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350阅读
  • 0回复

刘玉慈:意境写作    美的追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02
— 本帖被 谭蘅君 从 理论探讨 移动到本区(2010-06-01) —
                   意境写作    美的追求

                         ——衡水市第六中学  刘玉慈



  文学的意境贵在情景交融、意在言外,对此,诗话家品评颇多。无论是严沧浪的“兴趣”说,王渔阳的“神韵”说,袁简斋的“性灵”说,都赞之为个性天地。意境不仅是一种写作追求,也体现出一种人文内涵与精神素养,是一个有生命力、哲学味、审美趣的诗意空间。中学阶段是奠定一生文学基础与审美素养的重要时期,意境写作训练会为学生终生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我们如何有步骤的进入意境写作的缤纷天地呢?

  悟经典,品意境。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我们已经具备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经典片段、历史故事、名言俗语等资料,可以说已是一个文学的“富翁”,意境写作的前提就是感受意境的魅力。从文学作品《诗意江南》中,我们听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薄雾轻烟里行走;吟唱着“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看油菜花染香了的江南的田野;听浣纱西施轻柔而有节奏的敲击声;揣摩空中飘散着的柳永和李清照的情思;遥想春秋伍子胥过韶关的历史故事……文中自然的美景、古典的诗词、历史人物故事自然融合,我们似乎直观地感悟了文章的意境之美。意境的创造多种多样,或明丽鲜艳、或热烈崇高、或悲凉凄清、或和平静穆,无论哪种,我们都可以借助文本具体研读、揣摩体会,直至会意。这种过程也是一种教学境界。

  学技法,创意境。通过熟读深思,领悟了作品的意境,然后就是考虑怎样把它移植到自己的作文片段中,把文化的笔法展现出来。意境写作技巧是写作的指导,方法依然是不拘一格。有巧妙融合古诗词的意境让作品底蕴深厚,读来回味绵长;亦有新旧诗意水乳交融,让它既有典雅美又具现代美;也有哲理与思情浑然一体,历史的厚重,人生的启示,深刻的感悟又是另一番意趣。写作训练中我们先要抓住意境的特征,即意足境美、虚实相生,这是许多文人追求的艺术至境。如学习情景交融法,我们分析学过的《天净沙秋思》,它的前四句写景,后一句写情,全篇在一片寂寞惆怅中戛然而止。景中全是情,情又寄托于景,情景相生。我们就参照它仿写景物,走出了文化写作的重要一步。学生的仿写也逐渐有模有样。如秋天话题就有:“‘最是橙黄橘绿时’,秋的成熟常常让人们洋溢出满面的笑容;‘自古逢秋悲寂寥’,秋的萧瑟往往会给人一份伤感;‘秋入横林数红叶,秋的美丽又让我们一扫满目的萧索,欣喜振奋。”虽显稚嫩,但有了文化的底色。

  出成品,绽文采。如何把“厚积”“薄发”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在片断练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中心组材,让灵感在文字的土壤里绽放一个美好的春天。如“四季”话题就可以把原来的春夏秋冬的片断练习有条理的整合,“淡泊”话题可以从记忆库中搜寻同类历史人物故事,陶渊明、诸葛亮、嵇康等等,材料有机组合,文章自然天成。有一次作文考试以“沉醉”为话题,学生“文化作文”的影子逐渐丰富 和明朗。如14班贾子玉同学的那篇《我沉醉在江南的世界》,题记就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达达的马蹄声也醉在江南,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言简意赅,画龙点睛,意蕴深远。正文用“沉醉于江南的绮丽风景,犹如醉于甘醇的葡萄酒,芳香四溢。沉醉于江南的风流人物,犹如醉于香甜的米酒,难以忘怀。沉醉于江南的诗意,犹如醉于年代久远的杏花村,意蕴悠长。”三句段首排比,引起下文对江南烟雨美景、江南悠久历史、江南诗词佳句的细腻铺陈,情境再现,思路清晰,意境悠远,温婉柔美。

  体会意境、感受意境之美是意境创作的前提;品尝意境芬芳,解读意境技法是意境写作的基础;笔耕不辍、妙笔生花是最高境界。仿写的路很长,我们刚刚迈出第一步,以后更要不骄不躁,踏实前行,呵护学生的生命灵性,让文化作文的百花园里鲜花绽放,万紫千红!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