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底蕴 扮靓作文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中学 刘玉慈
摘要:本文结合初中学生作文实际,分析总结了文化作文仿写过程中的几个必要步骤,从广博积累到分类整理再到实践操作,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启示,让作文有一个完美华丽的转身,散发文化的芳香。
关键词: 仿写 厚积薄发 文采提速 文化笔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文化作文仿写正沿着课程标准的方向发展,如今已经崭露头角,如一朵奇葩开放在百花园里。
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天空中 ,闪烁的词句,熟悉的古人,精致的文言,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厚重的文化与现代思想融合,结出了芬芳四溢、色彩缤纷的硕果,也展现了小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是内功,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了厚重的文化积淀,文章才可以旁征博引,思接千载。那我们怎样日臻如此美妙的境界呢?
一、薄发背后的厚积。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采撷,从上古到当代,从黄帝到感动中国的模范人物,一个个民族精英用山一样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我们走近历史人物,我们了解历史真相,我们更会感慨历史的源远流长,历史的深刻厚重。无形当中,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如阅读了解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时,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而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后,却能“忧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我们认识到一个人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勇于同命运抗争,才能书写人生的辉煌。另外,我们的阅读还可以栖身古文学的美丽殿堂,让自己博闻强识,更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最好的陶冶。苏辙有云“文以养气”确实不假,有文采的历史题材的片段欣赏的多了,人果然会“气自华”。沉浸在文学长河中,你会感慨:唐诗是甘甜的泉水,宋词是飘落的花瓣,元曲是萧索的秋风,各有绝色的美。我们可以欣赏秦时明月汉时关,钦佩愚公移山的执著,体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一腔豪情,品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清丽伤感。在氤氲的书香之气中徜徉,我们就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看到诗句中蕴涵的美好,感悟凝练语言内在的文化神韵。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河。”如此的积累就是基础,需要课内课外在老师指导下费一番功夫,才能功到自然成。
二、“胸中有丘壑”的整理。在大面积撒网式的阅读积累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区分底蕴材料的类型。读完不同的文章或文采片段,先用心思考,细心体会,感悟语言内在的文化底蕴,理解语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引发自己许许多多关于写作构思的联想与想象,思考这样的文采片段可以运用到怎么样的文章题目中去。这样的思维可能是内心一个朦胧的构思轮廓,可能是大脑一个简短的语言感悟与表达,可能是对某个片段嵌入式思考……但这些构思甚至于表达只存在于大脑中,并不用书写出来,就如下棋的人不看棋盘,但棋盘自在心中清晰如故。如山里的人不辩方向,路却总在脚下。这种看不见的内心的思考归类过程,是一种绝对经济而实战的思维训练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文采积累和文采训练实现读写增殖。如:感悟赏析“归隐”话题的语句:“走在曲折的山路旁,我看见了桃李树间的茅草屋,那里远离了官场的陶潜正悠然饮酒自乐。”时 ;我们就可以想到“放白鹿与青崖之间的旅者,豪酒入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的诗仙,亦可以据此引发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意向:苏轼则是“拣尽寒枝却终不可栖,手持青色芒杖,在疏月挂萧桐的夜晚,叹大江东去,只愿沧海济余生”……简短的阅读,拉长的却是思维的空间。我们把体现在高洁情操中的这种归隐之心,恬淡豁达积累在一起,到时候可以转化到好几个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去。又如“铮铮铁骨的浩然正气”话题亦可先整理出一些精美语言段落。如“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岳飞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文天祥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吹散了张骞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 ;“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根据我们的积累,便可以联想到:“楚大夫屈原沉吟江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曹操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解甲归田,悠然南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归类,思考,一步步,认真对待,这个过程就可以为你进入文采殿堂搭起了美丽的彩虹,也许你离成功仿写只有一步之遥。
三、文化笔法的仿写。我们一定程度上提倡“仿写”,对“作文抄袭”并非要一棒子打死,完全可以由“抄袭”入门到“抄袭”出门。仿写不是抄写,而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创造。仿写目的在于通过仿而练习,通过练增长自己的写作能力。仿写是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对初学写作的人效果更加明显。有些人对仿写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其实,这都是误解了仿写,因而在教学写作过程中走了弯路。仿写也是一门功夫,一种能力。高明的仿写常常让人拍案叫绝,甚至超越原作流传于世。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仿写最大的特点是模仿,因而学生往往会学会照搬照抄,而不愿动脑筋写自己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积累基础上的创新,对学生仿写习作中的创造性内容都作重要表扬,引导学生写自己上一阶段看到的、想到的事情。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仿写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美文,使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在写作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从语段仿写到文章仿写,我们可采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仿写训练。语段的仿写可以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模仿写出类似的语句,甚至由他人作品中的历史人物联想到同一主题的其他人物和事迹,自己构成一个排比。句式工整而且内容丰富。还可以根据体裁、选材、结构方面的要求去选抄一篇优美的文化作文,这既能防止盲目抄袭,又能激发我们对阅读、作文的兴趣,更是仿写的前提——初步认知。第二步即对所选抄的文章写出一百字左右的点评意见,这是仿写的重要环节。评点的程度、感悟的深浅,直接影响最后一步的仿写。第三步就是我们在自己认知、感悟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仿练。这种有针对性的仿写,效果非常显著。
由此看,
仿写就是一种再创造,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新的思想。如有一篇半命题题作文“有一种美叫 ”,班上有同学根据积累和分类的思考训练,写就了一片语言优美的“有一种美叫放弃”,再现了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分,项羽乌江自刎的凄美。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是扎实文化积累的美丽展现,而那形式和取材角度便是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的雏形仿写。还有一篇半命题作文“让 走进心灵”便又有同学写“让明月走进心灵”,小文章更鲜明的体现了作者厚实的积淀,诗意的联想,把古往今来凡与明月有关的诗词歌赋,古圣先贤的生活一线贯穿,文笔灵动,语言简洁典雅。
文化作文的仿写是成就优秀作文的捷径,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不断摸索新的教学路子,从语言的文采,从意象的选择,从谋篇布局,语句生长的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努力把五千年的语言精髓渗透在教育的灵魂中。
提倡文化作文,练习文化作文仿写,希望给同学们一双文化的眼睛,让同学们用文化的眼光看世界,用文化的心态品味生活。让作文穿上文化的彩衣,让真情散发文化的馨香,让文化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谭蘅君、王洪编著的《文化作文 · 文采速成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