我意义非凡,不但让我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1-01-04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学术讲座”学习反思



经过一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好像有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我的身体。上午的讲座让我深入的了解了文化作文,并知道了一些上好作文课的技巧。从讲座中,我对教学有了新的一层理解,我也突然爱上了作文,突然有了想写作的新鲜感。

下午谭衡君老师的示范课让我受到了很大启发,让我觉得上好作文课没有那么难了。从谭老师的课中,我看到了文化作文的教学,学生乐意学,教师乐意教,学生掌握快,教师教学易,谭老师的课中,孩子们快乐、积极地学到了知识,写出了好句子、好作文。

我之前的作文相比之下就很失败了。传统作文的教学即死板又效率低,学生没兴趣又不好掌握,教师也上不上劲。我之前作文课进行活动、布置作文,课下收齐作文、进行批改,不然就课上学生互评作文。自己总觉得这种作文教学乏味、没效果。我总在寻找好的方法来改变这种乏味的教学,但结果总不会满意。在课堂上,我也总让学生练习仿写句子,但听完谭衡君老师的课后,我知道我的教学方法、形式不好,没有让学生达到真正仿写练笔的目的。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

谭老师的文化作文讲座中有“九步课堂教学模式”并在示范课中运用此模式进行了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值得我学习,从中,我找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与效果。谭老师的示范课是“雅语训练——学习雅述体验与思想“,这两节课让我印象深刻,兴趣高昂。课上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欣赏活动、好句示范、仿写、示范例文,最后作文规定30分钟内完成。整堂课安排科学合理,充满美的享受,活跃生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的掌握了知识,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作文上的知识和上好作文课的技巧。

讲座完后,示范课后,我思考了很久,我的作文课要改,必须改,我也要给学生们上文化作文课,让学生快乐学,我也快乐教,学得有效果,时间不浪费。脚下的路还很长,我要带着创新、求知的精神踏实地走下去。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1-01-04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学术讲座”学习心得
桂和中学 郑婧

2010年12月25日,谭衡君老师在南皮县第一中学开展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学术讲座暨南皮县推进教育文化专家示范课”,经过了一天的学习,让刚刚迈上讲台成为教师的我受益匪浅。

“文化作文”一般指充满文化内涵的文章,是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让作文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是厚重的文化向作文强势渗透,并在实践中使作文逐渐文化化后结出的硕果,莫怀戚教授说这是“中学生写作的文化化”,我们就把这种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称为“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强烈的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充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文化作文”的实质是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丰美话题,用文化的材料表现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用文化的品位提升话题。

“文化作文”满分技法很多:诗词引用法、情景再现法、文化审视法、故事新编法、典型人物法、文言仿篇法等都是常见的方法。

文化作文首先要有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要体现文化精神与文化品位。看炊烟,感觉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看黄昏,从文化的视角去欣赏,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

看雨,会想到渭城朝雨,黄梅夜雨;清明纷雨,巴山夜雨;想到楼台烟雨,天街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易安的黄昏细雨;于是就会写出:

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问路;陆放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僧志南杖藜桥东观杏花雨;易安居士叹绿肥红瘦,诚斋主人赏荷心呈珠;张志和泛舟垂钓不须归,苏东坡淡妆浓抹拟西湖。

于是会写出:王勃在滕王阁上看“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美丽,苏轼在望湖楼醉听“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旋律,李攀龙在广阳山道中赏“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的壮景。

于是会感受到古典的雨象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写作的生命。

在文化人眼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

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文化眼光。

文化作文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体认和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作文必须掌握的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折、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

这是同学们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更实际地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

文化作文的写作不要求我们啃故纸堆,不要求面面俱到。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了解就行,重点是在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方面。

这才是文化作文写作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载体。

现在我们就有所选择地到传统文化的园地去看看,采几朵诗词名句;或泅泳文化的河床,打捞几片失落的历史细节,看看它们是如何鲜活地生动我们的眼睛。

听完这个讲座,不禁让我进一步理解了文化课文,更重要的是谭衡君老师的两节作文示范课,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知识上的丰富,课堂教学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现代教学的视点、着重点和态度。要想教好学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和教学的技巧,作为教师更要有一种不断求索、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精神。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1-01-04
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



——听谭蘅君老师文化作文课后感言



桂和中学  王宝芹





2010年12月25日,有机会来到南皮一中,亲临谭蘅君老师的课堂,感受文化作文课堂的精髓。谭老师的文化作文导写课上,洋溢着那股文化的气息,久久地涤荡于我的心怀。他那精巧严谨的教学流程,课堂时而沉浸的思索、时而优美的诵读、时而活跃的交流、时而幽默而优雅地文采飞扬的评价、吟经诵典地对学生文化的感染……让我深深地震撼。我品味着,思索着,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听了谭老师的文化作文课,让我无不感叹:要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听完谭老师连上的几堂课后,下面听课老师发出的感叹最多的是:“为上好这几堂作文课,谭老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导入时的对比视频、课堂上的一组组的相关的图片、一段段抒情的短文、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一叠叠厚厚的课堂资料,单单就这些素材在电脑上搜索和下载,所花时间也应该用上耗费二字。只拥有这些素材的数量,也许是一件易事,但要让这些素材类聚,发掘材源就难了,让这一组一组的素材穿插在教学流程中,服务于我们的作文教学,这就需要匠心独运。在这个过程中,凝聚的是老师的时间、精力、智慧。要上好一堂文化作文课,就应当像谭老师一样,课前就应该精心准备好课堂上预设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诵读、思考这些素材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学生铺就好一条写好作文的路,教师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质,打开他们的心智,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

二、优化过程,激活思路。

“作文课要体现文化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行动起来很重要。九部曲的授课法即是活动———速写———展示———范例———仿写———自评———互评———盲写等,其核心就是体现语文作文教学的文化特质。”谭老师别具匠心的九步作文教学流程的设计,也无不让我感叹:学生的习作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这一半要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谭老师沿着九步教学的流程,一步步地、由点到面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让学生轻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再像原来一样,谈谈本次作文的要求,讲讲毫无价值的作文技巧,而是应该像谭老师一样站在为学生写好作文服好务的角度上,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每一组素材、精心雕刻自己的每句课题语言,优化引导的过程,竭力让学生智慧地表达、愉快地作文。

三、读诵经典、厚积薄发。

谭老师说:“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老师的思维引导是很重要的,老师要多用雅语,增加课堂上的文气,构架起学生脑海里的经典构思。这也是引导学生‘入格’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这对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化积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文化作文不但要求学生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同样要求教师应也要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谭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认可,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自身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恰恰源于他丰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丰厚的文化积累。那么,教师就得不断学习,多读诵经典,多练笔,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老师极具文采的语言表述里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谭老师的文化作文示范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探究。我也尝试让我的学生的作文也穿上文化的彩衣,让真情散发文化的馨香。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1-01-04
初中文化作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桂和中学        张琳

写文章是需要意境的,意境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想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就需要从意境的营造入手。营造意境是一项基本功,是可以培养的,初中阶段的培养尤为重要。让短短数百字的初中作文产生意境,并不失天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联想 ,意境源于生活。要营造出好的意境就必须要善于观察生活,将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部分提炼出来,才有可能提升文章的境界。如何去观察生活?透过表象看本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事物,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它们的本质。经过一番深入地观察与思考,思维就会变得开阔,就不难发掘一些生活中真实的存在,即使我们看不到这些存在的发生,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推断出一些我们作文中需要的信息。这个推断的过程就是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合理的想像”。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像。当我们对一些事物的本质有了一定的理解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遐想。以鞋子为例,看到一双陈旧的草鞋,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到那段艰苦的岁月,那些不屈的忠魂,我们甚至可以真实地看到草地上的积水,可以真切的感觉到路途的泥泞;看到一双红色的高跟鞋,我们会想像到它的主人会是一位火红热情的妙龄女郎,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它的主人犹如一簇火焰般地在跳动着;看到一双擦得很亮的黑皮鞋,我们会联想到它的主人是一位干净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位成功人士,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联想它的主人经常出入社交场合。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3、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过得新的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记忆,然后模仿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大量的模仿强化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运用,来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材料。这种方法固然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不是学生通过思维与互动学习得到的东西,而只是一些生搬硬套上去的僵化语言组合,不能说是学生能力的真正体现。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讲座后的反思

                                                                                  张家发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经常会运用到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在听课之前还感觉自己的文学知识是足够用的,但当看到讲课的教师出口就能引经据典,对我们的文学经典顺手拈来运用于教学之中时,才真是感到汗颜:同样是语文教师,但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却相差甚远。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想自己的学生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有深厚的文学知识底蕴,那么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文学修养的加强就成为了必须。因此,下定决心,多多学习,加深自身的文化底蕴。

作为语文教师,我也上过不知多少作文课,但其效果都不太如人意,有时就会归咎于学生看的书太少,见识太浅薄等。但当看见讲课的教师采用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的方法讲析作文,并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榜样效应等方式进行作文教学时被深深折服,才意识到作文的教学中,方法的恰当和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对于学生想象力的重视与培养也让我感触颇深。以前的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对作文结构安排,用词遣句,意境的营造等的教导,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方面是不足的,而现今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中突出这一点也就变成了必须。在我以后的作文教学中需注意这一点。
     这一次的听课活动对我意义非凡,不但让我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1-01-04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文化作文有效教学反思

桂和中学       张琳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学生的日常习作和考场作文中“假话”、“空话”、“大话”、“套话”满天飞。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低效状况?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反思一】“‘两记’让学生作文走向成功”-----“两记”,就是我们常说的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不受写作时间和写作地点的限制,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在日记中,学生能够以自己的形式叙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乐,谈自己的真知灼见,所以,我日常教学总是以最大的热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写好日记。经常告诫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人事物景,所感受到的生活道理,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不会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坚持写读书笔记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平日教学,不能教学生为读书而读书,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注意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段落,引导学生品味、欣赏这些语句段落美在何处,好在哪里,然后,把这些优美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欣赏、品味记录下来,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稳步提高。

【反思三】在阅读文本中想办法---以读导写。习作模仿范文是读写结合的手段。元朝学者程端礼曾论述过“读”与“写”的关系:“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铜既已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时就轻松。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消化文章内容,学习写作的技能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要写作的内容按所读文章的框子表达出来。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以所读文本来训练学生作文,比泛泛讲授写作技巧更有效。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很好的写景类作文的典范。以读激趣。在新课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写作指导时,巧妙得打开学生的思路。要抓住一些好的文章,捕捉学生闪现出来的想象的火花,激发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给学生的写作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变厌写为乐写。比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就是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文本,以“假如……”作为突破口,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反思五】首先,必须解放学生,解放学生的心灵。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亲近自然,走进社会,有时间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知去体验,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想的热情、冲动和愿望,降低他们的写作门槛,不要有太多的束缚和羁绊,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思,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敢写,爱写,想写。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心,这样才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胸中藏丘壑,方能笔下生锦绣。

其次,要正确地引导,激励和唤醒。(一)强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好的文章大抵都是“不平则鸣”或有感而发下写就的。任何一个作家,只要是他的优秀作品,大豆是他最真实的情感的流露,是一个作家心灵的外化。甚至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作品,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和真实心灵的袒露。有了它,学生就不写无谓作文,不写应许作文;有了它,学生作文才不会大话、假话、套话连篇;有了它,才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国家命运的深刻体察,对人生世相的深刻感悟,对健全人格的渴求与挚爱。(二)注重作文讲评和指导的针对性。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即使学生写出来不合老师的口味,只要是真心话,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自主写作,改革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励有创意的表达,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激励,对一些典型的毛病要告诉他们修改的方法,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将信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三)加强写作与阅读、与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表达,创造一切可能创造的写作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互评互改作文,作文展示交流。注重实践和过程,加强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每一项语文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与提高。(四)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写作。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自觉与不自觉的把自己的才能和潜智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进而对语文教师尊重与崇拜。试想在一个激情满怀、充满文学气质的教师影响下,学生怎么会不热爱作文呢?(五)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你应该变换着花样,让你的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享受着语文的美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比如,你可以在你的班级中开辟一个写作专栏,把学生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展示出来,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自编一本学生优秀作品集,让学生在激励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方法太多,只要你愿意做,并能有计划的去做,每一种方法都能使学生作文有所提高。(六)培养学生作文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搜集、摘录、整理。可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可组织活动,启迪兴趣;可表扬激励,诱发兴趣;可行为世范,引导兴趣。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1-01-04
  培养文学素养
  
  提高写作水平
  
    
  

鲍官屯镇桂和中学      王春莉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这就是文学素养的体现,所以多读一些好书,能使人变的有气质.多读书是写作的必要前提,而且一个好的作家必须要有心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久久酝酿,如同十月怀胎不得不生的孩子,在倾情流露到笔尖.此二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通俗点讲,写文章就好比建造高楼大厦。
    
  

  掌握众多词汇,熟练地遣词造句,就好比建筑师拥有了许多高质量的砖瓦。而谋篇布局、巧妙构思则象是大厦的框架结构。立意高超、内涵深刻更类似整个大厦的蓝图。
    
        一个胸无点墨,缺乏相当词汇的人,写出的文章肯定平淡无味。就象缺乏材料的建筑师,只能造造茅草房。这方面想要长进,就需阅读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和文学名著。一点一滴地积累词汇、积累知识,日积月累,最终水到渠成。
    写文章缺乏谋篇布局之道,文章就显得杂乱无序。一幢房子,卧室不象卧室,厨房不象厨房,乱七八糟的,让人惨不忍睹,白费了好砖好瓦。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描写优美、阐述得当是文章的基本要求。文章的基本结构有许许多多类型。例如:有开门见山的,有首尾呼应的等等。这方面有许多作文指导书和作文范文,特别是其中老师的评语不可不看,仔细揣摩这些评语,可知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平时加以练习,多写日记、随笔,时间长了,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在于立意深刻。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眼光,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结果自然千差万别。这就要需要加强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来提高文章的立意。从各种名著中吸取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鉴别能力,最终提高写作能力。造出宏伟、亮丽的高楼大厦。
    
  
  
        下面我就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一)加强主体素养
    
  

  写作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写作主体,加强主体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离开了主体,或者说由于主体素养与能力的局限、欠缺,客观外物就无法被准确、深刻地反映和认识,写作的构思、文章的制作也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加强主体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与基础。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如果把写作能力比作“叶”,那么主体素养就是“根”了。
    
  

  加强主体素养,主要指加强作者的生活素养、知识素养、思想素养和审美素养。培养写作能力,主要指观察与采集能力,感受与想象能力和思维与表达能力。
    
  

  凡大学者、大作家,无不具有深厚而多方面的素养。对此,他们有许多精辟论述,清代沈德潜曰:“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张天翼指出:“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修养,不但是要读书,不但是要获得他所需的各种知识,而且尤其要紧的是——他的人格修养。”高尚的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功底,丰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学者和作家。一部《红楼梦》涉及到历史、文学、经济、音乐、医药、园林乃至烹饪等各个领域,如果曹雪芹没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巨著的。
    
  

  (二)深入社会生活
    
  

  写作的源泉来自社会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毛泽东早就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巴金说:“我最主要的一位老师是生活,中国的社会生活,我在生活中的感受使我成为作家。”学习写作,一定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获得写作的源泉。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总在不断演变,不断向前发展。学习写作,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跟踪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捕捉生活的热点,才能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同时,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深入特有的生活领地,培养一种“穿透”生活、“钻探”生活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美。正如老舍所指出的:“深入生活好比挖井,虽然直径不大,可是能穿透许多土壤。”别林斯基也说:“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写作者只有熟悉生活、跟踪生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为提高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坚持多读勤写
    
  

  1.坚持多读
    
  

  阅读是继承前人精神遗产,增长学识,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生活、提高写作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它为人的思维提供信息,增加大脑的信息储存量。科学家牛顿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并说他的许多成就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的。朱光潜称“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多读书,不断积累知识,就可以使人博学多识,这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色各样的生活与人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说熟悉、认识客观世界,通达人情世故,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阅读还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
    
  

  阅读是我们学习写作理论,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方面。我国古代有“《文选》烂,秀才半”,“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韩愈在《进学解》中谈到自己的读书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鲁迅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作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阅读对于写作何等重要。大凡优秀的作品,本身都在告诉我们,文章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只有熟读、多读名人大家的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用于写作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阅读要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泛读是指广泛涉猎,不但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广为浏览各种各样的书籍,特别是要多读有关新兴科学的书刊资料,以扩大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精读是指精心的研读,它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创造性的阅读。培根在《论学问》中作过形象的比喻:“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泛读求量,精读求质,只有正确处理好泛览与精读的关系,才有益于加强作者的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2.坚持勤写
    
  

  写作能力的获得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写作实践和写作训练。古谚曰:“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清人唐彪说:“多读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实求己功夫,其益相去远也。”契诃夫认为:“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写作的方法、技巧只能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去摸索,去学习,才领会深刻。反过来,写作实践、写作训练又会促使写作者广泛、敏锐地感受生活,启动大脑,提高主体的思维能力。
    
  

  坚持勤写,第一要持之以恒。提高写作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白居易谈自己的写作说:“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海明威,都是一代文学巨匠,他们在写出了为世人瞩目的文学巨著之后,仍然勤奋练笔,不断耕耘,向着更高的创作目标奋进。
    
  

  第二要循序渐进。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培养写作能力必须遵循写作行为的规律,即要循序渐进。期望写作速成,一年半载就成为大写作家,是一种幼稚而不现实的空想。华罗庚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爬格子,要一步一步地来,你要想快些,一脚跨四五步,非摔下来不可。这段话用极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学习写作,可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先感性(如写人、记事、绘景),后理性(如议论、说理);先篇幅简短,后逐渐增长;先模仿,后有创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日益长进。
    
  

  第三要勤于思索。写作不仅仅是实际操作,而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所以,勤写,不仅要勤动手,勤练笔,而且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契诃夫这样讲过:“艺术家得永远工作,永远思考。”只有边写作,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逐渐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总之,多阅读,多观察,多揣摩,多练笔,坚持不懈。久而久之,文学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长进。

听“文化作文”有感



桂和中学  田伟

12月25日,我们于南皮一中有幸聆听了“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新理念”的创建者及实践者――谭恒君老师的讲座,窗外寒风凛冽,而讲座大厅内却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这是一次真正地让文化作文走进课堂的讲座,讲座先从文化讲起,继而又讲到了什么是文化作文,教师娓娓道来,把中华五千年文化与现代人文化的缺失进行鲜明的对比,在讲解中声情并茂,使人感悟颇深,是啊,在如今功利化的时代,还有哪些人去谈文化,忆文化,如果连我们的老师都不去讲解不去做,那么我们下一代人是否还知道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在“全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现在,各路文化的碰撞越来越频繁,对文化的关注已是前所未有的敏感。

让作文扎根于文化的土壤,真是智慧而大胆的理念,谭恒君老师不但这样想,而且还自己亲自实践,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形成较完整的“文化作文”的理论系统,应该说这是一次有益而可贵的探索,并且我们下午就真正领略了谭老师的风采,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发言,创作,收获真不小,这种当堂测试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而且成效显著,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是有潜力的,应该有由我们去挖掘他们的潜力,让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

反思:时至今日,在全球经济化的浪潮中,人心虚浮各自为是,不仅文化,连汉语也面临着艰难的处境,我承认,让文化走进课堂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责任,但是在如此功利的社会,文化又能走多远?一个不懂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结母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如何杜绝这种现象,我们只有尽力而为,宣传文化,让文化渗透于每一个孩子的骨髓和他们真正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时刻牢记我们的文化标记,不仅要学好,还要用好,一直延续下去,任重而道远。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1-01-04
文化作文在初中教学中的训练

鲍官屯镇桂和中学     许天宇

  近几年中考作文战场上,一支异军突起。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

  这是一支特别的军队,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

  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瞬间席卷神州大地。

  这,就是文化作文。

  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绚丽斑斓的祥云,升起在满分作文的天空。

  溯流而上,在时间的两岸,我们看到“文化作文”的花朵枝枝傲然、绰约生香。

   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的作文叫做“文化作文”,这并不是说其它作文就没有文化,而是因为这类作文有太强的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作文要体现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化作文在构思上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或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等等。在文化的积累与思辨,文化的共享与独思,文化的阅读与创造,文化的生态与文化的人生中,写作出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文章。

  浑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是文化作文写作的追求。

  文化作文按其内涵的文化底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诗词底蕴、历史底蕴、文学底蕴、民俗底蕴、文言底蕴五大类。

  (一)

  诗词底蕴是指直接引用或化用古典或现代诗词佳作佳句于文章之中,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鹤立鸡群。

  让我们通过一个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诗词底蕴的美丽。

  例段:2005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忘记和铭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尽管有人说,“忘记意味着背叛”,但我却说为了忘记的铭记,为了铭记的忘记。

  (二)

  历史底蕴是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我们同样通过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历史底蕴之美。

  (三)

  文学底蕴是指文章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

  (四)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文化传统精炼地表现出来,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

 

  (五)

  文言底蕴指用文言文进行写作。

  儒 兵 辩

  儒者,为人之道也。《礼记》曰“礼”,《大学》曰“德”,曰“善”,《孟子》曰“仁”。兵者,战伐之术也。《兵法》云“将”,“卒”,“攻”,“军”,司马法曰“杀”。然儒者未尝不论兵也,《论语》载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之信矣”;《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且兵者亦尝论儒之道也,《六韬》曰“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然此二者见事异哉?同哉?吾试辩之。 例如:语言是酒杯

  如果文章的主题是酒的话,那么语言就是酒杯。

  语言是载具,盛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琼浆。

  文言文是古典的酒杯,精致、浪漫、古色古香,是用时间和艺术的机床深加工的名牌酒具。

  走进文言文,就象走进一首庄严的交响曲,心突然就变得细腻而深刻。

  本文段对儒道、兵事进行辨述,开篇就提出儒道、兵道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引出“试辩之”的写作目的!全文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底蕴,开阔的气势,纵横的议论,让人击节称赞。

  得满分理所当然。



  我也应为自己铸一个古典的酒杯吧,文章会因此而美丽。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1-01-04
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

—听谭蘅君老师文化作文课后有感

大浪中学   丁明杰
      2010年12月25日,有幸亲临谭蘅君老师的课堂,感受文化作文课堂的精髓。谭老师的文化作文导写课上,洋溢着那股文化的气息,久久地涤荡于我的心怀。他那精巧严谨的教学流程,课堂时而沉浸的思索、时而优美的诵读、时而活跃的交流、时而幽默而优雅地文采飞扬的评价、吟经诵典地对学生文化的感染……让我深深地震撼。我品味着,思索着,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听了谭老师的文化作文课,让我无不感叹:要上好文化作文课,并非易事。下面谈几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听完谭老师连上的几堂课后,下面听课老师发出的感叹最多的是:“为上好这几堂作文课,谭老师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导入时的对比视频、课堂上的一组组的相关的图片、一段段抒情的短文、一篇篇精致的美文、一叠叠厚厚的课堂资料,单单就这些素材在电脑上搜索和下载,所花时间也应该用上耗费二字。只拥有这些素材的数量,也许是一件易事,但要让这些素材类聚,发掘材源就难了,让这一组一组的素材穿插在教学流程中,服务于我们的作为教学,这就需要匠心独运。在这个过程中,凝聚的是老师的时间、精力、智慧。要上好一堂文化作文课,就应当像谭老师一样,课前就应该精心准备好课堂上预设的素材。让学生在观察、诵读、思考这些素材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学生铺就好一条写好作文的路,教师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质,打开他们的心智,让学生写出好文章来。
二、优化过程,激活思路。
     “作文课要体现文化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行动起来很重要。九部曲的授课法即是活动———速写———展示———范例———仿写———自评———互评———盲写等,其核心就是体现语文作文教学的文化特质。”谭老师别具匠心的九步作文教学流程的设计,也无不让我感叹:学生的习作内容要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这一半要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谭老师沿着九步教学的流程,一步步地、由点到面地、润物细无声地引导。让学生轻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写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尤其是《写冬随笔》这篇闪烁哲理的文字,“我独爱冬天,我在这夏末怀念去年的冬天。为什么冬天总是世人对春天的殷盼……冬天是最考验誓言和承诺的,但愿在人生冬天之处,那些人,那些朋友可以记得所有的承诺……”让听课教师拍手称好。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作为教学,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再像原来一样,谈谈本次作文的要求,讲讲毫无价值的作文技巧,而是应该像谭老师一样站在为学生写好作文服好务的角度上,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准备每一组素材、精心雕刻自己的每句课题语言,优化引导的过程,竭力让学生智慧地表达、愉快地作文。
三、读诵经典、厚积薄发。

谭老师说:“在学生的作文创作中,老师的思维引导是很重要的,老师要多用雅语,增加课堂上的文气,构架起学生脑海里的经典构思。这也是引导学生‘入格’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这对我们老师自身的文化积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文化作文不但要求学生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同样要求教师应也当大量读诵经典、厚积薄发。谭老师能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认可,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他自身的魅力。而这个魅力恰恰源于他丰厚的文化底蕴。听完课,璧山附小的曾永惠老师在谈感想,说出了所有听课教师的心声:“我们教师要关注自己的文化积淀,以自我为榜样,激发学生的积累的热情。”潜移默化是作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素养,丰厚的文化积累。那么,教师就得不断学习,多读诵经典,多练笔,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在老师极具文采的语言表述里受到文化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总之,谭老师的文化作文示范课,令苦思文化作文该怎样教学而未遂的我,豁然开朗。作为文化作文课题研究的人员之一,值得我好好学习,好好探究。同时,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课题研究,任重道远。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1-01-04
入格——升格——破格

                         ——我学谭蘅君老师讲座的一点心得

2010年12月25日我参加了谭蘅君老师的“文化作文”讲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谭老师提出了一个“入格——升格——破格”的写作提高模式。活动后我经过深刻思考,认为这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模式是能够切合实际,适合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运用的。

谭老师提到:“入格”即是指初学写作者如何快速让自己的文章象文章,即进入写作的快捷训练模式。此分记叙文入格、议论文入格、散文入格、创新文体入格等。也可按话题进行入格训练,如亲情类话题入格训练、道德类话题入格训练、热点类话题入格训练等等。也可将这两大类入格训练交错进行。“入格”训练是“文化作文”快速树立学生写作信心的第一步,能够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将什么是文章或什么是写作的概念植入大脑中,避免了现行教材小学各段、中学各段对文章写作在表述与训练上的所谓不同年龄的不同编排训练,给学生带来的关于文章理解上的差异。

  “升格”即在“入格”基础上,经由仿写途径,不断提升自己,将写作系统的所有技能与自身生活系统的内容进行融合,达到表述自己的生活内容与价值情感。这个过程,是写作系统的提升,也是生活系统写作化的提升,更是两者融合并逐渐形成写作个性的提升。“升格”训练方式较多,这主要针对教师讲,重点就是仿写,这是写作提升的不二法门。

“破格”训练是在“升格”训练过程中延伸出来的,是最后将仿写思维内化后,在语言与构思上,整合自己的写作习惯与生活感悟,由“创写”为核心的风格训练组成。这个过程,是摆脱仿写,形成独立风格的时候。对中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部分人有,部分人没有。甚至部分作家,也处于仿写过程中,无法“破格”而出。“格”是一种模式,可以是教师引导性阅读的各种文章模式,也可以是你学习过程中动态的一种文章风格倾向对你的潜默移化。内化的东西,与自身写作潜质和生活阅历的结合,就是“破格”的过程。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1-01-04
入格——升格——破格

                         ——我学谭蘅君老师讲座的一点心得

2010年12月25日我参加了谭蘅君老师的“文化作文”讲座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谭老师提出了一个“入格——升格——破格”的写作提高模式。活动后我经过深刻思考,认为这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模式是能够切合实际,适合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运用的。

谭老师提到:“入格”即是指初学写作者如何快速让自己的文章象文章,即进入写作的快捷训练模式。此分记叙文入格、议论文入格、散文入格、创新文体入格等。也可按话题进行入格训练,如亲情类话题入格训练、道德类话题入格训练、热点类话题入格训练等等。也可将这两大类入格训练交错进行。“入格”训练是“文化作文”快速树立学生写作信心的第一步,能够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将什么是文章或什么是写作的概念植入大脑中,避免了现行教材小学各段、中学各段对文章写作在表述与训练上的所谓不同年龄的不同编排训练,给学生带来的关于文章理解上的差异。

  “升格”即在“入格”基础上,经由仿写途径,不断提升自己,将写作系统的所有技能与自身生活系统的内容进行融合,达到表述自己的生活内容与价值情感。这个过程,是写作系统的提升,也是生活系统写作化的提升,更是两者融合并逐渐形成写作个性的提升。“升格”训练方式较多,这主要针对教师讲,重点就是仿写,这是写作提升的不二法门。

“破格”训练是在“升格”训练过程中延伸出来的,是最后将仿写思维内化后,在语言与构思上,整合自己的写作习惯与生活感悟,由“创写”为核心的风格训练组成。这个过程,是摆脱仿写,形成独立风格的时候。对中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部分人有,部分人没有。甚至部分作家,也处于仿写过程中,无法“破格”而出。“格”是一种模式,可以是教师引导性阅读的各种文章模式,也可以是你学习过程中动态的一种文章风格倾向对你的潜默移化。内化的东西,与自身写作潜质和生活阅历的结合,就是“破格”的过程。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恒君文化作文讲座有感

                            ——文化反思

                            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中学  董宏玉

由南皮县教育局主办,南皮一中、南皮二中承办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学术讲座暨南皮县推进教育文化化专家示范课”,2010年12月25号圣诞节在南皮一中隆重开幕,上午谭老师着重讲解了文化作文,下午的课别开生面。所有听课教师还原为学生,与前面的学生一同听课、练笔,与学生一同回答问题,让所有老师体会雅语训练与九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之处的同时,让老师反思课堂教学,反思个人的文化积淀与文学功底。下面我就文化作文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一个遗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就在我们嘲笑别人学习雷锋时,雷锋却成了西点军人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既然我们知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却为何要用“1314529”来表达感情?我们自古到至今就写着方块字,却为何要在文章中频频写出那与方块字极不协调的英文字母呢?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毕昇、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法国服装博览会上,中国女子身着从秦朝到清朝的漂亮服饰,赢得了世界美誉。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难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而我的弟弟第一次知道中国有这样伟大的文化,激动不已,第一次将他钟爱的日本动画片驱逐出境,手捧着《上下五千年》为中华文化叫好!  

人类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灵魂。铭记文化,让我们点亮了思想;铭记中华,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中华文化,让她也似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灵魂的夜空!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蘅君《雅语作文》有感



                             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中学  周玉



带着新鲜感与景仰之情走进了谭老师的课堂,扑面而来的是一缕缕清新雅致的气息,这是一节雅语作文的示范课,内容是仿写,要用雅述。

谈到仿写,由于学生们没有丰富的形象思维与词语积累,所以无物可写,也懒于去写,久而久之,发展为厌于写。对此,老师的讲解也会显得黯然无色。谭老师的作文教学,一改往昔的教师漫谈,取而代之的是流行自说。课始,谭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小沈阳和周杰伦入手,引导学生区分俗语与雅语,并体会雅语的文气和底蕴,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进而也拉近了老师和同学的距离。课堂上的问题回答也不断地得到表扬与鼓励,回答的不理想也没有批评,这是对学生的充分的尊重。这样既缓解了学生心中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又放松课堂气氛。紧接着,在引导学生欣赏了几个典型的雅语片断后,谭老师带领让学生走进了雅语。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动手仿写,规定时间内同学们必须快速思维,组织语言,锤炼语言。这种紧张既加快了课堂节奏,更有助于消化新知识。

谭老师的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先感知在训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不至于让学生有遥不可及之感。他教给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光,这种美的发现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张扬;他帮学生感悟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珍惜生活。他又引导学生客观看待生活,美是会被打碎的,我们不避讳,我们要勇于面对。因为生活就是文化,生活就是思想,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

聆听谭老师的示范课,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他让我想了很多,对于语文教学,不就是要让学生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灵去体会美,用巧手去书写美吗!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可以用一段话来描绘它,还可以用一篇文章来赞美它,从写句子开始,再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把我们的美丽的生活写进作文,把我们的文化底蕴展现在作文中。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作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作文;如血的残阳映红了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这也是语文。美景,美人,美事,美美的想,美美的品,美美的在我们的笔端流淌……乘着这股文化作文的春风,让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衡君老师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有感

               河北省南皮县大浪淀中学  周玉



“当流云镀满霞光,山林披上春色,花木摇曳万紫千红,我们感受到自然的赏心悦目。当脸庞绽放微笑,梦想陪伴青春,岁月深巷流金溢彩,我们体悟到生命的灿烂丰满。当文章根植生活,语言注入真情,思想穿上文化彩衣,我们认识到作文的厚重深远。‘文化作文’”——带着历史的沧桑、文化的浪漫、岁月的绵长,以古典的方阵、精美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生动的场景、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意象、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向我们走来。”

2010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在这个“洋节”盛行的日子里,在谭衡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徜徉在古老而经典的文化海洋里,进行了一次独特而美妙的文化之旅。

初识文化作文,我原以为只不过是作文中引用几句古诗或是化用几段名句亦或是罗列几个名人故事,听完谭老师的讲授,才明白了文化作文的真正内涵,真是惭愧至极。文化作文即表现一个民族或人类文化精神的作文;以文化的视角审视话题,以文化的眼光关照社会人生的作文;富有文化色彩与文化底蕴的作文等。它不仅要用语言用文字来表达,而且更能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它不仅是古代名人、诗词、典故、历史事件、哲学思想、文化遗迹,还包括民俗风情、山川人文、当代新风、时尚新潮、全球文化、普世价值、生存方式与状态等。是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谭蘅君老师所倡导的文化作文,如雨打芭蕉的清新,如清水芙蓉的雅致,如长虹落日的壮美,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平平常常的自然,原来有这么多温馨的音符点缀,普普通通的生活,原来有这么多温馨的浪花闪耀。莘莘学子们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不仅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同时在全球文化大碰撞中,文化作文,更是对五千年文化母根的坚守与信仰,是高扬着的民族文化宣言,让学子们以祖国有这样厚重的文化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作文学习,同时又是心灵的洗礼,思想的生华,精神的充盈,意志的磨练。

刚刚步入教师的行列,对于学生的教学还正处在摸索阶段,尤其是作文教学,一直都很迷茫,谭衡君老师的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的作文讲座,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教师们指点了迷津,让我们明确了今后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从今以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将文化融进生活,在生活中咀嚼文化,在作文中展现生活。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也应该不断地努力阅读学习,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积累,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文化型教师。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1-01-04
寒冬中的一缕“春风”

                            ——听谭蘅君老师座谈有感

                                     大浪淀中学 丁明杰

2010年12月25日我们走进了谭衡君老师的课堂。观摩课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感慨万千。

谭老师的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让我耳目一新: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一环紧扣一环,将整个作文教学演绎得无懈可击。老师优雅又不失风趣的美文美句的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思维活跃,自由驰骋,抒写着心中的美好!师生和谐、默契,把中国文字演绎得美轮美奂,如诗一般的语言让每位在座的老师都不由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感受了谭老师的课堂,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教师也具备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将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作文世界。当学生走进了这个世界,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他们就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笔触流泻下自己对美的感受!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要加强自身学习,多读书,多读经典,尽快让自己贫瘠的知识储备丰厚起来,培养、树立文化意识,增强自己对美文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注重引导学生读古代名人故事,诵古典的唐诗宋词,积累古诗词、历史故事、名人故事、古典名著,积累现代经典美文,让他们养成积累的习惯,这样以此来加深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能信手拈来,从而将文章滋润得有声有色。
    同时,我将根据学生实际,将谭老师的九步课堂教学法引进课堂里,一步步地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作文水平。纵观谭老师的课堂,他教学的循序渐进和灵活性让整个课堂在紧张中彰显活泼与轻松,学生的思维迸发出迷人的火花,学生的思维“活”了,整个课堂“活”了。学生对雅语的文气和底蕴体会得淋漓尽致。我想,我们小学生虽然不能如高中生般写出如诗的语言。但是,小学是基础,我会让孩子们多阅读,多生活体验,去书的海洋中探寻,去生活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感悟,积淀文化素养!
    我将与我的学生们一道用慧眼去发现美,用心去体会美,更要用笔触写下所有的美。让文化作文渗透于心!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衡君老师“文化作文教学”有感

大浪淀中学   赵宝龙

作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课堂。让民族文化的经典回归课堂,让地方民族文化的趣味浸染课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性与灵魂是作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为彰显作文教学的无穷魅力,那就必须进行新的探索。即经典文章“时文”化:动态生成彰显语言魅力,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架设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作文教学个性化,融如入地方民族文化,打造课堂教学的新天地。让诗意的课堂焕发永恒的生命活力。

听过谭老师的讲座,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他那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了民族精神,作文也就等于有了灵魂。最初对这一课题感到有些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民族文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的灵魂与个人的人生价值可言。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虽然这是引用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谭老师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经典讲解更是令我心潮澎湃。

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

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谭老师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谭老师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于迈向了成功,有了正确的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有了祖国,就等于有了光辉灿烂的未来。

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让我们谨记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为祖国的未来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请记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

离线hshfnp
发帖
61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1-01-04
听谭恒君文化作文课有感

南皮五中   于海玲

带着新鲜感与景仰之情走进了谭老师的课堂,扑面而来的是一缕缕清新雅致的气息,满载着的中华几千年的风和雨,流淌着的是唐诗宋词的优美旋律。内容是仿写,是雅述,渐渐的,我被吸引了,谭老师渊博的知识,厚重的文化底蕴,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设计,抑扬顿挫的激情诵读,令人由衷的叹服。再加上咱璧中学生那优美的笔触,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谭老师的引领下,师生间思维发生着激情的碰撞,相得益彰。

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多的是羡慕,在我的意识流里,我一直努力于用平实的语言来表现生活,表现情感,但我内心深处对文辞兼美的文章怀着一种渴望与敬畏。在谭老师的教学实践中,诗情与画意充盈其 中,激情与文采绽放,不容置疑,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思想的升华。

我们一直在感慨:孩子们的语言怎么那么贫乏,如荒漠般毫无生气。我们一遍遍地叩问,一次次地探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中吟唱的这源头,这活水从何而来?这次的示范课学习,我们的思路清晰了,方向明朗了,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要继续认真加强学生古诗文的积累,品味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带领学生品读美文,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回首自己的教学中,学生正在进行着的是生字词一遍又一遍的抄写,句子一个又一个地造,阅读题一道又一道地做,日复一日,期复一期,这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孩子们呢,为了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 哪还有心思与精力去阅读?哪还有热情去习作?我要解放学生,让学生到书的海洋中去徜徉吧!去书的海洋中去寻找阅读的乐趣吧!

阅读与积累相辅相成,厚积才能勃发。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到生活中丰富体验,应对磨练,塑造个性,只有学生成为了一个善于积累,用心阅读的人,他的作文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文辞并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