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802阅读
  • 21回复

傅佩荣:《国学天空》精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0-08-27
从孔子生平讲述“六十耳顺”的来历
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谁的耳朵顺了”?我们人类历史上最短的自传呢,就是孔子说的,只有三十七个字。但是,我今天要减掉一个字,就是耳朵的耳。说到这一段呢,我们先看看孔子怎么说他自己,他这一生的经历跟他的这一生的境界。

他说,我从十五岁开始,立志求学;三十岁可以立身处世;四十岁可以免予迷惑;五十岁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可以顺从天命,等一下我会解释耳顺的耳是多出来的字。

最后到了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踰出规矩,这是孔子一生的自我描述。为什么我要强调六十岁的时候呢,跟耳朵没关系呢?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可以从几方面来看。第一个,耳这个字在《论语》里面出现四次,有两次当语助词,根本就没意思的。有一次是耳朵听音乐的时候,耳朵里面充满了音乐的旋律,另外一次就这里所说的耳朵。

所以看得出来耳朵并没有特别的重要,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呢?这边讲的是孔子一生的遭遇,而六十岁正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为什么?他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在周游列国。周游列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到处奔波。是为了什么呢?

所以,很多人在描写孔子的时候呢,都用一句话,就是有一次呢,子路进城的时候太晚了,守门的人第二天早上看到子路要进城,问他说,从哪里来的?子路说从孔家来的。守门人就说了一句话,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很多人都用这句话描写孔子。

没错,请问你为什么明明知道理想不能实现,你还要做呢?因为要顺天命,我这样说有根据吗?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有一次到了卫国的边境。一个小地方叫做仪,仪封人请见,仪这个地方的边疆官员,就希望跟孔子见面。见面之后谈,谈了之后他出来,反而来安慰孔子的学生,说了一段话,他说各位同学,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官位呢?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混乱已经很久了,上天要以你们老师孔子作为木铎,木铎就负责教化。

古时候有金铎有木铎,金铎就是金口铜铃,里面的铃铛是铜做的,所以敲起来声音非常刺耳,非常尖锐要打仗了。木铎是什么呢?金口木舌,里面的铃铛是木头做的,所以声音是比较钝钝的声音,听了之后就知道有人要来教化了,要来讲一些人生的道理的。

所以,仪封人并不是孔子的学生。但是他说,上天要以你们老师作为木铎。天,天代表什么?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在后面是在顺天命,就是六十而顺,顺天命。所以,从这边来说的话呢,再继续看,孔子周游列国有两次,有生命的危险,第一次是在匡,被匡人围住,差点就被杀了。他怎么说呢?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上天让我们的文化,不要消失的话呢,匡人能对我怎么样呢?

第二次是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他怎么说?他说上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桓魋能对我怎么样呢?两次生命的危险,他都提到天,代表什么?他意思是说,我在顺天命啊,你们不能对我怎么样。当然,这是他个人的信念。

所以,你可以从他在六十岁前后所做的事。看得出来,跟耳朵完全没有关系。跟他在奉行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以他为木铎,遇到死亡的危险照样毫不在乎有关系。

我们如果说从这些地方,还不太有信心的话,可以看看原文,他每一句话讲的时候,而后面都是一个动词,而至于学,而立、而不惑、而之天命,六十而,为什么多一个耳朵呢?有些人看了一个耳朵多出来之后就说了,我就看到一位,这个高级知识分子,他说,六十岁的时候,耳顺就是凡事要听话,这怎么是而顺呢?或者是听到坏的话,耳朵都顺了。这不是孔子啊,跟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关系。

如果各位还需要证据的话,我们提最后一个证据,就是在孔子之后呢,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这些早期的儒家经典,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提到耳顺,这两个字。

孟子特别喜欢学孔子,如果孔子的耳顺是六十岁的境界,孟子没有理由不特别去研究,特别去发扬这个道理,孟子没有。孟子只说顺天命,顺天。同样的在易传里面顺天命。所以,顺天,顺天命,这样的观念,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顺这个字,一定是下对上,比如说我要顺父母,我要顺我的国君,我的领导啊,我要顺我的长辈这些,同时我要顺我的天命这些。所以呢,你说到一个耳顺的话呢,就反而造成许多困扰,不必要的烦恼,前面都讲得很清楚,五十而知天命,后面就要顺天命,

我记得我在荷兰的时候,有一次主持一次小型的国际会议,有一位学者,他对儒家也有一些研究,我跟他说,这个是耳朵的耳,是多出来的,应该是六十而顺,顺天命。他听我讲的很有道理,但他最后加了一句,他说我们外国人认为,耳顺很神秘,越神秘越好,因为很多人他希望说你写的很神秘的话,就很难想象,他可以猜测。

也有些人说,耳顺的耳是跟圣人的圣,圣这个字,我们写繁体字,左边是耳朵,代表这个孔子六十岁的时候,恐怕他的耳朵,跟圣人的境界是一样的。也就是听任何东西都可以了解。孔子绝对不会暗示,说他自己是圣人,不会的,孔子非常谦虚,他也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不会故作谦虚,也不会嚣张、狂妄,他是很实在的人。

所以,我们今天孔子的生平,这一段非常重要,六十而顺,顺天命,这样才能把前面的知天命,后面的从心所欲不踰矩,代表他跟天命相合,可以怎么去做都可以符合规范的要求,这才是孔子一生真正的精彩所在。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0-08-27
道家的无为而治
我还记得一九八三年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那时候美国总统是里根先生在元旦发表国情咨文,里面特别提到一句老子的话,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的国家,要像烹煮小鱼一样,我们下厨做过菜的人都知道,你要煎鱼,煎一条小鱼,你不能够很努力,你努力的煎,煎到最后变鱼松了。煎小鱼火候够了,你根本不要做什么事。

治理大的国家愈少作为愈好。让它自己上轨道,所以美国总统也用老子的话,我记得当时他的报告出来之后,第二天很多人都去买老子的英文翻译本。像这种书都是没有版权的,老子的书在全世界翻译的这个次数仅次于圣经。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书里面被翻译成最多次外文的一本书。

那到底老子在说什么呢?我们说他是讲无为而治,有一段话非常清楚,因为老子的话都非常的扼要,非常的简略,我们把它的意思说一说。

在老子里面提到他说用正规方法治国,用出奇谋略作战,用无所事事才可以取得天下。就是你要取天下要无所事事,所以圣人就说了,我无所作为而人民自行发展,我爱好清静而人民自己端正,我无所事事而人民自然富足,我没有欲望而人民自求真朴。

等于是我前面都没做什么事,要特别注意到老百姓自己怎么样。说到自这个字啊,老子里面的自然,都是指自己如此的状态。所有的一切自己就会变成他应该有的状态,不需要你去花什么心思去努力。

那你说老子讲无为而治,他到底根据什么来说呢?我们先把话题转到神话世界。各国的古代神话都有一段,说上天或是神明造了世界,造了人类之后,紧接着出现的就是灾难。像洪水的故事,几乎每一个神话里面都有。

为什么会有灾难呢?就因为人类使用他的理智去改变自然环境,他以为这样很聪明,但是没办法,自然界到时候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灾难。

所以老子的思想为什么这么样的透彻呢?能够看到整个自然界,整个人类所有的问题呢?这就是它所谓道家的缘故。

说到道家,道这个字可以告诉我们,要从整体来看一切。道代表整体,包括人类,包括自然界。从整体看的时候,你不要去管它,它自己就保持一种所谓的生态平衡。

那么人的社会是这样吗?至少老子认为说,你不管如何,现在已经很乱了,这个乱是怎么来的?来自于人类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设计了各种事情来做,你做的越多,后面的复杂性困难度就愈高。

譬如有一句话叫做你设的法令愈是苛细,非常的苛刻,非常的细小,就法律条文规定的非常的细密,老百姓当盗贼的就很多了,为什么?别人就会违法乱纪了?因为你把法纪定得那么细,没有人逃得过。

那么如果说你在请教老子,说照你这种想法从整体来看,最好是无为而治,那真的有这样的社会吗?

所以在老子里面,在他的第八十章,他全部材料只有八十一章。第八十章里面就提到,小国寡民这样的观念,就是国家要小,人口要少。

那么小国寡民有什么好处呢?有许多生活上的器具,包括交通工具都不需要用。每一个人都安土重迁,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老子特别提到这些人,饮食香甜、服饰美好、居处安逸、习俗欢乐,这四句话。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四句话谁不喜欢?

接着呢,邻国互相都可以看的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都听得到,但老百姓到了老到了死都不互相来往。为什么不要互相来往?只要互相来往就会比较,比来比去总是会觉得遗憾。只看到别人的优点,没有看到别人的缺点。只看到自己的委屈,没有看到自己也有一些好的、幸福的地方。

所以老子的想法是代表道家思想,所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是认为说在道这个整体里面,一切都很好。那么你如果设计某些事情去做某些事。你愈做某些事,表面看起来恐怕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可能造成更多的后遗症。

就是说人的聪明才智有限,不但有限,还很容易处于自私自利的考量。那这一出来的话,变成损人利己了,天下难免大乱。

所以我们在看到古代的思想,有儒家的无为而治,是基于人性向善的看法。那么你无为而治要有德,政治领袖表现德行,老百姓不用你管就上轨道了。

而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不一样。他从道来看,一切都是在整体里面,在整体里面的话,你何必做什么事呢?你就过平凡、平常、平淡的生活,那这种生活才是最能够持久的。

我们也知道道家这种理想,在今天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实现。今天这个时代怎么可能再回到以前的小国寡民呢?

不可能的。你也不可能说我们科技进展都不要了,我们回到原始的生活,你一个人这样做,你一家人这样做,你一个县一个省这样做,叫做落后了。

所以但是道家的思想,很适合一个人到中年之后的一种觉悟,了解说所有的一切,你不要太过于挂念,太过于操心了,它自然而然就会上轨道,这也是他们给我们特别的启发。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