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64阅读
  • 0回复

(高考模拟)2014年广州高三二模标杆作文选登(极有收藏价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4-24
2014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作   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生活中,有些人在近处求道,有些人去远方求道。一件事,有些人往易处去做,有些人则向难处努力。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题目与2013年语文高考(广东)作文一样,属“材料作文”,或用广东高考阅卷场的说法,属“材料引……”题型。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材料是古人的名言,意思是:道在近处,却到远处去寻求;事情本来容易,却往难处去下手。这是一种舍本逐末、舍近求远的做法。
第二段可以看作是概括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事例。对于“道”,生活中有人在“近处”求,有人去“远处”求;对于“做事”,有人从“易处”入手,有人从“难处”入手。这表现出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同的方式与方法。
本题目的关键词有“求道”“远近”“做事”“易难”,对这些词的解读如下:
“求”可理解为“寻找、探索”等。“道”可理解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道义、规律、政治主张、思想体系、门派学说等。
近处”“远方”作两种理解:一为“空间中的概念”,如近处、远处;二为“时间中的概念”,如现在与过去、未来。
“做事”可理解为“从事某项工作或者处理某件事情”。
“易”“难”分别理解为“容易”“困难”。
两段材料的内容都分为两方面,一是不同的人“求道”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二是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方法的不同。考生可将第一段的名言作为立意基础,也可将第二段的现象、事例作为立意基础,也可综合两段材料的内容,选择立意的角度。
题目中的材料是作文选取角度、确定立意的出发点,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是否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内写作,是判断作文是否属于“符合题意”的关键。所以,审题的重点应该弄清材料的“内容”和材料的“含意”。我们认为,对“内容”的理解,侧重于文字的表层信息;对“含意”的把握,偏向于材料的隐含信息。
一、材料的“内容”(文字的表层信息)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问题,具体有:
l        从“求道”的角度立意
1.“道”在近处,求道不宜舍近求远。
2.“道”虽在近处,但亦不妨从远方求得。
3. 有些“道”需在近处求得,有些道则需从远方求得。
4. 求“道”从身边(小事、平凡事、小善)做起
5. 远方虽有道,身边也有道(不要忽略身边的道)
l        从“做事”的角度立意
1.做事应往易处去做。   2.做事应向难处努力。
3.不同的事做起来方式不同,有些事需向易处去做,有些事则应向难处努力。
二、材料的“含意”(材料的隐含信息)
   从“从近处或远方求道,从易处或难处做事”的内容上挖掘,隐含在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人们求道、做事的思维方式(习惯、方法)2.人们在求道、做事过程中体现的精神品质   3.人们对道的认知决定其行为
学生写作,可以选取一个角度,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
【评分标准】
按照《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分项打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
50
内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10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评分操作】
一、内容上的分等
1.题意
⑴在材料内容和含意内自选角度的,判“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一等、二等打分;
⑵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上自选角度,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三等打分;
⑶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离开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三等打分;
⑷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判“偏离题意”,在内容四等打分。
2.中心、内容、感情
     ⑴判“符合题意”的,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感情,分辨归属一等或二等;
     ⑵凡判“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的,原则上在该等打分。
二、表达上的分等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在相应的的等级上评分外,可考虑在前一等的下或下一等的上打分。例如,内容评二等的19,表达可在二等内打分,也可以在一等的下给21分,或在三等的上给15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
三、发展等级的分等
   1.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第考虑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上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四、其他
   1.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2.关于字数
⑴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⑵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⑶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⑷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⑸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⑹完全空白的,评0分。

1号文:《“易”经》



评分:
23+24+9=55
评语:
本文为议论文一类卷。
文章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明确提出“求易入手办事才是王道”的中心论点,符合题意。论证时能紧扣中心论点,列举几个做事“易”化思维后取得了成功的事例,论证有据有力,且具有时代气息。文章语言简练、有个性,是一篇考场佳作。

2号文:《向远方求道》



评分:
23+22+9=54
评语:
本文为议论文一类卷。
本文开篇指出“与其往易处潦草完事,不如向难处努力,精益求精走向远方”,然后分析三点原因,接着指出解决的方法。文章符合题意,层层深入,体现较强的思维能力。语言流畅且有一定文采,书写工整。
不足之处是,题目中的“远方”与论点中的“难处”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没有阐述清楚,而且华罗庚的例子略显随意,分析单薄。

3号文:《“求难”积淀温
“求难”积淀温情

当秋风吹落第一片叶子时,外婆便织起了毛衣。
对于小时候的我,冬天的象征便是外婆亲手织的毛衣。而这件毛衣,在早秋便打上了第一个结。竹针在外婆手中穿梭,那一团可爱的毛线渡过一个秋天,温暖了我的冬天。
家里每个人都有一件外婆手织的毛衣。我的那件是最特别的。小时候个子长得快,第二年穿毛衣时总会发现身长子长出一截。于是外婆便又在下边补着织上一段。当初的毛线买不到了,外婆一家一家铺子去挑。母亲心疼外婆腿疾,劝她:“孩子年年长,毛衣在商店买就是了,何必那么麻烦呢!”“外头的毛衣怎有我弄的暖和!”外婆“呵呵”地笑。
那时的我看着外婆佝偻着背坐在木凳上一针一针地织,戴着老花眼镜的头似要低到膝上,不由得凑上前:“外婆,歇会吧。不用这么辛苦的,店里卖的毛衣薄的厚的都有呢。”外婆只是笑笑,摸摸我的头,便又调针织起来。
我无法理解为何外婆总是用固执的放弃“买”这一简单的方法,而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一年一年地织。但现在,我似乎明白了。
上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见好友总拿着两三块片布缝缝剪剪,说要做一个卡包。问她为何不买一个,她白了我一眼,说:“自己做的,当然比机器做的贴心了。”
外婆捋着毛线的身影顿时出现在眼前。是啊,贴心,贴情呢!我曾愚钝至此!
想起古人曾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求近与求易,便是为着实用,为着达到目的;求远与求难,便是为着积淀,便是为着情感。
传说:“片纸两年得”,缩短生产周期的宣纸终丧失其寿而“泯然众纸”。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成为易事,实用成为目的。在我们信奉高效率的实用主义时,是否感受到了枯躁与盲目呢?当情感与文化积淀成的黄土在我们疾驰的脚下纷飞成沙,你是否感觉失去了血脉中的一丝温暖呢?
也许这就是如今“纯手工”商品被热捧,含着几十道工序的古方令人痴迷的原因吧。在“求易”的直白平淡中乏味的人们,憧憬起繁琐之后的温情。
庆幸我穿着外婆手织的毛衣成长,庆幸我玩着外公做的小木车成长,庆幸我仍吃着外婆亲手和馅的饺子……
庆幸我有“求难”的亲人让我所拥有的不是冰冷的机械产物,而是一层层温暖与爱的沉淀。
评分:
21+22+7=50
评语:
本文为记叙文一类卷。
本文叙述了外婆不烦其繁地为“我”及家人年复一年亲手织毛衣的身边小事,表现了外婆对“我”及家人深挚而纯朴的爱,而“我”渐渐理解了外婆的爱,并以为“庆幸”,更使爱升华。全文围绕饱含亲情的“求难”展开,切合题意,也让读者体味到温暖与爱的沉淀,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文章叙事清晰,语言流畅,描写细腻,细节感人,抒情议论恰切,点明中心,深化情感。
发展等级打在语言有文采。

4号文:《远方的风景更迷人》



评分:
20+21+8=49
评语:
   本文为议论文二类卷。
开篇提出观点“去远方寻找吧,那儿,才是强者的天堂”,然后从“缺乏新意”“禁锢思想”两个方面指出从近处寻找的不足,最后指出去远方寻找的意义。文章符合题意,结构清晰,思维能力较强。书写整洁,语言有表现力。
不足之处是第三段中李贽、李大钊的例子没有将“远”“近”的关系表述清楚,不能有力证明观点。

5号文:《险远处,有真道》

评分:
19+20+6=45
评语:
    本文为议论文二类卷。
    本文在立意上扣住“远处”“真道”,符合题意“求道于远”。在论述过程中,第四、五段稍有偏离中心,只论及“苦难”于人生的价值,而且这种苦难是客观境遇,不是人主观上的“求道于远”,所以内容打二等19分。结构完整,表达通顺,表达二等20分。发展等级在材料较为丰富,对《西游记》用例分析见解较为深刻。


6号文:《难处努力,获得更多》


评分:
18+18+6=42
评语:
    本文是议论文二类卷。
文章从“难处努力,获得更多”的中心论点入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论证时事例比较丰富,较有条理。在文末对文章内涵的提炼有一定的深度,结尾较有力量。文章在论述时,有罗列事例之嫌,叙议结合得不理想,语言表达上有缺陷。

7号文:《道在迩,求诸迩》


评分:
17+17+6=40
评语:
本文为议论文二类卷。
本文在古人论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道在迩,求诸迩;事在易,求诸易。在实际行文过程中,本文只论述了“道在迩,求诸迩”,运用并列式结构论述观点,三个分论点中第一个分论点“近处求道,求取一份安定”比较切题,以在国内求学未必不如出国留学维尔利论述,也较为合理。而第二、三个分论点有重合。另外本文虽能扣着“道”和“近”说理,但是对这两者的理解都比较单薄。


8号文:《选择自己的路》


评分:
16+15+6=37
评语:
本文是议论文三类卷。
文章论述能围绕材料的中心内容论述,以“选择自己的道路走下去,不管苦与累,符合题意。但所列举的三个例子没有结合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较为空洞,有堆砌材料的感觉。语言上有缺陷,有错别字。

9号文:《两条路》

评分:
15+15+5=35
评语:
本文是议论文三类卷。
文章开篇以“选择道路”入题,并没有涉及“远近”“难易”的思考,偏离了题意。后半部分通过爬上的山经历讲述了“难与易”的关系,又扣回材料的内容,但表述不够深刻。文体不清,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杂糅,表达不够流畅。

10号文:《坚持“下一站”,彼岸花开》


评分:
10+10+0=20
评语:
本文是议论文四类卷。
作者将“下一站”等同“远”,在对材料的理解上出现严重偏并,导致偏离题意。论述时,以“坚持”为中心,没有紧扣“做事”或“求道”展开。语言基本流畅。

11号文:《选择确定人生》


评分:
7+10+0=17
评语:
本文是记叙文四类卷。
以“选择”为中心立意,没涉及“远近”、“难易”,脱离材料范围及其含义,立意完全偏离题意。故事情节完整,行文结构尚算清晰。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