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最新理论)《中学语文》:“文化阅读”的模式:教学的文化重组(四)(一)(二)(三)
回帖:文化阅读的内容构建:走进文脉的长河——文化阅读理论及实践探索之二:文脉梳理型与文脉归类型教学谭恒君王洪

编者按:
这篇论文,主要解决文化阅读的内容构建:如何将零碎散乱的阅读或教材篇目,生成为一个文化的整体,并基于这样的文化群,构建起由经典文化为核心建筑的中华文化大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文脉”一词,是本论文的关键,也是文化教学的关键词之一。

摘要:读什么就意味着将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传递给读者。在经历近、当代文化断层的今天,文化内容的确定,应该以时代和未来需要培养怎样的文化人为标准。基于教材的文化阅读内容的构建,则需要把课本放回到文化史轴上,让学生以文化为脉络将相关篇目串联起来,生成相应的文化系统,这就避免了单一课本的孤篇无力和零碎散乱。
关键词:文脉史轴源点、流变、思维导图

语文“少慢费差”病症,从文脉的伤痕视域来诊断,核心问题是教材的文化含量低下。即内容上没有按照培养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者来要求,没有将系统的中华文化依据不同学段进行编排,从而打下学生成长的精神底子。
这是当下文化自觉与教育自觉下亟需完成的教材转型工程。
但教材历来有滞后性、地域的适应性、编排理念的争议性、选文质量的不确定性、教材内容的有限性等问题,所以,文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教师要根据课标,结合教材现有编排和地域省情、校情及学情和考情,进行教学内容的文化提质,并定位教学内容在文化史轴上的位置。通过一定时段的教与学,在学生内心建构起中国文化系统,打下文化传承的基石。随着学段提升,赋予中国文化系统以一定的外国文化比较与审辨,树立文化自信自强的民族文化心理。
从我们教学实践与探索来看,可以基于学养结构、或基于写作提升,或基于生命成长、或基于语文教材篇目等进行文化阅读的设计。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基于学养结构的文化阅读内容是总纲,它包含传统儒道释三结构的重要人文思想内容和代表篇目,旁及地理、建筑、军事、医学、养生、饮食、风水等中国文化的繁枝茂叶。
限于篇幅,本文以基于语文教材为案例,列举两种类型:一是针对教材具体篇目,进行简单的文脉梳理,形成以课文为切入点的相关文化的呈现与阅读思辨,完成文化系统的构建,我们命名为“文脉梳理型”。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性质和角度的归类提炼,我们命名为“文脉归类型”。

一、文脉梳理型教学‍

语文教材基于编排体例和理念,有它自身的逻辑。但从文化阅读的角度,我们认为有些文章在文学或文化史上不具有典型性,因此可以完全忽略不教。这样节省出来的课时,可以用在文化阅读上来。
文脉的梳理根据全学年的篇目来筛选提炼,毕竟有些文章虽然在不同单元,但换一个视角,就成为同一类型。
比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文内容,那么学生就失去了生成为“劝谏文化”以建构文化系统的机会,也失去了将初高中课文进行贯通的融合生成。课文内容仍然是孤篇独居,零碎散乱。因为在高中,还有《触龙说太后》、《谏逐客书》等同属劝谏文化的篇目。
劝谏文化兴起于先秦时代,它不但对中国的政治结构有着深刻影响,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也同样影响巨大。
《尚书》,以及《诗经》中《大雅》《小雅》已出现劝谏作品,《国语》则多是上层对诸侯或者君王的劝谏,到汉代《诗经》学“美刺讽喻说”形成,最终中国诗歌讽喻传统成熟,都与劝谏文化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为学生列出劝谏文化的部分文脉名篇,最好是具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可让学生依此按时间顺序来补充,并选择性阅读,最终构建起文化阅读的文脉史轴观,根据这一史轴脉络,结合学情进行剪裁呈现,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最终内化生成:
时 间作者篇名内容商朝伊尹《尚书·商书·太甲(上)》
伊尹劝谏新王太甲修德爱民,尽君王之道,抚安天下。
周朝
周公
《尚书·周书·召诰》
周公上书,告诫成王应当敬德,使天命长久。
先秦
佚名
《小雅·节南山》
《大雅·民劳》
《毛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民劳》,召穆公刺厉王也。”
春秋战国
左丘明
《周语上·邵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不听劝谏被驱逐。
韩非子
《说难》
列举谏说君王的困难。秦朝李斯《谏逐客书》论述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汉朝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从讽谏。枚乘《上书重谏吴王》劝谏吴王谨守藩王本份。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反对天子射猎。两晋江统《徙戎论》要求把内地少数族人迁往塞外的主张。秦秀《何曾谥议》批评何曾“资性骄奢,不循轨则”,建议谥号为“丑缪公”。南北朝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上书陈情事实,去诬陷。隋朝李谔《请革文华疏》建议隋文帝,抑制轻薄文风,借鉴优秀古文典籍,以此作为选吏依据,赵绰《谏执法当依刑律》倡言执法者必须
下一页 (1/4)
下一楼›:“文化阅读”的解读方法:依靠文化基因密匙‍
——文化阅读理论及实践探索之三:基于文 ..
‹上一楼:“文化阅读”理论及实践探索系列论文——中华文化复兴背景下的文化教学追求
谭蘅君
“文 ..

查看全部回帖(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