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38阅读
  • 0回复

(文化断层)确认造成中华文明断层现象的根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确认造成中华文明断层现象的根源

有关“夏商周断代工程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提出和启动是1996年5月,目的是解决夏商周三个朝代间的年代记录断代问题。历史教学中通常把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称为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在这一年以前的历史年代记载都是混沌不清的。我们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起名和实际行动的需求效果来看,也就是“夏商周年代记录断隔续接的工程”。但是,弄不清形成此“年代记录断隔”现象的根源和不懂中华历日法的产生原理及基本记录程式,此工程结论的不可达严谨论证而遭到众多质疑是必然的。

夏商周断代工程验收主要成果之一的“前1046年是武王伐纣年”,除了在碳十四测年确定的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20---1050年的范围之内依据外再无任何具有说服力的佐证论述,反而给人有贪多靠前臆定年代的感觉。

我们不妨以中华历日记载法规律推算西周的开元年来验证夏商周断代工程验收主要成果之一的“前1046年是武王伐纣年”的正确度有几分。

如果公元前841年(庚申、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的话,那么,这是周厉王(姬胡)15年乱自京师始奔于彘之年,此庚申年是一甲子60年中的第57年。从周武王(姬发)建西周始至周厉王(姬胡)15年,共历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 10位王位转承。据此,我们先做一个这10位王位转承的大概年代总计的推算。周武王(姬发)于西周建国3年去世,此有《史记》“武王已克殷,后二年,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为佐证;《史记》载“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在位也暂以40年略估;周昭王(姬瑕)在位很短,也以3年略估;《史记》又载“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周穆王(姬满)在位也以55年略估,以上粗略估计101年;下来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五位,就以周厉王(姬胡) 15年奔于彘的平均估计合75年,那么,总计略估此十王在位176年。据庚申年是一甲子60年中的第57年,即已过去56年,向前再推加2个甲子120年即为176年。公元前841年的庚申年再加176年即公元前1017年为甲子起年。

我们以另一种更简捷的方法推算佐证其上推算的合理性:今年壬辰年为一甲子中第29年,向上溯50轮甲子为3000年,加上已至壬辰年的29年是中华第51甲子的29年即3029年,减去公元2012年余1017年,也证明公元前1017年是甲子起年。

我们还须论证西周开元年就是甲子起年。

多种史书有记武王伐纣年“时甲子昧爽”,以《尚书•周书•牧誓第四》所记为例:“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此中“时”以“当时、此时、那时”解都可通,“甲子”唯有“60年甲子轮”解可通,也即“一整甲子”之意,以“甲子日、甲子年”解就根本不通。“昧”是“日月循环(日)干象延接(未)”之意,“木”是“天干之首”,上加“十”即“接续延承”意表。“爽”是“爻变大交换”的意指,“爻”是以日阳光射变化意比时日交互变化,其上意比白日大地上的日阳光射交变,其下意比黑夜大地下的日阳光射交变,延展而做一年中四季的日阳光射变化和一甲子轮的五行交变,后来所称的“爻变”一般是指一甲子中六轮五行十年的交变。“爽”的两“爻”各代指了一个整甲子在“大”日轨内交变。故“时甲子昧爽”就是“当时是甲子循环干象延接的爻变大交换”意表,也就是“癸亥”年代称。《尚书》所记是承前照抄使然,原记用“时甲子昧爽”是隐喻意指“将执掌甲子轮环续承”。由此可确定下年的西周开元年就是甲子起年。

“年”字是西周开元颁发《皇历》(周历)时特造的定义干支交变单位的文字,此“干支交变单位”在商代称之为“祀”,夏代称之为“岁”,之前称之为“载”。“年”字出现较早,在《诗》、《山海经》中都有出现,甚至于在《诗•商颂》中就有“年”字出现,虽可视其为西周收编改字而然,但它随西周开元启用也可做为佐证,并证实“年”随“甲子新起”而用,将干支交变第一位的“甲子”始称为“甲子年”,后随依从。不大可能在一整甲子的中途变称为“年”。

西周甲子起年为开元年也竖起了“甲子年”为改朝换代年的范例,东汉黄巾起义就借用而打出了“黄天当立岁在甲子”的口号以承历法变天获取正当性和民心。

这些链证的紧密关联性确证了西周开元年是公元前1017年,武王伐纣年是公元前1018年而不可能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验收成果的“前1046年是武王伐纣年”。造成夏商周断代工程失败的主因是对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没有清楚的认识,更不知造成此文化、文明断层现象的根源在那,只单求年代的续编而命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其结论自然难达严谨客观地步。

那么,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是什么?造成此现象的根源又在那里呢?

所谓“断层现象”是指具有很明显的断开不衔接的现象,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的明显断开不衔接表现在那里,恐怕迄今为止没有人提出和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其实都很清楚的看到和体会到这样一个事实:《山海经》《道德经》《诗》中的内容解读乱象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着。造成这一乱象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其中文字意理指向没有统一准确的可融合通达释义的理据。包涵《尚书》在内的诸子百家均是照搬或以己所适求的解读《山海经》《道德经》《诗》中的文字与内容,这就很明显的形成了两者之间的断开不衔接的现象。这个中华文字意理指向断开不衔接的现象就是“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造成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的根源是承袭主导文字发展的西周王权拥有者隐匿了文字基因符号(部首偏旁)的意理指向和组合文字的原理。其隐匿文字基因符号(部首偏旁)的意理指向目的是隐匿历日法的根本原理,以达王权的永恒。汉代《说文解字》实质是融化诸子百家对文字各解的统一规范化工程,对中华文字其后的发展起到了“断尾求生”的划时代意义,也竖起了明显的断层界线。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实施者不懂因文字意理指向断隔而造成的“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和看不到明显的断层界线,自然不会认识到“昧爽”真意而判断出其是“甲子轮换”的“癸亥”年所指,承袭后来臆断结果的“拂晓;破晓”解读“昧爽”,不管“时甲子昧爽”解为“当时甲子拂晓(破晓)”通与不通,强与“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的“朝”意会“昧爽”, 殊不知上古文字缺少,记事惜字如金,岂有“拂晓”与“早晨(朝)”重复的道理?此“朝”实际也是“聚日累月”的意表,与臆断的“早晨”意相差悬殊。

因文字意理指向断隔而造成的“中华文化、文明断层现象”成了中华文明断隔接续和源起探求无法突破的最大瓶颈,因而,突破此瓶颈是国家民族承源和文明断隔现象续接所必须。只有突破此瓶颈,才不至于将可揭示历史真象的重大出土文物因不识其文化符号而人为妄断的重新遮蔽历史真象。不突破此瓶颈,如祀天祠器“司弋禹”被臆想妄断为“后母戊”的愚昧之事将会无休止的重复发生,中华文明断隔接续和源起探求将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