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197阅读
  • 0回复

(经典兵法)内战时解放军哪两种战术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经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核心提示:这就是后来让秀水河子战役列入美国西点军校教学经典案例的“一点两面”以及“三三制”战术。“所谓一点,就是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在各点上平分兵力的办法。所谓两面,就是不应将突击队与钳制队统用在正面。
本文来源:《辽宁日报》2008年6月18日第A11版,作者:王云峰,原题:《秀水河子歼灭战 迎来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春天》

在法库县的秀水河子镇,有一座烈士陵园,安葬着在秀水河子战役中牺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陵园内还建有烈士纪念碑和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各一座。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歼灭战中牺牲将士留下的物品、书信等遗物。当地中小学生每年都来此参观,许多参加过战役的老首长、老战士及其后人也多次来此凭吊。

1946年2月,法库县秀水河子镇打响了一次著名战役,处于运动防御中的东北民主联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创造了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的范例。此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东北民主联军的地位,拉开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在中国的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被称为东北解放战争的第一个春天。可以说,我们辽宁的真正解放就是从秀水河子战役开始的。”在烈士纪念碑前,法库县委宣传部长段秀华饱含深情地对记者说。这一仗不可避免
上世纪40年代的秀水河子,是法库县西部的一个普通村镇。它位于北南流向的秀水河与彰(武)法(库)公路的交界处,有500余户人家,东南地势平坦,西北地势起伏,有点小山。是那场著名的战役,让秀水河子这个名字变得不再普通,尤其是在国内外的军事界。

熟悉那段历史的法库县政协提案办主任戴国富对记者详述了战役的缘起。那还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占东北,向我东北解放区发起猖狂进攻。在占领锦州后,国民党又将新编第一、第六军和第七十一、第六十军等调入东北。蒋介石调进东北的国民党军都是美式装备,火力较强,进入东北后,非常骄横,横冲直撞。当时,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队刚由华北、华中各个根据地抽调出来,部队由于长途跋涉,甚为疲劳,部队装备也大都留在了老根据地。更何况,他们刚进入东北,着装单薄,不适应东北的寒冷气候,部队的通讯联络尚未完全畅通,军事指挥还统一不起来,指挥机关也不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敌人的迅速推进,东北民主联军无力遏止,国民党军的气焰于是愈发嚣张。

1946年2月上旬,国民党军集中了4个美械装备师,分三路沿北宁铁路沟帮子至新民段向两侧地区发动进攻,企图驱逐东北民主联军,维护铁路运输,为其后续部队开进东北进而占领沈阳创造条件。南路新六军第二十二师和第十四师,中路第五十二军第二师,北路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分别向辽中、新民以东和法库方向攻击前进。2月9日,敌八十九师二六五团一个营由彰武出发,经叶茂台到达秀水河子。其二六六团全部由大虎山乘汽车北进,增援秀水河子。

“国民党部队进占秀水河子后,横行霸道,强令老百姓拿出好吃的东西给他们,并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抢杀猪、鸡、羊,抢夺牲畜,还抓壮丁为他们运送军火,有的群众稍有反抗,便惨遭毒打。”戴国富说,“敌人为了站稳脚跟,达到阻拦我军主力之目的,不顾道义上的谴责,将秀水河子村500多户上千人,用枪逼至北街小学校,四周架起机枪,强令其‘不许私通八路,不许为八路办事,发现者杀……’他们还强令老百姓拆墙、扒房、拆门板,在村内、村外修工事、挖战壕,将村内所有的树木从中截断,堆积成障碍物,并将手榴弹挂在树枝上。为阻止我军进攻,敌人还将村东西公路两端挖成深沟,妄图以此扼守秀水河子。”



法库为沈阳的北大门,秀水河子是法库的交通枢纽。夺得沈阳者,北大门法库不可失;夺得法库者,秀水河子要塞守不住,法库亦易失。此时的秀水河子俨然成为国共双方在东北得失的关键,更何况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以下简称东总)就在法库一带,已经到了不能再退的地步。中共中央在给东总发来的电报上指示:“如国民党不与我谈判即向我进攻……务必以战大胜,煞一下顽军在东北的威风。”


面对国民党部队的战略企图,我一师和七旅广大指战员,在秀水河子外围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部队每驻一地,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动老百姓一草一木,尊重群众,爱护群众,不管任务多么紧张,首先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为群众挑水、扫院子、打柴火,部队有时因紧急行军后半夜才进村,但从不打扰群众,就在老百姓的外屋地铺上稻草过夜。部队休息时,还积极地组织和宣传群众,讲述斗地主、分田地、争取解放的革命道理,提高广大群众的觉悟。”戴国富说。


两种军队的鲜明对比,激起贫苦百姓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仇恨。不少老乡主动为子弟兵磨米磨面,有人甚至主动献出自己家唯一的牲口,为部队运送弹药。有很多人不分昼夜、风天、雪天为部队当向导,有些青年在战斗未打响前,就积极提出申请,要求参军参战,在秀水河子一带乡村出现了一派军民大团结的生动局面。在周围群众的有力支持下,我军广大指战员信心更加坚定,战斗所需物资都得到了保障。


2月9日,东总进行战前动员:“国民党新六军逗留于沟帮子、彰武之线,证明这一仗是不能避免的。这一仗的意义,是争取我军在东北的地位。只有英勇顽强的浴血奋战与辉煌伟大的战果,才能较多地分给我们以生存的根据地,才能打下国民党的威风,才能取得广大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才能巩固与提高新老部队的信心,才能争取我党在国内国际的地位……这一仗是必然能胜利的。”


“一点两面”和“三三制”
2月11日,国民党八十九师二六六团踏着皑皑白雪,进至秀水河子与二六五团会合。此时的东北民主联军也在行动,他们正像包饺子一样悄悄地把国民党军紧紧包围住。因为东总已决定,集中一师、三师第七旅以及保安一团部队,消灭秀水河子之敌,给狂妄的国民党军以教训。战场正、副指挥,由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分别担任。具体的作战部署是:一师二团和七旅十九团担任主攻,一师二团由北向南,七旅十九团由西南向东北;七旅二十一团一部和一师一团由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进,作为辅助攻击;七旅二十团和保安一团担任阻援;一师三团为预备队,并担负阻彰武之敌增援和截击秀水河子之敌向西突围的任务。


这就是后来让秀水河子战役列入美国西点军校教学经典案例的“一点两面”以及“三三制”战术。“所谓一点,就是说要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的攻击点上,反对在各点上平分兵力的办法。所谓两面,就是不应将突击队与钳制队统用在正面。通常应将突击队应用在敌人侧面,钳制队用在敌人正面。如只从正面攻击,则敌无后顾之忧,必顽强抵抗。两面是说至少两面,当然兵力多时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一点两面’注重的是包围、突破后的全歼。”法库县人武部政委孙海辉说,“‘三三制’战术是指一个班内分为三或四个小组,每组三至四个人。正副班长为当然小组长。另在班内挑选政治表现较好、战斗勇敢,或有经验的战士充当组长。在战斗时各组以班长为核心,在班长指挥下,率领本小组根据敌情地形,散开距离间隔进行作战,不超过班长口令指挥范围以外,在平时使‘三三制’编制与日常生活管理教育公差勤务等一切活动相结合,在战斗中求得灵活运用发挥其效能。”


参加战斗的两支部队都是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的老底子。半个多月来,两支部队针对与美式装备的敌人作战,已进行了多次战术演练,东总的主要领导通过在黑板上写、画,进行详细的讲解,让两支部队营以上干部很快掌握了“一点两面”和“三三制”战术的要领。“兵力集中并不是要求我们在冲锋时密集队形,而是要求在部队冲锋时,必须有充分的人力掩护与配合冲锋的部队及二梯队,所以兵多不是一下子都冲上去,而必须用三三制的队形。”孙海辉说。


集中兵力一夜歼敌
法库县档案局原主任李桂林通过讲述重现了当年的战斗经过。据他介绍,2月13日22时整,信号弹划破死寂的冬日夜幕。骤然之间,枪声四起。梁兴初带着一师全面开火,埋伏在另一面的彭明治七旅也及时打响了山炮。国民党军此时如梦初醒,明白自己原来早已被装进了死亡之网。无奈此时已经受到我军两面夹击,仓促之中不知如何应战,不得不退到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东北民主联军从四面八方涌来。英勇的战士们不顾敌人集中火力封锁突击道路,前仆后继,顽强冲击,鲜血染红了白雪覆盖的沟沟坎坎。


二团八连连长张文祥身先士卒,率领部队向北山制高点冲击。当他登上山岭时,看见敌人的机枪打得正凶,便如同猛虎扑食一般打倒了敌人机枪手,一把握住了已经打得通红的枪管,把机枪夺了过来。当他正要指挥部队继续前进时,不幸中弹牺牲。英雄的牺牲激怒了全连战士,他们高喊着“为连长报仇”的口号勇猛冲杀,压向敌人。



战至凌晨1时,敌五十二军二师的一个团已由大虎山赶来,距离秀水河子只有十里路了,情况非常紧急。东总一面命令阻援部队坚决截住敌军,一面命令攻击部队加紧攻击,最迟于拂晓前解决战斗。


此时战士们早已杀红了眼,与守敌进行着反复冲杀,逐屋争夺。短兵相接的巷战一直持续到拂晓,一师和七旅两支部队终于在敌人指挥所会师。秀水河子之敌大部被歼,部分拼死突围侥幸逃出的敌人,也在向西逃窜途中,被守候多时的一师三团截住并吃掉。


此次战斗,共歼国民党军1500余人,其中毙伤500人,俘副团长以下900余人,缴获各种炮38门、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32辆及弹药、电台等。


对于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第一个歼灭战,中央军委给东总电报指出:“在秀水河子歼灭敌五个营甚喜,在顽敌进攻下如能再打两次这样的战斗,国民党将不能不承认我在东北地位……”此次战役,还在军事上提高了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对战略战术指导思想的认识。这次战斗,取得了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分散孤立之敌的成功经验。国民党军东北最高军事指挥官杜聿明曾说,秀水河子之战“是蒋军在东北第一次整个团被消灭的开始”。事实也证明,正是从这个胜仗开始,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部队开始获得了连续不断的胜利,继而解放整个东北、入关打响平津战役、挥师南下直至祖国的最南端。


负伤不离指挥岗位
在秀水河子战役中,我军涌现出了众多战斗英雄,江拥辉就是其中的一位。江拥辉时任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奉命率二团于一团左翼从北面进攻。


江拥辉的老伴、如今已83岁高龄的刘淑老人像回放电影一样把记者带回当年的战斗场景。她说,那天,战斗还未打响,江拥辉便深入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战士们一起爬冰卧雪,反复进行进攻演练。战斗开始后,为了有利于从南面主要攻击方向突破,一师先向敌军发起进攻。这样便将敌人的全部炮火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但也增加了自己部队进攻的难度。江拥辉冒着敌人密集、猛烈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挥。不久,他的腰部、眼部两处负伤,活动及观察均较困难,但他就是坚持不下火线。卫生员杜林桢将他背到隐蔽处,初步包扎了伤部。江拥辉告诉卫生员,对他的负伤,要严格保密。随后,他仍继续指挥,直到这次战斗结束。


二团突击队三营,负责向北山发起迅猛攻击,但北山阵地是敌安危要害所在,敌人集中兵力、火力拼死顽守。三营反复突击未果,敌我处于胶着状态。江拥辉仔细观察,发现村东北角敌人设防较薄弱,加之那里的河床及沟坎也便于隐蔽接近敌人。于是,他当机立断,迅即改变进攻部署:趁我军七旅从南面发起进攻,敌部分火力向南转移之机,令三营继续争夺北山,牵制敌人。与此同时,偷偷地将团主力转移至村东北角上,以全团的主要火力支援一营进行突破。一营营长刘海清按江拥辉的命令,用二连从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火力,命三连由敌人疏忽的侧翼———一师和七旅的接合部,隐蔽迂回,猛插过去。三连利用河床及雨裂沟,隐蔽接近敌人,突然一个猛冲,还没等敌人调转其主要火力,就一举拿下敌人的阵地。这样,二团不仅率先突破敌人阵地,还最先进入秀水河子。


时任二团卫生队队长的李士杰生前回忆说,当时,江拥辉的伤情经团卫生队医生检查,他头部负伤,胸部左肋下缘炸伤较重,创口留有弹片,还夹杂有许多泥土、棉布碎片等物,污染严重,需要马上做手术处理。由于当时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困难很大,需送后方医院治疗,但江拥辉坚决不愿离开自己的部队。经多次研究,只好采取保守疗法。医生多次劝他转院治疗,可他却总是说:“不用担心,在这儿我挺好的,哪里也不去。”他还对医生们说,“秀水河子战斗,是我军出关后打的第一个歼灭战,不但政治意义重大,军事上打美式装备的敌人,也取得不少经验,战场救护工作,你们也要好好总结。”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