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20阅读
  • 0回复

(获奖作文)朱俊超:千载谁堪伯仲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9-05

千载谁堪伯仲间
浙江金华一中  朱俊超

仓颉日观万物,创文字于世,墨染狼毫,笔行竹简,育中华文明五千年。自幼诵《诗经》,读唐诗,习宋词,识元曲,后知策、诗、词、曲、八股、骈文成文言之大类也。文言,乃先秦口语所集成者。自百家诸子,至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诗词歌赋皆以文言著也。

余谓文言,乃中华文字之精髓也。古之学者,从师而学,童子习句读,弱冠考功名,通各字古意,贯文章之义,精文言之功。以文言言志论事,宜乎众矣。

文言诗,唐诗、宋词、元曲,此类甚蕃。其大抵皆以平仄声韵而传其神韵,以工整格式而言其旨意,易诵易读。以文言作诗者,余独爱宋代词人之笔法,词牌繁多,佳作不胜枚举。余屡梦宋代都城夜夜笙歌,丝竹歌舞,皆按词牌《虞美人》、《念奴娇》、《菩萨蛮》,韵脚绝妙,歌声婉转相缭。每每读词,纵一览之所如,凌千年之情愫,忖度间蕴意,字字珠玑。

文言文,言简意赅,以字为基,以句式为辅,虽无诗词之简短却有读之手不释卷之乐。诗词如曲,品其调其韵;文章如戏,既可品其韵调,亦可赏其脸色把式。骈文者,余独钟也。初读骈文,乃《与朱元思书》。其文字耳遇之成声,目遇之成色,之所及,景之所至也。而其后余亦倾心各类赋、说之类文体。古人之志,赏文言之风。

文言史学,乃文言之奇功也。其集历史、文言大成者为司马迁。司马迁忍辱作《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属不易。后人握卷读之,字句可感,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传统,予后人无限读史之趣。

然今文言之风日益淡逝。白话导格律,此类文言已属凤毛麟角。念当代语文,虽有文言之教,却千篇一律蜻蜓点水难入文言殿堂。文言之精髓,不在篇幅之长,不在者之闻达,而在其思之精,文化之蕴,历史之重。文言非唯古人专用,如吾之辈皆可凭文言吾志,吾心。

中华五千,文言载之。当今白话新诗之类也,堪伯仲之间?炎黄子孙薪火相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亦有文言之大功也。而今句斟字酌平仄押韵之文言却与其本义背道而驰。此谓非空想也!试问,文言一世之用也,今安在哉?吾辈学文言用文言,非为考试之所用,而应参文言以明古人之志,当时之风,领其哲思风韵。古之学者侣《论语》,友《诗经》,诵仙乐般诗词歌赋,尽沐文言之清风,浴诸子之甘露,乐在其中矣而今少年者,沉湎于 “青春文学”之鸡汤,醉心于“网络语言”之简易,再无余力学文,亦无心一探陶潜归隐于菊花间,柳永婉转于桃花山泉,无心再视范仲淹之先天下后天下,欧阳修之民之乐为乐。连饱含中华古人妙想之奇书《山海经》、被誉为幼儿诵读经典之《三字经》《百家姓》于今关注者少之甚少。

文言可谓中华传统之国粹,而今审之,已是弃去本性,仅留皮毛。五千年前滔滔黄河水,逝者,倘文言如斯,又岂能如江水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故吾谓文言,恰如一人脉络之血液,一经流尽便断其性命。此人好比中华之泱泱大国,吾辈岂容大国之血液干涸?故吾辈之于文言,应一脉相承矣!

嗟夫!吾深愿今各界学者,以文化传承之态度重视文言,竭诚力保文言之民族地位,使文言之风二度遍吹中华,使习文言者前有古人,后亦有来者,全球热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指导老师  方艾峰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