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07阅读
  • 1回复

(理念探讨)王继华: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育建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4-03-31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育建构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王继华正在台上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
  翟博: 谢谢田慧生主任的精彩演讲。他是课程教学的专家,也是我们这次课程的直接参与者,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田慧生主任的精彩报告!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长王继华。他演讲的题目是“校长文化共建与学校文化建设”,大家欢迎!
    文化立魂 创新育人
  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王继华: 尊敬的会议主持人、各位同仁,大家好!我的报告题目是“学校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教育建构”,我是临时把题目做了更改,因为会议期间大家更想听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现代化的教育是什么样。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校长文化的建设展示出来,校长文化是校长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境界。
  王继华: “文化立魂、创新育人”这个语境很深刻,它启示我们是文化确定了人的信仰,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不是对人的研究,而是对文化的研究。文化作为物质和精神的极点,虽然有多种解释和定义。文化的动态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文而化之的过程,也就是说文化的过程是通过化来弘扬的。那么什么是文呢?文从词性上讲是一种形象化的符号,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文的下面是天下安宁稳定的意思,文化就出来了一个新的说法,那就是用光明的思想治理社会,使天下祥和的意思。孔子认为把握事物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深刻的见解。孔子所说的敏是一种敏捷,这是灵性。不耻是慎读,我得出一个结论,不耻修德行,而谈到的道是规律,规律的显现是由规则体现出来的。
  王继华: 文的价值在于“文”赋予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让人们精神远行。因此五中全会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今天我们谈文化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谈文的内容所产生的价值对人的一种教化,文化一词最早在《易经》上出现,化的意境主要是化流俗的同时体现思想境界,由此就出来了这样的解释,文赋予国家发展的意义要体现文化强国的境界。
  文赋予学校发展的意义要体现文化兴校的意境,文赋予人的生产力,要体现出文化育人的情境。境界、意境、情境,体现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是文表达的目标价值。而文化立魂表达出来的文的教化作用,用文育人,经过文化的人能够脱离流俗的语境,语化的形式教育人思想的时候,文化就鲜活了,赋予文化气息了,总书记说先进的文化是旗帜,由此让我们校长知道什么是文化育人,让学校明白为什么让设立文化兴校的战略,这叫文而名知。
  王继华: 去年在人大会听六中全会公报的时候我掉眼泪了,作为一个学者,你怎么看着公掉眼泪难道仅仅是因为我研究的成果被国家所承认、认可吗?艾青说“为什么我的双眼充满了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那么我为什么掉眼泪?因为我对文化爱的深,我理解的深沉。所以我才能够在文化的征途上自觉、自信、自强,我们能够体会到人类每在文化上前进一步,才会向自由迈进一步。
  王继华: 今天我从文化和学校的关系,文化和现代化关系入手,跟同志们一起做一期精神上的远行,这也是文化立魂、创新育人的意蕴所在,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做更多的解读了。我谈四个问题:第一,文化作用于教育的价值。第二,学校要建构文化发展战略。第三,静态视觉环境文化的哲学意境。第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现代化教育的文化意韵。
  王继华: 文化作用于教育的价值。使文化表达的精神走进了人的意志和情感,使学校找到了文化兴教的理念,使理念找到了这个方法,使教育走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康庄大道。当学校进入到以文化人实现的时候,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当文化文明成为一种理念和规格的时候,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和理念思想知识就飞翔起来了,文化育人成为一种教育思想规划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文化育人,是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谈的,他说扬气就义,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教育和作用,这就是我为什么看到公报的时候流眼泪,因为我早已经写出了叫“文化育人,德润天下”的著作,我叫做文化育人的哲学思路。我们研究学校文化和校长文化,充盈教育文化的规则,体现规律的价值,使教育理念的思想,适应文化强国的战略。
  王继华: 我们这样做,是感觉到今天的教育还有一些不足。今天的教育不缺少教育实践,而缺少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的规则作用在教育上的格局;我们不缺少规章制度,而缺少系统的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教育正是缺少了文化的思考,才使教育走进了注重知识少文化的不均衡发展之中,使教育走进“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高一分,干倒千人”的发展当中,3月23日中国教育报的中教评论上在评论武汉的那种师生大会,使教育培养的人变成了有知识、没文化的半拉子人,西方管这种人叫做单维度人,教育缺乏了这个战略,中考、高考重尽心思。现在大多数的学校缺少静态的环境文化,缺少校园文化与来者对话的功能,缺少用理念思想记录风格和形象。
  如果不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前提下,不用文化的视角来看今天的教育,看不了这样深刻。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环境创造人,而今天的学校,不同的人适应环境是人的特点,学校建立起来的理念精神,需要用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和教育理念之间来产生一种对称之美。这种好像家庭教育当中,我常在讲,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是一个道理。

文化的价值和思想赋予学校精神
    王继华: 那么在纲要的制订过程当中,在两次的征求意见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意见,但是我却感到纲要有不完整的地方,那就是缺少了家庭教育,今天我感觉家庭教育也应该进入纲要,因此我就以此为理论体系,给温总理写了一封信,温总理把信批到了国务委员刘延东,吴德刚助理向我打电话表示感激,理论上提出家庭为什么进行文化育人的还没有第二个,很多搞家庭教育的精英都是讲故事来虚构他教子的神化,这种东西是没有办法上升到理论来进行总结的,因此我提出了这个东西,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的价值和思想,赋予了学校的发展和精神,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文化的解读,很难表达出其思想的深刻性。
  王继华: 内涵发展。从文化的视角观察,这是一个对外求理念思想表达特色特点的各行其志,对内求精神、信仰,统摄与人取向的哲学概念,这个概念首先注重理念思想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学校办学首先要有理念思想,包括刚才田主任说的,谈的课程改革要建立一种观念,其次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准则,恰恰是一个顺应并举的方针,再次关注合力,做好美德,对隐性课程体系的建设。如果不用文化的视角来理解了内涵发展,内涵到底是什么?你怎么能够做到内涵发展?又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虽然我们的方针倡导了多少年,大家关注的是分数,那么用文化的视角来观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谁不知道,王教授用文化的视角如何解读?这是一个以德为启齿,以智提升人的理性,体魄的健全让人保持一种秩序,以美为终极价值取向的审美的,完美的尚美的教育方针。
  王继华: 文化讲己任,用这个视角看,这个教育方针,绝不仅仅是对着学校而言,同时也是针对校长、老师,也就是说如果校长、老师都不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如何要求我们的学生。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的方略,要求学校因地制宜的特点,形成独有的话语权,这是一个文化宣言、鼓励。请大家注意,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希望和要求,在希望当中摒弃浮躁,在要求当中挖掘教育规律,因此赋予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文化人的思想。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素质教育活动,如何丰富多彩,拒绝方向不明,点子多的浮躁,所有的活动必须有一个底线,就是必须以德为先。
  王继华: 纲要里面体现文化的概念还有很多,比如说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提升教育理念,如果不用文化的视角判断,就好像站在了大海边一样,光看到大海的浩瀚,却看不到大海有多深,研究文化与学校、校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辗转的管理手段,而是对某个具体文化的诉求,对学校的发展路线,价值取向,内涵特色,目标愿景进行本质上的思考。  
    王继华: 我提出以下几个想法:学校在组织路线上缺少文化兴校的特殊语言结构。教育理念上缺少审美的终极目标取向,美这个东西大家要注意了,不深难生美,不美难表善,教育在方法路径上缺少从规则到规律的共鸣,学校在发展战略上缺少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的思路,在德育评价体系上,缺少德是一种远行能力的理论体系。德育不仅仅是口号,如果把德当作是能力进行修炼,讲解,那就会更丰富多彩了。今天的教育我认为已经不是抓分数、抓科研、抓特殊性管理的经验所能够承受的了,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文化时代,文化已经成为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教育必须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态势下来进行发展。
  正因此,我注意到在2012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要求,教育的改革要自觉地放到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当中去谋划。大家不要有任何的怀疑,今天的大局和党的风行风貌,无疑是文化两个字,文化全国,文化引领着时代。
  王继华: 我刚才说的这些话,全都是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的原话,因此在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有三点切忌:第一,学校的发展要研究当下的理念思想,是否符合文化兴校的目标愿景。第二,学校的内涵特色要用实事求是的理论,体现文化育人的中国风德。第三,学校的管理要体现人本思想的格局,朝着现代化的目标价值进发,用文化的方式体现出文化兴校的格局。
  王继华: 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目标价值。其中的思想使命有以下三点:
  1、落实文化强国和文化育人的需要,而展开的一场精神运动。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是什么叫做文化强国,这个时候我正在华东师大的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给大家谈,校长文化和学校文化,有一篇稿子,王教授你能谈谈这个课题吗?专门发表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当天人民网,新华网,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光明网,研究了所有的大网都进行了转载,这篇文章是文化强国的哲学意境,而我在这里面谈,文化强国的哲学意境的时候,重要谈的是文化倾向。
  2、学校建立长久的目标价值规划,需要文化兴校的纲领。
  3、实现它要找到载体和平台。
学校的文化发展战略
    王继华: 学校的发展要在组织路线上提出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这样的目的不只是文化大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以人为本的需要,实际上我们在谈文化战略的时候,我早在几年之前看了一本书,现在书店已经没有了,早已经下架了,七八年之前,我就提出了学校文化发展战略这样一个理论上的思考。并且紧跟着提出另外一个想法,叫做教育新文化的执行力,这个学校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今天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展开。学校进行文化建设,就是想用文化的方式确立学校内涵的发展,确立内涵特色、目标愿景、管理方略,怎么样适应社会的文化价值,我在这里面教给大家一种诀窍,凡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一定是精神的。现在总在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家园,凡是精神的一定是用理念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文化倾向有一种神圣的精神规定,必须用理念的思想取向,特色内涵,顾及学生的兴趣,要在文化战略层面体现自身利益高远,目标愿景经得住考验的战略,要制定这样的战略,有五个特征,六个特点,我一一阐述。五个特征:用精神统领理念形成学校发展的内核;靠体系支撑格局形成组织发展的路线;靠特色建构特点形成审美的价值取向;靠规则体现规律;形成发展的本质命题,规律不用规则,你把握不好。这些纲的东西,大家记住以后会对学校制定本校的文化发展战略会起到作用。
  王继华: 形成文化的发展战略。一定要提出一个目标愿景,也就是说,不管你明天当不当校长了,你应该在这一届提出一个理念思想。从微观层面呈现出几个特点,表达特色的一个价值趋向,靠教风展示内涵的精神、展示群体的专业素养,大家都知道三风一训,学校为什么要设立,靠学风体现风貌,展现学生的独特气质,展示教研的手段,靠懂得崇德激扬理智,形成放心的目标价值。考验校长自身的利益视野,审视校长文化兴校的胸襟和境界,大家看到这个东西就能够感觉到意识到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
  王继华: 前不久刘延东国务委员带着教育部的部长,带着文化部的部长参观一所学校,刘延东作为中国教育的最高首长,带着教育部长去看一所学校调研一所学校那是人之常情,可是文化部部长也出席了。他去了石家庄二中,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十年前他就是我清华校长职业化培训中心的学员,跟我一直保持着很亲近的往来态势,学校最近这十几年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河北省最好的战略学校,我觉得和这个校长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就像我看到人大附中的,这个校长是以精神办学,是一种实干精神,要给学校设立文化战略的时候,我们说了,首先要有精神办学,二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委托我给学校做一个文化。今天就把二中为什么设立文化发展战略,能不能对二中再提高产生哪些作用,给大家做一个示范性的案例。
  王继华: 首先提出一个精神,我翻阅他的材料,根据他的这种实干精神,给他提出来二中的发展应该是求是精神,这个学校是全世界最好的一所学校,正因为如此,我搞成了求是精神的理念深秋,包括了校训、校风校品,教风教德,提出了求是哲学,求是艺术,提出了求是智慧,求是愿景,然后求是办学,我们说求是意境在于学生好,目标价值的探讨好,求的理性不在知识数量的把握,这是求是办学说。
  给这个学校总结出了三和、四博、五化、六维、七养的一种模式。三和回答为什么办学;四博理念的育人风格,意在表达,高压、宏阔的逸韵深长;五化教学的路径,把教学科研进行了总结;六维教育的艺术价值,重在表达他的教育艺术和他的教育价值;七养之道,这是区别于别的学校的智慧营养。
  框架的东西做完了以后,学校专门让我给中层干部做了一次报告,所以这个报告完了以后,当晚杨厅长,石家庄教育局的韩宝来局长,还有几位局长一直等我,之后我把这个东西给韩宝来局长看,作为北师大的博士,韩宝来局长看了我写的这个文化,二中的发展战略,把书记都喊过来,这是你们石家庄二中再上台阶的圣经,这是韩宝来局长当着我的面进行的评价。
  王继华: 我们再看一些山里的、一些农村的学校,我到重庆进行讲学的时候,爬了34里的盘山路到了一所学校,彭水县龙射镇中心学校,哈尔滨尚志小学,用赵尚志将军的名字命名的这样一所学校,给他做了全部的战略,进行解读的时候,首先立起来一个校训,这个校训叫做尚纪世之德,志浩然之气,进行了全部的解读之后,提出了尚志精神,有很多尚志命名的,尚志派出所、医院、街道,赵尚志家是辽宁的,跟尚志县达成了联盟,所有经过解读,都来找我的,就连尚志派出所都来找我来了,我们派出所也应该用尚志精神来办所,所以我推不过,那么多人找我,校长对派出所格外的很有感情,他陪着所长来找我,我没有办法又给尚志派出所提出了景物理念,实业气质等等,而后又写了一个尚志警务说,只要用文化的方式看任何东西,你才能够显得丰富和深刻。

 王继华: 学校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发展战略?我提出四句话:天之道叫阴阳、地之道叫柔刚、学校知道叫文化、方法之道叫战略。正因此我们才建立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可以这样说,《孙子兵法》是对古代战争规律的一个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博览广阔的雄伟诗篇都是孙子兵法的杰作,道德经是老子留下的生存智慧,使世界上产生了众多的伟大思想家,学校的文化发表战略是文化兴校重点的方法论,鲜活的教育精神,文化育人的理念思想将由此分发。
  王继华: 静态校园文化的哲学意境,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我觉得谈学校文化,不能不谈到校园文化,但是二者不是一回事,学校文化是教育精神所建构起来的发展纲领,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校园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态的,弥补课本的不足,另外各是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如果我们用课程,刚才田主任讲,课程的角度来看待他,第一位我们说课程是三级课程,第二类是实践课程,这个实践课程就是包括我说的动态校园文化,而第三类课程体系,应该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还有一种就是家庭教育,把它称之为是隐性的课程体系。
  王继华: 静态视觉环境文化不多说了,总体告诉各位,这是一种景观、景志,场景创设的培育性氛围,为什么有些学校,现在有坟,为什么学校一定要买颗大树,为什么有些学校一定要整一块大石头,想用这种东西装饰成,表达成一种艺术形象。大家都知道通河中学,都有一个坟放在那,坟孕育着前任校长所设计的理念思想。
  王继华: 我们简单来看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比如说校园文化,重在展现个性气质,校道文化是展示理念思想的长廊,雕塑家,文化墙是传承文化的宣讲台。
  王继华: 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现代化教育的文化意境,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锦涛2004年就提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2009年的时候,总理又提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学。这个理念我觉得跟三个面向一样重要,这就是早上开幕式的时候,翟总编辑提出了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化的教育,我们也回答这个问题,最近田主任领着我跟35中的校长,合写一篇文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现代化教育的文化适宜,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一种开先河之作,邓小平同志当年给景山学校提出一个三个面向,是给全国的教育提供的,总理今天给北京35中所提到特色风和现代化教育,也不光是这35中提的,而是希望35中先行做出榜样的示范,我预感到,今后的重点校,特色校,奖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的教育,这样的示范而代替。这就是总体提出这个问题两年多的时间里面,为什么具体适宜。最近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这篇文章的时候,今天早上田主任还在说,我们这篇文章是成功的。
  我觉得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格局是对中国教育的目标价值走向的一个基本的目标价值的判断。前半部分,特色风格气派的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教育要做的一个遵循的理念思想,也就是说特色是办学的规则,因此,特色已经写进了纲要里面,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大家要注意,鼓励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要求和希望。风格是办学的灵魂,气派是办学的丰度,后半部分的现代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价值。
  王继华: 中国特色的文化释义。特色就是实事求是,特色体现三个特征:一是表达唯真尚美的客观本色,是体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本体理念,打造适应个性化的开发规则,把中国特色作用于学校的发展,表达本质规定的新约,请各位注意,今后你办学,有一个新的规定,学校必须体现出特色,主张特色办学。特色的作用和意义,不只是注重形式化的差异化,更关注学生个性成长的价值和你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说,总理为什么要选择35中?在那调研了一天,上午快70岁的一个老生听了五堂课,到了第三堂课的时候,这个硬板凳坐了三堂很累,总理另外两堂课不听了,总理说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一定要坚持,中午跟大家吃饭,下午面对35中的老师们,谈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现代化教育办学的这样一个目标价值的要求,因为前半部分是谈他的理念思想,后半部分是谈他的目标价值。为什么要选择35中,因为35中有很深的文化历史。



 王继华: 去年10月28日有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报告,赶上李大钊诞辰112周年,这个学校有118年的历史,不是一般的学校,这种学校在历史上曾经培养出来了陶西平、马季、王岐山、王光英,这个学校是谁办的?是李大钊办的,共产党重要的理论创基人,堪称是毛泽东的老师。办学的时候提出四项文化规定,发展教育事业,改变民族落后,培养栋梁之材,有志者事竟成,因此我做完报告以后,我把35中的校名都给改了。为什么?我在会议上说的很清楚,35和34,36,跟1和2有什么区别,能表达一种精神吗?能是一种理念吗?因此,如果说我给他改了校名,还不如说用文化的视角给他恢复了校名,这个学校人家本来就是叫志成中学。
  当我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把历任的老校长都请过来了,我给他改名的时候,底下居然有人站起来说好,这个感情又回来了。因此,你所培养出的人对社会的贡献,说明客观存在的事实,后者展示内在的规则,前者说明了事实,后面说明求是。特色文化就是因地制宜,表达客观规律的事实求是。中国风格是以审美的气度、高雅的气魄综合因素反映学校价值趋向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形成特色灵活的导向,他体现学校的特色、弘扬中国精神,体现出了人性。中国风格的目标导向,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推进,却缺少育人为本的情况,从文化引领时代风情之间,以问养心、为保障教育经的完整性和教育理念的高尚性而展开的一场精神运动。
  王继华: 为保障教育精神的完整性和教育理念的高尚性而展开的一场精神运动。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情感深处,回荡的是学校特色价值取向的风格,激扬的是教师内涵思想文化育人的风尚,共鸣的是教育需要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表达现代化概预的精神风貌。据我所知,教育部现在已经在35中开始进行调研,因此我断定,这是未来重点校的发展方式。气派是以高压的格调,是一种精神冲击灵魂的教育力,有人说人有气派,有的人说这栋楼房有气派,第一是物质,用静态的视觉环境文化的审美影响力,释放了一种想法,释放了一种理想,用尚美的精神艺术,损失准备跟来者进行思想的对话,因此建房子也好,建住宅也好,还是建校园也好,你要表达一种医师性质形象,这个形象是随时准备跟来者进行对话,隐型的育人功能,在于用艺术形象雕塑,用文化的张力育人。
  王继华: 当校长的一定要明白,学校的墙壁规则化,学校的流水要唱歌,你要知道什么叫学校文化,必须从环境文化做起,教育必须用环境的力量进行灵魂,中外教育家办教育的共识,环境文化,澎湃的激情,常常令人浮想联翩,产生创造的冲动,也就是说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需要环境设置,环境文化的氛围。我小学已经毕业40年了,你说让我想起来在课堂上讲那场我早就忘了,我只记得我们这个学校原来是一个三层的楼,是红砖墙的。
  王继华: 第二种是人的意识形态的气派,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当老师的,当校长的,要注意自己的气,尤其是你的思想气质,思想气质恰恰由你的穿衣戴帽体现出来的,个性的不流俗,体现高雅的神韵,高贵不俗的格调,才让人敬重有佳,成为育人理念对兴趣个性的守望。总括来说,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现代化教育的价值体现,还是一个内含教育情感,外表理念精神的气派。
  王继华: 现代化教育的文化释义至少应该体现出以下七种文化取向。人本化的育人思想,民主化的人文精神,个性化的兴趣挖掘,终生化的学习意识,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信息化的技术支持,思想自由的创新意识。现代化教育的目标价值是一个自身利益高远,理念精神远,胸襟境界表达最高形态的战略。伟大的变革从来都是伟大精神的产物,我今天讲的以上这四个问题,是文化强国,文化兴校深发出来的问题。
  王继华: 我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生命的尽头是精神,教育的尽头是文化!谢谢各位!
  翟博: 谢谢王继华教授!王教授的报告充满着激情,从价值的特点,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进行了理论上的升华,让我们再次对王教授的报告表示感谢!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4-03-31
王继华:学校文化发展战略是顶层的理念思想设计



主讲人: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教授王继华

    演讲的主题:学校发展文化战略顶层理念体系设计

    三中全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呼唤社会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战略”中,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从文化强国“赋予立德树人深刻的理念内涵和全新的时代特征中……更新教育教育观念,理顺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尽快的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的教育。”如此的办学规则和育人规律所承载的大国教育之声,需要有一个文化兴校的载体和文化育人的平台进行新的能量再造,需要有一个冲破藩篱的目标价值,夯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路向。

    什么是德、智、体、美?德是教育之“道”。德是统称,是讲道德、品德、公德、美德、德行的价值和意义砥砺人的心性秉性,而后形成人的习性,习性变成性格。人是用性格表现风格和品格的。





    智是君子之“道”。西方哲学就叫爱智慧,智的表现形式:一生热爱一个国家,忠于一种爱情,坚定一种信仰,维护一个家庭,人生为一大事儿来,做一大事而去。

    体是笃志之“道”。体,不仅是亮肌肉,重要的是在体育锻炼中增强秩序意识,强化个人战胜困难的意志,而后才是体魄的健康。

    美是致雅之“道”。美育不是美术,而是用审美、尚美、完美的目标体系,建构人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说美作为教育的终极取向,它包含着真和善,也就是说不真没有美,不美没有善。

    美育作为哲学的一部分,它的想法太多了,说法也太多了。美中有气质,使人的性情宁静,秉性高洁。美中有人文,让人由浮躁变成追求卓越。美中有日月,让人正气接物、浩气临事。

    学校在把握教育规律的过程中是有标准的,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的顶层理念思想的设计,深化教育改革。然而,学校好建,学校文化不好建。有形的东西只要有钱就能解决问题,无形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思想才是形成独有气质的智慧产权。

    今天的教育取向有一个误区,以为考高分就是培养人才,就是好学校,其实好学校是要立德树人的,这其中“德”是教育的“道”,“树人”,就是培养栋梁之才。怎样培养栋梁之才,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载体,表达独有的办学精神和价值取向,其次,要有一个平台进行新的目标价值转移。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文化顶层理念思想的设计,需要校长的职业能力、职业操守和职业境界。能力是职业素养,其创新激情在于用新的势能产生适应发展的态势。操守是文化情愫,是立德立言立功的起始和管理者必备的文化修养。境界是胸怀格局,境界不在于干了多少行政琐事,而在于你做的事所体现的社会高度。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