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23阅读
  • 0回复

(铁血精神)千古名将:收复4000里江山 重建大唐荣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7

千古名将:收复4000里江山重建大唐荣耀

文化作文最容易得分的素材,就是陌生化素材和最素材。陌生化素材,往往来自历史教科书的死角:被遗忘的部分。一旦有惊人的故事告诉阅卷老师,这样的作文给人的最大好处是:居然让阅卷老师学到知识了。它的直接后果很严重:必须给你高分或满分。

01

公元850年,一个和尚从西域而来。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呼。

消息传入宫中,皇帝正在用膳,喜得连碗盏都摔了。

那一日,长安城万人空巷,到处是山呼万岁之声。

不过,他不是取经归来的大唐御弟,身边也没有孙悟空和白龙马,只有一身破衣,手持节杖,嗓子跟破锣一般喊着:“瓜州大捷!沙洲大捷!”

他叫悟真,是敦煌来的高僧,这是他第一次来长安,就为皇帝带来了巨大的好消息。

唐宣宗大喜之下,登坛祭天,封悟真为京城临坛大德,赐紫,亲命其主理河西僧务,差一点就要加封国师了。

不过,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并不是这个和尚,而是他的主君——张议潮。

悟真是替他来长安传捷报的,一路快马东行,几个昼夜不曾合眼,只为了告诉大唐子民:他们胜利了!大唐丧失百年的国土又回来了!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一支民间队伍——归义军,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支一心替大唐打胜仗、一心想要回到大唐的队伍。

唐宣宗当即任命归义军首领张议潮为沙洲防御使,命他再接再励,收复河山。

从此以后,那支山高皇帝远的野战突击队,正式有的编制、有了番号,再也不是水泊梁山上的野狐禅了。

张议潮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但他的丰功伟绩,比之岳飞、戚继光等,更光辉伟大;他的赫赫战功,比起卫青、霍去病二人更值得千古传名。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我们的历史书里,用一句“沙洲民众起义”,一笔带过了他和他的军队数十年的血战,将那4000里国土的失而复得说的模棱两可。

02

公元799年,张议潮出生于沙洲,也就是今天的敦煌。

张家世代为沙洲豪门首富,张议潮无疑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公子。

但那是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整个河西走廊都沦丧于吐蕃入侵,当地豪族无不受到吐蕃的严厉掌控和文化倾浸。

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洲人,张议潮从小只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大唐是何等盛世。

从伯伯爷爷的模糊记忆里,年幼的他滋生了对繁华长安的渴望——莺歌燕舞,金砖粉墙,万国来朝。

长安,长安,什么时候能去一趟长安呢?

安史之乱已经是近百年前的事情了,大唐却依然没有从那一次的巨大劫难中恢复过来,反而每况愈下。

藩镇割据、民乱四起,山河破碎、国土沦丧。

吐蕃趁乱攻占河西、陇右,后又占北庭、安西,大唐西境国土尽失,朝堂内部却忙于宦官弄权,皇帝一茬一茬地换,却没有一个人想起来那广袤的土地已沦陷百年。

吐蕃强权下的河西诸州,人民受尽压迫蹂躏,依照吐蕃贵壮贱老的风俗,唐人老弱统统面临被杀光的境地,凡有壮年反抗,也要剜目剁手。他们严禁唐人穿唐装,要求他们与吐蕃一样披发左衽,禁用汉语。

吐蕃贵族根本没有想过要去笼络当地豪族巩固统治,张家虽世代豪门,却也被视为贱民。

张议潮自幼对故国心驰神往,悄悄研习兵法武艺,倾尽家财招募壮丁、采买军资,偷偷训练,组成义军。

公元9世纪起,吐蕃陷于王室内斗与武将叛乱的纠缠之中,更兼有饥荒天灾,国力渐衰,而大唐却在宣宗李忱的励精图治之下渐渐中兴。

义军的机会来了。

03

这一年是宣宗大中二年,从十月份起,沙洲城内的汉人突然变多,守城蕃将却惫懒视而不见。

终于在某日夜晚,一对重装铠甲的汉人突袭到沙洲城门下,吐蕃将领正在酣睡,等听到响动时,四周已是火光冲天,再要调动兵马已来不及,一支长箭破空而出,射中了主帅胸膛。

张议潮披坚执锐,登上城楼振臂高呼。

从今而后,沙洲一城,复归大唐!

一夜突袭得胜,靠的是出其不意,但吐蕃的反扑将会来得更猛烈,张议潮知道,这暂时的胜利得来不易,守护更难。

消息传出去后,吐蕃立刻派出大军镇压,但数日之后,携着黄沙滚滚而来的,却是数万大唐子民。

他们多是不识字的农民,和吐蕃人一样披发左衽,连汉语都说不利索,除了一腔热血之外什么都没有。

从出生起就被告知,大唐荣耀已是祖辈的事情了,如今他们只是吐蕃人的奴隶——但谁生来就该当奴隶?

反抗,是必然的。

张议潮将自己的队伍取名“归义军”,在城头扯起“唐”字旗号,一次又一次,击退了吐蕃的大军,牢牢把住了沙洲这块根据地。

归义军的队伍不但没有在吐蕃打压下溃散,反而越来越壮大。

甘州、兰州、瓜州···附近十几个州的乡民听说了张议潮的归义军,都纷纷抡起锄头打死蕃将,与沙洲遥相呼应。

张议潮乘胜进军,相继攻下瓜州等地,在强敌环嗣的沙漠腹地,牢牢插上了大唐旗帜。

孤城难守,归义军的声势再浩大,在旁人眼中也不过是一群乡民的暴乱而已,张议潮知道,要长久地巩固胜利,就必须获得官方支持,于唐军两路夹击。

04

他派出十路使者,命高进达等人分批出发,从沙洲到长安,沿着茫茫三千里的沙漠,向那位从未谋面的皇帝传达捷报。

前线的战事艰苦,送信之艰险比战场更为凶险,无边草原、沙漠戈壁,既与天斗,亦与吐蕃追兵相斗,无数人就这么倒下了,埋首黄沙,头朝大唐。

最终,只有悟真和尚一路到达了长安。

那一日,和尚有故事,长安的酒够吗?

消息传到长安时,已经距离沙洲起义整整两年了。

唐宣宗大喜过望,册封悟真为“京城临坛大德”,并封张议潮为沙洲防御使,派出大军与他遥相呼应。

与此同时,张议潮在河西以沙洲为根据地,采取“且战且耕”的方针,一面扩充军队,一面囤积粮草。

吐蕃的残暴统治早已惹得天怒人怨,河西陇右的百姓无不赶来投奔,还捐献了大量粮草。

大中五年,张议潮感觉自己实力已足够强大,遂转入对吐蕃的全面反攻。

大军势如破竹,一路攻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岷州、部州、廓州九州,至此,丢失百年之久的甘凉十一州,全部光复!

那是藩镇割据下的大唐,西境、南境多少土地,虽挂着唐朝子民的旗子,实际上却是各镇节度使的私产。

此刻的张议潮,是毫无疑问的河西之王,若拥兵自立为王,朝廷也无可奈何。

但他在攻下十一州后,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排遣兄长张议潭带着版图户籍前往长安,归顺大唐。

那是几代河西遗民魂牵梦萦的归国夙愿,岂能以一己之私度之?

宣宗听说了张议潮开创的奇迹后,大赞“关出西将,岂虚也哉!”命其主理河西政务,再接再厉。

张议潮在取得大规模胜利后,没有轻敌冒进,而是厉兵秣马,积蓄力量。

吐蕃不甘失败,于大中十年卷土重来,但畏惧张议潮威势,只敢劫粮,不敢应战,张议潮率军出击,终于在西同附近追上敌军,吐蕃军一触即溃,张议潮穷追猛打,竟一直打到千里之外的吐蕃国境线前。

他抓住吐蕃宰相三人,于阵前枭首,大奏凯歌而回。

05

河西终于尽归唐人,却是一副满目疮痍的景象。

张议潮既要防止吐蕃再度反扑,又要放着北边回鹘的觊觎,河西昔日的繁华还能再回来吗?

他曾经创造过奇迹,中兴这片土地,他也一定能做到!

他开始大力推行改革,恢复唐朝衣冠,采纳唐朝制度,外以强悍武力震慑回鹘、吐蕃,内里恩威并施,彻底废除了对国家分裂造成威胁的部落制度。

河西地区不仅仅只有汉人,更有多民族聚居,他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上对他们保有充分尊重,共同发展,甚至制定了极为严明的法规和军纪以约束归义军和汉族民众。

在他的引导下,河西地区有巨大影响力的少数民族吐蕃首领尚延心、回鹘首领仆固俊等相继率众归降。

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昔日繁华终于回来了,唐朝官员巡查河西之后在奏章中称:“观河西之地,旧时胡风尽去,唐风大盛。人物风华,一同内地。”

公元866年,他率领麾下又各民族组成的骑兵队伍西征,深入西域腹地几千里,陆续收复西域西州、北庭、轮台,又在廓州生擒吐蕃主将尚恐热。

那个百年前攻占过长安的西域强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从此再不能与大唐为敌。

【按史书记载,唐军“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将大唐的四千里山河拱手送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湮没于历史的黄沙之中。

咩咩知道他的名字,还是因为敦煌莫高窟里那幅著名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换句话说,这幅用来描绘他丰功伟绩的壁画,却比画中主人公更为有名,岂不哀呼?

06

在扫清乱流、稳定边疆之后,张议潮的归国之念更加强烈。

他出生于吐蕃统治下的沙洲,成长于金戈铁马的战场,如今高官加身,厚禄在手,统领数十万大军,看顾十一州土地,荣光万丈,所求不过是年轻时的那一个愿望:回归故土,望一眼长安。

河西陇右已连成一片,绵延千里都有唐军驻守,归国之途已被扫清,然而,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是无法擅自离开治所的。

此时的张议潮已经68岁,从壮年时扯旗起义,到如今须发皆白,几百场仗都打下来了,深入千里的吐蕃腹地也去过了,却无缘到一趟长安。

怎么回个家就这么难?

事情终于在张议潮的兄长张议潭去世后有了转机。

这样说虽然不地道,但张议潮能够回京,的确是多亏他哥死了。

前文中提过,他曾派他哥前往长安报捷,而张议潭去了以后就留在长安了——依唐旧制,大将在外,必有亲近留质京师,他哥就等同于质子。

如今质子去世,他主动辞去河西防御使之职,将一应事物交给侄子张淮深,自己去了京师。

长安,长安,心心念念的故国啊,今日终于归来。

从前只在每年除夕,与家中父老悄悄点起一支香烛祭奠故国,如今,终于可光明正大,踏入那个长辈口中遍地黄金的繁华都城。

长安的城门真豪华啊,不像凉州,只剩断壁残垣;长安的大街真热闹啊,不像沙州,只有遍地黄沙;长安的皇城真巍峨啊——那在殿上宝相庄严的,就是自己的君王吗?

从城门开始,张议潮迈着颤巍巍的步子,一步一叩首,一直跪到大明宫前。

河西归宗,复我唐土;

百年左衽,复为汉冠;

十郡遗黎,与子同袍。

皇帝册封他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加封河西万户侯。

五年以后,张议潮逝于长安,享年74岁。

那广袤的四千里山河,在河西军民数十年的拼杀下终于回归,谁也没有想到,仅仅30多年以后,朱温逼唐哀帝禅位,自立为帝,建国号梁,唐王朝就此灭亡。

西域那篇苍凉而雄浑的土地,再一次归于漠漠黄沙,等待着下一个华夏政权的到来。

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