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昊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蓝蔚青 浙江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俞伯灵 浙江省社科联杂志社社长
如何看待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和地域文化在概念上有何区别?陈:两者字面上相近。我更同意地域文化的概念,区域也许会受到行政区划的影响,比如古代行政区划等。而地域更受人文条件、历史条件等影响区别于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点决定了各地具备独特风土人情,从文化圈的划分上来看,一般都是按照方言为特征进行划分的,行政力量不能全部包括。
蓝:地域文化难以严格按照行政区划来划分,比如江南是越文化,而江北更多的就是吴文化,浙江的建德不是越文化却属于徽文化的一脉。区域文化的划分还与统一的中华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各种特征以及历史的源头的区域划分有关,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文字未统一时,这种传统代代沿袭下来。
俞:从地域角度来讲的区域文化,是一个亚文化的概念。
为什么华东六省一市会联合举办这场“区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理论研讨会?陈: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融会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的现代化中,文化的现代化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环。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省里提出了“文化研究工程”,深入研究浙江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意识到浙江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文化间的互相作用,对于激发浙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具有借鉴意义。华东六省一市也意识到了研究中的联系性,大家不谋而合。
蓝:这种联合研究的趋势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浙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浙江文化各界研究浙江精神的大形势下,破解浙江的文化基因,丰富浙江的文化底蕴,提炼、概括、争论浙江精神,都需要从文化传统上寻找理论依据。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加强地域文化研究比较,发挥互动作用,总结浙江的精神和经验。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强,如何提升各地文化产业的吸引力,在保持发挥本地特色和同时又和其他地区的文化产业产生碰撞和火花,是华东各省市都在长期探讨的问题。
这次研讨会上决定,将两年前在山东召开的那次“区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定为第一届,这次定为第二届,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为各地多创造交流机会。
俞:所谓现代化,其中最主要就是人的现代化,各个区域的传统文化互有有劣,文化现代性的转换对于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研究很有必要。
“区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这个主题有何现实意义?陈: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和文化的关系。这个关系需要一定的文化条件,首先是人的条件,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这都构成了和谐文化的重要条件。在文化现代化中,人的作用很关键。其次是需要文化的转型可以很好地符合现代化的需要水平。不但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不能照搬照抄,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承认世界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不能走极端。在目前的文化界,全否定和全肯定传统的两种极端现象都存在,这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思想。我们现在认同“和而不同”、“一体多元”的态度。
另一方面,各个地域文化具备各自的独特个性。比如浙江有耕读传家的传统,同时还有重商的传统,由此研究浙商,可以发现,浙商不仅是种经济现象,更是种文化现象、历史现象。浙江的文人当时也是作为非主流的儒家学者的形象出现的。浙江地少人多,所以浙江人勤劳,精耕细作加强了浙江人的管理传统,经商的能力和传统又使得浙江商人能在改革开放初期能迅速发展积累。但浙江的区域文化中也存在局限性的一面,如何扬长避短,是研究区域文化过程对现实发展的借鉴价值所在。
蓝:文化是一种人的行为方式,人的区别引发了文化的个性。华东地区,齐、吴、越、闽、荆、楚以及后来兴起的海派,各种区域文化的影响明显,唐宋以来,经济总体比较发达,开放程度也较高,各地区有同有异,研究区域文化,可以激活各地的文化因素、文化特性,为今天的文化产业,文化研究作参考。
俞:区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文化是一条河流,特定的地域文化受到特定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之,对于实现文化的自觉,加强文化建设,解决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与现实的矛盾问题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